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重点(共8篇)
一、重点工作
1、在完成全省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柳子戏展示馆的基础上,改扩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中心。
2、推进投资xxx万元的单拐革命旧址旅游公路和供排水沿线项目和投资xxxx万元的单拐革命旧址展览馆项目建设。
3、加快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及内部设备器材的配备。
4、组织举办全县首届农民文艺汇演。
二、重点项目
1、投资xx万元的柳子戏展示馆目前已基本完成,年初开始改扩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中心。
2、开工建设单拐革命旧址展览馆。目前,中央红色旅游拨付的xxx万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现正由x建筑工程学院规划设计,预计明年x月份动工,年底完成主体建筑。
3、投资xxx万元的单拐革命旧址旅游公路和供排水管线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明年x月底全部完成。
4、积极与x省华百影视投资公司洽谈影视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x——x亿元,力争明年初正式签约。
关键词:旅游业,产业格局,长江三峡
重庆旅游产业主要布局分为一圈、一带、两翼。一圈即指的是主城都市圈,即都市游;一带是指依托长江的三峡黄金旅游带;两翼是指西北翼的大足石刻和合川钓鱼城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西南翼的武隆万盛秀山为主体的自然民族风情旅游。
一、问题的提出
重庆直辖以来旅游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在遭遇冰冻雨雪和汶川特大地震的双重自然灾害打击下,旅游接待总人次突破1亿,旅游总收入达到561亿元。尽管如此,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总收入以及重庆市GDP中的比例也仅占到4.8%、11%,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圈”的重庆都市游主要依托于红色及抗战所留下的遗物遗址和两江环抱的山城特色,但整体缺乏休闲氛围,资源整体优势并不特别突出,历史积淀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且呈现方式陈旧老套,难以取得世人的普遍认同。“一带”的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为重庆与湖北共享,但相互之间利益纠葛难以完全融合。“两翼”中的西翼历史文化旅游过于单调,缺乏创新,朱竑2005年在对中国原有的29处世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吸引力调查中,大足石刻其位居末端。[1]东南翼的旅游资源丰富且颇具特色,但受制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需要针对重庆旅游 “一圈一带两翼” 产业空间格局做出分析,以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主城都市圈
重庆主城都市旅游资源包括三方面:一是历史文化;二是山水城市特色;三是现代都市文明。[2]相对于山水城市和现代都市文明,重庆历史文化资源是特有的,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重庆历史文化又分为巴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国内外将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少,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杭州的宋城、古城丽江、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它们的成功无疑都是将尘封的历史文化通过建筑、饮食、服饰等实物形式以及音乐、舞蹈、场景演绎等活动形式转化为模拟的生活场景,将历史文化开发成让人可以亲身触摸、侧耳倾听、直观可视、屏息品味的旅游产品再加以出售。目前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沉寂于历史典籍和博物馆文物中,呈现方式陈旧。重庆九龙坡建设巴国城缺乏对古代巴国历史的考究。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作为重庆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相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给此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长江三峡旅游带
三峡工程对于重庆来说有着复杂的心态。三峡的建设促成了重庆的直辖市升格,也让全国来关注三峡的移民与环境保护建设,给予重庆特别是三峡库区很大的支持。但从旅游方面来说三峡工程利弊难以权衡,水库的蓄水淹没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风景河段景观有所改变。因库区蓄水,水流变缓,水的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有所改变,旅游环境恶化。借助国家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将旅游开发向沿江两岸纵深发展,从传统的单一水路旅游交通向水陆空并举,加大纵深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出入长江三峡交通节点上应改变以重庆为水路主要出发点的传统游程模式,在目前万州以上327km航道两岸未开发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产品之前,应将万州作为长江上游进出三峡风景区的主要交通节点。目前应加强万州旅游城市的创建,增加港口、机场、火车站场旅游交通接待服务功能。将传统648km的三峡游程缩短为321km,增加旅游的可进入性,减少因漫长航行给旅游者带来无畏的时间消磨。对于传统的丰都名山和石宝寨应采取以陆路进入为主,水上交通为辅的参观游览新模式。这样三峡景点节点密度就增加为平均每25km分布 1处旅游景点。
从游览交通形式与时限上,采取大小、快慢结合,实现快行漫游的游憩效应。旅游行程中行游时间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传统的旅游线路一般需要70小时左右,其中用于参观游览的时间大约为25小时,行游时间比例约为0.64∶0.36,比例过低,加之游船上少有其他旅游者可以参与的娱乐活动(除卡拉OK和录像厅外)容易产生空乏感。在景点游憩时间的长短应由旅游者自己根据对景点的喜好来选择。在游船班次上实施通票制,在设置万州为出入交通节点之后,改变以大容量客轮运营为主模式,采取全封闭透景式中小型旅游快艇为主,实施公交化按时间班次运营,游客可以选择任意时段乘坐,辅之以大型豪华游轮,以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控制进入小三峡行船的容积和速度,机动与传统船夫人工划桨两种动力相结合,以满足旅游者对时间和风景欣赏的不同要求。
从旅游层次上,应注重旅游者参与性,体验项目活动的安排应增加游憩效应。长江三峡体验性项目应以水和山为主体,除了传统的赛龙舟以外,还可以在合适的水域开展人工冲浪、水面飞镖、飞机鸟瞰三峡、三峡纤夫体验、三峡野外探秘悬棺攀岩、石灰岩溶洞考察等等,三峡旅游节庆和普通民俗和世俗生活相结合如搞水上婚礼、金银婚纪念行、野外人体摄影、三峡江中音乐会、峡谷走钢丝等等。
四、西翼历史文化旅游
西翼是以大足石刻和合川钓鱼城为主体资源的传统文化风景旅游带。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资源价值不言而喻,应该进一步深度开发。大足石刻可以围绕佛像石刻艺术做文章,聘请民间石雕艺人、雕匠现场雕制佛像展示石刻艺术之美,同时可以将制作的小型石刻艺术品作为商品出售。佛教寺院对于普通旅游者而言除了参观寺院主体建筑以及各种佛像塑像和一般性的佛事活动以外,没有其他生活体验,这不失为一种遗憾。建佛教文化生活体验馆,让普通旅游者(香客)品尝一顿寺院餐,听一听僧人法师的佛教基础文化知识的普及讲座,撞一次晨钟,击一下暮鼓,敲一回诵经的木鱼等,让普通旅游者在佛教文化生活馆里全身心体验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合川钓鱼城这座宋末元初的军事堡垒,当年它以方寸之地阻挡了由蒙古大汗亲率并已横扫欧亚大陆的数万军队的军事进攻,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此,从此蒙古铁骑征战世界的脚步停了下来。[3]可见钓鱼城的历史价值非同一般。钓鱼城的旅游开发重点在于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拍摄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再现蒙古铁骑久攻不下的合川钓鱼城的历史传奇,通过影视作品的热播,让钓鱼城这段历史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二是应加大合川钓鱼城的市场营销力度,特别提高其海外知名度。
五、东南翼少数民族旅游
