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精选8篇)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1

刘勋昌1,2 胡凯1

(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凯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 要: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文化惠农的重要使命,应树立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相契合的新文化观,即文化战略观、文化使命观、文化管理观,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者。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新农村建设;新文化观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

[1]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惠农是一项事关农村发展方向的民生工程。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必须树立以推动农民群众科技致富、引导农民群众形成新道德风尚为宗旨的新文化观,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文化观是其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平衡城乡文化发展、文化惠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民富裕与精神力量的关系的新认识和新看法。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阐释农村基层干部的新文化观。

一、文化战略观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2] 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战略观,即其对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战略观,就是要站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与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推进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当做一项事关农村发展方向的民生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

(一)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

[3]必须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调整文化城乡二元化格局,均衡文化资源分布,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扩大农民群众文化消费,提高其文化消费水平,培育农村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成为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的必然要求。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深根植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于城市仍然较为贫乏,适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文化产品相对匮乏,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机制仍需完善。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缩小我国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而不懈努力。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4]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道德和新风尚,体现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不断提升思想 道德素质与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干部应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形成崇尚科学、勤劳致富、互助合作、民风淳朴、爱护环境、家庭和睦、和谐稳定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

[5]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当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铲除农村腐朽落后文化,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与集体观念,用农民群众喜爱的具有浓郁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识。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勤劳致富、科学致富以及致富不忘国家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觉悟程度。

(四)推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要求党员干部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也要“广泛

[6]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将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对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与工作本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至关重要。努力做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向农民群众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带领农民群众科学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分析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二、文化使命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使命观,即其对履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职责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使命观就是要始终牢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撑作为其责无旁贷的文化使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而履行文化使命需要养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自觉是其对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意义及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回应、觉醒与勇于担当。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自觉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前提,既体现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切和贡献中,又体现在对自身文化品位、文化价值追求的实践中。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高远的社会担当精神,回应农民群众迫切需求,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一)树立先进文化意识,自觉担当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就是要始终铭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一种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取向,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就是要增强在农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农村基层干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当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应当以自身良好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崭新的精神面貌,发挥示范与导向作用。

(二)树立文化引领意识,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引领意识,就是要始终牢记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社会风尚、教育农民群众、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安全的功能,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农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成为农民群众及农村基层干部自身日常现实生活的基本遵循,成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与文明素质较低,部分农民群众的集体观念与履行义务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农民群众将腐朽落后文化作为个人的精神寄托,部分农民群众的道德标准模糊、道德意识弱化。这些主观不利因素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农村基层干部应时刻密切关注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状况、愿望和利益诉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农民群众和谐文化理念。与此同时,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个人品格。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应模范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保持高尚的品格与精神追求,成为引领农村社会风尚与农民群众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率。为此,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自身思想阵地,时刻筑牢信念、道德与法纪防线。二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荡涤自身思想上的尘埃,时刻警惕中外消极腐朽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抵御各种诱惑陷阱的自觉性与免疫力,时时处处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就是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确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农民群众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农村基层干部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要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艺人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二要围绕农村文化建设主题,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与革命传统资源,加强对古镇古村落及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工作,加强对乡间尤其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保存工作,确保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与传承。三要用简洁、通俗、朴实、生动、活泼的语言与鲜活的事例在农民群众中间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农民群众养成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自立自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家庭和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淳厚民风。

