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共9篇)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1

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首批跻身“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是山东省进入“卓越计划”的三所高校之一,是全国唯一一所进入“卓越计划”、石油特色鲜明的211工程高校。为落实高校“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学习阶段的任务,创建企业、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工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与中原油田共建“中石大中原石油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本文以中原石油工程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探讨基于卓越计划的石油工程本科生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一、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

石油工程专业实习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安全至上,走马观花,报告交差。安全至上。学生现场实习的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一旦出现问题,后期的处理会十分棘手。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高校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对现场危险的场所认识不足,从而导致防范意识不足。在实习动员会上,几乎每次都强调“只要完完整整出去,安安全全回来,实习就是圆满”的意识。现场单位更是担心实习学生出现安全问题,有危险的地方限制学生进入。学生现场实习的空间大大缩小,专业实习的质量让位于安全。走马观花。由于校外实习集中安排在暑期,实习的学生班级较多,一般是安排两个班作为一个课堂。受现场施工噪音的影响,六十余学生同时听技术人员讲解,效果较差。再加上现场参观的内容以前没有接触过,实习的内容都是新的,学生又没有问的时间,所以只好囫囵吞枣。石油工程作业的设备与工具较多,学生实习大多数只能看到外表,不能细致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一个完整的石油工程工艺流程链较长,学生在实习期内只能看到工艺流程的一部分。由于安全原因,很少安排学生亲自上岗操作,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石油工程现场了解不全面。报告交差。生产实习考核主要采取写实习报告的方式。实习指导书给出实习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和知识点,学生以实习内容为重点,查阅相关的参考书补齐实习要求的知识点,并撰写出生产实习报告。该种方式要求学生在实习时认真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并写成实习报告。该种方式是一种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式。由于学生机械地记录,记录不全的地方再参考其他同学的记录。写出来的实习报告基本上是千篇 一律,难以区分学生的实习表现,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人、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新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模式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和结果的评估者。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育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施效果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区别。该方法已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石油工程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系统理论,获得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创意识和工程设计施工能力,毕业后能在石油天然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通用工程的一般方法,而且要掌握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工程素养,并以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开采工程为主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石油天然气工程全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度,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和献身石油的责任感。面对二十一世纪石油工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石油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习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变得尤为迫切。

1.探究式教学的属性教学史上早已形成的灌输模式,从头灌到尾,即所谓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探究式教学。探究的本意是探讨与研究。探讨就是探本求源、探求学问和真理。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溯源、多方寻解出答案。探究式教学包括探究性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讨论的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多种释疑解难尝试活动,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出发,选择适宜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索性研究,用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注重过程考核方式的原则过程考核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各种形式、不同阶段的考核,监督和评价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过程考核方式是考查教与学的重要机制。在过程考核中,体现教师的评价标准,学生自觉地按照教师的评价标准不断向这个方向靠拢,从而不断强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模式,形成多次考核的模式。通过每次考核评分标准的导向,反复强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考核的指挥棒有效达到改变教学方式的目的。

3.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主动自觉学习,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的实施,自我检查评估,逐步发展。大学生已具备了较高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地筛选出适合自学的材料发给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这也为问题的产生提供了来源,从而将讲授知识和研讨知识进行了有机拆分,给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舞台。

4.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量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该方法侧重以小组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个人实践、自我发展。合作者之间需遵循合作各方为取得某一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互利、多方面配合的合作原则。一项工程都是由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现场实习中嵌入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为学生较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师在实习的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孤立的知识碎片化作整体知识链条。教师从中心位置中退出,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引领与传授的作用。在每个实习单元结束时,教师的及时评价能有效地引导实习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三、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首届卓越计划班级10班和11班在中原油田进行为期六周的校外专业实习。两个班共60人分成钻井、油藏、采油等三个专业方向轮流进行实习,每个专业方向以20人为一组,具备了小班授课、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条件。下面以钻井方向问题驱动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1.授课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探索热情按照教学安排,每一部分内容先对设备功能进行简单介绍,然后由学生探索设备工作原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提高。如,在防喷器远程控制台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讲解完后,便兴致勃勃地探索设备各个开关是怎样通过液气管路起的作用。弄清楚了蓄能器里面有一个预压气囊,可通过电动方式或气压方式将工业用油变成高压储存在蓄能器中。学生通过探索,明白了设备工作原理。

