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1

结合学校课堂大练兵活动,我校数学教研组于5月24日下午组织了以 “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主题的评课研讨活动。

数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会前积极准备,会中积极发言,本着互相学习、互相找不足的态度认真开展了评课活动,显示了我校教师在评课方面的功力。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数学组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也显示了教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更加显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进取精神。

学校高度重视,最后学校业务校长刘铭芳对本次数学研讨活动作了精彩点评,给予数学组全体老师工作肯定的同时,也对全体数学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数学教师通过课堂研究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并组织了部分教师代表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2

但目前教研活动的听评课多是专家或经验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凭借直觉的点评, 这样的以个别教师评课为主的活动方式使评课者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评课, 缺少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活动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影响了学科教研活动的质量, 教师听评课诊断能力的加强成为提升教研品质的关键点。

沪浙两地英语课例研究项目组 (2009) 认为,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客观上要求作为教研活动重要形式的评课活动加大研究的范围和专业判断的力度, 使评课为更有效的教学活动指明方向。[1]教研活动的听评课缺少从专业的角度反思, 其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研究方式的滞后。杨玉东 (2008) 认为,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2]沪浙两地英语课例研究项目组 (2009) 认为, 课例研究, 是基于研究专题、指向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置身教学情境与过程的行动研究。[1]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是从教师每日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抽取出一个基本的单元, 以一节课堂为例, 以他人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共同研讨, 使教师在合作交流中跳出原有的自我对真实的课堂进行探讨, 并能够运用于自身的实践中改善教学的教研活动模式。

一、教研活动的实践

教研活动是基于教学中的问题与问题的解决, 笔者所在城市的市级初中英语学科教研活动中, 以“初三英语专题复习———介词”为教研活动中课例的载体, 尝试了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的实践。本次听评课教研活动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一位教师授课, 第二部分则是听课教师的评课研讨。评课活动改变了常见的教研活动中专家、名师的评课方式, 要求每位教师都准备课后对课堂教学评析。为了使教师的评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者在听课之前给部分教师发放了事先准备的课堂观察量表, 帮助教师从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活动及转换、课堂教师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状态等几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诊断。

通过本次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 笔者体会到课例选定的研究问题、教师间的差异、课堂观察的技术都使以课例为载体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有了研究氛围和学术含量。

(一) 问题驱动研究

初三专题复习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五级要求, 对学生在初中三年所学的某个知识或技能方面的专项复习。由于复习的专题贯穿在整个初中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材料。因此, 一线教师普遍对在初三英语复习中的专题复习感到困惑。而笔者在视导听课中也发现在初三专题复习课中存在着以习题训练为主要手段, 以初中三年出现的相关知识的简单重复为教学内容, 不管学情的、面面俱到式的复习。这样的复习方式耗时低效。这个来源于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不仅使教师对这个研究问题感兴趣, 也使他们在教研活动中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听评课。

(二) 差异激发研究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来自全市十四个区县的不同层次的学校, 教学理念、教学背景和教学经验的差异性使他们对初三英语专题复习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需求。如来自较薄弱学校的教师认为初三专题复习课应该注重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关介词用法的语法规则的再现, 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复习不应只是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 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 侧重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这样的差异性使每位老师对教研活动中的课例都有不同的思考, 不同的思考为教师的研讨和反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此,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以课例为中介, 对话切磋, 分享经验, 解决困惑的过程。

(三) 技术辅助研究

听评课的研究办法通常是课堂观察, 以往课堂教学的观察往往都是基于教师个人的感觉和经验, 这种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改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撑和课堂诊断的专业性。在本次活动中, 笔者尝试了课前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课堂观察的不同量表、前测后测习题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三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手段使听评课活动有了科学的手段, 增强了听评课的学术含量。

