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通用11篇)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9/20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规定

一、补助对象 工作人员因公牺牲或者参加工作满五年病故以后,从去世的下月起,对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生活确有困难的下列亲属,由死者原工作单位定期发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一)父(包括自幼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规定

一、补助对象

工作人员因公牺牲或者参加工作满五年病故以后,从去世的下月起,对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生活确有困难的下列亲属,由死者原工作单位定期发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一)父(包括自幼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周岁,或者不满6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者。

(二)母(包括自幼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周岁,或者不满5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者。

(三)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不满16周岁或者年满16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

(四)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弟妹)不满16周岁或年满16周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

(五)遗属系普通高校、中专、技校在校学生(不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可列入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范围。

二、补助标准

(一)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遗属,不分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每人每月补助标准均按户籍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执行。

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随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调整相应进行调整。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属,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1、死者系因公牺牲并被授予烈士称号的,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在(一)款规定数额基础上提高50%。

2、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死者的遗属,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在(一)款规定数额基础上提高30%。

3、因公死亡人员的遗属以及孤独单身的遗属,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在(一)款规定数额基础上提高20%。

4、兼有1、2、3项几种情况的,只能按其中一项提高补助标准,不能累加。

(三)遗属按规定享受的补助费总额,不受死者生前原工资总额或离退休费总额的限制。

(四)死者生前父母分别由死者及其兄、弟、姐、妹共同供养者,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原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死者兄、弟、姐、妹共同分摊负担。本通知下发前已核定供养关系的,不再改变。

三、其他有关问题

(一)工作人员死亡后,对随住城市的家属,农村有家本人又自愿要求回去居住的,其回家的车船费、旅馆费、伙食补助费,按现行的差旅费规定执行,行李托运费据实报销。安家有困难的,可酌情一次性发给300—500元的安家补助费。

(二)已参加社会保险的退休人员死亡后,其遗属困难补助按社会保险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过去已核定实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现仍符合补助条件的,可按本通知规定重新核定补助费。重新核定的补助费低于原核定的补助费的,可继续按原核定的补助费发给。

(四)核定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应以工作人员死亡当时是否符合补助条件为准。工作人员死亡时遗属不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后来符合补助条件且生活确有困难的,可视情况予以临时补助。

(五)工作人员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组建家庭的,配偶本人原享受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应予取消,其他符合补助条件的遗属可继续享受补助。

(六)工作人员因违法等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遗属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七)死者遗属中,因触犯刑律被判刑或管制的,服刑期间停止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八)死者父母中一方有固定收入(如退休费、个体经营收入)的,另一方不列入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范围。

(九)参加工作未满5年的工作人员病故后,其供养亲属不享受定期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但对符合第一条规定条件的遗属,可视人数的多少,在不超过死者生前3—5个月的基本工资内,酌情发给一次性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十一)工作人员死亡后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原工作单位研究确定,并填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登记表》,市地级以上报主管部门、县级以下报县(市、区)人事局备案。

(十二)发给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单位,应定期(一般为1年)采取走访、函调等方式了解受补助遗属的变化情况,对失去补助条件的,要及时取消其生活困难补助费。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2

一、财政补助支出收回核算的特殊性

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支出, 可能用于商品或劳务的购买, 也可以用于发放职工工资等, 为便于理解与讲述, 下文统称“购货”;相应的, 支出的收回可能是由于退货, 也可能是职工工资等个人报酬的退回, 下文统称“退货”。

1. 退货收回的货币资金形式不确定。

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拨款, 目前基本使用国库集中支付。按照款项的不同用途, 分别采用国库直接支付和国库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无论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 事业单位对外支付财政补助资金, 都是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通过政府采购, 因此供应商的交易对象是政府;而后者由于商品采购权在事业单位手中, 因此供应商的交易对象是事业单位本身。

当发生财政补助支出退回, 供应商将款项退回其交易对象:直接支付方式下的支出, 退回国库;授权支付方式下的支出, 退回事业单位, 这笔款项被事业单位存入非财政补助资金账户。而对于退回的职工工资等个人报酬, 无论哪种支付方式, 支出的退回一般表现为事业单位收到库存现金。这样就造成以下结果, 财政补助支出由国库支付, 其退回的款项却不一定重回国库。