(三)树立精神家园意识,自觉担当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

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精神家园意识,就是要始终牢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科学论断,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传承民族的血脉为己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农民群众以精神启迪。农村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文化愉悦身心、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与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的本质功能,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农民群众真正找到自己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精神家园,就是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8]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农村基层干部自觉担当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就是要始终牢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培育农民文化精神。为此,一要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休闲文化广场、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的现状。二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发展基本要求,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聚合农村各类文化生产要素,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多为农民群众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艺术产品,满足其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多为农村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促进其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三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引导扶持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加强对乡镇电影院、录像厅、游戏厅、网吧、个体报摊书屋等文化经营场所的管理与监督,坚决依法打击制作贩卖含有色情、暴力、迷信、赌博、邪 教等不良文化内容的书刊光碟、播放淫秽影视及艳舞表演的违法犯罪活动,彻底清除腐朽落后文化产品,用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塑造人、熏陶人,使农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品质等得以鼓舞与引导。四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农民群众成立农民文化协会,鼓励农民群众自娱自乐。农民文化协会可由读书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禁赌、禁邪教协会、文艺演出队、铜管乐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群众组织组成。引导农民文化协会以传统民俗节日、红白喜事为载体,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助于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培育新的精神风貌、形成新的风尚习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五要组织开办乡村社区基层大讲堂等文化公益活动,邀请宣讲志愿者主讲“形势政策、道德文明、法律法规、科学技能、传统文化、社会保障、投资理财、养

[9]生保健、婚姻家庭等多方面的内容”,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文化管理观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干部要引导全体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树立新的文化管理观。文化管理观主要解决的是在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文化学习观、文化服务观和文化娱乐观。

(一)文化学习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学习观,即其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文化的育人功能总的认识和根本态度。当今,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学习观,大多数人认为,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进步服务,是与时俱进之举。少部分人则把学习看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对学习没有兴趣。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服务水平。终身学习是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与业务水平、改造世界观、增强工作能力与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重要方式。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坚持读书学习。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刘云山部长指出,学习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坚持读些好书,能使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精神充实,获得心灵的愉悦。农村基层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就是要始终坚持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要立足本职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公共管理知识、化解农民群众矛盾纠纷以及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所需要的心理干预与疏导知识等,不断丰富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武装。

(二)文化服务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服务观,即其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看法和对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所采取的服务态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文化服务观,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看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重要民生工程,要把为农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自己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坚持文化惠农服务观,要坚持农村文化事业与农村文化产业并举,既要为农民群众提供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平台,又要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还要把文化惠农看作是文化强农的有效手段,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

(三)文化娱乐观

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娱乐观,即其对工作之余选择文化娱乐方式与消费何种文化产品的根本观点和倾向。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娱乐方式能反映他们真实的业余精神生活,是其文化价值取向的体现。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娱方式会对农民群众产生辐射作用,直接引领着农村的社会风气。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健康的文化娱乐观,选择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多欣赏有思想深度和审美价值的文化产品,拒绝消极有害的文娱方式,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风气,绝不可沉溺于享受麻将文化、花酒文化、色情文化与神秘文化而不能自拔。农村基层干部选择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既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与能力发展,又有利于家庭团结与社会稳定。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能使人放松身心,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消极有害的文娱方式通常只是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则易使人灵魂堕落、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会给家庭与社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用积极有益的文娱方式“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10]发展文明、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3][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9日第1版。

[2] 胡锦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7月24日第1版。[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年2月22日第1版。[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19日第1版。[7]阳国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80页。

[8]芶以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乌蒙论坛》2010年第2期,第37页。[9]光明日报专题调研组:《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又一桥梁——关于内蒙古推进基层大讲堂建设的调查报告》,《光明日报》,2012年8月16日第1版。

[10]胡凯、刘勋昌:《农村基层管理新农观转型研究》,《求索》,2011年第12期,第103页。

Analyzing the New Culture Outlook of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LIU Xun-chang1,2

HU Kai1

(1.School of Marxism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410083,China;2.School of

Marxism of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556011,China)Abstract: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ure which benefits farm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y must acquire the new culture outlook corresponding to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that is, the outlook of cultural strategy, the outlook of cultural mission and that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on.They must meet the farmer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many forms and of many varieties.They must act as spreaders of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promoters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Key words: the rural cadres at the basic level;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the new culture outlook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2