渝东南是重庆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渝东南自然风光绮丽,人文风情独特,如以武隆芙蓉洞、天生三桥为代表的南方喀斯特地貌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酉阳秀山多彩的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风情更是引人入胜。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改革的试验区,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增收,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老百姓的生活总体水平较低,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正是发展旅游业所具备的良好条件。因此,旅游业可以作为渝东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武隆天生三桥作为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具有世界意义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景观价值,是重庆旅游又一重要名片。世界遗产重在保护,因此武隆天生三桥的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为先,适度开发的原则,重点在于完善其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加强其营销宣传。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土家族的蜡染、摆手舞,苗族的银饰、芦笙舞以及民歌等多彩的民族风情是这一区域发展旅游的一大特色资源,将这一特色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变成旅游产业优势是开发这类资源的关键。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在于将其形象化艺术化,让内容易于表现,观赏者易于接受;在开发模式上组建区域性旅游企业,实施政府引导、农民参与、企业经营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朱竑,等.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5(5).
[2]秦学欣.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1).
摘要20多年来,国外旅游和平研究在争论中不断走向深入。新世纪以来,旅游和平研究已经将重点转向了对分裂国家旅游促进和平路径的探讨。旅游和平研究及其重点转向对我国旅游研究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大陆与台湾的和平与统一进程,促进两岸友好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改善香港、澳门、西藏和新疆等地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旅游和平;分裂国家;研究重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9—0092—05
旅游之于和平,是促进,抑或阻碍,还是没有直接联系?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论题,20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旅游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主题的大量研究成果出现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旅游专业学术期刊《旅游研究年刊》(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和《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上。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不难发现旅游和平是旅游研究的一个在争议中不断深入、不断创新的重要主题。20多年来,该主题研究在研究方法、视角与内容上均发生了明显的转向。本文着重探讨国外旅游和平研究重点的转向及其对我国旅游和平研究与旅游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两种观点之争:传统旅游和平研究的主要议题
对旅游与和平的正式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旅游促进和平最初是在1973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SCE)上提出的。“旅游促进”被这次会议视为旨在发展东西欧积极关系的重要战略。之后在日内瓦(1975)与维也纳(1986)召开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重新强调了这一战略。
国际旅游联谊会也认同了旅游具有和平潜在动力的观点。1980年在马尼拉召开的世界旅游会议宣称,“旅游将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动力”。“旅游和平国际学会”(IIPT)在1987年正式成立,并于次年举办以“旅游:和平的重要动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会议。之后,不少以旅游促进和平为主题的全球会议相继召开:1994年在蒙特利尔,1999年在格拉斯哥,2005年在泰国帕塔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极力主张旅游能促进世界和平,并将和平旅游原则写入了关于旅游重要性声明中:“旅游是增进国际理解的强大动力,它有助于促进世界所有国家的和平”。
与此同时,大量的学术探讨也在激烈进行,但观点各异,主要分为两大类:①支持观点。不少学者宣称旅游能成为缓解紧张的积极动力,旅游能影响国家政治、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DAmore,1988a,1988b;Hobson&Ko,1994;Matthews,1978;Matthews&Ritcher,1991;Richter,1996;Vat,Brayley&Korsay,1989;Var it al.,1989);②反对观点。这些学者认为,实证并不总能支持这种断言(Mflman et al.,1990;Pizam et al.,1991),那种简单地认为旅游能促进和平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Hall,1994)。
(一)支持观点
旅游促进和平的观点是在1988年之前提出的。在1988年第一届旅游和平全球会议召开之前,该会议的创始人德摩尔就已经发表了《旅游:和平的重要动力》与《旅游:世界的和平产业》两篇文章(DAmore,1988a,1988b)。作者指出,旅游应该被视为世界和平的动力,并具有连接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保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与通过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潜力。
大多数支持旅游促进和平的文献强调,通过与其他文化接触,旅游能给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理解和感情(Khamouna&Zeir,1995;McIntosh et al.,1995;Poyya Moli,2003)。
人们对德摩尔通过发展经济及减轻贫困,旅游有可能促进和平的观点的认可呈增长趋势(UNWTO,2005)。近期,一项专门战略“旅游改善贫困”引起了广泛关注:“旅游有利于贫困人口”(ProPoor Tourism Partnership,2005)。
一些研究者还认为,旅游不仅有增进和平的可能,而且确实可以成为愈合分裂国家裂痕的推动力(Henderson,2002;Pofia,2001;Yu&Chung,2001)o伯利亚(Poria,2001)指出,旅游特别是遗产旅游能成为中东和平的动力。而金等(Kim&Prideaux,2003,2006;Kim,Prideaux&Pfideaux,2007)以韩国与朝鲜金刚山旅游为例,并以“旅游发展作为促进和平的工具”为假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能超越政府边界,通过对不同文化、遗产与信仰的理解使不同国家的人民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旅游是促进世界不同国家人民和平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并以新功能主义理论论述了旅游发展能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Cho,2007)。
(二)反对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旅游作为重要的和平力量还为时过早,很少有证据能表明它在一般程度上能充当和平使者(Henderson,2003)。因为“旅游本身既不能自行消除偏见,也不会促进社会关系的改善。旅游只是为社会接触提供机会”(Anastasopoulos,1992)。他们认为,支持的观点存在明显不足:一是缺乏其他领域如政治科学支持旅游有助于和平的实证基础(Richter,1983);二是旅游对和平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实证分析(Litvin,1998)。旅游政治学的重要开创者霍尔(Hall,1994)指出:“那种认为旅游是和平动力的想法是对旅游与国际关系之间复杂关系的一种过于乐观的解释。”
其中对旅游和平理论的批评普遍认为旅游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还有人认为旅游能起到新殖民化作用(Hall,1994)。而丹尼(Dann,1988),则更为激进地将旅游形容为主仆关系的推动者。
在旅游和平文献中,存在明确否定旅游能成为和平动力的观点(Pizam,1996;Litvin,1998)。里特文(Litvin)指出旅游并不能制造和平,只不过是得益于和平而已。他说:“很明显,旅游是和平的受益者。但旅游却从未在失去和平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因此,它不能成为和平的推动者”(Litvin,1998)。他为此而针锋相对地质问:“有人总是将旅游业称为世界和平产业,请问旅游与和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抑或旅游只是受益者,而非带来和平的原因?”
