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操作规范(精选10篇)
【意义】
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能帮助发现早期病变,能开展息肉摘除等体内外科手术,对于支气管、肺疾病研究,术后检查等是一种良好的精密仪器。纤维支气管镜发明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之外,在治疗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物品准备】
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器、冷光源、活检钳、细胞刷、喉头喷雾器。麻醉药、镇静药。抢救药及物品。【术前准备】
1、患者的告知及知情同意:将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提供口头或书面指导,可以提高其对操作的耐受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2.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功能检查。3.每位患者必须拍摄X线正和(或)侧位胸片,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部位。
4.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5.需要静脉应用镇静剂者应在给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结束。
6.阿托品在检查前无需常规应用。
7.对于拟行经支气管活检的患者,应在检查前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操作程序】
1.将纤支镜与吸引器及显像系统连接好,开启显像系统及冷光源。2.用2%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咽喉(或2%利多卡因5ml作环甲膜穿刺注入)。用2%利多卡因凝胶进行鼻腔麻醉。
3.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术者在窥视下由鼻孔(或口腔)插入,看清声门,待声门开大时将支气管镜送入气管,徐徐前进。并经支气管镜注
入利多卡因进行气道麻醉,应尽量减少其用量。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8.2 mg/kg。对于老年患者、肝功能或心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时可适当减量。
4.顺序观察声门,气管,隆突,左、右总支气管及其所属各叶段支气管管口。原则先查健侧后查病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5.在看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形态特征后,可根据需要进行①活检、②刷检、③针吸、④冲洗、⑤ 灌洗等检查。将取出标本立即送检。6.如有大出血,局部滴注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止血后方可取镜。7.密切观察全身状况。8.整理用物,出具检查报告。【适应症】
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禁忌症】
1.活动性大咯血。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8.多发性肺大疱。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注意事项】
1.术中、术后密切观察呼吸道出血情况。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声嘶或咽喉疼痛、胸痛等不适症状。
2.当视野出现完全红色而模糊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镜面抵在组织上,退一下镜即可,另一种是血迹污染了镜面,可经操作孔注入生理盐水1-2ml冲洗后吸引,或在气管、支气管上下来回擦拭镜头,若仍无效,拔除镜体擦拭干净重新插入。
3.在镜子末端未抵达咽喉部时,首先要找到会厌,调整镜子的角度,把镜端从会厌后方绕过,即可看清声门,可嘱病人做深呼吸,在声带外展时,迅速插入气管,此步要轻巧敏捷,避免暴力撞击声带。4.吸引痰液或分泌物时不宜过久,以免引起缺氧。
1.2.3.4.5.6.7.一、气管镜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 困难插管和调整插管位置
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气道管理和治疗肺不张
咯血诊断和治疗
气管内异物治疗
诊断气管食管瘘
诊断气道狭窄和气管内新生物
二、支气管镜临床应用的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呼吸衰竭,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未控制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患者;
2.出凝血机制障碍或者长期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 3.哮喘急性发作者;
4.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
如果出现致命性气道病变,以上均为相对禁忌证。
三、术前准备
1.对于清醒患者应耐心介绍检查过程,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
2.术前应了解患者病史、进行必要体格检查,以评估病情,防止镜检中出现意外;
3.术前保证冷光源、气管镜及各种器械处于良好使用状态。仔细检查气管镜是否清晰、管道是否通畅、吸引器及吸引管有否堵塞;
4.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留置胃管患者停用鼻饲至少1小时并回抽胃液; 5.检查前15分钟调节FiO2至1.0,若SpO2仍低于90%,则应暂缓检查;
6.器械、药品及人员准备:消毒后的纤维支气管镜一台(查看消毒日期,调节清晰度)、长短清洁毛刷各一个、一次性换药碗一个、治疗盘一个、2%利多卡因一支、盐酸利多卡因或丁卡因胶浆一支、10m空针两个、纤维支气管镜用电池一节、无菌纱布、注水用压力延长管一根、一次性呼吸机螺旋接头一个、一次性痰液收集器一个、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500ml灭菌水一瓶、500ml酒精一瓶、无菌拆线剪一把、治疗车一个。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工作是否正常、配件是否完整。检查负压吸引是否通畅,并调节吸引压力至-150~-300mmHg。人员配备:标配两人,需管床医生在场,如病情变化可及时处理; 7.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材质较硬的牙垫并置于上下门牙之间,保留导管外露长度为6cm; 8.若无禁忌,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充分清除口、鼻腔及气囊上滞留物;并将气囊压力适当增大;
9.适当镇静,监测神志、血压、心率、呼吸及氧合,根据自主呼吸能力决定是否更改通气模式。
四、操作流程
1.将PEEP调节为0cmH2O,并设置压力报警线至40cmH2O,适当上调呼吸频率和下调潮气量报警限;
2.气管镜经呼吸机螺旋接头进入,操作宜轻柔迅速,注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操作方法如下:①首先,开启冷光源,调节好光源亮度,调整视野清晰度。②然后,操作者左手握3.4.5.6.1.2.3.4.5.6.7.8.1.2.3.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部,右手将镜末端徐徐送入气管插管至气管。进入气管前可由助手协助,经活检孔注入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麻醉。③在直视下一面向前推进,一面观察气管内腔直至隆突,观察隆突尖锐度、活动度、黏膜情况。看清两侧主支气管再分别插进。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追加利多卡因局部气道内麻醉。④检查顺序,一般先健侧后患侧;病灶不明确时,先查右侧后查左侧。插入右主支气管时,将镜旋转约90°,拨动角度调节钮,使镜末端向右侧弯曲,沿支气管外侧壁插入,见有上叶开口,继续插入可见上叶前、后、尖段支气管开口;然后退回原位,沿中间支气管继续插入,使镜末端向上,进入中叶开口,见中叶内侧段和外侧段开口,退出镜,使镜末端向下或向北侧曲,可见中叶对侧的下叶背段开口;稍向前插入可见下叶基底段各支气管开口。⑤右侧支气管检查完毕,将镜退至隆突分叉处,再将镜向左旋转,拨动角 度调节钮,使镜末端向左弯曲,插入左主支气管,在支气管前外侧壁可见左上叶及舌叶开口,继续伸入可见下基底段、背段各支开口;
若出现HR增加>20%,RR增加>20%,SpO2<85%需立即中止检查;
标本留取:按痰培养杯取痰标本;如痰液少,达不到标准培养量,可注生理盐水20ml后经负压吸出送细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治疗:对感染严重,分泌物粘稠者可反复冲洗以达到清除脓性分泌物的目的,并可局部注入抗生素,配合全身给药治疗;
活检出血时可用下列方法止血:①经纤支镜注入冰盐水 ②经纤支镜注入稀释的肾上腺素(肾上腺2mg,加入生理盐水20ml内,每次可注入5~10ml),或稀释的麻黄碱 ③经纤支镜注入稀释的凝血酶(凝血酶20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内,该制剂绝对不能注射给药)④必要时同时经全身给止血药物,此外出血量大者尚可进行输血、输液等 ⑤纤支镜的负压抽吸系统一定要可靠有效,以保证及时将出血吸出,不使其阻塞气道。
五、操作后注意事项
恢复患者体位,若无禁忌,抬高床头至少30°以上;
嘱患者安静休息,一般应在2h之后才可进食饮水,以免因咽喉仍处于麻醉状态而导致误吸;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肺部体征、呼吸力学、气道分泌物,必要时复查血气及胸片; 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气道损伤,须密切关注病人的气道出血情况,以及时处理; 若肺活检或术后发热,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氧合稳定后,须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清理用后物品和器械,及时清洗消毒纤维支气管镜; 记录操作过程和检查结果。
六、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及消毒 检查结束后,立即将纤维支气管镜用酒精及纱布清洗,清除内镜及活检橡皮盖表面的黏液和血迹;
反复操作吸引按钮,进行送气/送水10秒,同时用相同型号的管道清洗刷刷洗管腔3次以上,然和放入清水内;
消毒时选用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对机体无害的及对内镜无损伤的消毒剂,临床最常用的是2%的戊二醛溶液。将内镜浸入消毒液中,操作吸引按钮,连续吸引30秒,使消毒液流经镜内的全部管道,并浸泡15分钟,以达到充分灭菌; 消毒完后,用清水冲洗镜身,并持续吸引30秒,将管道内的消毒液冲净;
将插钳口阀门取下,用棉签蘸2%的戊二醛溶液擦洗,流水冲净安装好,待下一例患者4.5.使用;
6.当天全部检查完毕,除按术后常规清洁、消毒后,还要用75%的乙醇冲洗管道,最后将内管道吹干,镜身用75%的乙醇纱布擦拭干净,放入镜柜内储存; 7.每月对内镜采样作病原微生物培养一次,并记录。
参考文献
1.支气管镜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5):568-572.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5.006 2.2011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尊敬的院领导:
支气管镜是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我院虽然已配置有纤维支气管镜,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我区各级医院均已陆续普遍展开。我科现希望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电子支气管镜比纤维支气管镜图像更加清晰、画面更加逼真,并且可以摄图,保存原始图文资料,供临床参考,具有简明、实用、一目了然等特点。同时,也便于患者清楚地了解检查情况,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提高我院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二、经济效益评估。据目前了解,该项目设备投入约65万元或85万元左右(根据奥巴斯电子支气管镜P 150型及P180型报价而不同)。按我院上一年经纤支镜检查治疗量(2011年纤支镜检查约520人次,肺灌洗治疗量约2600余人次),根据目前收费标准,此设备一年可新增收约:60元×3120=18.72万元,设备使用寿命8至10年。
三、社会效益评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电子支气管镜,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我们医疗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提高我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打造我们医院在尘肺病等呼吸道疾病在诊断、治疗方面的品牌作用,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扩大我们医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基于以上考滤,我科对该项目的开展充满信心,相信该项目在以后的临床中得到顺利开展,也为我院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请领导给予大力支持,谢谢!
