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字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字(通用12篇)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字 篇1

蓦然回首,昔日的点点滴滴犹如百花开在记忆的园中,让我驻足,让我留恋,让我珍惜,让我感动。

时间拉近了我们心的距离,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舍友,再从舍友变成姐妹。因为日积月累的感情,因为大家都单纯而热心,因为大家的坦诚相待,互助友爱,我们从当初的陌生与羞涩变为今天的熟悉与自然。

日子每一天都平静又平凡地过着,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舍己为人,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姐妹情长,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与和谐。然而在这平静与和谐中我们培养出最朴素最纯洁的友情。当时的寻常之事,寻常之情,寻常之景,经过时间的沉淀,留在我们的脑海里,留在我们的记忆之园中,开着绚丽的花,飘着四溢的香,成为永久的珍藏。

初开始上课时,我们热情满溢,精神百倍,中午吃过饭以后马上去教室占位。到教师以后,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大家都很开心,把第一排占上,然后开始聊天,谈笑。我一直认为,交友需要一个过程,接触的机会越多,成为朋友的速度越快。如果没有刚开始那样去占位,彼此交流的机会就会少,也许我们就不会那么快成为朋友、姐妹。

但当时却感觉有点紧张,毕竟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彼此都是客客气气的.,生怕说错了什么惹得对方不开心。现在有时说话肆无忌惮,粗声大气,感觉甚为不雅,倒是有点怀念那时的拘谨、礼貌了。不过占位只是一时之风,不到三天,我们士气锐减,谁也不想去占位了,都在宿舍午休,预备铃响了才三三两两地赶去。真是很怀念那时的大部队开动,那时的热情洋溢,那时的室内聊天。

第一次检查宿舍卫生的那一天,宿舍“倾巢出动”,各司其职。抹玻璃,擦门,抹桌子,扫地,拖地,整理杂物,各有分工、又有合作,工作顺序井然,速度极快,效果显着。不到一个小时,宿舍便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微尘不染。为了纪念那一天的成果,我们还专门录了像,晚上都舍不得用被子。现在极少有那样的时候了,宿舍也再没像那次那样整齐过。每每想起那天大家劳动时的情景,都会感叹大家的勤劳、认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宿舍就像我们的家,每个人都竭尽全力使我们的小家整洁、温暖、幸福。

我们还有一块儿去打工的经历。虽说是去工作,但累的时候看到不远处就是自己的舍友,就感觉很安心,就一点不觉得疲倦或孤独了。那家饭店经常举行婚礼,有很多鲜花,所以我们经常在离开的时候偷偷拿上几支揣在兜里,走在路上时拿出来比美。回到宿舍就找一个瓶子,把鲜花插在瓶子里,放在窗台上,这样我们的小环境就会漂亮上一阵子,芬芳扑鼻一阵子。我们老大比较幸运,经常碰上大哥哥让她抓糖,她一想到我们也就不客气了,装上好多,回来分给我们一块儿吃。工作后回学校的路上是我们最开心的一段时光。

手挽着手,放着喜欢的音乐,踏着轻快的步伐,欣赏着这座城市的霓虹灯光,一路高歌往学校走去。有时碰巧遇到卖香蕉的阿姨,我们就会光顾,然后边走边吃。那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打工的辛劳,因为有舍友们的陪伴;那一段时间,我们只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只是因为工作之后可以和舍友们一路欢欣。那平平淡淡的十几个夜晚,我们一起走过,把我们纯真的笑留给了那条喧闹的大街。

前段时间宿舍话剧大赛,我们热情参赛,为每一个人都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刚好碰上清明节,我们便在宿舍排练,每个人练得都很认真。我们都为艺术现身了一回,把自己的形象全毁了,尤其是舍长和芳姐姐,把自己打扮成凶神恶煞的强盗。因为是一个搞笑版的《唐伯虎点秋香》,所以经常哄堂大笑。

有一次,我回去得有点晚,她们已经开始演了,离宿舍老远就听见里面欢声阵阵。邻宿舍的同学感觉莫名其妙,经常登门造访,问我们乐什么,我们就会故作深沉地说演话剧,等人家走了,才又大笑起来。我觉得我们的演员演技都很好,不过可能剧本选得不太好,所以落选了。但结果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排练时收获了快乐、友谊和合作精神,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值得回味呢?

过去的虽然过去,但现在想来却深深地怀念,想不到那些当时以为的寻常之事,竟如此难以忘记,如此值得回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字 篇2

关键词:纳兰词,饱含愁情,原由,情感经历,矛盾

词自宋代繁盛之后,到元明时期一直走下坡路,整个明朝也找不出几首好词,然而到了清朝,词却出现了中兴,而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其父明珠,身为首辅,权倾朝野,所以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受到了良好的汉民族传统教育,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功底。清代词坛呈现出了中兴盛世,这和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三大派的推动有很大关系。然而纳兰却遗世独立,游离于其间不属于任何一派而自成一家。

纳兰词的本质特征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他:“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的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并称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曾在《渌水亭杂识》中有这样的论诗之语:“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可见纳兰是一位性情中人,一切纯任性灵,故其词清新婉丽、天然自成。然而“词之形式与内容既大多以婉转纤柔为主,因其最易引发者乃亦为作者心灵中与此性质相近的一种本质的禀赋”纳兰的禀赋是什么呢? 通读纳兰的《饮水词》时会觉一种凄婉哀感之愁绪扑面而来,为什么如此真切自然、纯任性灵的贵公子会充满愁绪?或许从他词集名称的变化中可见一斑。纳兰词集的原名是《侧帽集》,取意为“当花侧帽,倚柳题笺”,可谓风雅至极,符合他给人的贵公子印象。可是后来随着年事渐长又把词集名改为《饮水集》,取意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其中包含一种对生命历程的体验与感悟, 饱含一种难以向人诉说的愁苦。看似一条鱼儿有无限自由空间任其遨游,却始终摆脱不了那一条条无形的钓钩, 其中苦楚只能留给后人慢慢品嚼。

一、当时只道是寻常

爱情从古至今就是无数骚人吟咏的主题,得意时吟,失意时也吟,爱情始终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纳兰容若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份让人艳羡的爱情。纳兰娶得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卢氏可谓天姿国色,有气质、有教养,面对这样的妻子,纳兰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月明枕边看”(《浣溪沙》),简直视妻子为掌上明珠。卢氏知书达理,文学功底也不错,二人婚后琴瑟和谐、美满甜蜜。