2.在过程考核中,强化问题驱动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贯彻,必须经过考核逐步强化。在以往的实习报告中,学生通常是最后整理。为了贯彻新的教学模式,变成每天都要写一页实习报告上交。教师当天批改报告,并及时讲评。第一次的报告只有10%的学生符合要求,经过不断强化和点拨,60%以上的学生报告能符合优良的标准。

3.安排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实习期间,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可有效地延伸实习的长度和广度。以往实习主要针对钻井的设备,而对工艺涉入较少。卓越班的实习加大了对工艺的学习,提前印发了钻井工艺的学习材料,规定在实习的周末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报告。通过钻井工艺的自学,深刻地理解了各钻井设备的功用,实现了设备和工艺的紧密结合。

4.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学习新的设备技术目前顶驱装置在内部市场中的配置比例不高,但在外部市场中的配置比例比较高。如何在卓越班中进行顶驱装置的学习成为一项难题。为了化解这个难题,从顶驱的关键部件入手,将转盘、水龙头、液气大钳等主要设备有机集成即成为顶驱。引导学生弄清这几部分设备结构后,再下发顶驱装置的学习材料,自学领会顶驱装置是怎样集成创新的。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深化问题学习的深度在每次20人实习中,采取2人一组的方式,并确保其中有1人是日报告中的优秀者,以保证小组学习的质量。每组探讨的题目采取先写开题报告,教师批改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后再进行探讨。最后采取答辩式的汇报方式进行,并邀请现场的专家一同参加。小组同学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加强学习的深度,解决心中的困惑。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方法。

6.提高了学生发现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通过采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知识,把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做为未来解决问题的目标。学生听现场教师讲到“在钻杆上卸扣时,由于人工判断失误,未及时发现下钳口咬合不紧,导致钳尾摆动伤害外钳工”,就提出了“在下钳口加装压力传感器(压电式)、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操作杆加指示灯,三者用线路连接。上卸扣时,下钳头与管具咬合压力通过传感器测定,当压力达不到规定压力,指示灯亮,指示危险”的改进方案。学生听现场教师讲到“钻井现场有众多高压管汇与阀门,若阀门密封不好或者年久失修,造成高压流体外漏,会造成人身安全,设备损坏”时,就提出了“利用安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各个阀门及高压密封设备(如节流阀管汇各阀门、泥浆泵)进行检测与监控,预防事故发生”的解决方案。这些想法的产生,得益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原油田钻井公司培训学校的领导认为,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汇报,展示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必要继续总结,推广这种良好模式。学生们认为,这种模式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是在你追我赶、不断探索的氛围中进行的,从而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四、结论

1.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实习“安全至上、走马观花、报告交差”的现状,提出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石油工程卓越班教学质量。

2.专业实习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本质上是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的原则,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量,教师在实习的每个单元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2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推进实践、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近年来, 各省市教育厅在实验室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支持和投入明显提高[2]。总结文献,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方法有多种, 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4]。针对不同高校的定位性质, 所采用的方法应该也有所不同, 比如985等知名高校、特色高校以及地方高校他们的学生能力、素质, 以及学校所具备的资源都有所不同, 上海海洋大学隶属部委、地方共建, 同时又是特色高校, 针对学生的培养是面向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展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 形成工程案例库, 基于已有基础, 构建多维实践平台; (2) 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改进, 促进教学团队水平提升; (3) 应用效果。

2 构建工程案例库形成多维实践平台

多方调研与所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实际需求, 形成工程案例库。构建多维实践平台要包括:企业、学校实验室、实践基地三个方面协同发展。实践实验平台首先从实验室建设改建与完善入手, 形成设备设施软件、硬件匹配, 建立能够容纳百人的实验室机房, 购买多套综合性实验系统与设备, 以及多款功能软件, 便于开展科研项目与综合性实验项目。依托包括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在企业内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 通过几年的建设, 逐步形成了以校内实践环节 (实验、课程设计) 、校外实践环节 (生产实习) 和校企产学研基地的三个实践环节。通过校外实践环节与产学研实践环节, 能够获得实际需求的工程案例, 这些案例用以丰富校内实践环节内容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与时俱进性,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丰富学生毕业设计案例与题目,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形成了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并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桥梁, 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 促成三方面环节的协作和相互成长。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能够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 切实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工程案例驱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通过多维实践平台, 搜集整理企业实际需求, 同时结合教师团队科研项目, 形成工程案例库, 工程案例库与理论基础课、实验实践课相互关联, 促进大学生创新项目思路,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便于学生查询。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总结现有实践教学方法, 借助PBL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 形成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5,6]。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形成相应的成果扩展, 诸如重点教改、优秀实验项目、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学术论文, 申请软件著作与相应专利等,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逐年累计分析实施效果。