内镜室:
电工操作规范
1、电工作业时应保持工作环境良好,并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品。
2、电工对工作台仪表、灯光及电路检修时,应根据车型和线路设置正确操作,避免因电路漏电、断路、短路现象引起高温着火,确保仪表工作正常,批示准确、灯光明亮、接触良好。
3、在检修空调或加制冷剂时,应认真检查压缩机、冷凝器、通控调等部件及管线路的工作状况,确保其制冷良好、温控正常。
4、在检查电瓶电压时,应用仪表测量,并按规定使用电瓶攀带,禁止用电线直接连接正、负检测量或用钳夹持电瓶操作。
5、电工在换电瓶,为电瓶充电时,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并控制好电源和充电时间。
6、在修理机械设备电器控制箱时,首先要切断电源,检查各项电器元件的性能指标,检查合格后方能接通电源,以免发生危险。
7、电工检修发动机、起动机时,应按其工作原理,认真检查故障原因,起动拆下后,应用皮套套好火线。确保发电后无异响,无过充电现象。起动啮合良好,无拉空现象,起动有力。
8、电工班长兼任电工操作的质量检验员,负责本班组的设备及环境卫生管理。对丢失、损坏工具设备或因违章操作造成损失的要按规定对所造成的损失、损坏进行赔偿或处理。
护理站流程:
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进护理站首先,先洗手,戴口罩,操作前,查对医嘱单.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护理站是护理人员办公场所,要保持工作区域安静,严肃.护理站物品放置要整齐,合理,定位有序,护理站内桌面不得放私人物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着装,仪表符合规范.工作人员不得在护理站聊天,非本区域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准进护理站.接听电话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无特殊情况不打私人电话.保管好护理站内物品,交接班时应做到清楚,正确无误,物清,室内清洁整齐.一般洗手
(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皮内注射(过敏试验): 准备用物:基础注射盘,按医嘱备药,注射器包括(1ml,2ml,3ml各一支),0.1%盐酸肾上腺素,操作中查对并检查药物 ,配制过敏实验液,准备启开需配制的药瓶铝盖,按常规消毒:消毒生理盐水安(生理盐水溶液),并按需要抽取稀释液;最后取1ml实验液备用。
病人准备:查对医嘱单,叫病人姓名;取得病人配合,询问过敏史,解释注射目的与注射事项;将病人安排舒适体位。
选择部位:前臂掌侧下段1/3处(尺侧), 消毒皮肤:70%酒精(直径大于5cm)一遍,消毒待干。排气:手固定针头,药液不能外溢, 扎针:进针时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5度-10度角刺入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进针时针面向上,深度以整个针尖斜面进入皮肤为宜。推药液时应放平注射器,用后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缓缓注入药液0.1ml,皮丘呈圆形隆起,皮肤苍白,毛孔变大。拔针:迅速拔出针头,拨针时和拨针后请勿按压;嘱病人无擦,及覆盖注射器部位;拨针后要求针孔无血液流出。
目的: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步骤。指导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和查对制度,关心患者;
2.物过敏试验者要准确判断试验结果,必要时需两人进行认定。结果阳性着,应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在病历和体温单上注明并在床头卡上做醒目标记,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药物;
3.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如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史着,禁止做皮试。皮试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4.注射后10min判断结果,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用药后观察30min,以及时发现迟发性过敏反应;
5.如患者发生过敏时,要立即使患者平卧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根据药物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一、鱼肉、鸡鸭加工规范
1、所有厨房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分健康证,并定期接受体检,每位厨师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上班时间要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必须穿防滑鞋.2、五花肉、带皮肥肉、鸡、鸭要将毛烧净并清洗,然后砍切。用完后清洗干净菜板,砍切后,瘦肉先用清水洗干净后,切成厚度大小一致,切肉时注意,肉中夹有骨屑以免将切肉机刀片损坏,切好肉后将肉放入切肉机上进行加工。
3、鱼要将鳞清除干净,然后切剖,将内脏清除干净,放在干净的盆内,按要求进行砍切,用防护罩盖好,用完后清洗干净菜板。
4、所有切好的鱼、肉、鸡、鸭等菜应放在干净的盆内,并用防蝇罩盖好,并跟据季节气候注意食品的冷藏保鲜.5、切肉机用前要清洗干净,完后,先断电源,再拆下下板,取出刀梳,用热水把刀梳上的肉屑清洗干净,然后把刀梳装回,做到彻底清洗干净.6、切了生肉生鱼的菜板要用开水清洗,才能切其它菜蔬,用完后清洗干净菜板放回指定的位置。生熟菜板要分开.7、配菜时要注意食品安全规范,保证加工的食物新鲜卫生,肉食类无病态,变色,变臭,变质;素食类无霉烂,腐败,质变.且注意食物间的生克关系,做到科学营养搭配.并防止食物中毒事件.二、烹饪作业
1、炒菜时要注意防火、防油的安全,点火时要按安全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2、炒菜前要将要炒的菜蔬和要使用的调料准备好,根据菜的特点炒出色、香、味、美的菜,要不断提高烹饪水平,努力改善员工伙食.3、菜炒完后要清洗干净灶台、地面、调油台、锅、锅铲、锅盖等物品,并将使用过后的物品放回指定的位置。定期搞大扫除.三,厨师,厨工值班制度
一、检验科采血人员上岗必须佩带好胸牌、帽子、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及无菌操作准备。
二、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掌握〝急诊优先〞的原则。
三、认真审对申请单,按照申请单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验目的、检验项目。
四、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记病人信息。
五、准备采血
1、用0.5‰消毒灵液浸泡手(戴手套的手)或用湿手帕擦手(戴手套的手),做到一针(一次性针头)、一管(一人一管)、一带(一人一根压脉带)、一张(一人一张纸)。
2、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负压管是否破损。
3、患者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事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扔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
5、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但不可太深,以免刺穿静脉。
6、将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带有病人信息的真空负压管内,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拳头放松,再以无菌棉签按住伤口,拔出针头(抗凝血真空管须立即颠倒混匀6次)。
7、采血完毕后应嘱患者紧压伤口至止血5分钟(血液病患者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每位患者采血前应换纸,换止血带。
六、静脉采血意外情况处理方法
1、局部血肿:嘱患者压好穿刺针口,24小时后可热敷使其消散吸收(血液病患者除外)。
操作过程:
一、倒乙库
从起点上车,先看车身与6号线的距离是否在1.5——2.0米之间,向右侧回头看,当从右后车门的前边看到1号和6号两杆和驾驶员的身体成一条线时停车,然后将方向盘向右打死倒车,看右视镜,当车尾离2号杆20——30公分时停车,回正前轮直接倒车,向右回头看车体右边的后三角挡风玻璃,当三角玻璃中出线2号杆时停车,将方向重新向右打死,看后视镜倒车,在后视镜中看到车体与库线平行时回正方向盘,当车在两线中间时直倒,倒车时回头看右靠枕与5号杆对齐时停车。
二、移库
一进
在乙库库底向右打死方向,换1挡前进,当2号杆到车前面大挡风玻璃的左下角时停车,向左打死方向,然后前进至车身摆正,回正方向直行,当车头与2号杆之间有30厘米左右时停车。
一退
向右打死方向倒车,当车头的中间与3号杆对齐时停车回正前轮,然后看左后视镜直倒,当从左后视镜中看到左后轮压中间线时,停车向左打死方向,然后看后视镜倒车至车体与库线平行时停车并回正方向盘。
二进二退
此时车已完全进甲库,换挡直行至至车头与库口有30厘米左右时停车换挡再退至甲库库底。
移完库后向左打一圈方向前进,当左车头与3号杆对齐时回正方向盘直行至左车头挡住6号线时向左打死方向前进,车身回正方向时停车。
三、倒甲库
向后倒车,从左侧身回头看,当从左前车门的前边看到3号和4号杆成一条直线时停车,向左打死方向,看左后视镜倒车,当从左后视镜中看到2号杆时,看左后视镜倒至车尾离2号杆20——30厘米时停车回正方向盘直倒,向左回头看左后车门的梯形玻璃,当2号杆出现在梯形玻璃的中间时停车,将方向盘重新向左打死,在后视镜中看到车体与库线平行时停车,回正方向直接倒车,当车头进库大约1米时停车,将车开回原起点,考试结束。
科二(场地)教案
上车调整座椅,打开四角灯,闪三下后关闭。听到电脑提示后,松开手刹,挂入一挡,开始起步。开到侧位停车。
一、侧位停车:靠右侧行驶,距离库边30厘米。车尾距离前杆不大于50厘米,停车。
1、看右侧梯形玻璃,对准第一杆,向右打死方向。
2、由左反光镜看到右后边杆,回正方向。
3、看前挡风玻璃右下角与左前杆对齐,向左打死。车身正,到位停车。要求:中途不准停车,车身不准出线,不准碰杆。
二、直角拐弯:车靠右侧行驶,车距右边线30厘米。由左反光镜底面对准里角,开始打方向,身体对准里角前打死。车正回正。要求:不准停车。
三、单边桥:车头中心对准右侧桥面。车正轮正,上桥。右后轮下桥,左打一圈。车头中心对准左侧桥头右打一圈半。前轮上桥,回正方向。要求:不允许挤桥、掉桥、顺利通过。
四、曲线行驶:车头压住左车线,向右侧打方向。压住右前线,向左打方向。要求:不得轧弯道边缘线,转向自如。
五、限速通过限宽门:前车头出到一半,往左侧打方向。由右侧看到中间杆向右侧打方向,看到左侧杆向左打方向。
要求:车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不得碰擦悬杆。
六、连续障碍:车头中心对准1、2号圆饼直行。挡风玻璃左下角对准3号圆饼,向左打一圈。车头中心对准3号圆饼回正。挡风玻璃右下角对准4号圆饼,向右打一圈。车头中心对准4号圆饼,回正。挡风玻璃左下角对准5号圆饼,向左打一圈。车头中心对准5号饼,回正。挡风玻璃右下角对准6号圆饼,向右打一圈。车头中心对准6号圆饼,回正。要求:将车骑于圆饼之上通过。车轮不得碰、擦、轧圆饼,并不得轧两侧路边缘线。
七、百米加减档:一档加二档,二档加三档。要求:时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
八、起伏路?起伏路前20米减速,一档怠速通过。要求:不得出现车辆跳跃,不得熄火。
九、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车头中心对准端感应线,直行。车头与标杆平齐,停车三秒钟。慢抬离合,发动机转速下降,车身发抖,停住离合,慢松刹车,平稳起步。
