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读书笔记
我很庆幸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社会,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我有着自己的自由,有着跟大家一样的权利。这是我看过《十日谈》后第一个的感受。然而,不幸的年代和人们,全是不幸的过去,幸运的人们在今天这幸运的年代里,难道不会在明天尝到昨天的不幸吧?虽然今天的幸运还只是一种趋向,但是还是不完全的。因为在现在,政府的腐败还存在,人们的素质还没得到普遍提高。
《十日谈》是乔万尼·薄伽丘所著。情节的开头是这样的,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原本住在城市的男女,经过一阵的讨论,最后决定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拿起书的时候,就感觉到书的厚重。然而,在书中,作者则是以轻松的方式来描写着他心中的故事。在讲故事的开头,薄伽丘就写了很多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我总结是这样的,作者看到女性的地位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从小就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而且成长过程中,会被家人关在家里,或是被社会的种种关系下,而不敢出门。所以,在书中有很多女性角色是主角的故事,写这本书是在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
然而,书中也有一些这样的情节:教会的教徒或是教主在做些违反教义的事情。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第一天和第九天无主题。第二天 初饱经忧患、后来又逢凶化吉、喜出望外的故事。第三天凭着个人机智,终于如愿以偿,或者是物归原主。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第五天历尽艰难折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第六天一个富于机智的故事:或者针锋相对,驳倒了别人的非难,或者急中生智,逃避了当前的危险和耻辱。第七天妻子为了偷情,或是为了救急,对丈夫使用种种诡计,有的被丈夫发觉了,有的把丈夫瞒过了。第八天男人作弄女人,或女人作弄男人或男人之间相互作弄。第十天恋爱,或是其他方面所表现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为。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 是否有理论依据, 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是否有理论依据,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每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日记中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按照计划进行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日谈》内容不多赘述,主题内容大多相似,腐朽迂腐的教会与神父、传教士;没有忠贞的家庭,却有充满性爱的婚外恋;结局大多圆满收尾,哪怕维系婚外情都能美满的持续着。
因为看的是译本,且,这部的译本阅读感受很一般。第一感觉可能是直译,作者的文笔和故事情节都没有被良好的翻译过来;但对比了别的版本,相差无几。在现在这个视角去审视这部作品,不考虑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只品文字的话,真的很差劲,比小学生作文强不到哪里。
当然,时代背景下催生了文学的发展和这部作品的产生。但是个人极其不喜欢那些的充斥着婚外情、出轨、男女苟合的文字内容。也许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检点的、各自寻求身体慰藉的男女可能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吧,不过我的底层逻辑里,对爱还是忠贞不二的坚守,对自己的另一半也有同样的要求。所以,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并不良好。
莎士比亚第二卷或第三卷,有一部戏剧作品,和《十日谈》中的一则故事情节极其相似,不过笔者较懒,没有再重新翻看莎翁的作品做以对比,但是剧情确是很相近的。高傲的男人并不看好自己的爱人,为了不见到妻子选择远征;而他的爱人对他的爱至死不渝,还在他不在的时候处理好公务事宜;后来因为得不到男人的爱而离开,碰巧遇到这个男人对另位女子有好感,便通过各方协商,顶替了丈夫的心意女子在一个晚上和丈夫行了房事...《十日谈》中剧情比较简单,莎翁把剧情更加丰满化了,当然,整个故事的结局,是个完满结局。
连绵、慷慨激昂、雾气蒸腾、神采奕奕
好句摘抄
外祖母说话时好像在唱动听的歌,她的话语像温柔、鲜艳、湿润的花朵,不费劲就被我牢记在脑海里。
那天我站在教堂里做晨祷,祭坛上隐隐约约有两个天使在走动,像云雾似的,透过他们什么都能看见,天使的翅膀挨着地板,明亮明亮的,像丝绸细纱,镶着花边。
它们卖弄俊俏,在银一般的冰层上有趣地走来走去,或者飞到披着白霜的暖和的灌木枝上,像鲜花似的在那里摇摆,抖落银灰色的雪花。
好段摘录
人们总是在痛苦、吵架或打架的日子里做长时间的祷告。听这样的祷告非常有趣。外祖母向上帝详细讲述家里发生的一切。她跪在地板上,庞大臃肿的身子像一个小山包。起先她含糊快速地轻言细语,后来就粗声粗气地念叨、埋怨:“主啊,不说你也明白,任何人都想过好一点儿。米哈伊尔是老大,他本该留在城里,要他往河对岸搬,他觉得委屈。再说,那是没有开发的地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可是孩子爸比较喜欢雅科夫。对孩子偏爱,有什么好啊?老头儿性子犟,主啊,你开导开导他吧!”