然而, 容若身为皇上的侍卫, 有时必须随驾出征边塞大漠,千里之外的容若仍然把妻子放在心头。“碎叶寒虫共秋声,诉出龙河万里情。遥想碧纱红烛畔,玉纤时为数归程”(《于中好》), 外出的容若睡不着的夜晚总是细细回味和妻子以前的快乐时光,想象着妻子可能正坐在红烛旁边等着他的归来。但好像上天偏要和容若作对, 连唯一能抚慰他心灵的妻子也带走了。卢氏婚后三年死于难产,这一打击彻底把容若推向绝望的边缘。从此他的词里再也没有了清新欢快的乐章,到处凝结着沉痛的音符。《饮水集》中悼亡卢氏的词约占十分之一,这在历代词人中是罕见的。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更是纳兰的知己。卢氏死了,从此纳兰只有把对亡妻的思念掺着泪水化成断肠句。

卢氏死后, 纳兰便活在对当初美好爱情的回忆里和对期盼长久爱情的夙愿里。他的词中无不表达着对亡妻的悼念和自己痛不欲生的哀感。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逝去,这让纳兰心里有一份表达不出的闷恨。最喜欢他的那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弄就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最能写出纳兰对亡妻的悼念,并且上升到人类共有的情感高度。“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觉得只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可是现在伊人已 逝 ,独自立残 阳 ,往事又现 心头 ,实在让人 追悔万千。这样的悼亡情感已经超越了一己之情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共通情感。 纳兰的悼亡词因触及生死离别之情,写来一字一泪、语语悲怆。因为卢氏所以有了这样泣血的悼亡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悼亡词,所以纳兰的《饮水词》到处充满生死离愁的悲情。

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要想深刻了解纳兰词深蕴的愁情, 就不能不谈他的家世。纳兰的父亲明珠在康熙朝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后又加太师太傅,权倾一朝。纳兰十八岁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会试,因病未能参加殿试,遂致力于读书,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并编订《通志堂经解》。二十二岁参加殿试,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累迁为一等侍卫。当康熙至关内关外长江南北各地巡行时,纳兰几乎无一次不伴驾随行,深得康熙赏爱。在旁人看来,出生于这样的皇亲国戚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又有着大好前途,应该春风得意,怎么会充满无尽的愁苦呢? 正是有了这些外在的关系,才使纳兰内心更痛苦。

首先从纳兰和其父明珠的关系来看。其父明珠可谓以权谋私、遍植党羽、贪赃受贿、利欲熏心之人。而纳兰为人生性淡泊,不慕名利,诗书自娱,向往山林,是有魏晋清风的风流雅士。纳兰曾在《满江红》中感慨:“问我何心,却构此三间茅屋,可学的,海鸥无事,闲飞来宿? 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如此坦白地表面心迹,可见其对富贵的鄙视态度,这与他父亲明珠贪权好利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纳兰是不同意父亲的做法的。其次,纳兰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清史稿》记载其:“事孝亲,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通过以上记叙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的隐形矛盾。一方面由于性格不同,纳兰对其父的做法深感厌恶,另一方面,由于父子间的天性至情,使得他不得不侍奉父亲,不敢与之公然决裂,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勉力求全。这种情况在纳兰敏锐多感的心中必然造成巨大的隐秘的痛苦。

其次从他与康熙的君臣关系看。纳兰好似康熙的近身侍卫,又深得康熙赏爱,在别人看来这是天大幸事,将来前途必不可限量。纳兰身为侍卫也是“于是劳苦,必以身先,不必艰难险阻,上心怜之”。可见纳兰对康熙也是尽忠职守、恭谨行事,而就是在这样看似和谐的君臣关系中, 纳兰的内心同样蕴含着一种痛苦。这原因大概一方面是伴君如伴虎,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其家族的颜面,不能辱没门庭。纳兰其实是有远大抱负的,那就是走出父亲的阴影,战场杀敌立功,用自己的努力争回荣誉。他曾在词中写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金缕曲》)可是他担任的侍卫是个位高权虚的职位。因为明珠权势熏天,康熙为了扼制明珠的势力不可能放给纳兰实权,所以他的襟抱未曾实现, 一直生活在这种浮名的荣耀之下而寂寥无所作为。纳兰想摆脱这种牢笼般的束缚,却终生未能走出。所以不知出路何在、无所寄托的他最终走向佛教以寻求摆脱,自号楞伽山人。

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3

冬日里零下几度的气温,父亲经常半夜起床,去地里割菜,沾了水的手指在冷风里吹,然后又要顶着寒风拉一车菜去集市上卖,我想这种苦不言而喻。但每次我问父亲是不是觉得很苦,父亲总是很轻松地笑笑说不苦。

夏日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父亲会对着太阳挥一挥手,充满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一个人在田埂边玩过家家的游戏。父亲时而抬头望望我,朝我微笑挥手,时而低下头劳作。天黑时,我独自坐在路边,看着田野里父亲高大的背影,心里就不害怕了,欢快地唱起歌来,直到和父亲一起回家吃饭。这时候也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一家人围着圆桌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共进晚餐,说笑声和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谱成一首幸福的歌回荡在天宇……

到了上学的年龄,每次放学后,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很开心。父亲让我坐在前杠上,一手托住我,一手抓着车。一路上,我们很少说话,静静地听自行车轮子碾过石子路发出清脆好听的声响,看路边的野花灿烂地开满一地……

记得有一天,我偷摘了别人家院子里的花。父亲知道后很是生气,抄起墙角的竹鞭抽打我。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最后一次。那么有力的鞭打,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父亲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做人要有骨气,不是自家的东西绝对不能拿。那眼神如同利剑一般直刺我心房,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刻下了“骨气”二字。

后来我强忍住泪水上床睡觉,迷迷糊糊中感到有一双宽大有力的手在我的伤口上抹药,伴着轻轻的叹息声……

长大后,父亲与我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只有周末回家在饭桌上我们偶尔说说话。每次听到我学习有进步时,他都会像一个小孩般开心地笑,脸上的皱纹如秋日的菊花般舒展开来。偶尔谈及自己的理想,父亲总是用坚定的眼神鼓励我要坚持。

每次返校,父亲总是提着行李为我送行,我默默地跟在父亲后面。父亲的背影依然那么高大,只是背微微拱起。最近这次送我回校的路上,父亲不小心一个趔趄,幸亏后来站稳了。我的心颤抖了一下,父亲真是老了啊!我忙上前想接过行李,父亲却装作轻松的样子笑着说没关系,那个眼神一如当初般坚定。蓦地发现父亲头上已有了许多白发,“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呐!那张被岁月的犁铧犁出道道沟壑的脸上分明写满了生活的艰辛。霎时泪水充满了整个眼眶,寸草难报三春晖啊!

