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法与经验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主要作法与经验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1

近三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了每个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为办学宗旨,按照管理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措施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努力推进学校特色优质发展。

一、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构建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一)提升办学理念,强化思想保障。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2006年新校建成时,我校确立的是“奠定人生的基石,留下美好的童年”的办学理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校的艺术教育优势不断凸显,办学特色日趋鲜明,通过透视学校实际,近年,我们又明确提出了“以生为本,崇德尚艺,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新的办学理念,“以生为本”是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切实地将教育教学落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上,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让他们个性得到发展;“崇德尚艺”就是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培养,实现把学校办成“素质教育的乐园,艺术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目标,学生“品德优良、基础宽实、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

新的办学理念给学校教育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既立足于区域、延续了历史,又传承了文化。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学校办学品味的进一步提升。

(二)贯彻教育法规,强化法律保障。

我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把法制教育作为依法治校的有力杠杆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先后制定了《盘龙二小学校章程》、《盘龙二小教师绩效管理评估细则》、《盘龙二小教师考勤管理制度》、《盘龙二小教学月检实施细则》、《盘龙二小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盘龙二小校务

安全值日制度》等,以此形成了《盘龙二小规章制度汇编》。通过各项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保证了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工作高效运行有序,学校管理不断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学校坚持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对学校的重大事项行使审议权、表决权、监督权;坚持校务公开,专门开辟了校务公示栏,定期公开学校经费、招生及学生入学等事项;向教师定期不定期的公开学校重大决策和实施方案、评优、评先及奖惩方案、学校财务、工程建设项目、大宗物资、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采购情况等等。

学校充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均衡编班,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教辅用书管理,禁止违反规定组织学生征订教辅资料;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定,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严格预防并杜绝事故的发生。

以上举措,不仅保证了学校未出现一例违规办学行为,而且有效地激励和鞭策了教师文明执教、恪尽职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意识的形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1、全力打造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我校现有行政领导班子10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本科学历5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校长甘红枝来自黄陂小学窗口学校前川一小,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是区政协常委,区人民政府督导室特约督导员,区小语会理事,市小语文会、学习科学研究会会员,区共青团特约“青年文明号”督查员。基本功比武、优质课比武、论文评比多次获奖40余项;五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黄陂区师德先进个人、黄陂区教科研先进个人、黄陂区十大“人民满意的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班子成员年富力强,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能积极形成正确的质量观,能较好地把握教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能结合学校实际形成独到的管理思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在教职工中威信高,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

我校坚持周一行政例会,日常工作坚持有日志、有记录、有手册,坚持兼、听、评、蹲、联的日常工作。甘红枝校长虽来校不久,更是身先士卒,她以校为家,随时可在校园看到她的身影,她常说校园无小事,事事大如天,当然,她更多的是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与老师探讨教法学法。她蹲班六年级,坚持每天7:00到校,督促学生进行晨读,六年级的很多学生对甘校长敬爱有加,甘校长也经常和他们进行谈心。在工作之余,甘校长坚持进行撰写笔记,对阅读的书报作摘录笔记,精心选摘美文,汇编成《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在每次全体教师大会上都安排其中一篇文章供大家学习欣赏。行政一班人的引领作用和作为,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动力。

2011年4月,我校结合“治庸问责”和“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率先在学校领导干部中开展了“管理月”活动,围绕“树正气、强队伍、严管理,抓质量、促发展”的主题,解决学校管理上存在的瑕疵和漏洞,每位领导干部在“知不足”中“找差距”,在“找差距”中“求进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促使学校在市级督导评估验收检查中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

2、大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提出“以党建促师风、以党员引领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思想,通过落实政治学习、师德教育活动、教师业务培训和读书活动的常规活动,组织“学习四黄中学、学习刘溥生”的双学活动、教育管理年活动、“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逐步形成“三种意识”(“校荣我荣”的集体主义意识、“全员育人”的服务意识和 “日善一事”的奉献意识)、“四种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工作信念和做人价值取向,努力把高尚的师德师风内化为自觉行动。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经验作法 篇2

问“企”那得兴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月16日,“首届箱包皮具节”隆重开幕,“玻璃灯饰城”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这是我县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同“决战俩区”有效融合,打造“产业兴干”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县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三财之道,生财为本”的理财观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带动

效应,促进企业发展,做大做优财政蛋糕的有效途径。1—11月我县规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4亿元,营业收入53.18亿元,利润总额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7.7%、2.4%;12月16日财政收入完成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提前15天完成全年财政总收入任务,取得明显的成效。