我的感悟
在第二篇文章《惠安馆》里,我觉得那个秀贞好可怜,自己刚生下的孩子就被抱走了,我和妈妈分开一会都不行的!唉!我觉得妞儿也挺可怜的,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可真是惨不忍睹!我好讨厌妞儿的养父养母,你说你捡到了吧,你就好好待人家,可是却.....唉!这事儿的结局太悲哀了!好好的两个人,说没就没了!唉!可怜!
在《我们看海去》这篇文章里,我真的没想到那个人是小偷哇!看他那老实样,怎么都看不出是坏人啊!另外那个便衣太厉害了!早知道英子就不该告诉他那个小铜佛是在空草地那儿捡的!虽然那个人是小偷,但却给我一种亲切感,哎!可惜呀!
《兰姨娘》这篇文章写的很精彩,但是有三个人物我都不喜欢:第一,不喜欢兰姨娘“装嫩”,第二,不喜欢德先对小英子不理不睬,第三,不喜欢小英子的爸爸,他看见女人就喜欢,只怕把自己的媳妇都给忘了!嘿嘿!小英子还挺聪明的,知道把德先和兰姨娘撮合在一起。不过我还有点舍不得兰姨娘走呀!
《驴打滚儿》这篇文章写的好悲哀!宋妈妈好可怜啊!两个孩子,一个死了,一个找不着了,唉!命苦啊!其实我挺喜欢宋妈妈的!她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我真为她感到难过!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是整本书里最感人的一篇文章。英子再也不是小孩了,她以出色的成绩告别了厂甸附小。可是英子的爸爸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英子13岁丧父,从此她负起了带领弟妹的责任。
《论法的精神》研究指向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说, 孟德斯鸠在该书中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读书笔记所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接下来, 我将对本书中的几个重要的观点加以阐述。
一、政体决定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孟德斯鸠把国家政体分为两大要素:政体性质和政体原则。在政体的两大要素中, 对法律影响最大的是政体原则。
(一) 政体性质决定基本法律
在孟德斯鸠的语言中, 所谓“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政体性质就是指国家权力结构和行使的最基本现象, 或最本质因素。
孟德斯鸠将政体按照传统的方法划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体。共和政体的性质就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共和政体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民主政治—由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另一种是贵族政治—有一部分握有最高权力。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的政体。专职政体的性质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二) 政体原则决定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政体的原则不同于政体的性质。政体的性质是“政体本身的构造”;政体的原则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同时, 孟德斯鸠强调, 所谓政体的原则, 不是说各种政体中已有的或现有的东西, 而是应有的东西, 即“应该要有这些原则, 否则政体就不完全。”总的看来, 孟德斯鸠所说的政体的原则主要是指处于某一政体中的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观念之类的主观精神状态。简单的说, 孟德斯鸠所谓的“政体的原则”是一种政体中的主导性群体所应当具有的精神、观念、情感、意识等。
二、对安全的追求决定法律
(一) 为保障国家安全、防御外敌而采取的措施, 决定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政治法都是从同一个原则出发, 就是:‘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对安全的追求, 是一个国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保障国家安全的办法。共和政体从本质上说, 并不安全、稳定。他认为, “一个共和国, 如果小的话, 则亡于外力;如果大的话, 则亡于内部的邪恶。”无论是民主制的共和国还是贵族制的共和国都不能避免这种弊端, 以至它们都容易被君主专制所取代。专制国家通常用荒废边境部分土地以便与外界隔离, 或者设置藩镇以便与外敌隔离的办法来保障本国的安全;君主国家通常用设置要塞、驻扎军队的办法保障自己的安全, 这些都分别表现为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 为自卫而攻击、征服他国后所采取的统治被征服地居民的措施, 决定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就像公民拥有自卫权一样, 国际法也规定国家有进行自卫战争的权利。孟德斯鸠甚至认为, 如果一个民族预见到他民族可能会发动旨在灭亡自己的攻击行动时, 就可以主动攻击该民族。不同政体的国家对被征服地会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 这会决定被征服地的法律。一般来说, 征服国对待被征服国有下列四种统治方式:“ (一) 按照被征服国原有的法律继续治理其国家, 而征服国则仅仅行使政治及民事方面的统治权; (二) 在被征服国建立崭新的政治和民事的治理机构; (三) 毁灭这个社会而把它的成员分散到其他的社会里去; (四) 把它的公民全体灭绝。”