生命中有许多小事,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看来如一粒粒明亮的珍珠弥足珍贵……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它们的价值愈加明显,我也愈加感到它的重量——爱的重量。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 篇4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一)

黄昏,我走在小道上,看着地上印下的一方方金色,和着那依稀可见的树影,斑斑驳驳。顿步,目光凝聚在脚下一朵花上,我撇了撇眉,恍惚间,忆起了那遗落已久的流年,当时只道它是寻常,如今却只能怀念。

丝丝袖香袭来。我看见了爷爷家的柚子树,一转头,便是自己正和一群小伙伴鬼鬼祟祟地正商量着什么。半响,几个小孩拿来了一根长竹竿,努力地抽打着。一个在奋力地攀着树干,一个在外围放风,而我则和另几个伙伴在树下接柚子,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弥漫在乡土间。不一会儿,大伙怀抱着柚子,一溜烟儿地跑了。我瞧见屋里爷爷叫骂着跑出来,无可奈何地轻叹了一声,手指抚着树干,贴在干上的大红纸上,印着童稚的字体――“结大柚子”……柚香,满满消失,我抓不住它们,正如我寻常又遥远的流年。

阵阵歌声飘来。我看见小学同学们和自己一起唱着童年。看着大家不停地流泪,看着大家端正地准备拍毕业照。有多少公式还来不及默写?有多少快乐还来不及分享?有多少面孔还来不及铭记?随着“咔擦”一声,毕业证上呆滞的笑颜为一切画上了并不完满的句号。我舍不得那已模糊不清的校园,却只能忍住泪水。我抓不住它,正如我寻常又遥远的流年。

款款笛音传来,我看见隔音教室里的自己,被老师手把手地教着。长笛在电灯下泛着一层明亮的金属光泽,按键不停地起起落落。窗内的老师时而皱眉,时而展颜,时而生气,时而安慰……我因老师的夸奖而欣喜若狂,因老师的批评而面露愧色。看着眼前的教室,我不禁留恋起那时的时光,渐渐消失的音符。我抓不住它,正如我寻常又遥远的流年……

清晨的落花,清晨遗落的流年,花儿不管是否辗作尘,依旧存在,流年,原来仍在脑海中等待我的回眸,我勾了勾唇,起伏间,拾起落花,拾起了,等我已久的,那寻常的流年。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二)

夜深了,小居前的灯光暗下去了。夏日的夜晚凉风习习,一阵一阵撩起我的发梢,轻拂我的面庞,温柔依旧。褪去白日里的喧嚣,街道安静了,偶尔还会随风飘过悠扬的乐曲,在我的窗前稍作停歇,又飘了去。远方的天空月影朦胧,洒下一圈圈的黄晕。这里不似老家,蛙鸣也寥落。

伸手捧起灯下的茶杯,送到嘴边才发现,空空如也,哦,今天妈妈不在家。无奈地放下杯子,自己倒了杯水,细饮起来。无意间读到纳兰容若的《浣溪沙》,这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下子吸引了我,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埃不过我总不似他那般凄楚,总不会物是人非埃

原是这一切都已经习惯了,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恩惠而不心存感激。常常为别人一句安慰的话而感动不已,常常为网络上的一次共鸣兴奋许久,却总是在平静不起波澜的家中抱怨,对自己淡淡的生活 唏嘘不已,我们都忘了转身,看看一直为我们撑伞的人,一直为我们犯下的错误收拾圆场的人,一直为我们的生活 拾掇的人,他们静静地过生活,默默地接纳我们的一切,细细地照顾我们,我们总是在索取,不知感恩,不知回报,把这些看做顺理成章,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件事是某个人应该做的呀。

我们在纷杂的手机生活里寻求安慰,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寻找 亲情,对家人的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置若罔闻,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熟视无睹,难道非要等到失去再来懊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都懂,可是为什么 做起来就这样难呢?

真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前人感怀的时候尚能有这样一句词,到了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也许我们真是缺乏感恩之心的一代,经受的磨难少了,吃过的苦头少了,连锻炼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我们的骨子里是娇纵的.,文章中大多无病呻吟,缺少了观察生活的慧眼,感恩父母的心灵 ,要怎样 的灵魂的躯壳,都吟不出那样的词来了。

如我此时,只是简单的一杯水,若有,任谁倒的都无所谓,只等没有了,才想起倒水之人,而她,又岂止存在于那一杯淡水之中呢?也许是在衣服散发的芬芳里,在早饭的阵阵凉意里,在午后的睡梦里,在深夜的呓语中,是啊,无处不在,像烙印,雕刻在我的生命里。

所以呀,当时再不道是寻常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三)

深夜,独坐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凄冷的树木。蓦然的惆怅。寥寥的行人从那昏黄的路灯下匆匆走过,扬起满世界的孤凄。

墙角的钟在昏暗的角落里敲出令人烦闷的声。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前所为有的失落。为易逝的青春年华,为我所怀念的人和事,说不清。

有时候会一个人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的脸。然后就会沉默好久。我坚信我是一个害怕孤独的人,在人前,那么的开朗,那么的活泼和快乐。然而一转身,却是那么的容易感伤。因为我害怕孤独。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心会蓦然的失落。孤独与惆怅便向四周蔓延开来。像身处于茫茫大海中央的一处孤岛上,无助与凄凉蜿蜒而来。此时似乎只有文字才能消融内心茫然与旷世孤独。