4 应用情况分析

(1) 此模式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实践基地建立计算机房、购置多款功能软件, 通过几年的建设, 逐步形成了以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基地的多维实践平台。构建的实践教学平台, 提供创新项目、科研项目以及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用获得企业实际需求的工程案例, 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延伸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作品, 并促进校企科研项目合作, 有利于学生创业。建成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为其他学科专业, 逐步形成了既具有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又具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基地。

(2) 该模式方法在不同专业得以应用, 切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改革方法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得以应用, 实施两年来分别应用于工业工程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践课程;物流工程专业的《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课程;机制、海渔以及海技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实验课程, 并且在实施中期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现场指导。两年的实施过程中, 对模式方法不断提升改进,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丰富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与案例, 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模式方法效果起到传、帮、带作用, 提升学生学习其他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改进自身学习态度, 创建了与企业深入学习机会, 间接提升了就业能力与拓展就业机会。

(3) 在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 带动教学科研发展, 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在应用过程中, 分析现有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总结现有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发现影响教学质量、效果的弊端。通过提出的改进方法, 在相应实验、实践课程中得以实施, 带动团队教学科研发展, 完善了教学方式方法。

5 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单位特点与定位, 探讨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依托现有基础, 形成工程案例库, 构建多维实验实践平台;提出了以工程案例驱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联带推动团队教学研究水平;该模式适应不同专业需求, 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实践教学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以校企合作为桥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 引入资深工程师导师制, 优化改进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方法, 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 这为实践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和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该模式能够为其他高校提供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C].2007.

[2]上海教育[EB/OL].http://www.shmec.gov.cn/web/search_engine.php.

[3]高胜利, 赵方方.PBL教学模式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5) :83-86.

[4]左建勇.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案例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7) :157-161.

[5]吕超, 刘爽, 张丽珍, 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PBL的本科实践教改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5:90-92.

任务驱动模式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 篇3

摘 要:开发校本教材是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开发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为例,阐述了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关键词:校本教材 课程改革 任务驱动模式

目前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教材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而“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模式”教材很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笔者学校根据教学设备和学生学习现状,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总结,开发出了系列适合学校教学应用的校本教材,笔者以系列教材《单片机应用技术》校本教材为例,阐述校本教材开发过程。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教材一般分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境和学生个性发展,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相对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

1.职业院校的现状

(1)学生的现状。近年来,职业院校费了很大力气招收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差、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自律和自控能力不强,对未来发展缺少设计和规划现象。大多数学生上课不专心学习,教师课上讲,学生课下玩手机、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没兴趣。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教材的不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学校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现状。以单片机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现状为例,学校的实训设备是天津源峰教学设备厂生产的单片机实验、实训设备,能基本满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计划大纲实验、实训的教学要求。

2.本校专业基础课教材现状

(1)符合学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特色教材严重不足。“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材基本没有,现行教材由于片面追求课程整体的“系统性”而导致各章节的教学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对教材中各章、节内容感到很“茫然”;教材设计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实训课题与设备不适应。教材中的实训课题不能完全与实训室的设备相适应,甚至有些教材内容错误、漏洞百出,造成教师教学时的实验、实训课题不能完成。

(3)教材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材的表达方式局限于文字,大段的、专业性的、冗长的陈述性语言过多,缺少形象、生动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教材对学生无吸引力。

(4)教材内容陈旧。现行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新装备、新材料,与高级技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适应。如教材讲到单片机芯片是8031,而现行应用早已是AT89S52或AT89C52等在线编程芯片。

(5)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技工院校教育的特色,但现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二、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体现学校特色,职业特色,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开发指导思想,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将最新教改、教研成果——“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材,构建符合当前教学改革方向的,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线

采用最新教研成果——“任务驱动”模式统编教材,其构建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从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设计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驱动目标,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如单片机教材中以密码锁控制器、数字电子钟、数显抢答器、篮球比赛计分器的设计及制作为任务目标。学生在好奇心和兴趣驱动下,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资源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伴随一个个“任务” 完成,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个个的“成就感”的愉悦驱动下,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的构建。学生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

3.突出教材的实用性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2008年颁发的高级技工学校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为依据,使教材内容覆盖职业技能鉴定的各项要求; 以“注重实践、强化应用”为指导思想,本着“会用、够用、适用”为度的指导思想,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结合学校实训设备,从体系、模式到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4.反映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

根据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符合国内外制造技术水平实际情况,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三、教材开发过程

