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学学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一、审题质疑、初读
1、板书课题民,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首先:
⑴ 幻灯出字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 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模线画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 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里从内容入手,再次质疑,由因为《美》是写学的文章,佳词妙句随处可见。因此,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词句上,从而落实训练重点用词准确,而且通过两次质疑,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深度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⑵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学懂了哪些知识。
⑶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做到下一节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
⑴ 自由读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⑵ 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⑶ 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探疑结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致相同,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老师领学,夏老师引导学,秋冬学生自学。1、我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⑴ 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怎么美?
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特点来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⑶ 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看我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⑷ 引读,这一段: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原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的景象,学生读后再能想象画面,概括出春的特点)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① 读找景物 ② 读写特点 ③ 读悟其情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① 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课后2表; ② 自由读:小组论一论这些景物怎么美? 在学生自读汇报时: ③ 重点学习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置换位置,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④ 借助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
⑤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这一段。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谈,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中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三、自学秋冬,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首先:1、小组学习,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然后2、小组交流,并填课后2表 接着3、小组汇报,(抓注飞舞刮秋满
4、在理论基础上,配乐感情朗读,领略秋冬之美。最后5、用教师提出同学们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问学生是否明白了。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怎样美? 作者怎样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夏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较迂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按片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五、词句赏晰,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中任选一段,感情背诵。
六、自我评价
设计理念:
针对课文《雾凇》的特点, 我确定了抓文眼“奇”字来设计教学主线, 并组构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读———感知雾凇景象的奇丽;说———感悟雾凇形成的奇妙;写———感受雾凇姿态的奇异。精选这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 目的是融读说写于一体, 跳出课文教语文, 实现语文教学的转身, 利用“课文”这个例子,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锻炼听、说、读、写, 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感受吉林雾凇景象的奇丽、形成的奇妙、姿态的奇异,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揭示学习目标
1. 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吉林的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 雾凇究竟“奇”在哪儿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紧扣“奇”字, 感受雾凇的魅力吧!
二、诵读, 感知雾凇景象的奇丽
1. (出示雾凇美景的图片) 欣赏了这样的美景, 你的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
2. 出示下列词语,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十里长堤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 读课文第一节, 注意怎样读才能突出雾凇的美。
4. 朗读展示并相互评议。
5. 齐读课文第一节。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以读代练。朗读训练的设计有层次:针对学生对雾凇缺少感性的认识, 先请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 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再边读边想象课文中四个描写雾凇奇景的重点词语, 进一步体会雾凇的美;最后让学生通过展示朗读赞颂雾凇的美。雾凇奇丽的美景在学生激情的诵读中被读出了形, 读出了意, 读出了味, 读出了神。】
三、复述, 感悟雾凇形成的奇妙
1. 自读课文第二小节, 想想雾凇形成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奇特、奇妙)
2. 雾凇形成的奇妙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原因: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过程:缓慢而富有变化)
3. 文中哪些词语反映了松花江市区的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抓住“弥漫、涌向、笼罩、淹没、模糊”等词,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
4. 文中又有哪些词句确切地说明了雾凇的形成是缓慢的? (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等词句)
【评析: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很奇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雾凇形成过程奇妙这一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穿行、驻足、品味, 体悟雾凇的形成究竟奇妙在哪儿。学生由表及里, 由言到意, 由意触法, 得言、获意、学法。语文教学追求言意兼得, 这应该成为目前教改的转折点和焦点。】
5. 创设情境, 复述雾凇形成的过程。
(1) 假如我是外地的游客, 很想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你现在是小导游, 能把这个问题跟我说清楚吗?
(2) 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老师给点提示, 注意用好下列4组词语:
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形成的条件)
弥漫雾气飘荡涌向笼罩淹没 (水汽的活动)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上 (形成的过程)
最初银线逐渐银条最后银松雪柳 (形态的变化)
(3) 同座位练习对话。
(4) 哪两个同学愿意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做评委, 看看游客问得是否清楚, 小导游回答得是否明白。
【评析: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师必须悉心创设与文本吻合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角色,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采用游客和导游对话的形式复述雾凇形成的过程, 这一情境的创设新颖巧妙, 符合学情, 一举多得:既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既立足了文本, 又活化了课文的内容;既积累了语言, 又运用了语言;既有方法的指导, 如抓关键词语复述, 又有实际的练习、展示、评价。】
四、补写, 感受雾凇姿态的奇异
1. (出示第三小节, 师引读) 是呀, 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多值得一看呀!
