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疤痕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疤痕(共11篇)

关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疤痕 篇1

母亲出生在重男轻女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大概是性别的缘故,就把得天花的“机会”留给了她,原来俊俏的脸变成了满是疤痕的麻脸。由此下嫁大她十多岁又体弱多病的老男人——我父亲。父亲又半路撒手人寰,母亲守寡未再嫁。从此,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用超乎寻常的毅力将七个孩子养大成人(题图、出生顺序右起递减)。

母亲的一生注定与疤痕有“缘”。一生经历几次惊险的意外伤害,但她竟能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她身上布满了形状各异的疤痕,每块疤痕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母亲留下的“明处”疤暂且不说,只说我未出生前她为亲人留下的“暗处”疤痕,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那是在父母婚后的一个春天,农民最繁忙的春播拉开序幕。有一天准备种地物品都已齐全,俩人来到牛圈牵牛,父亲专注地解牛栓绳,母亲在身旁等待。就在即将解开绳子的一瞬间,疯狂的牛瞪大眼睛向父亲发起攻击,千钧一发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冲了过去,火速推开父亲,躲闪不及的母亲,被牛角戳穿了背部的同时还断了一根肋骨。母亲遭到这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不但不责备这头陪嫁的母牛,而且还替母牛惋惜被父亲扔掉的死牛犊。

善良的母亲,舍身救父亲,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痛苦的硬伤,但背部却落下了隆起的大疤,像一粒沙石嵌在那里,深埋衣下半个多世纪不为人知。母亲这纵身一跃,挽救了一个家族。

母亲沿袭了中国传统女人的美德,尤其把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初夏,爷爷又犯了头疼的老毛病。孝顺的母亲,依然准备采用村民口传“秘方”为其“医治”。

上午,母亲安顿好三个孩子,带上工具,打算到北山挖中草药——细辛,为爷爷治病。

刚刚下过雨,天空显得更加湛蓝。

母亲沿着山间小路向东疾走,路两侧高大的刺槐树上知了唱着悦耳的歌声,簇拥着像秋千垂吊的白花,飘香四溢,沁人心脾,引来无数蜜蜂采花酿蜜,沸沸扬扬地缀满花穗,把花串坠得晃来晃去。

她看到这些勤劳的小精灵,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奉献着,把甘甜留给他人,心里不禁充满了愉悦,感叹着蜜蜂崇高的行为。

眨眼间,母亲的双足已触到北山脚下,她又踏上了蜿蜒崎岖的山路,走进自家养蚕场。这些柞蚕宝宝,食平庸栎树叶,却吐尽高贵靓丝,最后低调地将身体包裹起来;想来母亲勤劳的品格正像柞蚕吐丝一样伟大。随后,母亲到达了生机盎然的山顶,放眼望去,苍翠的山峦拥抱着畸形怪状的悬崖峭壁,升腾的白雾吻着由低矮到参天的丰盛植被。优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若干种中草药在这仙境中“安家落户”,它们隐居在草丛和树林中。

母亲熟悉细辛的生长环境,一边寻找一边挖着,静谧的山上,不时传出镐头撞击石头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稍后,眼明手快的母亲,已挖了很多细辛,她正准备回家给爷爷熬药,在她回首的猛然间,一眼望到那块依山陡峭悬崖上面有株老细辛,虽然它与别的植物齐头并肩,它却鹤立鸡群:心形的碧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颀长纤腰随微风舞动婆娑;紫色筒花弥漫着迷人的芬芳;含苞的花蕾向母亲“招手”。母亲深知这株多年生的细辛,根部的药效一定会高于挖完这些。她眼前又浮现出爷爷痛苦的表情,为了使爷爷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母亲不再犹豫了,而是勇敢地从悬崖侧面攀沿上去。

这块灰色峭壁长满苔藓,壁上只有能容下一只脚的凹陷,母亲只好两脚交替使用这点“阵地”,想顷刻就能挖下这株细辛,但出乎预料的是细辛长根却与周围杂草、树木的根交织缠绕在一起,她试图换过几种挖掘手段,始终不见细辛根的末梢。此刻已近中午,疲劳的母亲想尽快赶回家给老少做饭,更加心急如焚。分神的母亲身体重心有些失控,一失脚,意外发生了,人从悬崖上滑了下来,几乎遍体鳞伤,特别是臀部,正好落在锋利的栎树斜茬上,人像躺在钉排上遭受酷刑一样忍受煎熬。母亲痛不欲生地哀叫着,呻吟着……

再次经历大难的母亲,又与死神擦肩而过,竟能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是爱拯救了母亲的生命!她爱得越深,生命力就越强。但她臀部却留下多处不可示人的疤痕,在母亲身上“潜伏”了半个世纪。如果不是她晚年病重落炕,我帮她洗澡时的“巧遇”,母亲恐怕会将这些疤痕的秘密带到坟墓中去。

母亲的一生,为家族奉献了一生。为别人她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虽然落下疤痕,饱受委屈,但她却无怨无悔,甘做寂寞的砥柱。

母亲身上的疤痕,是用博爱镌刻的;这些疤痕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并激励我前行;这些疤痕,也是母亲刻在我心中最宝贵的勋章!