1.教材调研构思

(1)调研分析。调查企业对本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并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现有设备和学生情况及教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并进行问卷调研。

(2)教材模式。调研单片机课程其他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设计,遵循“体现学校特色,职业特色,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开发指导思想,采用最新教研成果——“任务引领”教学模式。

(3)设计模板结构。在编写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单片机硬件、软件学科特点,教学内容,设计、撰写和调整教材模板、结构,并应用于学校教学。

(4)总结、改进。根据教学实践,学生反映,企业反馈;修改和调整设计方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使教材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设计教材模板

为较好地体现以上编写原则,经多方论证分析,我们探究本套教材编写推荐模板如下:

单元1 ××××

知识目标:本单元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以点的形式简要列出)。

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以点的形式简要列出)。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应掌握哪些人生观、价值观等(以点的形式简要列出)。

任务1 ××××

第一,任务描述(提出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及要求,一般以图表的形式表述)。

第二,任务分析(说明本任务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为任务的具体实施作准备)。

第三,相关知识(本任务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四,任务准备(实施任务所需的工器具等)。

第五,任务实施(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

在编排教材中可包含以下内容。

教你一招: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技巧。

师傅说现场:在工厂的现场操作中,实施同类任务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以工厂一线师傅讲述亲身经历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想一想: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小问题。

(各项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穿插在文中的适当位置)。

第六,展示评议(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对各项重要环节师、生互评,赋值评分)。

第七,问题及防治(根据检查情况,总结出完成任务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并讲解如何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

第八,扩展知识(相关知识的延展或深化,可以是与本任务相关的前沿技术、工具、方法,也可是重要人物的生平等)。

第九,考证要点(与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要点提示、习题、近几年考题等)。

任务2 ××××

任务3 ××××

……

单元2 ××××

……

说明:

①本模板主要适用于专业课;按自身特点采用相应模式编写。

②本模板任务中的九大步骤,原则上应必备。如有特别难以编写的情况,可适当调整。

3.构思教材的结构

教材的编写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来实施课程教学。在单片机教材开发过程中,每个实训任务是“编程软件仿真+Proteus软件仿真+线路板”为体系编排,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个单元构成,单元由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包括九大步骤构成。

4.撰写教材

根据教材结构,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按教材结构分工编写,并根据时间、进度节点进行研讨,开展互评、互审,由主编写出具体建议,各编写教师做出本模块仿真、课件、习题和答案。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现代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三大课程体系之一。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开发建设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苦脏累险行业,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示范教材,引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校本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化的动态工程,要以企业岗位、学生基础能力和学校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开发出适合技工院校的校本教材,将为技工院校走出困境、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找到切实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马宵梅.《国际贸易地理》校本教材开发与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沈德立.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 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Z].2010.

(作者单位:高玉泉,石家庄技师学院,

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 篇4

一、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职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理论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即除了第3年顶岗实习(在企业)外,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是以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为导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划分开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关联递进的。为此,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

(1)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色彩、美学与化妆品知识;中医、身体与生理知识。

(2)美容技术。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保养护理技术与中医养生治疗技术。

(3)美容技术与实践流程结合。主要开展单元、集成与系统性实践,其中单元、集成实践主要针对校内课程实践,系统实践为项目实践,这项实践还涉及到消费心理、人际沟通和营销实务等美容管理方面的内容。

(4)分领域实践专题。主要分为日常生活美容和中医养生美容两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美容实现身体外部保养,具体分为:

①面部(面、眼、颈等)护理技术;

②身体(手、肩、背、胸、温宫等)护理技术;

③修饰(化妆、礼仪等)技术;

④香薰芳疗护理等。中医养生美容实现由内养外的治疗,具体分为:

①拨罐(滑、走、定等)技术;

②刮痧技术;

③针灸和温灸技术;

④经络技术等。现代美容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先进的美容工具与技术技能的结合能提高美容的效率,提升美容质量。为此,湖北职院面对市场众多且快速变化的美容工具,购进了大量的美容仪器,自始至终将工具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

