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精选13篇)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1

课堂(包括实训室、实训基地的教学指导)是教师施展本领的舞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以下以国贸实务课程教学为例)

一、加强法制教育,遵章守纪、自律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借助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升职业能力训练,以培养职业专业素质

1.借助教室、黑板、投影仪等,传授知识、设置模拟情景、启发引导外贸业务流程及业务模块,分解各模块的任务,明确做什么,该怎么做,带有问题学习。

2.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将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平面的变为立体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微观的变为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

3.借助于电子商务网络、外贸专业教学软件,就交易磋商、合同拟定、信用证审核与修改等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4.借助于仿真实训中心,学生到“报检大厅”“报关大厅”等从事外贸业务操作;学生买卖小组角色互换,从事进口、出口业务。以弥补感观经验不足的缺陷。

三、运用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专业岗位群的共性要求,又体现不同职业岗位的个性要求,以培养职业综合素质

以行为导向、项目模块教学任务与内容不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探究式、实证法、案例教学等,并注意以下几个结合:

1.国际经贸知识融入外贸业务技能教学

将课堂搬进实训或实习现场。边讲边练,边做边感受。学生扮演买卖不同方角色,借助电子商务、商检、海关、银行等平台,将外贸业务具体化,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讨论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按照买卖不同角色、业务中的跟单、报检、报关等学习(或工作)任务,组建学习团队或虚拟班组,从而进一步理解国贸关系中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为讨论式、探究式学习创造基本条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叙述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单据准备、保险、业务善后等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时尚的选择,它可以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理清知识与应用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序专业课程的学习,如单证制作、报关业务等埋下伏笔。但案例教学后,应重视“补台”工作,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巩固掌握。

4.强调双语教学,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2

一、作文教学要做到既教文又育人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要说真话, 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面窄、见识少, 认知、情感、意识与个性心理状态正在形成, 还很模糊, 是非判断能力和认识能力弱, 不能准确辨别假恶丑。因此, 语文教师应当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1世纪是信息社会,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浪潮时代, 生活的万花筒错综复杂, 必然影响着学生。教学生写文, 首先要教学生学做人。思想品质的形成靠环境的影响。语文课程教材是一部培养学生好品质和提高辨判能力的教科书。写作的表达要立足于阅读的基础上, 我们要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想性,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辨别能力, 如教《望庐山瀑布》、《长城》等课文, 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感情。又如教《半夜鸡叫》、《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 要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再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 要让学生学习英雄人物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质。通过课文学习, 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点, 从而在写《我爱家乡》、《记一位文明少年》、《童年情趣》等作文时, 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发掘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小学生生活接触面窄, 且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活动在家庭、学校之间的小圈子里, 缺少劳动, 很少走上社会, 深入了解生活。针对这一状况, 教师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体验生活, 留心生活, 从中汲取作文素材。

1. 创设情境, 丰富学习生活, 获取作文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扣紧每单元作文训练的重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别开生面的活动、竞赛。课堂素描的作文教学是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 它再现生活, 或者科技制作、文明行为的养成等片断, 让学生直接观察, 即兴讲述, 课堂作文教学活跃, 可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写劳动, 可以举行大扫除活动, 钉钮扣比赛, 也可以布置参加一次家务劳动, 学生在写劳动题材时就不愁没内容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克服困难, 体会劳动的苦和甜, 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血有肉, 而不枯燥无味, 而且会涌现不少表现热爱生活的佳作。

2. 开展活动, 拓阔视野, 从不同的角度选材。

在作文教学中, 社会生活、大自然才是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时, 教师可开展参观、游览、访问、祭扫烈士墓、城乡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大自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体会生活、感受生活。这些活动能改变性格, 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性情开朗, 逐步与社会生活和谐发展。

三、教给写作方法, 在习作中提高综合素质

写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能力, 掌握写作方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保证。小学生写作文, 以记叙文为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入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提高写作能力。