孟德斯鸠指出, 根据自然法, 万物莫不力求保存其种类, 可以推论出, 政府是为了取得, 包含着保存和使用, 而不能是破坏。传统上认为征服者在征服之后可以屠杀被征服者的权利是不存在的。同样, 有杀人权引申出的奴役权也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民主共和国征服了其他国家, 应当将被征服国纳入民主范围;应当尽可能地以良好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来弥补征服统治的弊端。
(三) 对自由的追求, 决定了国家政体和相应的法律
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是人们珍视和重视的东西。对政治自由的追求, 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的目的。围绕着实现政治自由这一目的, 对一个国家有关政体的法律和有关公民行为的法律都形成一些原则性要求。
孟德斯鸠首先着手阐明自由的含义。孟德斯鸠认为, 尽管不同的人对自由有不同的理解, 但确切的说,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它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 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 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三、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或影响法律
孟德斯鸠在人类思想史上率先从自然条件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他认为,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对法律的产生、发展有重大影响作用, 甚至可能有决定作用。
(一) 气候条件对法律的影响作用
孟德斯鸠认为, 法律在最初产生时, 受人们的精神气质、内心感情的影响相当大;而人们的这种精神气质、感情因素又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和作用, 因此, 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民族因情感、气质因素的不同而创造出的法律各不相同。炎热的气候条件下, 人们大多表现为懒惰、怯懦、心神不定, 这种气质适合于暴君统治, 而暴君统治又必然制定较严酷的法律;寒冷的气候条件下, 人们意志刚强、勇敢、自信、豪放, 这种气质的人们珍视并善于捍卫自由, 所以适合于建立共和国, 并产生出维护自由的法律。他认为, 亚洲多专制政体, 欧洲多共和政体, 主要是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二) 国家的地理条件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
孟德斯鸠认为, 一国的地理条件也对政体、法律有着重大影响。一般说来, 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国家不易防守、易被征服, 容易使人缺乏毅力、眷恋生命。于是, 在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下适合于专制政体, 且法律简单、残暴。相反, 地貌多山、土壤贫瘠, 国家可以据险防守, 人们勇敢善战, 崇尚自由。于是, 在这样的地方容易建立共和制度, 且法律倾向自由。
静待秋意至… …
如果要列一列爱秋季的100个理由,秋藕该算得上一个。古语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天气会逐渐变干燥,“燥则润之”,清热润燥、清心安神的藕,就会成为餐桌上受欢迎的美食。
这浸渍得呈淡粉色的藕片合着米饭团同吃,吃得着莲藕的爽脆和踏实的饭香。
美味趣事
“蛋”坚强
英国· Booth 自然历史博物馆 漂洋过海来看你,听起来很浪漫是不是?近日,在英国的Brighton海边,人们就发现了一枚美洲鸵鸟的巨蛋。这只蛋周长6有英寸,重量超过1磅,专家们推测,这只巨蛋可能在大西洋上漂洋过海4500英里才抵达这里。可惜,它并不会孵化出小鸟,因为如果是新鲜的话,蛋会沉入水底。
美味数字
2100 K
每天 地震洪水灾难多,是时候有些危机意识储存点紧急食物了。在Costco连锁超市里,有卖每桶84.99美元的紧急食物储藏器。它内装可供一人长达一个月的食物,内有蔬菜、土豆、燕麦、米饭等,每天为你提供2100卡路里,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必须的热量。它的储存时间长达20年。
12味
“莎糖波娃” 明星们推出个人香水、时装系列不稀奇,我们的网坛美女莎拉波娃显然更别致,近日她推出了个人品牌糖果,名字就够甜,叫“莎糖波娃”(Sugarpova)。它共有12款样式,嘴唇形软糖被称为“Flirty”,甜网球软糖为“Sporty”,已在其官方网站以5.99美元的价格开始出售。
8次
每日穿越菜市 泰国的美功菜市场每日人头躜动,如若你在这里卖菜或买菜,可得需要时时警惕,因为会有一辆通勤火车每天从菜摊之间不足2米的空隙中穿越8次。这样奇景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菜市场,虽然出售的只是当地常见的粮油蔬果,却是泰国一个有名的市井风情胜地。
美味新吃处
苏浙汇:老地标新滋味