一组讴歌母亲的至情美文 篇2

几天里连续读到三篇歌颂母爱的时文,一遍又一遍地读,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这组佳作推荐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也想经受一次情感上的冲击,接受一番灵魂上的洗礼,那么就请认真地读一读,好好地品一品吧——

文一

阳光下的守望

顾振威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选自《周口日报》)

文二

最珍贵的废书

佚名

一天,收拾屋子,找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女友说还扔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

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只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

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拉我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

“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一字不识的家长。

“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撕去包装,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

“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

“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女友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选自《精短小说》)

文三

母亲的需要

张峰

给天下的儿子出个题目: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也是一个复杂的题目。从来是母亲问儿子你需要什么,很少有儿子想过母亲需要什么。从小到大,儿子有数不清的需要被母亲牢记,被母亲满足;从小到大,儿子很少过问母亲的需要,母亲的梦想。其实母亲的需要非常简单,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某一监狱的牢房中关着数名死刑犯。

有一天,大伙翻着彩色的杂志在那里闲聊,其中一个犯人指着杂志中的珠宝图片感叹说:“我母亲如果载上这些首饰一定很高兴。”

有一个则指着上面的房屋图片说:“我的母亲如果有这么一间漂亮的房子多好。”

另一个犯人说:“要是我的母亲有这么一辆车子,就可以常来看我了。”

杂志最后传到一个犯人手中,他拿着杂志良久未言,默想了许久后流着泪说:“如果我的母亲有个好儿子就好了。”

大家听了都沉默无语。

不知道这是不是作恶者最后的悔悟,这几个死刑犯能在生命不多的日子里想起他们的母亲,应该说,他们都是心存孝顺的。可是,前面几个犯人对母亲需要的揣度都是错误的。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的需要加到了母亲的身上,只有最后一位犯人有了彻悟。他明白了天下母亲最大的需要就是有个好儿子!

从撕心裂肺艰难的分娩,到一口奶一口饭艰辛的哺育,到一件衣服一次脸色的无尽关怀,儿子是母亲烦恼的根源,更是母亲幸福的根源。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连着母亲的心境,儿子是母亲心头呵护终生的“痛”!母亲付出,追求的哪里是物质的回报?是的,珠宝、别墅、小车,的确能给母亲带来快乐,可是,在母亲的心底,终极的幸福永远是儿子自身的优秀!

(选自《作文与考试》)

多余的话

在以上三篇充满了魅力与震撼力的美文面前,我想我的任何评说都将是苍白无力而完全多余的,读者自会有所对照,有所沉思,有所领悟。只想再摘引一组材料,供大家品评回味:

1.有句名言说得好:“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2.在一首法国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宠爱她的浪子,浪子所求,无所不应。有一天浪子回家,说他的情妇要他母亲的心,母亲立刻拿了一把刀,把心挖出来,交给了他。浪子高兴地提着母亲的心,狂奔着去讨好他的情妇。在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正要爬起来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微弱而挚爱的声音焦急地说:“哎呦!我的宝宝,你摔坏了没有?”

3.佛经中曾说,当小马长到和母马一模一样的时候,想要辨别,只要看它们吃草时的情形。因为母马总是自己不吃草,把草堆向小马的方向去,这是动物中的母爱。

关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疤痕 篇3

9岁后,我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由于大量服用止疼药的原因,导致病情急速发展,最后演变为可怕的强直性脊椎炎。家里困难不能根治,最终导致我瘫痪卧床。这一躺下就意味着终生与床相伴。奶奶要同时照顾我和我的“傻”妈妈。尽管生活艰苦,她还是像以前一样,隔一段时间就用攒下的鸡蛋给我“开小灶”,做好荷包蛋端到我的床前,慈祥地照顾我吃完。我吃着荷包蛋,心里又想:什么时候我能坐起来啊!这样就能给奶奶减轻负担了。后来父亲离开了人世,奶奶年纪大了也不能做饭了,家里也没有能力养鸡了。直到前几年奶奶去世时,我们全家人都吃上荷包蛋的梦想也没能实现。

