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办公室工作计划(推荐7篇)
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2007-12-07 17:04:3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2)强服务 谋发展 促创新
——XX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年工作总结
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XX市委二届三次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办公室全体人员根据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积极、稳妥开展,全体人员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热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勤奋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办公室的工作中,在全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因势利导,创建了学习型办公室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
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在政治学习方面,我们以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将理论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岗位建功有机结合起来,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化为精神支柱、外显为建功实践。通过对政治理论、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理论政策和知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业务学习中,我们利用学习时间集中学习了上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工作的得失,分析了去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了今年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面临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理清今年办公室的工作思路。办公室的全体同志还利用自学时时重点学习了与本职岗位相关的,如信息调研、公文处理等业务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根据局党组的部署,在今年工作中,办
公室制定并下发了《XX市司法局2004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起草了《在市委常委会上司法行政及依法治市的工作汇报》,制定下发了《XX市司法局办公室2004工作计划》,拟定了《在政法汇报会上的汇报材料》,起草了我局在各种会议上的汇报材料。在工作中,办公室的全体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强化了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共同分析、总结了办公室工作的规律,积极运用这种规律努力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时时刻刻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作风,围绕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从办公室工作的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开创工作中善于办事,敢于办事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建了制度化办公室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通过建立健全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首
先,办公室根据新的形势和上级各级领导机关的任务要求,不断充实、完善了办公室的工作制度。重新制定了《XX市司法局办公室信息工作制度》、《XX市司法局公文印刷复印制度》、《XX市司法局公文处理办法》,完善了《XX市司法局公文收文制度》和《XX市司法局公文发文制度》。
其次,办公室建立了保障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做到了职责分明,分工明确。提高了办公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找准位置,转变作风,创建了服务型办公室
办公室是综合协调服务部门,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和协调。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首先强化了勤政意识。办公室全体人员做到了脑勤、腿勤、口勤、手勤。多动脑,多思考,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办公室所有人员对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认真抓,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对办事的群众热情接待,来有迎,走有送,不厌其烦,树
立了形象。所有人员多办事,勤办事,会办事,不断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以文辅政水平。不断强化了服务意识,一切围绕着服务,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质量。
在今年工作中,办公室围绕我局的中心工作,为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后勤服务。还积极组织了安博、众信两个司法鉴定机构和12名司法鉴定人员到郑州市司法局进行了统一的年审。
四、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创建了创新型办公室
首先培养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工作手段,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作风,在工作中形成了创新争先的良好风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了司法行政工作以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格局中,以明晰的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思路,来明确方向,指导工作。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不移地同局