一、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1.工作积极性的缺乏。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当前, 一些农村的基层干部常常会因为一些制约因素而导致“老手段不能用、新手段不会用、软手段不适用、硬办法不敢用”局面的出现;因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薪水待遇普遍较低, 这便使得他们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改善, 从而让他们对工作产生深深的质疑, 这是制约农村基层干部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改革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当前,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面对职能定位、管理措施、工作手段等问题该如何进行转变与更新时, 常常会变得茫然无措, 进而无法正确地开展自己所需要负责的领域工作;当前,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还无法适应现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 而且很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时, 其工作方式及手段依然滞留在传统浅层次的管理模式上面, 从而使得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 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无法胜任其分内的工作要求。

3.干部自身素质偏低。现阶段, 因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都比较落后, 这导致了农村基层干部无法达到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目的, 进而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农村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当前, 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在管理模式上依然采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一些管理模式, 而对于新兴的相关政策却不予了解, 从而使得国家颁布的新兴政策无法切实地传递给村民们。

二、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针对基层村居干部培训教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 很多部门的领导及人士对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正是因为如此, 对于村居干部培训的经费往往非常有限, 这直接使得可以开设的课程非常局限, 教育资源也十分缺乏。不仅如此, 不少村居干部自身对于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认知上也存在偏差, 这使得他们在接受培训时不积极认真, 态度也不够端正。这些都是造成教育培训工作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也是很有必要改善的一个现状。

2.培训工作的侧重点存在偏差。教育培训工作应当有明确的重点与核心, 对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应当有明确限定, 然而, 这一点在很多实际情况中却得不到落实。很多针对村居干部的培训通常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些干部对于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了解。这种培训侧重点的偏差就直接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这也使得很多村居干部在实际工作展开中障碍重重。

3.教育培训的方式较为落后。教育培训想要收获更好的成效, 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然而, 从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新农村针对村居干部的培训在方式上却十分落后。不仅培训的内容局限于理论层面, 无法深入群众的实际生产与生活, 培训的方式也非常陈旧。通常是不分年龄、不分层面地进行毫无针对性的培训, 并且培训的内容完全脱离实际。这种教育培训方式的低效化直接让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完全丧失。

三、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1.教育培训内容的积极创新。想要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与意义, 这首先需要从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进行积极创新。培训的内容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选择, 要紧密结合实际, 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 并且帮助农民解决他们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教育培训的功效与意义的体现。此外, 培训工作中同样应当关注于新农村的建设模式, 要将一些先进以及积极的理念传达给村居干部,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工作的有效展开。

2.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效革新。培训的方式也应当有积极革新, 不仅要多利用一些典型实例辅助问题的剖析, 也应当多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案例以及管理经验来武装村居干部的头脑。此外, 可以让村居干部走到基层中去真实地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 这会让他们对于很多实际情况有更直观的认知, 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论结合实际, 让村居干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3.拓宽教育培训的有效渠道。拓宽教育培训的有效渠道也非常重要, 这同样是更好地展开对于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可以让教育培训工作与高校的一些基本课程进行联合, 这会极大地丰富村居干部的知识范畴。也可以多引进一些好的培训内容, 或者是聘请一些资深的讲师, 这些都会极大地拓宽教育培训的渠道, 并且带给村居干部更多有益的收获。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 做好基层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要。针对当前村居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培训工作应有一些积极的改善策略。不仅要让教育培训的内容有所创新, 教育培训的方式也应有积极革新。拓宽教育培训的有效渠道也很重要, 这同样是更好展开对于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只有从这些方面共同做出改善与革新,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践对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 并且能够让新农村的建设朝着更积极的方向迈进。

摘要:只有充分发挥村居干部的带头作用, 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职能, 这样才能够给更多村民做好榜样, 并且能够让新农村的建设朝着更为规范有序的方向展开。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指出了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层,村居干部,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温亮.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2]时巧云.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综合服务体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向浩维.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赵东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韩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

一、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带领和推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新时期,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确保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促进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冲击着农村,农村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农村阵地,腐朽、落后的东西必然会滋生蔓延。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引领者,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一个村风气的好坏。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可以提升其参与和领导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繁荣农村社会文化建设。

