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精选7篇)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篇1

申报评审办法

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市政府有关委办文件精神,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2018年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对我市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有创新特性、有自身特点、效果显著、有推广价值”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以下简称“成果”)予以评审,以表彰先进,总结经验,示范推动,鼓励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总结过去二十多年成果评审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本市企业改革与管理的新特点,现制定本办法。

成果的立项与申报

一、成果申报主体

凡在上海市注册的企业,无论所有制性质、组织形式、规模大小,均可申报成果。上海企业投资控股的注册在外省市的企业也可申报。

二、成果立项

为保证成果申报质量,各企业在正式申报成果前需进行立项。立项程序是:先由申报企业提出成果题目,向各推荐单位(指各区经委或商务委、各集团公司、各行业协会)申报。各推荐单位将申报立项企业名称、成果名称、联系人及企业相关信息汇总后,填写立项汇总表(见附件二),于2018年7月31日前报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具体联系方式请见沪管审﹝2018﹞1号文件(可从网站上下载)。因各种原因无法与推荐单位取得联系的申报企业可直接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立项。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成果立项进行审核,并于8月上旬前反馈立项审核结果,重点对成果选题和成果题目反馈意见,逾期不反馈意见视为通过 立项审核。

为了使立项项目按计划申报,各推荐单位要对项目申报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加强指导和培育。

三、成果申报与推荐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将举办企业管理成果申报培训班,培训成果撰写方法及成果申报软件使用方法。

各推荐单位注意事项:

一、各推荐单位于7月31日前将本系统内各申报企业所申报的成果题目汇总,填写立项汇总表(见附件二)后报至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二、各推荐单位应在9月上旬前填写本系统内企业申报的成果推荐列表(见附件三),并对申报成果进行预审后填上推荐等级,盖章后报至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三、各推荐单位应在9月上旬前将各企业申报的“推荐报告书”(见附件

一、每项成果一式一份)汇总并填写推荐意见,盖章后报至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各成果申报企业注意事项:

一、各成果申报企业按照推荐单位的时间要求将成果题目立项上报。

二、各成果申报企业应在9月上旬前将“推荐报告书”(书面)报至推荐单位,同时将“推荐报告书”(电子版)和成果正文(电子版)通过专门申报软件报至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不接受以下申报:(1)运行时间未满一年的管理成果。

(2)近三年出现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责任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出现重大有效投诉及严重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的企业所申报的管理成果。

(3)亏损企业的管理成果(不含政策性亏损企业)。(4)往年已申报过的成果。

在申报时,请各申报企业以保证申报成果的质量为前提,体现成果的 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和示范性,合理控制申报成果的数量。

成果材料的撰写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企业在改革与发展实践中,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从各企业实际出发,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经营模式、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确实具有明显的作用和效果的管理成果。

成果必须同时符合创新型、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和示范性五项要求。一是具有创新性,即在实践中率先发现和总结出某些管理领域的规律,并得到国内外公认;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经验,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应用;或借鉴国内其它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发展;或企业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二是具有科学性,即管理创新成果内容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反映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三是具有实践性,即反映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已进行的成功实践,且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实际应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四是具有效益性,即经过科学评估、测定与计算,证明确实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具有示范性,即管理创新经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对其他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成果的选题

本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选题可参考《关于开展2018年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沪管审【2018】1号)中提出的重点内容。

二、成果材料的撰写

成果材料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基本信息(推荐报告书):

企业名称、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法人、企业地址、联系部门、联系人、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等。企业名称应与营业执照的名称相同,不得缩写或简化;成果名称、成果简介、成果应用范围、成果应用后的社会效果、成果创造者姓名、企业经济效益、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成果经济效益计算依据、成果获奖情况、成果运行时间等。其中成果主要创造人可填写1~2人,参与创造人原则上不超过10人(详见附件一)。

2、成果正文(主报告):

成果正文是最重要的部分,评委会成员主要通过阅读成果正文了解成果的内容。为了详尽、准确地描述成果,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并按规定格式编写。正文由题目、前言、实施背景、内涵和主要做法、实施效果组成。题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二;正文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四号。

题目:成果正文题目由整个成果内容提炼而成,应简单明了,成果正文题目必须与成果名称一致。题目用一句话表述,不要用带破折号的复合句、排比句,题目中一般不出现标点符号,不使用企业内部专用的符号代码,不出现本企业名称、创造人姓名、成果内容的字母缩写等,也不要以“**模式”、“**法”、“**创新”等命名。