莫泊桑曾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 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 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 没有写过的特点。”这说明观察的重要性, 我们应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一要有目的, 即要表现的东西;二要反复多次, 即长时间;三要认真细致, 即很注意。遵循这三点总体要求, 就会对某种事物了如指掌, 有新发现, 写出好文章来, “慧眼细察出佳作”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掌握方法,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全方位、多角度、整体性地捕捉事物的特点。小学生对刚接触的事物都会感到新奇, 易进入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的误区。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点, 如《望庐山瀑布》, 观察点在瀑布对面的山麓, 作者才能看清瀑布的气势磅礴的全貌;如《回韶山》观察点是移动的, 按游览的景物先后顺序进行的。如《长城》, 作者观察城墙高大坚固时, 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写作是观察的归宿。观察得入微, 富有联想, 作文就显得精彩。如我布置写一篇《记一场拔河比赛》, 学生都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把拔河的人物神态、动作, 啦啦队助威呐喊的情景, 胜负决战的动人场面一一摄入眼帘, 文章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情, 言之有理, 扣人心弦。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3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七十年代末,我国高考制度实行了重大改革,一大批优秀人才被选拔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多年来高考选拔教育,以及进入高校与不能进入的明显差异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影响。既然一张考卷定终身,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追求文化课高分。家长为孩子考上大学而努力,学生为考学而上学,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共识。这种状况,致使教师拼命教,以各种方式加班加点,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高压下顽强地学。

再加之行政部门的评比,社会的舆论等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发展单一,严重地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抹平了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对培养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起到了严重的障碍作用。为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常说:“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何理解,怎样落实实非易事。现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背动听的填鸭式教学仍屡见不鲜。一节数学课教师如不讲一番好象是教师不会讲课,不会教学。学生没有活动的时间,教师没有主导,只是主讲,这种方法必须废除!我们教师教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除获取知识外还应教给学和学习的方法。同时要通过数学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发展。这么多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只靠教师的讲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怎样“导”,以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认为,导要导在问题上,导在知识的关键处。要导得学生有所思、有其趣、有所得。要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加工、对教学结构的调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1、说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不该说的不说,可说可不说的尽量别说,学生能说的教师更不用说。只有这样,才能省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这里面包括说算理、说操作过程、说思考过程、说想法等。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将会大大加强。

2、概括能力

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知识形成的主要过程,总结新授知识中学习的主要问题。对于学生的总结或概括教师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用课本上的解法去衡量,也不要过分地要求语言多么严密,学生只要说出其大意或说出其中一部分,几个同学基本上就把大意概括完整了,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一点多数教师容易忽视,认为这样做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其实不然,这样做新知识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的,他们记得牢,理解的也透。同时,长期这样做也能提高学生综合问题的能力。

3、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由此不难理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逻辑思维上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学具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应注意这一点。如果我们让孩子始终摆脱不了直观,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向前发展,学生就会停留在一定的思维水平上。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弄清使用一些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学生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摆脱这些直观的东西,形成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如在教学中,使用学具、教具、投影,观看一些画面后,去掉这些直观的东西,再让学生说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说出问题解决中的一些为什么?长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地得到发展,带之而来的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新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主要任务应在课堂上完成,如果把有些问题推到课后处理这不实际,也不客观。我们想一下,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一定,各门功课排完,一周有几节自习?有多少课余时间?况且,学生又各有爱好,有的爱好语文,有的爱好数学,还有的爱好音、体、美等。所以,靠课下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起码学生的时间、教师的时间均难保证。因此,不管哪一类学生还是以课堂为主。

我们只有在提问上、练习上,作业上作文章。首先是提问,我认为基础知识必须从差生开始,这原因主要:一是如果有些问题优生答完后差生重复再答,差生本身就有一种不如人的感觉,二是作为教师虽然没有让差生与优生比较的意思,但摆开的却是评比的架势,对差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新知识及基础性知识提问必须从差生开始,如差生答不完整优生可以补充,这时差生及全体学生均会注意去听,积极去想。再者就是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说哪些学生做哪些题,把优中差三类学生分开,而应该把练习分组分层设计。从低开始,教师在检查时分类提问,分类要求便可。如简单的、基础性的有意让差生来做回答;有难度的、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则可让优生做回答。这样两类学生均有收获,均有成功的喜悦感。至于作业,要有弹性,对课本上及基本性的练习题必须 都会做,且都要做好。优生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4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言必称师”、“以六经为准绳”、“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社会遗传。这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的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处处充满了创造性,教育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由于教育发展固有的滞后性和久经不退的考试压力,我们的教育仍然是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难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对大量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展创新教育,把创新性培养明确地提出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培养提高,对传统教育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创造性。

教师创新行为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新新事物的活动。它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的一般行为,就在于它新颖性和独创性。它实现了一种由熟知到新知的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不受原有方式的干扰,产生出超常的构想,具有变通性,表现为新观念。创新行为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并能迅速地进行取舍,且表现出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5

作者姓名:闫 春 方

单 位:新密市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提要: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创造精神 品德教育 审美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也是势在必行的,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

