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通用11篇)

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1

刘慧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面临着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碰撞,受此影响,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混乱,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行为出现滑坡,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

1.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比较淡薄,理想追求淡化,在得到别人资助时心安理得,不思感恩与回报,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视为人生追求的核心,从而造成价值取向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自私人格,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则一味地强调索取,造成个人贡献与社会索取失去平衡。

2.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部分大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细节不够重视,缺少检点,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个人感情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大学生,处理不好恋爱与就业,爱情与性等诸多问题导致抑郁,敌意等心理症状,造成未婚同居,未婚先孕,为情自杀,他杀等诸多问题。

3.拜金思潮泛滥,贪图安逸享乐。

二、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因素

1.家长过分溺爱所致,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与日俱增,对子女的各种投资有增无减,但他们过多的关注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质和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许多父母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忽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发展,这种教育上的片面性无疑给处在养成教育关键时刻的青少年传递了一种错误理念,成绩就是一切,其他皆无所谓。再者,不少父母追求生活享受,自身行为不检点,不能给青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

2.学校道德教育的缺陷,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唯分论”“应试教育”扔根深蒂固,重智商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同时,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将其具体的付之行动。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思想道德价值的取向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的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的思想。

4.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由于大学生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因此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综上所述,现在出现了道德意识下降的问题,基于此,我认为要迫不及待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公德。有如下建议:

大学生自身要: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

2.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在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例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

3.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持之以恒

4.从小事做起,从小结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5.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6.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当然要国家与社会:(1)坚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外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及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刘慧财管 122201302118

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自我体现

目前,对于“90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的调查研究有很大部分的调查结果呈现“90后”大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责任知行分离,角色地位趋实,集体意识弱化,家庭责任观念模糊,自我角色责任意识弱化,社会公德意识与角色不完全匹配等负面评价,也因此,90后大学生在人们眼里就像不良少年,但90后大学生真是那么糟糕吗?我看不尽然。是,很多90后大学生自私任性,但那都是家人宠出来的,今年军训期间,某学校大一女生寄了几大包裹回家,家人收到时,那几个包裹还发出了臭味,打开一看,都是脏衣服。原来这位90后大学生以前从未自己动手洗过衣服,都是她奶奶帮她洗的,于是到了大学,她也不洗了。把十几天穿过的脏衣服都寄回了家,还指名要奶奶洗。这位奶奶也终于认识到自己以前太宠孙女了。一90后大学生赶火车,由于一天一夜没睡觉,在经过火车站公交站台时随手扔了擦汗的纸巾而被两保洁大妈拦下,结果与两位大妈展开了激烈的舌战,出口成脏。这位90后大学生的行为令人唾弃。但,难道所有出的90年后大学生都像她们俩一样吗?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校2011级工商管理学生陈东,10月15日冷晨听到外面有人喊“抢劫”,急忙赤脚跑出去救援,歹徒见有人来跑了,等陈东回去后又听到叫喊声,陈东又跑出去了,与歹徒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终使歹徒被抓,襄阳90后大学生程威为照料患癌症的母亲,陪母亲走完最后一程而主动休学。他说:“母亲比大学更重要!”90后大学生黄阳、周会宝,爱心支教边远乡村定义县,并把那儿当成自己的家。我们学校也有一个西部支教协会,很多大一的学生在他们招新时都踊跃报了名,等等这些,这些90后大学生难道不值得人们赞赏,不值得人们尊敬吗?

其实,90后大学生还是很有一部分是值得赞同的,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也做不到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人们的楷模。我认为,总体上,90后大学生还是值得肯定的。

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2

创业之星简介:

王磊阳, 男, 汉族, 中共预备党员,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09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专科学生, 2011年注册“鼎轩电子科技”, 2012年注册成立郑州鼎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创办“E通数码通信”网站, 现任总经理, 是河南省“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首批创业贷款扶持的创业者, 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创业之星”。

服务为本, 为客户创造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校期间, 王磊阳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 自学网页设计、软件编程、计算机维修等知识。他认为IT行业依然充满机遇, 于是创建了“郑州鼎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个性化电脑组装、笔记本电脑和各种电子产品, 并逐步把业务拓展到电子商务和网站开发等方面。

他坚持服务为本, 为了方便师生, 经常在校园开展免费维修活动, 不仅提供硬件维修, 还宣传网络安全知识, 引导同学们绿色、健康上网, 学会保护个人隐私, 预防网络骗局。这些都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 许多同学加入他的创业团队进行实习实训。熟悉他的同学都知道, 去“鼎轩”买电脑就是放心!市场上的电子数码类产品鱼龙混杂。在创业之初, 他去进货没少吃亏, 滞销、退货, 让他几乎难以为继, 但他坚持“做生意就是做人”, 要讲诚信, 宁可自己亏点, 也不能伤了客户、砸了牌子。他严把质量关, 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赢得了良好口碑!他设身处地为客户考虑, 根据客户用途合理推荐装机方案, 引导客户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有人劝他:“做生意就得忽悠, 不忽悠哪来利润?”但他觉得不让客户花“冤枉钱”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电商平台, 助力创业起航