党组保持高度一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上三级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工作成效,扩大影响,从而赢得全社会共同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办公室采取得力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了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在今年工作中,共向郑州市司法司法局报送调研论文34篇,遥遥领先于其它五个县区,受到郑州市司法局的特别表扬。在信息报道工作中,办公室坚持了每周一期的《司法信息》的编写,共编写《司法
司法部办公楼工程地下3层,地上21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地下室为设备层,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基础底板及外墙防水面积约13 000 m2。考虑到地下室防水施工正值冬季、施工环境温度较低、作业面大、对防水作业质量要求较高等综合因素,采用了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进行防水设防。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和0.7mm+0.7 mm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进行防水设防,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层采用50 mm厚的聚苯板,具体做法见表1[1]。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条件
由于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宜在5℃以上、25℃以下的环境中施工,因此凡遇到雨雪天、风力5级以上天气,均暂停施工。如施工中遇到雨天,需及时做好防雨措施。当找平层验收合格后,只要基层无明水便可进行施工。
2.2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防水保护墙砌筑抹灰→清理修整基层表面→验收基层→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料→细部防水加强层处理→弹粉线→粘贴第1层防水卷材→粘贴第2层防水卷材→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验收→保护层施工。
2.3 施工工艺
1)清理修整基层表面
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以及残留的灰浆硬块、突出部分清理干净,并进行打磨修补,以保证基面平整、牢固,无空鼓、开裂及起砂、脱皮等缺陷,阴阳角处做成半径为50 mm的圆弧。
因地下室底板采用外防内贴法防水设防,应提前在需要铺贴立面防水卷材的外侧,按设计要求砌筑永久性保护墙,并用水泥砂浆抹好找平层。地下室外墙、顶板采用外防外贴法进行防水设防,在防水施作前应将基层打磨、修补平整,阴阳角做成圆角。
2)配制粘结料
按高分子乳胶粉(厂家配套产品)∶水∶水泥(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1∶1.25∶5(质量比)的比例配制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料。用搅拌器将粘结料搅拌均匀,搅拌时可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加水。
3)卷材粘贴方向的确定
当基面坡度<3%时,卷材宜平行坡面铺贴;当坡度>3%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坡面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4)涂刷粘结料
将已配制好的粘结料用小容器倒在预粘处的找平层上,涂刷要连续、适量、均匀、不露底、不堆积,厚度约为1 mm。
5)大面积铺贴卷材
(1)将整捆的卷材打开,沿已经弹好的基准线将卷材拉直、放平。
(2)铺贴第1层防水卷材:将铺贴好的卷材从两头卷起,用刮板将配置好的粘结料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厚度保持在1.3~1.5 mm),然后将卷材滚铺将其与基层粘结牢固,并用刮板刮出多余的粘结料。滚压卷材时要压出空气,以防卷材空鼓。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2层卷材的铺贴。
(3)卷材搭接缝施工:卷材的搭接宽度为100 m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相互错开1/3幅宽以上;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卷材搭接缝位置距离阴阳角1 000 mm;卷材搭接缝应满粘,接缝压实后在接缝边缘再涂刷一层粘结料将接缝密封严实;接缝不应有露底、起皱、翘曲、起空等现象。
(4)立面粘贴卷材时应纵向粘贴,自上而下对正铺贴,并自下而上排气压实,且要求基层与卷材同时涂粘结料粘结。
2.4 特殊部位的处理
1)卷材收头处理
卷材收头是卷材防水的关键部位,处理不好极易出现张口、翘边、脱落等现象。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出地面部位收头处理见图1。
2)节点处的防水处理
地下室底板的积水坑、电梯井及阴阳角、管根、变形缝、阴阳角等处,先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为500 mm,加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第1层卷材的施工,第1层卷材验收合格后进行第2层卷材的施工[2]。
在穿墙管洞处,应先做两层卷材加强层,再进行大面积卷材的施工;将卷材剪成4瓣置入穿墙管洞内粘贴牢固,待管道安装完成后再用密封胶对管周缝隙进行填充封闭。
底板立面挡土墙应先刷粘结料再铺贴卷材,用刮板从下向上刮涂粘结料,粘结料涂刷应均匀密实;挡土墙上部第1遍涂刷预留300 mm,第2遍涂刷预留500 mm,以便于墙面防水层施工的搭接。
2.5 注意事项
1)粘结料涂刮后应随即铺贴卷材,以防时间过长导致粘结料中水分散失影响到粘结质量。
2)用刮板排气压实卷材,应注意卷材下有无硬性颗粒及其他物质,如有,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粘贴卷材。已铺设完的防水层,在聚合物水泥粘结料具备一定强度前,应避免人员踩踏,使卷材起鼓。防水层验收合格后,应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卷材必须平整粘贴于找平层上,不得起皱、翘边,粘贴面积应达85%以上。
4)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应向施工后的卷材防水层喷水降温并遮盖养护,以防卷材变形起鼓。
3 结语
本地下工程采用抗渗混凝土及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进行防水设防,节约了工期,施工采用冷粘法,无明火作业,安全环保。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后,经检查验收,未发现渗漏,防水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朱国梁.深圳会议展览中心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09(11):20-25.