2.课堂实践教学

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的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接触真正的项目实践。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探索性、创新性和开拓性思想指导,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一阶段为模拟真实的美容项目。此阶段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知识的初步认知教育,通过参与模拟项目训练,让学生进行技术与技能的初步应用,并从心理、技术到行业规范等方面进行引导。模拟训练项目在学校由教师指导完成,采用分组结对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项目,即将学生分为从业者与客户两个角色,通过从业者和客户的角色转变,让学生体会实践中两者角色心理:从业者体会技术的.使用情况,客户体会对技术的要求。在实训形式上,开展三种技能训练方式:一是合作教学。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施,以教学单元内容为主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检索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演讲等→师生观摩与点评。二是仿真教学。借助摸拟美容院教学条件,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采用技能示范教学→初次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再次模拟训练→进入实际操作的教学顺序,反复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实际工作的自信心,提升实际工作的素质与技术水平。三是服务教学。由教师带队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医疗美容技术服务活动,如节假日化妆服务、美容技能竞赛、中医保养保健展示等,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第二阶段为开展实际的美容项目。此阶段在学校和医疗美容企业之间进行循环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专业项目中,提高学生真实场景下的工作能力。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带队,安排4周时间让学生到美容企业接受真实的环境熏陶和真实工作态度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这个阶段,教师在美容院进行真实环境下的示教、实景操作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与顾客进行零距离接触,观察顾客特征,熟悉顾客需求,了解企业条件和环境。学生在熟悉顾客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顾客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顾客实际,提出美容项目建议,实施具体医疗美容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改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项目实施完毕后还要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

3.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要突出实践性特征(如表1所示)。3年的专业课教学总学时约1300学时(除去公共课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其中“理论基础”部分不超过300学时,与实践相关的“实用技术”和“专题讲座”分别大于800学时和200学时,占专业教学总学时数的77%,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开展实践,提升技术与技能。

二、实践教学中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指导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5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是弥补软件工程教学实践性不足而设置的综合性实践类课程,涉及多门课程,对相关课程的依赖性很强。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软件工程项目模拟开发中,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项目驱动与微课混合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驱动;微课;软件工程实践

21世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业都与软件产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虽说软件人才培养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需求。这是由于我国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时受限于死板的理论,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理论变成方法论从而指导软件开发。因此,必须增加软件工程实践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软件工程实践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组合,不仅克服了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还使学生软件工程课程学习实现了知行合一[1]。不仅如此,软件工程实践还通过课程设计对计算机相关课程进行梳理和整合,对专业课程实验环节进行重组和系统规划,提出“项目驱动,做中学”理念,使教学过程更接近职业。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所以网络平台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通道。网络平台上除了日常教学资料外,还可以嵌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学后即用的特点及时指导学生实践。微课教学能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软件工程课程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2]。

1软件工程实践现状

软件工程实践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于实验课,也不同于专业实习,是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一次综合实践[3]。软件工程实践涉及多门课程,例如高级语言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测试等。这些课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直接相关,但目前没有把这些课程串联起来,每门课程独立讲授。在软件工程实践指导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课程独立辅导,使得实践时间和效果都无法保证,不能灵活解决学生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法达到软件工程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

2软件工程实践改革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软件工程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时间也不能保证,最主要的是形式呆板,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此,我们在软件工程实践中应用了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微课。微课教学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非常适合软件工程实践教学[4]。微课可以对某个知识点和实际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形式简单,内容集中,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资源共享,可供师生在线观看,非常适合碎片化学习和急救式学习。微课教学以软件工程实践具体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为中心逐步展开,内容集中在教学重、难点上,可介绍一些先进、实用的软件工程工具的使用方法。软件工程实践涉及的课程较多,为避免教学内容混乱,应由一名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的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也与之前有所不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解决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复杂知识点学生通过录制的微课在线下自学。这就需要对微课资源进行系统、全面而又不失重点地构建。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可以把微课链接到网络平台,逐步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所需知识,而且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就不明白的知识点向教师请教,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3软件工程实践微课资源建设

3.1微课内容选取和排序依据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项目所需知识点从前向后录制微课。如第一个微课针对开发项目所用工具的选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过很多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但不能盲目选择,否则在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对开发工具的选择非常重要。按照这个逻辑,依次构建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微课、软件设计微课、数据库设计微课、数据库编程微课和网络编程微课。总之,微课内容和顺序不再以单独的课程标准来确定,而是通过实际项目,按项目驱动逻辑和顺序组织,并且要依据项目背景,结合问题情境完成微课教学设计。把微课中提到的文档资料链接到网络平台,以便学生下载学习。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观看微课,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学习,进行项目开发模仿,弥补之前知识储备的不足。

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软件工程实践是实际项目的演练,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对指导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没有软件实际开发经验的教师原则上是不能指导学生的。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学校应聘请软件企业的高级人才,让他们指导教学,并加强企业理念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这对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有极大帮助。这种“双师型”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与市场紧密结合,为今后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定基础。