(四) 研究促进发展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活动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年轻教师来说, 通过参与研讨, 把在课本上学到的有关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实践相联系, 帮助年轻教师很快进入状态;对于工作多年的教师来说, 自身的教学经验和通过活动研讨获得的成果同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研讨不仅解决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活动的思考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是在一线教师参与的前提下, 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改进课堂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活动的过程和研讨的成果使笔者对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有了以下的思考。

(一) 研究目标的定位

在活动过程中, 笔者感受到了不同背景教师在研究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教师需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但较薄弱学校的教师关注侧重基础的知识性目标, 而较好学校的教师则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不同的关注目标使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对初三专题复习定位的不同理解, 而对复习定位理解的差异势必造成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差异。在新课程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下, 在今后的教研中还需要逐步转变教师的理念, 引导教师学会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情, 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 研究内容的确定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 促进教与学效益的提升。因此, 在研究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围绕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和教材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教学设计, 以一线教师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 照顾不同教学经验和教学背景教师的需要, 如关注课型、教法、教师和学生的研究。由于学科教研活动的时间有限, 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阶段侧重, 循序渐进。对在单位时间内无法完成的研究内容, 可以通过活动后对课堂教学录像的分析、实录等方式, 对所需研究的内容进行后续的系列研究。

(三) 研究成果的呈现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 因此活动研究的成果应该是教师感到可操作的、具体的策略。这样, 可以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在活动中需要研究出学科教学的范式, 让教师觉得简单易做且可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当然, 这种范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校情、师情、生情, 有选择、增减地加以运用, 使学科教学的范式更具有推广性和辐射性。

(四) 课堂诊断的工具

课堂观察是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核心, 活动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数据。本次研究尽管从不同的观察视角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 但由于评课是听课后立即进行的, 教师普遍感到个别事先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的复杂性使他们在听课时无法完全顾及。即时的研讨也使教师的评课无法通过课堂实录对课堂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因此还缺乏基于数据的归纳式的结论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根据学科的特点, 开发听评课的研究工具, 如对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前测、后测的科学设计、参与式观察的不同视角等。

(五) 研究问题的跟进

本次活动尽管针对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困惑进行了研讨, 但由于活动的时间有限, 没有对研讨成果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教师对复习教学的不同定位进行后续的对比研究, 因此也无法对活动所关注的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针对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教研中, 应有计划地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使课堂教学的改进呈现出递进的过程。

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既是一个学术化的教学研究的过程, 也是一个实践改进的过程。研究活动构建了新型的教研文化, 正如沪浙两地英语课例研究项目组 (2009) 所认为的那样, 课例研究是一种基于教师群体的合作研究。通过全体参与的方式改进教学, 并且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启发, 一起进步, 提高教学的质量的过程。[1]这样的听评课教研活动使教师通过合作与研究, 共同反思,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摘要:基于课例的听评课教研活动是以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为载体, 在教师的合作交流中进行探讨, 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方式。活动不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实践改进过程, 也是一个学术化的教学研究过程, 为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关键词:课例,听评课,教研活动

参考文献

[1]沪浙两地英语课例研究项目组.听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3—23.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3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教研活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并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特别是用心灵感悟课堂;“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如何有效观课

有效的观课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如何有效议课

有效议课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要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另外,在议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些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到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2.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条条框框歪曲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3.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新的生成,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这样才能使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在理解中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观课议课示例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读写课型)”观摩,并参与了观课议课活动。这是一节高二年级英语读写课,整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完整、内容紧凑。从执教教师的有效输入到学生的高效输出,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读写示范课,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设计

1.从教学步骤与环节看:

(1)深刻话题,简洁导入。对于“人生是什么?”这一严肃的话题,执教教师通过29秒的动画视频导入了“29秒生命论”,简约而不简单,既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学生思考。