一、打造产业平台。我县利用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以“返乡创业”促进“全民创业”,以产业招商促进城镇建设,实施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经济效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推进“一园三区六城”建设,打造盐化、机电、粮油、箱包、塑编、玻璃产业高地;拓展林产、生猪产业领域,实行种养加工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模式,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配套服务,筑巢引凤。今年我县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4(来源:好范文 http:///)2亿元,增长37.9%,引进5000万项目12个,引资达16亿元。园区企业达到200户,增长13%,上缴税收3.19亿元。兰太化工、江西碱业、正帮集团等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有力地推动了县域发展和壮大。

二、搭建融资平台。我县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同浦发银行签订“政保银企”合作框架协议,吸引银行信贷资金7800万元支持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化危为机,实现我县工业企业逆势飞扬。7月份我县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整合,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搭建投融资担保平台,通过引导性、开发性、基础性的投入,支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骨干企业裂变式扩张。财政筹资2.5亿元加大盐化城基础设施投入,招大引强,减轻企业税费,支持有信誉、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税源型、成长型、就业型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构建财务会计报表体系,面向园区企业,健全资产财务信息,以主要财务指标快报、财务会计报表决算,规范企业财务行为,通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会计报表服务体系,为报表使用者服务。

三、设立专项资金。为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自始,我县财政预算安排100万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赣新砂轮厂的珩磨刀具获得7项国家专利,晶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玻璃融化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今年国家节能奖励资金815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财政挤出1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节能降效。吸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47万元,用于吉盛玻璃厂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发展;完善外贸奖励资金,鼓励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预计我县出口创汇超万美元,外贸奖励资金达100万元。

组织工作法典型经验特色亮点 篇3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反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好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方法。2021年11月,新一届*市委提出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每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落下去。“三个工作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贯彻抓落实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认真落实好“三个工作法”,不断提高新时代组织工作质量,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用好项目工作法把组织工作做实,变“无形”为“有形”。

项目工作法,就是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虚为实,推动各项任务取得实效。指出,“对问题整改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列出清单、挂牌销号,逐条逐项推进落实”。项目工作法既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系统思维,又体现了量变与质变、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辩证思想。

工作以项目作支撑,推进就有秩序、考核就有抓手,在实施过程中就会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拎得起、落得实。现实中,一些组织工作落得不实、抓得不牢、推得不快,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待工作大而化之,面对目标任务要么“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要么空对空找不到载体和抓手。以项目工作法推进组织工作,就要建立从项目生成到组织实施、过程管理、成果评估和总结推广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实现组织工作由“无形抓、抓无形”到“有形抓、抓有形”。

一是任务项目化。

组织工作要主动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对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按照基础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进行分领域、分条块、分层次打包立项、分解任务、分级管理,形成基层党建、干部、人才、公务员、自身建设等各领域若干具体项目,实现立项目、督项目、验项目的闭环管理。

二是清单具体化。

组织工作要精准、精细、精确、精致,就要对所列清单的目标成效、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督查内容、考核奖惩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搞清楚“谁来做、怎么做、何时做、按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做完”等,这样才能对照清单督促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

三是项目清单化。

要将组织工作项目进一步细化、量化、实化,列出更为明确、更便于落实的清单,对各项工作全程把控、实时把控、质量把控、风险把控,实现“挂图作战”抓进度、“倒排工期”抓推进、“销号管理”抓落实。

二、用好一线工作法把组织工作做深,变“关门”为“开门”。

一线工作法,就是带着问题走入基层、带着思考进入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强调,“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一线工作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抓落实中的要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能在现场就别在会场、能看“直播”就别看“转播”。

组织工作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不能一味高大上、闭门不出端坐朝堂、遥控指挥,只有身在一线、心到一线,才能真正办实事、解难题。以一线工作法推进组织工作,就是要沉下去调研、静下来思考,在一线作决策、解难题、促发展。

一是组织基础在一线夯实。

要深入一线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切实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战斗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优势。要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既抓好统筹规划的“最先一公里”,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在一线发展和考察识别党员,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线工作,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党徽在一线闪耀。

