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2025-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精选13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篇1

时光荏苒,在一通懵懂与忙碌中,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我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上个学期学习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感悟,学到了许多,也有了许多经验,也有了一些教训。而现在更加忙碌的第二学期应经开始一个多月。我们要学的东西更多了,课程排的也更满了,并且开始接触到有关专业的东西,所以我也要更加专心于自己的课程之上了,用上学期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来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合理,更加充实。

上学期是我们大学的第一学期,虽然说开始的时候有一学期的计划,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具体的学习中还是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发生,可以说毕竟新生,开始的时候来是想的太过理想。但大体上来说,我上学期的学习生活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达到了开学时的目标,只是在个别地方没有表现的更好一些。在这些地方我本可以做到更好,却因为经验或觉悟的原因而没有,所以说对自己还是有一些不满的,希望在这学期可以改变这些地方。回顾整个上学期,我们学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但重要的还是高数,英语,C语言。首先说高数,在前半个学期我还陷在以前数学不知如何学习的泥潭里没有上岸,导致我一直在老师的后面追赶。而且还停留在以前的那种学习方式上,总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教哪里看哪里,作业也是一样。结果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来吃力,还学得很辛苦。结果,我那时的高数学习情况并不乐观,人也很沮丧。后来,我渐渐发现不能再按以前的方式来学习了,于是我开始自己主动去学习,在老师上的章节之前,我会提前将重要的部分看一看,而那些课后练习也不是老师布置那一道就去做那一道,我开始准备一个本子,以自己的节奏与计划去做那些练习。通过自己先看一遍和练习巩固,我对书上的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而上课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追着老是跑,而是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于是在上学期的后半段,我的数学学习开始进入状态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于是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这才是正真做一件事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来到一片未知森林的孩子,开始的时候很茫然,不知所措,但后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心也平静下来,开始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时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说完高数,就要讲一讲C语言了。C语言可以说是上学期我们开设的第一门与专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了,其重要性程度不需要多说。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学,感觉很困难,而且老师PPT上的内容也与课本上的不太一样,结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听得不是太懂。而C语言作业则是开始的时候简单,越到后越难。开始时做作业花两个小时,到后来几道编程题要花一下午,几乎在各种改错与调试中头大了,而那些错误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做个作业都快晕了。一旦我自己完成一道题,没有错误,一运行有正确的结果,简直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若狂,毕竟太不容易了。而且我自己的计算机用的也不熟练,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头。就是在这样磨练中,C语言就这样一路学过来了,到后来也渐渐地知道如何去改错误,这门语言的学习也渐渐没有那么无措了,到后来也知道哪些地方应该去巩加强了,也不再那么茫然了。除了C语言还有门外语要学,对于英语到没有那么的无措,毕竟学了那么多年了嘛。除了课上的学习外,英语还有一项很重要就是四级考试,为了应对考试,我当然也象其他的学生一样准备了卷子和资料开始学习。最后当然是过了四级,总之在英语学上并没有太大不适应。

当然除了这三门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其他的一些课程,总的来讲都还学得不错,也都比较喜欢,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关于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同时通过它的结课作业,我学会了如何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有用的资料,同时还调查了一些关于数据库的综合文献,了解了关于数据库的种种。此外我还完成了一个创意设计,通过这个设计作业,我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对表格的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当然,除了这些好的一面,还有一些不好的一面也需要总结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反思与提升啊!最不甘心就是计算机基本能力素养了,由于我的计算机操作本来就很差。结果老师在讲解那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有特别快,我有时候一跟不上,后面的就全都跟不上了。结果考试的时候抽到了新题,操作错了好多,还好还是过了,但分数却不高,好生苦恼啊。应该可以拿高分的,可惜没拿得到,很是遗憾啊。而其他的如近代史,体育等都还不错,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总之有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总结一下上学期,基本学习上是完成了自己的计划的,但在具体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状况没有预料到,以致在学习过程中出了不少状况。在高数和C语言的学习中,前半段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没有跟得上大学的学习模式,总是像高中一样,跟在老师后面,教一步走一步,没有掌握大学应拥有的自主学习方法,结果就导致学习起来很吃力,效果也不好,自己感觉上也有点茫然,感到不踏实;而在后半学期因为改正了方法,所以学习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吃力了,自己感觉上也踏实不少。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收获了不少,给自己的综合能力锻炼了不少,掌握了许多新的技能。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足之处了,比如计算机基本能力素养,就做得不怎么理想了,这里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自己的计算机操作的确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还没有又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有就是对计算机操作的重视度不足,导致这一门本可以拿高分的科目没有考到令自己满意的分数,这也是一种经验与教训吧,希望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上学期另外的一方面就是自己的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了,因为我们专业是与操作、与动手有很大关联的科目,所以对自己的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上学期参加学校的电子爱好者社团,在那里的学长学姐的指导以及社团培训下,对电子元件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借助社团实验室的材料进行电路焊接的联系,尝试了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焊接,通过这些练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不管怎么说上学期已经结束了,而下半学期已经开始了有一个多月了。在前四周里,我们照例有专业导论,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对我们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学期的专业导论介绍了我们专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尖端的应用。