霍尔(Hall,1984)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阿尔巴尼亚旅游的发展,发现该国仍然沿用斯大林的经济与政治统治模式,旅游被严格控制,游客没有机会同东道主国家的百姓接触。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朝鲜
半岛,自1998年朝鲜金刚山旅游项目开放以来,不少外国游客,尤其是韩国游客同朝鲜民众的接触被朝鲜政府严格限制,朝鲜政治也没有因旅游发展而受外界影响。
二、寻求分裂国家旅游促进和平的路径:旅游和平研究的新热点
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旅游与和平研究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见表1)。对该主题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与和平这一主题研究对世界和平尤其是分裂国家的特殊意义。
金和克罗姆伯顿(Kim&Crompton,1990)根据韩国与朝鲜的情况,提出了发挥旅游在促进双方和平的双轨外交模式,认为旅游能够通过双轨外交帮助韩国与朝鲜实现统一:第一轨道是官方层次,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第二轨道则是通过旅游实现的个人与个人关系的非官方渠道。
1993年,张广瑞(Zhang,1993)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做了考察,分析了两岸旅游的障碍以及未来合作的前景,认为通过发展旅游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进程。霍布森和高(Hobson&K0,1994)通过对中国大陆与香港旅游的研究,认为在中国对香港主权的恢复上,旅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该主题的系统研究始于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5)对在分裂国家背景下旅游对和平的作用的研究。巴特勒和毛宝迪(Buffer&Mao,1996)指出,政治分裂国家之间的旅行有助于缓解紧张,并能促进更多的政治理解。他们将旅游接触的正常化分为4个阶段,该过程始于最初的很少接触,再向最后的正常化关系阶段演进。这4个阶段分别为:(1)零旅游阶段;(2)探望朋友和亲戚旅游阶段;(3)中期阶段;(4)成熟阶段。旅游接近被视为该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是:(1)没有关系;(2)非官方关系;(3)双方限制;(4)单方限制;(5)没有限制;(6)政府间的正常化关系。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6)开创的这一演化过程认为,随着有纷争的国家之间旅游的增加,条件有可能会朝着更加和平的方向发展,而最终在适当的时候,会走向统一。
于(Yu,1997)研究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并证明了上、下层政治接触对促进和平的可能性。他采用了与巴特勒和毛宝迪(Butler&Mao,1996)不同的方法。他从两岸之间政治活动层次的视角对其旅游流量的发展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两岸旅游的政治活动进行了界定:下层政治活动与上层政治活动。上层政治活动是指由政府首脑层次处理的敏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问题;而下层政治活动则是涉及地方普通百姓层次的活动。他发现,从下层政治活动视角,旅游能成为减缓紧张局势从而大大影响政治关系的一种有效动力。
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上层政治活动在不断增加,下层政治层次的普通百姓之间却几乎没有任何接触。金刚山旅游项目开发以来,朝鲜半岛旅游与和平立即成为国际旅游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相关学者尤其是韩国学者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旅游有助于促进和平”、“旅游是促进和平的工具”为假设,做了大量扎实的研究(详情见表1),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不仅使朝鲜半岛旅游研究成为世界旅游研究的亮点,而且将旅游与和平研究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旅游和平研究重点转向的重要价值
(一)为旅游和平的发展提出了不少颇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途径
金和克罗姆伯顿(Kim&Crompton,1990)的双轨外交模式,首次为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分裂国家通过旅游发展和平关系,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出路。巴特勒和毛宝迪的分裂国家旅游正常化演进四阶段模式,对通过跨边界旅游改善分裂国家的紧张关系,促进和平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路径。
于(Yu,1997)在该问题上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提出了上、下层政治活动的概念。主张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发展旅游扩大民间接触的下层政治活动促进中国两岸和平关系的发展。这一思想不仅与巴特勒和毛宝迪提出的“四阶段论”过程相似,而且为高层关系紧张而民间接触比较频繁的分裂国家,通过下层政治活动,促进和平与改善关系提供了有效出路。因而该思想也与金和克罗姆伯顿的旅游双轨外交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模式尤其适合中国大陆与台湾旅游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不仅为中国海峡两岸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出路,而且为两岸大力发展旅游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等(Kim,Prideaux&Pfideaux;,2007)将双轨外交模式修正为旅游会对存在敌意的至少一个国家的公民产生影响,就韩国与朝鲜而言,即金刚山旅游对从该地旅游回来的韩国游客改变了对朝鲜的不信任认知,因而旅游能促进和平。
(二)对我国旅游和平研究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旅游与和平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旅游研究及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参考。
在旅游研究方面,旅游与和平研究是在争论中不断走向深入的,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的理论与方法,使之向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发展。这些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为研究理论单一,实证研究严重缺乏的我国旅游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中国旅游研究仍迫切需要解决“走出去”这一问题。通过对旅游研究热点的把握,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积极将研究成果推出去,得到外界更多的认可,是解决中国旅游研究“走出去”的基本途径。而充分抓住旅游与和平这一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旅游进一步推动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与统一进程,改善香港、澳门、西藏与新疆等地同中央政府的关系这一广受外界关注的问题。
韩国的旅游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榜样。近年来,朝鲜半岛旅游与和平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旅游研究的一道热点与亮点,围绕金刚山旅游发展对韩国与朝鲜两国和平的促进以及朝鲜半岛统一进程的推进展开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性学术研究成果。
在旅游发展方面,旅游和平研究及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与启示更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旅游大国,但是,如何充分发挥旅游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该主题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旅游在推动我国和平与统一进程的积极作用?如何利用旅游促进香港、澳门、新疆与西藏同中央政府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既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旅游研究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 共5题
三,简答题每题7分 共5题
四,论述题 每题10分 共2题
五,看图分析题 每题10分 共1题
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1)核心定义;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供需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2)性质定位: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未来计划。指导纲领和设计蓝图,是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指在确定一国或一区或旅游景点旅游发展的方向、规模、目标、速度和类型。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它是解释地区因素如何决定并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是寻找最优区位以满足地域因素约束而获得最有经济发展的决策方法,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及空间布局的学说。
3旅游开发:在一定国土范围内,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与技术经济活动。
4PPT旅游:即扶贫旅游,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其开发目标是使得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限度,并且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开发。