这几年,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完善和落实,我家生活好多了,偶尔也会买一些鸡蛋。妈妈只会做水煮硬鸡蛋,她学做的荷包蛋,不知是方法不对,还是买来的鸡蛋是饲料鸡生的原因,不仅没有奶奶做的那种原汁原味的荷包蛋的味道,连荷包蛋也是四零五散不成形,甚至成了“鸡蛋汤”。每次看到妈妈做得很失败,我就想:也许是妈妈不会做吧。自我安慰着想,她只要能做熟就不错了,能吃进肚子就没有浪费。

在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11月我到广州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翌年3月回到了家乡。我离家的几个月,妈妈经常在村里比划着问村里人:我的儿子到哪儿去了?听说我要回来的前几天,她整天不出门守在家里等我。看到我回来后能坐起来了,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有一天早上,妈妈又做了面条,端来给我吃。我看见面汤里漂着翠绿的、切碎的蒜苗和星星点点的蛋白,就比划着问妈妈:是不是打鸡蛋了?妈妈用手指了指我的碗里,微笑着伸出两个手指,再指着自己的碗,也伸出了两个指头。我一下子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是说自己一共打了四个鸡蛋,母子俩一人两个。我给妈妈伸出大拇指,称赞她越来越聪明能干了。因为以前她连一二三都数不清,现在竟然可以数清四个数了。妈妈开心地笑了。

我吃着香气四溢的面条,当碗底露出了两个荷包蛋,我眼前一亮,首先感叹妈妈这次做得很成功,荷包蛋形态完美,就像一个中间厚、周围薄的十分精致的小荷包,这也许就是荷包蛋的由来吧。想到自己有胆结石不能吃鸡蛋,我就夹起一个鸡蛋示意给妈妈,妈妈说什么也不要,一个劲的比划自己碗里也有。我没办法只好比划着说吃多了我肚子疼,妈妈这才同意了。我吃着另一个荷包蛋,品尝到了奶奶做的那种味道。

妈妈把我给她的那个荷包蛋,在面条上放了好久也舍不得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孝心,感受到了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温暖,让我们全家人终于同时吃上了荷包蛋,也圆了她儿子坐起来的心愿。真心希望我们母子俩的日子过得团团圆圆,就像荷包蛋一样有滋有味啊!

赞美母亲的美文欣赏:母亲的针线 篇4

母亲的贤惠能干,在村里村外,名声儿响响的,干什么像什么,没有什么事儿能难倒她。别说庄稼活,也别说家务事,反正,男人的活,她能干,女人的活,她全会,里里外外都是行家里手。但堪称一绝的还是母亲的针线活。

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家很穷,家徒四壁。墙壁是纸糊的,桌子也是石头的,一家7口人挤在50平方米不到的破瓦房里。特别是夏天一遇暴雨,家里就成了水田,深一脚浅一脚的。面对酸楚的家境,母亲把泪水活生生的吞进肚里,默默地拿起她的针线与命运进行殊死搏斗和抗争。在寅吃卯粮的年代里,针线救活了我们全家。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母亲忙完了家务,就开始忙碌自己的针线活。她深深地知道,苦难用祈祷是不能化解的,空手更套不到白狼。夜深了,万籁俱寂,煤油灯摇曳着,忽明忽暗,或在夏日的石桌上,或在寒冬的蚊帐里,或在春秋的月光下,母亲的针线上下穿梭,跳动着优美欢快的舞姿;或纳鞋底,或织鞋帮,或绣鞋垫,四季放歌,从未停止。多少个日夜,我们酣然入梦后,满天星星眨巴着眼睛,皎洁的月亮洒下柔和的影子,和着田间的蛙鸣,牵着母亲那颗执着的心继续编织明天的希望。希望里沁润着母爱的伟大,化作无穷的能量,把白日里的疲倦和夜晚里的睡意驱散得无影无踪。母亲换了多少次灯芯,揉了多少次眼睛,我们当儿女始终记不清,数不完,只知道她的手掌结了厚厚的茧,手腕子老是说很酸痛。