随着电商的崛起, 他把握商机, 建立了自己的网站“www.e通.com”数码产品购物网站, 以实体店优质服务加网络优惠价格, 线上线下结合, 服务周边客户, 使北大学城师生足不出户, 就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需要的电子产品。他联合省内10多所高校周边实体店, 组建线下服务联盟, 统一店面、建成网络、优化渠道、提高质量, 逐步形成规模, 成为大学生购买数码产品的首选!

他还计划与更多高校合作, 共同建设电商平台, 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有创业梦的同学从这里起航。

心怀感恩, 不忘社会关爱

王磊阳在创业的过程中深知团队可贵, 没有外界的支持, 单打独斗将事倍功半。2011年是企业初创最艰难的时刻, 学校帮助他申请“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无息贷款”5万元, 这一资金扶持帮助他渡过难关, 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回想创业初期的辛苦和喜悦, 他满怀感恩, 立志以行动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尽管自己能力还很弱小, 但他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积极在校园做公益: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 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 可享成本价分期付款购买电脑。

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交际模式;自我认同;社会语言学;调查问卷

收稿日期:2009-10-27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RQ007)。

作者简介:张丽杰(1979-),女,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英语教研室讲师;吴晓丹(1979-),女,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精读教研室讲师。

一、用社会语言学分析英语角

社会语言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并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本课题将社会语言学的理论与英语角的实际相结合,以英语角为焦点,透视并研究英语角的外语学习者有怎样的自我认同,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认同构建,以及这种构建对外语学习者日常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探讨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的因素,如交际风格等。因参加英语角而发生的自我认同和交际模式的变化,会使参加英语角的学生提高反思能力、发展自我能力和完善人格魅力,更加有效的进行外语学习。从而使其更加积极地评价自己的外语水平,学会转化自己在外语交际时的焦虑,能够更主动的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会增强自己外语学习的动力;同时,会使其更加自信,学会利用英语角对反叛规范行为的包容来交朋友,用英语角的经验影响日常生活,从而赢得更多的尊重。此外,本课题将深入证明学习者在英语角内外交际模式的变化与他们的自我认同变化呈正比。某种交际模式的使用,体现交际主体对相应的自我认同的接纳;在交际模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交际主体对自我的认同也会发生变化,即在社会语言学影响与支配下,自我认同与交际模式是内在与外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并以英语角为焦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透视外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者自我认同构建的相互关系,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关注自我成长。

二、量的研究

为了验证自我认同是否会因英语角内外情境的转换而变化,交际风格是否可以算做自我认同的一个维度,以及自我认同还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者决定根据几个具体问题做调查问卷、个案调查及分析研究:

1.英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会否因参加英语角而变化?

2.他们的交际风格会否因参加英语角而变化?

3.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交际风格是否有联系?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试图了解,英语角的外语学习者有怎样的自我认同,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认同构建,以及这种建构对外语学习者的日常生活意义是什么。同时,研究者想探讨和自我认同密切联系的因素,如交际风格等。[1]最后,研究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1.英语角外语学习者具有多元和流动的自我认同[2]

在日常生活中,外语学习者大都认同“传统”交际文化规范的惩戒和监督;而在英语角情境下,外语学习者又不时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对交际的规范,通过交际风格的转换,演练和实践其他的自我认同,有些人实践期待的自我认同,有些人将新旧自我认同融合,有些人将不同的自我认同分隔,有些人将原有的自我认同加强。一方面,挑战了自我认同的“本质说”,说明自我认同和交际风格并不受经验影响。另一方面,反驳了自我认同的“一元论”和“静止论”,因为英语角参与者发展出了多元、流动、不稳定甚至断裂的自我认同。

2.英语角的外语学习者在与“他者”的互动中进行自我建构[3]

中国“传统”文化规范、英语角的交际规则、“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规范等各种“他者”的影响作用于英语角的外语学习者,被他们解释、领会、选择,转化成自我认同建构的重要依据。同时,英语角的外语学习者也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交流,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在它们与“他者”的立场之间,通过对各种力量的服从、利用、协商和反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也不断进行自我认同的建构。