(2)以读促写,而非读写分离。平时我们处理常态的读写课,或是用现成的作文材料,或是就文章写读后感,而该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生成最后的写作,精心设计了写作前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快速阅读中让学生通过找出who、what、why三个要素,而迅速概括出文章的情节,即为写作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分析Rose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但同时执教教师并未完全依附阅读材料,而是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经历,即为写作第二段;依据电影《GumpFrost》中的经典台词“Life is like…”,让学生就“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life?”进行深度反思。循循善诱式的启发教学使“读”成为“写”的铺垫,“读”完全为“写”服务,即以“读”促“写”。

(3)注重思维阅读,关注学生情感,增强阅读体验。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最大化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本节课的难点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说出“What islife?”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该执教教师从两张对比明显的图片着手,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不同结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思考环节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

2.从教学活动看:

注重技能融合,整合读写教学。本节课虽为读写课,但“读”与“写”并非是教师唯一处理课堂活动的方式。教学活动还包括了:视频阅读、图片欣赏、齐声朗诵、小组讨论等。多层次、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将各项技能得到了融合与提升。

(二)教学过程

1.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看:

教学风格个性化、学生参与多元化。执教教师热情飞扬,歌声动人,美式发音极具渲染力,“課前黄金五分钟”拉近了师生距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融洽浓烈。但是可能是出于执教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该教师的执教位置基本固定在一侧,课堂提问或者活动参与的学生也偏向于固定在同一侧,这不利于全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行为也是多元化的,从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分工、个人独立思考、台前展示都为本节课预设目标的达成添了砖加了瓦。

2.从教学活动的实施看:

突破文本框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体现了美国语言大师Krashen的“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需要注意“i+1”的原则。如,从叙事情节中利用三要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故事情节;抓住Rose在演讲中涉及的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启发学生思考“grow up”与“grow old”的深层含义,并突破框架,创设情景,欣赏诗意与哲理并存的“Life isnot from birth to death.There is a choice.”,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点可写。

(三)值得商榷之处

1.保持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与辩证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该执教教师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合作分工各写一段。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处理看似灵活机动,但本人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基于整节课上学生已经生成三段文本,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让学生使用linking words和transitional sentences更能触发并保护好学生的整合辩证思维,符合Krashen的“i+1”语言习得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本课的主题“What is life”,本人认为除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深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广度。

五、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4

今天我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刘敏首先讲了上好英语复习课的重要性,然后每位老师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做好了记录。这次教研活动为我指明了方向。根据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把有效地复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形式多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

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对旧知的机械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从而使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作为教师更要精心备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1)、实践式

小学生天性喜欢动手,对于自己参与动手的东西,尤其感兴趣。他们总喜欢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因此,复习时就让孩子动手做,帮助识记。

(2)、游戏式

将复习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在游戏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进行活动,记忆力较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3)、故事表演式

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突破薄弱环节。

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感觉学生“一听就懂,一练就会”,可遇到检测却不尽人意。我认真进行了分析,推敲,原因为:一是遗忘。英语学习需要一个逐步理解、吸收和运用的过程,学生不经过复习,很可能遗忘一些没有记牢的知识;二是练习内容单一。教学新课时,知识内容针对性强,专项练习多。所以一旦遇到检测综合运用能力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混淆出错。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就应该有的放矢,充分了解每个单元的知识内涵,有目的、有重点地展开复习,而且要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难点,弱点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这方面,老师还需要下大力度,精心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复习。

三、深化提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复习的目的旨在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引导学生以少驭多,以不变应万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复习,学生掌握了规律,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巩固英语短文,让学生适当地背诵一些有意义的课文,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大胆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但要注意教师应该给予一定地指导和点拨,给予适当的鼓励。

英语教研组三课活动总结 篇5

为响应学校“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课堂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经过充分准备,认真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现在这一阶段活动已结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作简要小结如下:

一、活动基本情况

英语教研组共6位教师,全部都参与三课活动。大家赛前精心备课,写出教学设计,设计课件。在组内试讲,大家给出中肯的建议,再进行改进。然后在学校上公开课,课学教学比赛展示,课后组内说课等阶段。每位教师都赛出水平,赛出了能力。大家再集体议课,最后做出中肯的评分。群众评议推出李建平老师参加校级展示。