母亲在针线里完美演绎了她的心灵手巧。母亲的针线疏密有度,深浅一致。横看竖看,左看右看,线线笔直,不差毫厘,比缝纫机的做工还精细。只要出自母亲之手,每一件作品均是上等品。尤其是她制作的每一双布鞋,结实耐用,美观耐看,十里八村,无人能及,男女老少,爱不释手,赞不绝口。难怪母亲的鞋子到集市上一亮相,就被哄抢而光。每个月,母亲要制作5至6双鞋,每双2元钱,一个月卖一次。每逢卖鞋,母亲就像过节一样,无比高兴,平时的愁云就会烟消云散。10多元钱,不仅意味着全家人的生活有了着落,也慢慢开启了希望之门。自从母亲拿起她的针线,我们就没有向外人借过一碗米;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家盖起了很多人羡慕的青砖瓦房。

母亲用针线编织了我们四姊妹的童年。因家境贫寒,穿新衣服是一种奢望,但母亲能把这种奢望用针线穿起来,天衣无缝,让我们没有一点遗憾和怨言。“一件新衣代代传,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这是穷人家的惯例。无论是改制的,还是缝补的,衣裤经过母亲一番修复和加工,就变得完美无缺;即便是补的疤,因密织精致,颜色一致,也难以分辨出来。无论走到在哪儿,我们在外人面前总是穿戴干净整齐,一点没有邋遢相,母亲也因此挣足了面子。

针线好,是母亲的名片,引得无数村妇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取经的不少,甚至请母亲帮忙缝补的也大有人在。这时候,母亲总是有说有笑,从不摆谱,从不张扬自己的特长,耐心地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积极热情的予以支持帮衬;哪怕是再来一次熬更守夜,也乐此不疲。母亲用针线架起的善良和友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赞美和信任,每年的“三八红旗手”、“巾帼妇女”,“先进个人”,母亲总是铁板上钉钉,总有一样胜券在握。我们家里用的洗脸盆和毛巾就是母亲常年的奖品。

母亲常说:“有了技术活,不怕日子难过”,“任何事情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这两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原来是活生生的真理,在母亲的针线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针线是母亲的传家宝,穿着她的勤劳和智慧,裹着她的坚毅和顽强,藏着她的立身秘籍。针线里有母亲,所以,我一直放在心上。

感恩母亲的美文:母亲的芳华 篇5

我小的时候,家中的炕柜里有一个柳条包(相当于现在的皮箱),里面有两件旗袍,那是母亲的嫁衣。一件是墨绿色金丝绒旗袍,盘着蝴蝶扣子,做工十分精致。另一件是咖啡色日本大和绉真丝旗袍,滾着黑边,煞是好看。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的心爱之物,可是我却从没见到母亲穿过它们,我是母亲的第六个孩子,记事儿的时候,母亲也就是37.8岁的年纪,我问过长我八岁的二姐,她说也没见过母亲穿这两件旗袍。母亲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和父亲结婚也是住在城里,只是因为爷爷的原因,在我长兄两岁的时候,母亲跟随父亲搬到了乡下,从此,母亲成为了与辛劳贫穷相伴的农妇。劳作的辛苦,孩子的拖累,生活的重压,让母亲把对美丽的追求置于脑后了。

前些日子在《江城晚报》博客看吧里,看到本市作家李金龙先生的散文《妈妈的臂膀》,作者的母亲,一位坚强能干的乡下女人,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像一个男人一样,和泥脱坯,砍树盖房,锄田抱垄,养猪做饭,忍饥受冻,积劳成疾,待五个子女长大成人事业有成,母亲已病入膏肓,她没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过早地谢世了……读完不禁潸然泪下!

上个世纪中期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物质和文化双重匮乏的时代。那个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谁没有关于母亲的辛酸记忆?是我们的母亲,不顾白天劳作的辛苦,坐在煤油灯下,一边缝连补绽,一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瞎话儿”,也因而在那个是非颠倒、黑白不辨的年代,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辨别真假美丑,区分善恶忠奸;是我的母亲,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挖野菜,扒树皮,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饿死;是我们的母亲,在一碗米煮成一锅粥的情形之下,每个孩子的碗里尚有些许饭粒,而母亲的碗里,却只有稀稀的米汤;是我们的母亲,在我们躺在热被窝里面的时候,她们在滴水成冰、烟熏火燎的厨房为我们做饭……

我们母亲那一代的乡下女人,她们没有享受到人世间的美食、美妆、美景,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她们的儿女。她们日渐黯淡的眼神中,只有看到了儿女的学业和事业有成时,才现出了光亮,看到了希望,而她们自己,却被岁月的摧残,过早衰老和离世,她们留给这世间的芳华,便是她们的儿女。

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我们说,人世间所有的芳华都属于母亲!是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家庭,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构成了这个社会;是她们,哺育了一个又一个儿女,一个又一个的儿女,成长为社会的栋梁!我们的母亲,她们不抱怨,不放弃,用坚忍与耐力,固守着眼前的苟且,却给了儿女们诗与远方。母亲永远与芳华同在!