3.英语角对外语学习者自我认同建构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主流的文化规范作为最强有力的“他者”,对个人具有较强的惩戒作用,成为自我认同建构最主要的依据,自我选择其他“他者”的影响所承担的风险较大,自我认同转化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英语角隐藏身份的特性提供了包容各种“他者”立场的情境,在英语角中的外语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美国化”文化规范等“中国主流传统”文化规范以外的“他者”,自我可以比较自由地接触和选择不同的“他者”影响,实践自我认同新的可能性,打开了“自我”与“他者”之间、不同“他者”之间对话和相互交换的空间。同时,个人得以面对自我的欲望和需求,变成一个可以反思的个体,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的选择。由此观之,英语角为外语学习者的自我认同提供了转化的可能性。

4.交际风格与自我认同的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索

本文研究表明,学习者交际风格的变化与他们的自我认同变化呈正相关。某种交际模式的使用,体现了交际主体对相应的自我认同的接纳,在交际风格发生转变的同时,交际主体对自我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4]

参考文献:

[1]朱纯编著.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心理分析[J].现代外语,1986,(1).

[3]蔡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刘伟.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认同现象分析[J].渭南师专学报,1997,(2).

自我完善,实践社会公德 篇4

社会虽大,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生命成分便’是单个的人。《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是人类繁衍至今都无可非议的真理,但如何达到“人之终,性仍善”就要靠怎样来完善自我了。对此,我有如下看法:

其一“人之初”的“初”,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开始,所谓“前世无怨,今世无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有的是志同道合,有的是惺惺相惜,有的甚至是相见恨晚,同属“善”心,但在交往中肯定会有春天的和煦,也会有夏天的雷雨,最终能否至死不渝,靠的一定是自我完善。

其二,“人之初”的“初”,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开始,由于相互之间看到了某一共同利益,起初是信誓旦旦,追求的是互利共赢皆为“善”举,但由于利益的诱惑、权利的驱使,到最后是尔虞我诈、分道扬镳,还是坚持同甘共苦,也要靠自我完善。

第三,“人之初”的“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工作的开始。自己接受某项工作的当初,肯定希望将工作干好,定有“善”意。但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种种原因,最后使自己的心理预期与初衷相距甚远,这时是重整旗鼓、步步为营,还是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更要做到自我完善!

我是老头子了,俗话说:“朽木不可雕也”了,肯定会“死心塌地”的做好本职工作的。不过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知识底子薄,脾气性格犟。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还是会力求

做到自我完善的。

总之,全球人口六十亿,倘若都能做到自我完善,不说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乃至地球村不都和谐了?这就是社会公德。我希望自己能看到,也希望自己 能做到!

王检清

社会实践自我评价 篇5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6

记得我们这一组第一次去调研是到中堂镇的东向村,这也是我这次暑期实践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一次。早上八点我们正式开始进行调研,我的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一名摩的司机,在他看来治摩关乎于生计,关乎于以后的生存,整个调查他都显的很激动,也许他的话语不见得怎么文明,也许他的动作显得有点粗鲁,但在我看来此时的他竟然有一钟让我折服的魅力,我想这大概是他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对于自己工作的一中捍卫吧。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禁摩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事关重大,一家人生活的口粮、医药,孩子的学费、教育都全凭这一分工作。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民生无小事。更何况这是一件关于民生的大事!我忽然之间开始想这一次治摩是否真的真确呢?我们是否为摩的这种职业的工作者作了充分的考虑呢?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家庭负担比较重,对专业后的工作是否合适比较担忧,自我鉴定《社会实践自我鉴定》。我想治摩是一种必然,一种趋势。但是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准备?治摩前是否听取了民众的意见,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治摩方案,是否做好了人民的思想工作;治摩进行的时候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到位;治摩后的交通是否可以满足出行需要,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否及时,摩的司机的专业是否可行等。在整个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工作是做得不够的。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访问了各式各样的人,有个体户、小贩,自由职业者,工厂老板,学生,农民……我发现这一次的调查反对的人占100%。我开始思考,治摩错在哪里?为什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治摩的目的是什么?据我的了解普遍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打击“两抢”改善治安。我个人认为治摩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打击“两抢”改善治(转载自百分网 安的确有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帮助,但同时我在想关于这两点我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第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很有必要也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一种体现。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必须以现实相结合,广州完成禁摩用了十年的时间,禁摩是逐步推进,有群众性的基矗而东莞的禁摩速度是否过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第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治摩与打击“两抢”改善治安存在关系呢?有人会说,很简单啊,没有了摩托车那些犯罪分子就不能抢了嘛。但我要问,摩托车的存在错了吗?摩托车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使用他的人,没有把使用他的人管好是谁的错?我认为着实质是一种责任的转界,社会上发生“两抢”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公安机关就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我想单纯的治摩根本解决不了“两抢”的问题。而我们的公安机关更加是任重道远。我不希望治摩成为政绩形象工程的一个筹码,我希望政府更多的是做好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说过:“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我觉得领导也应该到农村去,不是接受教育,而是听取人民的意见。社会不断向前,文明不断进步,我希望未来可以还政于民,人民当家将不在是一句空话。

