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知识结构(精选8篇)
学识渊博是做好教师的前提,而教师知道怎么表达他们的知识及懂得选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更是做好教师的另一重要的根基。所以不是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做教师,教师必须具有“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这个“专业化”不是单纯指的学科专业,而是指适合教育对象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这些知识的拥有量要相当,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缺失某一方面知识。否则会出现水桶的短扳现象——水桶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扳。
一、教师所必需的通识性知识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含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几方面,这是教师所必需的。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多疑问,教师要随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并且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学习,不断学习。1.要多读书,带头读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个人的读书有多重要,教师的读书就更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要靠教师来带动的,教师要带头读书、要引领学生读书。教师读书不能只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要走出只要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做好老师的认识误区,要认识到博览群书,多拥有普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现实社会中,教师需要改变自身不喜欢阅读的习惯,要学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阅读,要在学校营造阅读的氛围和改善阅读的环境。2.要有藏书,特别要藏经典之书
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文化基础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等有关知识和理论。它给教师以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美感。
广博的文化视野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域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它使教师具有更广阔的文化基础和时代意识。这些养分从各学科的文化经典中吸取。教师要有藏书,尤其要有一些经典的藏书。3要选择好要读的书
因为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而且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清闲时间不多。教师的阅读要做到广泛,就要有意识地选择,选好的书阅读,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教师的职业还决定了教师应该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之书。
二、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二层面是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所以教师首先是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来说:
一教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技能、技巧。这是对教师的第一要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更多的心思去设计教学。二教师要对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的了解。这使教师能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协调,并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三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以及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愿望。
四教师需要掌握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界限、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以及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结构的个性化上来说:
一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阶段所学习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科知识的分化与发展,教师教育需要职后的不断培训。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内容,而要随时汲取新知识、新信息,充实更新自己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要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并结合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教师本人个性化特征的“本体性知识”。
三、中国教师最欠缺的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在课堂中“如何组织”、“如何激发学生”、“如何实施评价”等等,都是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支撑。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最欠缺的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即“教师的条件性知识”。这是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的。
一、教师急需构建“教育学思维”
1.教师要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理解教育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关注理想个体(学生)的生成和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关系。
价值引导,是指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受教育者偶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统一。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水平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教育要将学生带入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2.教师要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 中小学教师所致力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即“双基”教育。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
3.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课程乃是把宏观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措施等与微观的教学实际、学校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主要媒介和途径,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问题总是居于核心地位。教师要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改造我们国民性的课程改革。4.要树立新的教育评价理念
教育评价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以往的评价过于注重课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差异,以简单的书面考试为主,无视被评价者的地位与感受。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新的评价理念。要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解释,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素质得到生动活泼和和谐的发展。二教师要具有心理学意识
教师要懂得一些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会帮助教师把本体性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构建。