二是干部队伍在一线锻造。

要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办公室搬到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搬到产业培育、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强边固防、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线,常态化开展蹲点调研,在一线发现好干部、树立好导向、形成好气象。要在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干部到改革开放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经济发展主战场、强边固防最末梢,深化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挂职,锻造一大批能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专业干部,锻造一大批“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式的干部,引导广大干部在一线落实决策部署、解决问题矛盾、锤炼能力作风、检验工作成效。

三是优秀人才在一线培育。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一线了解人才、服务人才,在一线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和联系服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创业和创新环境,不断提升人才集聚力、平台吸附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影响力。要在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产业一线了解人才需求、查找矛盾短板、寻求引育办法,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培养引进行动,开展市级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积极探索深化滇黔川渝人才合作,促进人才链、价值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要深化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鼓励各类人才扎根一线发挥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三、用好典型引路法把组织工作做优,变“规范”为“示范”。

典型引路法,就是选择一个样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归纳、提炼、规范其经验和规律,通过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推动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指出:“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典型引路法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通过典型引路、先锋开路,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把“盆景”打造成“风景”,才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迎头赶上发达地区。

组织部门推出过不少先进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典型制度,理应成为树典型、用典型的行家里手。但现实中,有的典型时过境迁,需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有的典型特点不足,需要更加贴近实际。以典型引路法推进组织工作,就是要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让做得好的地方、单位、个人现身说法,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把典型的“人、事、制”相结合,做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引领各项工作大踏步前进。

一是精准选树典型。

始终坚持政治性、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做到“慧眼识珠”,及时发现掌握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然后予以规范化提升。要制订先进典型选树培养计划,再树一批“杨善洲”“张桂梅”“朱有勇”类的人物典型,再树一批“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智慧党建”类的经验典型,在基层党建、干部、人才、公务员各个领域都打造一批在市级层面有影响、在全国范围有特色的品牌。

二是持续创新典型。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培养发展的眼光、解放的思想、创新的意识,为各类先进典型赋予时代特征、*特色、组工特点,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让“老典型”焕发出新光彩、结出新硕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4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主要内容是,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事项都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决策事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审报;计划生育、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 的事项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的事项,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一定三有”工作内容

一定三有是基层党组织为了提高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开展的活动。

一定是指:“定权责立规范”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5

**县第二批选派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工作全面启动,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提高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县在全面总结第一批信访挂职锻炼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五个注重”,着力锻炼信访督查专员,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重学习培训,提高政策水平。信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因此,我们建立了信访督查专员集中学习制度,每批信访督查专员到位后,首先进行为期2周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掌握信访工作相关法律和政策,深入钻研信访业务,拓展接访知识面,不断提高督查专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同时,建立了经常性学习制度,每个工作日早到1个小时,迟下1个小时,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中提高,实践中锻炼,进一步提升督查专员灵活运用法律和政策解决各类信访问题的能力。

注重调查研究,关注群众诉求。挂职干部到任后,每月月初由县信访局根据信访工作需求,对每个信访督查专员分配调研课题,并派业务能力强的信访干部进行全程指导;每周至少组织信访督查专员深入到信访案件多发的社区、乡镇、村组开展一次调研,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基层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基层信访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对调研课题进行深入理性思考,不断提高信访督查专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访督查专员在信访工作实践中得到切实锻炼和提高。

注重实践锻炼,培养奉献精神。信访督查专员报到后,信访局结合挂职干部特点,科学合理分配工作,让8位信访督查专员分配到4个股室工作,和原股室的同志一起接访、接待,处理问题,在工作中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意识,面对有怨气或情绪不满的群众,多做解疑、释惑、顺气工作,时刻做到接待上访群众时热心,不冷漠;听取反映问题时耐心,不厌烦;处理问题时细心,不武断;碰到棘手问题时有恒心,不半途而废,直到问题解决,实实在在、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事。

注重帮带效应,促进能力提高。建立了信访挂职干部帮带制度,对每位到信访局挂职锻炼的干部,专门指派一名信访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进行传、帮、带,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挂职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发现解决挂职干部在接访办访过程中(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存在的问题,在政治上关心爱护他们,在工作上热情帮助他们,在方法上耐心指导他们,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同时,邀请上期参加信访挂职的干部给新挂职干部讲经验、授技能、送窍门,现身说法,增长知识。并将相关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汇编成《**县信访挂职干部工作手册》,发放给每个挂职干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信访工作流程,适应信访工作岗位,让挂职干部在锻炼中培养能力,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挂职干部的整体素质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6