在这一次调查活动中,我个人学会了许多,例如:

1、沟通很重要。第一次调查因为没有说明和沟通,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导致群众态度不是很好,支持不够。在解下来的活动中我们经过与群众的沟通和说明,调查效率明显提高,得到很大的支持。

2、我还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我们一组人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彼此合作,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没有大家的帮助许多事情难以完成。

3、人要善于聆听。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我听取了许多不同人的看法,也听到许多人的呼声,我想这对与做好意见事情尤其重要。

社会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7

防御机制的使用特点被认为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它既是一种挫折反应, 又是一种应激策略;既是一个潜意识的精神内在过程, 又是一个可以进入意识层面, 并能被主体继发认知的行为方式[1]。研究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的关系, 可以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3所普通本科院校, 抽取一~三年级12个班的6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561份, 回收率为90.0%。其中一年级196人, 二年级185人, 三年级180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06人, 中文文秘专业99人, 建筑工程专业146人, 信息计算科学专业210人;男生294人, 女生267人。年龄为17~25岁, 平均20.6岁。

1.2 研究工具

(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2]。该量表由肖水源编制, 共10个条目, 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编制者曾用此量表对128名2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 2个月后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 (P<0.01) , 各条目一致性系数在0.89±0.94之间, 说明重测信度较高。 (2) 自我和谐量表 (SCCS) [3]。由王登峰编制, 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 包含3个分量表:①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②自我的灵活性;③自我的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是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与自我刻板性3个分量表的得分相加, 总分越高, 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也就是越不和谐。采用5分制评分 (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 (3) 防御方式问卷 (DSQ) [4]。由Bond (加拿大) 于1983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 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2次修订。1990年由路敦跃博士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修订。此问卷经检验,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DSQ共包括88个项目24个条目4个因子, 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不成熟防御机制到中间型防御机制, 再到成熟防御机制。每个项目均采用9级评定方法, 越接近9, 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

1.3 施测方法

以班为单位, 由专业教师负责进行集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介绍施测目的, 讲解注意事项, 打消被试疑虑, 鼓励真实作答, 并给予标准的指导语, 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0.0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 主要统计方法为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由表1可知, 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 (P值均<0.01) 。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均无显著相关关系;除灵活性以外, 自我和谐总分及各维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 (P值均<0.01) 。自我和谐总分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 (P<0.05) 。

注:*P<0.05, **P<0.01。

2.2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对自我防御机制的回归分析以社会支持总分、自我和谐总分为自变量, 分别以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为因变量,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由表2可知, 自变量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只有自我和谐总分。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 而不良的社会关系损害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起缓冲作用, 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5]。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 使个体较少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来应对。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 保持身心的健康。因此, 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并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地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 自我和谐总分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 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自我越和谐的人越易于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应对焦虑与冲突, 自我越不和谐的人越易于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来应对焦虑与冲突。这是由于自我和谐总分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等, 自我和谐总分越高的人对环境及自身越缺乏客观的认识, 容易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出现心理失衡, 所以就较易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Rogers[6]认为, 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和谐, 而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是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与本文的结果相印证。

自我和谐总分对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存在正向的预测作用, 对成熟防御机制存在负向的预测作用, 与以往的结论[7,8]一致。这是由于自我和谐总分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等, 自我和谐总分越高的人对环境及自身越缺乏客观的认识, 容易导致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出现心理失衡。而成熟防御机制是一种比较理性的应对方式, 以社会赞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是自我发展比较成熟和谐的人才有能力经常采用的。而只有既能缓解内心冲突又能调节行为适应环境的要求的防御机制才是成熟的防御机制, 偏向任何一方而不顾及另一方的都是不良的防御机制。因此, 需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的教育, 使其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必要的时候寻求社会支持, 以较好地适应环境。

参考文献

[1]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5) :292-293.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7-131.

[3]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2 (1) :19-22.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15-120.

[5]黄万琪, 周威, 程清洲.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2) :139-140.

[6]ROGERS CR.Client-centered therapy.London:Constable Company, 1951:275-276.

[7]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1) :960-961.

