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端午散文(精选4篇)
但是节日一旦形成就不单单只是一个时令了,每逢节日,时令的基础上加之以亲情,好比时令为弦亲情为谱,人心就能弹唱出美妙的节日乐章,每个人对节日都可以有不同的情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我觉得,那绿绿的粽叶好似浓浓的情意,洁白的粒粒糯米好似一个个纯洁的愿望,吃着这样的粽子,可以任由思想和情感的野马尽力驰骋……
家乡的端午节母亲总要做一些清凉的食物,提醒一家人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避暑,食品上以素食为主,但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喝雄黄酒和割艾草,这习俗伴我们度过了很多年。
到了夏天,家乡的蛇是非常多的,人们对那弯弯曲曲带有毒性的动物有一种忌惮,把蛇都当作了邪恶的化身。父亲早早备下了雄黄,到了节日那天,便把雄黄倒进一些白酒里,他用小刷子沾起雄黄酒,把老屋内外都要刷遍。据他说,蛇一旦沾上雄黄身子就会腐烂,所以蛇一闻到雄黄的味道就会逃走。刷完院子内外,他就会把剩下的雄黄酒拿出来给大家喝,据说人喝了雄黄酒,蛇也就忌惮人了。这些说法我们从来没有验证过,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不过孩提时的我们都要照着父亲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做,心中有一份神秘,所以绝不会应付了事。现在想来,雄黄酒的效用不过是父亲对大家平安度夏的一种祝愿罢了。
到了端午,山野里已经是一遍郁郁葱葱了,花草都透着一份特异的清香。母亲说,端午节这天,百草都是药,过去乡下缺医少药,割艾草就成了不能撂下的事情。母亲背着背篓,带着我们来到茂盛的艾草丛中,她蹲下身子割艾草,用艾草茎捆成一束束,招呼我们把艾草抱进背篓里,一会儿就割下一大背篓。回到家里,母亲捡出几束,在几道门的左右各插上一束,表示防止病魔对家庭的侵入,一连几天家里都氤氲着艾草的清香。母亲把剩下的艾草熬成黑黄色的水,把孩子们一个个放到盆子里洗澡,用她的话说,洗了艾草水,一年都不生疮害病。现在想来,艾草水是否有这功效也令人怀疑,不过倒有一件事是绝对真实可靠的,那就是艾草水对皮肤很是有益,洗了艾草水,皮肤几天都滑腻如鱼。故乡的人普遍皮肤白皙,我想这跟艾草乃至当地的食物用品大有干系吧!
在城市里生活惯了,对农村的一些习俗就变得不那么在乎。记得有一年回老家过端午,母亲又要拖着她那病弱的身体去割艾草,我便要阻止她,说她封建传统,艾草真有那么神奇,您这会儿怎么就病了呢?母亲被我将了军,有些生气地对我说:“艾草也不是你们说没用就没用,我看着心里舒坦,以前用它给你们洗澡,这是我对你们的一点心意。你们现在大了,长本事了,对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都可以不要了。似这样,你们就不用回来过节了。”原来母亲是把割艾草当做心理安慰和对亲人们的祝愿!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耐着性子陪父亲弄那雄黄酒,陪母亲一起去割那些艾草,尽量让父亲母亲把节日过得欢乐些。
可惜这样的端午情节已难以再有了,想起来恍如隔世。而今父母都八十高龄,身子颇为不便,我们都离开了他们,一年很难得回去一次,家里常年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父亲也就没有心情去弄那雄黄酒了,母亲更是只能望艾草兴叹,她已无力去弄回那些艾草了。温暖的端午节对他们却凭空增添了些凄凉,想来竟有几分感伤。
故乡有一个说法:“月怕十五,年怕中秋”,意思是过了这两个日子,一月或一年就快差不多了,这是对时间易逝的感伤。我在想,从时光的角度,端午意味着什么呢?这时候,百草都生长到了最为旺盛的时候,从开花的阶段转入孕育果实的阶段了,人生有个“三十而立”的说法,而立之时,一切都应该比较成熟了,人生也进入了孕育果实的阶段,所以,我将端午比作人生而立是否妥当呢?
而立之前的人总对时间没有多少概念,但过了而立呢?你会突然感到时光的飞速流逝,你会发现,这一辈子还没做出什么成就人生就快过去一半了,你也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感慨,所以端午对于人们来讲应该是个值得警觉的日子,这一天,假若你仔细盘桓一下,你基本可以判定这一年的最终收获情况,而立之年,假若你认真思索一下,你会觉得有很多事等着你去完成,而人生又是这么短暂,这时候赶紧警觉起来,兴许还能有所弥补呢!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没有诗人的豪情,有的只是静静地听风看雨。灯光下看着成串的雨在栀子花上打个转转又在叶脉上划个优雅的弧度,跑着小碎步跌落在草坪上。也许经过雨水的沐浴,或是灯光下的抚摸,楼下的一排花树显得娇羞妩媚,脸上绽放出层层绿色光晕。恰是,夜雨染成天水碧,偶映灯火一点红。伸手接来几滴水珠在掌心里滚来滚去,夜风温凉地划过面颊,地上有水在静静地流淌向低处,只听见轻声地低语,看不清去哪里叙谈。刚刚还狰狞的雷声渐渐地走远了脚步,倚在远处的那个有些朦胧的楼角偷笑着我还在怯怯的目光。
小的时候也许听老人讲聊斋故事太多的缘故,从心里惧怕雨夜和雷声。
奶奶曾说过,那轰轰的雷声如果在你的房前不走,那就是你的家附近有成精的动物,雷神来捉拿来了。让我不要偷看,不要轻易打开门窗,小心雷公生气,转头打你一锤子,那就惨了啊!