2. 购货与退货所属预算年度可能不一致。

事业单位某预算年度退回的货物, 可能是本年度购入的, 也可能是以前年度购入的。前者的会计处理, 可能需要调整本年度的“财政补助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后者的会计处理, 只能通过“财政补助结转”或“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下文简写成“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 进行。退回的款项, 可能由事业单位继续按原用途使用, 也可能由上级主管部门收回。

二、国库直接支付下财政补助支出退回的会计处理

1. 退回当年购货的会计处理。

(1) 退回当年所购长期资产或劳务。前已述及, 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下, 供应商将款项直接退还给国库单一账户, 不影响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因此事业单位冲销本年原购买时的会计分录即可: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如果是退回长期资产, 还应冲销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 退回当年所购未领用存货。基于同样的原因, 事业单位退回未领用的存货, 也只需冲销原购买时的会计分录:借:财政补助收入;贷:存货。

(3) 退回当年购买已经领用存货。理解起来比较复杂的情况是, 事业单位将所购存货领用后, 发现货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发生退回。这时, 由于被领用的存货金额已经在账面被转销, 因此不能贷记“存货”科目。同时, 存货被领用时确认了财政补助支出, 因此应将该支出冲销。会计处理如下: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无论是退回当年购入的长期资产还是存货, 通常这部分款项当年能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在使用时重新列支即可。

(4) 退回当年发放的职工工资。已发放的职工工资退回, 与购买货物退回的情形不同:职工将款项以库存现金的形式交还给事业单位, 而不是返还给国库单一账户。这部分款项属于人员经费, 不能用于日常经费, 据此收回的款项应该上缴国库:借:库存现金;贷:应缴国库款。同时应冲销本年的财政补助支与财政补助收入数额: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 退回以前年度财政补助支出的会计处理。

(1) 退回以前年度所购长期资产。同样, 由于供应商将此货款直接退回国库,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将不会受到影响。并且该预算不被收回, 按以前年度的预算额度, 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另外, 以前年度财政补助支出的收回, 表现为年初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的增加。会计处理如下: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如果是退回长期资产, 还应: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退回以前年度已经领用的存货, 由于在领用时已经被列支, 其会计处理同上。

(2) 退回以前年度所购未领用存货。由于购入的存货尚未被领用, 不构成当时的财政补助支出, 也就不影响退回年初的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存货。

(3) 退回以前年度支付的职工工资。与退回本年支付职工工资相同, 事业单位收到的款项应当上缴国库, 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库存现金;贷:应缴国库款。由于发放工资年度同时确认了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补助支出, 对退货年初的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数额没有影响, 因此, 不需对净资产作出调整。

三、国库授权支付下财政补助支出退回的会计处理

制度关于财政补助支出退回的会计处理, 仅出现在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运用解释中。表述如下: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授权支付额度退回的, 属于以前年度支付的款项, 按照退回金额, 借记本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存货”等有关科目。笔者认为, 上述表达是制度的疏忽。发生购货退回时, 事业单位将收到供应商 (或职工) 退回的银行存款 (或库存现金) , 不可能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 退回当年财政补助支出的会计处理。

(1) 退回当年所购长期资产或劳务。如前所述, 对于长期资产或劳务, 在购入支付货款时已经列支, 如果当年发生退回, 将会收到银行存款, 相应冲销财政补助支出, 应做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或库存现金)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如果退回已领用存货, 其会计处理与上述处理相同。如果退回的是长期资产, 还应: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 退回当年所购未领用存货。对于未领用的存货, 由于未曾列支, 事业单位将之退回时, 不应冲减财政补助支出, 其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 (或库存现金) ;贷:存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情形下, 虽然收回的款项无法进入零余额账户, 事业单位只能将之存入非财政补助资金银行账户中, 但仍应属于财政补助资金。其后, 该款项仍应用于原财政拨款的指定用途, 使用时应借记“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或“存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科目, 而不是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3) 退回当年发放的职工工资。与购货款项退回不同的是, 退回的职工工资, 不能挪作他用, 而应该上缴国库:借:库存现金;贷:应缴国库款。同时, 应减少相应的预算, 冲销本年度的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补助支出: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2. 退回以前年度财政补助支出的会计处理。