第一节课在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微电子的精彩世界。微电子系统与传统的元件系统时有很大不同,因为微电子采用的是集成电路技术。设计一个传统元件电路,常常要考虑节省有源元件,使系统的功耗、体积、成本下降。但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增加晶体管数目往往并不会增加很多麻烦,可通过版图来实现,其他工序并不增加。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布线问题却十分突出,必须尽量减少连线。微电子系统和电路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器件、版图、工艺制造等整个过程来统一考虑。实际上,系统、电路、器件、测试图案和版图是结合工艺条件一起设计的。设计不仅要求功能正确、性能好、可靠性有保证,而且要尽量使芯片面积减小。微电子集成芯片一经制出就无法调试。调试工作包括校核、优化等,必须在设计过程中由软件来执行。集成系统或电路芯片一般是大批量生产的,所以,设计的好坏影响极大。为此,微电子系统或电路要依靠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除了研究逻辑、电路、时序、工艺、器件和版图等各项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以外,把这些程序结合在一起,加入各步的校核和优化程序,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来指挥执行,也就是组成一个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的设计系统,使设计全部自动化。任老师还讲了他当年的工作经验,同时他还给我们播放了几个视屏,让我们更加对未来智能生活充满期待。

除此之外,老师还介绍了自动识别与传感技术,这也是与我们专业紧密相关的一个行业。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它将计算机、光、电、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自动识别技术将数据自动采集,对信息自动识别,并自动输入计算机,使得人类得以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事件都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人的、物质的、财务的,也包括采购的、生产的和销售的,这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于我们的生产或者生活决策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实际工况的数据支援,生产和决策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将缺乏现实基础。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较快,尤其是发达国家具有较为先进成熟的自动识别系统,而我国在新世纪也实现了自动识别技术的产业化。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现代生活中很重要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高效率和方便性影响深远。而我们专业是这一技术的基础,因而我对我们专业有了更大的信心。

另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个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场景感知技术,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具有自行组织、自主运行、自主规划的智能机器人,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而移动机器人的三维场景感知技术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实现在有障碍的环境中面向目标的自主运动目前,移动机器人主要的导航方式包括:磁导航,惯性导航,视觉导航等"其中,视觉导航通过摄像头对障碍物和路标信息拍摄,获取图像信息,然后对图像信息进行探测和识别实现导航。机器人视觉被认为是机器人重要的感觉能力,机器人视觉系统正如人的眼睛一样,是机器人感知局部环境的重要“器官”,同时依此感知的环境信息实现对机器人的导航。视觉导航技术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移动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运用视觉传感器,可进行与移动机器人大多数底层行为控制有关的环境感知,如测距、避障、目标物跟踪、轨迹跟踪、局部定位、路标识别等。这项技术也离不开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专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一次导论课,说的自然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说到规划,就必须要说到性格。人的性格特质是一个人对人,事,自己,对外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与性格关系。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因素。性格是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特征我们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简单富有的生活,就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性格做一个了解。基于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来选择自己的兴趣,奋斗的目标,明确需要进行的努力。