二、活动取得的阶段成效

(一)精心组织,全员参与热情高涨

按照学校的安排,大家积极准备,这次比以往授课有明显变化,课堂气氛活跃,口语训练到位,注重口语训练的同时也注意了笔头训练,教学效果明显,下课后大家对每堂课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措施。

(二)各显其能,比赛课堂亮点纷呈

在本次“三课”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备课时查阅各种资料,虚心请教,多次修订教学设计,自己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老师们焕发了青春与热情,他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演绎了课堂的精彩。此次活动,每位老师都有亮点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东西。李雪梅老师上课设计情景,既注重了口语训练也注重了笔头练习。李玲侠老师利用实物教学,比较直观,教授新单词时注重了音标的教学和单词拼读规则的讲解,对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张锐老师课堂上,注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给学生偷懒的机会,整个课堂学生你争我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吉睿老师的授课能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教师的授课十分注重语法教学,训练有层次,注重了操练的顺序和操练前的示范,使小组操练落到了实处。邓小妮老师利用图片的开展游戏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值得借鉴推广。尚红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整合教材,更易于让学生掌握。

(三)以赛促教,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课”的目的是锻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这项活动,重点是进行教学基本功展示。为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组教师经过精心筹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点评和互动中,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得到碰撞与交流,对有效性课堂的研讨更为深入。此次活动对于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们互相学习、展示自我、共同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教研组的协作精神。在教研组会上,老师们一起研讨教法,共同探讨教学环节。每节课下来,老师们及时情况总结,人人发言,个个评议,作出自己客观而善意的点评,肯定优点和亮点,也指出课堂上的不足,老师们在团结协作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业务能力。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6

根据“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的要求,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磨课任务,我们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月28日发起磨课活动,活动将于4月30日结束,为了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组织召开磨课准备会。

2、定期召开磨课专题会议。

3、及时发布磨课活动每一阶段的任务。

4、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的相互交流。

5、及时总结教案2+2互评情况。

6、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修订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

7、作好观课的准备与分工。

8、组织好课后的评课与反思工作。

二、具体安排

(一)磨课准备会

1、时间:2月28日地点:小学部3楼会议室

2、准备会内容:

①研讨磨课活动事宜。

②确定备课的课例名称。

③组织教师了解磨课活动中各自的任务。

(二)备课第一轮

3月3日~7日组内各位教师选择网络提供的模板完成教学设计,并把教学设上传至

网上。(最好上传附件)

3月7日~12日每位教师至少任选本组内两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一轮的互评,提

出两点值得学习之处与两点修改建议。(用红色字体)

(三)备课第二轮

3月13日~18日召开第二轮磨课讨论会,对所有教案及点评情况作总结,确定主备教

师,对其教案进行集中点评,给出修改意见,并将第二次会议记录上

传至平台。

3月18日~25日主备教师根据组长及其她教师的建议,将自己在备课第一轮的教案进

行优化并上传。

3月25日~31日各组成员通过网络平台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用红色字体进行修订,每位成员都要参与。

4月1日~7日主备教师根据其她成员的建议,进行第二次教案的优化,并上传。

(四)上课、观课、评课

4月8日~15日观课准备会,讨论明确观课主题和要求,确定观课维度,做好观课分

工,准备观课工具,确定观察点,落实具体观课时间。

4月15日~23日主备教师上课并上交课堂实录,小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提交观课记录,主备教师提交教学反思,教研组长对磨课活动进行自