在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如下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思考:
调解协议书的效力缺乏强制性。调解以自愿参与为前提,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则调解不能进行。调解协议书签订后,只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不具备法律上强制性的执行效力。当事人一方可以随时反悔,不遵守调解协议,而对方当事人无法追究。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去法院起诉。法院的判决书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但调解协议无此效力。矛盾纠纷调解的本意就是通过非诉手段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调解协议书强制性的缺乏,却使得这种矛盾纠纷的解决手段非常乏力。各方面工作人员耗时耗力调解完毕,签订了协议书,当事人一方随时可以反悔,另一方当事人还要去起诉,这样既浪费了国家的公共资源,又使矛盾纠纷得不到解决,同时,调解的公信力也会下降。
调解员的工作缺乏专一性。人民调解工作在现实中由街道司法所和各社区的专职、兼职调解员具体实施。专职调解员包括司法所长,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治保主任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由街道劳服,计生,民政,安检,综治,信访等科室的负责人以及各社区上述工作的专干人员担任。就专职人民调解员来说,司法所长、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治保主任是专职人民调解员,但是,调解工作却是他们负责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项而已。以W司法所为例,司法所长一人,司法所工作三人,其中一人是社区矫正专职社工。四个人要完成司法所的所有日常工作,包括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同时还有配合完成街道办事处综治,法制,信访,稳控等等工作。他们能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调解工作中。社区的专职调解员为各社区治保主任,一个社区的治保主任为一人,他们的工作就更加繁杂了。兼职调解员为街道各部门负责人,社区各项工作的专干,他们本身就要负责一个部门或者一块业务的工作,又能有多少精力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缺乏专一的调解员,使调解工作得不到人力上的保障。
调解经费缺乏保障。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适当的调解补助,既是调解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调解员工作积极性的保障。调解分为主动调解和依申请调解。主动调解以深入群众进行排查为基础。到群众中去,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第一时间化解矛盾,这是调解工作最好的方式。但是,现实情况是,连路费都没保障。所以主动调解,现实中,基本无从谈起。依申请进行的调解,都是矛盾纠纷已经产生,甚至激化之后而进行的调解,失去了矛盾纠纷刚产生时进行调解的最佳时机。经费的缺乏,使得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解决:
通过立法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人民调解协议,是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情况下,自愿订立的协议书。当事人双方签字按指纹的同时,即表示调解协议成立,当事人自愿按照协议内容履行相关义务,享受相关权利。事后一方当事人反悔,致使另一方当事人无法享受其应得权利时,应该有相应法律条款保障其利益得以实现。这种保障方式,就应该是申请强制执行。只要调解协议书是在双方当事人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并且协议相关事宜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强制性规定,那么,此调解协议就应该被赋予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性,是确保协议内容得以实现的必要手段,是确保协议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必要手段,是确保调解协议书公信力的必要手段。
设立真正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市司法局、区政法委、区司法局以及街道办事处,应该协同配合,尽快制定措施,要么招聘,要么在现有工作人员中确定,在各街道司法所以及各社区设立专岗专干的人民调解员。一方面,此举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化解。现实情况中,主动调解很少,大多是依申请调解,其原因就是因为调解员无法做到专岗专干。调解员岗位的专岗,能够使得调解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入户走访,排查矛盾纠纷;能够使得调解员在知道纠纷的第一时间,能够上门调解;能够使得调解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解当中去。第二方面,此举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调解员培训。法律法规的熟悉,调解技巧的提高都离不开义务培训。现实中,无专岗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治保主任,都是轮流去参加培训,结果就是大家都会一点,但是都不精通;遇到了矛盾纠纷,谁有空谁去调解;谁都可以调解,但是,都不能调到最好。为避免种尴尬情况,设置专岗调解员,统一由他们参加培训,熟悉法律法规,掌握调解技巧,遇到矛盾纠纷统一由他们去调解。在培训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磨练技巧,这样才能让调解工作越来越好。
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加大调解员调解补助。调解员排查走访,入户化解矛盾,首先就牵扯到路费和误餐费。制定相应的标准,给予适当的补助,无疑对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加大调解室的建设投入。可仿照法庭的布置来布置调解室,使得当事人进入调解室,就直觉的感受到人民调解是神圣、公正、庄严的事情。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做好审计工作。各司法所应当按照季度上报调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列请明细,附带发票,以供纪委和审计部门审核,要做到每分钱都用在实处。
人民调解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以上举措,笔者坚信,人民调解工作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办公室工作职责
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办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发挥办公室作用,制定本职责。
1、负责起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其他有关文件,经领导审定后,发送隶属单位。
2、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各基层司法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148法律服务所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收集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工作信息、编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动态》。
转发《省综治委、法院、司法厅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委办发〔2003〕8号(2003年5月5 日颁布)
各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现将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省委、省政府已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司法厅还制定了《关于落实2003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方案》。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确保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高度,按照实施意见和省司法厅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扎实抓好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发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五月五日
