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一种精神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个名字一种精神

一个名字一种精神 篇1

我想我是认识他的,即使没有见过他,我也感觉他真实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和我的生命里……

雷锋,一个存在于历史中和记忆中的名字,直到今天,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了,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永远传承的精神。我想,生命里会有那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不叫雷锋,但是他们都有雷锋的精神。

三月,真是一个美丽的月份。

那是三月的一个清晨,我和阳光一起起床,收拾行囊要去一个美好的地方。学校有一个志愿者活动,我们要去学校不远处的敬老院给老人帮忙,陪老人聊天。我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志愿者已经在那里等待了,感觉他们一个个都很有精神,是因为春天的缘故,还是因为这次我们要去做的事呢?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呼吸着春日里柔软、清新的空气,步行到了敬老院。

那是一个简单的地方,甚至说是有些简陋了,不大的房间里住着三四个老人,被负责人邀进屋里闲聊两句,就开始我们的“工作”了。我们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表演节目给他们看。我和其他几个志愿者陪一个老奶奶闲话家常,她说起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流出了眼泪,因为她的父亲就是那时候去世的,她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她独自一人留在这个敬老院,好几年没有回家了,生病时也没有亲人陪在身边,好在这里的负责人心地善良,对他们这些老人也很是照顾,一日三餐也算不错,老人聊到这里的生活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可惜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就下起了雨,我们也只好告别老人们,起身回学校了。

一路上大家都在聊着刚刚发生的一切,有的说老人们在这里真是可怜,有的说有时间要经常过来陪他们说说话。这样的话语让我感觉很温暖,春天和煦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一种叫做奉献的情感,我仿佛听见了风中有悦耳的笑声,如同窗边紫色风铃摇动时的声音。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在看到别人因为我的一个小小举动而露出的时,心里的感觉就像吃了巧克力一般甜甜的。

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许多这样的小细节,一个弯腰,一句提醒,一个转身,一个笑容,就已经足够感动一个人的心了,我想我很幸运,遇见很多这样的人。

感谢雷锋精神的存在,感谢出现在我生命里雷锋一样的人。

圣彼得堡:一个城市和一种精神 篇2

——普京

圣彼得堡,一座美丽的城市,涅瓦河从城中蜿蜒而过,一道道运河纵横交错,城里的每一幢建筑几乎都依水而立,建筑立面上富有古典主义韵味的雕塑和装饰在水面上投下细碎而又朦胧的倒影。数不清的桥梁遍布全城,将十几个大小岛屿连接起来,同时也对城市做了独特的区分,使它充满着神秘和怀旧的情调。

300岁的城市,在世界名城中实在是太年轻了。然而,年轻的圣彼得堡却无疑是出众的,这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因为它的“白夜”和“冬宫”,而且还因为这座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灿烂而辉煌的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精神气质。

历史时光的雕刻

闻一

白桦和苍鹰的城市

1703年4月14日,年轻的沙皇彼得一世为了建造一座新的要塞,巡视了涅瓦河口的所有岛屿,最后他看中了一个叫“兔子岛”(也叫欢乐岛)的岛屿。16日,彼得亲自主持了奠基仪式。人们将一只装有圣徒安德烈·彼尔沃兹万内伊遗骸的石匣子埋在土里,石匣子的盖上镌刻着一行字:“1703年5月16日,按照耶稣基督圣谕,伟大的沙皇和伟大的公爵、全俄罗斯的君主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为帝都圣彼得堡奠基。”彼得命令砍伐下两颗小白桦,埋在两个坑里,作为未来城门的标志。正在这时,一只翱翔在岛上空的苍鹰突然疾速而下,落在了白桦树干上。彼得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天示庆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当年也是一只飞鹰向拜占廷皇帝指示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从此,白桦、苍鹰和沙皇就成了俄罗斯最神圣的三位一体了。

圣彼得堡要塞在四个月内就建成了,因为彼得一世除了担心强大的瑞典人入侵外,他还渴望通过圣彼得堡这个窗口,让俄国面对世界。1703年11月,第一艘外国商船——满载盐和葡萄酒的荷兰船进入圣彼得堡港湾。

圣彼得堡要塞最初是土垒起的,1706年改建为石头的,城高9米,宽20米左右,四面环水。在要塞里首先建起了纪念圣徒彼得和保罗的木教堂(1712年改建为石建筑),即现在闻名于世的彼得保罗教堂。它和俄罗斯传统的教堂不一样,钟楼上有一高高的尖顶。这是根据彼得一世的意愿建造的,他要模仿欧洲的教堂尖顶,又要让这尖顶高出他在欧洲所看到的一切教堂尖顶。在建造时,彼得一世就曾多次带领外国使节登临高塔,眺望未来城市的全景。教堂建成后,历代沙皇(除去在莫斯科死去的保罗二世和在十月革命后被枪杀于叶卡捷林堡的尼古拉二世)全都被安葬于此教堂内。前几年,尼古拉二世的遗骸也被迁葬在教堂里,为此还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走向世界的蹒跚

彼得一生酷爱航海,一生要以发展航海和海军来振兴俄国。圣彼得堡要塞建起后的第二个大建筑就是造船厂。为了使造船技术达到欧洲的先进水平,彼得还责成自己的外交官在欧洲大量招聘造船技师来圣彼得堡工作。在造船厂内还建立了一所培养海军军官的学校——航海学校。所以,到彼得去世前,圣彼得堡造船厂就成了欧洲最大的造船厂之一,俄国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不久,在造船厂的周边地区开始出现住宅区。这些房舍按照统一的模式建造,沿彼得一世喜好的直线和平行线分布。与此同时,在与兔子岛相邻的白桦岛上开始建造住宅,贵族们的住宅大都集中在这里。城市逐步兴起。1712年,整个宫廷搬到了圣彼得堡。彼得还下令招聘和吸引欧洲人到圣彼得堡来居住。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圣彼得堡实际上已成为俄国的首都。

经过20多年的建造,圣彼得堡终于在沼泽、灌木丛和兔子出没的河湾港汊地区耸立了起来。尽管这里水灾频繁、气候潮湿、冬季漫长,但它在彼得一世的眼里却是“天堂”,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世界,可以面对世界,可以与世界交往。彼得一世深知建造这个新首都的艰辛,于是就给这座新城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圣彼得堡。“圣”源于拉丁文,是神圣的意思;“彼得”源于希腊文,是石头的意思;“堡”者源于德文和荷兰文,是城堡的意思。因此,这个由数种文字组成的“圣彼得堡”的本意就是“神圣的石头城市”。以石头代替木材来建造房舍在当时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标志,彼得显然是期望这“神圣的石头城市”能使封闭的、落后的俄国“推门达五湖,开户纳四海”。