前言(企业概况):简要描述企业情况,包括在行业内的水平、企业规模和主要经营情况(约占总字数5%)。

实施背景:介绍为什么实施本项管理成果,分析当时面临的问题和内外部环境或条件变化,反映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约占总字数10%)。

成果的内涵和主要做法:内涵反映本项成果创新的基本内容和特色,要高度概括、反复提炼(约占总字数5%)。主要做法要写出成果创造全过程(如何进行操作、运行及实施的程序),该部分是正文的重点。一般要分5至8条来阐述,包括创新的整体思路、目标或原则,重点创新内容的实施,创新组织和支撑保障等。每条做法主要介绍针对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采取的具体解决措施有哪些(可举例)?管理创新是在企业中创造并实践新的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问 题,应着重描述关键点、难点的解决(主要做法约占总字数70%)。

成果取得的效益和效果:主要介绍通过实施本项管理创新企业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包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要注意反映出背景中所提到问题的解决情况。(约占总字数10%)

在成果正文编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和一般的工作总结区别开来,成果虽然源于实践经验,但已从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水平,能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2)要有针对性,有特定的工作对象、作用范围和功能效果,即用什么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

(3)在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上,要符合成果的编写要求,以区别于其它同类成果。

(4)要结合实践进行提炼,有必要的数据和实例,不要写成空泛的论文。行文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一、(一)、1.(1)四级。语言文字要科学、严谨、朴素,用文字和必要的公式、图表加以表示(图表需编号)。

(5)要用第三人称或企业简称阐述,不要以“我们”、“我厂”、“我公司”等简称。

(6)成果产生背景的时间必须与成果实施的时间相一致;背景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成果解决的问题相一致。

成果的评审与发布

一、成果的评审标准

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必须兼具创新型、科学性、实践性、效益性和示范性。作为市级管理创新成果,上述“五性”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在审定市级管理创新成果时,先按上述方面的分项要求逐项进行评价,同时对成果作出整体评价,这种分项评价与整体评价,都是用定性与 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然后对同类成果集中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最后视情况分别以协商一致和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取舍和评定等级。在评价中十分重视成果的导向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二、成果评审

成果评审工作由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每年一届。评审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预评、初评、终评。

预评:预评由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进行,剔除内容和形式不符合管理成果标准的项目,并对成果进行分类。

初评:管理成果专家评审组负责对管理创新成果进行初评,依据评审标准评出成果的推荐等级。专家评审组成员由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聘任,每届任期一年。组成人员是各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

终评: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对成果进行最终审定,产生当年的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等级,产生上海市申报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的推荐名单。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上海市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政府有关委办的负责人、有关社会团体的负责人。

三、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申报推荐

经市评审委员会评审认为符合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评审条件的成果,由市评审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深入成果创造企业进行调研核实,并帮助企业按照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办法的规定,做好申报推荐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由市评审委员会发文,向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上报推荐。

四、成果发布

市评审委员会于年底前完成成果评审工作后,向各区经委或商务委、各集团公司、各行业协会及获奖企业发文公布该的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获奖名单,并选择适当时间召开管理创新成果颁奖会。同时在本市知名媒体上公布获奖管理创新成果名称、等级、企业及一等奖成果创造者名单。

五、成果奖励与推广

对获奖成果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市评审委员会向获奖企业颁发奖牌、向成果创造个人颁发获奖证书。各获奖企业可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制订的奖励办法,对成果的创造者给予适当奖励。企业对重大管理创新成果可给予特别奖励,奖金额度由企业自行决定。

管理创新成果创造人的业绩,应记入本人档案,可作为以后评选先进、考核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聘任行政职务等的依据之一。

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的根本宗旨在于不断总结先进的典型经验,以典型带动一般,以点带面,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向管理要效益。各参与组织推荐部门在申报推荐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先进、培育先进,认真总结典型经验,运用各种方式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市评审委员会为推广管理创新成果经验,每年在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基础上,将获奖的管理创新成果编辑成册,通过出版社公开出版《上海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广泛宣传其管理创新经验。在编辑出版《上海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保留聘请有关专家根据评审规范和编辑要求修改获奖成果题目或对成果正文予以适当删节的权力。