(1) 退回以前年度所购长期资产或劳务。以前年度所购长期资产或劳务退回, 事业单位在收到退回款项时, 不应冲减当年的财政补助支出, 而应增加退货年初的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借:银行存款 (或库存现金) ;贷: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对于已经领用存货的退回, 其会计处理同上。如果退回长期资产, 还需:借:非流动资产基金,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于这部分收回的款项, 应由相应主管部门依据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 分别处理。可能需要上缴, 也可能由单位留用。

(2) 退回以前年度所购尚未领用存货。对于以前年度购买的未领用存货, 由于以前年度并未列支, 因此对退回年度年初的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没有影响。事业单位收到退回的款项时, 应做如下分录:借:银行存款 (或库存现金) ;贷:存货。

(3) 退回以前年度发放的职工工资。与国库直接支付一样, 事业单位收到职工退回的以前年度工资, 不影响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 但应该将收到的款项上缴国库, 其会计处理应如下:借:库存现金;贷:应缴国库款。

为了方便理解和运用, 现将各种情况下的财政补助支出退回的会计处理进行归纳列表: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大亮点, 就是加强了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对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取得和财政补助支出的发生, 都做出了详尽的会计处理规定。然而, 制度中对于财政补助支出收回会计处理的规定, 却不够全面系统。本文在理解制度精神的基础上, 对财政补助支出退回, 分别按不同情况讨论其会计处理。

关键词:财政补助支出,财政补助结转 (结余) ,国库直接支付,国库授权支付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 2010-01-18

[2]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2012-12-19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3

经省政府同意,现对老红军配偶和机关事业单位遗属生活补助标准作如下调整:

一、部分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的调整

1、调整范围:建国前参加革命,因照顾老红军身体及家庭困难等,经组织决定于1952年至1955年间复员、退伍,现仍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老红军配偶。

2、调整标准: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前)参加革命的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400元;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的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60元。

二、遗属生活补助标准的调整

1、机关、事业单位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配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20元调整为320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配偶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75元、160元统一调整为255元。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因病死亡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因公死亡人员的遗属,不分城镇、农村,由每人每月135元(城镇)、110元(农村)统一调整为180元;因病死亡人员的遗属,也不分城镇、农村,由每人每月115元(城镇)、100元(农村)统一调整为170元。

国有企业离休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遗属的生活补助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上述调整后的标准均从2005年1月起执行。经费来源按原渠道列支。

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

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

江西省人事厅

江西省民政厅

江西省财政厅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4

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为做好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文化项目资金申报和下达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商财政部,现就做好2012年资金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提早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2012年,需各地申报的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文化项目共5个,包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经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已单独发文明确申报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经费、流动舞台车工程和县级图书馆及文化馆维修改造资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经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等项目资金不需各地申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按照规划和统一要求安排下达。

请各地文化厅(局)高度重视,提早做好基础调研和项目规划,切实加强前期准备工作,按照要求及时上报有关申请文件,确保2012资金申报工作圆满完成。

二、认真研究,合理确定申报项目

各地应结合本地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和以前申报经验,认真研究,合理确定申报项目和经费。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经费

按照《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总体部署和《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财教〔2011〕31号)要求,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进行补助,东部地区实行“以奖代补”,同时将地市级、县级美术馆纳入免费开放补助范围。请各地文化厅(局)认真统计核实截至2011年底,本地区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2012年美术馆免费开放资金申请文件;请中西部地区文化厅(局)根据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个数,以及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和负担比例,提出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申请;请东部地区文化厅(局)报送2011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情况和2012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落实方案,提出2012年中央奖励资金申请。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经费

按照规划,2012年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项目扫尾一年。请中西部地区文化厅(局)按照《财政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教〔2008〕42号)要求,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投资计划和本地区自行安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对尚未安排设备购置资金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认真统计核查,根据中央财政补助标准和负担比例,提出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申请。同时,填报《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申报表》(附件1)。

(三)流动舞台车工程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县级剧团转企改制工作,支持改制剧团后续发展,为已转制的县级剧团统一配送舞台车。请中西部地区文化厅(局)认真统计核实按照国有院团改革整体部署要求,将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任务,但尚未配送过流动舞台车的县级剧团基本情况(不含2011年已安排配送指标的县级院团),编制2012年流动舞台车申报文件。同时,填报《县级国有剧团流动舞台车配送基本情况统计表》(附件2)。