有时候也会坐在桌前,莫名的心情不好,内心压抑的沸腾的难受,但又发泄不出。()便觉的异常的烦闷与怅然。也有时候,会偶尔忆起生命中的她。她的及腰瀑布般的秀发,她的菀而一笑,她一汪清澈如泉的双眸。也许是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和意想不到,以至于来不及说出那句久抑心底的话语。

我怀念在长满油菜花的暖春时节里,追赶那金粉的蝴蝶。我们在那遍地金黄的田野里飞奔,风吹散了你的长发,伴着氤匐的花香在空中飘扬。我怀念在炎炎烈日下,我们从张满青青绿草的山坡上冲向山路边时的痛快和酣畅淋漓。我怀念那年我们一起在坡顶上放的风筝,却怎么也飞不起……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 篇5

奶奶家在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宽宽的马路旁有一个铁门,推开门,走过一条不算太窄的巷子,拐过弯,便会看见一栋三层楼六户人家的房子,灰色水泥墙壁。奶奶家在一楼。

一楼总是很阴凉的,再加上住着老人,所以这个地方总是很宁静。

对门住的是一对比爷爷奶奶年纪还大的老夫妻。我喊他们侯爷爷和程奶奶。那时候他们还没有第三代,所以对我特别宝贝,仿佛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孙女。

因为爷爷喜欢做学问,奶奶又忙着洗衣做饭,所以总是没人陪我玩。这时候我就会跑到对面,敲敲门,喊一声:“程奶奶――”只听里面应了一声门就开了。

进了门,程奶奶就会给我好多好吃的。他们平时不吃,总说:“留给豆豆吃。”我坐在一张刷了红漆的椅子上,心安理得地大嚼特嚼。程奶奶继续去忙活了,戴着老花镜的侯爷爷捧着报纸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他带着不知什么地方的方言问候我:“豆豆啊?你来啦?”然后就教我认字。我清楚地记得,我认识的第一个词就是“扬子晚报”。当侯爷爷教会我的那一天,他不知兴奋又骄傲地和我家人还有邻居说了多少遍。

不过多久,奶奶便会发现我的突然失踪,然后喊我回来,怕我呆太久麻烦人家。于是我只得乖乖从命,回家开始趴在床上看漫画。

到了下午,睡过午觉,我便可以出去玩了。其实玩的场地很小,只是房前的一块空地,玩的内容也很普通,跳绳、踢毽子、骑小自行车。但我能记得阳光在我身上跳跃的感觉,能记得那时的快乐。我就这样一个人玩,能玩很久,直到天黑。

我上中学的时候,老房子拆了。在它被彻底改造之前,我又回去了一趟,看了侯爷爷家的后院,以前每次下雨我都会在那捉蜗牛;看了葡萄藤,以前我总是盼着小青葡萄成熟,但它总在还没紫的时候就烂了;看了奶奶家的厨房,以前我总是在开饭之前溜进去大快朵颐;看了搬空的屋子和被砸掉的墙……儿时的回忆冲入我的脑海,飞快的切换。我眼睁睁的看见,童年就这样逝去了,不像河流,而像瀑布。我措手不及。

直到那时,我才发现我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不可挽回。

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 篇6

——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

“这是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却道出了几乎人人都有的感觉。”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一句怎么样的话,能牵出生命回望中的一花一树,一颦一笑,一期一遇。那些被笼罩在岁月迷雾中的琐碎记忆,开怀的大笑,难忘的痛哭,夕阳的奔跑,午夜的长谈……终究在滴答中渐渐于背后凝固了,然后,风轻云淡的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看着季老先生写的。回头那片灰蒙蒙中的一条清晰的路,这条路的顶端是在清平县的官庄。他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他大奶奶和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去,他看到了泉城的大明湖。这条路又延伸出去,他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又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他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路陡然又从万里之外折回到神州大地,他看到了红楼,看到了燕园的湖光塔影。令人泄气的是,他竟然又看到了牛棚的牢头禁子那一副牛头马面似的狞恶的面孔。再也看不下去了,路就缩住了,一直缩到他的脚下。

而我的路呢。我走过的路还太短,未来的路太长。那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说者是何滋味,我不能很好地了解。但是看了这些文字,也算是跟着季老一同体味了一次百味人生。

岁月其实真的挺奇妙的,过的时候很漫长,回过头来看确实“如箭”“如梭”.但是你又能奈何。就如,最近是高考月,想想自己竟已经离开高中有一年了,然而高考期间的一景一情却恍如昨日。

那些永不会忘记的日子。冬天的清晨,天空还是漆黑一片,路边昏黄的路灯还孤独地守候在寂静的路边。寒冷的空气把鼻子冻得冰凉通红,但我喜欢这种感觉。当我走到教学楼四楼的走廊时,迎接我的是太阳升起,东边灰暗山峦轮廓线上一抹朝霞,渐变的粉色,让我不禁怦然心动。有时候,月亮还没落下,悬在天边淡淡的一片,就像婴儿用沾着面霜的手指,轻轻地在天边点了一点。那时的夕阳也同样醉人,让我不禁想起了《怦然心动》里面的台词:“Somedays the sunsets would be purple and pinkAnd some days they were a blazingorange setting fire to clouds on the horizon.”

这些离我而去的,到现在都成为了最可爱的回忆。讨厌或喜欢的人也好,事也好,终究会让我们说声再见。这本书中追忆文,老舍先生、梁实秋先生、沈从文先生、胡适之先生……在这里,我都看到了不一样他们,往事种种,数之不尽。虽是琐碎小事,却颇有一种《项脊轩志》的感觉,正是这些小事,细微的感情,让人感动不已。就如胡适之先生,北平学生示威游行,被抓进监狱,胡适之先生奔走于各大衙门之间逼迫国民党当局非释放学生不可,还亲自给南京驻北平的要人写信。要知道那些示威活动大多是共产党地下党指挥发动的,而胡适之先生是不赞成共产主义的,这件事怎么不能叫人感动呢。只是现在的人往往不了解实情就批判一个人,虽然胡适之先生不赞成共产主义,但是他同共产党没有任何深仇大恨,他自己说,他一辈子没有写过批判共产主义的文章,而反对国民党的文章则是写过的。里面还有一件小事,是关于陈寅恪先生的,1952年,季羡林先生到他家拜谒,那时候看到陈寅恪先生门前有一条白色的路,路旁全是绿草。原来那时陈寅恪先生眼疾日益严重,但仍然可以看到眼前白色的东西,当时中央领导陈毅和陶铸便命人铺就了这一条路,碧绿与雪白相映,供先生散步之用。