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篇2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 “大众教育”模式取代了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 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高校扩招不仅带来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而且加剧了其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民办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开展深入研究, 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 已经成为上海民办高校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中,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开展专业化的职业指导, 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对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上海的民办高校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为学生开展求职的咨询与服务。但是,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突出。

二、上海市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尽管上海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工作, 但是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却非常薄弱。

首先, 人员数量不足, 严重制约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教育部规定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1:500的师生比, 而上海市民办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人员配置一般只有2~3人, 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用人单位和学生, 不堪重负, 根本无暇主动联络, 更难开展技能辅导和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其次, 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工作的非职业性突出。民办高校办学起步晚, 在就业指导机制建设方面要比公办院校滞后。目前, 在民办高校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 多数是兼职教师。虽然民办高校里也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 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等理论上都承担了就业指导工作, 但是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 且一般都是身兼数职, 主要精力放在日常行政职能上, 难以开展就业工作。

2. 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忙于联系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办理毕业生档案转移、户口迁移等行政事务工作, 工作认真负责,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内容简单, 仍然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上, 方法多为单向教学方式, 而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专业性较高领域的指导则较少。而且仍偏重于群体性指导,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 个体性指导薄弱, 因此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 就业指导经费不足。

与全市所有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的平均值以及高职高专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的平均值相比,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经费明显低很多, 2009年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最低的只有1.05万元。笔者在对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中侨学院三所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 这些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就业经费占到学费1%的要求。

4. 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上海市民办高校中构建了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就业指导工作均限于毕业前的教育, 内容仅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择业技巧, 缺乏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的指导、教育和统筹规划。据调查, 58.8%的民办高校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11.8%的民办高校从大二开始, 29.4%的民办高校从大三也就是最后一学年才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与全市所有高校和高职高专的情况相比就业指导时间非常晚。

5. 学生的参与度低。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为学生求职提供指导与服务的, 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太低。受调查毕业生中, 未参加过就业指导的高达30%, 仅参加过1次的占29%, 参加过2次的占14%, 参加过3~5次的占17%, 参加了5次以上的仅占10%。高达4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对求职作用“一般”, 18%的毕业生认为“作用很小”, 8%的毕业生认为“根本没用”。这些数据说明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三、深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深度、广度

1. 健全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制。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形成覆盖全校的就业指导服务网络。建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 各院系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形成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

笔者认为应该在二级学院设置责任明确的就业工作人员岗位, 也就是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人员———毕业班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将二级学院的就业工作人员专职化、稳定化, 便于积累就业资料, 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实现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工作的无缝衔接。

2. 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重视指导人员的数量, 增加人员编制。就业指导中心应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 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队伍必须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的就业指导人员, 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 并具有职业咨询师资格。据统计, 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 其中80%在高校, 为校内职业咨询师。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上海的民办高校也应该选择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保持就业指导队伍相对的稳定性。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必须进行上岗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提高专业素质, 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科学地指导学生择业, 增强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吸引力。条件成熟时, 引入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考证制度, 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

3. 创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传统的就业指导, 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才提供的服务, 以提供就业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为主。而全程化就业指导, 是从大一入学开始,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 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讲座、发放材料、日常咨询、宣传就业政策等各种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教育。

教育部教学【2003】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 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纳入日常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 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 每学期开设10~20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 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对大一学生, 主要侧重于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要求, 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对大二学生, 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大三学生, 应着重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定向指导以及做好择业准备。对于大四学生, 应着重提供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从大一到大四四个阶段, 就业指导着重点不同, 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四个阶段相互贯通, 有机联系, 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4. 改进就业指导方法, 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

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形式, 如开设就业指导讲座, 举办校园模拟招聘, 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求职简历设计大赛, 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与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联系, 从学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中招聘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助理, 经过学习培训后, 协助老师处理日常工作, 参与策划、组织就业辅导活动。让学生参与就业指导, 通过学生自我服务, 使学生拓展素质、锻炼能力, 并能够对同学产生一种辐射效应, 成为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媒介, 使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及时有效。

5. 加大落实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投入。

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视, 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投入较多。有了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大, 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专门办公室, 有的甚至占有整栋大楼。指导中心设备配备精良, 电视机、复印机及大量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等一应俱全。鉴于就业工作对民办高校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民办高校也应该加大落实经费投入, 为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 宁可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支出, 也要确保毕业生就业经费开支。

摘要:近年来, 上海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民办高校来说意义重大。针对上海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民办高校,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潘恒曦.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22) :56-58.