(四)县级图书馆及文化馆维修改造资金

按照规划,2012年是县级图书馆及文化馆维修改造项目扫尾一年。中央财政将最后对截至2008年底面积未达800平方米的县级图书馆、面积未达1500平方米的县级文化馆进行维修改造资金补助。请各地文化厅(局)根据总体规划及本地区实际情况,配合财政厅(局)完成申报有关工作。今年该项资金仍从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传媒专项资金中安排,由财政厅单独申报。

三、密切配合,及时完成申报工作

在各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各地文化厅(局)应主动与财政厅(局)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共同审核,并按项目分别编报资金申请文件。

申报材料应于2012年4月20日前由两厅(局)联合向文化部、财政部报送(县级图书馆及文化馆维修改造项目由财政厅(局)单独上报财政部),《县级国有剧团流动舞台车配送基本情况统计表》请于3月31日之前反馈,逾期不予受理。上报时需报送纸质文件一式2份,光盘1份,电子版需发送至whbysc@126.com。本文件和报表的电子版可从文化部政府网站下载。

联 系 人:文化部财务司预算财务处 于爱国

联系电话:010-59881696,59881133(传真)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5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28号,简称“原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财政预算的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简称“新制度”)。新制度引进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分配等科目,部分克服了旧制度对这方面内容会计核算的缺失、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核算不明晰等缺陷。

一、新制度带来的核算变化

1. 财政补助收支核算的变化。新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该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并在“基本支出”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共经费”进行明细核算,在“项目支出”科目下参照相关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而原制度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原科目是按“国家预算收入”的“款”级账户设置明细账。

并且,此次制度改革前后财政补助收入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申请财政补助时,应当填写“预算经费请拨单”,报同级部门;新制度下分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和其他方式进行分别核算,且增加了对因购货退回等发生国库直接支付款项退回的核算处理。

在财政补助支出方面,原制度并没有进行单独的说明,事实上财政补助的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里面,但“事业支出”下没有“财政补助支出”的明细科目。而新制度在“事业支出”科目下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

2.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在原制度下,年终结账时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虽然“财政补助支出”隐含在“事业支出”科目下,但是“事业支出”借方余额年终将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因而在原制度下没有区分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结转。

新制度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创新性地引入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其中,“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务补助结转资金,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支均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年末,应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贷:财政补助结余。或者:借:财政补助结余;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项目)。

(2)由于财政补助的方式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方式以及其他方式,相应地也就产生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资产类科目,其中“财政应返还额度”下设“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按实际金额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者注销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额度,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银行存款等。取得主管部门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或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3)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调整以前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事项,通过“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科目核算。

二、新制度下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

1. 非财政补助结转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新制度在定义“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时候,重点突出了“专项”两个字。

具体规定如下: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入本科目。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入“事业结余”。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末,完成上述专项资金结转后,对非财政补助专项结转资金各项目情况进行分析,将已经完成项目的项目剩余资金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银行存款等。留归本单位使用,借: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贷:事业基金。

2. 非财政补助结余及分配。新制度下,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则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

新制度对“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的主要财务处理作了如下说明:年末,需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到本科目:借:事业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或者: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结余。同样,需将“经营结余”科目的贷方余额也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科目下:借:经营结余;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有缴纳企业所得税义务的事业单位应计算出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按照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照提取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年末,按规定完成上述处理后,将该科目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或者:借:事业基金;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3. 各个科目之间的结转关系。对于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会计核算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科目,可以用结转流程图(详见右上图)加以清晰说明。

三、新制度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补助收入来源仅限于“同级财政部门”吗?新旧制度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定义是不同的。原制度中的财政补助收入来源可以是财政部门也可以是上级单位,但是在新制度中仅仅提到了同级财政部门。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章第十五条对财政补助收入的定义如下: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虽然新制度的规定符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但却没有考虑财政拨款在实务中的运作的各种情况。例如,事业单位A的财政补助收入是由财政部门先拨付给A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再由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付给A事业单位,而且是A事业单位用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经费。这种经费如果不能记入“财政补助收入”,那么应该记入什么科目?