总之不管怎样,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更加忙碌的下半学期已经开始了,我应该再度出发,做好自己的计划,吸取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过一个更加充实的学期。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以及软件基础。这几门课的难度也不低,而且电路知识与模电数电有很大的联系,必须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同时这学期的课程难度也比上个学期要难得多,比如这学期的高数,就要比上学期难的多。另一方面,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也紧密的多,我必须更加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多去图书馆,将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新的旅途已经开始,我必须背起行囊行动起来。我知道,现实也容不得你去拖延,拖延只会让你更加焦虑而已。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必须沉下心来,就像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说的那一样: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你必须沉下心来,因为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须找到自己的节奏,我知道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一路飞奔。我知道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我也会在下定决心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而现在我就做好了准备,在这个新的学期中完成自己的突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篇2

笔者已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多年,授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整体的英语基础薄弱,全班过四级的人数不多,更不用说六级了。到了大三,初初接触专业英语,除了要有英语的基础,还要有专业知识的支撑,才能真正读懂一篇科技文章,这对于英语本来就偏弱的学生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

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难度,既要顾及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又要兼顾专业知识的英语讲解,做到专业和英语的融合。另外,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甚至认为该课程完全无用。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按照念单词,读课文,翻译这样的流程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必然提不起兴趣,课堂讲授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响应和反馈,很容易将课堂氛围变得索然无趣。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对专业英语的兴趣,克服畏难情绪,改善教学效果,真正将英语为我所用,涉猎更多的专业知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和尝试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的调整

我校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原来设置在大三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刚上大三,由基础课刚刚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好多专业知识没有涉及,一些专有名词、基本概念和原理没有形成体系,对于掌握专业英语中的特定单词、短语和缩略词,以及理解稍微复杂点的科技英文长句很是困难,更不用说阅读理解完整的科技文章。因此,将这门课调整到大三第二学期,这样既对大二以前的基础英语有个延续的学习和巩固,又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对照相应的英文,更好的学习专业术语和科技文章的翻译技巧。

大部分学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为考查课,其考核成绩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大,我校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原定的期末成绩为总成绩的80%。由于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本门课程更要注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单词积累和科技文章的读译。因此,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和考核的多样性,如增加单词提问测试,翻译文章测试等,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增至50%-60%,以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近几年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

1)在每次讲解新的知识单元之前,提前指派一名学生针对新单元的知识点,课后查找资料,并做成ppt,内容宽泛,不拘一格。在教师上课之前,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为全体学生讲解这一单元的知识,有的学生还会自己找到相关实物为大家讲解。当然,这种指派以学生自愿为主,点名指定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找资料的同时,既丰富了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其他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通俗易懂的知识讲解方式。经过几年的尝试和反馈,笔者发现这种方式很受每届学生的欢迎。

2)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讲解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增加了相关的科技视频和科幻电影片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cctv2的科技新闻和TED的先进理念等,不但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也在自己的兴趣点中掌握了一些专业术语。

3)对于英语中的基本语法,大三的学生并不陌生,影响他们阅读和理解科技文章的最大阻力就是单词的数量不足,尤其是专业术语。术语掌握不多的话,对于阅读、翻译和写作来说,简直就是寸步难行。所以笔者特别重视自己的课堂上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术语的积累,从听说读写等不同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留出一定的时间加强记忆单词和短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记术语,随堂消化。课堂上采用比赛竞争机制,调动所有学生一起记忆,如找出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竞赛,或者不同班级代表竞赛等。除此以外,在讲解英文单词时,特别注重其前缀、后缀和词根等的变化,举一反三,以此扩大词汇量。同时注重一词多义,如transformer,从学生最熟悉的变形金刚入手,掌握transform在专业英语中的意思。在单词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归类和总结,特别是反义、同义和同性词或者词组等,如反义词归类:inverting和non-inverting;同性词归类:三极管transistor中的三级base,collector和emitter等。

另外,教师自身在课下也应该搜集和留意先进技术和泛读大量的科技文章,既保持了知识的新鲜度,又保证了专业背景的广度和维度。

三、教材选取的原则

鉴于本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的教材内容中,可以将英文原版教材的比重适当增多,如microelectronics,digital communications,这样既可以巩固专业知识,又能使学生在熟悉的专业背景下,掌握术语的使用和英文翻译,并乐于接受新的英文知识。随着术语词汇量和英语阅读技能的不断积累,教材中的后半部分或者每个单元中,适当穿插与每个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点,偏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如在介绍网络知识的单元内,可以加入bluetooth和Zig Bee的相关内容及实物模块的介绍等。