就在新冬宫成为皇家宫廷时,俄国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叶卡捷林娜二世于1762年7月6日开始执政。女皇向欧洲学习和仿效之风超过了她的先人,于是法国、意大利风格的建筑艺术和各种石雕遍布圣彼得堡。由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孔等人设计的“彼得大帝像”于1782年8月7日耸立在涅瓦河畔的参政院广场上。由于普希金的诗句,这尊“青铜骑士”像就成了不朽圣彼得堡的永恒象征。

圣彼得堡在自己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西方文化和俄罗斯传统相交融的城市,因此也就成为整个俄罗斯国家与西方接近、向西方开放的见证。到20世纪初时,圣彼得堡就成为一个与俄罗斯其他城市有着明显不同特征的城市。它建筑风格上海洋和水城的特色,文化背景上浪漫和严谨的风格,宗教信仰上上帝和沙皇的统一,教养上贵族与皇家的尊荣,思维上傲慢和优雅的结合,成就了圣彼得堡傲人的财富。

政治色彩:更名三步曲

圣彼得堡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将首都名称中的西方色彩去掉,改名为“彼得格勒”。“格勒”即“城市”的意思。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年,即1918年,彼得格勒处于德国军队包围的危险之中。2月26日,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政府机关迁往莫斯科。3月13日起,苏维埃政府开始在克里姆林宫办公。而从此时起,彼得格勒就失去了国家首都的尊荣地位。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这位伟人,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在苏联存在的几十年中,列宁格勒一直有着英雄城市的形象。1991年9月16日,为表示俄罗斯重新融入西方的愿望,列宁格勒恢复了旧时的名称——圣彼得堡。

时至今日,圣彼得堡人一直不忘自己的城市曾经作为俄罗斯国家首都的荣光,因此一直把自己的城市称为“第二首都”、“北方的首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圣彼得堡依然是俄罗斯面向西方、接近西方的桥头堡。这种地理位置和圣彼得堡的历史传统,在今后的日子里,仍将使圣彼得堡在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交往中发挥重大作用。那种彼得大帝设想过的,并在历史发展中得以实现的“面向海洋、面向西方、面向世界”的圣彼得堡的形象,将会在涅瓦河的浓雾中显得越来越清晰。

文化韵味的醇厚

刘文飞

圣彼得堡还是一座拥有独立文化品格的城市。徜徉在涅瓦大街,不经意间一座不起眼的建筑就可能是一位大师的故居。

年轻的俄罗斯 年轻的普希金

在普希金1828年创作的歌颂彼得一世战胜瑞典人的长诗《波尔塔瓦》中,有这样几行:“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年轻的俄罗斯,在力的角斗中搏杀,伴着彼得的天才成长。”彼得当政时的俄罗斯的确是“年轻的”。

圣彼得堡的建立,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它标志着俄罗斯逐步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已经由“年轻”步入了成熟。然而,如果说彼得大帝已经谋得了俄罗斯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大,那么,俄罗斯民族在文学和文化上的自觉和自立在彼得时期尚未完成,这样的任务留给了“文学中的彼得大帝”——普希金。是他,在一个世纪之后又使彼得创建的城市成了俄罗斯文学的都城。

普希金在38年短暂而辉煌的生命旅程中,少年时在皇村学校的六年加上生命中最后的七年,总共在圣彼得堡生活了13年。这是他漂泊的一生中逗留时间最长的一座城市,滋养和呵护着他的文学生命。

1837年2月8日下午,在圣彼得堡郊外的黑溪,普希金在与丹特斯的决斗中被击中,鲜血染红了小树林中洁白的雪地。普希金的文学活动开始于圣彼得堡,也是在这里结束的。至今在圣彼得堡还保留着普希金故居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他的头发,他为作品勾画的草图,以及他生前的用品。普希金是一位出色的俄罗斯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位圣彼得堡作家。

年轻的俄罗斯,年轻的圣彼得堡,年轻的普希金,这三者在某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相遇,促成了俄罗斯文学的成熟。正是在这座城市里,普希金完成了奠基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使命。

彼得堡故事

我们全都来自果戈理的《外套》

1831年,已经享誉文坛的果戈理,离开乌克兰来到圣彼得堡,先后在女子中学和彼得堡大学任教。数年之后,他写出一组以圣彼得堡市民阶层为描写对象的短篇小说,并以《彼得堡故事》为总题结集出版,其中包括《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记》、《鼻子》和《外套》。在《外套》中,作者揭示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痛苦。一部作品诞生了一句名言:“我们全都来自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从《外套》里走出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又领着我们走进了圣彼得堡的“白夜”。由于纬度偏北,圣彼得堡在夏初时会出现白夜的奇观。夕阳西下之后,夜幕却迟迟不愿降临,失去了夜与昼之概念的人们会久久地漫步在涅瓦河边,微微泛白的天幕和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少顷,迫不及待的朝霞又重新向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发出了热情的呼唤。然而,在中篇小说《白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在这神奇浪漫的场景中放置了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彼得堡小说”的风格是独特的,也几乎是难以重复的,就像他的独特经历一样。奇异的身世和奇异的经历,再加上圣彼得堡独特的生活和文学氛围,共同造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一个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残酷天才”……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是一个全俄罗斯的现象,但是我们似乎又可以说,它是起源于圣彼得堡的。如今,行走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花园广场,我们不时会感觉到,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似乎在身旁走过,我们会不时忆起,哪些场景曾被普希金、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所描绘过。

白银时代 历久弥新的话题

19世纪80年代末,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理论被一批留学巴黎的俄罗斯诗人传回彼得堡,迅速引发出一场诗歌革命。勃洛克、勃留索夫和别雷等著名诗人,把当时激荡圣彼得堡的各种革命思潮和“创造生活”的美学愿望结合起来,让寻找“永恒温柔”的心路历程与追求“暗示”与“应和”的诗歌手法相互映照,写出了许多名诗,涌现了很多不朽之作。这造就了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化历史上著名的白银时代。而圣彼得堡,就是白银时代的文化主战场。

白银时代首先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是相对于以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为代表的19世纪中期的“黄金时代”而言的。相隔数十年,在同样一座城市里,帕斯捷尔纳克所言的“天才成群诞生”的文学奇观又一次出现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哲学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还有美术和音乐中以康定斯基和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现代主义,都对整个20世纪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越街垒” 消弭对垒和屏障