[2]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9 (5) :90-93.

[3]昌兵.试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80-82.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篇3

关键词:上海;民办高校;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上海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0605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苇江(1981-),女,山东人,上海杉达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社会保障。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大众教育”模式取代了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高校扩招不仅带来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加剧了其中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民办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深入研究,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上海民办高校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其中,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对于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上海的民办高校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开展求职的咨询与服务。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突出。

二、上海市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尽管上海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工作,但是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却非常薄弱。

首先,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教育部规定高校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达到1:500的师生比,而上海市民办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人员配置一般只有2~3人,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用人单位和学生,不堪重负,根本无暇主动联络,更难开展技能辅导和心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其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工作的非职业性突出。民办高校办学起步晚,在就业指导机制建设方面要比公办院校滞后。目前,在民办高校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多数是兼职教师。虽然民办高校里也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等理论上都承担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且一般都是身兼数职,主要精力放在日常行政职能上,难以开展就业工作。

2.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就业指导中心主要忙于联系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办理毕业生档案转移、户口迁移等行政事务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仍然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上,方法多为单向教学方式,而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辅导等专业性较高领域的指导则较少。而且仍偏重于群体性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个体性指导薄弱,因此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就业指导经费不足。与全市所有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的平均值以及高职高专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的平均值相比,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经费明显低很多,2009年就业工作部门办公经费最低的只有1.05万元。笔者在对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中侨学院三所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这些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就业经费占到学费1%的要求。

4.全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目前上海市民办高校中构建了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均限于毕业前的教育,内容仅限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择业技巧,缺乏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的指导、教育和统筹规划。据调查,58.8%的民办高校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11.8%的民办高校从大二开始,29.4%的民办高校从大三也就是最后一学年才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与全市所有高校和高职高专的情况相比就业指导时间非常晚。

5.学生的参与度低。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为学生求职提供指导与服务的,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太低。受调查毕业生中,未参加过就业指导的高达30%,仅参加过1次的占29%,参加过2次的占14%,参加过3~5次的占17%,参加了5次以上的仅占10%。高达4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对求职作用“一般”,18%的毕业生认为“作用很小”,8%的毕业生认为“根本没用”。这些数据说明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价值和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三、深化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深度、广度

1.健全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校的就业指导服务网络。建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各院系积极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

笔者认为应该在二级学院设置责任明确的就业工作人员岗位,也就是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人员——毕业班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将二级学院的就业工作人员专职化、稳定化,便于积累就业资料,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工作的无缝衔接。

2.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重视指导人员的数量,增加人员编制。就业指导中心应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队伍必须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的就业指导人员,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职业咨询师资格。据统计,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80%在高校,为校内职业咨询师。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上海的民办高校也应该选择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保持就业指导队伍相对的稳定性。专业知识不足的教师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科学地指导学生择业,增强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吸引力。条件成熟时,引入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考证制度,严格执行从业资格的准入制度。

3.创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传统的就业指导,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才提供的服务,以提供就业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为主。而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从大一入学开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讲座、发放材料、日常咨询、宣传就业政策等各种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教育。

教育部教学【2003】6号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大学生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每学期开设10~20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对大一学生,主要侧重于帮助他们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要求,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对大二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大三学生,应着重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定向指导以及做好择业准备。对于大四学生,应着重提供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从大一到大四四个阶段,就业指导着重点不同,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联系,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4.改进就业指导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形式,如开设就业指导讲座,举办校园模拟招聘,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求职简历设计大赛,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与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联系,从学校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中招聘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助理,经过学习培训后,协助老师处理日常工作,参与策划、组织就业辅导活动。让学生参与就业指导,通过学生自我服务,使学生拓展素质、锻炼能力,并能够对同学产生一种辐射效应,成为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使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更及时有效。

5.加大落实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投入。美国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视,对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投入较多。有了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大,一般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专门办公室,有的甚至占有整栋大楼。指导中心设备配备精良,电视机、复印机及大量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等一应俱全。鉴于就业工作对民办高校的重要作用,上海市民办高校也应该加大落实经费投入,为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宁可压缩其他方面的经费支出,也要确保毕业生就业经费开支。

参考文献:

[1]潘恒曦.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56-58.

[2]黄娟.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19(5):90-93.