可以说,学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背景,又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不论在就业还是深造,都具有很强的自身竞争力。笔者认为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重视此门课程,有努力学好这门课程的意愿;还要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切实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术语,让专业英语的学习受益终身。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尝试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靳济方,王丽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3,21(1):74-77.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专业导论是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我校电子信息学院自2010年始,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是针对入校新生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让新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接着给出了教师在本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初步探索了本课程的教学。

1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1.1 教学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就业领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内涵、外延和前沿,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性质、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把握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相关学科的特征。使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明确在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导论着重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专业内容、技术发展历程、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可能发展走向。在介绍概念时还联系到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有关课程。以下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课程概述: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2)电子信息技术概述:粗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要深入掌握这些技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3)消息的数字化及应用:了解文字、语音和图像的数字化技术,知道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通信、计算机、家用电子设备和电视系统中。(4)电磁波与无线电: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以及应用的全貌,以及相关大学课程和电子设备系统的联系。(5)通信技术与通信网:了解通信技术与通信网,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提高后续课程学习的针对性。(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基础。(7)互联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知道相关的名词术语。(8)控制科学与工程: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学习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自动控制发展过程和自动控制系统分类。(9)光电信息技术:了解光电信息技术中的激光技术、光纤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10)数字媒体技术:学習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内涵。了解网络电话、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和动漫等方面的内容,知道数字媒体制作的过程和工具。(11)图像信息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与计算机图形学、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关系。(12)专业培养计划介绍及讨论: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在了解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之间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规划。

2 教学初探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在以下多个方面开展了本课程的工作:

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形成一支素质优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制定完整规范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文字教案等,选用及时和准确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前沿、适应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以及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的教学参考资料。制作与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电子教学课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在选择新颖、全面、正式出版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自学讲授,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考核上:注重平时,期末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可以老师规定考核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一篇学习论文。完善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学基本材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搭建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

3 结束语

专业导论是将涉及内容很广的学科做概括性介绍,一般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但对历史和未来都有精简扼要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课程的目的。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主要内容,它代表了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电子信息技术是一个学科群体,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品、光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某些信息应用技术等,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各生产企业之间相互渗透、日趋融合,因而全面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内容、概念,以及技术进步和今后发展,对大学新生是必要的。作为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的导论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专业方向,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各主要学科所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以利于他们大学四年的自主学习。

项目资助: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12AZ10)、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培育项目(10C104)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项目(10XKF01)资助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衍达.信息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黄凤玲.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概论与职业导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文,滕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大家,2012(14).

[5] 张运九,吴勇,薛光辉,卢继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6] 彭熙伟,廖晓钟,邹凌.“自动化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7] 黄军校.基于CDIO理念的市场营销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英语简历 篇4

BACKGROUND SUMMARY

Over eleven years of extensive computer/electronics experience.Versed in both digital and analog electronics withspecific emphasis on computer hardware/software.Special expertise in system and component evaluation.Network supervisor responsible for installing/maintaining Arcnet LAN system.Proficient in assembly and C programming languages.Exce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including written,verbal and interpersonal.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Stevenson Data Systems,Los Angeles,CA -

Components Evaluation Engineer -

Responsibl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d approved vendors list for:Power supplies,oscillators,crystals,and programmable logic used in desktop and laptop computers.Evaluated and recommended quality components that increased product profitability.Created adn developed power supply test plan used for evqluating third party power supplies.Interacted with vendors to resolv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qualification.Technical advisor for Purchasing.Promoted to engineer II.

Design Evaluation Engineer -

Evaluated new computer product designs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prototype computers.Conducted systems analysis on new computer profucts to ensure hardware,software and mechanical design integrity.Design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for PC,ISA bus programmable load board used for environmental testing.Performed reliability lift testing on computer systems.Installed/maintained 20 user.Novell,Arcnet LAN system.Examined system and sub-system susceptibility to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in order to meet IEC-801-2 industry standards.Analyzed complete power and load of computer system and subsystem to verify power and load estimations.

