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精选4篇)

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 篇1

1、点线面位置关系判定问题

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判定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通常有两个切入点(1)集合:点、线点、面的位置关系从集合的从属关系来判定;线、面都是点集,所以在考虑线面关系时从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或者集合与集合的交、并、补关系来判定;(2)几何:把集合与几何关系结合来判定线线,线面,面面关系

例1、设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l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则;

②若l上两点到的距离相等,则;

③若

④若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由面面垂直关系已知不成立,可能垂直也可能相交平行。错误;②由点到面距离易知直线还可能和平面相交;③因为所以在平面β内一定有一直线垂直α所以正确④根据平行关系易知正确

答案选D

练习1、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练习2、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练习3.(2009浙江卷文)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练习4.顺次连接空间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必定是()

A、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练习题答案:练习1:B;练习2:

D;练习3:

C;练习4:

A;

2、空间中线面的平行垂直证明

例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为侧棱的中点,证明:∥平面

解析:

证明PC平行于面EBD,只需在面EBD内找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即可

E为中点,首先考虑构造等腰三角形中位线,取AC中点O连接EO即可

证明:取AC的中点O,连接EO,例2:三棱柱—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平面∥平面

解析:面面平行的证明定理,证明两平面内两组相交直线平行,即把面面

平行问题转化为线线平行问题,按解决线线平行的思路即可解决问题

证明:连接BC1,EF

分别为BC、B1C1、BB1、CC1的中点,例3: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矩形,为的中点,⊥,证明:⊥

解析:线线垂直的证明分同平面直线垂直证明和异平面垂直证明,在处理异平面垂直证

明问题时,优先考虑证明一直线垂直于另一直线所在平面,转化为线面垂直证明问题

即证明PD垂直于面BEF即可

证明:点

例4: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矩形,证明:平面⊥平面

练习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为侧棱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2:如图:三棱柱—中,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3:如图:三棱柱—中,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4: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5:如图: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6: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分别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7:如图:三棱柱—中,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平面

练习8: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梯形,∥,,为的中点,证明:⊥

练习9: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

练习10:如图:四棱锥—中,⊥平面,⊥,,⊥,⊥,为的中点,证明:⊥

练习11: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平面⊥平面,证明:平面⊥平面

练习12:如图:五面体中,是正方形,⊥平面,∥,证明:平面⊥平面

练习13:如图:四棱锥—中,⊥平面,是菱形,为的中点,证明:平面⊥平面

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 篇2

1 中点用于平行问题的证明

在立体几何的平行证明问题中若出现了中点的已知条件,这时我们应特别留意这一条件,因为它往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立体几何中若能利用好中点,平行问题的证明将会变得更具特征性,其遵循的原理即为若知一中点,即想办法找出另一个中点,那常常应注意能否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线等来证明线线平行,使之能利用中位线性质,从而得到两直线平行或平行四边形,进而可以证明线面平行的问题,从而达到证明线面的平行关系.

例1如图1,已知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边AC的中点,点P是SA的中点,求证:SC∥平面BOP.

分析要证SC∥平面BOP,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应证线线平行,即要证SC平行平面BOP内的一条直线.

证明因为P为AS中点,O为AS中点,所以PO为△ASC的中位线,所以PO∥SC,即SC∥PO.又SC平面BOP,PO平面BOP,所以SC∥平面BOP.

例2如图2,PA⊥平面AC,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分析要证明AF∥平面PCE,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应证线线平行,即在平面PCE内找一条直线与AF平行.

证明取PC中点K,连结EK,FK.因为F为PD中点,在△PCD中,KF是△PCD的中位线,所以KF∥CD,KF=CD.

又E为AB中点,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AE∥CD,AE=CD,所以KF瓛AE,四边形AEKF为平行四边形,AF∥EK.

又AF平面PCE,EK⊂平面PCE,所以AF∥平面PCE.