昨天终于看完了全本,最后一篇尤叫人感动。题名为《回家》,写于2002年,那时的季老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了。那时候他患了一场大病,终于治愈出院回家。文字间溢满了感激喜悦之情。回家,他的“家”又是什么呢,老祖、老伴早已现于他而去了,只有他一人。但是,这里还有一大片盈塘的季荷,还有一只小波斯猫。他一走进自己的院子,他的那只小波斯猫不知从哪里蹿出来,在他两腿间蹭来蹭去,没完没了,书里写到“它好像是要说:‘老伙计呀!你可是到哪里去了?叫我好想呀!’我一进屋,它立即跳到我的怀里,无论无何,也不离开。”一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不知道为什么又被感动到了。这时的他像是得到了一次新的生命,对周围的一草一木充满了好奇,不管什么,在眼里都是可爱的。“我真觉得,大自然特别可爱,生命特别可爱,人类特别可爱,一切有生无生之物特别可爱,祖国特别可爱,宇宙万物无有不可爱者。欢喜充满了大千世间。”读到这里也被感动到了。多么可爱率真的老人。

最后,借这个题,附一段很喜欢的歌词。

Goodmorning yesterday

You wake up and time has slipped away

And sudden lyit’s hard to find

The memories you left behind

Remember do you remember

The laughter and the tears

The shadows of misty yester years

All the others in between

Remember do youremember

The times ofyour life

Reach out forthe joy and the sorrow

Put them away inyour mind

The memories are time that you borrow

To spend when you get to tomorrow

Here comes the saddestpart

The seasons are passing one by one

So gather moments while you dream today

Remember willyou remember

The times of your life

作者:宣香颖

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7

晚上23点,我又准时打开电脑,进入一个叫做“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

今天他到了安徽蚌埠。博客中,他写道:“在我印象中,蚌埠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座淮河边的古城,因地处南北要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乱;而淮河的水患更是带来无尽的灾难。所以,虽然历史悠久,但这里并未留下太多有价值的遗迹。和大多数三线城市一样,依淮而建的城市规模不大,没有大都市的匆忙与压抑,人们在慢节奏中享受生活,安逸而满足。”

看着他发的一幅幅配图,仿佛我也跟着他一起站在车站北侧大桥上看高铁,闭上眼睛感受着京沪高铁300公里时速轰鸣着从眼前呼啸而过的震撼。

他博客里的配乐是如流水般洒在心上的《庐州月》。我一点一点地滑动鼠标,看清晨六点半雨雾中货轮驳船往来穿梭的淮河,看掩映在梧桐树里的夜色街道,看不知名咖啡馆里点的雪顶咖啡。我托着腮,看得入神。

直到身后的床上传来懒洋洋的声音:“老婆,你好了没?该睡觉了。灯亮着,碍眼呢。”

死在恶俗里

说话的人叫陆喆。准确来说,我只是他的准老婆。我们的婚礼四个月后才举行。

次日是周日。早上8点,我和陆喆打着呵欠无精打采地坐在人声鼎沸的茶楼里,像耷拉着呆在蒸笼里的那两只凤爪。

凤爪很快被人夹起。

陆喆的妈妈把凤爪夹进自己的碗里,看了看,可能对它的呆头呆脑不太满意,又把它转移到陆喆爸爸的碗里,然后放下筷子,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她的声音带着莫名的威严,每次她准备说话我都有点如临大敌。她笑眯眯说:“未来亲家,别客气,吃吧吃吧,这里的茶点新鲜着呢。”说完把脸转向陆喆:“不是叫了你订个房间吗?你看大堂多吵?我和亲家怎么谈事儿?”

陆喆像个小学生一样听着他妈妈训话:“昨天有事忙,忘了订房这回事呢……柚柚,订房这事不是应该由你来做吗?”

啊?又是我的错?我不争辩,点点头,端起茶杯喝茶。

我妈立刻接话:“不碍事,不碍事啦,没房间坐大堂也行,顶多说话大声一点。重要的是,今天能把酒席和礼金的事儿谈妥。”

“说到礼金的事,上次我们开的那个数,你们还想增加多少?若要增加礼金的话,也行,但女方酒席的钱就要女方自付了……”陆喆妈妈说话的语调一向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也不带尾音,因此听起来不带太多感情。

“未来亲家,不是男家娶媳妇吗?哪有娶媳妇要媳妇自己贴钱的道理……”我妈也不是省油的灯。

我在桌下用脚踢陆喆,他竟然像装了一双钢腿一样,毫无知觉,在桌旁低头喝茶。再看看两位爸爸,也是同一副神情和动作——戴着老花镜,端着报纸看得出神,像两个来凑桌子坐的人。

我默默听,感觉又将要溺死在排山倒海的恶俗里。

我的领空

这天临近下班的时候,台风来袭,天色昏沉,带着暗黄,暴雨倾盆而至。我坐在办公位上,托着腮,再次打开了“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

他已到渔亭。他写道:“行至渔亭,又见水墨徽州。竹林、茶园、小桥流水,以及一座座徽派建筑,没有单调,更多的是和谐。”

配图依然是一幅幅照片。每一个静止的画面背后,仿佛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坚韧。这坚韧透过屏幕传到我心房,就蔓延成无止的悲伤。

手机响了。妈妈打给我:“柚柚,今晚回家吃饭不?你能不能叫陆喆跟他妈妈说说,如果真有心要娶媳妇,别那么斤斤计较,我已经很让步了!他妈妈这副德性,妈就怕你嫁过去受委屈……”

打发完妈妈,我趴在桌子上,发了一条短信息给陆喆:“我想去看海,现在。你开车过来。”

几分钟后陆喆回复:“这种天气开车出来会死人的。都要做人妻了,别那么任性。”

“我们去旅行结婚吧。”我不甘心,再发。

“乖,别闹别扭。我们的婚礼一定会很盛大好看,让你美美的。我在忙呢,先不聊。”十几分钟后,陆喆才姗姗回复。

电脑屏幕不知何时已经转换成自动屏保。“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几个黑体字在屏幕里悄然飘来飘去。

