落花生教案设计(精选1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品读课文,研析重点-----议花生
1、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课文(3-15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2、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3、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4、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三、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感悟写法——借物喻人。
⑴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他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种写法,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推荐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
⑵师: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注意能用到所学写法。(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①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②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
2、感悟写法——详略。
⑴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1: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2: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⑵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略)
(详)
借物-----------喻有用的人
七、教学反思: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所以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是写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 议论花生的,由此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利落,主次分明。
《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接受的家庭教育。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述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利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真切体会作者通过落花生表达出的对“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的赞美,懂得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性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细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想】
一、教师别出心裁,相机导入新课
1. 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姓名的含义。
2. 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让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取为“落华生”呢?
二、观看音像资料,整体感知课文
师:我们来看课文的音像资料,想想课文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1:告诉我们花生的好处。
生2:告诉我们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的事情。
生3: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内容,交流读书收获
师:大家看了音像资料,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光看音像资料还不够,我们还要自己读书,同学们试试能不能读懂每个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 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 指名朗读,全班交流。
4.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四、学生质疑探究,学会解决问题
1. 激发提问兴趣,交流读书问题。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读懂了不少自然段,也有了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就词质疑。如“居然”是什么意思?“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
(2)就句质疑。如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通常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文章中为什么说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3)就段质疑。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
2. 解决问题,加强朗读指导。
(1)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学意识。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不过发现问题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一半,要想学会学好,还要能解决问题。同学们要相信自己,先试试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生默读课文,教师观察读书情况)
师:通过自己读书,大家都解决了什么问题?(生简单汇报读书所得)
师:大家通过读书解决了不少问题,理解也更加深入了,可是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怎么办?(生小组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重点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时,借助课文和查阅的资料解决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汇报时,可以交流已经理解的内容,把还没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师: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合作解决。本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其他小组交流。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就把自己认为好的段落、句子读好,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参与学习)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①汇报交流合作所得。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以教师理解的方式进行渗透。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读出感情,读出个性。