本例条件中已经告知E,F分别为AB,PD中点这一重要信息,这一重要信息如何用上呢?由于AB,PD为两条异面直线,不能直接将现有中点连接构成三角形中位线,所以需另觅中点,当再添加PC的中点K,就会使所求证的问题出现了例1中的应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情况.在△PCD中即可应用中位线定理得到KF∥CD且KF=CD这一重要桥梁信息,进而可证得四边形AEKF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线线平行的结论.

例3如图3,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E中,点E是PD的中点,求证:PB∥平面EAC.

分析要证明线面平行,很自然就会想着证明线线平行,而题中已知条件有点E是PD中点,若能出现第二个中点,即可以转化为前例中三角形中位线的问题,所证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证明如图3,连结BD交AC于点O,连结EO.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O为PD中点.又E是PD的中点,在△DPB中,EO是△DPB的中位线,所以EO∥PB.

又EO平面EAC,PB平面EAC,所以PB∥平面EAC.

本例通过连结BD交AC于点O,巧妙地构造出第二个中点,结合条件中的E是PD的中点,这就出现了三角形中两边中点问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就可轻松地把问题解决.

2 中点用于垂直问题的证明

在立体几何的有关垂直问题的证明中,常见的是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题型为主,究其规律,该类垂直问题常由线线垂直证得线面垂直,由线面垂直进而证得面面垂直,这证明思路源于证明垂直问题的判定定理和垂直的定义.当题目中给出中点或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相等时,利用好中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例4如图4,P是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ABCDEF所在平面外的一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为BF的中点O,求证:PA⊥BF.

分析PA,BF为两条异面直线,要证明线线垂直,不能直接证得,唯有通过线面垂直证得线线垂直.即证明PA垂直BF所在的平面或证明BF垂直PA所在的平面来实现.

证明连结AO.因为AF=AB,O为BF的中点,所以AO⊥BF即BF⊥AO.

又O为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所以PO⊥BF,即BF⊥PO.

又AO∩PO=O, AO, PO⊂平面PAO, 所以BF⊥平面PAO.

又PA⊂平面PAO,所以BF⊥PA,即PA⊥BF.

上例通过证明BF⊥平面PAO,进而证明了PA⊥BF,而这一证明过程中用了O为BF的中点,且AF与AB相等这一重要条件,而当连结AO时,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也为底边上的高这一结论可知有BF⊥AO,即得到了线线垂直.从而得到了证明本题的关键.

例5如图5,在三棱锥P-ABC中,AB=AC, PB=PC, 求证:PA⊥BC.

分析要证明PA⊥BC,即证明线线垂直,可证明PA垂直BC所在的平面或证明BC垂直PA所在的平面,本题有AB=AC,PB=PC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用好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便可使求证的问题得到解决.

证明取BC中点O,连结AO,PO.

因为AB=AC,PB=PC,O为BC中点,所以BC⊥AO,BC⊥PO.

又AO∩PO=O, AO, PO平面PAO, 所以BC⊥平面PAO.而PA平面PAO, 所以BC⊥PA, 即PA⊥BC.

本例关键是取BC的中点,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引出线线垂直,进而证得了线面垂直.

例6如图6,三棱锥P-ABC中,侧面PAC与底面ABC垂直,PA=PB=PC,求证:AB⊥BC.

分析本题要证明的AB⊥BC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结合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想通过证明线面垂直来证明,这显然是走不通的,但它有条件PA=PB=PC,即它的突破点依旧是中点问题,这缘于有等腰三角形的出现.

证明如图6,取AC中点O,连结PO,BO.因为PA=PC,所以PO⊥AC.

又侧面PAC⊥底面ABC,PO⊥底面ABC,所以OB为PB在底面ABC的射影.

又PA=PB=PC,所以OA=OB=OC,即OB=AC.所以AC为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所以AB⊥BC.

要证明线线垂直,当两直线为共面直线,又无法用线面垂直进行证明时,应积极寻求其他的垂直证明依据,而出现有等腰三角形时,关注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常会使求证问题得到突破.