5旅游市场定位:是指旅游企业在对本企业旅游产品与市场上的竞争者进行深入分析和对目标市场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本企业旅游产品与众不同的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目标市场旅游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并将其传达给目标市场的动态过程。
6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与文化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7环城游憩带:是针对城市居民的户外休闲游憩需求,充分利用郊区的区位和环境优势,通过开发各具特色的户外休闲游憩中心地,并由景观道路有机串联而成的环城游憩系统。8旅游系统论:旅游系统论的观点要求研究者把旅游视为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系统平衡推进、协调发展的综合体,而该综合体又成了对旅游业进行系统论改造的对象
9旅游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需求、购买行为及购买习惯的差异性,把具有异质性需求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大体相同的消费者群的同质小市场,它是一个辨别不同需求和不同需求消费者并加以分类组合的过程。
10全球化战略:是具有世界品级旅游资源或市场区位的旅游目的地,针对开发全球客源市场而在规划中策划并计划实施的一种常用战略规划。
11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
旅游需求角度的总体旅游产品概念: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 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一项经历。”
旅游目的地角度的组合旅游产品概念:即旅游产品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与物质实体的总和。
旅游市场营销角度的整体旅游产品概念: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交换以满足某种需求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和非物质的无形服务。”
简答题:
1什么是旅游产品?它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
分类:
(一)按旅游产品特点进行的分类
1‘观光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以观赏和游览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为目的的最基本的、最普及的初级旅游产品,它构成了世界旅游产品的主要部分。(1)传统观光旅游产品(2)、城市风光旅游产品(3)名胜古迹旅游产品(4)升级观光旅游产品
2、度假旅游产品
3、文化旅游产品
4、商务旅游产品
5、生态旅游产品
(二)按旅游产品功能进行分类
1、康体旅游产品
2、次级旅游产品
3、业务旅游产品
4、享受旅游产品
(三)按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进行的分类
1、全新型旅游产品
2、换代型旅游产品
3、改进型旅游产品
2简要说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答:概念:是旅游学界借助生命周期理论开展研究而产生出来的新应用性理论。
主要内容:
1、旅游地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介入期、探索期、发展期、稳定器、滞长期和衰弱期(或复兴期)等六个不同时期。
2、旅游吸引物并不是无线和永久的,而应将其视为一类有限的并可能是不可更新的资源,正因为如此,它们需被加以仔细保护和保留。
3、旅游区的开发应保持在某个预先决定的容量的限制范围内,使其潜在的竞争力能得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3旅游资源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分类原则:1.、属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在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范围和内容的前提下,以旅游资源属性作为主要指标,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
2、特征原则:旅游资源分类还应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态、年代等基本特征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合理的划分。
3、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尽可能寻找共同性,区别差异性,所划分出的同一级同一类型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做大旅游资源分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防治所划分旅游资源类型出现相互包容和重叠的情况。
4、对应性原则。所划分出的次一级类型内容,必须完全对应于上一级类型的内容。分类方法:
1、“两分法”分类系统,是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划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旅游资源。
2、旅游系统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将旅游资源分别做属性上和分类和等级上的分类,使旅游资源普查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3、旅游资源认定国家标准的分类系统。4如何对一个旅游地进行市场预测
答:
一、确定预测目标,是进行预测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预测结果。
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源,是旅游市场预测的基础。
三、选择预测方法,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是提高预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四、实施预测。预测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相互之间进行印证,以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分析、评价和修订预测结果。是在得出初步的结果后,分析、检验和评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确定预测值、撰写预测报告。以供决策时使用。5试论跨越式旅游发展战略
答:定义:也称超常规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赶超战略计划。
旅游跨越式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性,旅游跨越式发展是旅游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于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素质。二是创新的前提性。旅游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全面创新,谋求先发效应。在观念创新上赶超流行,在体制创新上打破旧体制,在机制创新上高效先行,在科技创新上有前瞻性,集中力量解决具有全局战略性重大问题。三是非均衡性,旅游跨越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特殊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跨越式发展最适用于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落后旅游地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也有重要地位。
6试述生态旅游内涵
答:概念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强调保护性开发纯天然自然资源旅游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和保护大自然的要求,另一类是强调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即通过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达到为旅游目的地居民创造就业就会,增加地方收入以提高环保的投入。
综合表述为: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可以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旅游区的原生态文化,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旅游区的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7简要说明大唐芙蓉园旅游项目规划的基本内容
答: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与大雁塔遥遥相望。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总投资十三亿元人民币。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全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其建筑是由中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设计的。园内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阵阵幽香;有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及水景表演,集声、光、电、水、火为一体;是首个将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完美的融为一体的五感主题公园;全国最大的仿唐宴开发基地——御宴宫;园内还有全国最大的展现唐代诗歌文化的雕塑群以及全方位再现唐长安城贸易活动的场所——大唐集市。园内分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诗歌文化、科举文化、茶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外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儿童娱乐、大门景观文化、水秀表演十四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璀璨多姿、无以伦比的文化艺术,大唐芙蓉园于2005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正式对外开放,开园之初即迎来了台湾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一批重要人物。