异化社会里的自我追寻 篇8

摘 要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作者指出了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这一主题,同时也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悲惨境遇。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扬克这一主人公在异化社会里苦苦的自我追寻过程的分析,提示人们要对自我生存价值和意义不断地进行反思,并且要往内心去发掘自我,要为自我的坚守做出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 毛猿 追寻 悲剧 思考 孤独

尤金•奥尼尔,美国戏剧之父,而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在美国戏剧史上,奥尼尔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他建立了远离百老汇的严肃戏剧,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冲突和情感纠葛。

《毛猿》是奥尼尔公认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毛猿》中,通过杨克这一角色,奥尼尔刻画出了一个盲目自大、无所归附、希望幻灭并且被高度技术化的世界毁灭了的现代人的困境。

在《毛猿》中,主要角色有四个人:锅炉工杨克和他的两个工友派迪和勒昂以及豪门闺秀米尔德里德。在大邮船的锅炉舱里,杨克拥有一种自豪感,那个地方似乎是属于杨克的。奥尼尔在第一幕中写道:“杨克坐在前台上。他好像比其余的人更健壮、更凶猛、更好、更有力、更自信。他们尊重他的强大的体力——因为畏惧,不得不表示的尊重。同时,对于他们,他也代表着一种自我表现、他们身份的最后评价、他们的最高度发展的个性。”在杨克眼里,只有产业工人才是“顶事”的,而他本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都尊重他”。那些有钱人则更不“顶事”,“他们算个屁,他们不顶事。可我们这些人,我们在前进,我们是基础,我们是一切!”直到米尔德里德小姐的出现,动摇了杨克的自信心,他开始质疑自己,质疑他所在的社会。在米尔德里德眼里,杨克一伙人就像一群蹲着的、低头弯腰带着锁链的大猩猩,而杨克“一只手里拿着他的铲子,凶恶地在头上挥舞,另一只手捶着胸膛,像个大猩猩一样大叫”。她被吓得几乎要晕过去了,赶紧蒙上眼睛,喊道:“带我走开!噢,这个肮脏的畜生!”这时,杨克觉得他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为了寻找丢失的自我,杨克踏上了寻找归属和意义的路——一条不归路。

然而,当杨克走出那艘给予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邮轮后,才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杨克试图从一群走在五马路上的行人那里获得答案,而那些人却不屑于瞧他一眼;后来又被绅士叫来的警察带上警车,投进监狱。就连属于工人阶级的组织——世界产联,也认定这个脾气暴躁的人是个内奸,将他赶了出去。最后,无奈之下的杨克游荡到了动物园,打算看看毛猿到底是什么模样。他打开了关着猩猩的笼子,结果,他被猩猩搂得骨头碎裂,“像一堆肉,瘫在地板上,死去了”,就这样,这个起初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人,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我们试想,为什么杨克这样一个典型的产业工人会有如此悲哀的结局呢?

从心理层面来看,杨克是孤独的。他的这种孤独主要源于他盲目执拗的自信和自大,这也正是他的悲剧所在。在锅炉舱里,他虽然得到了工友的尊重,但他们尊重的是他超人的体力,那是一种因为畏惧而不得不表示的“尊重”。他与工友之间的人际间的亲和性是短暂而脆弱的。当他的这种盲目的自信心突然被来自甲板上面的不速之客米尔德里德小姐粉碎以后,注定了他将最终在一个残酷、冷漠的世界里死亡。

杨克倾情于锅炉舱,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展示自己的力量,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尊严和存在,所以他是满足的。在遭受米尔德里德的打击之后,扬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危机”,于是开始寻找归属。他首先在纽约五马路——这是资本主义的象征——寻找,结果被投进监狱;他又转而尝试社会主义道路却被轰了出来:最后退回动物层次,以死亡结束他的寻求归属之旅。

剧本反映的是寻求自我的过程,扬克想在异化了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的满足感或者说成就感只有在锅炉舱里才得以实现。一旦走出那个地方,暴露在外面的世界中,他的满足感或者说成就感就会遭到破坏,就会迷失自我。剧本中,轮船主的女儿走进锅炉舱,发现毛猿似的扬克,惊呼他作“肮脏的动物”。至此,扬克的自我满足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前他自认为是他在使机器运转,他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力量。但现在他明白了,在外人眼里,他只不过是一头“肮脏的动物”。随着自我满足感的破灭,洋洋得意的自恋和自豪也随之分崩离析,他不再自夸自己的作用。当派迪形容他们在富人眼中只是被关在笼中的非洲拂拂时,与他以往的自满截然相反,他发出一声疑惑的嚎叫,表示了自己对自己身份的叩问。