2. 上缴上级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结转问题。新制度对事业收支、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均按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分别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及“事业结余”科目,但新制度并没有要求对上缴上级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进行分类结转,而是在期末全部结转入事业结余。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支出类科目分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进行分别结转,以便于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及会计分录处理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部门预算经费申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是事业单位取得的预算内财政性资金补助。

(一)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要求

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对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主要管理要求如下:

1.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部门预算、用款计划和规定用途申请取得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额度都要事先经过财政部门批准。需要增加或减少财政补助收入,应当首先编制追加或减少预算,在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后再按变更后的预算申请取得财政部门补助收入。按照部门预算要求,财政补助收入区分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应当分别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支出科目申请,取得后应当分别核算,不能相互混淆。未经财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财政补助收入用途。

2.按规定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申请取得财政补助。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在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情况下,仍然运用传统的财政资金实拨方式。财政部门在确定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的同时也确定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

3.事业单位应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安排收入和支出。将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专户返还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等各种来源的收入同时缴入收入预算,统筹安排使用,统一管理。

(二)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实拨资金三种方式。三种支付方式业务流程不同,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也有所差异。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的程序是:事业单位在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时,应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提出直接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因此,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照财政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即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在实际使用了财政资金的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收入的程序是: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下达到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可以用于结算和支付。因此,事业单位在收到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上所列的用款额度确认财政补助收入。事业单位收到的用款额度不是实际的货币资金,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位零余额账户不是实存资金账户,是一个过渡性的待结算账户。

3.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财政补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取得财政补助收入的程序是: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入请求。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将财政资金直接拨入事业单位的开户银行。因此,事业单位在收到单位的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书时,按照通知书上所列的收款金额确认财政补助收入。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事业单位收到的是货币资金,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是实存资金账户。

(三)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核算财政补助收入。部门预算中将支出预算区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分别安排资金来源考核其实际执行情况。为将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与相关的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对比,考核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应在“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为了进一步反映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用途,即用于何种事业活动,并且与财政部门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的明细科目相互对照,事业单位应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类设置明细账。

事业单位在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根据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不同,分别借记“事业支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例1】 20x9年10月9日,某事业单位根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向主管财政申请支付第三季度水费110 000元。10月18日,财政部门经审核后,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为其向自来水公司支付了105 000元。10月23日,该事业单位收到了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到账通知书。该事业单位应于10月23日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事业支出 105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5 000

【例2】 20x9年3月7日,某科研所根据经过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为开展某项科学研究项目,向主管财政申请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180 000元。4月6日,财政部门经审核后,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达了170 000元用款额度。4月8日,该科研所收到了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该科研所应于4月8日,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7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70 000

在财政补助收入总账科目的贷方,作明细登记如下:

项目支出——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基础研究

【例3】 某事业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x9年6月7日,该单位受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日常事业活动经费25 000元。6月7日,该事业单位应进行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5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25 000 职工福利基金的来源包括:一是按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二是按人员定额从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中列支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都在专用基金中核算。但两者有差别: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集体福利的开支,如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支出,对后勤服务部门的补助,对单位食堂的补助,以及单位职工公费医疗支出超支部分按规定由单位负担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其他支出。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开支,用于单位职工基本福利支出,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在有些具体支出项目上,福利基金和福利费也可以合并使用。按结余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其会计分录为: 借:结余分配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按编制人数定额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使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借: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管理问题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

(一)有些企业对福利基金缺乏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特别是一些老企业和小厂小店,职工的集体生活福利条件很差,没有很好地使用企业福利基金加以改善。(二)有些企业的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围比较乱。一些不属于

职工集体福利性质的费用,如共青团活动经费、消防人员奖金、三废罚款、企业管理费超支等,也在福利基金中支付。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6

厦府[2008]45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我市施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助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通知》(厦府[2005]99号)政策后,工伤保险基金对分散用人单位经营风险,优化厦门投资环境,吸引创业者来厦投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切实保障工伤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对工伤保险基金补助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伤保险基金补助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统一调整为:工伤保险基金补助标准,为用人单位支付的五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规定标准总额的50%。

用人单位参保职工在2004年1月1日至本文件下发之日前因工负伤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伤后持续在用人单位留用,并有连续参保缴费记录的,在本文件下发之后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按调整后的补助标准计发。

参保职工在2004 年1月1日至本文件下发之日前因工负伤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并已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或已在用人单位停止、中断参保缴费的,按本文件下发之前的规定标准执行。