8旅游资源的评价计分和等级划分
答:评价计分:根据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得出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评价等级得分值域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其得分不高于29分
9旅游市场定位的策略有哪些
答:
1、抢占或填补市场定位策略;优势是能够迅速的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更好地发挥旅游地的竞争优势,并在旅游者心中尽快树立起一定形象,2、与竞争者并存和对峙的市场定位策略;一般,当旅游地发现旅游目标市场上竞争者充斥,市场没有空白处时,如果该市场旅游需求的潜力还很大,就采取提供与竞争者相类似的旅游产品,与竞争者进行直接的对抗竞争,适用于一些实力不太雄厚的中小旅游企业。
3、取代竞争者的市场定位策略;要实施这一策略,必须比竞争者有明显的优势,提供比竞争者更加优越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做好大量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旅游地的形象和知名度,冲淡旅游者对竞争着产品的印象和好感。
10大旅游产业观
答:
11景观生态学主要原理应用于旅游规划时应坚持的四个原则
答、1、整体优化原则;即把旅游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规划者从整体的高度上,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规律。
2、多样性原则。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景观的稳定性,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提高观赏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综合效益原则,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环境、美学等各方面效益
4、个性与特殊性保护原则。景观各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规划设计不能以简单套用。沿袭旧式来掩盖。剥离景观原有的特殊性。
论述题:
1结合区位理论的知识分析旅游规划中的几种典型空间分布模式
答:
1、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是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和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
2、三区结构布局
核心区是受到严密保护的自然区,限制乃至禁止游客进入,围绕它的是娱乐区,在规划娱乐区里配置了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最外层是服务区,位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厅、商店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等。
3、双核布局
为游客需求和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4、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去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
5、环旅馆布局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设施体系。
6、野营式布局
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适合建立大型设施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游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进行布局。
7、组团式布局
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功能加以分散,使得空间功能和结构得以优化。其主要标志是旅游区用地由集中布局逐步发展到分散布局,旅游区的中心功能分散到多个中心去,共同形成一个“合力”,起到“大中心”的作用。
8、多组团式布局
实际上是组团式布局模式的一种复合形式,一个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是由多个组团构成。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模式是旅游地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一半多见于旅游城市中。
2根据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试列出中原经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容 答:
3试述旅游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和典型模式
答:基本原则
1、突出主题形象。这是旅游空间规划的中心原则,在开发规划中心必须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来突出旅游区主题形象的独特之处,通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园林设计、服务方式、节庆事件等来塑造与强化旅游区的形象。
2、集中功能原则。1)在开发方面,能是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益、而且随着旅游开发深入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旅游后勤服务部门更易生存。2)在经济方面,带来的景观类型多样性还可以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从而增加地方经济中旅游服务部门的收入,从而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3)在社会方面,有利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和沟通,利于社会风俗的优化,进而可将其开发成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4)在环境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控制,对污染物的处理更为有效,敏感区能得到有效保护。
3、协调功能分区,协调表现在处理好旅游区域周围环境的关系,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主要景观结构与功能小区的关系。
4、合理规划交通线,应充分考虑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特性,以实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有效地动线规划
5、保护旅游环境。其目的是保障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a/保护旅游区内特殊的环境特色b、使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之内,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演进,保证旅游区的土地合理利用。
典型分区模式
1、游览区。是旅游区的核心部分,是旅游景物集中分布区,主要供游人游览、休憩。
2、休、疗养区,分布在游览区边缘,一般为环境质量高的林地、湖畔、河旁、海滨、温泉等交通方便地区。
3、旅游接待区。一般分布在旅游区进口处,行驶接待功能,是酒店、餐馆、购物等集中分布区。
4、旅游加工工业区,是旅游区食品、副食、土特产、工艺品、纪念品、宣传品等加工区、5、居民区。是旅游区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集中分布区。
看图分析题
绘制SWOT战略选择图,并分析SWOT模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
由稳定型向发展型发展性战略
劣势ⅡⅠ优势
ⅢⅣ
紧缩型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风险
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 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
第三章:旅游景观组合形式及构景机理
2、河流峡谷常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的美学特征。
3、“四大响沙”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哈密巴里坤。
4、钙化体,主要有石笋、边石坝等形态。泉华常见于温泉附近。
7、雅丹地貌 准噶儿盆地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的“魔鬼城”等。
8、“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
8我国六大最美丽溶洞 :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湖南黄龙洞、湖北腾龙洞、酆都雪玉洞、本溪水洞。
9、武陵源独特而奇异的砂岩峰林,是武陵源坚硬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与近乎水平的岩层垂直相切,加上
在漫长地质时期里沿节理缝隙不断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节理景观。
10、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并称我国四大瀑布。
11、世界三大冷泉:法国维希冷泉、俄罗斯外高加索冷泉、五大连池冷泉。著名的旅游度假地。如临潼的华清池、南京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12、“日月并升”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南北湖畔的云岫山鹰巢顶。