Assistant Engineer 1993-1996

Performed extensive hardware evaluation ion prototype computers,tested prototype units for timing violation using the latest state-of-the-art test equipment,digital oscilloscopes and logic analyzers.Performed emvironmental,ESD and acoustic testing.Designed and built a power-up test used to test prototype computers during cold boot.

EDUCATION

Bachelor of Scienc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99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篇5

1.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加强对温州地区的企业调研,应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势和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建立“三位一体”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着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强化“应用型”及“创新型”的培养为重点,以立体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保障,以现代化的软硬件平台为依托。对于“应用型”及“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则重点构建“校内实验+行业实践+专业认证培训”的“多渠道”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是应考虑突出市场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即要继续保持微观类课程比重,以满足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要不可忽视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企业需求的实证分析,为后续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3.在教学体制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强化和兄弟院校以及企业之间交流体制。每年安排一次与对口企业互派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包括对国家示范高职院的考察和高校交流。在保证教学的条件下,增加专业的实践课时数,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所占比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业务素质; 4.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重视把道德操守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的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毕业生。可见,高校尤其是工科远校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与提高,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意识、注重考试成绩”的思维模式,全力塑造品德好、潜质大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5.在教学手段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教师的研究成果有机地引入课堂,并为个性化指导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邀请著名学者、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聘请国内外他们为客作教授,定期到学院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学科团队建设并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以讲座或者报告的形式把学科发展最前沿的研究工作与学生分享。部分课堂教学采用新型的认证式教学体系,将教学结果与专业资格认证相挂钩,以通过相关资格认证为目标,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专业大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6.坚持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 很多企业已不满足于与学校进行浅层次上的校企合作,他们对毕业生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采取合作的方式在校里设班,参与招生对象的选择,亲自设置专业课程,甚至设置奖学金,提供专业设备,派遣专业教师授课。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加接近实际工作,提高工作的适应性。这就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注重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次调查中,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两项指标的优良率都排位靠后,而学生的低流动性及较高的挫折耐受力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宝贵的。8.突出技能,彰显特色,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吸纳行业、企业的优秀专技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加强技能训练,彰显办学特点,实现校企双赢。9.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不断满足广大学生及家长对学历层次的需求 学校现在只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成人教育方面的学历,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学历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该加紧各方面的完善与建设,争取尽快纳入统招系列,促进学校升级,提升学校规格,提高学历层次,以满足市场需求。此项工作必须得到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 篇6

《2012年 学科评估结果》中的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全国高校排名如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40所,本次有32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0所。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向左转|向右转

资料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 学科评估结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改革,探讨

1 引言

近几年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 其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在这种生源充足、社会需求旺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如果不能及时改革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改善实验手段, 教学质量就无法保障。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必须解决以下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 (1) 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问题; (2) 专业雷同与办学特色的问题; (3) 专业宽口径与人才多样化的问题; (4) 与上述相关的教学组织运行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 才能使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在目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理论课内容陈旧、授课手段单一, 实践内容少, 与迅猛发展的现代电子技术严重脱节。大多以理论课讲授为主, 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课程内容陈旧, 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 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 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讲课效果较差, 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的知识实践中用不上, 实践中需要的知识没学过”。⑵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⑶一方面授课的内容与最新发展的技术严重脱节。⑷实践环节内容手段比较单一, 实践环节只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最基本的东西, 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

3 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3.1 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教学核心, 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实践课题分成不同的课程类型:项目中心类型、任务中心类型、问题中心类型、训练中心类型、体验中心类型、案例中心类型和复合类型等。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就采取“任务中心”、“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 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 带动训练和项目, 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的教学方法, 从元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 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 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 减少知识的记忆力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 允许学生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 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3.3 注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 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 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 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计算机的内容虽有独立性, 但在很多情况下已很难将计算机技术单独分离出来, 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 并逐步走向融合。因此,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衔接中, 必须注意到这种融合性,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多结合计算机技术。

3.4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大胆进行全面教学改革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问题, 从发展战略、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 都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得到启发;另一方面, 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 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 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就可以在面临和解决经济体制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一系列问题时, 少走弯路。在实践教学改革中, 可以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更大的自主权, 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 扬其所长;在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时, 以考评综合实践能力为主, 用实验操作、完成设计课题等方法考核学生, 促使学生真正为提高能力而学。

参考文献

[1]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63 (3) :8-11.[1]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63 (3) :8-11.