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习“发展心理学”,对学生的发展心理的各个阶段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期”,比如“叛逆期”、“青春期”的心理特征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对学生的各种行为有一个心理学背景的判断。其次,教师必须要学好“教育心理学”,掌握各种学习与教学的机制和特征等,做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是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再次,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科心理学”,对任教学科所应具有的心理特征与规律有所了解,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四、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以上三种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形成未来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教师运用实践性知识对其他三种专业知识的整合的过程是长期的、贯彻于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是教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说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分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教师的科研实践性知识。教师的这些专业的成熟,除了学历提升、短期培训、校本培训、教育实验外,最为便捷有效的形式有三种: 1. 写详案,写反思
写详案不仅会使你对教材的知识有系统深化的理解,更会使你对教育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体现出你独特的教育智慧。
写反思,你将开拓无数的教育探索之路,你将积淀无比的深厚的教育智慧。2.教学叙事研究
教育行为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策略,而行为研究的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学叙事。
关键词:学者型教师,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关注热点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这表现了教师职业崇高的同时, 也表现出人们对教师社会价值的期待, 无论何时何地, 传播知识、答疑解惑都是教师肩负的神圣社会使命。今天, 随着知识传播途径的增加, 传播速度以“裂变”的形式加快, 范围在几小时内可以迅速拓展到世界各地, 尤其是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青少年所拥有的知识量和知识面, 已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同龄人, 甚至超过相当一部分同时代的成年人。有学者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后喻文化”时代。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的专业人员,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 接受新生的文化理念, 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和教育形式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基本包括五大类:一、一般性知识, 即各学科公用的科学人文基础知识平台。这部分包括我们在中学时代所学的各门基础知识, 也包括必要的生活知识。二、本体性知识, 即特定的学科知识。我们政治教师就需要具备完善的政治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能够前后联系, 融会贯通。三、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四、技术新知识, 即教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 比如课件制作、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五、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面临实际多变的课堂情况时, 应具备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程序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观察形成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专业见识和思维方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具决定性的知识。
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 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相应的, 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首先, 政治课设计的学科知识庞杂, 和历史、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需要政治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本体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这样, 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 才能旁征博引、深层挖掘, 以更加新颖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 满足现代学生对课堂的高要求, 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资源充分开发的要求。其次, 与其他学科相比, 政治的学习内容与社会和时代联系更紧密, 政治课的学习内容直接反应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活。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许多都是政治课堂涉及的内容, 政治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 提升认识, 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政治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更快、频率更高, 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落伍者。所以, 政治教师备课绝不仅仅是八小时以内的事情, 而是全天候的。再次, 政治教师的教学内容直接涉及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才能达到与学生开展精神层面的对话与交流, 对学生的心理、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向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人格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选择性,这就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高中政治教学。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应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高中政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结构的完善进行阐述。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知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外延知识,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完善。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就要不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还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要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多关注时事热点,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学习先进教学技术,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了解专业前沿发展。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我认为这一时事热点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我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化。
二、树立课程改革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考虑教学问题以及课程问题,把先进的课改理念落到实处,切实树立课程改革意识。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正确认识政治学科的特殊性,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此,当政治教学出现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方法,还要反思教学目标。