②出示问题,全班讨论。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回顾课文内容,自由评价深化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合作交流。通过读课文,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请同学们每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也可以说说今天的学习所获。
关键词:农业机械;脱壳装置;花生;结构;参数;设计
中图分类号:S2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36-03
立式锥滚筒花生脱壳装置主要由脱壳锥滚筒和锥筒凹板筛组成,采用立式薄层脱壳原理,主轴成立式放置,通过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打击、挤搓作用使花生脱壳,因脱壳滚筒有效利用面積增大,从而提高了脱壳效率。
1 立式锥滚筒的设计
考虑到转动惯量的问题,为保证机器稳定性,将滚筒设计为空心倒圆锥形。锥滚筒上安装有螺旋橡胶筋条,锥滚筒转动的同时带动筋条旋转,筋条通过螺旋作用推动花生作向下的螺旋运动。这样既能保证花生受到筋条的打击挤搓,又能保证花生米与花生壳分离后尽量缩短花生米在脱壳区间的时间,减小花生米受损伤机会。滚筒通过滚筒轴与螺母配合固定在滚筒轴上,且滚筒在滚筒轴上的位置可调。立式锥滚筒结构如图1所示。
2 锥筒凹板筛的设计
传统凹板筛一般设计为网格栅板,花生米从脱壳区分离时受的阻力较大,花生米容易产生损伤。本设计将网格凹板筛设计成栅条凹板筛,这样在不影响花生脱壳效率的前提下,能增加花生脱壳时受到的摩擦力,使花生米和花生壳有效分离;花生米和花生壳分离后在锥滚筒和自身的挤搓作用下,透过锥筒凹板筛落入接料板,缩短了花生米在脱壳区内的无效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减少花生米受损伤的目的。锥筒凹板筛结构如图2所示。
锥滚筒转速是影响花生脱壳质量与脱壳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滚筒直径一定的情况下,转速越大,脱得越干净,生产效率也越高,但易造成花生米损伤,加大功率消耗。滚筒转速由滚筒外缘筋条线速度决定,滚筒外缘线速度是保证尽量减小花生米损伤的前提条件。
因该立式锥滚筒花生脱壳装置为探索性设计,需对其进行试验分析。根据花生荚果及花生米的相关参数(见表1),结合现有卧式双滚筒花生脱壳机的滚筒转速,并考虑到效率及机构装配问题,设计3种不同的方案。设定立式锥滚筒上圆直径分别为600 mm,550 mm和500 mm,下圆直径为130 mm;为实现一机多用,凹板筛筋条直径设计为10 mm,筋条之间上间隙为13 mm、下间隙为8 mm;考虑到脱壳效率,根据花生三轴尺寸并在试验基础上,设计脱壳间隙分别为10 mm,20 mm和30 mm。
因花生脱壳时受力复杂,因此假设为理想情况,根据动能定理,有:
mv2/2-0=FΔS
v= nπD/60
式中:m为单个花生平均质量;v为滚筒打板外缘线速度;n为滚筒转速;D为滚筒直径;F为滚筒对花生的打击力;ΔS为花生受滚筒打板冲击的相对位移。
花生破壳条件为:破壳力 根据以上分析,锥滚筒、锥筒凹板筛参数设计的3种方案如表2所示。 3 传动系统的设计 传动部分由电机和带轮传动组成。根据传动需要和经济性原则,选取YC90L4-2型号电机。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造价低廉、缓冲吸振等优点,在传动比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带传动。传动系统如图3所示。 根据电机的选择与滚筒转速的选值,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如表3所示。 4 附件的设计 4.1 脱壳间隙调整 采用螺纹连接来调整脱壳间隙,以满足不同品种花生脱壳的需求。轴上加工有螺纹,用螺母与之配合,形成螺纹连接;脱壳滚筒通过套筒与主轴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调整螺纹连接就可实现脱壳间隙的调节。 4.2 喂料装置与接料装置 喂料装置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进料口,下半部分起支撑作用,这样比较方便花生的喂入。喂料装置选用1 mm厚的铁板即可;接料装置主要起到引导花生米走向的作用,使花生米的收集更加容易,斜板与水平的角度为30°。 4.3 分流盖和挡料板 分流盖安装在脱壳滚筒上,起到分流的作用,挡料板安装在凹板外面,避免花生米落到出料板外。 4.4 机架 机架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定位的问题,机架要达到稳定、定位准确的要求。 5 脱壳装置整机装配 加工后的脱壳装置整机装配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1] 李建东,尚书旗,李西振,等.我国花生脱壳机械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J].花生学报,2006,35(4):23-27. [2] 李建东.花生脱壳装置的试验研究[D].青岛:莱阳农学院,2007. [3] 包秀辉,喻杰,高连兴.花生米静压破损试验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8,39(4):506-508. [4] 那雪姣,刘明国,高连兴.等.机械脱壳时花生仁损伤特征及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5):117-121.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完成作业本第1、3、5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第1、3、5题 3、朗读课文 学生学习方案: 1、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2、课前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3、知道课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的顺序写的。 4、通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5、知道这篇课文的分段情况,把握段落大意。 6、练习朗读课文。 7、完成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找出重点段。 2、细读、理解重点段,理解父亲的话。 3、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板书:藏而不露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学生学习方案: 1、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可能回答到:我知道落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知道了分段情况和段意等等。 2、朗读之后,知道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并知道这个收获节我们是这么过的(一边吃花生,一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了解到谈花生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句。 3、默读第二段,通过划找知道我们兄妹三个和父亲谈论花生的好处,并认为父亲的谈话内容重要。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知道了父亲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做人的道理,我也知道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国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对别人有帮助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以重点段理解为基础,理解其余两段。 2、读课文,谈体会。 3、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生长的小常识,培养小朋友积累知识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1、进行小组合作识字,使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字的读音。 2、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3、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加强同伴间的交流学习。 