2. (播放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的视频) 请认真观看, 要特别注意雾凇的美姿, 看看雾凇的姿态有哪些。待会儿我们要完成一个小练笔。
3. 学生完成小练笔。
出示:清晨,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 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这些雾凇有的像盛开的梨花, 雪白晶莹;有的似--, ----;有的好像--, ----;有的如同----, -----……看到这番景象, 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
4. 诵读自己的小练笔, 师生共同评议。
【评析:结合雾凇的图片, 仿照所给的范句, 展开丰富的联想, 把“千姿百态”具体化, 这样的小练笔是对雾凇奇异姿态的再现, 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丰富, 是对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学生美的熏陶与感染。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雾凇的美, 美在景象奇丽, 美在过程奇妙, 美在姿态奇异。江泽民爷爷于1998年为雾凇赋诗一首。全班齐读: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 人间万事出艰辛。
六、作业
四人一小组, 围绕雾凇出一份剪报, 参加班级小报的评比。各小组首先要确定一个主题, 比如“瑰丽的雾凇”、“雾凇的形成”等;然后围绕主题, 搜集材料;最后剪贴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小报。
【评析:“剪报”这一作业的设计富有价值。它把学生从课内的学习引向了课外的拓展, 延伸了课堂, 丰富了课本内容,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剪报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总评】
这节课在“实现语文教学的转身”上有两大鲜明的特点:
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得清楚。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本课教学, 金老师精选教学内容, 设计读、说、写等教学活动, 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 实现了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化。因此教得清清楚楚, 给人启发。
2. 开展实践活动, 学得有效。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
生:(齐)丹顶鹤。
师:请小朋友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把它的名字写到黑板上。“丹”要注意笔顺,先写撇、横折钩点,再写“横”。“顶”和“鹤”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略微收紧一些。
师:课文的生字新词掌握了吗?
生:掌握了。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小朋友们拿出听写本——【生听写:yáo( )远 yǐn( )吭高歌 无忧无lǜ( )】
师:都默对了吗?字,不光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没把“遥”和“虑”这两个字写规范。(出示学生的书写)“遥”是个走之底。注意这一捺是个平捺。“虑”,上边是我们新学的虎字头。横构不要太短,钩要指向字的中心。请小朋友们对照老师的书写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再写一遍。(生写)
【评析】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书写训练要“严”和“实”。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和习惯。
师:通过读书,说说丹顶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丹顶鹤很可爱。
生:丹顶鹤很美丽。
生:丹顶鹤很高雅。
师:(补题。“美丽的”丹顶鹤)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不少人没见过丹顶鹤呢。如果有人问你丹顶鹤美在哪儿呢?你能具体向他们介绍一下吗?
二、 深入探究,感悟品味
师:不着急,请大家打开语文书,到课文里去发现。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1自然段。谁来读?丹顶鹤美在哪儿呢?我们要边听边想。(板书:边听边想)
(生读)
师:丹顶鹤美在哪儿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丹顶鹤的歌声很嘹亮。
师:(出示:嘹亮)“嘹亮”的意思就是——
生:很响亮。
生:很洪亮。
师:(板书:歌声美)丹顶鹤的歌声多美呀,就像一个出色的歌唱家。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好这个词——
生:(齐)嘹亮。
师:再甜甜地读——
生:(齐)嘹亮。
师:我们完整地把这一自然段读一遍,读出丹顶鹤的歌声美。
(生读)
师:丹顶鹤不仅歌声美,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出它更多的美来。请你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看看丹顶鹤还美在哪儿?如果你有了发现,不妨用笔把它画出来。(板书:边读边画)注意养成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生读、想、画)
【评析】带着发现去读书,去思考,那么读书的过程,就是在欣赏风景,就是在滋养心灵。
师:丹顶鹤还美在哪儿呢?下面,就请你抓住所画的词句来说一说。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丹顶鹤的颜色很美。
师:(板书:颜色美)具体说说有哪些颜色?
生:羽毛是洁白的,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头顶是鲜红鲜红的,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看上去很美。
师:洁白的羽毛,黑色的脖子和翅膀边儿,红宝石一样的头顶。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丹顶鹤太会打扮自己了,简直就像一位漂亮的小公主。(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美丽的丹顶鹤。谁能通过朗读,带着大家再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丹顶鹤?