政治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时,我先认真解读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列出了知识结构,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设计,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三、形成自我反思意识
自我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进行反思,就会使教学缺乏活力。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教师要通过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公民的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认为选举是人大代表的事情,与普通公民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一现象,决定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选举政治课代表。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到了选举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公司中进一步推进,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公司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运行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最终体现为公司效益的增长。但现阶段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不相适应的问题。我国的公司管理者要进一步从公司设立和存续的根本点出发,认清治理结构的本质属性,使其适应公司运作,更好地为经营管理服务。本文将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模式、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和问题、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对策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股东、董事和经理层及其他利益关联人之间分配权力与职责,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用以实现公司目标和监控经营的制度和手段。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内部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为主线,公司治理是要解决两大利益冲突,即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冲突以及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价值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建立利益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治理结构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公司的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其次,公司治理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再次,公司治理结构是以一种契约——委托代理的形式来实现的,股东大会作为纵向授权的起点,以委托人的身份将财产交董事会代理,并委托监事会进行监督;董事会作为第二层次的代理者,将公司财产委托给经理层代理。第四,委托人对代理者的激励与制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个内容的两个方面,委托人除用报酬形式对代理者激励外,还通过一整套制衡关系对 代理者行为进行制约,以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利益损失。因此,要达到公司的目标,就要进行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
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公司内部的权利配置,优化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是公司治理的首要作用。二是平衡公司的利益矛盾,实现公司内外部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是公司治理的本质。三是强化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公司治理,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委托人的利益或目标。
二、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
受政治、经济、法律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差异较大。但是,各国公司治理的组织机构的类型和具体权力职责还是存在基本的共性。我国根据治理所需要的职能,将公司组织机构设立了以下四类机关。(1)权力机关,一般为股东会。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和所有者理应对公司享有最高权力,而股东行使权力的机关即为全体股东组成的股东会。(2)决策机关,一般为董事会。董事会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由董事组成的行使经营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公
司机构。(3)监督机关,一般为监事会。监事会主要职责是监督董事、董事会和经理的经营行为,对其违法和不当的经营行为和其它可能侵犯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4)执行机关,即经理。经理是由董事会 聘任的、负责组织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司常设业务执行机关。
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司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并且有不少公司已经发展壮大,同时这些公司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股权结构失衡带来诸多问题。控股股东变动频繁,股权结构不稳定;在股东大会上国有股东出席率最高、中小股东参会意愿不强、流通股东“用脚投票”现象严重。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独立、科学决策的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主要表现为:内部董事比例过高、独立董事作用有限、董事会决策机制落后等。
(3)处于从属地位的监事会起不到事前监察的作用,独立监事在监事会中的比重过低。
(4)公司经理们权力不受约束,“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
(5)经理层激励机制扭曲,非报酬激励作用大于报酬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程度不高。
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对策
(1)调整公司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的格局。从目前我国改制后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情况来看,国家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股权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董事会运作的方式比较封闭,公司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不能真正落实。对此状况,就必须调整公司产权结构,减持国家股,扩大非国家股比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切实落实股东大会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救济措施。
(3)健全董事会制度。首先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 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并且董事会董事成员的选举要始终以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为宗旨,改变传统的由公司内部职员组成的董事会。其次,要划分清楚董事的职责,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也要更加细化。再次,要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完善董事对公司的义务和责任制 度,进一步明确董事的义务。