一、吸收年轻干部充实队伍。全市各级纪委在充实纪检监察队伍时,注重选择年轻优秀、德才兼备、有培养前景的干部。以来市纪委机关调入5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机关力量,提拔、交流了5名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进入县级纪委班子。郁南县调入、充实了一批30岁左右年轻干部加入委局机关,使机关干部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3岁降到现在的38岁。罗定市从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年轻干部中选调8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纪检监察机关及派驻机构。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队伍专业和年龄结构,推进了机关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此外,发挥年轻干部的牵头作用,组建乒乓球队、登山队、篮球队、台球队、足球队和书画摄影队等文体活动组织,积极开展文体活动30多次。

二、开展双向挂职锻炼。从3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从各县(市、区)纪委选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或办案能力、不超过35岁的年轻优秀干部上挂到市纪委机关挂职锻炼。目的是通过在市纪委机关的跟班学习,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每批干部挂职的时间为半年,目前已有两批次共10名年轻干部在市纪委机关挂职。此外,派出1名办公室副主任上挂到省纪委跟班学习,向市委推荐1名副处级后备干部下挂到镇任党委副书记。

三、侧重安排参与业务培训。一是着重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培训来提升其业务水平。如4月由省纪委举办的、肇庆片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安排了30多名年轻干部参加。二是鼓励年轻干部参加在职教育,提高人才的档次。鼓励5名年轻干部报名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目前35岁以下干部100%为大专以上学历。

四、依托实训提升综合素质。实训是提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各级纪委有计划地把优秀的年轻干部放到办公室、党廉室、信访室、纪检室等部门工作繁重的岗位上打磨,挑起重担,强化实践锻炼。近年来,还注重依托参与政府重点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如郁南县安排年轻纪检干部参与到南广铁路的征地工作;云安县安排两名年轻纪检干部参与县应急分队,协助处理突发事件。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7

因地制宜抓推广

科学管理促

德阳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党支部书记 杨福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您们好!我叫杨福善,是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党支部书记。今天,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经验,在感到非常荣幸的同时,心里却如坐针毡的感觉,相信在坐的,你们的创新做法比我们更好,在此,我的观点和做法,谨作参考,与大家共勉!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因地制宜抓推广,科学管理促发展》,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们马祖村是四川省文明村,省级、德阳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统筹城乡示范村”,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八代祖师马祖道一出生地。位于什邡城西北部、城北北京大道旁,紧邻什邡省级经济开发区京什产业园,距什邡市区7公里,距成都5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5亩,下辖村民小组15个,党小组5个,村民859户,总人口2248人,其中党员81名。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出了1万元。

我们村在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工作中,立足实际,充分借鉴和深化了“三定”、“三制”、“三教育”、“两下”等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推动全村跨越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马祖村在学习和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中的主要做法,敬请批评指正。

一、围绕“科学管理”,建制度、抓规范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对村级组织来说,重点是科学规范好各项制度,推进村“两委”的科学运行。近年来,我们马祖村也是按照文建明工作法的要求,从建章立制入手,以制度促规范,确保村“两委”管理运行的科学、透明、公开、公正。

(一)抓好制度“规范关”,确保村级组织科学运行。管人重在管思想,用制度管理、管事,才是长久之计。在市镇的关怀和指导下,村党支部对现行的村“两委”各项制度进行整理,区分班子队伍建设、业务工作、服务群众、综治维稳、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重点对村“两委”议事规则、重大事项议事听证、财经制度、发展规划、村组干部回避等18项制度进行规范,及时组织村组干部学习,并将相关情况向市镇“两代表一委员”、群众进行通报、分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例如,我们坚持并落实了公共事业绝不侵占群众利益、重大事项村组干部回避等制度,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抓好“建议关”,畅通党员群众诉求。民风好不好,民意顺不顺,关键是看群众诉求渠道畅不畅通。我们结合全村的实际,一是规范意见征求主渠道。完善村支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以及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长等各项会议制度,搭建党员群众意见收集平台,以正常渠道收集群众的各类诉求。二是坚持“三联三访两设置”制度。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作用,主动听取意见;“三联”,即:通过村“两委”成员联组抓片,组长(党小组长)联院(落)抓户,党员骨干联户包人的形式,形成群众意见和诉求收集的网络,多方听取意见;三访,即:通过村“两委”成员工作接访,进门下访,慰问求访的形式,主动征求群众意见;两设置,即:通过村“两委”主动设置意见箱,设置意见征求卡的形式,随机性收集群众意见。三是建立畅通代表建议制度。在坚持和落实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的同时,在全村各确立15名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对涉及重大事项,村“两委”采取召开村“党员代表会”和“村代表会”的形式,传达相关精神,收集“两代表”意见。同时,村“两委”干部利用调查走访的形式,上门听取市镇“两代表一委员”和村党代表、村民代表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的意见建议,确保村“两委”决策充分体现民意。