(生读)
师:丹顶鹤头顶的颜色,我还没有看清楚。听我读——
(生听)
师:看清楚了吗?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一下丹顶鹤。出示:丹顶鹤有一身_______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___________。它的头顶就像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生介绍)
师: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你知道这种鸟为什么叫“丹顶鹤”了吗?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跟大家说一说。
生:因为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所以人们叫它丹顶鹤。
师:“丹顶鹤”的“丹”意思是——
生:(齐)红。
师:丹顶鹤的颜色的确很美。再看看第3自然段,你还发现丹顶鹤美在哪儿呢?
生:丹顶鹤“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师:连用了三个“长”,可见它的身材很苗条。(板书:体型美)站在那里,多么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呀!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写出了丹顶鹤姿态美?(板书:姿态美)
生:高雅。
师:高雅是种举止,是种姿态,是有文化、有教养的表现。想一想,在电视里、舞台上和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高雅”的举止或者艺术表演?
生:模特在演出时就显得很高雅。
生:芭蕾舞演员在演出时也显得很高雅。
生:我和爸爸坐飞机,看见飞机上的空姐举止很高雅。
……
师:看看丹顶鹤会有哪些高雅举止和姿态呢?(出示图片)课文里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姿态,是——
生:展翅飞翔。
师:这种姿态,是——
生:引吭高歌。
师:“引”字的意思是——
生:伸长脖子。
师:“引吭高歌“的意思是——
生:朝着蓝天伸长脖子放声歌唱。
师:这种姿态就是一种高雅的美。我们一齐读这句话——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师:丹顶鹤还有许多高雅的举止和姿态。(出示图片)仔细地观察一下,想想,丹顶鹤是在哪里?做什么?然后用上下列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不论是在 ,还是在 ,都显得那么高雅。”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草地上散步,还是在水塘边觅食,都显得那么高雅。)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聊天,还是在雪地上跳舞,都显得那么高雅。
……
【评析】在低年级,词语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词语的意蕴和情感,还要努力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加以运用。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丹顶鹤不仅歌声美、颜色美,而且体型美、姿态美。难怪传说连神仙都很喜爱它。
师:让我们把第2、3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让美丽的丹顶鹤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生读)
师:丹顶鹤美在哪儿呢?请你选择一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说)
三、 前后联系,课外延伸
师:课文的最后一段,又写了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读)
生:我知道黄淮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生:我知道丹顶鹤在那里生活得很快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我从“无忧无虑”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无忧无虑“的意思就是——
生:没有忧愁,也没有烦恼。
师:看来,丹顶鹤生活的真快乐。我们一齐读这个词——
生:(齐)无忧无虑。
师:愿无忧无虑美丽的丹顶鹤快乐地栖息在黄海滩涂。会学习的孩子,还能够从学习中发现一些问题。(板书:边学边问)再读读最后一段,看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课文里说“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我想知道丹顶鹤的“第一故乡”在哪?
生:丹顶鹤是珍稀动物。全世界共有多少只丹顶鹤?
师:看来,同学们对美丽的丹顶鹤非常感兴趣。课外,我们可以动手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
康成缘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重要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重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重要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美)这就是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咱们祖国的东北,它的名字叫小兴安岭,是啊,这里可美啦!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课本上称它为《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让咱们像欣赏动画那样先把课题美美的读一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相信同学们还可以把它读得更美:美丽的小兴安岭
3、过渡:同学们看了动画,发现小兴安岭可真美!接下来,让咱们把动画变成文字,来读一读,好吗?(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那好吧,同学们赶快打开语文书,翻到91页,第二十三课,让咱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吧!你可以默读,也可以轻声读,还可以大声读,读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小问题一起读:
课文写了小兴安岭的哪几个季节?(4分钟)
2、都读完了吗?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小兴安岭的哪几个季节?
(板书 春夏秋冬)像作者这样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作的顺序叫时间顺序,同学们记住了吗?
3、过渡:是啊!小兴安岭的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很美,那读了课文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呢?(自由发言)按赶快找到相应的段落,带上大屏幕上的表格去读一读吧!你喜欢哪个季节就就填哪个季节。
三、抓重点句段,品读体会:
(一)学习春天段落
1、同学们读了课文有自己喜欢的季节,很多同学和康老师一样,都喜欢春天,现在康老师就自告奋勇的来当一回导游,咱们一起先去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康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开始遐想旅游了。
2、老师朗读春天段落(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同学们,你们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了?(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4、那这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呢?(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吧)
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A一个“抽”字用得真好!它体现了树木吮吸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充满着活力,在使劲儿地长(边讲边用手势)!哪位同学能当回新枝条,给咱们边读边演示。
B全班同学一起当回小枝条,体会抽出是什么样子的。(齐读)
(这些新枝条多有劲呀,真是生机勃勃啊!)