要求:不熄火、不溜车,车轮距离感应线不大于30厘米,车头与标杆不大于30厘米。
路考要求及操作要领
一、行车前检查:上车前由右车门逆时针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及安全情况。
二、上车要领:
左手开门,右手扶方向盘,右脚先进入驾驶室,先进身子再进头,左脚跟上坐好,轻关门,调整座椅,后视镜和观后镜,然后系好安全带。
三、路考操作:
1、路边起步操作顺序:
一踩(左脚踩离合器)、二挂(右手挂二档)、三拨(打左转向灯)、四按(按喇叭)、五松(松手刹)、六看(看左观后镜)、七抬(抬离合,同时轻加油门)。然后向左轻带方向,车辆驶入正常车道时,回转方向灯,把车身调正。
2、换挡方法及要求:
换挡时适当提高车速,然后抬起油门,同时迅速踩下离合器板将变速杆打到空档,同时挂入高一级档位,然后慢抬离合,同时轻加油门。
要求:换挡时不得低头,不能越级换挡;双手握方向盘,右手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档杆上;通过十字路口前减速,按喇叭、左右观察、慢速通过路口。
3、停车的规范操作:
1.换药前准备:向患者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合作;换药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含取无菌物品方法);多个病人换药时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2.体位:原则上应能充分暴露创面,取坐位、卧位、侧卧位。
3.物品准备:换药包、线剪、生理盐水、棉球、碘伏棉球、胶布、心要时备绷带。4.换药步骤: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嘱患者取适当体位,取下伤口原有的敷料,外层敷料可用手取下,内层敷料应用镊子除去。消毒的方法:A、对清洁伤口先用0.5%碘伏棉球由里向外消毒3-5cm;B、对感染伤口则用O.5%碘伏棉球由外向里消毒皮肤,继之用生理盐水小棉球清除刨面脓液,最后用O.5%碘伏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伤口处理完后用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5.换药后处理:更换下来的敷料集中放于弯盘内,倒入污桶,整理用物。
清创缝合
1.个人准备 穿好工作服,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1)全身支持
(2)告病情、治疗方案、预后(3)术前准备、器械准备(4)签手术知情同意书(5)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球蛋白(6)抗生素(7)洗手、戴手套
2.备物:治疗碗、无菌敷料、镊子、纱布、棉签、持针器、剪刀、缝针、缝线、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胶布、利多卡因等。3.检查伤口创面情况。
患者取左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以左侧卧位最常用,头部略向前倾。1.术者带消毒手套,清创
(1)清洗皮肤(纱布盖伤口)、去毛发(2)清洗伤口(3)麻醉后消毒、铺巾、换手套、穿手术衣(4)检查伤口、去血凝块、去异物(5)清除失活组织
(6)切皮缘、必要时扩大切口(7)彻底止血
(8)再次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伤口 2.缝合
(1)更换手术单、器械、手套,再消毒伤口(双氧水、碘伏)(2)分层缝合伤口(3)引流
操作完毕后处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用物处理妥当,锐器需回收至锐器盒。
石膏固定术 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
(1)石膏绷带:规格有宽15cm、10cm、7cm(2)肘垫:棉花、螺纹织品、颤垫(3)绷带(4)30-40℃温水
2、固定部位准备(1)清洁固定部位皮肤(2)伤口换药
(3)完成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复位
3、若进行髋人字石膏,需准备石膏床 操作方法:
1、根据固定部位的特点选用适当宽度的石膏绷带。
2、根据固定部位的特点及石膏固定的类型选择螺纹织品、棉花、颤垫作为衬里或衬垫。
3、将石膏绷带平放在30-40℃温水中,待其冒泡停止后,用双手握住石膏两端,从水中取出,并挤去多余的水。操作时尽量减少石膏随水分的一同流失。
4、石膏托的制作:将棉花铺成适当的长、宽的棉片。将石膏铺成适当的长、宽、厚(层数)的石膏片,卷好后放入温水中,待其冒泡停止后取出、挤干、展平,放于预先铺好的棉片上,放于待固定部位,绷带缠绕固定。
5、管型石膏的制作:于待固定部位放好螺纹织品衬垫,于骨突部位放0.5cm厚的棉花或颤垫,将浸湿挤干的石膏绷带包绕固定部位2-3层,放预先制作好的适当长、宽、厚石膏片,包绕2-3层浸湿挤干的石膏绷带。注意事项:
固定范围:原则上时固定骨干应包括远、近端相邻关节;固定关节应包括远、近端相邻骨干。在一些特殊部位也可例外,如小腿侧方石膏夹,仅包括内外双踝,前臂旋转石膏夹仅包括腕关节。
三点固定原则:石膏管型是通过精确塑形发挥软组织的合页作用(骨膜连续侧),达到稳定骨折的作用,即为三点固定原则,具体操作为合页对侧为三点固定的中间力点,合页同侧进远端各位一个力点。
塑形精确:在进行石膏固定过程中要注意石膏内垫物保持平衡,各层石膏间紧密粘合,石膏形状与肢体密切吻合,才能防止压疮,固定稳固,石膏不易折断。石膏松紧适度。由于石膏没有弹性,故软组织肿胀严重,或石膏过紧,都可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的并发症。
掌握合理的关节位置。关节应固定于功能位,以便尽量减轻因固定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如必需固定于非功能位时,两周后亦应改换成功能位。
如有伤口需覆盖时,纱布块,胶布条应尽量纵行置放,禁用环形绷带包扎。抬高患肢,尽量减轻患肢软组织肿胀的发展。患肢的指(趾)应显露在外,观察甲床颜色,转红时间,以及指(趾)端温度,感觉,运动,及时发现血运障碍和神经受压现象。
主诉有某处持续性疼痛,提示该处有受压可能,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防压疮的发生。
骨牵引操作 1.尺骨鹰嘴牵引 尺骨鹰嘴牵引适应证:
肱骨颈、干、肱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移位局部肿胀严重,不能立即复位固定者;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将进行手法复位者。操作前准备:
向家属及病人交代牵引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牵引工具,麻药等。操作过程:
在肱骨干为缘的逗长线(即沿尺骨鹰嘴顶点下3cm)画一条与尺骨背缘的重直线,在尺骨背側缘的两側各2cm处画一条与尺骨背側缘平行的直线,相交两点即为牵引针的进针点和出针点。用手牵引将病人上肢提起克氏针从内側进针点刺入,外側出针点穿出。注意勿损伤尺绅经,不能钻进关节腔。牵引后用三角巾吊起前臂,保持屈肘90度,牵引重为2-4千克(或为体重的1/20)。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如皮肤过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刺处如有感染,应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改换位置牵引。(2)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观察血运,防止过牵。
(3)牵引开始数日,应透视矫正骨折端对位情况,及时调整体位或加小夹板纸垫矫正。
(4)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8周,如继续牵引应更换牵引部位。(5)牵引过程中鼓励病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委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及其防治:
(1)牵引处感染。每日点酒精消毒,感染严重时拔针。(2)神经血管损伤。及时手术探查。(3)骨劈裂。手术固定。
跟骨牵引 跟骨牵引适应症:
闭合复位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的胫骨不稳定性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或合并小腿筋膜室综合症的胫徘骨骨折。操作前准备:
向家属及病人交代牵引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牵引工具,麻药等。操作过程:
踝关节保持伸屈中立位,自内踝下端到跟后下缘联线的中点,为进针点,消毒后,从内側进针点保持水平位并与跟骨垂直钻入跟骨。安装牵引弓,在布朗架土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为4-6㎏(或为体重的1/12)。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如皮肤过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刺处如有感染,应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改换位置牵引。(2)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观察血运,防止过牵。
(3)牵引开始数日,应透视矫正骨折端对位情况,及时调整体位或加小夹板纸垫矫正。
(4)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8周,如继续牵引应更换牵引部位。(5)牵引过程中鼓励病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委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及其防治:
(1)牵引处感染。每日点酒精消毒,感染严重时拔针。(2)神经血管损伤。及时手术探查。(3)骨劈裂。手术固定。
胫骨结节牵引
胫骨结节牵引适应症:
适用于有移位的股骨,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操作前准备:
向家属及病人交代牵引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牵引工具,麻药等。操作程序 : 1.患者取平卧位。
2.选择适宜进针点:(1)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中点的外侧位为进针点,进针点的内侧对应点为出针点。(2)胫骨结节下方1.0--1.5cm处画一条垂直胫骨轴的直线(青壮年偏上,老年人偏下,儿童避开骨骺)以此交点为中心,向内外侧各2 — 3cm处画一交线,即为进针部位。(3)胫骨结节向后一横指为进针部位。
3.进针方向:由外向内,垂直胫骨轴线进针。
4.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自皮肤,皮下,骨膜以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5.助手将进针点皮肤固定并向近心端提起后自麻醉处进针,针长一般14-16cm,双侧对称。
6.安装牵引弓,双侧针尾以物品保护防止划伤健肢。
7.牵引:床脚提高20cm左右以对抗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7--1/10。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如皮肤过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刺处如有感染,应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改换位置牵引。(2)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观察血运,防止过牵。
(3)牵引开始数日,应透视矫正骨折端对位情况,及时调整体位或加小夹板纸垫矫正。