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识到,应试教育是片面教育,是扼杀人才的。因为,它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却忽略了多数中差生,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

会尊重,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过多地纠缠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和谁对谁错的争论;《与妻书》表现了一个革命志士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妻子、家庭的责任感,而我们却只强调林觉民的革命 精神,没有更进一步联系作者“以天下人为念,乐牺牲吾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幸福观,引导 学生理解人格的道德力量带给人幸福,只有获得道德上的满足感,一个人才能达到高度幸福的境界。这种与善 及道德义务相统一的对幸福的追求,使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达到内在统一。现实中的幸福离不开人 们把高尚的道德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此外,《与妻书》的教学往往忽视引导学生理解林觉民对家人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素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人生观 一直是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所津津乐道的。非常遗憾的是:作品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人生态度往往被遗忘。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体现出部分语文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狭隘理解,更体现出教师的思想深度不够,使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品 德教育因素大部分流失。

三、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的表达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一个起步,所以要加强培养和锻炼。首先,要锻炼说话的胆量,好多孩子在家里能说,下课和同学们玩时也很能说,而一旦在课堂上,在众人面前就不敢说了,原因就是锻炼的机会少。因此,上课应多给学生一些机会,例如可以多开展几次“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讲题,这样既锻炼了说话的胆量

阶级弟兄》、《散步》、《背影》、《哥白尼》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美情、美意,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并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体会到美是社会的主旋律,美必将会战胜丑。教材是挖掘美的矿藏,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关键是在于我们语文老师是否善于挖掘,善于披析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才素质的又一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然而,多年来语文教学忽视了联系教材内容对 学生进行美育。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欠 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忽视提高自身美学素养、语言素养所致。美具有形象性特征,形式美是形式本身 所具有的美,是对美的形式的知觉抽象,它不仅再现着物象的实在性内容,而且象征和暗示着许多观念性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再现作品中美的形象,又不应简单地重复美的形象,而应对美的形象进行再创造。教师在描述美的形象时,应体现出教师对美的独特理解、认识及感受。遗憾的是,虽然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利 于美育的内容,但一部分教师却无法很好地驾驭这些内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因语言能力欠佳,无 法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三峡美景,荷塘月色,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代替教学语言;有的教师能描述美的形式,却无法讲清荷塘月色的朦胧及哀愁美;有的教师能准确解释《赤壁怀古》中的词语,能描述作者笔下赤壁的外在 形象,却无法引导学生理解“大江东去”的豪放与“人生 的感受,来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六、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课堂教学,也不等于不要考试,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考什么,怎么考?因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为此,改进和优化教学手段尤为重要,彻底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旧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调整教学结构,增加相关素质教育的比重,增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6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是叶老特别推崇的一种读书的方法。这里的“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纵观阅读教学现状,“读”作为语言训练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已经引起了诸多教师的重视,时间安排、形式选取、功能发挥等诸多方面较之过去都有明显长进,但距“美读”要求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对读的理解的狭隘性,对读的训练的简单化,注重形式上的要求,忽视实质性的指导。因而“美读”指导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为寻求阅读教学中的“美读”境地,教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情感、自我反复练读、做好美读示范准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美读”训练的指导。

一、精心导入,形成“美读”的情感基调

每篇课文都有其情感基调,或明快,或深沉;或欢畅,或悲哀;或活泼,或凝重……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情感基调,这是“美读”的重要基础。而学生对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往往须借助于之协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的创设又很大程度上由新课开始时教师的神情、导语所决定。为此,须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的和谐气氛,从而为课文的‘‘美读”创设必要的情感氛围。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叙述了首都人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告别总理的`悲壮场面,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可这样导人:教者手捧教本神情严肃、步子缓缓地进入教室,扫视四周,确保教室绝对安静,以形成不同寻常的严肃气氛,继而这样导人:同学们,有关敬爱周总理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能说给大家听昕吗?(引导简述)你认为总理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呢?以拓展背景,使学生整体了解总理的形象。继而语调深沉地进行描述:同学们,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好总理啊,1976年1月8日,他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高山哭泣,江河呜咽,全国人们处于无比的悲痛之中。这天,总理的遗体就要火化了,首都人们扶老携幼,伫立长安街两旁,与总理告别。《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就具体描述了那人撕心裂肺的送别场面。这样导人,就为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想象还原。强化“读”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每篇课文都是客观生活(或客观事物)的描述,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这样,才能为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提供形象基础,以强化学生对思想情感的体验。如阅读《草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想边想象:读了这一段,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了二至五段,在你跟前分别出现了什么画面?读后让学生借助投影口述‘见闻”。这样通过想象,写景的语言文字就成了一幅色彩明快的草原风景图:天空的碧蓝,草原的碧绿,小丘的柔美,羊群的活泼,便活现在眼前;写事的语言文字则成了一幅具体形象的主客欢聚图:迎客的热情,会客的激情,款待的盛情,联欢的神情便漾于画面。这样语言变成了形象,就为引导感受画面,体会情感,实行“读”提供了依据。