同历史的抉择一样徘徊的,是俄罗斯在文化上所面临的“向东”、“向西”的取舍问题,而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两个并称为“双都”的城市,就像是俄罗斯文化天平上的两极,偏重其中的哪座城市,往往就是一种文化态度的折射。生长在莫斯科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将莫斯科称为“被彼得抛弃的城市”;而十月革命后,圣彼得堡却被布尔什维克抛弃了。莫斯科取得官方地位,圣彼得堡却迅速地边缘化了。

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知识分子离开了祖国,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从圣彼得堡启程的。这些流亡者在异国他乡仍坚持文学创作,并将俄罗斯文学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并加强了俄罗斯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的联系和交融。

从50年代起,列宁格勒就是苏联“地下文学”最为发达和繁荣的地区之一,到了60年代,布罗茨基作为这一代诗人的代表走上了国际诗坛,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布罗茨基曾称圣彼得堡为“地球上最漂亮的城市”。他后来在自传中对这座城市做了深情的回忆。布罗茨基后来流亡西方,一直没有返回故乡,但他在圣彼得堡的诗歌活动将是难以磨灭的,他位于彼斯捷尔街27号楼上的那“一间半房子”,如今正在被改建为博物馆。

由此可见,在20世纪,圣彼得堡由于自己的边缘人身份,反而在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由官方发起的数次旨在“拧紧意识形态螺丝”的文化批判运动,都是以彼得堡作家为对象的,这也似乎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圣彼得堡的地位和作用。帕斯捷尔纳克有一部诗集,名叫《超越街垒》。东西方冷战时期,西德的一家电台曾把诗人的这个书名用作一个节目的名称,意在突出该节目的“策反”性质。其实,用诗人的这个书名来概括20世纪的圣彼得堡文学,也许更为贴切:本土文学和流亡文学、官方文学和地下文学、白银时代诗歌和苏维埃诗歌,这种种对立之间的屏障,在圣彼得堡强大的文学传统面前,都有所消弭了。

有机会造访圣彼得堡,你一定不要忘记去探访那些鳞次栉比的文学胜地——作家的故居和墓地以及他们的主人公们活动过的场所,因为,它们已构成了这座文化之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圣彼得堡之所以为圣彼得堡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精神气质的锤炼

李雅君

圣彼得堡的历史因彼得大帝而开始。像一个刚刚出生就被赋予了某种特殊使命的婴儿,作为彼得大帝改革的政治堡垒,从创建之日起,圣彼得堡就担负了改造俄罗斯的历史重任。然而,彼得大帝的改革并没有把俄罗斯引领到他理想中的西方文明社会,相反却深深触动了始终伴随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的那道“东方与西方”的哲学命题,继而引发了19世纪俄罗斯思想界对“斯拉夫主义”与“西方主义”的激烈争论。正如俄罗斯著名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说:“全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的历史就是西方与东方在俄罗斯灵魂中斗争的历史。”

这场思想交锋的结果并没有解决“俄罗斯何处去”的问题,彼得大帝以后的俄罗斯社会更深地陷入到两极化的矛盾状态。作为俄罗斯帝国200多年的首都,圣彼得堡并没有像它的创建者——彼得大帝最初设想的那样,成为引领俄罗斯融入西方社会的航标。同俄罗斯其他城市相比,背负沉重历史使命的圣彼得堡表现出了更强的矛盾心态:一方面,特殊的历史地位与来自彼得大帝的西方情结使圣彼得堡的精神更崇尚西方;而另一方面,19世纪以来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圣彼得堡作为帝国首都的责任又让它不能放弃俄罗斯的传统。这种内心的矛盾性逐渐形成了圣彼得堡精神气质中的“理性与包容”。这与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非理性与两极性”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而她所具有的这种精神气质对俄罗斯民族的探索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的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世纪的俄国被称为“天才的世纪”,各种思潮涌动、人才辈出。当时的圣彼得堡更是俄罗斯知识精英云集的地方,也是各种思潮的实验场。最先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是1825年由十二月党人发动的反对沙皇制度的起义;20世纪初改变俄罗斯历史进程的三次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相继在这里爆发。如今,在圣彼得堡历史上发生的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遗迹都被完好地保留着。这其中就包括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迁都对圣彼得堡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动摇了她在俄罗斯的中心地位,而且200多年来一直环绕着它的帝国首都的荣耀也开始漫漫消逝。这一历史角色的转化的确令天生具有使命感的圣彼得堡人感到失落,但圣彼得堡精神气质中的包容性使他们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并重新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历史责任。

凡到过圣彼得堡的人都会被这座城市平和、安详的气氛所打动,那是一种历经岁月磨砺而荣辱不惊的从容,是承载太多太久重负后的身心释放。与此同时,你又分明能感受到它平静外表下蕴藏的力量,那是一种很难被摧毁的力量。在圣彼得堡的二战纪念馆,你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特有的从容和力量。

二战期间,圣彼得堡(当时的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整整围困了900天,城市随时都可能被攻陷,寒冷和饥饿每天都在夺走很多人的生命。但在这将近三年的围困中,圣彼得堡人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他们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那是一幅幅怎样的场面啊——它是一种属于这个城市的精神力量,是一种让任何侵略者都胆颤的人类的精神力量。列宁格勒保卫战让圣彼得堡和圣彼得堡人在世界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卫国战争后,苏联政府授予圣彼得堡“英雄城”的荣誉称号,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又走到了十字路口。“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属于欧洲还是亚洲?”不难看出,现代的俄罗斯与彼得大帝改革以后的历史处境有很多相似之处,社会都在融入西方与遵循俄罗斯传统之间徘徊,并进行着痛苦的抉择。有人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出发,认为俄罗斯人是既不同于欧洲人、也不同于亚洲人的“欧亚人”,俄罗斯文化也是一种与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对立的中间性质的“欧亚文化”。这种思潮之所以在当今俄罗斯受到广泛推崇,是因为经过长期的社会动荡与政治经济危机,民众强烈渴望社会稳定与国家强盛。而俄罗斯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需求也正与圣彼得堡精神气质中表现出来的“理性与包容”不谋而合。