(4)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 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这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有效结合就是要既保证那些具有经营才干的高层经理人员放手经营,而又不至 于让所有者丧失对公司的最终控制。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的运作机制,首先可以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等实际情况有区分的实行经营者持有股权。
(5)强化监事会的职能、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真正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首先,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的选举程序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其次,应当牢固树立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的法律观念,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职权和法律责任。
(6)完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最主要的是公司的职工,完善其治理机制就是要调整和扩大公司职工参与管理的权利范围。首先,应当完善公司职工代 表大会的设置。其次,要完善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度。我国《公司法》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对职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7)建立和完善有关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体系。独立董事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董事,他一方面代表了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而进行工作,从而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他又是独立于股东、公司以及一切与该公司有关联的实体。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具体实施如下: 对《公司法》进行相关的修改,应相应增加一些有关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以及权利、义务、职责、作用的法律条文。对于上市公司的章程必须载明独立董事行权的具体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面、方式和方法,强化独立董事的职权。第二,要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能,使独立董事与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无缝接入”。在具体实践中要界定和整合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将独立董事的职能集中在审核、批准重大关联交易、内部董事的提名、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薪酬 以及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等方面。第三,对于设立3名以上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治理改革中提出的首席独立董事制度,设立一名首席独立董事来领导协调独立董事的的工作,保持独立董事间的团结,协调针对控股股东、执行董事的立场,评价董事的业绩等,将独立董事的权力集中加强,更有效的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通过上述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思考,可以看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完善的地方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谈到的几点,还需要其他外部、内部机制的完善等多个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斯道延·坦尼夫,张春霖.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市场制度.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7
[2]李维安.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8
京口区司法局
2015年7月23日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我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2014年4月21日,总书记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作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指明了方向。2014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 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区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2015年6月底,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08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938人,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70名,未发生因工作人员监管失责导致的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案件,为服务京口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添着法治力量。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等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有社区矫正监管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创新监管机制。
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就是以月为周期,在确定的时间,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的程序,将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背景
一是社区矫正职业风险不断增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对程序和实体的要求更具体。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省有20余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受到相应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方面说明社区矫正工作愈来愈重要,制度越来越规范,同时也说明了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是社区矫正队伍的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解决。《社区矫正实 施办法》明确规定“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虽然市、区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规定司法所实行“两结合、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但目前我区的司法所管理体制尚未得到落实,对司法所“人、财、物”的管理仍然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司法所政法专编不能专用,空编现象严重,全区17名司法所政法专编目前只落实6名,缺编达6成以上,有的司法所所长不是政法专编,身份性质不符合刑事执法的要求。
三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影响监管质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加快社区矫正机构队伍建设。每个司法所至少要有一名政法专编专门从事社区矫正工作,2013年前实现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的配合比例不低于1:15。但我区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只有二个司法所落实了专编专职,招录的专职工作者数量也低于省定1:15的标准,且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较低,我区招聘的4名男性专职工作者都在经培训上岗后,工作不满3年就另谋他就。