3.3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和实验室等资源同步建设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6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模式完成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提出至关重要。首先,从教材的角度看,任务的设计要紧扣教学大纲,要难易适度,便于操作;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应尽量避免抽象的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如果在课堂中能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任务,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文件夹”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信息时代与计算机”中的第六课。它是学生初步了解了计算机,学习了文件、文件夹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科学地管理计算机的文件和文件夹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本课的重点就是新建文件夹,移动、复制文件夹。面对这些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情境,提出切实可行又不失趣味的教学任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寻找红铅笔”的课前小游戏。

游戏准备:两个书包,一个书包里杂乱地放着许多文具和书及作业本;另一个书包里将文具放在文具盒里,书和作业本也放得井井有条。

游戏规则:请两个学生在两个书包里找出红铅笔,看谁用的时间短,速度快。

游戏结果分析: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生活的小主人这个道理。

教师以此导入本课主题:“不仅我们的书包需要整理,我们的房间需要整理,而且我们的计算机也需要整理。如果文件存放得杂乱无序,那么寻找它们就会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文件夹就像是我们的小书包,是帮助我们管理文件的一种有效的工具,通过文件夹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存放文件。”这时教师再配以亲切并赋有挑战性的语气说:“小鬼,今天你当家,你能用你的文件夹将你的文件打理得井井有条吗?”

教师以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揭示本课中心任务,用打比喻的方法,使抽象生硬的专业名词变得浅显易懂,在设计的“小鬼,今天你当家”的情境中,使学生兴趣高涨地开始本课内容的学习,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逐层揭示,探究任务

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将中心任务划分成具体任务,并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在“管理文件夹”一课中,“用文件夹将文件打理得井井有条”作为本课的中心任务,可是如何做才能管理好文件呢?

我又将这一中心任务细化成四个小任务:任务1:创建子文件夹;任务2:通过剪切、复制移动文件夹;任务3:对多个文件或文件夹进行移动或复制操作;任务4: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归类整理。

四个小任务,层层推进,却又相辅相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尝试练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独立完成,可以和其他学生交流、合作来完成,也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教材中提供小提示来一步步练习,让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找出方法,总结经验,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三、评价展示,交流任务

通过评价和展示环节,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绝不仅仅是评价最后完成任务的结果。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研究意识、创新意识等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

综上,是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点浅显的看法和认识。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7

一、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一体化”教学, 通俗的理解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 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逐步实现三个转变, 即从以教员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部队需求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专修室为中心转变。

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设定一个教学任务, 分“教、学、做、评”四个阶段组织实施教学, 使教学目标“一体化”, 教学内容“一体化”, 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一体化”。让学员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某项技能, 最终完成该项任务。

二、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业者的岗位任职能力和专业技能。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培养的学员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是武器装备的维修工作, 这就要求学员对所学知识能够加以运用, 并通过反复的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教。教员讲解武器装备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设定工作任务。第二阶段——学。学员在模拟训练器上进行模拟训练, 进一步熟悉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第三阶段——做。教员根据教学任务, 在武器装备或模拟训练器上设置相应的故障, 学员根据故障的现象, 分析故障的原因, 确定故障部位, 最后排除故障。第四阶段——评。学员通过排除故障, 归纳同类故障的排除方法, 同时教员也对学员完成该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

例如, 本专业《XX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采用的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以下四个阶段实施教学:第一阶段, 授课教员在一体化专修室讲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 根据部队实际使用情况, 给出故障案例, 提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第二阶段, 学员根据教员讲解的情况和给定的教学任务在模拟训练器和实装上进行训练, 本阶段主要使学员进一步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步骤。第三阶段, 教员根据设定的教学任务, 在实装或模拟训练器上设置相应的故障案例, 学员根据故障的现象, 分析故障的原因, 确定故障部位, 最后排除故障。第四阶段, 学员通过排除故障, 归纳同类故障的排除方法, 如指示灯不亮, 电压表不显示等故障都有相同点。教员再对学员完成该教学任务的情况进行讲评。 (见表1)

三、实施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 制定“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一体化”的教学任务是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部队岗位任职的要求, 制定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在信息化时代, 部队需要既懂理论, 又会操作维修的士官,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任务时要将装备的基本原理、操作、维修融为一体, 使学员在完成任务时既能了解装备的基本原理, 又能掌握装备故障维修的方法。

2. 形成“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是指根据制定的“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 《XX原理与维修》课程的教材是将原理和操作维修分开介绍, 在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 对教材内容按照制定的教学任务, 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进行整合,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3. 建设“一体化”的专修室