一个名字 篇3

那是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出去吃牛排。妈妈不喜欢吃牛肉,所以隔壁的羊肉串打包过来吃,由于人比较多,所以牛排上的很慢,我只有和妈妈先吃着羊肉串儿来解馋,牛排店里吵吵闹闹的,我和妈妈也在说话,牛排总算来了,因为还得用纸挡着牛排上溅起的油,我注意到了一位男士,他衣着朴素,吃东西时也不说话,和另一些人有天壤之别。旁边的人吃饭时都在说话,嘴里的东西让人清晰地看见,还有的使劲往嘴里塞东西,好像有人要和他抢似的,鼓起的嘴足有篮球那么大。而那个人,压根不说话,如果有人给他打电话的话他也会掩着嘴巴小声地说,这些细节都使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再看看那些人实在恶心,好像这里就只有他们一样,把其他的人都当作了空气。

我开始吃牛排,突然,一阵惊叫令所有的人都吓住了,一位服务员不小心摔倒,盘子里的果汁饮品去全撒在了那位男士身上,他也没有生气,我原本以为他会对服务员大骂一通,但他没并没有。他还出人意料地用纸巾擦了擦地上的水,平静且宽容的说:“没什么,等会儿到外面晒晒就干了。”服务员眼里全是感激,嘴里不停的说对不起。我也觉得这位男士真的太棒了,吃饭时小声地吃,打电话也很安静,服务员的水撒到他身上,他也不生气,这样的人世界上实在太少了。那位男士在吃完牛排后竟然自己将桌子用抹布擦干净,还将自己用过的纸丢进垃圾桶,把自己的盘子给了服务员。

我静静地在一边吃着牛排。心里很是愧疚,我以前在外面吃饭时总是说话,虽然不算大声,我也从未将自己的桌子擦干净,只是将纸团给扔掉。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教养,跟那位男士一样的人!

同一个名字教案 篇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漂泊异乡的人们,谁不希望能有机会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弃这样的机会,让我们来学习《同一个名字》这篇课文,了解一下这些人是谁?

二、板书课题:

32、同一个名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

1、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怎样想?把你的感想说一说。

五、全班讨论。

六、进一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向文中的沃尔特·詹森学习,只要你心中想着别人,别人也会想着你,尊敬你。

板书设计:

32、同一个名字

有一个名字叫存在诗歌 篇5

有一个名字叫存在风是你的羽翼

雷是你的呐喊

电是你的慧眼

在看不见的天空

有一个名字叫存在光是你的穹顶

星是你的窗棂

夜是你的幕帘

在人所目及

而不所目及的永远

你时时存在这不是人所低能的认知

看见看不见

你如期光华灿烂

在一个个美好的国度

居住着善良的永恒

我想你不小心的撵转

就会看到你飘逸的裙罗

我想你不小心的关门

就会望到你闪闪的村落

你在人们面前的光影

流传了多少世代的嘱托

通向美好的天路

何时降临生命的法度

在看不见的天空

我知道

给心中的魔鬼一个名字 篇6

在一次瓦斯爆炸矿难中,他是唯一的生还者。

“从没遇到过那样的惨状,井底下跟打过仗似的。”他说道,“随后,我举家南下到广东谋生。虽死里逃生,可以与妻儿一家团聚,但我却感受不到任何幸福甜蜜。我会为很小的事暴跳如雷:最小的噪声,像有街道叫卖煤气的,或是洗碗槽里碗碟碰撞之声,都会让我大发脾气。最糟的是,我睡不着,总是想起矿难现场横尸成排,工友惨不忍睹的面容与支离破碎的肢体。夜里躺上好几个小时,流着汗,几乎要窒息。我感觉自己都不想活了。”

“过了好几年,我才开始到心理医院治疗,医生将我的病症诊断为——创伤后压力失调。没想到,当你被告知是得了一种有名有姓的疾病时,感觉轻松多了,心里反而踏实了。”他说,“这么做并未立刻让症状全部消失,但我至少知道它是什么,我就不害怕了。不管怎样,这是我夜里工作的原因,因为我还是失眠,所以这份工作非常适合我。”

的哥最后说了一段让我深深感动的话:“在矿难时,我以为我的经历比任何人都可怕,但是回家的日子更加艰难。在废墟中,我至少知道敌人是谁,知道自己该如何自救。回到家人身边后,我觉得害怕、愤怒、快要发疯,我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像一个我未曾谋面也找不到的敌人,它潜伏着,从未离开。医生给了我内心的‘魔鬼’一个名字后,我终于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记得读过一篇访问某个美国士兵的文章:几年前,这个士兵在伊拉克被俘。记者问到这段经历时,士兵说,最痛苦的部分不是遭到殴打,不是被关在狭窄的牢房里,只靠极少的食物与水维生,也不是害怕再也见不到妻儿。他说,最恐怖的时刻是,在没有一丝光线的房间里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如何被押到这里,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他被敌人打昏,然后一个人关在黑暗的地窖里好几天。与现实连结的线索全部消失。他觉得自己发疯了。稍后敌人现身,把他押解到一间牢房,他反而觉得轻松,好像清醒了许多。至少他清楚自己的处境了:“我是个俘虏,被敌人抓来。我在一座秘密的营地里,被关在一间污秽的囚室里,有两个警卫轮流监视我。”这些现实虽然无情,却是属于他的。这名勇敢的士兵表示,就是因为有确知的现实,他才没有发疯。

是的,已知的艰险可能让我们裹足不前,而未知的犹疑也可能让我们心生畏惧。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何尝不都潜伏着或多或少的魔鬼呢?每个人何尝不都身处或好或坏、或希望或绝路的处境呢?

我们活在世上,就不要害怕去向心魔和处境提问。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随后,就应给心中的魔鬼一个名字,给我们的转变与重生拟一个正确的名字。

一切确定下来,人才心中有底。这种做法让人彻底了解现实,坦诚面对自己,让问题变得可以忍受,让人觉得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从而,我们的容忍程度增加,焦虑程度降低,因为我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 篇7

——杨花醉芳尘,丹青绘翠春

曾今的我,读过一本书——《红楼梦》。其中的一位女主人公名曰:黛玉。仔细体味,她的名,她的事,她的人,无一不透露着一份充满着不可一世的“尊严”。一个“黛”字,缩略了世间的一切青黑。青黑,给着人一种庄严,一种凝重的感觉。让人无时无刻不扣问着自己良心的善与恶,美与丑……一个“玉”,多么高贵,多么尊贵的东西。它,我不想多形容,仅用一句话,是的,一句话就足以表达我内心对它的怜惜之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而,我爱她的名,她的事,更爱她的为人。故,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一个与“黛玉”一样的名字。