[3]昌兵.试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80-82.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本 篇4

月1日前务必返还到学工处!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样本)

(第一页)

学校:吉林体育学院

学制:四年

系科:运动系(或**系)

专业:运动训练(或****)

姓名:***

(第二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年**月**日

政治面貌:团员(或党员)

民族:*族

健康状况:良好

籍贯:**省**市

学位情况:学士

家庭住址:(现住址)

有何特长:******

本人简历:

**年**月——**年**月在**小学

**年**月——**年**月在**中学

**年**月——**年**月在**高中

**年**月——**年**月在**大学

家庭主要成员:

父亲:***单位:******职务:***

母亲:***单位:******职务:***

哥哥:***单位:******职务:***

自我签定:

(大学在校期间表现,受过何种奖励,参加何种活动获奖情况)日期填写:二0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第三页)

毕业实习及论文(设计)

(如实填写)

外语程度:

(如实填写)

本人志愿:

(教师、部队、创业。。。)

班组鉴定: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篇5

回看这四年,本人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勤奋努力的。这一点与大学之前的我是截然不同,也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的。高中时候的我,非常的懒惰,正是高考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如果还异常懒惰的话,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人生呢?这样想的我,开始相信“天道酬勤”了。

在大一的时候,本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那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了。这就像是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一样,在不断地投入当中,我也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并将自己未来的事业暂定为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了。

有了这一方向之后,我的大二生活就变得更加充实了。除了跟随老师的步伐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我也时常,或者可以说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去图书馆进行阅读上。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也阅读许多与世界、社会、人生等等相关的书籍,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也提升了自己的智慧。

到了大三的时候,本人在专业课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了,于是,我也像所有系里的同学一样,在这一年里开始了实习。本人的实习是专业课的老师给推荐介绍的,这让我意识到实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为老师争光或者丢脸的事情,我为了不给老师丢脸,算是拼尽了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实习的工作。结果也还是令人挺满意的,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肯定,也得到了专业课老师的表扬。最重要的是我还在这次的实习中,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经验,都是一些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的经验。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篇6

1、填写时一律用钢笔、签字笔(黑色)或毛笔,不得使用圆珠笔,字迹要清楚。

2、此登记表计入学生档案,请仔细填写,填表过程中严禁涂改,如使用涂改液则表格作废。

3、表内所列项目必须全部如实填写,不得留空白,如有情况不明无法填写时,应写“不清”、“不详”,如无该项情况,亦应写“无”。

4、“学校”填写为“攀枝花学院”。

5、“系科”栏填写所在二级学院的全称。

6、“专业”按照学校规定的标准格式和名称填写。

5、“姓名”应与居民身份证及学籍一致。

6、填表日期填写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7、须在指定位置贴一张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严禁张贴大头贴。

8、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籍贯及身份证号码以公安机关户籍登记为准。有曾用名的应据实填写。

10、“家庭出身”,填“工人、农民、干部”等。

11、“本人成分”,填为“学生”。

12、“现在家庭详细住址”应填写父母家庭住址,已婚者可以填写自己的家庭住址,不应填写学校的宿舍地址。“邮政编码”和“家庭电话”应与所填的“现有家庭详细住址”一致。

13、“本人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填写“健康”、“良好”等,如有疾病应如实填写。

14、“何时何地经何人介绍加入共产党或共青团”一栏,党员需要分别填写入党和入团的情况,团员需要填写入团的情况,群众填写“无”。填写为:“×年×月×日在×(单位、学校)加入共产党(共青团)”,入党介绍人姓名应为

两人,入团介绍人姓名可写一人;如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应注明转正时间。

15、“婚否?对方姓名、政治面貌、现在何处、任何职”一栏,未婚者填写“无”,已婚者需将配偶的姓名、政治面貌、现所在单位和职务等项内容全部填写清楚。

16、“何时何地因何种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一栏,若在校期间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则填“没有受过任何处分”;若在校期间受过党、团及行政处分但由于表现突出而解除处分者,则填“无处分”;若在校期间受过党、团及行政处分而未解除处分者,则应如实填写所受处分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处分等级。奖励应填写清楚获奖时间、地点、原因和奖项。优秀(良)毕业生称号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到奖励或处分”栏中要填写。此栏填写容易不全或不确切,请各二级学院在填表前向毕业生讲清要求,并认真审核。