三、引入情境,深化“美读”的情感理解

“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心理的沟通,情感的联系,就是美读的重要基础,否则读书时当局外人,作壁上观,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读”。因此,在让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内容还原成语言画面的基础上,可引导其扮演人物,进入文中,步入境里,以促使学生观其行、通其心、感其情,从而发挥情境的感染效应,以深化学生对语言情感的理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阅读中可这样引导:如果这一天你来到十里长安街上,看到这么长的队伍,这么多的人前来为总理送行,你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引发心底的呼唤;如果你看到那些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领着孩子的青年夫妇泪流满面的学生,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激发心中的怀念;如果你是《温暖》中的清洁工,《周总理的睡衣》中的护士,《关怀》中的学生,《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小扬眉,你会对总理说些什么?——诱发真诚的思念。这样引入情境能有效地缩小学生与事中人物的差距,使他们心理沟通、心灵沟通、情感沟通。这样,课文朗读就不仅是作者或文中人物情感的表露,而且是学生自我情感的流露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提示引读。促成“美读”的情感共鸣

在一般情况下,在形象还原、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学生大都能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但由于阅历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加至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存在差异,有时仅靠形象的还原、角色的扮演,学生往往还是身不由己、情不由衷。这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朗读提示、点拨引读,或描述画面、提示情境,或挖掘内含、提示情感,或渲染气氛、提示语气,以促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是课文情感的聚焦,一字一句都是小女孩心的呼唤,情的表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引导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可这样引读:读了这一节,在你眼前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啊?以引导想象小女孩衣服的破烂,身体是瘦小,满腔的泪水,下跪的双腿,上举的双手,颤抖的声音。既而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发:同学们,你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啊,这么寒冷,这么饥饿,这么痛苦,这么孤独,你看到了奶奶——世界上唯一疼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啊!(稍停,酝酿感情)让我们一块向奶奶发出呼救吧!这样,引导领悟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就能有效地促进语言、情感、内含的有机统一,教师、学生、作者的心灵相通,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化作作者情感、文中人物情感的自然显露,以达到“美读”的要求。再如,“珊迪受伤了……”(《小珊迪》)在学生感受理解内容、感悟理解情感后,可这样描述:同学们,你看,小比利手拿四个便士来到作者面前,想到身受重伤的哥哥独自躺在家里随时都可能死去,想到自己今后再也无依无靠了,他是多么难受啊!他还没有开口,泪水就刷刷地流了出来。你听。他颤抖着声音哭诉着——(生读)这样以境诱情,强化感受,能有效地保证“美读”的效果。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7

一、根据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学书籍都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特定的符号,可读性强。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一个定理讲解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并逐句分析,讲解记忆的技巧,重点讲解关键的字词。其次,学生请教教师问题时,只要涉及课本内容,教师就不应大包大揽,而应要求学生先看课本的相关知识,从课本中寻找解题答案,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阅读熟记课本中的定理、性质之后,教师应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使其能见多识广、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能阅读、记住掌握课本内容的知识就可以了。

二、注重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多练,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一些定义、性质、定理由学生口头叙述。如一些简单的几何题,教师可让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并叙述每一步的依据,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渲染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上《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节时,我让学生每人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板,在课堂上沿底边上的高对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主直观地得到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通过观察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旧知识、旧经验组合的结果,也是头脑中已有形象改造和内化而产生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思维力的升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发展智力过程中的高级阶段,而培养想象力与注意、观察、记忆、思维都有紧密的联系。直观教学和利用电教手段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但所有问题都有实物或图形对照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有必要。例如,先让学生用三根火柴摆成一个三角形是较容易的,再用六根火柴摆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就不容易了,这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而经教师提示,学生便会很快搭成一个正三棱锥(如下图)。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个学生如果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他的思维一定很慎密。教师可通过一些训练,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精细周密的观察,从中捕捉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抓住本质和特点,寻找解题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观察画有若干小立方块的三幅图,图一从正面看,图二从左面看,图三从上面看,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观察不仔细的学生可能得出:6个、5个、3个的结果,正确的观察结果应该是三列,其中两列各3个,一列2个,共8个。观察是注意的继续,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物图形进行对比、变位、分割,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观察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的注意力是培养思维的前提,观察力可为思维获取素材,记忆力则是信息的选择与贮存,它们将为思维的展开提供依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即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而数字活动能以它的灵活、自由多样的特点来满足训练的需要,从广阔的内容中选择既有利于训练思维又有情趣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内容,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