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刘兰姐。也许,你会觉得我这个名字又老气,又难听。但,请先听听一个感人的故事。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可谓是: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父母,生我养我。从我呱呱坠地到现在,父母为了我的衣食住行没少操心,没少劳作。是的,现在我还是位学生,不能让父母吃好,住好。但是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在家里孝敬父母。与他们聊聊天,给他们捶捶腿,帮他们洗洗碗......虽然,刘兰姐高尚的想法、事迹与为人我无法做到,但我会尽力向她学习。因此,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一个与“刘兰姐”一样的名字来时刻警醒自己,促进自己。

“杨花醉芳尘,丹清绘翠春”,这是我给自己现在的名字作的一句诗。杨,平民化与富贵的化身。杨,古有“杨门女将”的英雄故事。杨,更是先辈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给我的一个重要代表。我想要像杨花一样,不仅能香气四溢,更能感染着周围的一切事物。丹,不仅仅是红色的意思,还有美石的意思,这恰恰与“玉”相近。丹青,古有史册的意思。我爱史,史能明兴衰,明自己的德行。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丹青,给予了我这些。

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一个名为“杨丹”的名字。我不奢望像黛玉那么的庄严与华贵,我只想在她美丽而饱含才华的人性河流中取一瓢,因此我赠与自己一个“丹”字。我也不奢望有刘兰姐那么真切的孝意和杨树那么朴实与高贵的天性,我只希望能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我对父母的爱,来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再赠与自己一个“杨”字。

于是,我想给自己取一个名字,一个与“杨丹”一样的名字。

起一个名字小学生作文 篇8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叫“起一个名字”。

游戏规则是:先在纸条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在正面写上一个自己为自己起的名字。这个名字不能有自己的姓。然后交给老师,由老师把名字读出来,当听到老师念到自己起的名字时就站起来喊“到”。在这时记下名字,最后再进行一个比赛。然后再说一说感想。

老师先给了我们每人一张纸条,让我们写上自己原来的名字,写完自己的名字之后,老师让我们在小纸条的背面写上给自己起的名字。我写好后,发现一些同学写好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当老师把纸条收上去时,有的同学都开始大笑起来。

开始点名了,老师开始一个一个念起来。“叶子”、“蓝天”、“糖果”……,同学们还很平静,但念到“耳朵”时,同学们都边大笑边向四周寻找谁叫“耳朵”来。噢,原来是我的老朋友杨贺为呀。当看到杨贺为一边前仰后合一边笑着站起来喊“到”时,大家都笑得更欢了。老师终于念到了我——“皇哲”,我捂着嘴笑着站了起来并喊“到”,可那些声音都被同学的欢笑声给淹没了。

接着就是“记忆之星”的擂台赛了。我们组的姚舒佳毛遂自荐地走上了“擂台”,前两个选手的实力很强,最强的一个记了12个人的新名字。轮到姚舒佳上场了,她显得很紧张,最后她一咬牙,开始快速地说着同学的新名字。当她说到18个名字时,我们非常兴奋,知道已经胜利了,她还在继续说着,最后,她竟然一共说了25个同学的新名字。获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我们都举着胜利的`手势大喊出一声“耶”!

我有一个俗气的名字 篇9

报名那天,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大声地说:“我叫张敏。”接着,我便看到老师笑了,然后听到她轻轻地说了一声:“又来一个敏啊!”带着一丝叹息的味道,伤害了我小小的骄傲。第一堂语文课。老师点名之后,我才知道,班里除了我一个“敏”,还有“刘敏”“李敏”、“王敏”。四朵金花,个个“动如脱兔,敏捷得很”。

从此,我开始怀疑我的名字是否“有文化”。但,我不敢对老爸抱怨,因为他是一个脆弱的人。于是,我又有些认命的意味。至少“四朵金花”听起来挺美的。我便在这种犹疑又享受的矛盾状态中度过了童年。

12岁,我该念初中了。同样是点名。老师喊“张敏”,结果有两个人答“到”,一个声音清脆,一个声音雄浑。然后。两个张敏面面相觑。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羞得面红耳赤,我发誓,这件事情伤害了我。我没有考上名牌中学和这个“俗气”的名字不无关系。我狠狠地想。那一阵子,我一直纠结于,男生为什么也可以叫“敏”字?“敏”不是女生的专用词吗?因为这个男“张敏”的出现,我开始不喜欢我的名字。甚至觉得这个名字比“花儿”“娟儿”“莉莉”“美美”更难听,至少人家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女孩。

我便想要摆脱这个“敏”字。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偷偷地想过很多名字,“张清照”“张美玲”“张三毛”“张婉儿”“张徽因”……隐约地我和老妈提起我不喜欢这个名字:“俗!我想要换个名儿!”老妈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这话你千万别让你爸听到。”我嘟着嘴。不敢反抗。这个刚刚冒出来的美好想法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星星之火没能燎原,清风一吹就灭了。

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名字是“白鸽”,不仅姓得高雅。而且听起来就像天上飞的白色鸽子一样平和而又美好,多有文化啊!所以,每次老师喊那个叫“白鸽”的女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有站起来的冲动。

我并没有变得像父亲期许的那样儿“聪敏”,而是变得相当“敏感”。这种情绪衍生的附带品是自卑,这种自卑伴随着别人叫我的名字而一起一伏,像紧箍咒一样箍着我,让我不得安宁。

念到高中,别人问我名字,我都是低着头小声地说——张敏,卑微又赢弱。直到一天,有人告诉我,香港有一个很出名的女星也叫“张敏”,我那自卑的委屈的情绪才得到了一些舒缓,因为那个“张敏”不仅戏演得好,歌也唱得好。最重要的是人长得极其漂亮。但这种说法听多了之后才发觉,那个明星和我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又开始伤感,并且感悟出了另外一种悲伤,此生这个伴随我的名字不管多么成功,也不会胜过香港的大明星。我就是高山上某个石缝里一棵不知名的倔强生长的小草,再怎么也成不了苍天大树。

念大学的时候,朋友们问起我的名字,我学会了先加一句前缀,“我的名字很俗的。”然后弱弱地说出那两个字。朋友们倒是安慰我:“没有啊!很好听啊!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啊,敏敏特穆尔……”她们还会开玩笑地说,“敏敏,你的无忌哥哥呢?”这样的时候,我竟然有一些莫名的快乐。或许是因为特别喜欢“赵敏”这个角色,活泼开朗、鬼灵精怪、敢爱敢恨。虽然,我也不知道“赵敏”和“张敏”到底有什么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开始不那么介意我的名字,但依然不能理直气壮。不过,我终于寻找到了一个自己中意的名字——张幼安。