(三)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党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最广泛、最直接地体现在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上。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凝聚力,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密切联系群众,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现状与问题

客观上,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在道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信念淡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同程度的产生了理想平庸、信仰危机的现象。比如,有的基层干部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发展意识与发展思路;有的基层干部核心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物化;有的基层干部角色意识颠倒,宗旨观念淡化,党员意识弱化。

(二)道德意识有待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更加注重农村基层干部的带头致富能力,而忽视了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因为长期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平时缺少学习总结,对自身道德认识及定位比较模糊,认为干好工作就行,经济发展就行,道德提高可有可无,道德要求的标准无形中有所下降。

(三)道德行为有待约束。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最终体现。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忽视农民的利益,对农民的困难漠不关心;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喜欢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处理事情,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情况普遍偏低,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而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却并不多。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直接影响思想觉的提高,导致他们私心较重,民主意识淡薄,容易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在工作中执行不到位,方式简单粗暴。(2)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少数基层干部由于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政治的思想,理论学习存在应付现象,理论体系掌握不够。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健全。在干部考核中,“德”作为软指标,一直是基层组织部门考察中的弱点和难点,有时甚至是处于盲区,考核目标仍然侧重于经济发展指标,考核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突出对干部“德”的要求,考核主体和评价结果之间缺乏有效的定性指标,使“德”的考核呈现程式化、简单化和模糊化倾向。

三、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道德素质下降虽然发生在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身上,但其危害很大,必须高度重视,但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第一,规划道德教育内容。要根据农村基层干部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合理确定知识结构,突出道德培训重点,逐步健全由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构成的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第二,拓宽道德教育渠道。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涉及多个层面和部门,新形势下,要拓宽道德教育的渠道,需要县和乡镇两级密切配合,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其他基层干部培训机构,特别是县级党校的独特优势,突出县级党校在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第三,创新道德教育形式。从农村基层干部的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培训、座谈、开展活动等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富有成效。

(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环境。第一,夯实坚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广大农村来讲,优化经济环境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抓住改革的机遇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大趋势,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可能在纯粹“理想国”中。因此,要通过各种措施扼制庸俗、低劣文化的蔓延,在全社會树立良好风气,净化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文化环境。第三,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安定团结才能激发出凝聚力,培养出崇德向善的农村基层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面临的阻力也在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社会改革,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而带来的振荡,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构建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构建和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干部道德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必须不断完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机制。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激发各方面监督的积极性。第二,构建和完善考评机制。在干部考核体系中,将“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确立干部考核导向。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特点和考核效果,科学设置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做到定期考核和常态考核相结合。同时将考核结果合理运用,对经科学评价后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行为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戒。对道德品行优秀的干部进行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与提拔重用、晋升工资、优先录用等挂钩。对道德失范的干部进行处罚,如批评教育,记过、降职等措施。

总之,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多措并举,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构建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道德表率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淑娟:《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第8期。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4

工作总结

武冈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1年12月12日

我局挂点村为邓家铺镇大塘村,虽然村集体经济薄弱,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群众素质高,集体观念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情高昂。一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如期如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投入该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一、制定了远景、近期规划

通过对村民意见的集中了解以及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在会讨论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了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远、近期工作规划。计划在三年内使村道硬化率达到80%以上,水渠全部硬化,争取农田整改,引进企业来村办厂,真正实现农民增收。确保在本完善4公里基础路建设;建设好200亩玉米基地和400亩超级杂交稻的生产;村级主干道建设。

二、强化宣传发动

自工作队于3月16日进驻该村以来,便着手针对该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广泛宣传发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7次,在全村居民居住、活动集中的场所张贴几十张横幅、标语,为进一步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氛围,使新农村建设内容做到家喻户晓。