我捧起一杯绿茶,晃动一下鼠标,重新进去“风一样的男子”的博客,翻滚到最后一页,从第一篇日志开始看起。

博客的主人叫做罗中隐。

他曾说我有着南方姑娘的特质,温暖、柔韧,令人心动;我当时只是笑,心想,那你便是从西伯利亚而来的寒风,瞬间席卷我的整个领空。

做得最好的一件事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本意是第一次和你见面,就像看见老朋友一样。云南有一种烟叫做茶花烟,它的烟盒上就用了这两句诗。很多人因为这两句诗,而迷恋上这种烟。这首诗一共有四句: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我的茶花烟叫做罗中隐,比我高两届。十三岁那年,在四中的足球场旁,我怀里揣着书本,默默地看着球场上拼命奔跑的12号。浓黑的眉毛,像刺猬倒刺一样的头发,以及总是湿漉漉的12号黄色球衣,曾伴随着我整个少年。

年少的爱恋不求结果也不求回报。若干年里,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以让我的心暗喜无数光阴。

这种快乐很无忌,一直持续到20岁。我站在大学校园里,站在和罗中隐同一所大学里。我穿着白色棉布裙子,在图书馆门前等待再次和他装作偶遇。罗中隐和一个长发女生肩并肩说笑着路过,丝毫没有留意到站在墙边的我。

那一个下午噤若寒蝉。

罗中隐是学院旅游协会与摄影组的成员。他有一个博客,叫做“风一样的男子”,颇有点击量。我像许多不知名的游客一样,时不时进入他的博客,看他记录出行的点滴,看他的自信与随心,看他的率性与雷厉。

我想,也许没有哪一个粉丝像我一样忠实,悄悄关注一个博客,可以关注7年。

7年可以发生很多事。譬如,罗中隐毕业,进了外企,辞工,出行,再重新工作,辞工,再出行,周而复始。又譬如,我跟着毕业,工作,跟一个说爱我的人谈一场不咸不淡的恋爱,见家长,以及筹备婚礼。

罗中隐曾在其中一篇日志里放上自己徒手攀华山的照片,旁边插了一句小小的话:什么是你做过最酷的事,什么又是你做过最好的事?

最酷的事?我衔着吸管盯着屏幕看了好久,然后自己对自己说,没有,一件都没有。

27年来,我的人生按部就班,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有条不紊,老死而止。

而在生活中,我们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骗自己。

如果不算时间上的差距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可能。人可能会去追求一段过去了或者没有结果的感情,也可能会去追求一个没有可能和ta发展感情的人。

一个月后的婚礼有多盛大?我有多美?有点遗憾,我不知道。

我翘婚了。

辞掉工作以后,我背着背包一个人上了火车。去哪里?每一处。每一处罗中隐博客里曾到过的地方。远方舔着地平线的最后一缕黯淡的余光,深蓝的夜空吞没了最后一片残云,向远方一盏一盏地蔓延开意兴阑珊的灯火。在呼啸的火车中,我新开了一个博客,写下了第一篇日志:我做了自己人生中最酷的一件事。

我沿着他的每一步足迹走。如果不算时间上的差距,我和罗中隐近得只隔一个身位,或者是肩并肩。

人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理由吗?不的,至少对我来说是不。

在世上,有人追寻自由,有人追寻安定,有人追寻爱,有人追寻被爱。

我是哪一种?而你,又是哪一种?

好久不见

2013年末,我的这一站,到了安徽蚌埠。适逢梨花节,我背着背包,站在一片雾霭般雪白的梨花林里。

游人如织。

我在梨花林里穿梭,直到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在异乡的旅途里有人大声地喊我的名字。

我停住脚步,缓缓转身。

罗中隐站在我面前不远的地方,带着一脸不相信。

周围弥漫着梨花的淡淡清香。时光犹如静止。

他朝我走过来,带着隔世的感觉。

我闭上眼睛,然后睁开,向他微笑着伸出了手:“好久不见,师兄。”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情感美文 篇8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初只道是寻常。

这是一首回忆的词。

纳兰容若悼念亡妻的作品。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片写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西风、黄叶、残阳”渲染了凄凉的氛围。

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景。然而伊人不在,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她是曾经降临于他生活的女子,与他共度三年。由此他还记得许多与她有关的事。那年春日,他在轩下醉得醺然,恍惚中看见眉目婉约的脸,看见她走过来帮他把被子掖合。

他于醺然中静静看她,默默感动,不觉自身腿角眉梢情意在细长蔓延。

那时他也许是不够爱她的吧,因为这爱中间还牵扯着另一个“她”。那个“她”的身影,落在他心里,如同那朵娇艳的红玫瑰,始终挥之不去。那段少年不得遂意的情事,压得他心意沉沉。

然而,一回首,蓦地发现,伊人已逝。他却要用余生的时间去回忆与她的记忆。

她浅笑的脸,新阳熠熠,一如她的人温暖和煦。她爱他爱得那样静好,似是甘心陪衬,为他隐没在不见天光的地方。

他站在昔日的那里,立在残阳疏窗之下,看见落叶萧萧,西风又来过,掀起他心底片片往事。才会骤然间,想起那么多与她生活的枝蔓,被回忆和后悔之心扩大,深且痛。

你看得见我沁入血骨的深悔吗?彼此明明可以生死契阔,执子之手的人,却轻轻放手。是的,我爱你一定不及你爱我深,才敢这样地潦草而轻率。这世上还有多少人曾同我一样,我不知道。

时间如水,仿佛隔了一条河。你过不去,我走不进。人来人往,车流穿梭,她,转瞬间湮灭在人潮中。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650字 篇9

纳兰容若这名字给人很微妙,给人一种非常文雅,文艺的感觉,而绝非那种大大咧咧如同李逵在战场上手持双斧的感觉。念久了,竟然有一种如同林黛玉那种哭哭啼啼女子一般的感觉。他的诗词我还是很喜欢的,有一种在念着纳兰本人的感觉,他的诗词同他的一生都透露著名叫“伤感”的情感。也是因为他一生忧郁的不像这个世界的人,我称呼他为“纳兰”