13、我国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有名。观景时间,一般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左右,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
15、,每年的6月18日~22日在此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旅游节”
16、虹景是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水滴中一次内反射,七色光波被分散后投射在空中形成的气色光
环。若光束经两次内反射则形成霓。虹的色序从外到内红橙黄绿青蓝紫,霓在虹外,色序相反。
17、“云海”是黄山风景四绝之一,一般以11月到翌年5月为观云海的最佳季节。
18、吉林雾凇,并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合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我国雨凇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峨眉山,年平均135.2天。
19、避暑和避寒是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条件:气温18°C~23°C,相对湿度为65%~85%,空气比较洁净、透明,日照中含有一定的紫外线,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负离子1000~1500个,气压为1×10Pa上下,风速2m/s
左右。
20、风景中的植物,常以“古”、“稀”、“奇”、“ 意”、“ 色”、“ 香”而赋予景区独特的魅
22、我国是著称于世的花卉之邦,其中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菊、兰、水仙、菖蒲被誉为“花草四雅”,玫
瑰、蔷薇、月季被誉为“园中三杰”。
24生境、画境、意境“三境”之美。中国文化四绝包括:古典园林、山水画、京剧、烹饪。
425公共园林是公共游览和集会之地的园林。如中国古典公共园林:滁州醉翁亭、绍兴兰亭。
25、武当山天柱峰顶峰的金殿,是我国现有最大的铜建筑群。
26、。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辽宁兴城号称目四大古城
27、佛教三大建筑包括:寺院、佛塔、石窟
28、我国四大名砚的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
29、,石雕尤以 浙江青田 和 福建寿山最为著名。
30、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31、云锦、蜀锦、宋锦世称我国三大明锦,其中宋锦又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32、梁桥、拱桥、索桥。拱桥:赵县赵州桥;泉州洛阳桥是建于北宋的最早的梁桥
33、楼阁气势最高大的建筑类型。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
——韩京尚
第一章: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概述: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旅游企业组织中的一系列基本管理职能,是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1:旅游企业的特征:利用各种资源,从事旅游服务业经营活动、盈利性的独立经济实体,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类型。
2:旅游企业的特点:服务性、多样化、涉外性、与市场紧密联系 3:人力资源配置原则:1)充分投入原则 2)合理运用原则 3)良性构造原则 4)提高效益原则
4:旅游企业绩效考评及反馈
1)明确绩效评估的目的 2)设计合理的绩效指标和标准 3)选择最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 3)对评价者进行培训 4)定期检查评估系统
第二章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概念:广义:旅游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目标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组织的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任务和满足要求而制定和实施相应人力资源政策,措施的过程;狭义:旅游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供求情况进行预测,为保证满足未来需要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2、种类:1)按时间跨度划分 2)按适用范围划分 3)按规划内
容划分
3、规划过程
1)外部环境分析:经济环境、政策和法律环境、劳动力市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技术状况、地理因素和竞争状态
2)内部环境分析:基本信息盘点、岗位信息盘点、能力信息盘点、信息信息盘点。
4、实施和控制
包括四个步骤:执行、检查、反馈、修正。
第三章:工作分析
1、含义:工作分析,也成职务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研究,掌握职务的固有属性、责任、组织内部职务之间相互关系,以确定该职务的工作任务和性质以及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上应具有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2.、作用和意义:为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照片工作提供客观客观标准、为培训工作提供依据、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考评标准提供依据、对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依据、提供工作效率并更好地激励员工、规避法律风险、加强职业咨询和指导。
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工作参与法。
第四章:旅游企业的招聘与甄选
1重要性
1)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确保员工素质的优良和较低的人员流动率
3)有助于创造组织的竞争优势
4)有助于企业形象的传播
5)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及提高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水
平
2、招聘的原则
3、招聘过程:内容、计划、制定、渠道选择
4、筛选申请表
第五章:培训需求与培训管理
1、培训需求
1)分析层次 2)个体层次 3)组织层次 4)战略层次
2、分析方法
1)任务分解法 2)错误分析法 3)需求调查表 4)团体座谈法
5)工作绩效评价法
3、培训的内容
1)知识技能的培训 2)态度和观念的培训 3)心里培训
4、培训的基本原则
5、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
第六章 员工绩效考评
1、含义:也叫业绩考评,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
2、考评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
2)原则:客观、公平与开放原则,积极反馈原则、定期和制度化原则;
3、特殊化
4、绩效考评方法:排序法、硬币分步法、图标尺度评价法、关键事件法、行为緢定评价法、目标管理法
第七章:薪酬制度的设计和管理
1、薪酬概述
2、薪酬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1)保障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节功能 4)凝聚功能
3、基本薪酬制度的职能和特点和类型
3、旅游企业薪酬制度的建立
1)计时薪酬 2)浮动薪酬 3)津贴 4)劳动分红
4、薪酬设计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激励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原则
5、薪酬设定的基本步骤
6、薪酬管理的特点
1)敏感性 2)特权性 3)特殊性
第八章:激励与管理
1、概念
2、性质:就是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和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努力去工作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3、作用:
1)发掘人的潜能 2)提高工作效率与业绩 3)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4、激励理论及运用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奥德佛的ERG理论
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5)佛洛姆的期望理论
6)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5、激励方法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危机激励、6、激励的技巧
第九章:劳动关系
1、含义:
2、劳动关系的特征:
3、内容:
4、类型:
5、主要形式:
6、劳动合同和劳动保护
第十章: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展望
1、经济全球化对未来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以人为本: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高
2)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要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
3)核心内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信息化和知识化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影响
1)网络化影响