三、完善4公里基础路建设

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村道仍有4公里路面狭窄,影响了交通,给村民生产、生活均带来极大的不便。完善4公里基础路整体需投资20万元。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积极努力下,组织村民召开5次会议,选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集资和施工。现已发动群众集资到位17.8万元。

四、推进玉米基地和超级杂交稻建设

农业一直是我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课题,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直在思考,通过多方与上级领导联系,与一些食杂公司达成协议,在我村采用“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以群众志愿加入,政府引导,公司予以补贴的形式,成立了200亩玉米种植基地。由于群众积极性高,反映好,村支两委趁热打铁,接着与乡农技站又签订了晚稻400亩的超级稻的生产合同。

五、沼气池的建设

通过宣传发动和组织到位,群众对建设沼气池热情较高,这项惠民工程既解决能源问题,又保护环境,群众拍手称赞,要求强烈。为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进一步要求,现已向有关部门申报沼气池项目。

六、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为全面建设新农村,搞好村容整洁,工作队多次召集群众,集思广益。采用群众自筹办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本村的乡村清洁工程。

七、村风文明建设

全村评定“五好文明家庭”10户,为“五保户”捐款3500元送市人民医院治疗。全年无计划外生育。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5

一、镇、街道文化站干部队伍的状况分析

队伍重心偏离, 素质偏低。镇、街道文化站创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文化站干部队伍三十余年的风雨历程, 实可谓衷心耿耿、任劳任怨, 诚实守信地为民服务, 为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文化素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文化干部是多面手, 基层镇、街道是大杂院, 经常是岗位、人员对不上号, 文化干部在其位谋他政现象时有发生, 久而久之, 形成了文化队伍干文化工作的重心偏离。历史进入高科技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处于中低层, 现代科技网络宣传手段触及不深, 点击率偏低, 对信息网络一时难以适应, 面对创新发展的新农村文化运动, 面对新型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显得力不从心。

岗位职责不明、职能偏位。在平时工作中, 部分文化站干部对自己的岗位工作职责、职能标的不确位, 兼职过滥, 本末倒置, 无法保证文化干部有时间和精力去耕耘文化工作的责任田。文化站干部常年参与联村、联企、干勤杂等等非文化本职工作。究其原因是: (1) 自身认识不到位; (2) 岗位职责不明确; (3) 业务能力不过硬; (4) 文化工作无计划; (5) 业务工作无头序。自乱阵脚, 无所适从, 随人摆布, 素质偏低, 主见不力。有的文化站干部对本镇、街道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不闻不问, 对社会文化工作的动态与效果不加思索, 对本职更是缺乏精神动源和工作信心。

专业干部人才库匮乏, 年龄偏大。创新文化事业, 关键是文化专业干部人才库建设。一直以来, 基层文化部门因冷门, 政治待遇低, 导致原有的人才往外流, 新的人才不愿来。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农村文化站干部, 当时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化能手, 吹、拉、弹、唱、写、画, 样样拿的起, 放的下, 宏观局面打得开, 微观局面操得起, 组织协调能力强, 领导相中率极高, 客观上导致跳槽、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 造成了文化人才库匮乏、青黄不接和年龄偏大现象。

二、镇、街道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镇、街道领导由于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对文化站功能不了解, 有的只抓经济, 不问文化, 自认为文化站存在与否不重要, 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是软肋, 抓不抓没关系, 考核力度不大, 对单位排号, 职务晋升不受影响, 有些镇、街道领导把文化站干部作为公务员使用, 常年料理镇、街道日常行政性事务, 这就从主观上造成文化站干部不务正业。在新世纪之初我市竞演出了一场撤消镇文化站牌子的闹剧, 把几十年的文化成果毁于一旦, 后受社会舆论的压力, 恢复镇文化站, 重新亮牌。