二、上述补助标准实施一年后,工伤保险基金补助标准与用人单位上一年度工伤保险参保人员伤亡率统计考核指标挂钩,实行补助标准浮动,在政策上形成鼓励安全生产的导向。补助标准浮动比例:人员伤亡率(含职业病及工亡人数)在年均2‰(含2‰)以下时,按本通知规定的工伤保险基金补助标准的100%计发;人员伤亡率在年均2‰以上、4.5‰以下的,按工伤保险基金补助标准的90%计发;人员伤亡率在年均4.5‰(含4.5‰)以上的,按工伤保险基金补助标准的80%计发。

补助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金额计入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年度考核指标范围。

三、用人单位已按《福建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闽政[2004]12号)规定全额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给工伤职工的,由用人单位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基金补助,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补助金申请表;

(二)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复印件;

(三)受伤至今所在用人单位的连续参保缴费记录;

(四)与伤残职工达成的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协议书》文本原件及银行支付凭证复印件(经工伤职工当面核实签字确认);

(五)伤残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四、本文件从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7

财政拨付能繁母猪补助款少不够发放。由于国家对生猪产业的大力扶持和市场猪肉价格的拉动作用, 能繁母猪快速发展, 绝对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各级财政拨付能繁母猪补助款依据的是2007年末统计部门的存栏数量, 这个数量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例如:笔者所在的陕西省潼关县2007年末统计的能繁母猪存栏是2020头, 县农牧局2008年11月底能繁母猪存栏达7160头, 渭南市财政拨付潼关县能繁母猪补助款是25万元, 资金缺口相当大。

统计部门2007年末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不能够准确表示当前的存栏。通常能繁母猪存栏的数据大约有三种:一是统计部门的数据, 县级统计局能繁母猪存栏来源于乡镇统计员;二是农牧 (畜牧) 部门的数据, 县级的能繁母猪存栏来源于乡镇畜牧专业人员统计月报表;三是保险公司的数据, 县保险公司的能繁母猪数量, 来源于各乡镇群众实际保险能繁母猪数量。分析这三个数据, 统计部门的数据是2007年末报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 是一个早期数据。农牧 (畜牧) 部门的数据来源于畜牧专业人员统计, 是当前数据, 基本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当前基层的能繁母猪存栏。保险公司的数据也是当前数据, 但往往略小于实际能繁母猪存栏数量, 由于有一小部分群众不愿意参加能繁母猪保险, 或者部分养猪户投保数量少于实际存栏数量。例如:潼关县2008年9月底保险公司保险能繁母猪数量是5716头, 远大于2007年末能繁母猪统计局存栏2020头, 略小于2008年11月底农牧局统计能繁母猪数量7160头。

给予党建工作经费补助请示 篇8

20XX年以来,市委“两新”组织工作委员会在市委、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开展“七一”庆祝表彰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使恩施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在了全州全列。

目前,市委“两新”组织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相当紧张,年前还有大量工作要开展,特请求市委组织部从党费中解决1万元以弥补经费不足。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9

1、《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3月修订的国务院174号令《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2、周休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规定》,规定我国劳动者每周休息二日,即星期六、星期日。《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在加班时间计算时应以多少小时为基础的问题上,劳动部在关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第一文库网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中明确规定: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一律以每周40小时为基础计算。

4、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5、第4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41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6、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报酬。

7、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日工资=月工资/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

事业单位工作餐补助 篇10

——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 黄彪

按照深圳市2003年执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员工工伤享受的一次性补偿金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虽然《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由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辞退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也规定了“可以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但是深圳关内作为经济特区并不适用,而是适用《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

依照上述规定,该员工已经享受了《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所有工伤待遇,即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的一次性补偿金,因此无权再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

2004年1月1日以后,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了该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但其第六十四条“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可见2004年1月1日前已经完成工伤认定的,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

1、《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中,只规定了市社会保险机构支付一次性补偿金,而未规定用人单位的支付义务。

《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修正)》(1993年12月24日通过,2000年1月11日修正)(2004年1月1日废止)

第十八条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一至四级残废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按下列标准发给一次性补偿金和按月支付补助金、护理(扶助)补助费:

(一)一次性补偿金:一至四级残废依次按24个月、22个月、20个月、18个月的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

(二)残废补助金:一至四级残废每月依次按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90%、85%、80%、75%支付;

(三)护理(扶助)补助费:经认定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的,依据伤残员工对护理依赖程度每月分别按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50%、35%支付。

伤残员工回原籍异地安置的,残废补助金和护理(扶助)补助费可申请由市社会保险机构

每半年寄发一次。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五至十级残废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残废等级依次按48个月、36个月、24个月、16个月、12个月、6个月的本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支付一次性补偿金。

因工伤残员工被鉴定为一至四级残废者,属于综合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为其缴纳综合医疗保险费;五至六级残废者,属于综合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由市社会保险机构为其缴纳无工作期间的综合医疗保险费。

《深圳经济特区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2002年修订)

第二十四条 工伤员工自工伤事故发生月至医疗期满作出医疗终结月,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为工伤员工负伤前上一个月的工资总额。工伤员工工作不满一个月的,工伤津贴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按工伤员工负伤时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则规定了“被保险人要求辞职,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单位计发一次性工伤辞退费,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被保险人工伤医疗终结被鉴定残疾等级后,按以下规定领取工伤保险待遇:

(一)一次性残疾补偿金。以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

一级二十四个月 二级二十二个月

三级二十个月 四级十八个月

五级十六个月 六级十四个月

七级十二个月 八级十个月

九级八个月 十级六个月

(二)残疾退休金。被保险人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应退出生产、工作岗位,办理残疾退休手续,残疾退休金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或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以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由社会保险部门依下列标准按月计发至本人死亡:

一级 百分之九十 二级 百分之八十五

三级 百分之八十 四级 百分之七十五

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百分之二百的,以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二百为基数计发。

残疾退休金每年定期调整,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调整。

第二十九条 被保险人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的,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单位不能辞退,要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被保险人要求辞职,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单位计发一次性工伤辞退费,并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二000年四月五日

第二十五条因工致残被鉴定为5-10级残疾的被保险人要求辞职或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由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辞退费。工伤辞退费按辞职或终止合同时所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5级计发50个月,6级计发40个月,7级计发25个月,8级计发15个月,9级计发8个月,10级计发4个月。

第三十四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10月31日前发生的工伤事故,仍按原规定执行。1998年11月1日起发生的工伤事故,按条例和本细则执行。

3、《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了“伤残程度被评为七至十级,职工本人愿意自谋职业并经企业同意的,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后本人另行择业的,可以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动部1996年8月12日

第二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的,原则上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并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按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相当于伤残职工本人六至十六个月工资。其中:五级十六个月,六级十四个月,七级十二个月,八级十个月,九级八个月,十级六个月。

(二)因伤残造成本人工资降低时,由所在单位发给在职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工资降低部分的百分之九十,本人技能提高而晋升工资时,在职伤残补助金予以保留。

(三)旧伤复发经确认需要治疗和休息的,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和工伤津贴。

(四)伤残程度被评为五级和六级且企业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的伤残抚恤金。

(五)伤残程度被评为七至十级,职工本人愿意自谋职业并经企业同意的,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后本人另行择业的,可以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六年十月一日起试行。

4、《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四条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总结 篇11

一、领导重视,组织管理

XX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卫生局局长为组长、卫生局分管社卫生工作副局长为副组长的《XX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同时下发了《XX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方案对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工作进行了合理细致的分工。明确要求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认真负责,并坚持分工协作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科作为全市技术指导核心,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管理,提高助产技术服务质量,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

二、专款专用,加强项目经费管理。

在资金管理中,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资金运转方案支付,并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使用合理。

三、规范流程,简化手续。

市院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建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财政补助的管理组织,做好本地外出分娩孕产妇补助资金结算等工作。 为方便孕妇报销,在本地医疗机构分娩的产妇直接在分娩单位报销,医疗机构凭孕产妇补助经费第三、四联单和出院结算清单等,到妇保院办理报账手续。县级卫生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逐一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将专项补助资金(连同第三联单)划拨至医疗机构,并保管好所有原始材料和单据,以备核查。在外地分娩的产妇凭出院发票、户口本、身份证、准生证到市妇保院住院分娩办公室直接报销。

上一篇:活动设计协议下一篇:我们拔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