梧桐摇曳的茂名南路,情牵着多少人的老上海情怀,向左走国泰大戏院,向右走锦江饭店,一转头,看到的是花园饭店的茵茵绿草。这样一片上海地标林立的地界里,还有老店新开的苏浙汇。门面不大,入内有惊喜,层叠的古铜色粗体装饰,或放射或圆曲的金属灯饰,让舌尖盛宴前,视觉先享受了一场流动盛宴,新古典主义Art Deco为老店注入了新姿。
苏式黑叉烧
油油亮亮,黑得很彻底,夹一块送入嘴中,果然是甜蜜蜜的江浙口味,肥瘦相间的选料,吃口浓香却不腻。肉质已烧得酥烂,用牙轻轻一咬,滋味便化在舌尖。
紫砂坛子东坡肉
本帮餐馆够不够水平就得看这品红烧肉。这家用古越龙山五年陈加冰糖和姜葱自制料酒来浸,小火精炖撇去多余油脂,吃口酥嫩软糯,瘦肉不柴,肥肉不碎。
熏香黄鸡
堪称上海滩吃客们钟情的白斩鸡的升级版,肉质紧实,咬起来更有茶叶的熏香。鸡皮比一般的白斩鸡更黄一些,脆脆的,皮下一层薄薄的油脂,吃在嘴里香气四溢。
辣汁炝炒凤尾虾拼黄桥烧饼
仿佛给水晶虾仁穿上了一条红色的凤尾长裙,香艳惑人。虾肉Q弹,入口时微辣,复回归甘甜清爽。围边是一圈个头迷你、内涵实诚的黄桥烧饼。
美食事
超级宝贝 给他DHA
关爱孩子的脑部健康,需从幼年开始。有研究表明补充藻油DHA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着积极作用。在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加入DHA,对大脑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们可以上传最能展示自己孩子“超级”表现的照片至“超级宝贝”参赛页面后,经投票评选的胜利者将会获得奖品和荣誉称号。
创意美器
餐桌玫瑰永不谢
这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由茶杯、茶船、茶匙、过滤胆组成,还拥有三种颜色,家中自此可省下鲜花的装饰。分开时,如玫瑰花瓣片片撒落。合起时,就完好一朵绽放的玫瑰。(PO:emo+)
跑钱网
手机签到吃美味
作为一名合格的吃客,毕生的追求应该就是要发现美味,再以超低的价格在超优雅整洁的餐厅环境里吃到超美味的好食物,现在有“跑钱网”为你圆这个梦。
跑钱网将商家的商品和服务精准锁定客户并实施有效营销,让消费者体验实惠,让商家有效传递商品和服务特色。跑钱网联手江南粗菜、上海外滩啤酒总汇、汉泰东南亚餐厅等上海知名餐厅定制的“跑钱大套餐”,受到了吃客们的追捧。
要享受跑钱网提供的优惠,实在简单,用你的手机完成签到即可:在跑钱网注册成为个人用户,通过个人手机利用二维码在签约商家签到,即可刷取积分或者消费抵扣。了解更多请上www.paoqian.com。
跑钱网的合作商户都极具特色,这家外滩啤酒总汇外型一派欧洲建筑风格,正合了外滩的气质。除了自酿的啤酒,最吸引人的就是有机私房菜,食材选料考察,菜式不失原味又创意十足,如这款冰川有机鸡蛋。
厨房新装备
天妇罗油炸锅
美味的天妇罗是日式美食代表,很多人的大爱。如果想自己动手炸,就用这个专业对口、术业有专攻的天妇罗油炸锅,让鱼、虾、贝、菇、蔬菜们穿上华丽的外衣在自己眼前跳舞。
制作天妇罗,日本素有“三分技术、七分选料”的说法,就是食材要好,关键就是舍得下本。此外,油温也是重中之重,因天妇罗裹于食材外的面糊浓度较稀薄,油温偏低会脱糊,油温偏高会糊变炸,所以制作时最佳油温是控制在175?180摄氏度左右——这个不是老师傅是不可能有手感、经验等等的来达成的。新手的法子是相信科学,瞧这个锅边附带的温度计,你不就能精准地测出油温,做出大厨级别的天妇罗了吗。
这个油炸锅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有一只无盖顶的盖子——其实是个保护框。透过它,我们可以观看到天妇罗从丑小鸭变天鹅的全过程,并在其间还可随时从容地伸手捞净脱落在锅中的碎糊。当然,它也可以有效防止油滴飞溅——当新鲜鱼虾和时令蔬菜变成金黄色时,就可以出锅了。(格别
天妇罗拼盘
嫌一样食材太过单独,那就来个天妇罗拼盘吧,有虾、猪柳和及蚝三样美味。
樱花叶虾胶天妇罗
竹笋夹着海虾打成的虾胶,外层再包上樱花叶炸,香脆、爽口及夹杂竹笋的清甜。
海蟹天妇罗
导读:“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围城》里面的一句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围城读书笔记,2000字左右。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历史这座怀旧围城之中。钱钟书先生以这样幽默的语调,除了批判当时之人或顽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种种行为,调侃当时老人的迂腐、留学生的傲气,揭露无谓的婆媳之争、妯娌之争、情敌之争、同事之争外,真正要阐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永远
要在无形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一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围墙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城,那你永远只能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价值。
事实上,这座无形的围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30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21世纪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比书中更加激烈也更凶险。就那还算单纯的学生来讲,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每一种行为都处于一个围城。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家庭里的亲情和压力、社会上的光明与黑暗,从我们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我们只有在其中不断拚杀,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的心去创造这座围城里的异彩,让围城中的生活变的丰富。我们不会也不可