四是日常监管措施落实不力。鉴于社区矫正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队伍不稳、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客观因素,导致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措施随意性大,很多措施只能敷衍了事,停留在口头上,体现在档案中,监管措施的落实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差距甚远。五是档案不实共谋交易偶有发生。《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但基于以上4个背景的存在,加上司法所由于害怕承担监管不力的责任而“美化”档案,导致部分社区矫正档案不能真实的记录社区矫正过程,社区矫正档案虚、假、空现象时有存在。同时,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执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但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形势发展需要,社区矫正执法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职务犯罪案件亦渐露苗头。据了解,我市已各有一名社区矫正执法人员、专职工作者因在矫正工作中与社区服刑人员共谋交易从中受贿受到刑事追究。
从以上5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考虑,我们在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及梳理总结司法所15项日常监管措施的基础上,从2013年9月开始提出“社区矫正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概念,并先行在象山街道、大市口街道司法所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下半年在全区其它4个司法所全面推开。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结构化监管机制实行一年多来,受到了司法所的一致欢迎,也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现以大市口街道司法所为例阐述我区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常年每月保持在40名左 右,在结构化监管机制试行前后,各项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刑罚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电话汇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电话报告一次。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电话汇报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比较随意,基本上可以在每周的工作日任意时间拨打司法所的电话,既不能保证电话汇报的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人员的精力。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平均每天接到电话汇报7-8人次。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选择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每月确定4个工作日(即每周四),规定明确的时间段(上午9:30-11:30,下午3:00-5:00)供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电话汇报,逾期未汇报者视作未落实此项监管措施,给予相应的处分。在电话的接听上。要求每个电话汇报日司法所必须保证有人接听,必须保证电话线路畅通,同时司法所要事先提醒矫正人员如遇忙音要耐心拨打,也要求社区服刑人员电话汇报需简短,以免占线太久。如需要详细汇报另安排时间面谈或通话。在电话汇报的内容上。确定为社区服刑人员前一周的活动情况,是否有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况,是否有特别事件发生等,力求简短并达到目的。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电话汇报日与面谈日冲突,必须保证有 专人负责接听电话;如电话汇报日与集中教育日冲突,集中教育开始前司法所宣布参加者视为电话汇报完成。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只需在确定的电话汇报日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即可。司法所每月用于接受电话汇报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4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只需在每周四确保有执法人员接听即可,若社区服刑人员逾期没有进行电话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应在工作档案中载明,并根据实际情况视为未落实此项监管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此举大大节约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面谈日(思想汇报日)
根据《江苏省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当面报告时,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在实施结构化监管之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要求就是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当面报告一次。虽然司法所相对确定了思想汇报日,但社区服刑人员往往不能执行,社区服刑人员都是根据自己工作生活情况自行安排,甚至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二次报告相隔的时间很短,社区服刑人员往往是应付了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司法所还需要每天都安排工作人员等候社区服刑人员上门谈话,根据各人情况不同,面谈时间从5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按照每个月22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进行面谈1-人次。使司法所工作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各司法所实际情况确定面谈需要的天数和具体日期,一般在10号以后安排。大市口街道司法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每月18-22日作为面谈日,每天安排8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面谈,由司法所和社区服刑人员共同确定名单和日期。日期一旦确定不再变动,如遇双休日冲突则司法所安排调休。如果与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冲突,司法所临时调整。司法所每次面谈时间为20分钟,人员力量充足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调整。如社区服刑人员有重要问题要谈,或是执法人员觉得有重要问题谈,时间不够,另外专门安排时间。在内容的设置上。面谈前,司法所工作人员要认真翻阅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做到面谈对象的情况掌握清、现实表现明。面谈时,社区服刑人员须提交书面汇报,司法所在面谈中要解析社区服刑人员月度考核情况,点评书面汇报的内容,核查教育学习时间的落实情况,询问当月其参加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并从指出问题、肯定优点、正面引导等方面进行面谈小结。面谈后,司法所要及时完善记录归档。有条件的司法所要设置专门的候谈室,社区服刑人员候谈时可以安排学习,计入教育学习时间。同时司法所与心理矫治志愿者做好衔接,可以结合面谈日安排心理矫治日,为有需要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上。如面谈日因紧急情况(如解矫宣告,处理突发事件、病假、事假等)致司法所无法安 排人员进行面谈,提前报辖市区局临时调度人员进行面谈。
实施结构化监管后,各司法所根据本所在矫人员数量等具体情况,确定每月固定的3—5个工作日为面谈日,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具体日期,其选定的日期一旦确定在矫正期间不得更改。对于普通管理、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日即面谈日,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除面谈日以外,还要再选择一次书面思想汇报日。每月用于面谈的工作时间从22个工作日精简为5个工作日,不再需要每个工作日都安排专人等候社区服刑人员前来谈话,节约了工作力量。由于人员日期的确定,不会出现较大的工作空挡或者集中排队等候谈话的情况,使面谈工作更有计划性,便于工作人员提前熟悉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加强面谈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科学安排心理矫治的日期。面谈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至2个小时,统一为20分钟,且面谈内容有了固定的框架,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三)社区服务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这样司法所应每月安排八个小时的工作量,一般分2个半天。但由于社区服刑人员工作时间的制约,大约每月有30%-40%的人员不能每次都按时参加集中社区服务,需要司法所另行安排,造成司法所工作量巨大且繁杂,牵扯了很大一部分 工作精力。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内容设置上。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可以选定不少于8小时的社区服务内容,也可以选择社区服务项目。司法所必须确定社区服务日的具体日期,一般每月设置三个时段,每个时段设定半天的时间,时长为4小时,社区服刑人员需选择不少于8小时。服务项目的设置需不少于8小时的工作量。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除了委托考核外,执法人员需经常性抽查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情况及抽查情况需归入档案。在组织实施上。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矫正基地安排,也可以指定报到地点,临时指定服务内容。要求司法所在规定时间段需要负责登记登记到达和离开时间,并监督社区服务质量。无论是服务还是项目,都必须注意安全,并为社区服刑人员力所能及。