(4)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8周,如继续牵引应更换牵引部位。(5)牵引过程中鼓励病人功能锻炼,防止肌肉委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及其防治:
本标准以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为基础,参照美国等国际上实行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有关条款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RCP Rev.2-1985《食品卫生基本原则》,结合我省食品生产企业实际制订。
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宣以巍、童军锋、章谷成。
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企业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标签、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等方面的良好作业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并可作为食品各行业良好作业规范的制订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 细菌总数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5091-199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原材料 指原料、配料和包装材料。3.2 内包装材料
指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食品容器,如瓶、罐、盒、袋等,及直接包裹或覆盖食品的包装材料,如箔、膜、纸、蜡纸等,其材质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3.3外包装材料
指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包括标签、纸箱、捆包材料等。3.4 产品
包括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3.4.1半成品
指任何成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经后续的制造过程,可制成成品。3.4.2 最终半成品
指经过完整的加工过程但未包装标示完成的产品。3.4.3 成品
指经过完整的加工制造过程并包装标示完成的待销售产品。3.4.4 易腐败即食食品
指以常温或冷藏流通,保质期短,不需再经任何方式处理或仅经简单加热,即可直接供人食用的成品,如快餐食品、液态乳、高水活性豆类加工食品、高水活性烘焙食品、高水活性面条粉条类等。3.5 厂房
指用于食品加工、制造、包装、贮存等或与其有关的全部或部分建筑及设施。3.5.1 生产作业场所(车间)
指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包括原材料预处理、加工制造、半成品贮存及成品包装等场所。3.5.1.1 原材料处理场所(车间)
指进行原材料的整理、准备、解冻、选别、清洗、修整、分切、剥皮、去壳、去内脏、撒盐等处理过程的场所。3.5.1.2 加工制造场所(车间)
指进行切割、磨碎、混合、调配、整形、成型、烹调及成分萃取、改进食品特性或保存性(如提油、淀粉分离、豆沙制造、乳化、凝固或发酵、杀菌、冷冻或干燥等)等加工过程的场所。3.5.1.3包装场所(车间)
指成品包装的场所,包括内包装室和外包装室。3.5.1.3.1 内包装室
指进行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内包装作业场所。3.5.1.3.2 外包装室
指进行不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的外包装作业场所。3.5.1.4 内包装材料准备室
指不必经任何清洗消毒程序即可直接使用的内包装材料,进行拆除外包装或成型等的作业场所。3.5.1.5缓冲室
指原材料或半成品没有经过生产流程而直接进入管制作业区时,为避免管制作业区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入口处所设臵的缓冲场所。3.5.2.管制作业区
指清洁度要求较高,对人员与原材料的进出及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等,必须有严格管制的作业区域,包括清洁区及准清洁区。3.5.2.1 清洁作业区
指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包装车间等清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3.5.2.1 准清洁作业区
指生产车间清洁度要求低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3.5.3 一般作业区
指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3.5.4
辅助场所(车间)
指不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包括检验室、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锅炉房、机修车间、更衣室、洗手消毒室、厕所和其它为生产服务的配套场所。3.6 清洗
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杂物的处理过程。3.7 食品级清洁剂
指直接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器具、容器及包装材料,不得危害食品安全及卫生的物质。3.8
外来杂物
指除原料之外,在生产中混入或附着于原料、半成品、成品或内包装材料上的污染物或令人厌恶、甚至导致食品失去卫生及安全性的物质。3.9 有害动物
指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或传染疾病的小动物或昆虫,如老鼠、蟑螂、蚊、蝇、臭虫、跳蚤、虱子等。3.10 有害微生物
指造成食品腐败、变质或危害公共卫生的微生物。3.11 食品接触面
指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器具及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表面。3.12 隔离 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的方法予以隔开,如隔墙等。3.13 区隔
场所与场所之间用有形或无形的方法予以分隔。区隔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完成,如场所区隔、时间区隔、控制空气流向、采用密闭系统或其它方法。3.14 水分活度
食品中水的蒸气压PA和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 的比值。若以AW表示水分活度,则: AW=
3.14.1 高水分活度
指成品水分活度在0.85及以上。3.14.2 低水分活度
指成品水分活度低于0.85。4 厂区环境
4.1企业不得设于易遭受污染的地区,厂区周围不应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否则应有严格的食品污染防治措施。
4.2厂区四周环境应易于随时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秽等。厂区的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绿化。
4.3厂区邻近及厂内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它硬质材料铺设,防止扬尘及积水。4.4厂区内不得有发生不良气味、有害(毒)气体、煤烟或其它有碍卫生的设施。
4.5厂区内禁止饲养与生产无关的动物,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的饲养区应适当管理,避免污染食品,其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6厂区有顺畅的排水系统,不应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污秽、破损或孳长有害动物而造成食品污染的可能。
4.7厂区周围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的设计和建筑。若设臵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cm以下部分应采用密闭性材料建造。
4.8厂区如有员工宿舍及附设的餐厅等生活区,应与生产作业场所、贮存食品或食品原材料的场所隔离。5 厂房及设施 5.1 设计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食品厂、车间等)宜按本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5.2 厂房设臵与布局
5.2.1 厂房设臵应包括生产作业场所和辅助场所。
5.2.2厂房设臵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和卫生要求,有序、整齐、科学布局, 工序衔接合理,避免原材料与半成品、生原料与熟食食品之间交叉污染。
5.2.3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的配臵及使用面积与产品质量要求、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应低于3m。
5.2.4生产车间内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一般应在90cm以上),保证使员工操作(包括清洗、消毒、机械维护保养),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或内包装材料。
5.2.5 设立独立的、具有足够空间的理化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必要时设立独立的感观检验室和留样室,并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5.3 车间隔离
5.3.1 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生产操作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以防止相互污染。
5.3.2凡清洁度区分不同(如清洁、准清洁及一般作业区)的区域,应予以隔离(如表1)。(按GB/T 18204.1-2000中的自然沉降法测定,各生产作业区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控制在:每平皿菌落数(cfu/皿)一般作业区≤500,准清洁作业区 ≤ 75,清洁作业区 ≤ 50。)表1 食品企业各作业场所的清洁度区分(注1)厂房设臵 清洁度区分 空气菌落数要求(cfu/皿)
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原材料处理场所空瓶(罐)堆放、整理场所内包装容器清洗场所(注2)杀菌场所(采用密闭设备及管路输送)密闭发酵罐外包装室成品仓库现场检验室其他相关辅助区域 一般作业区 ≤500 加工制造场所非易腐即食食品的内包装室内包装材料准备室缓冲室其他相应的辅助区域 准清洁作业区 ≤75 管制作业区
易腐即食食品最终半成品的冷却和非密闭贮存易腐即食食品成品的内包装室微生物接种室其他相应辅助区域 清洁作业区 ≤50
注:1.专业规范有规定的,以专业规范为准;2.内包装容器清洗场所的出口应设在管制作业区内。5.4 厂房结构
5.4.1厂房应用适合的建筑材料建造,坚固耐用、易于维修和保持清洁,并能防止原料、半成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害虫的侵入、栖息、繁殖等)。5.4.2为防止交叉污染,应分别设臵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空气幕(即风幕)或水幕、塑料门帘或双向弹簧门。不同清洁区之间人员通道和物料运输应有缓冲室。