能逾越这座城墙,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围城读书笔记
据说这是“让哲学再次被重视起来的一本书”,所以拿来读了一遍。曾经有一位自杀者被救醒后,茫然地问一旁的护士:“天使,请告诉我,我这是到了天堂还是地狱?”护士很认真地回答:“现在还在三岔路口,也许你应该原路返回了。”理性之光照射到个体生命的尽头,都清晰地呈现一个不能重新来过的相同结局。“人生有限的事实揭露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很多真相”,但积极地人生中,“我们的确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这是我们心中的疑问”,也是哲学始终关注的中心命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哲学,就像一座壮观的神庙没有神像,徒有其表,空空荡荡,因为没有可尊敬可信仰的东西。”本书被认为是:“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的精彩而又搞笑的奇闻轶事……”,“有太多好玩的段子”,“调侃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家,并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习死亡,我们学会了如何活著”……这些当然都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于哲学的重视起来。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比较特别的哲学史,而“历史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了一面镜子,既照出我们自己,也照射出我们的世界”,可以使人明白某些世界、人生的本质,从而不至于过份“一无反顾地奔向健忘、愚蠢地陶醉于占有金钱财物所带来的肤浅享受”,或者那么容易地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简单实用主义好听口号所诱惑。比如自由平等的前提,必须明白存在环境、知识、体质等诸多差异,有利因素少者追求与人平等必须付出代价,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作者希望的是,“当我们观察这些人的死亡时,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符合我们期望的东西,也能看到一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遥远而疏离的东西,更能看到那些我们有所教益的东西”。
伊壁鸠鲁是有名的病号,死于肾脏衰竭的极端痛苦,但是他说:“只要想起了我理性和研究成果,想起它们所带来的灵魂满足感,就足以抵消所有的病痛”。象克罗齐那样“我将在我的工作中死去”,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被莎士比亚称作没人性的马基雅维利则分析说:“如果君主仁慈地地对待人民,人民就会支持他,就会大言不惭地说他们会为他冒生命危险。但是,这仅仅在于危险还比较遥远的时候。当君主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人民就会转而反对他。这就是为何君主必须利用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来进行政治控制的原因。”不过卢梭对马基雅维利的评价却是:“一位诚实的人,一位好公民。”拉罗什富科的著名言论是:“死亡同太阳一样,让人无法正视。”他不回避说死亡的可怕,他说:“死亡能被接受,要么是靠死亡建立不朽的声望和身后名,要么是其人太蠢。”达尔文则认为墓地“如地球上最甜蜜的地方”,佛洛依德昏迷后醒来也说“死亡的感觉肯定是非常甜蜜的”,维特根斯坦说“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情,我们不会活著体验死亡”,所以不必太关心。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就是拥有时间,“随者我们的死去,时间便结束了”,关键是要“从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挖掘出意义来。”
书中也没有忽视中国的哲人,他认为孔子重视服丧仪式,是因为“可以是生命的价值获得恰如其分的表达”,而墨子的“‘墨’是一些打上奴隶烙印的人的通用名字”,他们与孔子的看法必然大相径庭。庄子则认为“存在就是由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而限定的”,不过是符合了物质不灭定理,重新开始新的组合而已。生命充满了偶然性,只不过偶然性有被动和主动之分,偶然来到了世上,是被动的偶然,在特定的偶然中有所选择便是主动的偶然。
说句心里话:我是个不怎么喜欢旅游的人。飞机在傍晚的奥克兰刚一落地,发现阴雨绵绵冷风嗖嗖,更增强了对祖国的眷念。同行最年长的资深烟民兵爷更是绝望:这是个室内禁烟的国度。悲愤之余,兵爷还是第一时间跑去便利店买了个一次性打火机,2.99新西兰元,汇率1:5,15元人民币买了个在中国值一块钱的东东,让他更加思念被白云机场安检没收的那一个。
这十天怎么熬呢?
