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精选6篇)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拼音生字

一、老师指名学生领读生字表一生字。

二、学生自己读。三.试着给这些生字注音。

四、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chú fáng jì chéng xí guàn

()()()

dào qiè hé ǎi hú lu()()()kuàijié bō li xiū zhù()()()ping mù jià zhí jìng pèi()()()yú chǔn zǔ ài níngjié()()()2 根据拼音写出句子。

zǐ sè shù,zǐ sè huā,zǐ huā luò le zǐ guǒ,zǐ guǒ lǐ tou yǒu zhī ma。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阳(cháo zhāo)

扁担(piān biǎn)

兴高采烈(xìng xīng)情不自禁(jìn jīn)

ē ji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一、生字新词练习

1、填空

千山

不知疲

一生受

竽充数 画蛇 足 能生巧 无人烟 若天仙 空气干

自然

素 震耳 聋 写生动

2、想一想这个学期学到的生字新词,照样子写字组 词。

例:氵:源

源泉

漂 漂流

添 增添

灌 灌溉

亠 山 疒 月 广 亻 女 勹 木 火

三、成语

1、有趣的数字成语1、一+一:

一五一十

一字一顿

一板一眼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一唱一和

一厘一毫

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一朝一夕…… 2、一+二:

一干二净

一来二去

一穷二白

一差二错

一清二白

一清二楚

一不做二不休

一刀两断

一举两得……

舍己救人 舍己为公 挺身而出 舍生忘死

救死扶伤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助人为乐 克己奉公 公而忘私

第三课时 多音字练习

一、教师大屏出示多音字。

二、学生认读。

三、注音并组词。

四、练习

根据要求给多音词注音、组词。chuan()例:

zhuan()

落 供 宿 恶 旋 难 正 种()

qiang(jiang()降

xiang(盛 着 号 没 藏 鲜 答 中

jiang))

第四课时 句子复习

一、把语文乐园中的名人名言和谚语,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人人参与,()

2、关注环保,就是()

3、既要金山银山,更要(4、吹笛闻梅落,(5、客中客入画中画,(6、兴废总关情,(7、古今才一瞬,(8、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9、我们所生存的时代,()10.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11.疏影横斜水清浅,()12.生无桃李春风面,(13、凌霜尽节无人见,(14、霜露悴百草,(15、凡任天下大事者()16.发明家全靠(17.那些遇到了机会还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18谁自尊(19.没有彼此尊重,(20.不尊重别人感情的人,())))))))))))))

第五课时 古诗练习一. 教师大屏出示本册书所学古诗。

梅花 幽兰

墙角数枝梅,幽兰在山谷,凌寒独自开。本自无人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二. 学生齐读。三.默写。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六课时 阅读

一、按事情的几个方面分段

一、野 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居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在()内划去不恰当的词语。

(2)课文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猜测死因→掩埋死鸭。(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词句,用()画下来。

二、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一、《倔强的小红军》片断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1、“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红军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2、小红军这时的体力真的比陈赓强多了吗?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3、从片断中加点的字词,你能体会到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猫(片段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i de di)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in ping)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只是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bing ping)息(疑是

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把不正确的字音或词划去。

2、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既()又(),既()又()。

3、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4、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第七课时、习作

一、习作参考题目

1.《宽容》 2.《我能-----》 3.《我眼中的-----》 4.《小小科学幻想家》 5.缩写课文 6.《我喜欢的地方》 7.《见义勇为》 8.《建议书》

二.学生书写

1.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人作为描写对象,进行一系列采访活动,可以采访确定的对象,也可以采访了解他的人,从而写一篇写人的习作。

2.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植物,一种动物,一件物品,然后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3.指定学生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4.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写想象作文。

三.优秀习作展评。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3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了!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他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中,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1.第3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

答:----------------------------。

2.文章第2、3段针对---------的人进行议论,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的观点;第4段针对生活中自以为成了自己的人进行分析,阐明了------------------------的道理。

3.第4段中,作者把生活中的某一种人比作“事务的一架机器”,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用原文回答)

4.对第5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成为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宝贵。

B.作者借卢梭的话证明第⑤句所表达的观点。

C.第⑨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

D.“怎样才能成为自己”,这是一个难题,作者认为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

5.文章最后一句是“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其中,“这一标准”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这句话?

答:------------------------------。

(选自北京市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第Ⅱ卷 郑令中/荐)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母 爱

江南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它都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戛然而止:-------------------。 ②贪婪:----------------。

2.文中依次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老牛---------------,强忍鞭打执意索水,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3.请从文中摘抄最使你感动并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

4.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

--------------------------------

5.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请你谈一点体会。

---------------------------

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

-----------------------------------

(选自青海省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李彦良/荐)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生物入侵者

梅 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交通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舱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地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然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应对措施。

(有删改)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归咎:--------------------------。

②束手无策:----------------------。

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

3.“生物入侵”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

5.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选自江西省2004年中招语文试题 陈德淼/荐)

参考答案:

一、1.答案要点:从身体到灵魂 2.答案示例:想成为别人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4.C 5.这一标准是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答案要点:要强调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真正成为你自己的重要意义。

二、1.①突然停止 ②喝不够的样子 2.挣脱缰绳阻拦运水车 3.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4.描写。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老牛以死抗争、执意索水的感人场面。 5.(答案不唯一,可以从“神圣的母爱”、“改变生态环境”、“解放军爱民为民”、“解放军战士舍己救难的仁爱之心”等方面谈,能就某一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6.会,因为场面悲壮感人,因为人性的善良,等等;不会,因为军人的纪律高于一切,因为救人急于救牛,(言之成理即可)等等。

五年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怎么写 篇4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第()周 2009年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小黑板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生静静地听)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第()周 2009年

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2、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2、请学生自由畅谈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到了西湖的“绿”?{3、4、5})⑴ 请同学们再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写西湖的“绿”的。从哪些方面来写? ⑵ 读懂哪一处就说哪一处。并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对西湖的印象。⑶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读。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说到西湖的“绿”则重点抓住西湖的“绿”来讲。)

三、巩固

1、出示写西湖的诗文进行比较认识。(根据学生的资料灵活进行。)

2、学生出示资料,并进行学习。

四、小结

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绿”,赞美了“绿”的生机,“绿”的茁壮,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来时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2、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第()周 2009年

日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教学难点: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二、形近字组词。

倾()炯()栀()潋()访()

顷()迥()桅()敛()防()

般()溅()堤()

股()浅()提()

三、填空。

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的小径:“()。”此外还有溪水:“()”。

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

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与()相比,“()。”

四、阅读欣赏:

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题 临 安 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林 升

苏轼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四年上语文复习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总第十五课时

第()周 2009年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 “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三、练习: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上一篇:含有古诗的排比句下一篇:年度总结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