2010年国务院出台并批准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必将有力地促进云南省特别是瑞丽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1世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逐渐成为的龙头产业, 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迈向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体育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瑞丽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物的多样性, 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 备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被誉为“康体旅游的天堂”。但由于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 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处于低层次, 很多旅游产品都局限于观光旅游。如今, 我们借着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东风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必将为瑞丽的旅游产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1 RMP理论与体育旅游开发
RMP分析 (昂普分析) 是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于1999年提出的。这一分析法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 对旅游产品进行R性分析 (资源分析Resource Analysis) 和M性分析 (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 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 (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 并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现以RMP分析理论为基础, 以黄金口岸、桥头堡建设为背景以此来分析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体育旅游产品。
2 基于RMP理论的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体育旅游分析
2.1 R性分析 (资源分析Resource Analysis)
2.1.1 自然体育旅游资源
德宏州瑞丽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平均气温20.8℃, 平均降雨量1400mm, 日照时数2326小时,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阳光水分充足, 森林繁茂, 花开四季, 终年结果, 素有“孔雀之乡”和“农村自然公园”的美誉。
2.1.1. 1 山林体育旅游资源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使得瑞丽市拥有坝子、山峰、峡谷、悬崖峭壁、溪潭、野生动植物、草甸、温泉、古树名木、彩霞奇云等众多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全市森林面积48103.9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58.7%。如:扎朵瀑布及热带雨林、南宛河自然保护区、万亩胶林、回环竹海、畹町森林公园、畹町生态园、芒令一姐东崃榕树群等。
2.1.1. 2 江河、湖泊体育旅游资源
瑞丽市拥有丰富的水文资源, 有瑞丽江、南兰河、帕色河、芒海河等大大小小的江河将近40多条, 其中瑞丽江是是云南省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它发源于腾冲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的分水岭, 经莫里峡谷, 进入瑞丽坝, 到弄岛的榕棒旺附近汇入南宛河, 穿山破谷而出, 流经缅甸中东部, 汇人伊洛瓦底江, 注人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瑞丽江在云南境内长53公里, 宽100-200米。瑞丽江畔山清水秀, 竹茂林幽, 风光十分秀丽迷人。一幢幢干栏式的傣家小竹楼点缀在凤尾竹林深处, 四周流水潺潺, 稻麦金黄, 或秧苗青青, 胶林遍野, 风光如诗如画。1994年1月10日, 瑞丽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瑞丽市还有弄莫湖、弄弄水库、姐勒水库、勐卯水库等湖泊近10个。利用这些丰富的江河、湖泊可以开展如漂流、龙舟竞渡、垂钓、划船、潜水、游泳、赛艇等体育旅游水上项目。在瑞丽江上顺江面漂流, 可以饱览别具一格的中缅两国傣族村寨及缅甸的木姐市和南坎县。
2.1.2 人文体育旅游资源
瑞丽市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 拥有各类旅游景区 (点) 30多处, 瑞丽是古代滇越乘象国、勐卯果占壁王国、麓川王国三大古国的国都, 是西代西南丝路的重要通道。神秘的佛教圣地———莫里、万佛寺、瑞丽金塔、雷奘相佛寺、大等喊傣寨风光、帕色目脑纵歌场、姐勒金塔以及傣族、景颇族等村寨的奘房, 带你领略小乘佛教的神秘与多元文化的融合。320国道的终点、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遗址、畹町桥、三户单抗日遗址等将那段惨烈的抗日情形再现在你的眼前, 增进爱国主义情节芒约新石器遗址、麓川王国王宫遗址将古老的历史展现在你的面前, 让你去挖掘、发现。瑞丽市这些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凝聚了瑞丽各族先民的智慧与汗水, 它们可以满足体育旅游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2.1.3 人工体育旅游资源
瑞丽市建有不同规模的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民族文化广场、体育馆等体育文化设施。但是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居民健身需求小等特点, 瑞丽市的人工体育旅游资源相对缺乏。
2.1.4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瑞丽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等五种主体少数民族, 其中傣、景颇、德昂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8%;少数民族在人类这条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了众多的精神财富。单传统体育项目就有三十多项。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就是傣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个典型代表。
德宏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由德宏州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是多源发生、多向发展、多元并存和多样性统一的, 其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有的项目与种族的繁衍有关, 如景颇族的爬滑竿活动, 有的项目活动源自生产、生活习俗, 如傣族的赛龙舟, 有的活动源自宗教习俗, 如傈僳族的爬刀杆活动, 有的项目则直接由军事技能转换而来, 如各民族的武术等, 从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类别繁多, 结构多元。由于项目不同, 动作结构各异, 技术要求也不同, 如爬刀杆、秋千、摔跤、赛龙舟、火枪射击、弓弩射击等各种活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征, 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运动项目。有以养生、健身、康复和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导引、太极拳、气功等, 又有富有趣味性、轻松愉快的各种少数民族舞蹈, 也有按竞赛规则、比赛场地、器械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进行的智力、体力、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竞技体育活动。同时, 有些项目在农忙之后、生产之余进行, 有些则附着在民俗的一些宗教祭祀、节令中;有一人参加的运动, 也有多人参加的集体运动;有适合成年男子的运动, 也有适合妇女、小孩的运动。这些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旅游的内容, 对海内外的游客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1.5 跨国体育旅游资源
瑞丽市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 村寨相望。在这里, 中国瑞丽与缅甸木姐共同构成1坝 (勐卯坝) , 2国 (中国、缅甸) , 3省邦 (云南省、克钦邦、掸邦) 交汇, 4区 (瑞丽经济合作区、姐告边境贸易区、畹町经济开发区、畹町合作区) , 5座城市 (瑞丽、畹町、木姐、南坎、九谷) 的边境地理特色。形成了一桥两国 (畹缅友谊桥) 、一街两国 (姐告中缅街) 、一寨两国 (允井一寨两国) 、一院两国 (屯洪一院两国) 、一岛两国 (弄岛) 的特殊跨国地理景观。
2.2 M性分析 (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2.2.1 客源市场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逐年增加、旅游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健身、休闲、参与、娱乐性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007年至2011, 德宏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从334.43万人增长到了532.09万人, 增长了59.1%。2007年至2011接待海外游客从6.24万人增长到11.99万, 增长了92.1%。国内游客从2007年的328.19万人增长到2011年的520.1万人, 增长58.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从2007年的30.85亿元, 到2011年的60.07亿元, 增长了94.7%。从旅游的方式来看, 主要表现为边境游、自驾游和观光游。所以, 瑞丽市应该重点发展体育旅游来加大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改善客源市场的结构, 实现旅游收入新的增长点。
2.2.2 产品弹性与旅游者偏好分析