小学英语教研课新闻 篇7

复习课是日常英语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必要步骤。根据英语具体的教学情况, 复习课分为:专题复习课、单元复习课、阶段性复习课等等。但提起英语复习课教学, 我们总会想起枯燥乏味的课堂和漫无边际的题海。因为复习课会容纳很多的语言知识点, 而且有些知识点的联系性也不是很强, 种种因素造成了复习课难上的局面。通常情况下, 很多教师都会把英语复习课当做语法课或是练习课来上, 集中所有精力讲重点、讲难点、讲语法。也有一些老师上复习课时眉毛胡子一把抓, 力求面面俱到, 貌似全面却无重点。这种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的弊端是:尽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大汗淋漓, 实际却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对知识也缺乏新鲜感, 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是被动的, 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远远背离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将结合一节校本教研的英语单元复习的公开课和自己的“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复习模式的复习课教学。

一、“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构建

1.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复习模式

(1) “点—线—面”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涵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其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运用。基于这个理论, 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复习课应该建立“点—线—面”[4]三位一体的复习模式。“点”即知识点, 语言点;“线”即语言点和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面”即知识面, 能力面, 指学生对知识点和语言点的综合运用能力。“点—线—面”三位一体复习模式就是在单元复习的过程中抓住点, 理清线, 拓宽面。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由点成线, 理清脉络, 抓住起始点、渗透点、结合点, 巩固知识, 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能够由点及线, 由线到面。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的、有层次的、有效的复习模式。

(2) “点—线—面”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运用。下面笔者以校本教研的英语单元复习的公开课上郑东老师的课堂设计为例谈谈“点—线—面”三位一体复习模式在单元复习课堂上的运用。

【课堂案例】

郑老师在Pre-activities环节中向学生发放单元复习目标卡 (如表1) 。

(单元复习目标卡)

单元复习目标卡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 按照复习目标卡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单元复习, 而且能够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在While activities这个环节中, 郑老师采用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单词运用

首先, 复习并归类单元重要词汇:pioneer, struggle, rid, expand, equip, regret等, 并拓展词的不同形式。其次, 围绕单元话题“农业先驱”复习, 并将归类的重要词汇运用于新语境。在这个步骤中他引导学生归类、拓展重点词汇, 并掌握词汇学习技巧——词汇归类和构词法, 并将词汇的运用与单元话题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第二步骤——词句运用

首先, 复习阅读篇章A Pioneer For All People。通过复习课文, 回顾单元重要词汇和句型结构。其次, 运用所复习的重要词句结构, 简要介绍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这个环节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pioneer贯穿始终, 对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展开复习, 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 并在例句和练习的选取上尽量做到词汇的高频复现, 旨在使学生复习并巩固旧知识, 同时, 引导学生准确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并且学会运用不同词句结构表达相同的语义。第三, 复习并运用动词-ing形式作主语和宾语的用法。通过新语境和高考链接题,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词-ing的用法。

第三步骤——语段输出

分小组讨论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复习的重要语言知识来表述观点。通过对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的讨论, 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Working the Land”话题,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步骤——篇章形成

回顾本节课所复习的话题内容 (即著名科学家袁隆平与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和重要语言知识点, 写一篇题为“Dr. Yuan's Super Hybrid Rice”的短文。从思维与形式并重的角度出发, 要求学生整合本节课复习的两块内容即著名科学家袁隆平与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并运用本节课复习的重要知识点, 最后落实到书面表达中,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四个步骤中字词句篇层层推进, 灵活运用, 对整个单元的复习真正做到了“点—线—面”结合, 实现了“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构建。

Post-activities环节中则是全面回顾、总结归纳和评价反思的过程。郑老师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运用重要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 使课堂中所复习的话题和语言知识得到巩固。最后设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则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 并为师生的自主学习及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