省综治委、法院、司法厅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确保社会安定稳定,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在全省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全省所有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整顿、加强。所有“外口公寓”(100人以上)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加强对已设立的调委会的指导。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的自律性人民调解组织。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全省90%以上调委会实现规范化标准。在全省纵向形成乡镇(街道)调委会、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企事业单位调委会、自然村(居民小区、车间)调解小组、十户调解员或纠纷信息员的四级调解网络;横向形成综治、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林业、1 城建、经委、工商、劳动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把全省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讲政治、懂法律、通政策、有文化、熟业务、善调解、好形象的队伍。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全省实现“四无”(即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众性械斗、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上访)的村(社区)达70%以上,实现“四无”的乡镇(街道)数量逐年上升。
二、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在基层党委、政府领导下,在综治部门协调下,接受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
(二)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相结合。
(三)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群众自治。
(四)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进行调解。
(五)以事实为依据,秉公调解。
(六)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七)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人民调解工作三年规划及措施
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划三年时间实现全省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格局。
第一步:2003年,各地要抓好中办发[2002]23号文件和全国、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以调整和建立基层调委会为重点,加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2003年底前,全省有5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省所有村民(社区居民)调委会完成调整、整顿、充实工作;所有“外口公寓”(100人以上)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的自律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已设立的调委会的指导。全省四分之一的调委会实现规范化标准:辖区内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90%以上;全省实现“四无”的村(社区)达50%以上,实现“四无”的乡镇(街道)数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第二步:2004年,全省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全省三分之二的调委会实现规范化标准;辖区内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全省实现“四无”的村(社区)达60%以上,实现“四无”的乡镇(街道)数量比上年明显增加。
第三步:2005年,各地要对三年来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巩固工作成果,做好评先奖优工作,促进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底前,全省90%以上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规范化标准;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动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全省实现“四无”的村(社区)达70%以上,实现“四无”的乡镇(街道)数量逐年上升。
采取以下措施抓落实: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动员部 2 署,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二)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各中院确定若干个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试点单位。省司法厅确定3-4个人民调解工作试点县,设区的市司法局也要确定1-2个试点县,各县(市、区)司法局要重点抓1-2个乡镇,司法所要重点抓1-2个村(社区)。通过抓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各级综治委、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要面向基层,深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调研,全面掌握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加大指导管理力度,为基层调委会出主意、想办法,帮助总结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三年内,省综治委、法院、司法厅适时组织力量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检查。对每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适时组织验收。把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和经常性督查结合起来。各市、县(区)法院和司法局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查,共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五)2005年底,省综治委、法院、司法厅将联合召开全省人民调解工作表彰会,对三年来人民调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巩固工作成果,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各市、县(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总结表彰。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规范化标准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全省乡镇(街道)、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必须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外口公寓”可根据人员数量及具体情况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或选聘调解员,人员数量较少的可以就近组合设立区域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农村自然村、城市小区、企业车间设立调解小组;在十户左右农户、居民楼院、企业班组设立调解员或纠纷信息员。
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成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委员。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在基层司法所,接受综治办、人民法庭和司法所的协调和指导,与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一道做好辖区内人民调解工作。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标准:
1、有班子、有队伍、有办公室(含调解室)、有牌子、有印子、有基本的办公设施。
2、工作经费到位,调解人员报酬落实。
3、健全五项制度:即学习例会制度、调解责任制度、纠纷登记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4、设立“五簿”、“二册”。“五簿”即学习会议记录簿、法制宣传登记簿、调解登记簿、排查登记簿、回访登记簿。“两册”即调委会委员花名册、十户调解员(或纠纷信息员)花名册。
5、做到“四上墙”:即调解工作任务、原则、纪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上墙。
6、人民调解员持工作证或挂牌上岗。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除具备以上基本标准外,应达到:有一间调解室;有一部电话;有交通工具;有专门工作经费;聘用(有条件的)1-2名专职委员。
对村(社区)等调委会,各地也要为其办公条件。人员培训等创造良好条件。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报司法行政机关备案。村民(社区居民、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报司法所或司法助理员备案;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报县(市、区)司法局备案。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六、人民调解员的选举(聘任)条件、义务和权利
(一)人民调解员的选举(聘任):
人民调解员除由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或企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兼任外,一般由群众选举产生,也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
人民调解员任期三年,每三年改选或聘任一次,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人民调解员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原选举单位或聘任单位补选改聘。
人民调解员严重失职或者违法违纪的,由原选举单位或者聘任单位撤换。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可由乡镇(街道)分管综治的领导或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担任,由县(市、区)综治委、法院、司法局聘任。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村(社区)两委副职以上干部兼任。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有关负责人担任。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下列人员担任,由基层司法所聘任。
1、在本乡镇(街道)辖区内设立的村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外口公寓”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2、在本乡镇(街道)内居住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政法综治、司法行政干部等。
3、本乡镇(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4.在本乡镇(街道)内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二)人民调解员的条件:
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人民调解员的义务:
1、努力学习法律、政策、科学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和调解能力。
2、主动或接受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调解民间纠纷。
3、在本辖区内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公民道德建设规范。
4、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民间纠纷信息和动态,排查纠纷苗头,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5.辖区内一旦发生民间纠纷,应立即赶赴现场,制止和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6、遵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工作纪律,保持人民调解员的良好形象。
(四)人民调解员的权利:
1、参加人民调解的有关会议,接受法律政策教育和调解业务技能培训。
2、人民调解员可以连选连任或续聘。
3、依法履行职务,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保护。
4、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应当受到尊重,工作成绩应当受到肯定,有突出贡献的应当得到表彰。
5、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应当取得适当报酬。
6、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七、人民调解工作范围和要求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民间纠纷,包括发生在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预防民间纠纷发生。应当积极主动地根据不同时期的群众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有的放矢地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共同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避免民间纠纷发生。同时,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掌握辖区内的纠纷信息和动态,经常性地排查纠纷苗头、及时化解,把民间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及时调解民间纠纷。民间纠纷发生后,人民调解员应主动介入调解,防止事态扩大。对纠纷当事人请求调解的,应当及时受理调解。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由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受理调解。疑难、复杂的民间纠纷,村(社区)、企事业或其他调委会调解有困难的,提交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要积极配合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必要时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要严格执行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关于不得受理调解的范围规定。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对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提交有关机关处理。
(三)对即将发生激化的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员应当立即赶赴纠纷现场,制止过激行为,控制事态发展,防止纠纷激化。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含形成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应当登记在册,统计上报。
八、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一)人民调解员培训制度。人民调解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实行分级负责。省法院、司法厅培训设区的市、县两级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骨干教员。设区的市法院、司法局负责培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县级法院、司法局负责培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和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5 人民法庭、司法所负责培训村(社区)和其他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新担任人民调解员,按照分级负责培训的规定,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二)人民调解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对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依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奖励办法》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福建省关于认真做好民间调解工作,奖励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有功集体和个人的试行办法》的通知中的规定表彰奖励。