谨将此文献给默默无闻而又无私奉献的所有母亲们!

难忘母亲的泪水美文欣赏 篇6

献给母亲节

这是我第三次落榜,冒着雨夜,一个考上的同学把我从学校送我回家,我拖着遍体鳞伤径直闯进了内屋,关上房门,蒙头大睡。看到我那狼狈的样子,和往年一样,一家人估计到了我的结果。父亲在厨屋里不停地抽烟叹气,母亲不停地前屋走到后屋,屋内的空气将要凝固了。我睡在里屋的床上,隐约听到父母的抱怨,隐约听到串门邻居的谈论。慢慢长夜,我实在不能忍受这种滴血般的煎熬,在父母不备的时候,我冲出了家门,消失在那漆黑的雨夜。那一刻,我从身后听到母亲的哭诉,听到三弟凄凉的呼唤,听到庄园上狂躁的.狗吠。但是,我没有回头,涉着雨水,冒着黑夜,溜逛在空旷的荒滩原野。那一夜,我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和恐惧,我不知道全身淋透雨水的寒冷,我也不害怕坟茔地里有魔鬼的传说。

我无目的地转悠,一直转悠到就近的车站,天亮了,卖车票的人问我到哪里?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心酸和委屈,那一刻,我变得无助和可怜。

在我冒雨出走以后,全家人四处分头寻找,找遍了我家所有的亲戚,找遍了我平时熟悉的地方,慢慢长夜,一家人犹如等着一个世纪。

母子连心,母亲知道我伤心的地方,天刚放亮,她找到了我蹲的车站,她一眼看到我蜷曲在车站的长椅上,眼泪扑簌簌地冲了下来,她冲上去紧紧地搂着我。我再一次不禁失声痛哭,昨夜在夜幕里行走的勇气,离家出走的暗暗发誓,那一刻,我一无所有,我变得非常茫然。母亲的眼泪留住了我远行的脚步。

我再没有勇气走进复读的教室,执意出去打工。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算是付之东流,现在要和那些文盲的同伴一起去做窑厂的苦活,懵懂的我或许没有太多的感受,而对母亲而言,这分明是一种刺痛,这种痛比不得劳作中的苦。这十二年,凝聚了母亲无数的汗水,更凝聚了母亲无数的期望。每一次临考前,优秀的预考成绩都带给了母亲无限的喜悦,而考完以后,落寞的消息又带给母亲无限的伤害。

带工的汽车鸣笛启行了,母亲还是冲上车子把我拽下来,又用才17岁的弟弟替下了我,这一替换,对母亲来说,同样是一种不舍,但是,在母亲的眼里,弟弟是块做苦活的料子,而我却是一块珠宝,如今,分明碎了,母亲依然紧紧地握着。望着车上二弟远去的背影,母亲和我又一次都滚下了泪水。

母亲一直坚持她的坚信,在我人生坎坷的路上,她给了我无数的鼓励、支持和理解,在凡有的机会中,母亲都要我去尝试,她也舍去了她的薄面,甚至给以乞求。终于有一天,我踏上了坦途,那一刻,母亲笑了,眼中笑出了泪水。

xxx国土资源局小尖中心所

写母亲的美文 篇7

远处,那是你疲惫的身影,已经开始驼背的身躯在蹒跚的步行着,那是你将要工作的地方,每天在那里奔波劳累着,只为了那一点点的收益,你没有什么知识,年纪又大了,工作只能靠种菜,种菜非常辛苦,每天都要起早贪黑,菜地里你黝黑的身体,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耀眼,刺进了我的眼睛,那样的痛,风刮在你亲手种植出来的蔬菜上,刮在汗流满面的脸上,刮痛我的心,吹干我的泪,太阳疯狂的玩耍着,不顾别人的痛苦,母亲那苍老的手在菜地里不停的拨动着,汗水滴在被烈日照耀的土地上,一下子就蒸发了。

风的微小太阳的巨大,使母亲在菜地里十分难受 可是她不得不这样做,即使太阳多么的残忍,将她的皮肤晒伤,她也没有表露出一种辛苦的样子,她心里时刻想着 多忙活一点就可以多收获一点,为了家里多一点生计,为了给我存籍足够的钱去读书,为了我们的家,她的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一点又一点的侵蚀着她,她那弯曲的背已经不再挺拔,那脸上的光泽已经变得黝黑。