2.构建“三位一体”的复习模式, 关注四个转变

(1) 关注“梳理”向“整理”的转变。“梳理”比较侧重知识的全面再现, 但对相关语言知识的整合不够;“整理”在对相关语言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还侧重与其他相关语言知识间的整合, 即将那些原本分布在各单元、各学习阶段、处于散状形态的语言知识点通过整理串成线、形成面、构成体, 使诸多繁杂的语言知识多而不零碎, 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网状式的自我建构, 当某一语言知识与其他相关语言知识得到有机的整合, 就更能凸显出其语言意义, 复习活动也会因此显得条理清楚。有机而系统地整合不仅为学生有效存储更多的语言知识腾出了记忆和思维空间,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复习过程的关注程度和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实现由知识梳理转向知识整理是提升英语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关注“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对知识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更无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课堂气氛呆板、不活跃。[5]笔者经常看到复习课上出现这样的现象:所谓的“知识”是主宰课堂的主角, 教师因依附于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 而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却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势单力薄的知识被动接收体。教师的功能如同留声机, 学生则是存储器。新课改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 去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去主动地感悟和体验。灌输式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的功利性, 将应试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无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鲜活的、带有生命律动的过程性体验, 而直奔教学活动的结果, 为结果而进行所谓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教师“清晰”讲解的基础上, 一遍又一遍, 通过“刺激——反射——再刺激——再反射”, 直至形成“熟练的”技能——一看就会, 一做就对, 殊不知学生的创造性全部被抹杀了, 课堂教学因功利性而失去了根本。[6]

而启发式教学着重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 引导学生由单纯模仿、被动接受转变为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 启发他们动脑思考、大胆想象、激活思维、开启心智、发挥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7]

郑东老师的单元复习课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恰到好处的形成性评价。下面以几个郑老师课堂教学的片段举例说明:

【片段一】由一段非洲饥荒短片导入, 并由此适时引入hunger, equipment, confusion等名词, 引导学生完成动词、形容词、名词改写 (如表2) :

在此过程中, 郑老师传授学生复习词汇的方法“Group words to review vocabulary”, 并引进word formation (构词法) 的相关知识。

【片段二】词句运用步骤中, 郑老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介绍杂交稻的描写“这种特殊的稻种使得同样的田地多收获1/3的产量成为可能。This special strain of rice makes it possible to produce one-third more of the crops in the same fields.”, 然后要求学生仿写填空。

【仿写】饥荒使得一些非洲国家很难摆脱这场金融风暴。 the financial crisis. (Hunger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ome African countries to rid themselves of)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郑老师让学生体会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同时进行高考真题链接。

【高考链接】 (2010辽宁卷33) The fact that she was foreign made difficult for her to get a job in that country.

A.so B.much C.that D. it

又如, 郑老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袁隆平博士的科学研究对消除世界饥饿所作出的贡献:“多亏了他的研究, 联合国在消除世界饥饿的战斗中又多了些办法。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之后, 郑老师要求学生翻译“当地人正在努力摆脱霍乱。The local people are struggling to rid themselves of cholera.”然后, 郑老师让学生联想类似的词块结构:rob sb of sth;remind sb of sth;cure sb of sth;inform sb of sth;warn sb of sth。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郑老师很注意单元重点词汇的高频复现, 传授学生词块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Group words to review useful expressions, 同时强化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与内化。

(3) 关注由“题海”向“题型”的转变。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 同时, 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诊断教学。[8]高效的复习, 除了语言知识的整理, 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做习题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 也是检测复习效果的过程。但一些老师一到复习阶段就采取“题海战术”。这些老师试图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复习课就成了简单的试卷讲评课和练习讲评课。但事实上相当多的练习并不典型, 也未达到涵盖所有语言知识的程度, 而更普遍的是某些语言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和纰漏。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作业负担, 并严重剥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茫茫题海面前, 老师无可奈何, 学生麻木不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复习课亟须走出“题海”, 走进“题型”。“题型”指的是“典型的习题”。通过一些典型的习题, 引导学生从一般的现象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发现语言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提高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复习效果。

在此次公开课中笔者发现, 我们老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开始由“题海”向“题型”的转变。例如, 在《Working the Land》这个单元的语法是复习并运用动词-ing形式作主语和宾语的用法。郑东老师精心选择了三道选择题,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V-ing的用法:

1. (2009上海, 35) Bill suggested a meeting on what to do for the Shanghai Expo during the vacation.