奶奶也讲过一个很美的故事,说一个修行千年的狐狸在经历一次劫难。被雷公追赶着到处躲藏,雷声阵阵,震耳欲聋,狐狸吓得慌不择路地跑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个破旧的宅院,狐狸顾不得细看急忙钻进去,可是室内空空如也,只有在窗前有个旧桌子和一把破凳子,凳子上坐着一位书生在读书,狐狸实在是无处可藏,就钻进了书生的怀里。书生突然觉得有毛茸茸的东西闯入怀里来,刚要大喊推出去,忽然觉察到那个毛茸茸的东西身体在瑟瑟发抖,书生动了恻隐之心,就继续一动不动地读书。雷公在房前使劲撞响锤子,炸雷在院子里响来响去,还是没发现狐狸,只得悻悻地打道回府了,之后狐狸感谢书生救命之恩以身相许,成就一段美谈佳话。
奶奶已经作古多年,而我对雨夜还是心有余悸。
随着年龄的渐长,每当夜雨缠绵的时候,我的睡意依旧逃得远远的,心绪随着雨声起伏游弋着。“对床夜雨听萧瑟。”子夜听雨,听的是雨声,或许也是心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忽觉得心内一阵疼痛,雨水伴着泪水瞬间在心房泛滥……
音箱的声量还在低声回旋,任凭音乐在空间流淌,触动着内心世界,一曲舒缓的古筝《高山流水》清幽的飘过来,默默的聆听,静静的回味着,暂时安抚雨夜里情丝万缕和惊魂不定的思绪。
“夜来一阵催花雨。”古筝那柔柔的,缓缓的音符,一步步在触动心灵深处。清雅、脱俗,行云流水、空灵禅境,让你的心灵如沐花雨。闭上眼睛,似曾看见心灵流动的光波,辗转于风雨后的鸟鸣蝉影,在这幽幽的雨夜,就任由这优美的旋律,纯净的空气,轻轻地触摸心底的柔软。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多了些许轻柔,少了之前的霸气、嚣张。如一位撑着油纸伞从南方走来的丁香姑娘,飘荡过来缕缕清香氤氲着空间,让人忘却了所有杂念,只愿将身心沉醉,享受这份宁静和谐的旋律,享受着没人打扰、属于自己的夜,和各种无以言说的感动萦怀。在夜的静语里,轻轻的,用一种细腻而隽永的情感流诸笔端,在心里,在素笺里轻轻描摹着属于你和我的情缘;在梦与醒之间,既不选择梦,也不选择醒,只选择自己的灵魂寄托在文字上,让心在弦上曼妙地跳跃、翩舞……
此时旋律似窗外的细雨,滴滴落在心上,清凉、轻柔、甜美,飘飘渺缈,轻得透明,芬芳得沁人心肺。悠扬而婉转的曲调,就像在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静静地抚慰着、轻轻地拍打着不平静的心绪。忽然觉得夜变得静起来,也一起聆听着水流过心房的声音,任刚刚还不安的心渐渐平静、淡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初时,还未曾察觉到那种逝去的感伤。而今,无边落木萧萧下,满地黄叶堆积,蓦然一种凄恻涌上心头。原本通透的黄色渐渐枯去,残躯散落,既静且美,只觉天地间再无他物,那是它们消逝之前的最后一场繁华啊,而后,只待冬雪覆盖,一切湮没。
漫步在漫天飘飞的落叶之中,一种对生命的无力感渐渐袭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枯荣不过转瞬之间。而在这一瞬,亦要绽放一场极致的繁华。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无常,若我们终将逝去,何不一夕盛绽?
待来年春风又过,一切都开始重生,等待了一冬的枯木又一次涅槃。日月轮转,草木死了又活,那么人呢?我不知人是否有轮回,但我坚信,只要曾经盛开,就不算辜负,
我们将永远留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刻,某一部分人的心间····
枝头上的小鸟说:走吧--
把我们的疲惫全都交给了流水。
不,是交给了那一片片绿叶和花草。
还有那些令人陶醉的`嗔语。
……所有的对话都在晚风中飘荡。
所有的感叹都在光秃秃的枝头上飘落。
我,坐在那块石头上,默默地眺望那远山,在一个个惊奇的发现中,走进了一次次熟悉与陌生的约会,走进了他和她那惊喜的目光里,轻轻地拾起那一张张红叶,小心异异地把它夹进那本粉红色的日记本里,许多渴望和梦想的心事,目送他和她远去的背影,小路的尽头缠绕着我怎么也放不下的思念和絮语,满怀的情思,又回到那间小屋。
晚风,在我的窗前轻轻歌唱和细语。
啊,那首流行歌让我心事重重。
多少梦寐以求,在夕阳里飘落。
多少人间真情,在灯红酒绿中翩跹。
我想,托着月亮入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