我同作者安意如一样,非常恨纳兰。他有着良好的家世,美好的妻子。天知道,要是纳兰在这个时代,会不会被中考高考吓傻了,有了心理阴影,今生今世再也不写诗词。这么一想,那就太搞笑了。人说他是林重光后身,词中的千古一帝的后身,被中考高考吓傻了。哎呦喂。

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在念一遍,又多了一些什么。夫妻玩着雅致游戏度过的日子的多么的快乐。如今却是孤身一人,忍受病魔的折磨。如果是我,我觉得我非常有可能,把家里闹个天翻地覆,在冲着天空,哭喊一句,老天!你太不公平了!你还我妻子!这样折磨我好玩吗?阿!说不定我还会在那咒骂,虽然不太现实。

可纳兰他不同,他只是淡淡的,淡淡的,吟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自己一对比,又有了一种自己像小孩子一样的微妙感觉。但是,从纳兰的角度想,无论怎么把家里闹翻,无论怎么向他人抱怨,自己爱的人都不会回来了,眨眼间,回忆一闪而过,竟有了绝望的感觉。

唉,就算是纳兰他爹爹都不明白为啥自己儿子天生那么忧郁,也许从爹爹给纳兰一个“纳兰容若”的名字开始,纳兰就开始与众不同了。

初二:林淑铮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10

——《庐州月》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清明雨上》

诗歌死了吗?看看许嵩的歌词就会得出否定的答案。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庐州月》和《清明雨上》。

故事凄美,哀婉动人

儿时凿壁偷光,如今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许嵩是一个用歌声讲故事的人:

花前月下,我们是多么恩爱,多么缠绵。提笔画眉,对镜贴花,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三月三的野外湖边,我们并膝长坐,对诗戏词;七月七的葡萄架下,我们低头浅笑,燕语呢喃。那日水边分别,乌蓬里传来的那一曲离殇,让我肝肠寸断,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和你分开,想当初又是多么坚定地要回来娶你,但题名金榜,一切不复从前……

望着天上的这轮明月,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但送我的那缕青丝,我会一生珍藏……

《庐州月》,让人想起李商隐的那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再听《清明雨上》,那悠然的清明时节的旋律浮出的是对曾经的深切怀念:

早晨,晨曦透过东窗,抚在我脸上;傍晚,夕阳渐落,窗外朵朵云彩悠闲地摇摆——我看到了你那被夏日荷风徐徐卷起,微微飘扬的衣角。而今书房静寂,书桌上积起厚厚的尘灰,七年的封笔,仅因寻不到你的身影。东窗放瓶,西窗放镜,再在中间放上时鸣钟,想要终生平静,却还是不能把你遗忘。又到了清明,雨飘飘洒洒。折起一朵朵小花,放置于你的坟上,再轻轻哼起那首你最爱的歌,寄去我对你不变的哀思……

两段凄美的故事,或借月光说事,或托清明怀人,让我们走进抒情主人公的悲凉。也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寻不到天堂”时再去想念,要是珍惜眼前,把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人间。就让《清明雨上》伴我们喜,伴我们怒,伴我们悲。

典故繁多,意象优美

歌词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其中,使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当代的音乐形式,又有古典的语言内蕴;既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又有传统的精神与品格。

“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原文是“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相怜?”——一个没有梳妆的女子将长发披在肩上,温婉地躺在恋人的膝上,惹人怜爱——现在想起来仍觉温暖。再结合后面的“一苦十年寒窗”,猜想主人公十年寒窗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女孩子相陪呢。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出自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酒后狂言,极言怀才不遇。“虚妄”是佛家语,无实曰“虚”,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实,不真实,不存在。主人公似乎已经不在乎当年苦读十年换来的名望。淡看了浮名,那现在在乎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大家熟悉的“凿壁偷光”“红袖添香”“桥边红药”“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如果这一个个的典故就是一个个的意象,那么,在这方面,《清明雨上》与《庐州月》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时节濛濛的细雨,“窗”“桥”“木雕”“井”一一陈列,远方悠悠哀婉的琴声,飘浮不定的红烛,寄托相思的花、瓶、镜、钟——这些意象的叠加,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表达主人公虽然极力想过平静的生活,掩饰心中的苦楚,却依然抹不去痛失所爱之人的遗憾和痛苦。

四月,清明。这样一个特定的季节,一切令人黯然销魂,一切让人怅然若失。

表达独特,旋律动人

许嵩的歌曲能够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让人为之震撼,那么一丝淡淡的无奈与忧伤,很容易勾起我们尘封的记忆。

不拘一格的曲风搭配独一无二的唱腔。它把作品演绎得恰到好处,完美到无懈可击。《清明雨上》里既含有一种怀旧情怀,又有现代的流行元素;曲调里既有多种民族乐器的加入,又有现代鼓点的陪衬——曲子古今搭配,小家碧玉又大气磅礴。

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庐州月》《清明雨上》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庐州月光,洒在心上”“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反复吟唱,使全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以平和的方式来抒发平和的感情,达到委婉含蓄而又能充分抒情的效果。

另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使歌词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而歌者深沉的思念之情就在这和谐变化中步步深化,渐入化境。

和谐而灵动的旋律,略带迷离的音弦,忧郁又不失节奏的曲调,有一种缓缓的叙事的感觉。当一种难以名状的音乐敲击我们的耳膜,震撼我们的心灵时,就会产生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我想:自己作词,自己谱曲,自己演唱,能把“音乐”诠释的如此深入人心,在流行乐坛中这样的歌手实属难得!