[2]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29.[2]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 29.

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建设 篇8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工作者,如何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为指针,围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创新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问题,是新形势下一项紧迫任务,对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完成。本文仅就其中带根本性的课程体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1从国家专业目录调整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置

国家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以后,电气信息类的专业范围不断拓展,涵盖了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多个学科,形成诸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新的专业格局。

2从招生与就业分配形势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如今,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招生与就业分配成为衡量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热门”程度的晴雨表。招生与就业分配又被看成是一个跷跷板的两端,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社会发展需求来调节。从高考招生录取来看,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名字响亮,近年来成为热门专业,造成许多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部分地区生源甚至好过传统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促使该专业的规模逐年攀升。招生规模的急增,对今后的分配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近几年来,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就处于这种境地。相比之下,同属于“电气信息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他们在应聘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专业主干课程及专业特色,如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等等。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回答,却难以令人信服,所学的无非也是以上这些课程(大多是为了择业而选修的课程),或者是一些与其他专业的嫁接课程。可以说得稍微具体一些的,可能只有数字信号处理,语音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等几门,它们大多也是通信工程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或者本身就是通信工程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3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办学特色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的诸多高校均早已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已经很成熟。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也设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相应的系列课程,并注重课程体系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专业、硕士点学科、博士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合理的层次结构,相互促进,使得这些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各具特色。

4改革与探索

4.1改革的初步成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是一所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重点的多科性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5年设立于电子信息分院(现在的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是国家管理的本科专业,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自1996年招生以来,已毕业三届(2000届、2001届、2002届)约200名本科生,现有在校生(99级、2000级、2001级)约600人,近两年(如2002级、2003级)将以每年约200人的速度递增,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为了办好该专业,学院有关专家教授、历届系领导以及教研室基层教师进行了多次研讨,制订出现有的教学大纲和专业规划,使该专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其成果可概括为“四三二一模式”,即四个方向、三年打通、两个重点、一条原则。所谓“四个方向”是指,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将主干课程分成四个限选方向,即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网络信息、电子工程等,各方向又设有相应的系列课程。

4.2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初具规模和特点。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学院各级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支持和关心,也凝聚着信息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长期不懈共同努力的心血——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报、筹建,发展规划制订、师资队伍培养,直至网络信息方向系列课程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等等。

5结束语

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相比,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于开办历史不长,课程体系不够完备,专业特色尚不明显。如何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使本专业办出特色,仍面临着不断改革和创新问题。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们申报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于2001年和2002列入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我们坚信,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我校学科、专业方向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坚持长期不懈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可望使本专业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夏定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1(增刊):10-11.

[2] 黄冰,夏定元,周德新.电子类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7,17(增刊):43-4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历 篇9

姓 名:xxx

毕业学校: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性 别: 男 学 历: 大专

年 龄: 23岁 主 修: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身 高: 166 CM 英语水平: 无

婚姻状况: 否 计算机能力: 良好

户 口: 广东潮州潮安 工作经验: 1年

现居住地: 广东潮州潮安 月薪要求: 面议

2求职意向

希望工作地区:广东

希望工作岗位: 电子通讯、电气(器)类 ┊ 经营/管理类 ┊ 行政/人事类

补充说明:

本人愿意到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愿意从事富有挑战性的管理类和销售类工作。

教育培训

--,就读于广东省潮安县宝山中学

--,就读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荣获学院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学院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和国家奖学金

技能专长

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PROTEL、CAD等设计软件的运用,具有较强的人事管理能力。有C1驾驶证

工作经历

20—200,担任班级班长一职和学生社团干部

2008年—,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并成为一名广东省注册志愿者

204月-年5月,在潮安县利发不锈钢制品实业有限公司做实习管理。

2011年6月-4月,在广东新宏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营销员一职。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勤奋、守信用,负责任,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人和睦相处,对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团队合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排名 篇10