一夜无话,惟闻叹息。
第二日:奥克兰,阴转小雨转阴再转小雨
奥克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千帆之都,有些像精致整洁版的三亚,唯一区别是这里没有满大街眼神透着鸡贼的人。对于中国来的游客,这里的旅游项目主要有三:购物、登天空塔(Sky Tower)、游览怀赫科岛(Waiheke)。在我看来值得一去的是怀赫科岛。乘船40分钟,抵达诗人顾城当年自杀的地方。岛上风景如画,时有三三两两的草泥马点缀其中,果然值得一死。酒庄更是吸引人,怀赫科岛以盛产具有波尔多风味的上等红葡萄酒而闻名。走访几座酒庄,皆处于风景绝佳之地,或眺海,或面山,掏出10新西兰元可以品尝五种以上酒庄所产葡萄酒,最赞的是性价比,二三十块新元一瓶的葡萄酒味道已相当之好。酒庄的餐厅亦供应美食,一众人等一边吃喝一边讨论:顾城想不开啊,死也要喝死算了。恍惚间对祖国的思念消减了许多。
第三日、第四日:基督城,依然是阴转小雨转阴再转小雨
一早赶赴机场,我们一行要飞往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南岛的基督城。
在中国之外旅游,才知道什么叫人性化,机票自助,托运行李自助,快速方便的安检,我们起飞前20分钟到达奥克兰机场居然也很从容。更让兵爷兴奋的是:居然准许他托运昨天买来的打火机。兵爷伸出大拇指:新西兰有点意思。
带着如此愉快的心情,我们来到了花园城市基督城。第一感受便让我想起了一个楼盘的广告语:一个让心情盛开的地方。19世纪的建筑,700多座花园,还有贯穿全城的雅芳河。在清澈见底的河上泛舟,两岸绿草如茵,野鸭成群,大家皆感慨:在这里雕刻午后的时光,多美的姑娘都能求婚成功。但千万记住一条:一定要查天气预报。
可是谁能想到,如此安详的城市在2011年初曾遭受到一次强震的袭击,
市中心的Start商业街店铺就是用一个个集装箱拼装改造而成,既安全看上去还很后现代。闲逛的基督城人民看上去没有失去家园的悲愤,四周也没见挂着“重建家园多难兴邦”之类的标语横幅,市政府门前也无上访人群,我和兵爷一边恶狠狠地吸着烟一边感慨道:新西兰老百姓算是没心没肺到家了。既然此地如此和谐,咱们就去喝一杯。
来到同样由几个集装箱改装起来的Cargo 酒吧,天呐,下午5点刚过,这里所有的座位似乎在一瞬间就坐满了人,陪同我们的导游Christiana说,多年前新西兰曾实施禁酒令,每天晚上禁止饮酒,于是聪明的新西兰人民纷纷在下午开喝,在天黑前务必把自己整趴下。虽然后来政府解禁,但习俗就此保留下来。当地人一般下班后马上到酒吧报到,喝得差不多了再吃晚餐,所以基督城很多餐厅和酒吧是一体的。这个让我感到很欣慰,人一喝点酒嗓门就不由自主地大,这下就显不出咱们中国人进餐吵闹的特点,也不用担心遭白眼了,啥也别说了,喝吧,来,为了美好的生活干一杯。
第五日:高山线TranzAIpine,阴间雨
从基督城前往西海岸,风景秀丽壮美,这条火车观光线叫“高山线”,还备有两节开放式的拍摄车厢,全程223.8公里,一路上或遍野盛开的薰衣草,或高低起伏的冰河雪山,这一路只见羊多人少,Christiana说,现在新西兰政府提倡移民呢。不过大家一致认为:要移民也得组团移,最好是三亲六故三五知己举家一起来,要不打个麻将都三缺一。
第六日:福克斯冰川,阴,有雾
西海岸最激动人心的旅游行程是徒步福克斯冰川。来新西兰五日,从北到南竟然未见晴天。原本计划是搭乘直升飞机直上冰川顶部徒步,由于云低加上有雾,行程改为从山脚往上爬,一行人等一边气喘吁吁地往上爬,一边争论到底是谁的人品问题得罪了老天爷。爬了三个小时,休息的时候教练拿出冰川地图指着底部说,我们现在在这儿,然后一指地图的顶部说,坐直升飞机我们落在的是这儿,大家一下集体崩溃。