扬克的信念和精神力量完全出于虚幻。这种虚幻使他在锅炉舱里生气勃勃,蔑视一切。人的精神世界的虚无使人对自身价值的寻求成为梦想和幻觉,成为永远不可企及的海市蜃楼。如果说传统悲剧中所展示的巨大艰辛需要悲剧英雄的整个生命为代价,理想仍然是能够实现的,理想本身就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而奥尼尔向人们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忧虑和恐惧,更是理想的迷惘和彷徨。当扬克离开轮船时,也许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归属问题,他所想的只是要报复侮辱了他人格的人,因为他强烈的自尊心和潜在的自卑感不容许有任何人任何一个手势或眼神对他的生存价值表示怀疑。因此他来到资本家的私有小巷,大闹监狱,找上世界产联,都是想用他的拳头和力量向世界宣告他的价值,而证明自我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找归属的过程。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在寻求归属,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在社会中适当的位置。寻找自我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普遍的问题。《毛猿》的主题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奥尼尔在剧中多次提到了扬克的“思考”,并且强调他思考的姿势颇象罗丹的雕塑名作《沉思者》:“扬克没有洗过脸和身子。他跟他们成了对照,一个黑黑的、沉思的人。他坐在前面一张板凳上,恰像罗丹的《沉思者》。”“扬克又坐下,还是那副《沉思者》的姿态。”这么一个轮船上的烧火工人,作出这种一本正经的姿态无疑是滑稽的、很不协调的。

思想者不应该是一个身材清癯、目光深邃的形象吗?但无论是奥尼尔笔下的扬克还是罗丹雕刻刀下的沉思者都是一个肌肉发达的、强壮的男性形象,力量的凸现甚于智慧的流露,尤其是扬克,还带着原始的野性。这样处理不是很耐人寻味吗?这正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方面,扬克的沉思与罗丹的沉思者的对照构成一种喜剧性的谐谑效果,沉思者令我们肃然起敬,扬克却促使我们去思考人的本质,人到底是什么?作为灵与肉的结合体,人怎样才能真正为人?在这个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却似乎越来越被自己制造的东西所控制。

《毛猿》在展示人类群体时,每一次都用一种非人化的词汇去描述。扬克们在炉膛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而劳累的动作,以至在工作中他们手臂的动作都失去了人应有的灵活而变得机械、僵硬、整齐划一,“他们异口同声说出的字眼有种响亮刺耳的金属声,听上去他们的嗓子眼就像留声机的喇叭一样”。而另一不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资本家们,也在另一极端被异化了。奥尼尔把他们写成一些木偶似的人物:脸色苍白病态、表情冷漠麻木、举止生硬机械。所有的人都同化了,“除了头发、皮肤、眼睛的颜色稍有不同之处,都很相像”。像什么呢?像机器,像一台台钢铁制造的没有生命的机器,一台台运行程序已设定好了并按部就班进行下去的机器,人在生理基础上已经越来越不像人。而潜伏在肉体异化下的则是人精神的异化。以扬克为中心展开的荒谬世界中的人,都沉沦在异化中。

米尔德里德小姐,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中的不安分守己者,对死气沉沉的一切感到厌烦而又无可奈何,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她的姑妈则精神空虚而又装腔作势,整个资产阶级群体没有心灵没有感情如行尸走肉;下层人民,烧火工人们整天喝得醉醺醺,在胡扯、吵闹、斗殴中昏昏度日,更谈不上任何精神追求。少数清醒的人中,派迪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却只能做着怀旧的梦,勒昂看到了阶级对立却只能靠嘴上慷慨陈词来发泄,他们都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质,也无法改变被异化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扬克是一个英雄,他敢于去行动,去追寻失落的自我。

无疑,扬克是孤独的,不仅仅在于没有亲人挚友和同志,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的、灵魂的孤独,是一个完全丧失了信仰和信心、没有归属的那种孤独。他不相信政府(“见鬼! 政府!”),不相信法律(“见鬼! 法律!”),不相信选举(“选票,见鬼!”),甚至也不再相信上帝(“见鬼! 上帝!”);他鄙视资产阶级,却并不相信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不信奉社会主义(“不要那种救世军——社会主义那一套空话”)。他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暴力。这样,他的结局只能是绝望。在临死之前,扬克痛苦地承认自己“没有过去可想,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而那又不顶事”,其孤独与绝望之情溢于言表。他的悲剧——或者说他的孤独的根源并不简单是某种人与人的关系,而是人与外在于人的东西发生的关系,即人必须“属于”某种东西,否则他就只能与动物为伍。

“戏里最后一句触目惊心的台词,‘也许毛猿最后找到了归属吧’,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那个人,作为纯粹的野兽,归属于铁笼;一种是那个人,作为一个无根的万物之灵,只能归属于死亡”。不管怎样,都没有一个乐观的结局,这是让人绝望的。但无论如何,作品本身对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启示作用,扬克的追寻就是每一个人的追寻,这种追寻也许是无效的,但却是有意义的。《沉思者》的反复出现,也许也是在暗示我们要反思,要往内心去发掘自我,要为自我的坚守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海平,赵宇译.尤金•奥尼尔毛猿.美国戏剧.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陈立华,李习俭.试论<毛猿>的悲剧根源.尤金•奥尼尔研究论文集.廖可兑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启良.西方文化概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263.