(三)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以切实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表彰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主要由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企事业等单位负责安排解决。基层财政有困难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想办法安排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补贴人民调解员报酬。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享受村(社区)两委副职以上的待遇。调解委员按照从事调解工作实际误工每天补贴应在10元以上。根据十户调解员或纠纷信息员每年工作情况,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四)民间纠纷排查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把民间纠纷排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常抓不懈。每季度定期排查;重大节假日前排查;省、市、县、乡举行重大活动前排查;对纠纷多发地、敏感期、特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集中排查并做好防范工作。
(五)民间纠纷报告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民间纠纷报告工作。对辖区内的民间纠纷动态要及时掌握,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较敏感的事件,要注视动向、详细分析,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和上级机关反映。重要紧急的民间纠纷要随时报告。
(六)人民调解联防联调制度。跨地区、跨单位的纠纷,相关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调解工作。我省与外省相邻的县乡村,省内县与县、乡镇与乡镇、街道与街道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与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之间,应当建立起联防联调工作制度,通过签定协议,对涉及双方的民间纠纷,共同介入调解,协商解决双方纠纷的具体事项。双方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加强联系,积极沟通,交流信息,研究分析民间纠纷的动向,共同做好民间纠纷的预防、调解和防激化工作。
(七)人民调解工作协调配合制度。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治部门、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协调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在调解纠纷中,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支持。在调解纠纷中,发现超出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责范围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移送有关部门处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要协调配合,互相支持。村(社区)的共青团、妇女、民兵、老年会等群众组织要积极参与调解工作。
九、人民调解协议
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的,应当制作书面协议。人民调解协议要严格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和司法部统一的文书格式要求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督促,教育纠纷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议,对履行情况适时进行回访,并就履行情况作出记录。当事人如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应当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 6 第三十七条规定分别处理。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反悔而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准确认定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对当事人因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又后悔,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原承办该纠纷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根据人民法院要求做好有关配合工作。凡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或者变更法定事由的,应当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确认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
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是人民法院的职责。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工作。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司法所或司法助理员负责。县级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县级司法局及司法所要不断提高业务指导水平,加强联系。协调配合、互相支持,根据各自的职能,共同搞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理论、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县级人民法院、司法局应当把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工作考评范围。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局要建立健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机构,人民法院的指导机构可以与指导人民法庭工作的组织机构相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指导机构可设在基层工作部门。
(一)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1、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人民法院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当地司法所或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发现人民调解协议书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五、六条规定的情形等问题时,应当及时向司法所或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纠正的司法建议。
2、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可以组织参与调解并制作该人民调解协议的人民调解员参加旁听。
3、定期进行人民调解员培训,每年一般不少于两次。可以单独举办,也可以配合当地司法行政机关进行。
4、基层人民法院对有调解经验的、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作风正派的人民调解员可以聘任为人民陪审员。
5、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对疑难案件、敏感性案件和本辖区存在的法律热点问题的集体座谈和研讨。
6、对审结的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质量评查分析,通过评查分析,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建议,帮助提高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二)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1、经常性教育人民调解员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养和调解技能。