于是。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以“张幼安”自居。经过测试,这个名字带给人的感觉是和“张敏”完全不一样的。是高雅的、诗意的、古典的、有涵养的……于是,除了需要用到身份证的时候,我一律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我叫“张幼安”。就像许多人都不知道王菲的原名叫王靖雯、梁静茹的原名叫粱翠萍一样,我的同事开始叫我“张幼安”,老板也叫我“张幼安”,网友和闺蜜都开始叫我“安安”“幼安”“小安”……”我因为这个名字快乐过一段时光。那种自信的、骄傲的、文藝的光环围绕着我,让我飘飘然。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我生命里的那个男孩,我告诉他我有两个名字,并告诉他关于这两个名字的故事。我指望他会亲昵地唤我“幼安”,可他却固执地叫我“敏敏”。我问:“敏敏好听吗?俗气得很!”他“呵呵”地乐,握着我的手慎重地说:“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你的名字也饱含了父母的爱。”“敏敏真的很好听啊!和你很像。聪明、乖巧。”他并且一直用心地呵护和夸赞我。“敏敏,你的字写得真好看!”“敏敏,你做的饭真好吃。”“敏敏,我带你去旅行吧!”“敏敏,你的文章又得奖了。”……我一次次听到他唤我“敏敏”的时候异常安心,那种稳稳的脚踏实地的幸福,让我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真实而不虚妄,那才是我啊!我一直想摆脱的那个最真实的我其实一直最幸福。

给什么取一个好名字作文 篇10

突发奇想地,有一股冲动,想给寂寞取一个好名字。

寂寞她有一个名字,叫作知己。

幾米写道,“看了一场不懂的电影,却发现周围的人专注而陶醉,我突然明白了寂寞是什么。”我那时才倏忽地明白过来,寂寞,不代表没有人陪伴。有时候你独自一人,却心满意足;可是是否曾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身处拥挤的人群,陪伴你的却不是热闹,而是寂寞。在这个时候,惟有寂寞才是最好的知己,她来自于你的内心,只有她才最能懂你。

寂寞她另有一个名字,叫作悠然。

谁说寂寞一定是不愉快?谁说寂寞一定会让人不自觉掩面而泣?想想五柳先生吧,他辞别了官场,为的不就是一份寂寞,一份怡然自得?“田园将芜胡不归”,撷一朵清菊,沿着东篱漫步而下,拐角之处,便见南山。想想明朝的张岱吧,漫漫冬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他又何尝不寂寞?可当我读着他的文章,我只感到雪景的美,并不觉得他有几分难过。“雾凇沆砀,天与云雨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物两三粒而已。有此美景良宵,已然足矣。”

寂寞她还有好多的名字,一个叫作风,一个叫作云。

龙应台爱在寂寞的时候,独自一人站在空旷清凉的客厅里,看着山的另一边,某一朵云缓缓地流过来,穿过客厅,再从打开的明亮的落地窗流出去。这就是她的寂寞。这个犀利而温暖的女子,有着自己的细腻,自己的`梦;她小小的世界里怀着希望,怀着憧憬,怀着一份美好的寂寞。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像一阵风,心怀天空的梦。独行之时,你将与其融为一体,在天空、大地、树木和海洋中游走。那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寂寞,妙不可言。

寂寞她原来没有名字。

——而我,给她取了好多名字。知己,悠然,风和云。

取一个好名字作文600字 篇11

――题记

熟悉的茶香扑面而来,像记忆里外婆的手轻抚着我的背,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外婆的浓浓思念。它像是一声遥远的呼唤,可望而不可即。

思念,是心里的真,真中的梦。

回忆像一支笛子,奏响熟悉的童谣,带我回到纯真的梦中。

那是外婆第一次带我上山采茶,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经历。绕过古朴的土房子,那漫山遍野的绿,便一下子挤进你的眼中,带来独属于山野的清新和芳香。新雨过后,丰沃的土地变得格外的软润,翠绿的叶子上挂着颗颗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耀眼。而我,早已被这满山的美景陶醉,像只活泼的兔子,在田埂上跳跃着,满山回荡着我银铃般的笑声以及外婆一句又一句的叮咛声。

早有茶农在繁密的茶树丛中工作着,外婆也很快便加入了他们。此刻,她的手好似有了魔力一般,在茶树丛中穿梭。她的动作极其优雅,一摸,一掐,一抬,一放,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她的手在半空中划过道道弧线,整个动作和谐而优美,像是精心演绎的舞蹈。不知不觉中,她的手亦带上了淡淡茶香,给予我安心的力量。

辛苦工作后,回了家,熟悉的芳香在开水的雾气里氤氲,眼前便朦朦胧胧的。茶水入喉,虽有丝丝苦涩,却马上被回味中的甜所替代。神秘而遥远的故事就在袅袅的茶香中娓娓道来,像唇齿间仍残留的甘甜,令人陶醉。

我望向手中的茶,茶水清亮而透明,焕发出水晶似的光泽;茶叶在水的滋润下慢慢舒展开去,像轻柔的羽毛,自由而惬意。一如外婆清明的目光,慈祥而诚挚。“滴滴――”汽车鸣笛声忽然传来,打断了我纷飞的思绪,思念不减,却愈发清晰。路边有老人捧着茶杯,掩不住的茶香溢了出来。闭上双眼,外婆的脸渐渐清晰……

我给思念冠以茶韵一名,以此表达我对外婆的眷恋和思念。绵绵的牵挂和思念像浓浓的茶韵缠绕心间,深情而又简单。

爱是那一个专属名字 篇12

1978年,正在医院休养的他见到了前来查房的她,当时就被热情美丽的她“惊”到了,一股特殊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他痴痴地想,如果能够与她生活在一起,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虽然他是有名的“呆人”,但经过一番思索后,他还是鼓起勇气迈出了一大步。那天,趁着她前来查房的时候,他感叹说:“如果我们能够生活在一起就好了!”

猝不及防听到这样火辣辣的话语,她一下子被吓到了。且不说他们之间十几岁的年龄差距,单就是两人之间地位的差别,就让她有些不敢承受。虽然她敬服他,但这是一种女儿对父亲般的崇敬,如果要让他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她不敢相信。她没有吱声,快速地做完查房的工作,匆匆忙忙跑掉了。

接连的几天时间里,她每每从病房前经过,总是能感受到有一双火辣辣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她知道,这是他的。平日里不常走出屋外的他,要么到屋外晾晒衣服,要么到外面小憩片刻,只是那双眼睛,始终在寻觅她的身影。她不由得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帖,冰冷地拒绝是否合适,是否会让他心里沮丧、痛苦。这天,她再一次来到了他的病房,他幽幽地说道:“我们不能在一起的话,我这一辈子都不会结婚了!”