如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旅游的动机不断增强。但是, 在旅游内容、或项目的选择上仍然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作为一种高消费产品, 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相比, 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而在所有的旅游产品当中, 不同的旅游项目, 其需求弹性也不同 (表3)
有研究表明, 体育旅游以短途为主, 随着旅行时间的增加, 体育旅游的期望值将降低。旅游路途的增加多次重复旅游的机会也随着降低。目前, 旅游者对体育旅游的需求比较大, 而相对于观光旅游来说, 体育旅游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在客源市场中, 省外市场主要以广东、福建、四川、重庆、广西、贵州这些周边省份为主, 而在省内客源市场中以昆明、保山、大理、楚雄、曲靖、玉溪等这些交通便捷、路途较近的州市为主。所以, 瑞丽进行体育旅游的开发时要充分利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富足等这些特色旅游资源, 重点针对中短途客源市场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可以说, 瑞丽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可以用“边” (连接欧亚的桥梁) 、“情”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绿” (绿色生态的海洋) 、“宝” (珍宝荟萃的天堂) ”这四个字来概括。瑞丽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备受旅游者的青睐, 主要以主题旅游、自驾游、疗养保健、探险、购物等为出游的主要目的。出游的方式主要以家庭与亲朋好友结伴形式的自主散客旅游为主。琳琅满目的珠宝、异域的商品和本地特产、各色小吃和民族风味成为外地旅游者主要的消费渠道。 (如表4所示)
2.3 P性分析 (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2.3.1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外部创新环境
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给旅游者购买的完整的旅游经历, 它所包含的吃、住、行、游、娱、购等六大要素, 均与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瑞丽市体育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 瑞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外部环境已基本成熟。
2.3.1. 1 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瑞丽的发展
瑞丽是云南省沿边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开放基础较好的地区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了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必将有力地促进云南省特别是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3.1. 2 不断完善的交通运输行业
近年来, 瑞丽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 320国道、瑞章二级公路、木姐—腊戌公路以及莫里、雷允2条景区公路先后改造竣工或修建通车, 以及大瑞铁路、龙瑞高速的开工建设, 瑞丽市的旅游产业基础设施体系将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改善。
2.3.1. 3 传媒影响力度不断加深
电视、报刊杂志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诱惑力, 图文并茂, 效果相当好, 具调查了解, 目前已接受体育旅游方式的游客多数来自传媒的影响。近年来, 瑞丽市先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和重要会议, 并通过《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和网络, 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 大大提高了瑞丽市的知名度, 切实实现了“走出去, 请进来”的宣传战略。
2.3.1. 4 住宿、餐饮业的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
瑞丽市现有宾馆饭店200余家, 其中星级饭店16家, 最高星级为4星级, 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家, 总床位18000多个, 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吃住需求。
2.3.2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瑞丽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异国情趣等特色资源为背景, 以瑞丽———东方胞波珠宝城为主题, 宝石谷和翡翠谷为核心, 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纽带, 构建以“一带、四区”为主体, 集观光、购物、娱乐、刺激为一体的“东方胞波宝石城”, 有重点有层次的进行开发建设, 实现瑞丽旅游从单纯观光型向融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型旅游的转变。
2.3.2. 1 一条旅游带———瑞丽江水上旅游带
瑞丽江在瑞丽市境内流程达60多千米, 该旅游带以水上乐园为中心, 突出水上娱乐游, 兼顾热带雨林生态游和民族风情游。可以开展漂流、划船、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
2.3.2. 2 四个旅游区———东部热带雨林和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购物娱乐和边境情调旅游区、西部趣味淘宝和民族风情旅游区、铜壁关自然保护生态探奇旅游区。
在东部热带雨林和休闲渡假旅游区, 打造热带雨林生态游、探险游和休闲度假游项目;在中部购物娱乐和边境情调旅游区以市区和姐告为核心, 打造特色购物、赛事旅游、康体保健和边境风光游项目;在西部趣味淘宝和民族风情旅游区以宝石谷和大等喊农村公园为重点, 打造淘宝和民族风情体育项目;铜壁关自然保护生态探奇旅游区以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南宛河流域良好的原始热带生态和人迹罕至的山沟水箐为依托, 开辟有关大自然的探险、探奇旅游。
2.3.3 产品的选择与定位
瑞丽市体育旅游产品的选择与定位必须建立者对客源市场和自身优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 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产品。文献资料表明:女性多选择一些观赏性、娱乐性或富有美感的活动项目;而男性多选择一些参与性、竞技性或刺激的活动项目;青少年多参加竞技性项目;而中老年人对娱乐性、放松性、保健性的项目感兴趣。工薪阶层和学生在瑞丽市体育旅游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两口或三口之家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最多, 高中及大学以上学历和人均月收入在900—2000元的体育旅游者消费比例最高。
所以, 开发瑞丽的体育旅游资源, 要以市场为导向, 针对不同年龄, 不同文化层次, 不同收入水平, 迎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进行分层开发。
3 结束语
体育旅游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社会文化活动与经济产业。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浓郁的异国风情, 璀璨的珠宝文化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以及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有着开发体育旅游的先决条件。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必须要立足于现有市场, 结合瑞丽的经济状况和地域特色, 去除一切保守态度, 开辟全方位思维观点, 只有这样瑞丽市的体育旅游业才会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真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摘要:随着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的推进, 瑞丽市的体育旅游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 通过对瑞丽市体育旅游产品进行R性分析 (资源分析) 和M性分析 (市场分析) , 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 (产品分析) , 并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 旨在为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瑞丽,开发,开放实验区,体育旅游,RMP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309-314.
[2]张杰, 曹洋.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 2002, (2) :36-38.
[3]王进.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前景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6) :4-7.
[4]饶远, 张云刚.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为例[J].思想战线, 2003, (1) :33-36.
[5]潘明荣, 韩晓鸣.基于RMP分析的浙江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234-240.
[6]曹秀珍.区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RMP分析——以富阳市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 2011, (3) :32-34.
[7]张俊.安徽省黄山市体育旅游产品开发RMP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 2008, (5) :104-108.
【关键词】激发 兴趣 效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