例7如图7,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PD,E,F分别为CD,PB的中点,求证:EF⊥平面PAB.

分析欲证线面垂直,应证线线垂直,即证EF⊥平面PAB内的两条相交线.

证明如图7,取PA中点O,连结DO,FO.因为AD=PD,所以OD⊥PA.

又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

又PD⊥底面ABCD,所以PD⊥AB,即AB⊥PD.

又PD∩AD=D,PD,AD平面PAD,所以AB⊥平面PAD.

又OD⊂平面PAD,所以AB⊥OD,即OD⊥AB.

又AB∩PA=A,AB,PA⊂平面PAB,所以OD⊥平面PAB.

又E,F分别为CD,PB的中点,所以ED

所以四边形EFO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F∥OD,所以EF⊥平面PAB.

本题是一道比较抽象的线面垂直证明题,从题中已知条件是无法直接证明EF⊥平面PAB,证明的突破口出现在等腰三角形PDA与已知条件中的E,F分别为CD,PB的中点的这两个条件上,总之还是由中点问题进行求证的突破,从而使求证得以证明.由此可见中点问题在立体几何证明问题应用中的重要性.

由于知识的不断深化,立体几何的证明问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变式题,但不论其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整理,最后回归到我们所常见的、基本的题型进行寻求解答.

参考文献

[1]王申怀.高中数学必修2 (A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王林全.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德崇.中学数学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王金贵.怎样解题[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玉琪.简明数学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题 篇3

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证:AC⊥平面B1BDD1;

(2)求三棱锥B-ACB1体积.

2: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

A

D

C

B

DA

1B1 1

求证:(1)PA∥平面BDE;(2)平面PAC平面BDE.

3: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 = 90°,SA⊥面ABCD,SA = AB = BC = 1,AD(Ⅰ)求四棱锥S—ABCD的体积;(Ⅱ)证明:平面SBC⊥平面SCD.4:已知多面体ABCDFE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EF,AF⊥BF,平面ABEF⊥平面ABCD,O、M分别为AB、FC的中点,且AB = 2,AD = EF = 1.(Ⅰ)求证:AF⊥平面FBC;(Ⅱ)求证:OM∥平面DAF.1.

2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1)证明 PA//平面EDB;(2)证明PB⊥平面EFD;

6: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所在的平面相

交于AB,点M,N分别在AC和BF上,且AM=FN.求证:MN‖平面BCE.7: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1)求证:直线A1B//平面ACD1(2)求证:平面ACD1平面BD1D;

8: 如图,已知△ABC是正三角形,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a,F是BE的中点,求证:(1)FD∥平面ABC(2)AF⊥平面EDB.C

9: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CB、CD、C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 B1D1∥平面EFG;(2)求证:平面AA1C⊥面EFG.10:如图,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

P

N

D

C

A

M

B

11: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⑴AC⊥平面B1D1DB;

⑵求证:BD1⊥平面ACB1⑶ 求三棱锥B-ACB1体积.

D

A

B

C

D

1AB1

P

12: 四棱锥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 求证:(Ⅰ)PA∥平面BDE;(Ⅱ)平面PAC平面BDE.13:在三棱锥S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棱AC、SA、SC的中点.①求证:EF∥平面ABC.②若SASC,BABC,求证:平面SBD⊥平面ABC.14:如图, 已知正三角形PAD, 正方形ABCD,B

平面PAD平面ABCD, E为PD的中点.(Ⅰ)求证:CDAE;(Ⅱ)求证:AE平面PCD.1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M、N分别是

AB、PC的中点,PAAOa.