二、教学重点 进行多形式的识字活动 三、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花生米,有田字格的纸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引:小朋友们,赶快收拾起书本,现在我们马上要赶去森林,帮助一位小动物朋友解决一个难题。 (课堂中能够合起书本,对于天天读读背背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难得。况且还能去森林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孩子心里多兴奋。) 出示课件:插图 2师导:图中是谁,他的表情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着急、惊讶,不知所措等) 听他在说什么? 课件中小松鼠正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导:它在跟谁说?你自己演小松鼠说一说。(读中体会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用一个词代替,出示“自言自语” 师导:原来小松鼠在干什么? ——找花生 揭题“小松鼠找花生” (有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猜测答案,教师可做如下引导:小朋友真热心,都忙着给小松鼠找答案了,可花生到底是在地里还是被人偷了?小朋友不如做回小侦探,从小松鼠的话里找线索。) 2、了解课文情节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听听松鼠怎么说。 小松鼠自述:这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艳丽。(小松鼠边叙述,课件中边展示花生花的图片,图画与声音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文中所描写花生花的艳丽。) 小松鼠继续说:本来我不知道这是花生的花,我是问了鼹鼠才知道的。 课件出示:松鼠与鼹鼠的对话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个别抽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师:听了的话小松鼠会想什么? 学生想象 师:小松鼠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它是怎么做的? 松鼠继续说:于是我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我每天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可没看见一个花生。 说完小松鼠哭了起来。“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师:看小松鼠又急了,花生哪儿去了? (“花生已经落在地底下了”这个小常识对于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仍会有小朋友说被人偷走了。教师可作如下提议) 教师提议:不如马上翻土瞧瞧。 利用黑板中的图画,教师掀开泥土状的卡纸,里面露出颗颗饱满的花生。(也可通过课件展示) 小松鼠高兴地赞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朋友,不如就在我这儿尝花生吧。 3、吃花生,学生字 每颗花生果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能够发现的小朋友就能吃到花生。 A、指名抽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B、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这块地结的果实还真不少,小松鼠已经把花生分到每个四人小组中,我们来识字赢花生。 (每四人小组有生字卡片一份,一小袋花生。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学员学习情况,学员每读对生字卡片中的一个生字可得花生一颗,小组中可轮流读、强读,看谁得到的花生多。) C、全班交流 1、展示所学成果,比比谁的花生多谁的花生少 2、得到较多花生的小朋友你愿意请其他小朋友吃花生吗? 由小朋友指名请其他小朋友读他所选的生字卡片,并分享他的花生 3、你最喜欢吃哪些花生?了解学生喜欢读哪些生字再重复。 你能让一颗花生果长出许多花吗(“一字开花”组词练习如“生”“种”“外”“许”,也可进行说句训练,如“呀”“格外”等) 4、写字指导“生” 吃了小松鼠那么多花生,让我们每人写一个字送给它,就写花生的“生”吧 看范例,全班交流“生”的字形结构及三横的特点 电脑范写 学生练习、评价 师:选出我们小朋友写的最好的送给小松鼠留纪念,记下这美丽的时刻。 自推荐,学生评议。(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作品。) 5、拓展 课外你积累了哪些小知识,你愿告诉小松鼠吗?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呼应又发学生思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在面对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差等特点,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目前,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2182万hm2。中国是花生的主要产地,2006年种植总面积达到490万hm2,约占世界总面积的22.46%;年总产高达145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1,2]。近几年,随着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花生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3]。花生机械化收获有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两种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段收获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用户迫切需要生产率高和损失率低的联合收获机[4]。我国花生联合收获刚刚起步,目前由青岛农业大学与青岛万农达有限公司研制的4QHL-2型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已进入试用阶段。 花生联合收获中,去土装置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进行联合收获时,花生植株被挖掘后荚果根部往往带有大量泥土,甚至碎石[5,6,7],如果不能及时去土,会造成摘果滚筒堵塞,引起机械事故[8]。本文根据我国花生种植特点,对花生拍土机构进行了大量田间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设计参数与结构。 1 去土装置整体设计 1.1 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 采用偏心传动装置,驱动转向连杆带动拍土装置做上下运动,来实现拍土和去土过程,模仿人工田间去土方式完成上下摆拍去土作业。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偏心轮 2.横向连杆 3.转向连杆 4.提升连杆 5.花生植株 6.提升调节连杆 7.横杆(Ⅰ) 8.横杆(Ⅱ) 9.拍土板 工作时,拍土板(9)的初始位置与作物输送方向平行,由偏心轮(1)通过横向连杆(2)带动转向连杆(3)摆动,转向连杆(3)带动提升连杆(4)上下摆动,从而通过横杆Ⅱ(8)带动拍土板(9)的围绕横杆Ⅰ(7)做上下拍摆运动,上下摆拍去土工作主要在拍土板(9)的后半段。拍下的土通过拍土板(9)上设置的条形孔漏出,可通过提升调节连杆(2)调节拍土板(9)与根茎作物之间的相对距离,以确保作物顺利通过。 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拍土板(9)、提升连杆(4)与提升调节连杆(6)反向,相应的传动机构也进行调整。此时,花生植株由拍土板(9)的动口出进入,由转动中心横杆Ⅰ(7)上升排出。 1.2 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 该拍土装置为同向摆拍式结构,其结构如图2 所示。偏心轮(1)安装在链轮轴的一端,长摇杆一端与偏心轴连接,另一端与焊接在链轮轮毂上的摆杆连接,链轮(4) 与拍土板Ⅱ(8)固定连接,链轮(5) 与拍土板Ⅰ(7)固定连接,链轮(4) 与链轮(5) 通过链条连接。拍土装置运转时,链轮转动使安装在链轮轴一端上的偏心套和偏心轴旋转运动,并通过长摇杆的连接使摆杆左右方向摆动。摆杆的连续左右摆动带动链轮(4) 和拍土板Ⅱ(8)来回摆动,在链轮(5) 和链条的带动拍土板Ⅰ(7)也来回摆动。