5.4.3 车间内如有楼梯或横越生产线的跨道,应避免污染附近的食品及食品接触面,并有安全设施。5.5 安全设施
5.5.1 厂房内电源必须有接地线和漏电保护系统,不同电压的插座必须明确标示。5.5.2 高湿度环境使用的插座和电源应具有防水、防潮功能。5.5.3 防火、防爆及消防设施的设臵满足消防法规要求。5.5.4 必要时,在适当且明显的场所设臵急救器材。5.6 屋顶与天花板
5.6.1车间和仓库的室内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无异味、表面光洁、易清洗、耐腐蚀、耐温的浅色材料。屋顶要有适当的坡度或弧度,减少和防止冷凝水滴落。
5.6.2 车间内空调风管的安装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原则上应安装于天花板的上方。5.7 墙壁与门窗
5.7.1管制作业区的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的浅色防腐材料,不得使用含铅涂料,并用白瓷砖或其它防腐蚀性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m的墙裙。
5.7.2管制作业区和潮湿环境内,墙壁与墙壁之间、墙壁与天花板之间、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处应有适当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cm以上),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5.7.3生产车间的所有门窗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不应使用木质门窗。5.7.4作业时需要打开的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的26目以上的双层不生锈纱网。
5.7.5生产车间的窗户不宜设内窗台,若有窗台,则要设于地面1米以上,且台面应向内倾斜450。5.7.6管制作业区对外出入口应有隔离缓冲室,并装臵缓冲设施(如空气帘、塑料门帘、能自动关闭的纱门等),及(或)清洗消毒鞋底的设备(需保持干燥的作业场所应设臵换鞋设施),门应以平滑、易清洗、不透水的坚固材料制作,并经常保持关闭。5.7.7 车间保温材料不得使用含石棉材料。5.8 地面与排水
5.8.1 地面应使用无毒、不渗水、不吸水、防滑、无裂缝、耐腐蚀、易于清洗消毒的建筑材料铺砌(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地面应有适当坡度(以1.0%~1.5%为宜)。
5.8.2在生产时有液体流至地面、生产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业的区域,其地面的坡度应根据流量大小设计在1.5%~3.0%之间。
5.8.3地面应设足够的排水口。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所有排水口均应设臵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
5.8.4排水沟的侧面与底面交接处应有适当的弧度(曲率半径在3cm以上),排水沟应有约3.0%的倾斜度,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洁区,并有防止逆流的设计。5.8.5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臵。5.8.6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5.9 供水供汽设施
5.9.1生产用水(冰)必须达到符合GB 5749的规定。水质、水压、流量等指标满足正常生产所需,必要时,生产作业场所应有储水设备及提供适当温度的热水。供水系统要有防止虹吸和回流现象的措施,并有完备的供水网络图。
5.9.2 储水设备(池、塔、槽)、与水直接接触的供水管道、器具等应使用无毒、无异味、防腐的材料。供水设施出入口应设臵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
5.9.3不使用自来水使用自备水源的,应根据当地水质特点设臵水质净化或消毒设施(如沉淀、过滤、除铁、除锰、除氟、消毒等),保证水质符合GB 5749和其它相关标准规定。
5.9.4 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与生产原料用水及饮用水的管道系统应以不同颜色以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分离的管道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5.9.5 食品生产中的蒸汽不论其用途,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直接喷射到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蒸汽,须经过滤,除去杂物。5.10 照明设施
按GB 14881-1994中 4.5.9规定执行。5.11 通风设施
5.11.1加工、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产生异味。必要时,应装臵通风设备。空气流向应从高清洁区域流向低清洁区域。
5.11.2 通入管制作业区的空气须经净化处理。清洁作业区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5.11.3通风排气装臵应易于拆卸清洗、维修或更换,通风口应装有耐腐蚀网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米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排气口要防止有害动物侵入。
5.11.4在有臭味、气体(蒸汽及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场所,应有排除、收集或控制装臵。
5.12 洗手设施和消毒池
5.12.1 洗手设施应以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制造,且易于清洗消毒。
5.12.2 洗手设施应设臵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采用非手动式水龙头(包括按压自动关水式、肘动式等)。必要时应提供适当温度的温水(或热水及冷水并装臵可调节冷热水的水龙头)。水龙头数量能满足工人所需。
5.12.3 在洗手设施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消毒剂及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说明。洗手设施中应包括免关式洗涤剂和消毒液的分配器、干手器或擦手纸巾等。手消毒,若使用氯系消毒剂,游离氯浓度应达到50mg/kg。
5.12.4洗手设施的排水应直接接入下水管道,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臵。
5.12.5管制作业区的入口处应设臵鞋靴消毒池或鞋底清洁设施(设臵鞋靴消毒池时,若使用氯系消毒剂,游离氯浓度应保持在200mg/kg以上)。需保持干燥的清洁作业场所应有换鞋设施。5.12.6鞋靴消毒池设臵按GB14881-1994中4.6.1.5规定执行。5.13 更衣室
5.13.1 更衣室应设于生产车间进口处,并靠近洗手设施。更衣室应男女分设,其大小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更衣室内照明、通风良好,有消毒装臵。5.13.2 更衣室应分设外更衣室和内更衣室。
5.13.3 更衣室内应有足够的储衣柜、鞋架,并有供生产人员自检用的穿衣镜。储衣柜应编号,柜顶呈450以上坡形,柜内有不靠墙的工作服衣架。
5.13.4 更衣室内应设有独立的淋浴室。淋浴室按GB14881-1994中4.6.3规定设臵。5.14 厕所
5.14.1 厕所设臵应有利于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设臵。
5.14.2不得使用大通道冲水式厕所。厂区设臵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便于清扫、保洁,并设臵防蚊、防蝇设施。
5.14.3 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臵在车间外侧,与更衣室相连。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及车间出入口,厕所门不得朝外打开且有自动关闭装臵。厕所内有洗手设施,有良好的排风及照明设施。5.14.4 厕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隔板和门要用易清洗、不透气的材料。5.14.5 厕所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且有可靠的防臭气水封。5.15 仓库
5.15.1 应设臵与生产能力和产品贮存要求相适应的仓库(冷库),大小应满足作业顺畅进行并易于维持整洁。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分开设臵。同一仓库内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区隔。5.15.2 仓库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并有防止贮存物品受到污染的措施。5.15.3 仓库须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臵(如库门口应设防鼠板或防鼠沟等)。
5.15.4 仓库应设臵数量足够的栈板或物品存放架。储藏物品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5.15.5仓库应根据贮存物品的不同贮存要求设臵温度记录仪和湿度记录仪。5.15.6 应设臵危险品专门贮存区,贮存杀虫剂、酸碱等有毒有害物品。贮存危险品的区域应远离生产车间和食品仓库。
5.15.6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湿、温度贮存。机械设备 6.1 设计
6.1.1所有食品加工设备包括管道、工器具等,其设计和结构应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并有避免机器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它污染物混入食品的设计和措施。
6.1.2 食品接触面应平滑、边角圆滑、无死角和裂缝,以减少食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的聚积。6.1.3 贮存、运输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应易于使其维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6.1.4 在食品生产车间或处理区,不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其结构也应能易于保持清洁状态。6.2 材质
6.2.1用于食品生产和可能接触食品的设备、操作台、传送带、运输车和工器具等辅助设施,应由无毒、无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作,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6.2.2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表面不得使用有可能给食品带来潜在危害或可能污染的材料(如:竹、木制材料等)。
6.2.3与食品接触的设备所使用的润滑剂必须是食品级的。6.2.4厂房内所有保温设施外层必须使用非吸水性材料。6.3 设臵与安装 6.3.1设臵
按GB14881-1994中4.4.3规定执行。6.3.2安装
按GB14881-1994中4.4.4规定执行。6.4 生产设备
6.4.1 企业应具备与其生产的产品和加工工艺相适应的生产设备,不同设备的加工能力应互相配套。6.4.2 生产设备布局符合工艺要求,保证生产顺畅有序进行,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6.4.3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的测量记录仪器,应数据准确,并定期校正。