[4]Eugene O'Neill:The Hairy Ape.英美戏剧选读.林夏,皮方龄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9

在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中堂镇举办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我被分配到的是调研组,主要负责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访问。虽然与我的专业不对口,但是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我有很深的体会。以上是我的个人自我鉴定:

记得我们这一组第一次去调研是到中堂镇的东向村,这也是我这次暑期实践中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一次。早上八点我们正式开始进行调研,我的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一名摩的司机,在他看来治摩关乎于生计,关乎于以后的生存,整个调查他都显的很激动,也许他的话语不见得怎么文明,也许他的动作显得有点粗鲁,但在我看来此时的他竟然有一钟让我折服的魅力,我想这大概是他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对于自己工作的一中捍卫吧。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禁摩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事关重大,一家人生活的口粮、医药,孩子的学费、教育都全凭这一分工作。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民生无小事。更何况这是一件关于民生的大事!我忽然之间开始想这一次治摩是否真的真确呢?我们是否为摩的这种职业的工作者作了充分的考虑呢?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家庭负担比较重,对专业后的工作是否合适比较担忧,自我鉴定《社会实践自我鉴定范文》。我想治摩是一种必然,一种趋势。但是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准备?治摩前是否听取了民众的意见,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治摩方案,是否做好了人民的思想工作;治摩进行的时候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到位;治摩后的交通是否可以满足出行需要,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否及时,摩的司机的专业是否可行等。在整个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工作是做得不够的。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访问了各式各样的人,有个体户、小贩,自由职业者,工厂老板,学生,农民……我发现这一次的调查反对的人占100%。我开始思考,治摩错在哪里?为什么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治摩的目的是什么?据我的了解普遍认为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打击“两抢”改善治安。我个人认为治摩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打击“两抢”改善治安的确有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帮助,但同时我在想关于这两点我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第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很有必要也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一种体现。

但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必须以现实相结合,广州完成禁摩用了十年的时间,禁摩是逐步推进,有群众性的基矗而东莞的禁摩速度是否过快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第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治摩与打击“两抢”改善治安存在关系呢?有人会说,很简单啊,没有了摩托车那些犯罪分子就不能抢了嘛。但我要问,摩托车的存在错了吗?摩托车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使用他的人,没有把使用他的人管好是谁的错?我认为着实质是一种责任的转界,社会上发生“两抢”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公安机关就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我想单纯的治摩根本解决不了“两抢”的问题。而我们的公安机关更加是任重道远。我不希望治摩成为政绩形象工程的一个筹码,我希望政府更多的是做好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说过:“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我觉得领导也应该到农村去,不是接受教育,而是听取人民的意见。社会不断向前,文明不断进步,我希望未来可以还政于民,人民当家将不在是一句空话。

在这一次调查活动中,我个人学会了许多,例如:

沟通很重要。第一次调查因为没有说明和沟通,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导致群众态度不是很好,支持不够。在解下来的活动中我们经过与群众的沟通和说明,调查效率明显提高,得到很大的支持。

我还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我们一组人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彼此合作,我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没有大家的帮助许多事情难以完成。

人要善于聆听。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我听取了许多不同人的看法,也听到许多人的呼声,我想这对与做好意见事情尤其重要。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 篇10

暑期短暂的社会实践固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但让我对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而且对工作我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让我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并且在团体协作中我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能与大家合作默契。在个人工作中我有很强的责任感,我能认真负责,把工作做到。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一个月多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知的肤浅和在实际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

这个暑假,真的过得很充实。我在这次的实习当中,让我更好的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也让它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让我更加的巩固了基础知识。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用心做好每一次事情,尽量让他做到,我也克服了本身粗心的毛病,这次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的细心、更加的有耐心,也算是对我的一个小小的挑战吧。

自我艺术形象中的深层社会内涵 篇11

关键词:郁达夫;自我形象;社会意义

郁达夫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创作活动反映了一个动乱时代的侧面;他又是旧时代的大胆的叛逆者,他勇敢地反叛旧有的一切,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他创作的众多作品多带有“自叙传”色彩,烙有清晰的作家身世、经历和性格气质的印记。在这些作品中,他以大胆的自我暴露,单纯的抒情格调,抒写自我主观的胸臆,创造了一系列“自我艺术形象”,并以此来痛斥当时社会的“时代病”,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这些内容是郁达夫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成为他在艺术创作上对新文学和现实社会的主要贡献。