拍土板Ⅰ(7)和拍土板Ⅱ(8) 的摆动方向相同,拍土板Ⅰ(7)和拍土板Ⅱ(8)对夹持输送通过的花生植株根部进行拍打,拍落已松动的沙土。摆杆上设有两个定位孔,通过调整长摇杆在摆杆上的安装位置来调节拍土板的摆动幅度,拍力轻重视土壤性质和落果损失来调整,使采收质量更好。 1.3 摆幅与摆动频率设置 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结构中拍土板的拍土板长度为420 mm,有效拍土长度300mm,摆动周期0.36s,最大摆角20 °。在一周期内,对有效拍土长度内的花生秧拍打一次。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结构中,拍土板的拍土段长度为585 mm,角振幅为24.5°,振动频率为331 Hz,最大拍土线速度为2.15 m/s。 2 试验与结果分析 2.1 试验设计 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a) 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 (b) 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 (C) 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 选择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试验田作试验地。配套动力为16.2kW拖拉机,作业速度为II挡(4.42km/h)。花生品种为莱农13,花生植株平均高度为519mm,植株大行距为587mm,植株小行距为280mm,株距为204mm,花生垄宽为594mm,垄高为92mm。平均杂草量为155g/m2,土壤平均坚实度为0.32MPa,土壤含水率为7.11%[10,11]。去土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NY/T 502-2002)[10]计算公式等相关规定,依据去土率(去土率=掉土/总质量×100%)、含土率(含土率=未掉土/总质量×100%)、掉果率(掉果率=掉果/总质量×100%)和含石率(含石率=未去石重/总质量×100%)进行田间试验比较。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2.2 结果分析 去土率平均值对比和含土率平均值对比如图4和图5所示。由图4和图5(图中,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简称正向;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简称反向;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简称横向,以下同)可以看出,对于去土率来说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由轻到重连续拍土效果最好;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植株开始进入阶段拍土最强,后面逐渐减弱,因此效果最差;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居中。对于含土率来说,整体相差不大,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效果最差,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与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效果差不多。从总体的试验结果看,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效果稍好,工作更加稳定。 作为花生联合收获机,其机械掉果损失是使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该机能否得到推广和应用。掉果率平均值对比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和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试验效果基本相同,而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效果较差,且起伏较大。 花生根系经过去土后仍然含有未去除的石块等硬物,特别是在进行花生联合收获时,花生根系成簇,挖掘后中间有时会夹杂石子,排土装置如不能及时去除,会影响后续作业,如摘果、果实运输等正常运行。含石平均值对比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在垂直于花生植株的方向上进行拍土,不能分散根系,所以不能去除带出的石块等硬物。 图8和图9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的试验结果。从试验结果曲线可以看出,根据去土率和机械掉果率两个指标,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起伏较大,总体效果较差。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与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从稳定性上看,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更为平稳,但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去土率与机械掉果率整体效果较好。 3 结论 1) 由于工作方式不同,3种拍土装置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反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采用先紧后松的拍土方式,工作性能不稳定,效果较差;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平行于植株的方向进行摆拍去土,因此容易疏松根系,去土效果较好;横向摆拍式去土装置由于平行于植株的方向进行摆拍去土,工作更加稳定,但去土效果不如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特别是含石率明显比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高。 2) 4QHL-2型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采用了两级正向上下摆拍式去土装置,根据田间试验结果看,去土率>95%,机械掉果损失率<3%。 3) 目前,上下摆拍式去土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已获受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展示ppt,进入新课。(2)解读课文标题 为什么要在花生前面加一个“落”字,叫“落花生“呢? 解析:“落”就是“落下去”的意思,“落下花后就生长果实”。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出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2.课堂学习 活动一:我读课文我快乐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分角色的形式相互合作)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二:我品读课文,我提高 1.种下花生就是期待收获,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大家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从中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活动三:深入文本,品味写法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都觉得很难,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却苦于不知从何处着手,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作者借“落花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属于什么方法,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学习了这种方法,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 四、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 五、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的生命力 借 物 喻 有用 人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说课稿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的一篇精读叙事散文。