风继续吹着,没有一丝凉意,使炎热的太阳嚣张着 菜地里你软弱的身躯不停的运动着,就算肚子饿了,您也不会回家,直到把活都干完,你手上的茧越来越多,摸着我的手感觉有点不舒服,那粗糙的手不再是以前那个柔美的手了,为我盖被子都能感觉到你那布满茧的手。我的眼睛湿润了,那也许是风太大了 眼睛进沙了,我没有哭,我只是眼睛痛 你的一切,让我心痛,我切不能为你做多少事情,你不原意让我去帮助你 因为你怕我受苦。

母亲的蝴蝶美文 篇8

母亲不是传说中的祝英台,虽然母亲刚刚仙逝,我当然无法知道母亲是否会幻化成一只给我祝福的蝴蝶。但是,母亲生前却曾经同一只美丽的蝴蝶发生过隐秘的联系,因为那是一只向母亲报喜的蝴蝶,也许就是这只神秘的蝴蝶,第一次给母亲一生黯淡的岁月里,注入了一道希望的亮色,正如这只彩色蝴蝶围绕在母亲的身前轻盈飞舞时,那一对长着漂亮花纹的翅膀,在母亲眼前闪烁着一片艳丽的光芒。而那只神秘蝴蝶的出现,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其实,我的命运并不比一只蝴蝶更好,也许根本不能跟一只蝴蝶去比,因为蝴蝶曾经是一只难看的虫子,它不知经历了怎么一番痛苦的蜕变才成长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可惜那个过程世间没人能看到,也不会有人去关注。正像我一岁时,跟着父母从饥饿的山东老家闯关东,只为能吃饱饭,农民无论生活在哪里,只关心肚子,不会像一只蝴蝶那样,注重的是一种美丽的外形。

当我在长白山腹地的乡间一年年成长起来,我似乎从未奢求过长成一只蝴蝶那样。长白山让我小时候感受最深的是漫长的冬天,永远下不完的大雪,仿佛冬天长得没完没了;好不容易雪停了,春天来了,我好像还没做好准备,春天就没了,一下子就过渡到了炎热的夏季。这时,山间田野里到处飞舞着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和蜻蜓。大约是长白山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蝴蝶的生长。我常常遗憾美国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这位一生喜爱捕捉蝴蝶的文学大师,如果有幸到过长白山,也许他就不会只是醉心于北美的蝴蝶了;我感到特别遗憾的是,在他最有名的小说《洛丽塔》里,我竟然连一只蝴蝶都没有看到。

我因为母亲而一直喜爱蝴蝶,却从未捕捉过一只花纹美丽的蝴蝶,残忍地做成标本,这是我同大师最大的不同,也许我错了,我实在不忍心将一只灵动又好看的蝴蝶,生生将它的美丽在瞬间凝固成一道死亡的风景。

我此生喜爱蝴蝶,肯定是源自于母亲向我讲述的这个真实温暖的故事。1980年8月,那时高考日是7月7、8、9日,我已经是第三次沿着高考独木桥冲击遥远的大学校门了。但是高考以后,我明智地预感到自己那条通向城市的.人生道路仍旧十分遥远又渺茫,所以当我去十里之外的学校看到高考成绩那天,我做出了一生最决绝的选择,决定开始我的农民生存之路,不再考大学了。

那天,我第一次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我就跟随生产队的马车进入山里拉西瓜去了。那是我第一天真正做一个农民的日子,远在大山深处。直到许多年以后,我还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曾经做过一天农民,所以我在城市从未轻视过农民。而那一天,我实在不知道,长白山深处的一只通灵的彩色蝴蝶,当它目睹了我不甘心的内心创痛,竟勇敢地穿越一座座山岭,一道道松林,双翅上折射着一层层充满了炎夏黏性色彩的阳光,一路播洒山花的香气,顺利抵达了我母亲的窗前。当忙碌的母亲第一次不经意间看见一只彩色花蝴蝶,一直围在母亲身前轻轻飞舞,竟然一点不怕人,母亲便停下了手上的活计,只见蝴蝶冲着母亲轻轻扇动着翅膀,好像要对母亲说什么似的。这时,蝴蝶仿佛在母亲的心灵上神秘地传导了一个充满着命运的暗示。