千百度

词/曲/唱:许 嵩

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来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

旧楹联红褪墨残 谁来揭

我寻你千百度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百度 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记叙文当时只道是寻常 篇11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家的空调后面多了一个麻雀窝。我很是好奇,于是常常会趴在窗沿上观察。一段时间后,那里便传来了唧唧喳喳的鸟叫声。一窝可爱的小麻雀正张着嘴巴晃来晃去使我好是喜爱。

这天正下雨,心情和这天气一样闷得慌,于是我想起了空调后的小家伙,决定看看它们来解闷,谁料一幅感人的画面被我撞个正着。我家的空调罩最近破了个窟窿,因此雨水便毫不留情地漏进了鸟窝。这时麻雀妈妈撑开她的翅膀,用她的羽翼挡住了雨水对瘦弱的小麻雀的肆虐……

鸟儿的亲情不禁使我浮想联翩。我想到了用我的笔书写那永不过时的母爱,歌颂那最真挚的爱。可当我拿起笔时,泪水忍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母亲那甜甜的微笑浮现在我的眼前。

时间要回到几个月前,那时离期末考试不到三个星期了。这一天父亲告诉我他和母亲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情,可能要走一阵子。我想问他们去哪儿,可父亲就是没告诉我,只是说很远。于是我便不再追问,决定等他们回来,等着他们从外面带好东西回来。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星期,愿以为他们该回来了,可回家后却是一场空欢喜。我急忙打电话给父亲,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回来。电话通了,从话筒里传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 “对不起,我们今天回不来了,原本我们今天就回来了,可是你妈妈病了,所以我们现在在医院,迟几天回来……”当我听到此消息后便失望了。不知怎么的,我的心里觉得非常空虚,不想做任何事情。

在父母不在的日子里,虽然一直有表姐料理家里的事,有她陪着我,但是我的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我终于盼到了父亲和母亲归来。我高兴极了,忙拉着母亲的手进屋。这天晚上,母亲看起来很开心,而且她还主动邀请了我的几个表姐一起去逛街。母亲是一个很细心的人,平日里买东西,她总是货比三家绝不盲目购买。可是今天有些怪了,母亲一旦发现我喜欢的且合适我的,她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我乐呵呵地想:“呀,母亲几日不见慷慨了好多哦。”这天晚上买了好多东西,衣服、鞋子、书包等等都快成一整套装备了。虽然有些好奇,今天为什么会给我买那么多,但是我也没多想,早已乐呵呵地翻看着一件件爱不释手的新东西。我一直以为这天不过是母亲高兴,想给我多买点罢了,平时母亲也常常会带我去逛,因此在我认为这也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可我却不知道,那晚的逛街,那晚母亲陪我买东西可能将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与母亲相伴了。

星期日晚上我便去上学了,同时母亲和父亲又出去了。在我出门前,母亲对我甜甜一笑,说:“静下心来读书,认真复习,做题的时候认真一点……”因为我见到母亲安然无恙便安安心心地学习并认真准备考试了。可我全然不知在另一头,母亲也开始了她的手术,开始了与病魔和死神的斗争。母亲得的是恶性肿瘤,她怕影响我学习和考试,因此和父亲一直瞒着我。而母亲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她要手术了,她怕再也见不到我,她怕再也不能为我做些什么了……所以她回来陪我最后一次买东西,为我选一件合身的衣服,买一双舒适的鞋……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

假期里,母亲手术成功后回来了。这时的母亲看上去瘦了很多,皮肤也变得粗黄,整个人很憔悴的样子。我看到母亲便抱住她,哭着喊到:“妈,不要再离开我了!……”虽然“恨”父亲和母亲没有早早告诉我真相,使我差点悔恨终生,但是我更感到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那怪的热流不断冲击着我。当时只道是一件多么寻常的事,却饱含着多少的爱和牵挂……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行为让我们感慨万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情不自禁,总有一种恩情让我们偿还不起,这便是父母对儿女的爱。而他们的爱往往又渗透于细细碎碎的小事中,让人一时无法发觉,还以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生活是一个舞台,每天都有感动、悲伤和欢乐的事情发生,只不过你不曾留意罢了。这就需要我们敏感的心灵去感悟和发现其中的哲理与奥秘,用独特的眼光和非凡的观察力为我们的人生撷取宝贵的财富。

珍惜每一件平常的事吧,或许它是你一生中最不平常的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800字 篇12

苏式的小瓦屋里,老外公用小木棒轻轻捣弄着刚采摘来的薄荷叶,随意握住的手却显得颤悠,兴许是那松弛的老皮,如一波又一波的涟漪,荡漾开去。

再寻常不过的捣酱。

虽说一双老手多少有几分粗糙,但做什么手艺活都不在话下。外公最爱做的薄荷蒸糕,也是正宗的苏式小点――早市的“常客”,更是我的心头爱,有时竟会一动不动地在案板上趴上一整天,就为看那小小的蒸糕如何摇身一变。偶尔一出神,连饭也忘了吃,莫非这是“废寝忘食”的另一层真谛?

再寻常不过的等待。

白白嫩嫩的糯米粉被一双黝黑的大手抚平在木质的深色模具里,意外显得可爱,而刚刚从自家小院儿篱笆杆下摘来的薄荷叶则特殊待遇的盛在一个青花瓷的碟子里,同样活泼的嫩绿与湛蓝,相映成趣。捣成碎末儿便浸泡在蜂蜜中,舌尖只要轻轻一点,令人回味的清新便再也无法淡去。

上了蒸笼,一老一小便排排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托着腮帮子,这剩下板凳的吱呀声和蒸汽的舞动。相对,却是寻常的无言。

“薄荷蜜”事先便点缀在白糕的凹槽儿中,随着清香飘过,围聚院儿里的邻居多了起来――薄荷的清爽在夏日的炎热中,似乎找到了空隙,从厨房的竹窗缝儿里溜了出来,却碰巧撞着了石子路上的邻居们,约莫一刻钟过去,当白雾如牛奶般均匀地从竹笼的缝隙间溢出时,便打开笼盖,裹挟着清爽气息的蒸汽将所有人包裹,竟都异口同声地:“哦――!”地欢呼。老外公依旧不忙不乱,将蒸糕放在案板上,用扁竹板麻利地将它抚得有棱有角,手起刀落,白瓷盘中便均匀地白上了花形而的薄荷蒸糕,精致而小巧。搬到大客厅,十几号人团团坐,享受着美味的同时聊起家长里短。

再寻常不过的热闹。

“要几份?”

“一盒,薄荷味的。”

手指着柜台上一小盒“薄荷蒸糕”,她却从身后纸箱里拿出一盒更小的、用保鲜膜紧紧覆盖的薄荷糕。我撇了撇嘴,付了钱便马上离开,手里拿着冰冷的糕点盒,还是忍不住尝尝――甜腻的糖浆味,没有清爽,没有热腾腾。

在高楼间穿梭,唯有安静的乐曲能使内心平静。“泸州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哦,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上一篇:卡耐基,演讲与口才,TXT下一篇:分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