一般格式填写为“×年×月经×(单位)批准获×奖项”,如“2010年10月经攀枝花学院批准获优秀学生干部”,或“×年×月因×原因经×(单位)批准受到×处分,如”2009年10月因旷课经攀枝花学院批准受到记过处分”;受到处分未能解除的必须注明。

17、“本人学历及社会经历”一栏应填写清楚本人从小学以来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经历时间上应连续不得出现空白阶段。“在何地、何校(或单位)学习(或任何职)”一栏填写格式应为“××市××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证明人现在何处”一栏填写格式应为“××(证明人姓名),现在××单位”或“××(单位)××(证明人姓名)”。

18、“家庭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他们的姓名、年龄、在何地、何单位、任何职、政治面貌、现在与本人的关系如何”一栏中“家庭主要成员”指直系家属(父母和爱人、子女)(父母两人情况须填写完整),“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对本人影响较大,关系密切的亲友。填写格式为“父亲××(姓名),在×地×单位任×职务,党员(团员、群众),与本人关系良好(密切)”特别注意“现在与本人的关系如何”不可以漏填。

19、“自我鉴定”栏:由学生本人认真填写,内容为全面总结本人在校期间学业情况、思想政治表现及其它方面的表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篇幅不宜过短。建议字数应不少于800字,日期填写为2012年6月16日。

20、“班组鉴定”栏:由班级学生干部及同学组成评议组在辅导员指导下填写并由班长或团支书签名,日期填写为2012年6月18日。

21、“班主任意见”栏:此栏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填写、签字。内容为该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一贯表现和全面评价,日期填写为2012年6月20日。

22、“学校组织意见”栏:由各二级学院填写“准予大学本科(专科)毕业”、“准予大学本科(专科)结业”等字样,盖二级学院党总支和行政公章,日期填写为2012年6月22日。

23、“毕业实习单位和主要内容”栏,由学生如实填写,注意:如在校内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则填“无”。

24、“毕业论文题目或毕业设计”栏,填写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详细名称。如“中国加入WTO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探讨”。

25、“有何特长”栏,填写最最具优势、擅长的能力或技能,最好有资格或技能证书证明,只是有兴趣、爱好的项目不要填写。

26.“懂何种外语程度如何”栏,已获得证书的,填写“获得国家英语(或其它语种)×级证书”;没有获得证书的,填写英语(或其它语种)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7、“本人工作志愿”栏,填写已经落实的具体工作单位,如攀枝花市公安局、广东省监狱管理局;或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可参考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填写:愿意到所派遣单位工作、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愿意到国营企业工作、愿意到与所学专业联系较密切的单位工作及其它等填法(注意不要范围过窄)。

28、“学校对其工作分配的意见”栏不填写。

29、各学院在校办公室规定时间内由负责此项工作的教师到校办公室加盖学校公章后放入学生档案。

30、《高等院校毕业生登记表》装入毕业生人事档案,请提醒毕业生务必认真准确填写。肄业学生不填此表。

学生处

上海高校毕业生登记表 篇7

第一个到位:管理机制到位。应成立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分管领导, 纳入单位信息化总体规划, 纳入目标考核中。建立健全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及档案登记备份一系列相关制度, 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制度、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档案数据安全保密制度、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档案数据网上查询利用制度、档案数据管理维护制度, 为强化档案计算机网络部门的管理, 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机房管理制度使用权限的分配及口令管理制度、网络日志登记制度等, 为保证相应规范制度的贯彻落实, 需建立责任人监管机制、工作人员的制约机制。众所周知, 要做好档案备份工作, 首先要建设好数字档案馆 (室) , 为此, 在建设数字档案馆 (室) 时, 必须根据当地档案备份中心的要求, 建立好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最终建立起一个标准化、数字化、安全化数字档案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 根据档案备份工作要求做好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归档, 为有效运行数字档案管理, 还要定期监督检查, 分清职责、落实到人。