2. 管理体制不顺, 条块管理不到位

管理体制不顺, 造成文化专干不专, 文化站需要的是文化专业人才, 如今文化站招干, 由镇、街道提出, 市劳动人事部门统招, 市级文化部门不管, 考试考核没有文化专业技术要求, 人是招了, 可专业不对口, 至者无可用。由于管理体制问题, 条块之间关系复杂, 平时缺乏交流, 互相强调主观因素, 管到看不到, 看到管不到, 成了二者之间的逆差, 业务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两张皮, 也支持了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或难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自然削减文化专干创新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镇、街道几乎没有新建文化设施, 原有的文化设施陈旧落后, 有的招标拍卖, 有的挪作他用, 造成文化站建设速度的缓慢。

三、强化文化队伍建设, 提高文化专干素质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6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包括党的农村基层委员会、农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农村党支部委员会。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必须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措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农村党组织向群众宣传解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把中央决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群众的呼声,需要农村党组织及时反映、汇报,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農村区域广大,情况不一,条件各异,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实事求是,准确定位,逐步制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规划、村庄规划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全程指导和组织农民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推进,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高度重视乡土拔尖人才的培养。乡土拔尖人才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不但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还是乡村两级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帮手,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势必会带出一批又一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新农民。

农村基层党组织做为基层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

引导作用主要是指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政治思想上和发展方向上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弘扬崇高精神,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理想道德教育,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业潜能。要引导农民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新农村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的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主要是指把党员干部群众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整体。一是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有扎实的作风、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较好的工作业绩,在群众中有较强的感召力和信服力。二是广大基层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群众钦佩他们,愿意团结在他们的周围。

(三)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疏导作用。

疏导作用是指采用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做好疏导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做好协商、调解、教育等疏导工作,强化法治观念,规范办事行为,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内在矛盾,凝聚基层人心。

(四)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桥梁作用。

桥梁作用主要是指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理解支持、互通有无的纽带和桥梁,增进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

二、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通过广泛调研,课题组发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下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还存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算”思想,观念陈旧,缺少长远打算,创新意识不强,对新农村建设存有“等、靠、要”思想,缺乏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不强

受务工潮流的影响,大部分有胆识,办法多的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创业的部分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不强。

(三)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过于单一,

沿袭原来在单纯村委和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方法,其设置模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均与当前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区位、资源优势,村级增加集体收入的途径难于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导致村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措施和途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通过以下途径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基层基础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和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一是要健全组织。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和内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要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二是要搞好领导班子建设。从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中来。

三是要加强培训。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四是要健全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形成的经验和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致富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要抓住加

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党员不仅在发展经济上要发挥带头作用,而且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农村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努力推进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农村

建设文明乡风,努力形成农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农村,实行民主管理是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关键,加强精神文明建設是重要途径。

一要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凡属村里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应先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分别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几个干部自行其是的做法

二要努力提高处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处理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维护农村稳定。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要努力提高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着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创建文明新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生力军。(四)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供人才支持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提高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能力,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民素质培训要结合各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真正把各村的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二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要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辉,刘文安.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温州职工技术学院学报,2007,(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紧扣时代脉搏的, 而且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期对于全体国人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目前从政府官员到学者都很关注于此。我们的课题是希望从调查乡镇政府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入手宏观上把握乡镇政府和农民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可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基层干部和农民, 从而更好地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 确保新农民建设能够健康发展。

二、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真正理解了吗?

(一) 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理解情况

我们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这二十个字理解不深, 知行不一, 甚至根本说不出来, 能全部说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农民只有14%, 近一半的干部仍不能全部说出这20个字。这种理解不深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二) 对二十个字的具体理解

1、对“生产发展”的理解

对于生产发展的内容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认为生产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而且在调查中干部和农民都一致认为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在生产发展中农民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2、对“生活宽裕”的理解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 政府没有清晰的思路, 甚至没有作为, “送科技下乡”流于形式。农民所期望的“生活宽裕”是有较多储蓄, 可用于投资和旅游等, 而且各地的在生活宽裕方面的理解差异不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民“生活宽裕”的关键, 农民反映外出务工是增收的主要方式, 但苦于门路和技术, 又担心权益受损, 外出务工的农民只占少数, 因此农民希望乡镇政府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3、对“乡风文明”的理解