听到这样的话语,她扭过头,看向了他,那双诚挚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和期待,她的心不由得颤了颤,过了许久,她才说道:“那我们相互了解一下吧!”

从这一天起,爱情的大幕悄悄地拉开了。在她的印象中,人们评价他木讷、呆板,不善言辞,可跟他真正交往起来,她才发现他其实是个挺富有情趣的人。有了闲暇,他们相约一起外出游玩。在野外,每一棵小草,每一只小鸟,每一株小树,都会让他开心不已。她才知道,其实他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他纯洁天真,没有被世俗所浸染,他不会拐弯,一切都是直来直去。从一开始,他就用她的姓来称呼她,而她则是称呼他为“先生”,这是个对老师的敬称。

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点点消失了,成为了一对幸福的恋人。在彼此眼中,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般配、最亲密,也最让人艳羡不已的恋人。

经过两年的恋爱时光,1980年8月,他们心手相牵,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他们两个人过了两年多的两地分居生活,其中的相思之苦自是甚浓。好在有人体谅他的苦衷,主动帮忙把她的工作调了过来,他们才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生活在了一起,她对他内心里住着一个孩子的体会更深了不少。

有一次,他们一块儿坐公交车外出,恰好车上只有一个座位。他二话不说就拉着她,非要两个人一同坐在那个座位上。她脸一红,拒绝说:“人家都看着呢!”他有些不解地说:“他们看着碍我们什么事儿?”但很快他就明白了什么似的,就让她坐到了位子上,自己则站在了一边。

还有一次,他要理发,可外面的理发店很少,需要排队,他抱怨说理发真麻烦。她笑着说:“那我给你理好不好?”他一听,高兴地说:“好啊,好啊!”她不过是信口一说罢了,可他却认了真,非要让她理。结果她把他的头发理得参差不齐,凸凸凹凹,可他依然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得不得了,兴冲冲地就去上班了。让她觉得甚是难堪的是,他逢人就说是她给理的头发。别人一看都吃吃地笑,而他却不以為意。

可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1985年,他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上边打算安排她专职在家照顾他,可一口就被他回绝了。那天她回到家,他颇有几分严肃地向她解释说:“你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不能为我一个人服务,这样是不可以的。”她何尝不知道,他知道她争强好胜,如果真的在家待着,只会让业务变得生疏,更会增添她的心理压力。与其这样,倒不如直言拒绝。他做了一回冷面人,实则在他的内心里,则是对她深深的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症一天天重起来。尤其是在病重住院的时候,她需要上班,下班后还要赶到医院照顾他,日子过得相当辛苦忙碌。看着她为自己而憔悴的面容,他的心里很是难受,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只能好好听医生的话,听她的话,努力过好每一天。可就是这样,他的病还是在加重着,以至于到了后来,他连说话都成了问题。那次,他翕动着嘴唇,发出了只有她才能听得懂的声音,他是在呼唤着他经常称呼的她的名字,然后说:“我对不起你。”她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她动情地说:“先生,这是我情愿的,我愿意,只要你能够好起来就行了。”

话是这样说,他还是在1996年3月19日永远地离开了她。

也许你应该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对,他是陈景润,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她是由昆。在他们相处18年的时光中,他一直称呼她为“由”,这是她的姓氏,而她则叫他“先生”。陈景润走后,“由”再也没有人叫起,而她则坚持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放到了家里,想念之深的时候,她就会对着他的骨灰说话,说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那个她专门对他的称呼:先生。

爱是那一个专属名字,正是有了这个,才会让爱情有了异常绚丽的色彩,这是用再绝佳的颜料再高超的技巧都无法描绘出来的。

(编辑/杨逸)

一个没有名字的理发店美文 篇13

在小城幽深的一个胡同里,有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店。它安静错落于这个尘世烟火都甚为稀薄的小角落里,色调素朴的黑白色调的店招上,简单的只是理发、纹身、发型设计几字而已。它是如此的不起眼,如此的简素。简素的只是告诉你这是一个可以为你理发、纹身、发型设计的地方而已。这个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的理发店,这根本就会是一个无法引起路人多少注意的理发店。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没有名字的理发店,遇到的一个人,却让我徒生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慨。

初见这个小店的时候,我是并不打算踏足这家理发店的。一直是长发的我,总是疏于料理自己的头发,所以我甚少进理发店。可是前天,刚刚不久才在广场里,刚刚纵情扭动我的腰肢和尽情张狂我的奔放舞姿后的我,一层层细腻腻的汗水还汗涔涔得浸透我全身的时候。我走在这初秋的夜晚,秋风伴着些许凉意在抚触我的肌肤,发际里裹着黏腻的汗水划过我脸的那刻,我有点厌恶这种被长发裹挟出来的汗水。

看着自己寂寞的身影被城市错乱的灯火拉得老长老长,地上的那个长发影子的我,那温顺的长发只会在这灯火万家的秋夜里,随着秋风的轻抚而温柔抚摆而已,一点自主桀骜的个性都没有。那刻,我突然就不喜欢我的长发了。就如同厌倦了一个爱了多年的人,在我的一念之间,就那样在片刻间被我放弃了。那刻,我甚是怀念起短发的感觉了。这是什么感觉呢?就是那种 ,用手轻轻一触,那种一手就能抵触发根的感觉,似乎所有全部的发丝都能轻而易举被掌握在手心里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我急迫得想找回这种感觉。

于是,我突然那么急迫得想改变一下自己,而这都没变过的长发,就是我能想到的要改变的东西。我即刻意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找一个理发店,我要剪发,剪短发。这时,近在咫尺的拐角正好有几个理发店赫然在目。急匆匆走近,第一家是一家叫做第六感的小店,简单却带着青春的张扬气息。我被这个带着青春躁动的血液的名字吸引了,我迫不及待的推门而入。在这不大的理发店里,有一个高高个子年轻的男理发师正在细心的为一个女生在剪着头发,而在沙发上的的是几个娇俏的小姑娘在翘首等待。我嘟囔了句,还有几个人啊。三个呢,一个脆生生的声音答道。三个人的等候,我片刻间就打定主意旋转出门,在那样的夜晚,三个人的等候不仅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这样的三个人也是我不认识的,年龄的差距也是没有多少话好聊的。所以我要选择找下一家,找一家可以马上就能完成我心愿的理发店。