2、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人民调解员,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素质。
3、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4、协调和督促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等落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
5、负责解答、处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或纠纷当事人就人民调解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咨询和投诉。
6、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应当定期或适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7、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路和途径。
十一、形成齐抓共青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根据市局警示教育活动的安排,从200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办公室认真组织全体干警进行了贯彻实施。警示教育全过程始终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廉洁从政观念,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服务意识,适应新时期的办公室工作需要为目标而开展的。
一、认真组织学习,强调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走过场,注重效果。
11月1日,市局警示教育动员大会后,办公室先后召开5次会议,传达市委副书记王启文同志在全市政法系统警示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通报了田凤岐和大连监狱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通报了翟继亮等人严重违纪的案件,传达了郑局长在全局警示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按照警示教育第一阶段的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提高对警示教育活动的认识上来,确保全体同志认识明确,受到触动和教育,为后两个阶段打好基矗组织全体同志学习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等重要讲话,学习“十六”大报告、组织副处级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录像片,并认真组织大家开展讨论。特别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我们都是老百姓,既没有田风岐那么高的地位,也没有大连监狱谢红军那么大的权力,贪污受贿挨不上边的想法和我们是机关处室,不接触具体业务,没有翟继亮等人违法违纪的条件等想法,并有目的地引导大家深入学习郑局长在警示教育动员会上的讲话,联系当前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开展讨论。学习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司法~特别政法领导干部的贪脏枉法、权钱交易,给党的事业、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败坏了政法机关形象,玷污了国家机关的尊严;徇私索贿,界线不清,特别是翟继亮等人的严重违纪行为,告诫我们必须谨言慎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正确行使赋予的职责,特别是执法权;严格自律,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做到未两绸缪,是当前警示教育活动的根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对这次警示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大家一致感到:
1、开展警示教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着眼于我们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解决政法队伍中突出问题的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虽然我们没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力,但从一些违法违纪案例看,并不都有显赫地位和很大的权力,既有高层领导,也有一般干部,关键是如何看待和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警示教育就是要在思想上筑起抵御侵蚀的防线。
2、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捍卫国家政权,执行法律法规,保卫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职责。
3、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廉洁行政,廉洁执法,搞好形象建设,提高办公室同志政治业务素质的需要。“十六”大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沈阳政法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必须是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执法如山的高素质队伍,形势要求我们每个同志必须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形势需要。
4、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从严治警,严格文明执法的要求。几年来,局党委结合干警队伍的实际,开展了执法执纪大检查活动,制定了执法执纪实施督查的规定,大家认为这些都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办公室还存在很大差距,也要通过这次教育活动重点解决。因此,必须要求大家,在教育活动中,听进去,认识高,找问题,定措施,自觉地在活动中受教育,思想、工作和执法水平上有新提高。
二、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找准切入点,认真对照检查。
在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11月11日开始转入对照检查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认为是警示教育活动是否走过场的关键。为此,我们提出了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虽然我们办公室日常事务繁杂,但仍保证拿出两天时间坐下来进行对照检查。同时,明确提出检查对照要抓住关键环节,讲究检查效果的要求。11月25日办公室召开支委会进行梳理归纳,针对个人和集体对照检查出问题,其主要有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的8个问题。
共性问题,表现为:
一是对政治建队重视不够。强调业务工作,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抓得不紧,特别是对反~意识和认识上,存在着强调自我教育为主和以干好业务工作为标准的育人偏颇观点,忽视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人的措施制度。
二是对职业规范抓得不严。强调胜任工作,忽视日常管理教育,存在着工作细节和过程督促检查不深的问题。
三是对同志们“8小时之外”和社交圈关心了解监督不细,失于考察和主动掌握。存在着只要工作出色,其它方面听之任之,靠自我矫正,同事间缺乏面对面的批评教育和提醒告诫。
四是工作效能不高、创新力度不强,缺乏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及知识的更新,在以文辅政和谋事方面,缺乏深度和主动。
个性问题,表现为:
一是个别同志执法执纪意识不强,以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向基层为罪犯、~人员说情,给予照顾,还存在着极个别同志社交圈复杂,交友不慎,引来是非,给个人招来麻烦,给部门带来不应有的影响。
二是个别同志责任感和遵守工作纪律观念不强,说话简单,工作不负责任,凭经验办事,公车私用,值班不严,形象欠佳,外出办事,借故早退和办私事买菜等问题。
一、以人大评议为重点,树立行业形象