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场地分开, 在理论教室进行理论课的教学, 在实验室和实践场地进行实践科目的教学。而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一体化专修室应根据对应的装备或岗位, 分别按技术、工艺或维修流程进行布局, 尽力营造与部队装备维修一线真实的 (或仿真的) 训练环境, 从室内布局、设备配置、工艺流程等方面模拟部队岗位, 突出实修实战氛围。按照装备教学和维修的一般流程统筹规划, 系统设计, 从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 在整体上对装备、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发挥专修室教学、实验、实训的综合效能。

4. 加强“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员要求专业教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能力, 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具有教师和部队工程师的双重知识与能力结构。通过选派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工厂学习、参加各类演习和实装维修、到地方院校学习等活动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学任务为牵引,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 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结合为一体, 在《XX课程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员完成了教学任务, 培养了专业技能, 最终形成岗位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 (8) .

[2]李仲秋等.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 (5) .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8

一、 “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现代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目标导航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立足于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围绕着“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目标决定着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和有效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灵魂,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统领着教与学的方向,并指导着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教学目标起到了“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问题驱动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倡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习化学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别是要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观念的化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问题驱动是站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组织教学,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形成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重构对化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 “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教学目标为引领,师生共同创设学习问题,并在教师点拨启发下,进行相互研讨、交流、争论,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如图1。

以苏教版教材《化学1》中“含硫化合物及其应用”为例,说明“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程序。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标设计要将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其成为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能说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氧化还原性等)。

(2) 列举实例说明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氧化硫与氯水等氧化剂的漂白原理。

(3)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 初步认识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对物质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引起危害生命健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2. 自学尝试交流

课前,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3~5个尝试练习。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并通过尝试练习,自检自测,分析目标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本节课的尝试练习设计如下:

(1) 在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再通入另一种气体,有沉淀生成,则该气体是 (  )

A. Cl2 B. NH3 C. HCl D. CO2

(2)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森林遭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 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3) 试分析说明SO2、Cl2、Na2O2、HClO、活性炭漂白脱色原理有何区别?

(4) SO2与CO2的组成相似但结构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具有那些共性,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写出你熟悉的SO2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优化重组“问题”

在自学尝试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基础化学知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大相径庭。如何帮助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重组,使“问题”得到优化。

本节课着重探究如下四个问题。

问题1: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氯水的漂白原理相同吗?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问题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削了皮的土豆、荸荠等露置于空气中很快变色,但把去了皮的土豆、荸荠浸泡水中就不易变色,这是为什么?菜场里的小贩常将去了皮的土豆等菜用SO2的水溶液浸泡后露置在空气中半天甚至一整天都不变色,这又是为什么?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请选择适当的试剂验证你的猜想。

问题3: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燃料释放出SO2所造成的。

①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雨水样品pH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  (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②依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问题4: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某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4. 探究解决“问题”

上述探究的四个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还原性、酸雨及其他综合性问题,这些都是教材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创设这些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全面、深刻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认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经过生生、师生的双边或多边讨论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问题4,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酐的通性、氧化还原性等。这一问题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差异性入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则没有这些性质,通过分析探究,逐步将思维引向深入,最终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首先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然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再次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5. 归纳总结提升

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但这些知识是琐碎零散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二氧化硫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 “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 目标设计要科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富有弹性。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注意班集体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基本的教学目标,还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适当的高要求,使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要突出重点。一节课有多重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而这些维度目标还有若干个子目标,每个目标相对应有一个学习结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权衡各目标,确定主要教学目标,并围绕主要目标设计,以突出重点。三是要相互协调。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使它们组成协调、和谐、自然的教学目标体系。既要有知识与知识间的协调统一,也要有知识与精神、知识与能力的协调,还要有精神与精神、能力与能力之间的协调。四是要符合实际。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方法的认知规律,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要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在技能提高上也应该从模仿到创新,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

2. 问题设计有效果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关键,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设计不是越深奥越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表现为科学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真实性等方面。

3. 问题解决有策略

问题解决是根本,要使问题顺利圆满地得到解决,必须有一定的方法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合作交流、点拨释疑都是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优学。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下在人们对于新课程教学理论的关注与教学实践中,合作交流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这是一种通过学生分工合作、讨论交流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它更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通过交谈、书写、解决问题等方式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质疑必须进行适当、明确的点拨和讲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引向知识学习的既定目标,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模式论文 篇9

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 赵永红

【内容摘要】“任务--问题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问、引导,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驱动