下得山来,回望冰川,只消片刻,就见冰舌处大块的消融积冰坍塌跌入冰河,响声震天,气势恢宏,大家又回想起冰川之上美丽的令人炫目的幽蓝冰洞,皆感慨自然界之伟大神奇。
第七日:福克斯冰川至皇后镇,晴
当我们一早要离开冰川脚下的弗朗兹·约瑟夫镇时,太阳终于出现了。从福克斯冰川至皇后镇,一路上从近处的热带雨林到远处一路随行的雪山,还有那如同一块块蓝宝石镶嵌其间的湖泊,目不暇接。在中途一处观景点,大家还看到了在海边晒太阳的海豹。
新西兰国土面积跟日本大小相仿,比英国大些,但人口只有四百万,相当于广州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北京朝阳区的人口总数。一路上车少人稀,见得最多的是果子狸,以各种怪异的姿势横卧街头,就是惨点——都是被车撞死的。Christiana说,果子狸当年被船只无意中带到新西兰后繁殖迅速,还是新西兰国鸟——奇异鸟的天敌,因此新西兰人见到果子狸杀无赦,“如果你的车撞到了果子狸,请你倒车再压一遍。”这是路上一块公益广告牌写的。车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商量着回广州以后,应该搞一个“广东专赴新西兰猎杀烹制纯野生果子狸一条龙美食团”,必火啊。
第八日:皇后镇,晴
从皇后镇出发,开车40分钟来到一处叫做Paradise(天堂)的地方,这里是拍摄《魔戒》的取景地之一,我个人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牧场,没有之一。
在这里骑马,我终于找到了骑手应有的牛逼闪闪的感觉,分配给我的这匹马叫莎莉,高大,长鬃,毛色油亮,体形俊逸,不怒自威。不过这里的马看上去都是高富帅的样子,跟国内景点那些穷矮丑的马截然不同。领马人Rebecca是奥兰多·布鲁姆的粉丝,她带着我们穿过矮人的家、白袍巫师萨尔曼的高塔、人类与半兽人火拼的丛林,在经过树精们振臂呐喊的山坡时,我们听到这样一个八卦:扮演精灵女王的女演员凯特·布兰琪惧怕骑马,她所有骑马的英姿都是在一个汽油桶上完成的。圣洁的精灵女王问导演,怎样才能在油桶上演出逼真的骏马飞奔的感觉,彼得·杰克逊说:你就幻想和那只油桶做爱吧。
我对电影不甚感兴趣,《魔戒》也是恍惚着看过一遍,但天堂牧场的景色着实迷人。骑马归程中,Rebecca指着经过的一个小湖泊里的几只鸳鸯说,它们这一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三代了。
第九日:皇后镇,晴
按照旅游的惯例,前面吃好喝好玩好之后,最后一站一般就是玩命了。
皇后镇,依偎在瓦卡蒂普湖边,南阿尔卑斯山山下,除了美景,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户外探险天堂。
搭乘Skyline天空缆车上山,就能看清皇后镇的全貌。缆车平均坡度37.1度,是南半球最陡的缆车。随着每秒4米的上升速度,视野逐渐开阔——你以为这就是玩命了?错,这只是玩命的前奏。山上的天空缆车餐厅,曾被评为世界最佳景观餐厅,每张餐桌的位置都能俯瞰到湖山镇三位一体的景色。在这里吃饱喝足之后,终于可以找点刺激的了。
今天的节目单是这样的:天上有飞机跳伞、无动力滑翔伞,山上有滑雪、山地自行车、攀岩,水上有喷射艇、滑水,路上有四驱车山间越野,你都不选?