去年,沙洋县司法局被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工作评议对象,根据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方案要求,我局迅速安排部署,广泛宣传,认真自查自纠,主动征求意见,扎实进行整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整训会等会议8场次,办评议简报16期,评议专栏5期,发放征求意见书300余份。通过对局党组征求的意见和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的意见进行梳理、汇总,我局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法制宣传不够、基层司法队伍建设薄弱、法律援助不够、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重视不够。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共开展整改活动9场次。通过一系列举措,司法行政工作实现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杜绝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工作作风明显转变。10月,我局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人大代表满意单位”。
二、以管理创新为主线,彰显工作特色
1、打造亮点品牌。局党组高度重视工作创新,将其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始终,着力打造“一所一特色,一镇一品牌”,并以之为抓手,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发展。亮点工作得到了各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涌现出如法治高阳、五老调解协会、法务工程、法治中心户、周日说法等一批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和当阳市开展联防联调工作试点基础上,我局先后与荆州区、潜江市建立了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机制。各地共排查矛盾 24批次,调处纠纷18起。我局先后在海口市秀英区和杭州市萧山区设立了异地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沙洋籍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21件次。
2、规范法律服务。将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法律工作者职业道德、执业纪律、业务范围、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开;对案件进行不定期抽查、督办,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执业水平和办案质量。制定了全县法律服务行业整改方案,进行了集中教育整顿,规范法律服务人员执业行为。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包领域、包案件。组建律师法律顾问团,为党委、政府、企业、学校等提供法律服务。今年来,律师、法律工作者共参与调处重大突发事件和信访案件19件。
3、提升援助质量。法律援助已连续五年被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实事”之一,沙洋县司法局借助新闻媒体、各镇法制宣传简报、移动短信平台、综治例会以及专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建立了灵活审查、免予审查和快速审查机制,开辟了对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了援助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健全了检查考核制度,加强了案件监管,坚持案件回访全覆盖,确保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
4、化解矛盾纠纷。对镇、村两级调解委员会及全县第三方调解组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开发区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正邦集团进行了民营企业人民调解组织试点。各司法所通过知识讲解、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参加基层法庭案件旁听等形式,加强了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各镇培训专兼职调解员、信息员1000余人次。各级调解组织坚持日常定期排查和重点敏感时期拉网式排查,第一时间化解矛盾。
5、推进法制宣传。县依法治县办制定了《沙洋县“情系民生、法送万家”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领域、行业普法责任单位,每2个月组织一次送法活动。县依法治县办利用春节、油菜花旅游节、市县送法下乡活动等时机,组织专班开展宣传,组织法律讲师团到鎮、单位巡回宣讲。我局先后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9场次,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9月份,我县顺利通过了市依法治市办“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县依法治县办深入到各镇进行工作调研,已有9篇调研文章被省、市级报刊杂志刊登。如《“周日说法”旋律之声在拾回桥大地萦绕》、《两地伸援手、联动止纷争》等,受到领导好评。
6、加强矫正监管。成立了沙洋县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进一步理顺了社区矫正工作体制。制定了《沙洋县司法e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系统管理规定》,建立了信息监管平台,通过手机GPS定位,实现了对矫正对象的实时监控。严格加强了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监管。对新入矫对象做到了“四个一”:建立一份矫正人员档案、进行一次入矫教育谈话、制定一份矫正方案、开展一次家庭上门走访。严把报表审核、社会调查、入矫教育、考核评估、档案审核关。各所每月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教育,组织开展公益劳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坚持季度考评,对矫正对象抽查监管,做到了人员可查、可管、可控、可帮,无脱管、漏管现象,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4%以内。落实了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及衔接制度,实施“阳光”培训计划,努力使社矫对象掌握一技之长,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7、夯实基层基础。按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要求,我局不断增加投入。现已投入6万余元完成了五里司法所的改造。李市、沈集等所房屋置换问题已分别与镇政府达成初步协议。投资4万余元为各所、公证处配备了扫描仪、录音笔、照相机、空调等办公用品。将新招录的两名年轻同志调整到拾桥、高阳两所,解决了两所长期无人的状况。通过下派锻炼、招录公务员、聘请社工、配备公益性岗位等措施,逐步充实了基层力量。
三、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抓学习培训。局机关制定了理论学习计划,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学习十八大报告、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廉政准则》、《公证法》、《律师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安排人员参加省、市各类业务培训,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办事效率有了新提高。二是抓作风建设。局机关以“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重点,相继开展了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效能风暴”、“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等活动,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干部履职考核制度,今年没有干部违法违纪的情况发生,机关作风明显转变。三是抓班子建设。按照学习型、创新型、实绩型、团结型和廉洁型的要求,加强对班子成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在新的一年里,沙洋县司法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扎实工作,努力创新,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司法所办公室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司法所办公楼建设07-04
司法部办公楼解说词09-24
××司法所2010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结11-25
云梦司法所2010年度司法行政工作总结11-07
“计划司法局”司法工作计划09-28
司法所普法工作计划06-23
司法所安保工作方案07-20
司法所调解工作思路11-08
司法所政治教育计划12-04
“区2009司法行政计划”司法工作计划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