1921年,新文學运动以来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出版,它犹如晴天霹雳,震动了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没落的文坛,产生惊世骇俗的效果。《沉沦》中的三篇作品都写于日本,是一种寄寓在特别环境中的青年的生活记录,带有强烈的自叙传性质。《沉沦》自序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第二篇《南迁》是描写一个无为的理想主义者的没落。 另外《银灰色的死》与《胃病》亦是郁达夫留日期间所作,这些作品尽在实践作者热衷的文学主张“文学家的作品,多少总带有自传的色彩的”,后来更强调“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可以说在郁达夫这些自叙传小说中塑造一系列“自我艺术形象”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行为,而与他本人生活的时代、生活经历、艺术感触,以及他的独特的精神追求等方面密切相关的。

郁达夫坚持的就是“艺术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再现各人所走过的自己的生活道路”,他写于1927年的《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中也这样说:“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描写,无论你客观到怎么样一个地步,若真的纯客观的态度,纯客观的描写是可能的话,那艺术家的才气可以不要,艺术存在的理由,也就消失了。......所以我说,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作家既然有了这一种强的个性,他只要能够修养,就可以成功一个有力的作家。修养是什么呢?就是一己的体验。”②这在留日作品《南迁》中有具体的体现:“伊人的母亲,因为他的父亲死得太早,所以竟变成了一个半男半女的性格,他自小的时候她就不知爱他,所以使他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厌世忧郁的人。”这实际上就是郁达夫的自我写照。另外他自己也说,写《沉沦》的时候,“每天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里找女孩子喝酒。”以及《胃病》中的主人公的独白:我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从母胎里生下来,仍复不得不一个人回到泥土里。我的旅途上的同伴,终竟是寻不着的了。这些都是作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心境的具体描述。郁达夫的小说是忠实地塑造自我艺术形象的;小说本是虚构的艺术,但作家自己经历过的感情体验,表现在作品中更动人、更富感染力。小说中主人公表现的形式、语言等行为主张就是作家自己感触,因为郁达夫认为写自我的生活感受更有意义,“表现自我”才是扎实而正确的文学观。当然五四运动中“个性解放”的要求,对于文学创作中强调独创,强调鲜明的艺术风格,强调表现作家的个性,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郁达夫生活的时代是祖国人民正处于黑暗中挣扎的时代,国内军阀混战,百业凋蔽,民不聊生。而郁达夫流落日本,又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歧视。在郁达夫的留日小说创作中,我们经常听到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一些内心的独白:“你这可怜的孩子呀,他们欺负了你么,唉!”或是满怀希望但却那么微弱无力的呼声:Ah,money,Love and fame!”《南迁》,或是出自想像的异国女子的申斥:“我虽然爱你,你却是一个将亡的国民!你去罢,《胃病》。郁达夫的感伤颓废的作品是对封建社会的叛逆宣言,但这叛逆却又不是冰冷无情,相反的,他倒是蕴藏着一股强烈的热情的。这就是他那颗热爱祖国的赤心,以及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愤怒,他在他的第一篇创作《沉沦》的结尾曾这样呼喊: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郁达夫“自我艺术形象”正是从当时病态社会青年人的普遍心态挖掘深层次的内涵,在坦白诚挚地抒写自我的过程中,对当时青年人苦闷的心理历程作了真实记录,在一个又一个形象哀切有悲鸣中,我们实际上能够谛听到整个社会弱者的反抗和受凌辱的怒吼。那是一腔冰结着的怒火,那是一段扭曲了的抗争。“自我艺术形象”是明显地带着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对民族的仇恨这一深层次的思想意义。④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向来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⑤郁达夫正是这样的一个新文学场上的闯将。他唤醒了迷茫的青年,喊出了弱者的心声,冲破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使中国黑暗的封建文化禁地上透进了一线耀眼的曙光。他的留日作品中更是深彻地透出了这样一个主题:由于“故国的陆沉”和在国外所身受的“异乡的屈辱”,一部分海外孤独对爱抚和同情有着迫切的需要和渴望;但同样由于民族类歧视的严酷和祖国的贫穷落后,这种爱的渴望是不可能满足和实现的。这个燃烧着滚烫的爱国热情的主题,反映了许多身受民族压迫而又感受不到祖国温暖的爱国青年的情绪,叫喊出他们心底的愿望和苦闷。

郁达夫用他的笔触呈示出他的艰辛寻找的独特的光芒,在他的不可避免的沉沦中映现着迷人的救赎之光。这是他写出的自我,他勾勒出的他眼中的时代,他体验到的世界,而这个时代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也将永远在存在。

参考文献:

[1]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毛思慧,方开端:《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郁达夫:《郁达夫日记集》,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上一篇:美术字创意大学下一篇:带有荷花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