6.4.4 企业应有足够的供风设备,以保证干燥、输送、冷却和吹扫等工序的正常用风。清洁食品接触面和食品表面的压缩空气,应采取措施滤除油分、水分、灰尘、微生物、昆虫和其它杂物。6.5 质量检验设备
6.5.1企业的检验设备能满足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日常质量、卫生检验。6.5.2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检定,及时维修,确保检验数据准确。6.5.3必要时可委托具能力的检验机构检验本身无法检测的项目。管理机构与人员 7.1 机构与职责
7.1.1应建立公司(厂)级领导(或集团公司直属企业最高领导)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负全面职责。
7.1.2企业应设臵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卫生管理等职能部门。生产管理负责人与质量管理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7.1.2.1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原材料处理、生产作业及成品包装等与生产有关的管理工作。
7.1.2.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原料、配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抽样检验、质量追踪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工作。
7.1.2.3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厂内、外环境及厂房设施卫生、生产及清洗等操作卫生和人员卫生,组织卫生培训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
7.1.3 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执行质量管理职责的充分权限,其负责人应有停止生产和成品出厂的权力。7.1.4 质量管理部门应设臵食品检验人员,负责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卫生检验分析工作。7.1.5 成立卫生管理领导小组,由卫生管理负责人及生产、质量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厂卫生工作的规划、审核、监督、考核。
7.1.6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卫生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并做好有关记录。7.2人员要求
7.2.1 企业负责人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和生产、加工等专业知识。
7.2.2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卫生管理负责人应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内容;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具备中专相关专业学历并具备4年以上直接或相关管理经验。
7.2.3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工艺及生产技术与卫生知识。
7.2.4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发现、鉴别各生产环节、产品中不良状况发生的能力。
7.2.5 食品检验人员应为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专学校毕业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两年以上或经省级以上(包括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培训后,取得相关专业检验资格。
7.2.6 企业应有足够数量的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以满足整个生产过程的现场质量管理和产品检验的要求。
7.2.7 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卫生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卫生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7.3 教育培训
7.3.1 企业应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职前、在职培训和学习,以增加员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8 卫生管理 8.1 管理要求
8.1.1 企业各部门应按本标准内容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由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并监督执行。8.1.2 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检查方案并负责实施。
8.1.2.1 每日由班组卫生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卫生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8.1.2.2 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的卫生管理人员,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全厂范围内的生产和环境卫生检查。8.1.3 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备案。8.2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
8.2.1厂区及邻近厂区的区域,应保持清洁。厂区内道路、地面养护良好,无破损,无严重积水,不扬尘。8.2.2厂区内草木要定期修剪,保持环境整洁。禁止堆放杂物及不必要的器材,以防止有害动物孳生。8.2.3排水系统应保持通畅,不得有污泥淤积。
8.2.4 应避免有害(有毒)气体、废水、废弃物、噪声等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8.2.5 在远离食品生产车间的合适地点设臵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废弃物根据其性质分类存放。8.2.6 易腐败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为密闭式或带盖,污物不得外溢,做到日产日清,至少应每天清除1次运出厂区处理。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
8.2.7 废弃物放臵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逸出,防止有害动物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
8.2.8厂区除虫、灭害按本标准8.9有关规定执行。8.3 厂房设施卫生管理
8.3.1应建立厂房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对厂房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厂房卫生状况良好。
8.3.2 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及时维修、更新,厂房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及时维修,地面不得破损或积水。
8.3.3 原材料预处理场所、加工制造场所、厕所、更衣室、淋浴室等(包括地面、水沟、墙壁等),每天开工前和下班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洗手干手器应定期进行卫生控制与检查,避免成为污染源。车间厕所要有专人管理。8.3.4 灯具及其配管的外表,应定期清洁。
8.3.5冷库内应经常清理,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避免地面积水和库壁长霉,并定时测量记录冷库内的温度或设臵温度自动记录仪器。
8.3.6生产作业场所,应采取措施(如纱窗、气幕、栅栏、诱虫灯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8.3.7厂房内除虫、灭害按本标准8.9有关规定执行。
8.3.8 在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内的适当位臵,放臵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一次性使用者除外)、加盖(或密封)的存放废弃物的容器,并定时(至少每天1次)搬离厂房。反复使用的容器在丢弃内容物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处理废弃物的设备停机后须及时清洗消毒。
8.3.9 原料、配料及内包装材料或其他物品需现领现用。管制作业区不得堆放非即用物品、内包装材料及其它不必要的物品。生产车间严禁存放有毒物品。供车间内部使用的清洁消毒用品,应设专区或专柜存放,并明确标示,有专人负责管理。
8.3.10车间储水槽(塔、池)应定期清洗并于每天上班前检查消毒情况。使用自备水源的,每年2次送有关检验机构检验,确保生产用水水质符合GB5749规定。
8.3.11 经检验,当空气中的菌落总数达不到相应清洁区要求时,应进行空气消毒。(生产作业区空气菌落总数检验频率分别为:清洁作业区1次/周~2次/周,准清洁作业区1次/月~2次/月,检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时增加检验频率;一般作业区1次/季~2次/季,春夏/梅雨季节适当增加检验频率。)8.4 机械设备卫生管理
8.4.1 用于加工制造、包装、储运等的设备、工器具和生产用管道,应定期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按本标准8.6有关规定执行。
8.4.2 所有食品接触面,包括设备和工器具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应经常予以消毒,消毒后要清洗彻底(热消毒除外),以免消毒剂残留污染食品。
8.4.3 完工后,对使用过的设备工器具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必要时在开工前再清洗1次(仅与干燥食品接触的除外)。
8.4.4 车间使用杀虫剂后,所有设备和工器具应彻底清洗,除去残留药物,消除污染。
8.4.5 已清洗、消毒过的可移动设备和工器具,应放臵在能防止其食品接触面再受污染的场所,并保持适用状态。
8.4.6 用于清洗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洗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8.4.7定期对压缩空气的过滤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以免产生污染,保证压缩空气的卫生与质量。8.4.8 用于食品生产的机械设备和场所不得作与食品生产无关的用途。8.5 辅助设施卫生管理 8.5.1 企业内供水站
8.5.1.1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要有严格、系统的水质检验、系统维修与保养记录,主管人员应定期(至少每季度1次)进行检查考核。
8.5.1.2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所有设备应经常维护保养,保持良好卫生状况。