如: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沿直线剪去一个“角”,这张纸还剩几个角?

一般情况学生会答出三个角,思维灵活的学生可能会答出五个角,而思维准确严密的学生则会回答可以是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问题在于怎样剪。

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强化训练

数学学习中,练习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因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习题,强化训练。

1. 基础知识的训练主要安排课本配套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2. 把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训练,安排在单元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训练他们练习速度和准确率。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8

一、优化课堂教育目标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完成每课的小目标,然后完成每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逐步完成总目标。教师在讲新课前,应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用书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顺利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每节课的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

英语语言素质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呢?

1.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教师在英语课堂里使用汉语太多,再加上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有些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语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例如把“thank you”标注为“山口”。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时,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过多。

2.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但功能又各不相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作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高中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三、注意品德培养

教学大纲中也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

1.综合课文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如:(1)课文中的礼貌语Excuse me, Im sorry,Thank you, Nice to meet you等;(2)课文中的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及遵守纪律的故事;(3)课文中赞扬中国及喜爱中国的故事。如:“Chinese is great. Chines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The Great Green Wall”“Man-Made satellites”这些素材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某些正面素材,注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整个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纷繁严峻的社会现实,面临各种人生的难题与挑战,面临人性的考验与磨练,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对社会、人生的认知能力,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才学。

英语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文章,如“Theres something about Cisco”是有关股票的知识;“Enron Fails”是关于美国经济的文章;“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是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知识;还有“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是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此外,还有关于“信用卡”、“银行服务”、“广告”等课文。这些文章是“关于生活的教科书”,对于学生将来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讲解,让学生去了解现代的社会生活,提高他们认识人生、洞察社会的能力,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才学,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慧大有裨益。

五、注意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素质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素质,而这几方面的素质又集中表现在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上面。当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笔者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作了以下努力:第一,每节课开始要求学生用英语交际。值日生用英语汇报值日情况,形式多样,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讲。对表演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持久地坚持这一活动,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第二,坚持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而语言学习的习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情境中运用。因此,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篇9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要求教师首先树立创新的思想和观念,通过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环境;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记忆规律进行难点字教学;加强学生横向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关键词:创新 教育 扮演 规律 联系 思维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新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出民主与平等,做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让学

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角色要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平等的首席,在教学中要做到温馨走进课堂,时常面带微笑;调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习;获取成功感受,满足心理需求;形象直观展示,唤起学习兴趣;巧问适时点拨,激发创新火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思维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广阔实践空间。

二、采用角色扮演体验法,创造性的掌握知识

文学所描绘的色彩、线条、形体、声音,都不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人不可能直接看见形象,听见声音。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尽流”,常被人们誉为“如画”,但是对于不识字的儿童、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只能看到印在纸张上的抽象符号,无法通过语言的中介去感受这两句诗,也毫无“如画”般的形象感可言。然而戏剧、影视艺术却可以通过画面动作、音乐同时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这些艺术种类创造的形象,都能以其具体、直接的感性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以说它们塑造的艺术形象都具有直接性。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把间接形象转换成直接艺术形象的方法,即角色扮演法来理解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见》时是这

顽皮淘气的牧童形象已跃然眼前。教师又何须苦口婆心地逐字逐句讲解诗意呢?