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都选择了社区服务项目的形式,司法所只需安排好社区服务项目,核定好工作量并进行定期督查和考核,不必再费尽心思安排大工作量的社区服务场地和项目,减轻了工作压力,同时确保了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执法效果,也规避了职业风险。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反映这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了参加社区服务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不但使他们能够确保社区服务任务的完成,也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四)教育学习日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社区矫正人 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司法所每月需至少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学习,提前两天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剩余学时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安排,在电话汇报或当面汇报时报告给司法所进行记录。
结构化监管的做法:在时间安排上。大市口街道司法所确定每月15日下午为集中教育日,组织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学习教育,计3个学时,剩余学时统一组织或者指定学习内容,规定学习时间,总学时不少于8小时,指定学习完成情况需在书面汇报中反映,面谈时核查。在组织实施上。凡司法所指定参加的教育学习活动,都需明确学时。面谈、个别谈话、心理矫治可计入教育学习时间。组织集中教育时,司法所应当充分利用司法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矫正再生资源,丰富形式和内容。
固定的集中教育学习日期使社区服刑人员能够提前安排工作生活时间,确保集中教育学习的出席率。大市口街道司法所在结构化监管试行以后,每月的集中教育缺席率从以前的40%-60%减少到不超过10%,大大提升了教育学习的效果,确保了监管措施的落实到位。
(五)每天监控移动定位监管情况
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天应当坚持登录移动定位监管系统,查看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监管情况,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按要求上报。司法所除按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要求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外,其余时间应当用来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加强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分开监管,开展社区矫正适用前的社会调查,对矫正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系统录入,进行入、解矫宣告,动员各种资源开展适应性帮扶等活动。
三、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优越性
结构化监管机制通过确定监管措施的日期、时间、内容等要素,为监管措施的落实制定了一套规范的标准,使得各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能够杜绝随意性,减少差异性,确保监管质量。
一是日期确定。电话汇报、面谈、社区服务、集中教育学习都设在每月固定的日期。日期的确定一方面便于司法所安排工作日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社区服刑人员提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能够更好地履行社区矫正义务,更好地树立起在刑在矫意识。
二是时间确定。电话汇报定在3分钟左右,面谈时间定在20分钟。时间的确定有利于提高监管措施的落实程度,避免司法所在实施监管措施的时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三是内容确定。电话汇报、面谈都制定了规范的内容和模式,避免了各司法所因为认识和工作水平上的差距而造成监管措施具体实施时差异过大的问题,保证了监管措施的落实质量。
四、实施结构化监管机制的成效 自我区2013年9月份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以来,我区二级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管措施更加扎实有力,确保了社区矫正监管安全;试行结构化监管机制,优化配置了社区矫正工作力量,科学规范了监管措施,有力提升了执法水平,有效控制了职业风险,为司法所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提供了一计良策。结构化监管机制的试行,助推社区矫正体制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行结构化监管可以进一步严格刑罚执行,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教育矫正,提升社区矫正执法水平。结构化监管机制的全面推行,能在有效控制职业风险、推进队伍落实的基础上,集约矫正资源,树立执法权威,全面提升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能力,能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强化在刑在矫意识,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脱管、漏管和因监管不力导致的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1.强化董事会功能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因此,首先必须正确界定董事会的权力基础,使董事会真正成为股东在公司内部的代表;其次是要通过调整董事会的董事类型结构和职能分工结构(即根据董事会的职能和作用,在董事会内部设立职能委员会),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再次应建立和完善董事提名与任免机制,使股东在董事任免上起决定作用。
2.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强调法人治理
逐步培育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并参与公司治理。要发挥中小投资者对公司监管的作用,实行累积投票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善待利益相关者就是善待公司自身。
3.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设计激励机制时,不但要使经营者的报酬与企业的短期效益联系,还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挂钩,促使经营者在兼顾短期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短期激励可通过制定经理人员的绩效评定标准,根据经营业绩给予相应的现金和其他奖励(如财产保险、储蓄计划和在职消费等),长期激励则可实行股票期权计划和提升机制。在加强激励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约束,即所有者通过董事会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
4.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监控作用
进一步完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市场体系,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首先要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使产品在各区域自由流通;其次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提高经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引入岗位竞争制度,形成“专家”治理的机制。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生活中, 水库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它关系着解决民生的问题, 并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们的平日生活、农村中农业的灌溉、用于防洪、供水供电等都指望着它发挥作用。在各种水利工程的建设中, 水库不仅掌握着人民生活中的命脉, 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设施;而水库的管理更是水利工作的最关键部分之一。所以说如果能够及时地并且掌握和了解其相关的工作性质与基础设施, 灵活的加以管理更能够较好的延长了其使用的寿命, 能够安全的实施工作保障。调查报告得知, 经济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然的条件发生着变化, 所以, 最近几年, 在最有技术性方面的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该怎样运用高科技的科学手段来解决才是我们现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 当前水库运行管理的现状