②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A看来,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的孩子,还有喜欢动物的孩子吗?我们一起都来读读这句子吧!听你们的读,康老师好像看到了小鹿们在溪边悠闲的散步,有的口渴了,就俯下身子喝上两口干净的溪水,有的在喝水的时候看见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心里想着,我多美啊!那还有的小鹿在干什么呢?
(老师称赞:这是一只调皮的小鹿,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鹿。。。。。)b、谁能把小鹿的调皮,可爱带进这句话中,再来读一读呢?(抽读,男女分组读)
③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春天来了,就连山上的积雪也按捺不住了,它们把自己变成了雪水,流进小溪,淅沥沥,哗啦啦,唱着动听的歌曲向前方奔去了!
5、是啊,小兴安岭的春天到处生机勃勃,美丽极了,现在,让咱们把对它的喜爱之情再一次读进这段文字,读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全班齐读春天段落
(二)学习回报夏、秋、冬段落
1、过渡:听着同学们的朗读,大家都还沉浸在小兴安岭温暖的春天的美景当中,可是阳光灿烂的的夏天已经向我们走来了,喜欢夏天的同学咱们一起来当回小导游,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2、学习汇报夏天段落
3、、秋天、冬天听说有客人来了,它们也迫不及待地排着队等着我们欣赏呢。喜欢秋天的同学,谁来告诉咱们,你到小兴安岭的秋天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A回报景物B展示图片C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4A汇报景物B 展示图片C把动物可爱读进这段文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
2.听写生字词。
3.课文写了小兴安岭的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看看他的四季到底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1)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
(2)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a.“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
b.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c.“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
d.“绿色的海洋”是指什么?(小兴安岭的树)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让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二)扶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
(3)学生抓住“抽出”“欣赏”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②“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面的影子。”
抓住“散步”、“欣赏”这两个词语。把小鹿当作人来写,使更生动、更活泼、更有趣。说明作者对小兴安岭中的树木、动物都充满了喜爱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半扶半放)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①“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a.“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b.“密密层层”可以换成什么词?(密密麻麻)写出了夏天枝繁叶茂的特点。
c.“封”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要用“封”字,用“盖”字行不行?
“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是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是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个“封”字用得恰到好处,再次照应前文的树多得就“像绿色的海洋”。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②“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a.比较句子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罩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b.讨论“浸”和“罩”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在字典中“浸”是泡的意思,一般指沉没在液体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而且是从地面生成,自上而下蔓延开来的;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都沉没在浓雾里。但“罩”是扣盖、覆盖的意思,有由上而下的内涵。相比之下作者把浓雾比作液体,用“浸”来形容雾中的森林,十分确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3.分小组讨论学习。
4.集体交流,明确:
第四自然段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①“落叶在林间飞舞。”
“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飞舞”是形容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作者看到树叶飘落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②从白桦、栎树的叶子“变黄”、松柏显得更“苍翠”,可以看出秋天的森林色彩艳丽。③“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
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献出”一词,赋予了森林以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森林里的野果成熟了,这里的特产正在被采集利用。由此可见,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是联系在一起的,既有收获,又无私“献出”,表现了小兴安岭的奉献美。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五自然段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①“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
②“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a.“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
b.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2.总结:课文首先写了小兴安岭树木多,再写春、夏、秋、冬的景色;最后点明它的美丽、富饶。是按总-分-总这样的顺序写的。
五、拓展延伸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抄写。(提示)
2.当一次小导游,把感受到的小兴安岭的美景讲给父母听。
3.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色,仔细观察,再写一写。(运用本文学习的语句和方法)
板书设计
春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夏
大花园
秋
巨大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称得上是一篇语言美、情感美的好作品。由于它文质兼美,所以本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剖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赞叹祖国河山美,陶冶思想感情美。
1、感受语言文字美:
课文采用了近乎诗化的语言,运用了许多拟人句和比喻句,以及抽、封、献、等待这样一批活化词语,把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极有韵味,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2、赞叹祖国河山美:
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观赏四季景色。学生感性认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拟用电教手段,以缩短时空,创设情境,促进理解。根据课文内容,根据教学时间,从第八册语文电教包《美丽的小兴安岭》录像中截取七、八分钟的片断,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插播,使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既赞叹祖国河山美,又感受语言文字美。