那只有蹦极了。
上世纪80年代,两个新西兰青年亨利和哈克特尝试着在皇后镇卡瓦劳大桥上凌空跃下,从此,商业蹦极从这里走向世界。
nlc202309030543
“站在峡谷间的卡瓦劳桥上,桥下是湍急翠绿的冰河,远处是《魔戒》里的雪山,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如此景色,蹦一回又何妨?”我费尽口水威逼利诱全用上了,最后甚至用上了TVB体,同行的兄弟姐妹也只有一半的人数报名。
可能是上午的山地自行车把大家给吓着了,看电视里的山地车比赛也没觉得如何,可一旦骑上置身其中,才发现脚下的路——哎呀妈呀,太吓人了。一路上45度的下坡就不用说了,还带90度的转弯,而曲曲弯弯的山路旁就是悬崖峭壁。但是看身边的老外一个个飞驰而过,心里这个气呀,真想为国争光欲与老外试比高,无奈胆量技术各种不争气,大家一路如蜗牛爬般磕磕绊绊才下得山来,坐在山脚下半天没人言语——还持续在恐惧后遗症中。
闲言少叙,这里蹦极有两种选择:头入水和不入水。我带头选了个头入水款的,一头栽下,直接扎进冰凉的河水中,那感觉就好比《食神》里的那个厨子托儿声嘶力竭地嚎着:太——爽——了!在我的带动下,各位团友纷纷英勇跳下拥抱这个世界。
傍晚,大家围坐在金色余晖下的瓦卡蒂普湖沙滩上,弹起吉他高歌,痛饮新西兰黑啤,成群的野鸭也围上来找着吃的,狂欢吧,为这新西兰的最后一夜。
第十日:奥克兰,晴
该回家了。从皇后镇飞回奥克兰,晚上从奥克兰飞广州。兵爷的打火机终于超额完成了任务,该留在奥克兰机场了。这些天我和兵爷转战在新西兰各地吞云吐雾,怕给中国人民脸上抹黑,养成了每说一句话后面加上“思密达”的习惯,现在也该把“思密达”留在这里了。在机场吸烟室,兵爷抽完登机前的最后一口烟,感叹说,“新西兰很值得一来,思密达。”
TIPS
1.信用卡使用在新西兰十分便捷,兵爷的打火机即是刷卡消费。银联的储蓄卡和信用卡可以在当地ATM机随时取款。1元新西兰元约等于5元人民币。
2.当地太阳非常晒,最好带上SPF30+以上的防晒霜。
3.备好电源插口转换头(新西兰的插座是“国际标准”插座),虽说酒店都能借,但只能借一个。
4.新西兰酒店内没有牙刷牙膏、拖鞋等,需自备。
5.中国南方航空开通的广州至奥克兰的直飞航班每日一班,这是新西兰和中国两国间的首个每日直航航线。
6.切记,不要带食品、药品上飞机(短期服用的少量药物除外),入境会被罚400新元。
7.购物可考虑蜂蜜产品、绵羊油、葡萄酒、绿玉、羊毛制品,以及中国人最喜欢的新西兰奶粉。
8.新西兰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标价中均含12.5%的货物与服务税(GST)。游客不可要求退税,但如果商家将高额货品邮寄到购买者所在国则可以免税(GST)。
9.自驾车是认识新西兰很好的方式,在当地租车也非常方便。持有中国驾照的游客在国内提前办理驾照的英文公证书就可以合法地在新西兰驾驶汽车,时间长达12个月。新西兰所有车辆靠左行驶。
10.驼羊,我们称为草泥马,一头约1200元新元,买回国豢养一级拉风。驼羊毛是空心的,保暖程度仅次于北极熊毛皮。
11.有关新西兰的旅游资讯可到新西兰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newzealand.com)查询。
【《十日谈》读书笔记】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