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4.5.6.7.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8.9.10.11.12.工程结构分析 13.14.15.16.17.计算机软件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 40.41.42.43.44.45.医学信息工程 46.47.48.49.50.资源科学与工程 51.52.53.54.55.信息与通信工程 56.57.58.59.60.食品科学与工程 61.62.63.64.65.地质工程 66.67.68.69.70.测控技术与仪器 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

 84.85.86.87.88.89.数字印刷 90.91.92.93.94.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95.96.97.98.99.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00.101.102.103.104.矿物加工工程 105.106.107.108.109.生物功能材料 110.111.112.113.114.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

 128.129.130.131.132.133.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134.135.136.137.138.真空电子技术 139.140.141.142.143.刑事科学技术 144.145.146.147.148.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149.150.151.152.15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54.155.156.157.158.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 172.核生化消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篇1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高端新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44-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发展的速度不同,各地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4][5]。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面向工厂企业,面向基层,面向广东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党建为保障,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1年开办以来,逐渐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专业方向。

1.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EDA、通信原理、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矩阵代数、概率和随机过程、傅立叶分析数学知识,通过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学生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工作,以及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

2.测控系统方向专业。该专业通过电路分析、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行单片机、DSP、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三、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总体目标

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重点,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抢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通过做大优势产业(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等)、培育新型业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增值服务、新一代空间信息等)、突破高端环节(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提升基础产品(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跨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规模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技术性质决定了急需高层次人才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尽早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壁垒。

四、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为契合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形成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要着力点是:以现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为基础,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规划中,逐渐形成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等专业方向。它的主要思路是:以本专业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控系统两个研究方向为基础,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让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能够从事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工作;同时这还可以让测控系统方向的学生基本掌握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常用测量、控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制作,可以在电子行业从事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测试与设计研发工作、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监控与管理。

2.建设内容。①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学校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论证,确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办法;同时,组织论证并确定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需开设的课程,确定各个相关课程建设的负责人,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实验大纲。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学校安排新开的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的进修、学习;同相关生产企业建立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本专业的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完善、整理在高级别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专著。③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为更好地进行以高端新型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办法,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进修,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本专业年轻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强化、优化本专业职称结构;同时,引进相关专业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弥补师资的不足。④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考察并购买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所需的实验设备,在原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教师从事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研究所需的科研仪器,满足教师科研需求,实现科研、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安排学生到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实习,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现场意识、生产意识、工作意识;安排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技术报告,让学生提早介入生产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包括人员和实验设备优势,开展和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合作办学,扩大本专业在广东地方的影响力。⑤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学校强化教师在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争取高级别的科研立项,在高级别专业杂志发表高水平文章。加强校企联合,教师紧密贴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展科研工作,为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生产服务,提高本专业在广东地方企业中的影响力。教师在进行科研的同时,让一些高水平的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中来,提高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学校可以用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更好地联系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⑥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将现有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试题库、多媒体课件、重难点分析等进行整合上网,实现资源共享。⑦巩固教学成果。学校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争取获得较好名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就业提供保证。学生在参赛的同时,能够提高我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申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方面的专利。

通过改革和建设,学校培养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通过以物联网、数字家庭、高端消费电子技术产业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高端新型)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特色,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就业的要求,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毅.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14-16.

[2]张国云,李文,李宏民,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1):90-92.

[3]耶晓东.某高校信号处理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25-27.

[4]徐科军,黄云志.以科研促进DSP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6):94-96.

[5]李晓峰,周宁,李玉柏.建设特色专业与培养高素质通信人才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3):108-12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考试要点总结 篇12

为了适应汽车电子行业的人才需求, 南京航空航空大学金城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我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较为明确的针对性, 它主要面对汽车行业。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 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系统》课程。为了适应本专业的培养定位, 对《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 要求掌握传感器、电子控制和通信等技术的内容和它们在汽车上的应用, 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设计制作汽车电子系统,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以下改革。

1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结构改革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培养定位, 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有三个模块组成, 即理论教学模块、课内实验教学模块和课程设计模块。