母亲微笑着向蝴蝶伸出了手掌,语声轻柔地问道:“你是来给俺儿子报喜的吗?”蝴蝶好像听懂了母亲的话,果真落在母亲的掌心上,冲母亲轻轻扇动了两下薄翅,母亲欣喜地说:“报喜的蝴蝶到了,儿子考上大学了!”母亲说完才发现,那只报喜的花蝴蝶一眨眼不见了。

晚间,当我踩着一轮满月回到家里时,母亲一脸欣喜地迎着我,手上拿着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那只出现在母亲面前的神奇蝴蝶,就这样轻易地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可惜我从未遇见过它。

一晃,我在省城生活三十多年了,我好像把长白山的蝴蝶彻底遗忘了,因为在夏天似乎一次也没有见过那种彩色大蝴蝶。直到母亲离世,我因日日思念母亲,竞意外地在这个夏天,将母亲的蝴蝶从我的记忆深处复活了,虽然我已经渐老,那只蝴蝶却依旧年轻美丽。

美文故事:母亲的炸鱼 篇9

早几天,网上的朋友们就在为母亲节活动而奔忙了。提起母亲,人人都有深深的亲切感,从十月怀胎,到呱呱堕地,再到哺育成人,无不凝结着母亲的心血。报效母亲,是每个人的良心与责任。昨天下午,有位朋友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提醒我说:明天是母亲节,别忘了准备一份厚礼,好好地孝敬母亲。这条短信,更加引起了我的思母之情。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有妈的日子多美好呀。可惜,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4个年头了,我还能为她做点什么呢,真是尽孝无门啊!现在,我能做的,也就是写点纪念她老人家的文章了。但写什么呢,母亲的一生,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到底写什么好呢,一时半会还真难确定。

收到朋友的信息之后不久,又有一位朋友来敲门,打开门一看,原来他是给我送鱼来了。他用一个塑料袋子提了一大袋小鲫鱼给我,说是他钓来的。老朋友了,恭敬不如从命,我只好笑纳了。看到这一袋子鲫鱼,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油炸鱼,真是好吃极了。于是,在这个母亲节里,我就写写《母亲的炸鱼》吧。

母亲从小居住在江边,外祖父又特别爱捕鱼和钓鱼,所以,母亲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鱼这道菜的料理,可说是技艺到家了。因此,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饱餐了鱼的口福。这里单说母亲的炸鱼,就让我流涎不止。因为我的老家住在一个小山冲里,有一条小溪流从屋门前穿过,溪水里的鱼较多,但多是些小鲫鱼、小鲤鱼、泥鳅、黄鳝、虾米之类的东西。那时候,由于生活清苦,所以,我们常常到小溪里捕鱼改善生活。对鱼进行烹调加工,就是母亲的拿手戏。由于我小时候经常帮着母亲做家务,所以了解了母亲炸鱼的`全过程。

我们兄弟们将鱼捕回来之后,母亲将它们放在一个木盆里,倒上一些清水,将鱼清洗三到四次,然后将拇指大小以上的鱼儿鳃巴洗干净,再把肚肠挤出来,一个一个地码在碗里;对那些比拇指小的鱼儿、泥鳅及虾米,则只将泥巴清洗干净放到碗里。鱼儿洗净之后,先将菜锅洗净放到灶上,再将鱼放到锅里,盖上锅盖,用小火将鱼儿闷死。然后挤挤密密地铺成一层,从锅子的周边淋上一圈生菜油,再在鱼体上散上一层细盐,接着以小火慢慢地将鱼炸燥。在炸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动锅子,以免将鱼烧糊了。挨锅的一面炸燥之后,先不能翻动,要用盖子盖住,把锅子从灶上拿到地面,待锅子冷却之后才将盖子揭开,用菜勺将鱼翻过来再炸。这样,锅里的鱼一个一个的,精精爽爽,一点都不会烂。

鱼炸好之后,还只是前期工作,正式烹调,也很讲究的。首先是要选好配料和调料。那时候农村生活水平低,一般家庭,有油有盐炒菜就很不错了。但在我们家里,母亲炒菜还是有一些讲究的。她炒鱼的时候,首先要准备好辣椒、生姜、香葱、花椒、鱼腥草等配料和调料。正式炒鱼的时候,先将锅子洗净架到灶上,然后将火烧旺,待菜锅烧得半红,再放上猪油,油溶解后,用菜勺将油划匀,才将先前炸好的鱼倒入锅内,炒动几滚,待鱼炒热之后,再加入点清水,将鱼煮一会。待鱼被煮软之后,再将辣椒、生姜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食盐,继续炒几滚。待辣椒熟了,再加入香葱、花椒、鱼腥草等左料,炒动几滚,就出锅了。