A. having held B. to hold

C. holding D. hold

解析:正确答案C, holding。此题从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译为:比尔建议召开一个会议, 来讨论在假期为上海世博会做些什么。

2. (2009上海春, 32) loud music in public is against the law in the UK.

A. Play B. Having Played

C. Playing D. Being played

解析:正确答案C, Playing。此题从动词-ing主语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译为:在英国, 在公共场所大声演奏音乐是违法的。

3. (2009湖南, 34) Susan wanted to be independent of her parents. She tried alone, but she didn't like it and moved back home.

A. living B. to live

C. to be living D. having lived

解析:正确答案A, living。此题从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译为:苏珊不想依赖父母, 想自己独立。她尝试着一个人生活, 但她不喜欢这种生活而又搬回家了。

这三道题典型而有代表性, 适时标注上选自哪一年的高考题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欲。郑老师通过典型的题目加上对学生心理的掌控, 最终达成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的目的是帮学生理清混淆不清的知识, 弥补知识漏洞, 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前教师必须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提炼出最重要的知识点, 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 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 这样复习教学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在英语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 习题不贵多, 典型则灵。一个习题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 习题无须多但需典型, 这样可逐步实现从“题海”向“题型”的转变。

(4) 关注由“无情”向“有情”的转变。一个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课堂必然是“无情”的课堂。这里所说的“情”, 是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即师生之间真情的交流。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充满感情、热情乃至激情, 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但是在灌输式课堂里, 教师往往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传授原本可以丰富多彩的知识, 以预先设定的、统一的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这样的课堂里既不可能有情感的互动和智慧的碰撞, 也不可能有生命激情与灵性的飞扬。[6]学生根本没有真情流露的机会, 人性的光芒被遮蔽。特别是那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被无视。教师上复习课要由“无情”转向“有情”, 要学会换位思考, 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在授课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和讨论。这样学生才能从尝试中获得成功, 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只有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郑老师这节课情感目标是:通过复习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产品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著名科学家“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农业所作的贡献, 通过pioneer贯穿始终, 深入思考现代农业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影响, 学会辨别有害食品与绿色食品, 鼓励学生以袁隆平等科学家为榜样, 努力学习, 献身科学事业, 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后反思与教学建议

复习课在所有课型里面最具挑战性, 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最高。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出发, 更新教学观念, 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常“备”不懈,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反思,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回顾、分析和审视, 这样才能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为此, 复习课教学要强化三个环节:

1.备课

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勤于梳理知识点, 抓住重点, 结合考点, 设置情境, 巩固和复习知识点。教案设计始终要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 重视英语知识的运用, 有机渗透学法指导, 侧重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教材、考试说明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原则。要坚决纠正“满堂灌”的陋习, 精讲精练, 循序渐进。对重点疑难问题教师在讲解时要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作业

要从基础知识归纳、巩固入手, 要科学使用非选择题, 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不能过早、过多以高考题为模型, 以考代练, 以考代教, 因为这样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业布置要讲质量, 要增强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作业批改要及时, 提倡建立作业档案, 作业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辅导。

摘要: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指导思想“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有效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因此,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复习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和教学专家的关注。本文笔者结合一节校本教研的英语公开课和自己的“三位一体”复习模式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英语复习教学模式的见解, 希望能给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建构主义理论,启发式教学,复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征求意见稿) .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晓茜.建构主义教学探析.[J].教育探索, 2006 (11) :36-37.

[4]王婷婷.初中英语“点线面”立体复习模式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1) 67-70.

[5]李斌.高三英语课堂“沉闷”原因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1) :24-26.

[6]王文庆.“灌输式教学缺少了什么”网络博文.2007-09-09.

[7]任美琴.从九个维度谈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 (9) :7-10.