2.1 大坝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开始建设这些大工程时, 大坝的安全问题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在实际建设的时候, 因为各种条件受到阻碍, 例如, 水质的好坏、地理位置的选择条件、设计的方式以及施工技术不够先进或者无法实现等条件的影响, 就会导致水库质量受到影响。运用科学方法加以改善是大多数国家的必备之选。我国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 来制定出有关水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来提高各种大坝的安全性, 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病险隐患, 并且这种隐患发病的几率还是非常的高的。
2.2 水库管理资料的不完善
虽然我们已经建设相当多的各种水库, 并且在建设水库的过程和运行中, 受到非常多的因素的影响, 我们边实践, 边改造, 并且随时记录着与其有关水文、土地质量、设计基础施工等资料, 但是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还是相对缺乏的, 并且观测的结果还有运行方案非常单一, 整体上的综合也少之又少, 对于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施展必然会带来相当的阻碍。
2.3 水库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平日建设水库的作用在于它不仅能够防洪防涝, 及时的存储水源与排放水源,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还为人们排除忧患;并且还能够发电与供水, 为城市提供大量电力及用水的功效。但是目前, 因为我国存在的水库数量太多,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水库, 出现了水库管理中严重浪费经费, 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为其埋下了安全隐患。
2.4 在研究除险加固等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
多年的水库大坝建设等水利工程的加快实践, 在研究开发了一些非常先进的除险加固等技术的同时, 我国在除险加固的技术上更是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由于受地形水质等各种不利因素, 特别是我国的处境, 水库的众多、分布不均且范围很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实行的除险加固等实用的应用技术还远远不能够完全的解决问题, 更是需要一步步地加以研究和探索, 做出更多值得借鉴的工作, 以此, 来比较并更好的筛选出最为优秀最为合理的技术方案, 完善一个适合水库修复和应急除险加固的标准化自动化于一体的相对以前来说更加完美的体系来为以后的建设做好新的保障。
3 有关水库运行管理的应对措施
3.1 建立比较安全的水库自动防御体系。
当我们已经意识到, 在水库运行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水库安全管理。首先, 必须按安全规定来完善装备设施, 并且积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建设好自动化水文监测设备及报警和报汛等各种先进系统, 来保证道路、通讯等畅通无阻;其次, 要加强人们的安全管理意识, 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来加大检查水库安全的工作力度, 并确保定期的对日常的安全工作进行鉴定等;再次, 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领导机构, 以确保进行分工协作, 并相互配合, 高度的密切落实实施的各项安全监督管理和预警报告的任务得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来完成。
3.2 健全水库的运行管理机制。
为了得到最大效益地实现水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 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要求与制度要求我们加强基层用水的管理, 改善和大力健全灌区的用水制度的落实, 并且不断培养与之相关的技术专业管理人才, 还要积极的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定期的将水库设施等进行改造和维修。
3.3 加强管理与科研的投入。
不断地运用高科技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来加强对水库进行安全维护和检测, 并且加大投入在这些维护、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治理等方面的各种费用, 以确保水库在接下来的各种困难险阻面前能够安全有效持久地运行。
4 有关水库运行管理相关模式的探讨
近几年以来, 在关于水库的运行管理与安全体制的问题上讨论了无数次, 相关的管理部门也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了彻底的解决, 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还是没有完善系统的管理与运行的模式来参考, 一些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安全管理的模式:
4.1 一库两制式管理模式
较多功能的水库非常适合这种管理模式。从功能上将水库进行分类的话, 其一是用于供水发电, 养殖或经济旅游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库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是用于防洪排涝、保护水资源及保持水土等公益性功能的水库来确保人们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4.2 市场经营式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一些具备供水发电功能的大型水库, 并且具有一定的盈利性和发展性, 它是采用一种企业的改革模式来借鉴改造的, 会非常好的促进水库运行管理与市场的进程, 在给员工转换一种新的环境时, 这也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 在这样一种市场经营式的高端管理模式的影响下, 当然会使得水库在市场竞争中进行改革, 在实现自我发展、经营与约束的完美结合中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和技术的增新化以及自我人生观的实现化。
4.3 公益性式管理模式
有的功能较为单一、并且规模较小且经济效益日益低下的水库适用这种模式。比如一些具有防洪排涝、灌溉等具有公益性质功能的水库, 可以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作为指引来发展这种水库的管理工作, 并将其所需的经费很好的运用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当中。
5 结束语
总之水库在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下和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起到了超乎寻常的作用, 我们在面对水库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中, 只有很好地快速的解决, 才能做到真正地去排除水库的各种病险隐患, 确保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有提供足够的电力与水源而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所有努力。
摘要:水库管理是保证国家经济与人民生存的重要问题, 所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不仅要技术的革新, 对水库的运行管理的全方位负责更是对国家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回馈与保障。文章先是介绍了我国水库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 紧接着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家在水库运行管理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对合理的措施积极的加以解决与管理, 文章最后阐述了几种水库运行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水库,现状,应对措施,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明, 王秉玉.浅论水库运行管理及调度的有效方法[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
[2]石惠芳.水库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2011.