问题设计

预设

生成问题延伸

“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任务是目标,问题是引导,是通向目标达成的阶梯。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使用“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恰好是对布鲁纳这一理念的合理诠释。这一教学模式的日渐成熟,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让我深刻体会了师生角色的变化。

一、教师由传授者、仲裁者转化为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

1、课前预设,教师是任务、问题的设计者。

预设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预先设计安排好课堂中主问题及教学流程,教学时主要依据此方案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提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解决问题中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拓展应用中变式练习的设计,都需要教师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影响注意的是兴趣,一个精妙的问题往往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及时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问题”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预设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把课上得“粗糙”一点,“大气”一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预设方案的设计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着的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而为课堂生在提供认识条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始终记住: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而不是帮他们做好一切。无论那一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多套的预案,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才会有生成的美丽。

2、课上生成,教师由仲裁者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指导者。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所在。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行走”的过程,生成伴随其中。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构成的“课程重构”,这就是实际进行的课堂。

“问题式”教学,其本质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实施有三个主要环节:(1)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景。这时教师是指导者、主导者;(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促进者。这一环节是“问题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3)总结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和效果,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新知识埋下伏笔。

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把课堂这一舞台教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给予指导而不是代替。教师作为引导者,它的作用不再是把某种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导师去帮组学生去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生成具有不确定性,教师是促进者

教学过程永远是流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情感沟通、智慧互补、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思路,形成新的智慧之光,产生充满勃勃生机的原生态的教学氛围。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这种预设外的生成便是不可知的风景。生成则是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学生所反映出的不确定的因素。正因为生成的不确定性,决定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让这些不确定因素的生成,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教师们如果能尊重生成,利用好生成来推进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智慧课堂。

如在讲《浮力》一节的教学中,预设的方案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认识浮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实质,最后由受力分析理解漂浮和悬浮。课堂伊始,学生设计实验体会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一名同学上台演示的是乒乓球浸没水中后会上浮,这一实验出现在这个时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一动态过程的分析是个难点,我计划安排在本节课最后。但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稍一迟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分析这一实验现象中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小组谈论后,学生提出了:重力、浮力、水的压力这三种力,于是我演示了乒乓球不受浮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实质就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差,统一了乒乓球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在结合力与运动关系,分析两个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在热烈的探究氛围中把这一难点先解决了。

二、课堂三部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任务--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有五大板块: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解决问题、理解掌握,升华问题、总结提高,延伸问题、不断思考,巩固应用、拓展创新。各个板块不是平面的罗列,而是相互呼应,环环相扣,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整合中提升的整体。以问题驱动学习,以问题为先导,让学生沿着问题的轨迹探究,直到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延伸。整个过程贯穿三步自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在变化中美化着整体。

1、我先学,师再教,在自学过程中自我提升。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是先交后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则彻底打破了这一教学方式,它集中体现的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对教材进行自学,通过自我研读,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声音》一节的教学中,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各种学生熟悉的声音,引出课题,紧接着就询问学生关于声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发现新知,进行实验设计与探究,并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总结。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在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告诉学生这是理想实验法,在设计测量声速的实验中给予了一点纠正。

此环节进行时注意一下两点:一是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点拨,学生讲明白的,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再去讲解。;二是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2、交流合作中展示自我,提高凝聚力,共同进步。

传统的教学模式,几十个学生整堂课面对一个老师,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思维活动。“问题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加强师生纵向交流的同时,大胆提出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合作交流为辅的有效教学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教学模式。

先在组内进行:即每四人一小组,每组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交流的顺序为:学困生——中等生——优生。交流的内容是: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还想了解哪些。对小组的要求是:最大努力地自行解决问题——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让一个小组成员掉队。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相互取长补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组内交流学习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的学习所得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并提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他组的帮助,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适时给以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讨论,只要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包办。给学生一个展示、交流、提高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交流合作中学会倾听,让问题延伸。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模仿、记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几十名学生面对一个滔滔不觉的老师的讲解,极易让思想走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充耳不闻”的听讲恶习。“任务--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是面对单一的老师,通过组内交流,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它同学在小范围内倾听的也更认真。学生在组内达成共识后,再在班上交流,这种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倾听、补充,使学生在表现欲方面得到了满足。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口才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龄人之间的讲解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在总结交流阶段,学生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设计中好的一面和有特点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问题和不足,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当遇到没有解决的问题时,同样也可以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

上一篇:毕业生实践自我鉴定下一篇:粮油食品质量检测站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