同时,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不拿薪水的、10个人左右的“民意暗访队”。每名“暗访员”都必须符合“大局观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的标准,主要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中随机产生。根据支部要求,暗访员要经常深入群众、随机走访群众,采取“上门入户拉家常”、“田间地头吹壳子”等方式,了解群众反映。通过发动“暗访员”随机调查,党支部不仅做到了对干部工作和作风上的不足“早发现、早纠正”,还收集到了很多实在、管用、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我们根据暗访员建议,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及时调整党小组设置模式,将全村党员重新划分为政治思想、经济发展、精神文明、法制维稳、特色产业等5个组,实行条块式管理,逐步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作用的新方式。比如,我们的“精神文明”党小组,在老书记的带领下,主动发挥余热,走家串户关心下一代,及时把一名辍学的孩子从犯罪的边缘挽救了回来,家长感激涕零。德阳市关工委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度赞扬,并专程在我们实地调研。

(三)把好“决策关”,贯彻党员群众意志。支部决策是否体现民意,重点是要扩内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群众民主权利。我们一是完善支部议事。村支部按照民主集中制“十六字”方针,规范村支部议事规则,明确了村支部班子、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决策议事、参与管理的各项制度18条,确保村重大事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开支、村民动议等事项进行集体决策,畅通民主,集中民意。二是规范支部决策。村党支部采取召开支委会、工作会以及“碰头会”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对收集意见进行归类整理,及时协调村“两委”班子成员,酝酿支部整改落实的初步动议。三是规范落实村“两会”。即开好“村民议事会”和支委会。按照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各占30%,村“两委”干部、市镇“两代表一委员”占40%的比例,成立由25名左右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村议事会”,对村支部作出事关村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发展和热点问题的初步动议进行讨论,并经民主决议交村支部大会讨论决策;村党支部结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对急、重大事项随时召开,研究讨论“村议事会”议事结果,确保“议而有果”,条件不具备或政策不允许的,及时向党员群众反馈和解释。这个在灾后重建,我们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听证会”功能,对群众集中建房、救灾物资分发、旅游开发等重大事项,都是经过群众议事决定的,确保符合村党支部的每项决策,都是符合民意,群众欢迎。

(四)把好“执行关”,确保充分保障民意。村“两委”及村组干部和党员在群众的威信高不高,是否真在为群众办实事,关键是看村“两委”对已决议议题、且群众公认的事项及及时办理。我们重点抓实了:一是建立落实公示制。按照村党支部的决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议事项的相关措施,并由村委会负责抓好工作落实;村委会根据村党支部和村“两委”联席会议要求,研究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及时将落实项目、落实步骤、完成时限,以党(村)务公示、村小组长会、群众代表会的形式,将相关事项告之群众,让群众心中有本“明白帐”。二是落实“三项办结”制。即时办结制。按照村“两委”安排,对当前条件具备、政策允许、群众认可的事项,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做好办结工作。延时办结制。针对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村“两委”通过创造条件,强化自身建设,并及时向市镇汇报,请示上级给予政策倾斜,创造条件解决。三是建立党员群众参与制。围绕涉及重大事项、重大开支以及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村支部的决议,采取“支部点、群众推、个人荐”等方式,从“村议事会”、“村理财小组”和部分市镇“两代表一委员”抽调15名党员群众组成“项目监督小组”,对村“两委”落实相关事项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阳光操作”。

二、围绕“科学运行”,搭平台,构和谐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重在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进科学运行。近年来,我们注重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加强服务群众工作,促进了全村社会和谐稳定。具体地讲,我们主要狠抓了“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承诺践行制度”。我们根据党员年龄、特长,结合党员双向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确立的服务内容,由党员自己对能服务的内容向群众进行公开承诺。将党员的姓名、服务内容、联系电话、承诺的一句话制成胸牌和卡片。卡片发到农户,让群众知道哪个方面的事由谁负责,怎么联系。比如:有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具体到哪一段;有调处矛盾纠纷的具体到哪一个组;有服务种养殖技术的具体到哪一家等等。承诺的事项、确定的职责非常具体,并接受党内党外监督,要求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让每一位党员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活动开展以来,提高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宗旨意识,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员群众更加和谐,深得当地群众赞誉