[3]康建兵.如何加强小型水库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33) :213.
[4]陈炎.浅谈水库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 2010 (21) :159.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4-0227-01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同一般实物可作为公司资本一样,知识产权也可出资于公司作为其资本。在此,笔者就其出资的评估问题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1知识产权出资的范围及比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物质形态和产权形态的表现形式更是五彩缤纷,创造公司商业价值的出资方式日趋多元化。《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可见,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都可作为公司资本。
该条第3款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出资比例可高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探求立法者的意图,30%的货币出资额是强调公司成立时即应有一定的流动资金,起到了“确保注册资本的确定和稳定。以充分发挥资本的担保信用功能”。这是公司“静态安全价值的体现。”反之,30%的货币出资额意味着70%的非货币出资。可以预计,其中一大部分将会是知识产权出资。这样,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的评估。
2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原则
知识产权评估是指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的价值进行定性、定量的说明和判断。它可以合理界定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量化知识产权效益,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在评估过程中,总的一个原则是要考虑知识产权的特殊性,科学地分析其预期收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认为,知识产权评估的原则有三个:
①先进性,是指无形资产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领先的水平。在对技术型无形资产评估时,应该通过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察,反映评估对象能够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程度。
②可靠性,是指所评估的无形资产必须已经成熟,在应用中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效益。
③科学性,是指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造成评估的任意化和主观化;对技术性无形资产的评估必须根据现代科学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考察该项无形资产的技术开发程度。
3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方法
在商标权评估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三种:①重置成本法。它是指在现有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重新开发一个同样价值的商标所需的投入作为商标权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把商标权主体的有关广告宣传、售前售后服务附加值、有关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等累加起来作为商标权的评估值。②收益现值法。它就是以特定商标在有效期内的预期收益作为商标权的评估值。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期满可以续展,续展没有次数的限制。即商标权人只要遵守法律规定,可以永远拥有商标权。收益现值法的评估,只在注册商标的有效期内进行评定,有其一定的局限性。③市场比较法。它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被评估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比较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估算出评估商标价值的方法。
在对专利权进行评估的时候,应当重点分析某一专利权的技术状况、收益能力和市场前景。具体是:①技术状况分析:主要包括确认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程度和寿命周期等。一般而言,一项技术的成长具有开发、发展、成熟和衰退四个时期。被授予专利的技术成熟程度差异很大。有的已经过工业化试验阶段,不需再进一步开发,有的仅完成了开发,生产中的原材料来源问题、政策问题等尚未考虑。这样,运用中风险就比较大。寿命周期分析即专利的有效利用年限。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时间多则七、八年,短的只有一、二年。同类专利权(如发明专利)的更新时间也不同。②收益能力分析:收益能力是评估专利权价值的重要标准,对其的分析应结合未来预测期内的投资量、生产规模、产量、价格、销售款、成本、利润预测等等各种因素综合进行。③市场分析:主要是对该专利技术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占有率和风险等进行分析。
著作权的评估与商标权、专利权的评估有很大的不同。①著作权采取自动保护原则,不需办理任何法律手续,即可受到法律保护;②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客观表达方式,它的保护期限较长。于是,一方面,由于著作权中活劳动所占比例很大,要准确地确定活劳动成本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著作权的损耗一般为无形损耗,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著作权评估起来难度确实很大。这样以来,我们一般用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来评估著作权未来的价值和收益。至于具体操作与商标权评估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