它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一、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重、难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展示ppt,进入新课。(2)解读课文标题 为什么要在花生前面加一个“落”字,叫“落花生“呢? 解析:“落”就是“落下去”的意思,“落下花后就生长果实”。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出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2.课堂学习 活动一:我读课文我快乐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分角色的形式相互合作)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二:我品读课文,我提高 1.种下花生就是期待收获,为什么作者要用“居然”这个词语呢?大家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从中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活动三:深入文本,品味写法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都觉得很难,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却苦于不知从何处着手,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作者借“落花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属于什么方法,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学习了这种方法,你能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吗? 四、作业 课后拓展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 1、教学目的: 1、理解父亲的话及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3、教学难点:将花生品格与做人的道理相联系,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4、教具:多媒体课件 5、教学过程 : 一、复习课文内容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落花生。那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给课文分了哪几段?本篇课文共有15个小自然段,上节课我们将它分为三大部分:通过买种、翻地、播种和浇水,我们收获花生。收花生(1-2);尝花生(3-14);议花生(15)。②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①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出示课件)②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部分,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母亲)、(父亲)、(姐姐)、(哥哥)、(我)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父亲)的语言,他说了(5)次话,其中第(3)次和第(4)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找同学朗读课文)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但是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最可贵。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 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所以我们应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父亲所说的话,读出花生的精神。大家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很显然,不仅仅是这样。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继续看课文,引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教育孩子们做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不慕虚名,默默奉献。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外表好看)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 3、“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4、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所以他用“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警醒着自己。 2.作者许地山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板书: 17.落花生 收花生(1-2) 尝花生(3-14)——精神可贵——不求虚名——清洁工 议花生(15)默默奉献 教师 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 3、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 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 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 1、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练习 以“我想做 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 主板书 副板书 学会提问 ①意思? 落花生 埋——挂 1、“居然” ②为什么? ③说明? 朴实无华 矮矮——高高 为什么? 不图虚名 地里——枝头 2、“实在很难得” 说明? 默默奉献 一见就生——不能立刻分辨 分辨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落花生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落花生语文教学设计01-19 落花生教学设计和反思01-22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07-25 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教案06-07 落花生教案第一课时12-23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12-24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1-21 小学五年级《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2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06-20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4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设计 篇5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6
落花生教案设计 篇7
落花生教案 篇8
《落花生》教案 篇9
《落花生》教案 篇10
落花生课文教案 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