二是强化“党员群众议事听证”。坚持在研究重大开支、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老干部代表等议事听证;听证的人数,一般都在70人左右,范围很广,代表面宽;形成了重大决策,组织牵头、党员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村的每一件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都是采取“议事听证会”的方式讨论、决策、落实。比如,为了加强对农房集中点的管理,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我们通过“议事听证”及时引入“社区化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实行的农户门前“三包”规定和小区安全巡逻队员工资由村民自筹等事项,都是经过干部、党员、群众共同商定。“洁美家园,守法维稳,人人担责”的理念已逐步深入我们每个村民的心中。

三是强化“民事代办、民情代诉”。2007年随着马祖村产业调整的推进,全村形成了以中药材、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为主的规模高效特色经济产业,广大群众对村级组织解决向外对接市场,对内提供产生中,产后多项服务的要求明显增强.村上原有工作方式和方法以不符合村经济发展及群众的要求。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村级组织怎么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根据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要求,我们探索了以整合村级组织所有的管理服务职能,统一纳入服务窗口,建立协调运作工作机制,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推行“双代服务”工作机制,在村上设立“双代服务窗口”,在组上设立“双代服务员”,严格实行服务职责、承诺、流程等“六公开”和“一门式”服务,把掌握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平台”前移,延长了服务群众的链条。配套实行“双代服务”目标考核制,规范“首问办结制”、“周一周五集中汇办制”一个更高效、更阳光、更廉洁、更便民的政务服务体系在确保村级组织科学运行中构建起来了。村组干部进一步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进一道门,办所有事,“零距离”服务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在灾后农房重建中,我们村2组、8组、11组农房集中点的30多户群众,新房主体完工后,缺钱修附属,在得知情况后,我们主动帮他们筹资贷款近40万,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他们依托旅游开发,出租后房,每月租金超过800元,对此群众非常感激。

四是强化“支部+业主委员会”管理机制。针对灾后村民逐步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型,村组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需要作调整和完善的实情,我们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借鉴城市社区的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支部+业主委员会”管理模式,实行村民事务由村民自己决策,实行自我管理,解决农村社区化后,村支部“想管却管不好”的问题,既增强了村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又增强了村民的集体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新村建设。

三、围绕“当表率”,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性作用 强化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激发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好村组干部的良好形象。这是文建明工作的关键所在。说实在话,作为农村基层,尽管村组干部不是什么“官”,但是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村组干部就是“当官的”,村组干部的形象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形象。近年来,我们注重抓好了村组干部和党员“三个表率”作用,在群众树好了良好形象。

一是当好创新观念的表率。我始终坚持“建一流队伍,打造无知团队”的理念。在村组干部会议上,我多次说过:作为村主要干部,思想至少要比普通群众超前10年以上;“两委”委员,思想至少要比普通群众超前5年以上;组干部,至少要比普通群众超前3年以上。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能力从哪里来!他来自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开阔视野,不断地提升能力。近年来,我们经过多方“化缘”、拉赞助,组织村干部到成都周边学习考察,我自费先后到山东、河南、河北、甘肃等地学习考察产业调整、新品种引进、发展旅游业等工作。同时,通过“三会一课”等教育,确保村“两委”班子始终保持创新进取的意识。

二是当好公正守规的表率。作为村组干部,尽管是最基层干部,但在群众心目,我们就是“官”,村干部的形象好与坏,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七条”铁规,要求村“两委”干部务必做到:不准参与工程招标,不准介绍任何施工队伍,不准搞暗箱操作,不准参与各种建材的买卖,群众同意支付的款项干部不准延期支付,村干部亲朋友不准参与招标,村干部直系亲属、亲戚不准享受“低保”、“困难补助”。说起这些规定,近乎苛刻,尤其是看到自己最亲的人,本人符合条件得到国家的帮扶关爱,却因我是村支部书记主动要求他们放弃,自己却掏钱补上时,尽管有些心酸。但我们树好一名基层干部的形象,坚守了村干部的底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三是当好过硬作风的表率。党员作用发挥好不好,关系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在马祖村每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决不允许、也不存在“党员不如普通群众”的现象。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组织全村近70名党员义务劳动,搞好村内农房集中点绿化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党员叫响了“死都要死在工地上!”,连续三天,每天工作到凌晨二、三点钟,确保任务的出色完成,群众投来了赞许的眼光。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为每名党员划分了绿化责任区,每个组聘请群众监督员,交叉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广播、公示栏中公开,既树好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又每年为全村节约绿化维护费近10万元。党员马国跃,在生病住院期间,仍然放心不下自己的绿化责任区。