出门10米不到的间距,我来到了这个理发店。在朦胧的灯火中,我甚至没看清它的店招。我只是透过开着的门看到一个女理发师在为一位男士细心得理发,她的理发店里却没有其他的人在等待。如此这样,我便进去了。这个女理发师大约四十五左右的样子,一个黑色的马尾辫不带任何的曲卷与摘弄,中规中矩的盘在腰际,她的脸上也不沾带任何的脂粉的涂抹。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一个朴实的女人,就如同自己的母亲那般,我很喜欢她的这种朴实。还有多久呢,我问到。十几分钟,快剪完了呢,你坐一会,等会给你剪。

很快,我就开始了我的断发之旅。我在我的手机里给她看了一眼我想要剪的发型。于是这个女理发师,就拖着一把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划过耳际的时候,我的头发也窸窣窸窣得也随之掉落在昏暗的地板上。

她问我:“是在哪里上学吗”。

我答道:“在上班呢,都上班好多年了”。

“以为你还是学生呢,看起来不像那么大”。她回答道。

我想每个姑娘都是乐于听到这样的夸赞的,虽然多数时候很多人是出于违心或者出于奉承。当我们真的不再拥有那样耀眼的青春年华时,我们爱听这样的话,喜欢自己被年轻的词汇言语所包围。她简单平静的的话语里,却不似之前碰到的那些人,夸赞你的时候带着满脸的笑意与牵强的表情,我喜欢她如水一般平静的`评价。那晚,我们也是随便的简简单单的说了几句话而已。我一直是一个笨拙于言语的人,所以常常我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沟通者,特别是跟一个根本还不熟的人,常常会出现戛然而止无话可说的尴尬。所以那晚直到最后,我和她的对话大多都是仅限于对发型的设计和满意与否的评判。剪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走了。可是她看着我后面的头发,她说她还是要再修一下。如此几次的反复,我的发型就如同她的一个艺术品一般。她左瞅右瞅,她觉得不满意就会再用剪刀细细修剪一会。尔后也会征求我的意见,在双方共同的品鉴与修改中,我的短发终于剪完了,我甚为满意这次的短发。

最后,她用加热直板帮我卷烫了一下我的头发,马上两边的发际就有了略弯的曲线。我喜欢这种弧度,可是我也知道这种弧度是因为直板的卷烫才有的,这是一种临时的存在。我想留住这种弧度,便问,是不是烫一下就可以一直这样呢。 嗯,是的,如果你想保持这样的话,明天你可以来烫一下头发。她回答道。回家后,我是带着欣喜,踩着轻快的步伐回去的。从没想过自己十年没有改变的东西,一昔之间在我的片刻之念就改变了,而且这种改变是我喜欢的改变,我好喜欢这样率性而为的自己。

第二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攀上阳台之时。搂着惺忪的眼,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蓬松的头发经过一夜的冷却后,乖乖顺顺的服帖,已然没有昨晚娇俏的痕迹。我想起她昨夜的耐心修剪和她说过的话。于是大清早忙完家里的事情后,我又往她的店走去。这一次我便看到了她那小店,也看到了没有名字的店招。看着这不起眼的店招,才发现昨晚与它完全是因为一次无意的闯入和不经意的遇见。

白天的我,端坐在理发椅上终于可以好好看她的店了。东边的一整面墙,黑白色调的主旋律覆满整个墙面,在这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纹身图案。有张狂黑色里带着一点妖野的红玫瑰,有奔放潇洒的青绿色图腾里画着精致笔墨的小黑花。我一直对纹身都不甚熟悉,只是觉得那是狂野少年少女才会去纹的东西。所以纹身这东西,在这样静和相对闭塞的小城里,是受不了多少赞许与待见的。一般像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小城市,也就没有多少发展的土壤,基本就只会在寂寞的角落里出现一两个这样的小店。我无意间走近的这个整面墙都是纹身图案的店里却理了发,她如此精湛并且敬业的精神,一点都没有让我看出外行的感觉来。我甚至觉得纹身才是她的副业,理发是她的主打。

在烫发的过程中,因为时间比较漫长。我们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拉起了家常。这一聊,我开始发现我遇到的是一个平凡背后的不寻常之人。她跟我提到了墙上的纹身图案,说这些图案都是她画的。听到此,我便对她产生了兴趣。于是问了一些问题,我开始知道一些关于她的事。原来,她不仅仅是一个理发师那么简单,她喜欢画画,坚持画了十几年,纹身是因为画画的缘故学的另一门手艺。她在手机上给我看了她的一些作品,虽然对艺术不甚理解。但再不懂艺术的我也是知道那样的画,也还是能入得了眼的,也是她一笔一画精心而作。她的很多画都需要花上至少一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她在手机里给我看她画的豹子图,威风凛凛的豹子赫赫生威得跃然于足足有好几尺宽的纸上。她说那是她花了三个月完成的画。

尔后她陆续给我看了她其他的一些画,有黑白文雅的山水画,有姹紫嫣红的花作,还有在许多在瓷器上画的小图案。她一定是爱极了画画,不然怎么会对我这个不熟的顾客讲了那么多关于画画的事呢。她现在是一名理发师,也是一名纹身的高手,多么手巧的一位女性啊。虽然她慨叹于时间的限制,生活的胁迫使她不得不在这个城市的一角开了这样的一个小店,但是她这么多年都没有忘记画画。好羡慕这样的人,在四十七岁的年纪,还能在为了家庭的茶米油盐之后,在这浮躁的城市坚守自己的爱好兴趣。正如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人啊,特别是年纪大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她说,等过一段时间,她想在画画的生涯中走得更远一点。

是啊,岁月何其悠悠,人生何其漫漫。纵使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尘世烦扰,在灯火初升的夜晚,她还是能在自己的一小方天地里,为自己的坚守刻画着,涂抹着。生活纵使不易,在那些笔墨的芳香里,依然还能安放自己的一份情怀,一份坚守。这个没有名字的小店里,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一眼看去,再平凡不过。走近她的世界,她的世界竟是如此色彩斑斓。也许很多人都如同她一样,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虽然平凡甚至平庸。但是为了那么一份执着,那么一份坚守,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依然能孤芳自赏,活得潇潇洒洒。

上一篇:迎来了清明作文500字下一篇:小夜曲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