调查发现, 农民认为“乡风文明”是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提高和行为文明。而且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提高的结果, 因此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前乡镇政府在积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修建广场, 而前者乡镇政府作为还不够。

4、对“村容整洁”的理解

在村容整洁方面, 干部和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同, 目前地方做的工作最多的是村容建设。在问乡镇干部“您知道新农村建设的钱如何使用吗?”改善村容环境的选择率达到了100% (而农民只把其排到了第四位54%) 。可见, 乡镇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将资金由于村容整洁方面的建设, 而农民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改善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条件, 分别占到了67.8%, 65.4%。

在问到农民您觉得“村容整洁”是指什么时, 选择生活垃圾定期处理的有18.64%, 选择清洁能源的使用及建生态农业的有47.45%, 选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18.64%, 而极少数农民认为村容整洁是绿化和厕所的改造。可据农民反映和调查员所见, 目前这些地区的村容建设只是厕所的改造和道路的建设, 极端的情况是违背人民意愿的大拆大建, 让新农村建设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因此引发了农民对乡镇政府执政能力的质疑。

5、对“管理民主”的理解

乡镇政府和农民矛盾比较大的是管理民主方面。例如在问到农民您觉得“管理民主”是指什么时, 排在第一位的是“村里财务事务公开”, 占52.5%。其次是“乡村事务干部和大多数人商量, 由少数人决策”和“一事一议”。可见农民最关心的是财务公开, 可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另外村民们反映只有在筹款筹劳时才一事一议。目前中央财政加强对农村支持力度, 农民关心资金的利用, 希望各级财政的涉农资金状况公开, 希望资金能合理利用。反对上级到村镇视察时, 大摆筵宴, 浪费资金。

三、影响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理解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我们在五个地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会发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脉络和造成新农村建设理解不同的因素。

1、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起点和进展不同。中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东强西弱, 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 南方经济较发达, 对新农村建设相对理解较准, 进展也较快, 而北方乡镇集体经济, 县域经济不发达,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由于国家规定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所以北方的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 来源单一, 更多的时候是在等待国家的拨款。

2、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民对政府满意度, 基层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局限于感性认识, 对国家合作的程度也较高, 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小, 双方的接触较少, 冲突较少, 满意度较高, 而经济不好的地区, 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 合作化程度小, 无劳务中介等社会组织, 政府又没有承担起产前, 产中、产后的服务, 科技培训, 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不足, 对政府的依赖很大, 而乡镇政府官员素质不够, 在下情上达方面, 作用不到位。

3、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乡镇政府由于权限、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面对新形式有点束手无策, 更多的是被动的贯彻方针, 是从上至下的变革, 另外个别地方搞形式主义, 搞形象工程, 大拆大建。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知道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生活宽裕的关键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而内因也是农民。管理民主也要求农民的素质, 如此农民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 维护自己的权力。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提高的结果。总之农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 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等等。一旦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农村的发展就具有了恒久的动力, 就能在未来换发出巨大活力。

总之, 新农村建设要踏踏实实的进行,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能浮躁, 在当代中国不管学何种专业, 什么职业都要懂得农村, 了解农民, 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 希望全社会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董艳芳, 陈敏, 单彦明.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9.

[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问题调查[M].团结出版社, 2006, 8.

[3]米东生.新农村建设探索[M].人民出版社, 2006, 11.

[4]杨翠迎, 郭金丰.新农村的社会保障[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9.

[5]齐秀生.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4.

[6]李琨.消灭赤贫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M].人民出版社, 2006, 10.

[7]方明, 邵爱云.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8]陈崇林.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9.