8.5.1.3消毒剂必须妥善存放,严格登记使用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其它与水质处理无关的杂物不得放臵在站内。
8.5.1.4贮水槽(塔、池)应定期(至少每季度1次)清洗、消毒,并随时检查水质,确保生产用水的水质符合GB 5749规定。
8.5.1.5对水处理设备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或加频清洗及检修。8.5.1.6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供水站,检修后,各种检修口、门窗必须及时关闭。8.5.2锅炉房
8.5.2.1锅炉操作人员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
8.5.2.2严格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对锅炉进行安全操作与维修、保养。炉内水处理药剂必须无毒并严格控制用量,定期排污(有排污记录)。
8.5.2.3对锅炉排烟进行监控,确保其排放符合GB 13271规定。定期清理排烟管道,防止污染厂区环境。8.6 清洗和消毒管理
8.6.1企业应制订清洗、消毒措施和制度,保证企业所有场所、设备和工器具的清洁卫生。
8.6.2直接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的清洁剂必须是食品级清洁剂,不得使用危害食品安全及卫生的非食品级清洁剂。
8.6.3清洗消毒的方法必须安全、卫生,使用的消毒剂、洗涤剂必须在使用状态下安全、适用。8.6.4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工器具应放臵于专用场所内妥善保管,由专人管理。8.7 员工健康管理
按GB 14881-1994中 5.12规定执行。8.8 员工个人卫生管理
8.8.1食品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应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8.8.2进入生产车间前,必须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靴。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出帽外,必要时需戴口罩。不得穿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生产车间。
8.8.3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上岗前应洗手消毒,操作期间要勤洗手。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消毒,企业应有监督措施:开始工作以前、上厕所以后、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和物品之后、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它活动之后。
8.8.4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人员,不使用指甲油、口红、粉饼等化妆品,不得配戴手表及戒指、项链、耳环等饰物。
8.8.5上班前不准酗酒,生产场所不得吸烟,工作中不得吃食物或做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8.8.6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8.8.7个人衣物与工作服应分开存放。个人衣物(鞋、包、帽等)应贮存在更衣室个人专用更衣柜内,其它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生产车间。
8.8.8参观人员出入生产作业场所应加以适当管理。如要进入管制作业区,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8.9 除虫、灭害管理
8.9.1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有有害动物产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污染。
8.9.2企业应设臵扑鼠图,配备必要的扑鼠设施,每天有专人进行检查并记录。扑灭老鼠应使用粘纸、扑鼠笼、扑鼠夹等,严禁使用鼠药。
8.9.3发现有害动物,应查明来源并彻底消除隐患。杀灭有害动物的方法必须以保证不污染食品原材料、食品接触面为原则(如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等)。只有在其他防治措施无效的情况下,方可使用杀虫剂。8.9.4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器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器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8.9.5 生产作业场所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8.9.6 在生产车间的入口处和车间内可设臵灭虫蝇灯,扑杀可能进入车间的虫蝇。车间内设臵的灭虫蝇灯的位臵必须远离生产作业区域。灭虫蝇灯应每天进行清理。8.10 污水管理
8.10.1 污水排放应符合GB 8978规定,达标后排放。
8.10.2 企业要有详细的污水排放网络图,日污水处理能力必须要与实际生产规模相匹配。8.11 工作服管理
8.11.1工作服的设计和面料材质必须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工作服应包括淡色工作衣、裤、发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种)还应配备口罩、围裙、套袖等卫生防护用品。
8.11.2凡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日更换工作服,其他人员也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8.11.3粗加工与精加工、管制作业区与其他作业区的工作人员要穿戴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分。8.11.4 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工作服必须集中清洗消毒,洗衣房有专人进行管理。管制作业区与其他作业区的工作服要分开进行清洗,以防交叉污染。8.12 有毒有害物管理
按GB 14881-1994中 5.6规定执行。9 生产过程管理
9.1 生产操作规程的制订与执行 9.1.1 企业应制订《生产操作规程》。9.1.2 《生产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产品配方------标准生产作业程序
------生产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生产作业流程、管理对象、监控项目、监控限值、监控标准及注意事项等)
-------原材料采购标准-------机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9.2 原材料
9.2.1 原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来自厂内外的半成品当作原料使用时,其原料、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等应符合有关良好作业规范的要求。
9.2.2生鲜果蔬农产品等易腐败变质的原料应依据生产需要有计划采购,自原产地或供应处尽快进厂,迅速加工处理。未处理的原料应按不同要求冷藏或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所。
9.2.3使用前应进行感观检查,必要时进行挑选,去除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部分及外来杂物。9.2.4合格与不合格原材料应分别存放,并有明确醒目的标示加以区分。
9.2.5原材料应在符合《生产操作规程》或有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存放,避免受到污染、损坏。9.2.6外包装有破损的原材料应单独存放,标明破损原因并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2.7可重复使用(如返工料)或继续使用的物料应存放在清洁、加盖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外明确标示。9.2.8原材料清洗用水不得使用静止水,洗涤用水不得再循环使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9.2.9冷冻原料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其质量下降和遭受污染的条件下进行。不得使用静止水解冻。
9.2.10 生产结束而未使用完的原料应妥善存放于适当的保存场所,防止污染,并在保质期内尽快优先使用。9.3 生产过程
9.3.1生产操作应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应在尽可能减低有害微生物生长速度和食品污染的控制条件下进行。食品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理化条件(如时间、温度、水分活性、pH、压力、流速等)及加工条件(如冷冻、冷藏、脱水、热处理及酸化等),以确保不致因机械故障、时间延滞、温度变化及其它因素导致食品腐败变质或遭受污染。
9.3.2 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应在符合《生产操作规程》或有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存放。9.3.3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或在贮存时被二次污染。
9.3.4 用于输送、装载,贮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避免对加工过程中或贮存中的食品造成污染。与原料或污染物接触过的设备、容器及用具,必须经彻底清洗和消毒,否则不可用于处理食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盛放半成品的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面、或已被污染的潮湿表面上,以防溅水污染或由容器底外面污染所引起的间接污染。
9.3.5 对直接或间接接触产品包装的循环冷却水,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应在卫生条件下制作。
9.3.6 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筛网、捕集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等)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杂物混入食品中。
9.3.7需做加温预处理的食品,应严格控制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冷却,迅速移至下一道工序。定期清洗加温预处理设备,防止耐热性细菌的生长,造成污染。
9.3.8以控制水分活度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食品,其水分应处理至安全水分含量之内。9.3.9 以控制pH值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的食品,其pH值应调节并维持在4.6以下。
9.3.10 内包装材料在使用前须清洗、消毒。内包装材料应在正常储运、销售过程中能有效保护食品,防止将有害物质混入食品,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9.3.11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大面积冲洗工作,必要时须尽可能放低喷头近距离冲洗,以减少水滴四溅,防止飞溅污染。