四、围绕“科学发展”,强管理、惠民生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核心是推进农村基层的科学发展,也是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责任。马祖村,素有全国禅文化发展源地。早在20世纪90年以前,马祖村被称为马祖镇的“西伯利亚”,是马祖镇最偏、最穷、秩序最乱的村。2003年11月任村支部书之初,经过走访村上的老干部、老党员、部分群众,了解了党员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期盼,了解了党员群众所需、所盼,向群众作出了“四项”庄严承诺:一是,村上所有开支,不占用群众一分钱;二是,为群众寻找一个脱贫的门路;三是,带领群众推进产业调整;四是,引领群众发展新兴产业旅游休闲产业。

一是发挥“马祖文化优势”。我们依托底蕴深厚的马祖文化,围绕把马祖村打造成什邡文化旅游第一村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着力打造马祖故里景区,全村农房向景区集中,形成了集传统禅宗文化景观与现代农民新居相结合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旅游示范村。如今,在马祖书院诵经、农户庭院喝茶、禅心湖钓鱼、果园摘果,已成为人们在马祖周末休闲的新时尚。

二、发挥“园区发展优势”。比邻我们马祖村的是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本村12组宅基地进行规划,集中350亩土地,打造“经济开发区”配套附属产品供应附地。我村粮食作物以水稻生产为主,经济作物以中药材、食用菌、蔬菜为主,畜牧业以养殖生猪、规模养鸭、养鹅为主。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村上成立了马祖文化旅游服务公司和“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专业合作协会,发展规模高效特色农业,带领农民走“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向外对接市场,对内提供多项社区服务的作用,自身造血发展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为村的集体经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发挥“城乡一体优势”。在灾后重建这短短两年中,我们探索推行的“支部+业主委员会”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机制,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就像注射了“兴奋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发生着令人称奇的变化:集中小区幢幢川西民居拔地而起,数条沥青道路贯穿小区每个角落,花红柳绿,全村上下人心思齐、勤劳致富,成为全省远近闻名的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示范新村。

在全村9个组土地被“工业园区”征用、另外6个组集中建房的这一特殊情况下,我们以村部为中心,按“川西民居”灰瓦白墙风格,连片打造了全村的永久性住房。在加强集中居住点管理这个问题上,经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探索出了“支部+业主委员会”的管理模式,在5个集中居住小区设立了以农村无职党员为骨干的“业主委员会”,具体组织村民搞好小区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事务,逐步转变村民观念,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就有效破解了“集中居住点管理难,党员发挥作用难,热点难点问题解决难”的问题。业主委员会在管理上,积极引入“社区化管理机制”,对农村集中点试行城市社区化的管理。四是发挥“信息平台优势”,打好管理创新服务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马祖村域内的居民结构及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新诉求交织叠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院落为单位,将全村划分为7个网格,把人口基础数据动态管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基层平安建设活动等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全部纳入网格,形成竖到底、横到边的动态服务管理网络;同时,把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延伸、分级细化到每个网格点,将责任落实到网格负责人,实现“管理到门口、服务到家庭”,让群众“进一道门,上一个网,办所有事”,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管理的知晓率达100%,支持率、参与率、满意率均在95%以上,初步建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马祖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房子围绕旅游建、产业围绕旅游调、企业围绕旅游调、服务旅游转”已经成为村党支部加快发展,引导群众致富基本格局;“跟着支部干,肯定有钱赚”成为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共识。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460元,提前实现了达到“学习春风村”目标,受到了省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的高度评价。

五、围绕“构和谐”,抓教育、正民风

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来自村民素质的提高,来自广大村民对各项政策的理解支持,来自对村民的经常性教育。结合全村的实际,我们突出以群众教育为重点,着力抓好了“五项教育机制”,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实施“三包管理”教育机制。结合全村管理服务的实际,我们创新了“村干部包组、村民代表包户、党员包亲戚朋友”的形式,建立起全村“网格式”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积极做好群众教育管理工作,迅速化解群众的各种矛盾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目前,只要村民有什么思想矛盾和疙瘩,群众性主动做工作已经尉然成风。