第二个到位:资金、设备到位。浙江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 全省60%县级以上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 为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打下基础。要建立数字档案馆 (室) 和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对高校来说是一笔较大的开资, 所需的资金与其他档案投入相比数额是巨大的, 需购置各种专业设备和环境改造所需资金。如: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刻录机、防磁柜、档案专用服务器、档案管理软件等, 由于现行许多高校档案馆 (室) 保管主体是纸质档案, 保管设备、提供利用的形式和阅览场所都是以此为中心设计的, 不能满足数字信息的保管和提供利用的要求, 要进行一整套包括信息转换系统, 尽管资金投入大, 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必然选择。笔者了解到, 目前, 浙江省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 已分步开始建立数字档案馆 (室) , 但由于没有统一使用规范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 因此造成一些软件不能与当地档案备份中心的管理系统有效链接, 以此影响了现行电子档案备份工作的开展, 这样既浪费了资金又浪费了精力。为此, 笔者认为, 一些地处欠发达地区或办学资金紧张还没有建立数字档案馆 (室) 的高校, 可借助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契机, 争取校领导支持, 获得专项资金, 按照当地档案备份中心的要求, 统一技术标准选择档案管理软件, 建立数字档案馆 (室) , 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做到在资金和设备上保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三个到位:信息资源到位。数字化档案馆 (室) 海量存贮和快速传输的功能, 要求档案馆 (室) 要有足够多的可传输的数字信息, 而这信息来源的基础, 一是:一所高校具有丰富规范的档案资源。这就要求高校档案馆 (室) , 通过对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整合, 按照规范标准对馆藏档案进行数据化转化, 加快档案馆 (室) 原始信息的数字转换进程电子文件的积累, 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的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 如:坚持安全保密、价值优先、实用优先、开放优先等原则, 将属于永久、长期或定期30年保管期限的文书档案, 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教学业务档案, 学籍档案, 科研档案, 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基建档案, 永久保管会计档案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31———2005) 、《浙江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暂时办法》的要求, 开展数字化扫描工作。二是:具有重要声像、音像、照片等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并归档的成果。三是:全部室藏的档案目录数据库, 常用和珍贵档案全文数据库、电子文件数据库, 常用专题数据库如:职务任免、技术职称、各类荣誉、编研成果、毕业学生名册等, 并将集中存储管理数字档案数据信息。要进行档案登记备份的数据形式主要有三种:电子公文、电子业务数据、档案数字化成果。笔者认为, 在实施档案登记备份操作中, 要坚持突出重点、安全保密, 有效利用的基本原则, 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整理归档, 对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加强安全管理, 并采用一次写光盘或磁带存储介质脱机保存后进行移交备份, 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对学校中一些电子业务数据, 如:教学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资产设备管理软件、财会管理软件等, 采用在线或离线相结合的存储备份方式进行移交备份;对传统档案的数字化成果, 将数字化扫描图像和目录数据按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写光盘或磁带等介质再进行移交备份。综上所述, 高校数字档案馆 (室) , 只具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才能实现档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 才能保证有丰富的供档案登记备份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否则数字档案馆 (室) 就是一个空壳。

第四个到位:人才、技术到位。数字档案馆 (室) 档案登记备份的实施, 对档案机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 一方面, 除具有档案专业知识外, 面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使用及档案登记备份操作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操作和维护, 另一方面, 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各种应用管理软件需要不断升级更新, 相应的软件开发人员也是不可缺少的。笔者认为, 高校应积极引进具备以下素质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来:在熟悉档案业务、懂得档案管理的基础上, 精通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操作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对数字档案馆 (室) 运行和建设中的技术问题, 能够迅速解决;掌握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备份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能严守国家和学校有关机密, 确保档案资源的合理安全保管等等。通过引进新人才, 实现档案管理人员正常更替, 带动档案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其次, 注重档案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应对档案数字化队伍建设的需要。笔者了解到, 浙江省一些数字档案馆 (室) 建设较好的高校, 如: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增加了档案馆 (室) 人员编制, 将精通计算机信息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充实到档案馆机构中, 在人才技术上保证数字档案馆 (室) 的有效运行和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实施。

在这个信息时代, 只有当数字档案的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在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方便快捷发挥重要作用时, 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的、全面的、高效的展现出来, 但随之而来的数字档案的大量产生, 若不加强有效管理, 就会出现散失、损毁甚至篡改等现象的发生, 引起社会对档案法律凭证价值的质疑, 为此, 只有通过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 才能实现数字档案证据保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和推动档案资源整合的功能, 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现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鞠建林.重要制度的创新——档案登记备份工作[J].浙江档案2010 (5) .

[2]全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实施方案[J].浙江档案, 2010 (4) .

[3]许春芝.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浙江档案, 2010 (10) .

[4]赵真.省直单位如何做好档案登记备份工作[J].浙江档案, 2010 (8) .

上一篇:《口语交际·我们的画》教学设计下一篇:风雨里的彩虹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