(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平面PMC⊥平面PCD.(自己画图)

P

A

B

C

立体几何垂直和平行的证明练习题 篇4

(二)线面平行与垂直

一、定理内容(数学语言)

(1)证明线面平行

(2)证明面面平行

(3)证明线面垂直

(4)证明面面垂直

二、定理内容(文字语言与数学图形)

(1)证明线面平行:

(2)证明面面平行:

(3)证明线面垂直:

(4)证明面面垂直:

三、典型例题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D底面ABCD,M、N 分别为PA、BC的中点,且PDAD.(Ⅰ)求证:MN∥平面PCD;(Ⅱ)求证:AC⊥平面PBD.

M

N

A

B

C

2.在三棱锥PABC中,侧棱PA底面ABC,ABBC,E、F分别是棱BC、PC 的中点.

(Ⅰ)证明:EF∥平面PAB;(Ⅱ)证明:EFBC.

3.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C.

F

P

A

E

B

C

BC1;(Ⅰ)若ABAC,求证:AC

1BC1,求证:ABAC.(Ⅱ)若AC1

B

4.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ABBC,APPB,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C

B

5.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B1,AC1平面A1BD,D为AC的中点.

(Ⅰ)求证:B1C//平面A1BD;(Ⅱ)求证:B1C1平面ABB1A1;

(Ⅲ)设E是CC1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

平面A1BD平面BDE,并说明理由.

D

A

C

AB1

C1

6.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与底面垂直,ABC90,ABBCBB12,M,N分别是AB,AC1的中点.

(Ⅰ)求证:MN∥平面BCC1B1;(Ⅱ)求证:MN平面A1B1C;

(Ⅲ)求三棱锥MA1B1C的体积.

B

M

A

CN

A1

B1

C1

四、练习

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Ⅰ)求证ACBC1;

(Ⅱ)在AB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AC1∥平面CDB1,若存在,试给出证明;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C

1A1

B1

A

B

2.在三棱锥PABC中,PAC和

PBCAB2,O是AB中点.(Ⅰ)在棱PA上求一点M,使得OM∥平面

(Ⅱ)求证:平面PAB⊥平面ABC.

B

.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ABADCACBCDBD2.

(Ⅰ)求证:AO平面BCD;

(Ⅱ)在AC上是否存在点F,使AO∥面DEF?若存在,找出点F的位置;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B

五、模拟试题与真题

1.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2,D是BC的中点.(Ⅰ)求证:AD平面B1BCC1;(Ⅱ)求证:A1B∥平面ADC1;(Ⅲ)求三棱锥C1ADB1的体积.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BAD60,Q为AD的 中点,PAPDAD2.(Ⅰ)求证:AD平面PQB;(Ⅱ)点M在线段PC上,PMtPC,试确定t的值,使PA//平面MQB.

3.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ACIBD=O.(Ⅰ)若ACPD,求证:AC平面PBD;(Ⅱ)若平面PAC^平面ABCD,求证:PB=PD;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M(异于点C)使得BM∥平面PAD?

PPM

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B

C

PC

B

A

O

C

4.如图,四边形ABCD与BDEF均为菱形,DABDBF60,且FAFC.

(Ⅰ)求证:AC平面BDEF;(Ⅱ)求证:FC∥平面EAD.

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侧面PAD底面ABCD,BCD60,PAPDE是BC中点,点Q在侧棱PC上.

(Ⅰ)求证:ADPB;(Ⅱ)若

6.已知菱形ABCD中,AB=4,BAD60(如图1所示),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BD翻折,使点C翻折到点C1的位置(如图2所示),点E,F,M分别是AB,DC1,BC1的中点.(Ⅰ)证明:BD∥平面EMF;(Ⅱ)证明:AC1BD;

(Ⅲ)当EF

AB时,求线段AC1的长.

PQ

,当PA∥平面DEQ时,求的值. PPC

Q

CE

A

B

DC

1FM

A

图1

BAE

图2

B

7.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

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

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Ⅰ)求证:DE//平面A1CB;(Ⅱ)求证:A1FBE;

A1

DFC

图1

B

C

F

B

图2

E

⊥平面DEQ?(Ⅲ)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C1

上一篇:朗读比赛的演讲稿下一篇:职业教育学练习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