二是实施“群众性评议”机制。结合全村的实际,全村全面开展五星文明户、五星党员、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由村党支部倡导提出评选标准,由党员群众自主评选,将评选结果在全市公示栏公示,在广播中反复播出评选结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公示栏等有效载体,宣传遵纪守法、文明新风、服务标兵等宣传,引导全村民争当文明村民、创先争先的良好氛来氛围。

三是实施“文明新村”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大中心功能”、农村文艺精英以及村企共建等载体,在全村开展“文明村民”、巾帼新风、尊老爱幼等群众性教育,倡导“遵纪守法、树良好村风”等风气,组织开展“回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村组干部入户、党员先锋等社会教育,并发挥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各种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文化宣传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生活。

四是推行“平安创建”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普法工作,组建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队,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法制教育的同时,激发广大村民维护和谐稳定的主动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五是推行“宣传引导”机制。利用村广播站、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学习,向年轻一代宣传马祖的传统文化习俗,培植马祖村民热爱马祖、建设马祖、感恩马祖的思想和理念。

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群众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民风更加纯善。随着我们村的不断发展,马祖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我们村接待来自各个方面指导、检查、参观、旅游团队达140多次,接待人员近60万人次,马祖村科学的管理、纯善的民风、较高的素质,赢得各方的喝彩!

各位领导,同志们!落实文建明工作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我坚信,“没有干不好的事,只有不努力不齐心的人”。只要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马祖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要作法与经验 篇8

脱贫路上党旗红

XX村位于XX县XX镇,全村共X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X户X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X人。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目标,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实施了“六个一”工作法,形成了一套抓党建促脱贫、抓脱贫固党建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党性观念和能力素质有效提高,特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成为全市首批脱贫村。

一、筑牢一个坚强战斗堡垒。

XX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抓脱贫固党建”的工作思路,建强组织、夯实基础,把战斗堡垒筑牢在脱贫攻坚一线。围绕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以严格的组织生活确保学习教育抓在日常、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围绕优化班子结构,建立起了年轻化、高学历的后备干部队伍,为XX村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围绕推动正风提效,始终把团结作为班子建设的“生命线”,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了团结干事的生动局面。围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党支部坚持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放在工作的首位,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把党员群众牢牢凝聚在了党支部的周围。

二、打造一支先锋模范队伍。

为了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示范效应,XX村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牢记使命、真挚为民的先锋队伍。无论是在核桃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还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员当表率、做示范,开辟“党员示范田”,树立“党员家庭宾馆示范户”,建立党员分包贫困户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了强化党员管理,党支部探索了“双线”管理、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业绩图等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有效载体,实施了在职党员目标承诺、无职党员“一编三定”、流动党员分包联系、年老体弱党员帮扶关爱的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全体党员创先争优热情空前高涨。

三、建好一个党群服务阵地。

XX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载体,党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去年以来,按照“四统一四规范”的标准,村党支部改建了标准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党务、民生、便民、旅游4个服务窗口,并严格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全面推行服务代办制,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最大限度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同时,精心打造党建文化广场,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党支部发展历程等,建成了集思想教育、文化宣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红色阵地。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村党支部创新宣讲形式,积极开办新时代“三新”大讲堂,以“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等,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党员群众的“家”。

四、找准一条产业发展道路。

决胜脱贫攻坚,核心是破解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题。XX村在精准脱贫实践中,依托山区资源,发挥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地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实现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的良性互动。村党支部坚持因地制宜,经多方考察,结合自然条件,确定了发展核桃种植的产业化道路,并成立XX县同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群众入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解决核桃丰产前群众收益较低的难题,村党支部又带领党员群众探索出“核桃+紫砂文化”间作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收益,让农户收入不减、干劲不退。同时,村党支部抓住XX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引进乡村旅游项目落户,组织群众外出学习考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旅游技能培训,对开办特色农家乐给予一定奖补,鼓励、扶持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五、发展一个集体经济项目。

为了从根本上破解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难题,XX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党支部功能的有效途径,坚持立足资源上项目、面向市场抓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017年被确定为省级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试点村后,党支部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依托村域生态旅游资源,实施了特色民宿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健全基本组织提升政治领导力为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以规范的管理来保证集体经济发展成效。

上一篇:办公设备维修外包报告下一篇:乘法分配律归类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