3、陶冶思想感情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而思想感情的陶冶在语文课上也多依赖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随着理解课文的过程安排不同形式的读。如:课始,师生合读激情;课中,学生默读理解,品读欣赏;课尾,据课文结构安排学生齐读、分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既包蕴着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引导学生理解的途径是:
⑴理解四季景色的各异美。读懂每个季节中,树木与其它景物美的特点。
理解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即:实实在在、生机勃勃的美是四季景色中相同的。
⑶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组合。放录像感知,点批画自学,用投影指导学法,讨论、朗读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2、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绿色的海洋、宝库、花园等词语的内涵,不是一下子就容易理解透的,引导学生理解的途径是:
⑴先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知道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指什么而言。
⑵再结合语言文字的剖析,深究为什么用这些词语,使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进而理解美。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本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川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知道文中三个总述句的作用,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理解课文抓住景物季节变化的特点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写法。
4、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媒体】
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录像片(8分钟)
2、投影片:为审美学法指导所用(1张)
【主要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一读语言文字,看一看教学录像,谈一谈学习体会,感受自然景色美,语言表达美,作者情感美。
【主要教学过程】
1、导评谈话:
目的:激情引趣。
教学手段:教师叙述。
步骤、方法:板书课题、读题,引出谈话。
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语文课上,我们曾经观赏景色奇丽的五彩池,游览过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一起到小兴安岭欣赏那里一年四季美丽的风光。
2、初读全文:
目的:了解学生初读的印象。
教学手段:师生合读。
步骤、方法:先读课文,然后了解你对小兴安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小兴安岭很美丽,有许许多多宝物。
3、寻整体美:
目的:从整体认识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初读宝库、花园的意思。
教学内容:结尾和开头。
步骤:⑴学习结尾,讨论明确:宝库和花园的表面意思,在课文中指小兴安岭。
⑵学习开头:
①看录像(文章开头部分)。
②讨论明确:开头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数量多,面积大,像海洋。把树比作海洋,是从形、色、声等方面看,树海与海洋有相似点。
③有感情朗读。
4、寻各异美:
目的:知道小兴安岭的美是有季节特色的。
教学方法:以春天美为例,教给学生审美方法。然后,学生自学,讨论启发,读懂其它三个季节的美。
教学手段:采用放录像直观,投影片指导学法,放开讨论的方法。
步骤:⑴看录像:春天美。
⑵默读画批:春天什么景物美?分析这些景物怎么美,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的?思考景物美与树木美有什么联系?
⑶引导学生读讲义,相机引导。
⑷小结审美学法,用投影片出示:
什么美
标划景物
怎么美
分析语句
整体美
联系树木
⑸运用以上学法自学夏天──冬天几节,先看有关录像,再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季节景色描写。
⑹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⑺小结四季美景的特点。
5、寻相同美:
目的:通过异中求同,同中寻异的思维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讨论明确:尽管各季不同美,但都美得实实在在,美得生机勃勃,因而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6、寻奉献美:
目的:引导学生挖掘深层次的美,更加热爱小兴安岭这个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
讨论明确:是宝库的地方,不一定是花园,反之如是。小兴安岭不但景色美,而且物产美,美得有价值,有奉献,不空洞,实实在在,因之,它是宝库,是花园。
7、寻结构美:
目的: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容也要有美的形式表达,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是完美的。
内容:课文第一、二、七节在文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节:总述,第二节:过渡、总述,第七节:总结。课文由此分为三段。
8、升华美:
目的:使学生知道美也是不断发展、充实的,美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教学手段:学生朗读感受,教师总结升华。
步骤、方法:⑴朗读形式:
全班齐读开头与结尾,四人分读春、夏、秋、冬,四人合读第二小节。
⑵教师总结:
1.比喻——生动传神。如课文中用“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明喻来展现小兴安岭的“一碧千顷”,使人如见其景,心旷神怡;又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个暗喻来表现小兴安岭的无比富饶,使人浮想联翩,深感祖国河山的可爱。
2.摹拟——绘声绘形。如课文中用“淙淙”摹拟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声,用“呼呼”摹拟西北风的吼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又用“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音词来摹拟夏天的小兴安岭里森林的枝叶繁茂,使人如睹其形,给人以历历如绘、真切感人的印象。
3.拟人——活灵活现。如课文中的“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把小鹿悠闲自得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又如“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山葡萄……”“雪花在空中飞舞”等句子中的“飞舞”“献”都是用于人的词语,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灵性。
4.照应——浑然一体。如课文的开头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而课文的结尾则是“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前呼后应,紧扣中心。又如课文的主要部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与后面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互为呼应,使整个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习作要求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1-20
称赞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2-26
《鲸》的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05-28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0-13
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1-07
公开课《全神贯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11-25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文350字10-19
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