母亲的爱-故事美文 篇10

我的家在一个村子里,爸爸和妈妈以务农为主,一年里都不辞辛苦的劳动着,有阴雨天时,妈妈就为我和爸爸补衣裳,我与爸爸穿的补着补丁的衣服,虽破旧,但很干净,我们心里很幸福很满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天好像在捉弄我们一家人,那年妈妈撒手走了,永远的走了,留下十二岁的我和一个四岁的小妹,妹妹不懂事,我又怕爸爸伤心,只有一个人暗暗的流泪,不敢出声,我怕同学知道,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

去年冬天收拾房子,当我拿出妈妈的东西整理时,不经意间,我才发现有五六块已经缝好的擦碗布,均匀的针脚和整齐的叠放,使我泪如雨下,这就是妈妈的心啊!她还掂念着她的家,她的丈夫和她的女儿,我想起了妈妈生前对我说的:“擦碗布缝过后,能使用两年的时间而不太破”。妈妈牵挂着家,更为她的`家和她的女儿做了一些小准备,这几块擦碗布仿佛是妈妈给我的唯一的纪念,让我好好看好家,照顾好家人。

从小妈妈是很疼爱我的,这是妈妈去世后我才深深体会到的。有一次,在收拾柜子时,发现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我似乎从未见过的衣服。怀着好奇的心打开看,当我拿出衣服时,我完全被惊呆了,原来这些全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穿的,有的虽然还打着好几层补丁,但是通过妈妈细心的缝制穿在身上很难感觉到是有补丁的,是它曾经给我无限的温馨。生下妹妹时,它又穿在妹妹身上,看看已经长大的我 ,再看着这精致的衣服,时而还能闻到乳汁的醇香,我知道,我们是吃着妈妈的乳汁而长大的,这时,我甚至还会想到当年自己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吮吸着乳汁的那一种幸福,如今,妹妹也享受着同甘共苦样的爱与关怀。

妈妈在我心中是一道赞诗,从诗中我有与妹妹读懂了妈妈的一颗至爱着女儿的心;从诗中爸爸读懂了妻子的贤惠与爱家之心;从诗中我们一家人更读懂了妈妈的伟大。

母亲眼里的红豆美文 篇11

1986年1月,我父亲去世。他是在凌晨去世的,前一天白天他看上去情况挺好,所以晚上我和姐夫在医院的抢救室守着他,让妈妈去姐姐家休息。凌晨时我看父亲不行了,赶紧让姐夫回家叫我妈。妈妈一进来看到父亲停止呼吸了,她就哭;她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她哭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大放悲声,而是忍着的那种哭。她哭着哭着,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里瞬间有了一颗红豆,红红的,很大的一粒。我想是不是从此以后妈妈的眼睛就不好使了,心里害怕极了。举行完父亲的葬礼,三天后要去圆坟,我们怕母亲伤心,不让她去。爸爸是腊月去世的,接着就是过年,按风俗过年前还要上坟。

爸爸去世后的那段时日,妈妈眼睛里那颗圆圆的红豆一直在,我们以为它要永远伴随着她了。快要过年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好好地干活,哄我母亲,怕她伤心难过。挑水、劈柴、蒸年干粮等等,不想让她提起有关父亲的话题。腊月二十七,她要跟我们一起去上坟,我们坚决不肯,飞快地跑出家,七拐八绕,把她甩开。我们回来后,发现她哭过。第二天早晨我们起床后,突然发现她失踪了,我们怕她想不开去自杀,到处找,可哪儿都找不到。最后她终于回家了,外面在下雪,她落了一身的雪。

那时父亲的坟还没立碑,一般来说要到转年的清明才立,所以坟前是没有名字的。再说那是当时做白事的几个人给选的一块墓地,所以她并不知道父亲埋在哪里。但是她进来说:“我去看你们爸爸去了。”我们立刻问:“你找到了吗?”她说:“我找到了。我一上山,经过一座新坟的时候,心跳得和见到别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那一瞬间我们特别难过,然后看她的眼睛,发现特别清亮,原来她眼里的红豆没了!她上了坟回来,眼里这颗带了多少天的、早晨时还在的红豆,突然就消失了。

所以我写《白雪的墓园》的时候说,父亲去世的`一瞬,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耍赖,不忍离开,他就化作一颗红豆藏在母亲的眼睛里。直到母亲亲自把他送过去,他才真正安心地待在另一世。

上一篇:高三语文趣味下一篇:学习优秀纪检干部许大勇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