教研组磨课展示 篇8

借助构建网络平台

云态磨课就是借助网络通信的强大功能,把磨课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弥散到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参与教研活动的新鲜形式,保留参与教研活动的清晰过程,开辟参与教研活动的便捷途径。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能。

首先是建立校本磨课教研社区,为开展云态磨课提供网络技术窗口。世界互联网经过近40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当前,许多学校开办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通,同时办公电脑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位教师,手机的功能也不断扩展,这些都为云态磨课提供了硬件技术条件。

其次是明确校本磨课教研流程,为教师参与教研规范适时介入时机。磨课流程大体包括:第一阶段教研组确定研究的主题并与主备人共定课题;第二阶段主备人初备并在网络发布,同组教师助备并在社区跟帖;第三阶段主备人复备,教研组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第四阶段主备人实施课堂教学,教研组分工现场量化观察;第五阶段现场磨课,量化观察分析和备课教学反思;第六阶段主备人优化教学设计,教研组总结提升。从第二阶段开始,教研组成员就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不分时间和地点地参与教研活动,直到活动结束。

最后是制定校本磨课教研制度,为使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为促进每位教师参与教研,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由于每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时间、程度和质量都会在网络空间留下记录,这为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参照。

量化观察规范磨课

一般磨课往往缺少主题或主题不鲜明,缺少要解决问题的预设;参与者往往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对一节公开课做点评,比较随意、缺少整体性;常常出现有一两个人点评之后,再发言的人无话可说的现象,话语权被“前辈长者”或“领导权威”抢占,影响一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许多点评并不为他人认可,只是表面点头而已。以上种种弊端,都是对磨课教研活动本意的一种抑制。久而久之,磨课教研只能是人人不愿参与、参与只是形式而已的一种例行公事。

为克服通常磨课教研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方向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等,矢量磨课就是把磨课教研活动从一开始就纳入到目标控制下的轨道上来,在磨课教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呈现清晰的目标定向导航,最终达到人人有不可替代的参与,人人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课堂量化观察分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根据磨课教研的主题和一般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设计符合校本课堂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是得到公认的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但在课改的推动下,许多学校都打造了符合地域和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模式有不同,意味着侧重有不同,彰显着教与学的新理念有偏重。因此,在一般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校本特色课堂设计校本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计的角度和细则要在教研组内进行广泛的探讨,探讨角度设计的科学性和细则对目标的指向性。这一探讨的过程就是磨课教研参与者明确观察目标的过程,也是理性碰撞提升的过程。二是根据参与磨课教研的人员构成和课堂观察的需要,做课堂观察分工和课堂观察定位。课堂观察分工绝不是随机的,需要做周密的安排,分工观察的角度既可以是他的专长,也可以是他需要弥补的短板,一切由目的而定。分工完成后,还需要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手段和课堂观察的位置做安排。

实证分析彰显“魅力”

魅力磨课是指由于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和课堂量化观察分工定位的实施,使得磨课教研活动形式更新颖、手段更特别,尤其是现场磨课阶段所呈现的量表分析和课堂实录带来的实感积累,以及理性火花的迸发给每一位参与者带来提升的快乐。魅力磨课是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磨课教研的热情,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帮助教师对课堂进行精确解构,以求优化教学设计和行为,从而建构精致高效课堂;通过个案实证的方法对课堂积累实感,以求激发参与者理性思维,从而推动课改不断深化。但魅力也有可能被异化,一方面由于主备人的课堂教学实践被量化观察发现更多、更细致的问题,其伤痛令人难耐;另一方面由于每位参与者的痕迹都清晰地保留在网络上,其瑕疵令人难堪。要保持魅力磨课,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磨课教研氛围,认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条,提倡主备人的“重教研,轻评价”和参与者的“重过程,轻结果”的教研原则。

上一篇:矿管局党建工作要点下一篇:DNS系列一:DNS查询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