1.1 理论教学模块

新的电子技术不断涌现, 为了能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汽车电子新技术, 配置课程内容制定大纲时, 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重点研究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状况和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 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 汽车电子系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复杂程度上都大大提高。据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配置,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图1 所示。

1.2 课内实验教学模块

《汽车电子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光靠课堂任课老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验课是学生在校内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1.3 课程设计模块

课内实验大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先搭好实验系统, 再按步骤观察各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以及测量各重要的传感器信号和控制信号, 根据观察结果和测量结果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对于电子控制系统是如何设计制造出来的, 学生还处于理论认识阶段。为此, 在实践上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任课老师给定学生任务书, 让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所学习的汽车电子知识完成课程设计。

2 “汽车电子系统”教学方法改革

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研究性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

(1) 现场实物教学法。对汽车的某一部分进行电子控制, 先必须对控制对象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对于控制对象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 以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知识的学习, 单靠语言和多媒体当中的图形, 学生很难理解, 更不能对结构和工作过程有个直观的把握, 将教学过程转移到实验室, 利用实际的电子控制实验平台进行现场实物教学,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将每一次课的上课内容作为一个任务, 每一次课上完后, 给学生提出下一次课学习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预习下节课所上的内容, 通过预习, 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好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 每节课开始时抽查一部分学生, 了解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就是这次课所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 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能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让学生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高学习的效率。

(3) 项目研究性教学法。在讲授某电子控制系统时, 模仿企业完成项目的过程, 把某一电子控制系统看成是一个项目, 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以工程设计人员的身份, 尝试着如何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构造知识, 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技术设计这个电子电子控制系统。再进一步进行功能描述和方案设计, 最后老师在从电子控制系统的前景调研、功能描述、方案论证、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 再到最后的标定、测试等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3 “汽车电子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本科生主干课程要求必须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闭卷考试以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主, 强调记忆力和理解力。这样就把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上去, 不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体现不出学生的创造性。课程结构多元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 这就要求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考核内容更加多元化。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该门课程考核采用期末成绩占50%, 实验成绩占20%, 课程设计占30% 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

4 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概论心得 篇13

•时间过的很快,为期两次课的专业概论课上完了,在此

次的概论课上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电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讲解了电子信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等;黄老师在电子信息工程概述方面主要给我们讲解了以下几点:

1、电子信息学科及其基础知识概述;

2、电子信息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基本概念;

3、系统建模与计算机辅助工具;

4、电子信息工程的数学工具;

5、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此外在上课的同时黄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学习上的方法,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他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像以前那么盲目了,学习更有目的性了,这使得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更加的有学习动力了,同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辅助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在我们日后的学习中也将会时不时就要用到,因此掌握他们就是必然的了。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种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涵盖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常用的EDA软件。目前,国际上公认的EDA以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开发研制的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程序最为著名,它奠定了日后计算机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分析和仿真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几乎所有EDA工具的电路分析、设计和仿真的核心;

在设计领域常见的几种EDA有ORCAD公司的ORCAD系列,Altium公司与Protel系列产品、Multisim系列电路设计软件、SystemView系统模拟软件、proteus电路/单片机仿真软件、美国国家公司推出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以及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具有强大功能的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等。对于我们电子系的同学来说掌握PCB及原理图的画图软件那是必然需要的,因此我们就需要掌握Protel或者是Altiumdesigner两者中的一者,这是做电子产品的基础,没有基础那其他的就不然不用说了,同时,我们还应当掌握一个仿真软件Multisim和单片机软件Proteus 7.1,我们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程序语言,做到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然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为然,因此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重实践,因为唯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当多实践,找机会去实践,我们可以多往实验室跑跑,多看些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全面发展自己,多去参加社区电子义务维修、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我相信这样我们的学习一定不会单调的,同时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贵在坚持而不是临阵退缩。

•在我们所上的课程当中,一定要学好各门学科,不能马虎,尤其是专业知识,模电、数电等。同时,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应用领域主要有:家电、通信领域、汽车工程领域、智能交通工程、电力系统、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工业、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那是必然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你有专门知识,术业有专攻,那么你就不用愁你的未来,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产品的应用,我们人类已经离开不了各类电器了,因此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作为大一的新生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开拓创新与完善自己。

上一篇:大专电子商务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中考物理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