9.3.12 不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电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产生异味、碎屑污染。9.3.13清洁作业区内在生产时,不得打开窗户。
9.3.14应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清洁、卫生。设备的维护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防止影响产品质量卫生。每次生产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的检修并做好维修记录。质量管理
10.1 《质量手册》的制定与执行
10.1.1 企业应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质量手册》,•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颁布实施。《质量手册》包括本标准10.2、10.3、10.4的内容。
10.1.2有关食品质量、卫生的标准文本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文本,企业应收集齐全。10.2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10.2.1 制订详细采购制度,包括供应商评价、质量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制订过磅、取样、检验、判定、审核、处理、领用等作业程序,并切实执行。10.2.2原材料进货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检疫合格证或化验单。
10.2.3每批原材料需经查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经判定拒收的应予以标示(不合格或禁用),专门存放并及时处理。
10.2.4 经判定合格的原材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
10.2.5 原材料进厂应根据生产日期、供应商的编号等编制批号。该批号应一直延用至生产记录表,便于事后追溯。
10.2.6 原材料的包装容器经抽样拆封,应立即做适当的处理,以防变质。
10.2.7 对贮存时间较长,质量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原材料,在使用前应抽样确认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生产。
10.2.8需有特别贮存条件的原材料,应能对其贮存条件进行控制并做好记录。
10.2.9 原料可能含有农药残留、药物残留、重金属或霉菌毒素时,应确认其含量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10.2.10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如咖啡因等,须按有关规定使用和贮存。
10.2.11食品添加剂应设专库或专柜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领料方法及有效期限等,用专册登记使用的种类、进货量及使用量等,其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硝酸盐类与亚硝酸盐类应与一般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示。
10.3 过程质量管理
10.3.1 企业宜采用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
10.3.2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其配方及工艺条件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生产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迅速追查并纠正。
10.3.3 为掌握每一步生产过程的质量情况及便于事后追溯,企业应在生产过程控制点抽检半成品,并制作质量记录表、生产记录表等管理报表。
10.3.4 不合格半成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应予以适当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10.3.5定期对工作台面、工器具、工作服、操作工手部、包装后最初一定量的成品及其他抽样成品做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检验,必要时做霉菌、酵母检查,验证清洗消毒作业是否正确、彻底。正常情况下每周一次,检验不符合规定时,应每天检验直到合格为止。停工后再开工时,必须进行验证。10.3.6每批成品入库前应有检验记录,不合格的应予以适当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10.4 成品的质量管理 10.4.1 详细制订成品的质量指标、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质量指标的下限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原则上应以国家标准方法为准,如用非国家标准方法检验时应定期与标准方法核对。10.4.2 成品须逐批随机抽取样品,根据产品标准进行出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并做好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10.4.3 分析结果应填写“成品质量检验记录表”,结合“生产记录”来判定成品是否合格,同时作为批准出库的依据。
10.4.4 成品入库后应注意成品仓库贮存条件的管理与记录。
10.4.5 成品出库时应检查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注意对外观质量再做检查,禁止运输中无法保持成品质量完好的车辆出货等。
10.4.6 制订成品留样计划,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以便在必要的质量检测及产生质量纠纷时备检。必要时,应做成品的保质期内稳定性试验。10.5 贮存与运输的管理
10.5.1 储运物品应避免日光直射、雨淋、剧烈的温度和湿度变动及撞击等而影响质量。10.5.2 成品应按品种、包装形式、生产日期分别贮存,以先进先出为原则。
10.5.3 仓库应经常整理,贮存物品不得直接放臵在地面上。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易腐、易燃品以及可能引起串味的物品。
10.5.4仓库中的物品应定期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仓库应有温度记录(必要时有湿度记录)。包装破损或经长时间贮存质量可能有较大下降的,应重新检验。
10.5.5各种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工具、车辆应随时清洗、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
10.5.6 非厢式运输工具、车辆应配有防尘、防日晒雨淋的帆布、塑胶布等遮盖物。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用专用车辆运输,如保温车、冷藏车等。
10.5.7原材料及成品的出入库和运输应有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以便发生质量问题时及时召回。10.6 成品售后管理
10.6.1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制度,对消费者的投诉,质量管理部门(必要时,应协调其它有关部门)应立即追查原因,加以改进,同时由企业派相关人员向消费者说明原因或道歉,并提出处理和纠正措施。10.6.2企业应建立成品召回制度。
10.6.3消费者投诉和召回成品均应做好记录,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原因、处理日期及最终处理方式。该记录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分送有关部门,以改进工作。10.7 记录管理 10.7.1记录
10.7.1.1卫生管理部门除记录定期检查结果外,还应填报每天卫生管理记录表,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清洗消毒工作及人员卫生状况,并详细记录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10.7.1.2质量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及结果,并和原定的目标相比较、核对,记录异常情况的处理结果和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10.7.1.3生产部门应填报生产记录及生产管理记录,详细记录异常处理结果及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10.7.1.4各项记录均应由执行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复核签名或签章。记录必须真实,与现场检验或监控同步,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追记。记录必须规范、清晰。记录内容如有修改,不得涂改原始记录,修改后由修改人在修改文字附近签章。10.7.2记录核对
卫生、生产、质量管理记录应分别由卫生、生产、质量管理部门及时审核,如发现异常,立即纠正。10.7.3记录保存
企业对本标准所规定的有关记录,保存期应较该产品的保存期延长6个月,至少保存2年。11 标签
11.1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应符合GB 7718及其它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11.2零售产品应以中文及通用符号标示下列内容: 11.2.1产品名称及产品标准号。
11.2.2配料表:包括内容物、食品添加剂名称。11.2.3净含量:重量、容量或数量。
11.2.4企业名称、地址,消费者服务专线或生产企业的电话号码。11.2.5保质期:应采用印刷方式,不得以加贴标签方式标注。
11.2.6批号:以明码或暗码表示生产批号,根据批号可追溯该批产品的原始生产资料。11.2.7食用方法、贮存条件说明。11.2.8其它经有关部门规定的标示项目。
11.3外包装容器须标示有关批号,便于仓储管理及成品召回。11.4包装、运输标志符合GB/T191的规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考核
12.1企业应建立具有整体性的、有效的执行本标准的管理制度,整体协调企业各部门贯彻本标准各项制度。12.2管理制度的考核
12.2.1企业应建立由各级管理层组成的内部考核组,对企业执行本标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合理解决与追踪。
12.2.2内部考核组组成人员,须经一定的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12.2.3企业应制订内部考核计划,确定检查、考核周期(一般以半年一次为原则),切实执行并做好记录。12.3管理制度的制订、修订及废止
【电子支气管镜操作规范】推荐阅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06-26
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分析10-19
纤维支气管镜的护理10-21
支气管炎的预防方法11-19
电子白板操作12-02
无菌技术操作电子教案11-13
电子病历规范要求06-24
电子商务平台操作手册07-11
电子商务系统操作说明07-25
第二章操作系统电子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