[9]农业部课题组.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新文化观论析 篇8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 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

1.1 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建立这个牢固的基础, 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得以建设发展, 党的战斗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 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肩负着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发挥着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 并以此指导中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 中共中央颁发了十个以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足以表明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1.2 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最基层的党支部, 村党支部发挥着其它党支部无法取代的作用。它把上级的各种方针政策贯彻到农村的第一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大计的宣传落实都离不开村党支部的辛勤努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 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全党是一个有机整体,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细胞。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 这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纪律。农村党支部必须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 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全党这个有机体之中, 作为党的基层单位, 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本职工作对党的全局事业的重要性, 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积极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在实践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是增强农村基层生命力的客观需要

农村基层社会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 是检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能否得到有效实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否成为真正的“战斗堡垒”的重要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关键在农村。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 这样既可以切身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 增进党群关系的同时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又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 只有采取灵活且具有针对性的新形式、新方法, 才能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2 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在现阶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速度缓慢。从调查的情况看, 近些年来, 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不断提升, 但提升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落差。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上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可否认, 产生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消退和农民党员的先进性难以发挥的现象, 从而弱化了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

2.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

这些年来, 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农村的经济实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这就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使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 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激荡更加激烈, 各种腐朽思想文化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入我国各个领域, 甚至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抬头的趋势。这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侵蚀作用。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准备, 导致难以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以及缺乏适当的应对措施, 这对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由于党的建设上理论准备缺乏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在实际工作中, 少数基层干部“两手抓”的政治意识薄弱, 忽视农村党建工作, 削弱了党的领导, 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程度不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搞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能坚实和拓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和效力。当前,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 群众普遍的民主意识薄弱。这表现在农村换届选举中选民直投率还不太高, 在一些农村拥有选举权的村民, 由于外出务工或交通不便, 不积极或不参加投票, 没有行使法定的投票权。另一方面, 部分乡镇党委对农村选举的宣传工作不到位, 选民登记不细致, 人大代表搞暗箱操作、选举不按法定程序办事、选举结果不当场公布等等手段, 影响了选举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乡镇政府没有处理好与村委员会之间关系, 依然普遍存在像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样注重行政命令, 导致党组织的意志难以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种领导方式, 对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也是极为不利的。

2.3 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空洞化和形式化的现象

改革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宏观经济领域, 在农村老百姓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更为明显。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缺乏工作针对性, 有些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比较注重活动形式、务实性不够, 对活动效果缺乏有效检验, 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脱离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开展这样形式主义的党建活动起不到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的预期目的, 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 不能使干部受到教育, 更不能使农民得到实惠。这必然会让群众产生抵触情绪, 疏化党群关系, 降低党组织的威信, 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3 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尽管我们面临上述严峻的挑战, 但是也不能使基层党建工作停滞不前, 应当及时地加以改正, 确保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1 加大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农村基层的教育力度, 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知识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 使其懂得只有逐步地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使他们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起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教育。要帮助农民群众正确地理解“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将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向农民群众宣传到位, 这样才能坚定广大农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才能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才能调动和激发他们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拓宽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的渠道, 优化发展党内民主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保障人民的表达权, 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新党章总纲部分增写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等内容。提出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结合的办法, 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这为各级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扩大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提名的民主,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这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丰富党内基层民主的形式都有重要作用。改革候选人提名方式和选举方式, 还需要有相应的程序性制度作保证, 党员和群众对候选人的提名应纳入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程序, 提名情况应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普及农村公民的选举常识, 提高他们的投票意识 应适当增加选举的竞争性, 给选举人更多的选择权, 同时加大对违纪问题的追究力度, 采取严格措施避免贿选现象的发生。

3.3 结合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从我党八十多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的经验总结来看, 适应各个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是一条不变的主旋律。我们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就是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 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着眼于自身实际, 端正经济发展的思路, 加强集体经济的壮大。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由此应该在开展组织生活的过程中深入贯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精神, 通过党组织向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群众传达讲解中央最新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 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精神动力。

总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的优良作风, 承担起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大力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 完成深入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卢先福.“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党的建设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3]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乡镇机关干部作风整顿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技术员的竞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