三、运用记忆规律来帮助难点字的教学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斯浩亲自当主试又做被试,对无意义和有意义的材料作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有意义音节需要26次才会背,36个无意义音节需要55次才背会,而480个音节的节律诗,只需8次就会背了。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用意义记忆法来记住难点字形,如在教“镰”字时,我先出示了一把镰刀,同学们看了以后,便知道了是金属做成的,也就记住了镰字中有个“金字旁”;再让他们观察镰刀的形状,有反应快的同学就指出了像“广”字形;接着说镰刀的用途,同学们说是割麦子、水稻的,剩下的“兼”字便可这样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只手()抓住水稻()用镰刀来割。”把无意义的笔画,赋予它有意义的联想,学生就很容易记住 这些难记字形了。

四、加强学科沟通,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优先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对以音响、旋律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对以形体、色彩、线条直接诉诸视觉的美术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有条件,我总是喜欢在语文课揉进音乐和美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先复习了九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10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黎志明

一、课题背景:

1、理论背景:

里水高中进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如下:

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自古有之,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民,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人的学习习惯类型大体有四类即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综合型,所以老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

分组教学的方法: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另外,分组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定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教育规模的发展而变化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赋予新的内容。

2、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镇属综合性高中,目前学生大约有2000多人,39个教学班,办校时间 不长,整体生源差。学生个体品质素养、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按文化成绩层次分类,有普通高考班、成人高考班、职业班之分。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也不同,给予的教育也应不同。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经历了2000年南海市教育局统一的教材、2002年广东省统一的教材。在统一的教学大纲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首选。

二、研究目标: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始倡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宋代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此语出于《二程遗书·卷十九》),意思是说孔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类版本《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均认为因材施教是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是公认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实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学生分层。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分层标准进行分层,为保证学生层次划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及入学成绩依据来划分层次。我校教学班分为:A班、B班、C班。A班是成绩较好的班;B班是中等,C班是指基础水平相对落后的班别,高一组教学班中,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高二其中A班有5个,B班4个,C班3个。(我校在高一新生入学前,就已进行适当的分层,这为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提供了大的客观条件)2.目标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分为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基础目标(教学大纲中最基本要求),并分别适用于A、B、C层的学生。

A层学生在知识学习上能全面并深入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综合能力强,教学中全面提高各种能力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培养方面,全面培养并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挖掘学生潜在的各种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成绩上是学习的尖子(平时理论成绩在90分以上,操作成绩优秀),是竞赛的能手,要求该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力出成绩。B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地理解教材,积极主动地钻研教师指定范围内的课外补充资料;在能力上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要达到各种能力的一般要求外,要注重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转化迁移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延伸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至少得良好成绩,操作速度快,较熟练。

C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能全面了解教材的同时,要求深入理解教材重点内容在能力上要达到教纲的基本要求外,要强化学生模仿能力、记忆贮存能力的培养;在思维品质上要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求同性的培养;在学习成绩方面要求该科会考取得及格,争取良好。每次操作题都有一定结果。

3.教学分层。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课本大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重点难点教师以点拔等方式把关处理,要注重补充课本以外的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教师要少讲多练,要多设计问题,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上要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挖掘出学生个性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范例要精选,注重精讲巧讲,注重讲规范、讲发散、讲延伸。

B层:教学内容立足课本,适当补充课外内容;教学方法注重讲练结合,少讲多练,以练的途径深化知识、强化技能;课堂教学密度大,是面广而不难这种模式的大容量;范例注重选“小、巧、灵”的题。

C层:教学内容立足于课本,从最基础教起,教学内容量要少,围绕重点;依据C层学生听课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师要讲的内容讲完,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练,在练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依据学生易遗忘的特点,重点热点的内容反复讲,反复练,达到熟练自动化,以多次重复的方式强化记忆;依据学生判断能力差的特点,作业练习注重讲评,问题分析要详细,注重通性通法。测练分层。内容包括操作练习分层、测验分层和作业分层。操作练习分层的原则是统一的情况下提出不同的要求。统一是指供学生练习的练习卷是一样的,各层次学生做题的要求不统一,操作练习卷上要有划分基础题、中等题(小综合题)、思考题(纵向难题或大综合题)的标记,要求A层学生全做,确保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提下强化学科能力的培养,练出学科的特长;B层的学生必做前两类,选做思考题;C层的学生必做基础题,选做中等题。

测验分层的原则是大考统一、小测分层。章节测、单元测可分层编拟三份不同的试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便于操作的是偏拟同一份试卷,按题号顺序由基础题、中等题再到难题来排列试题,指出各层次必做到那题为止就算是满分100分,B或C层有能力做下去的,也计入总分。中段考、期末考试卷满分(100分)的题统一,要求所有的学生必做,其中设70分的基础题,让C层的学生考试时有题能做,有分可拿,争取及格;约20分的题为中等题,供B层学生突破,约10分的题是难题,供A层的学生攻坚。

作业分层。在备课组总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B、C两层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题题必做,教师查阅要认真落实,A层学生的作业可适当“解放”,让学生有选做的权利,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去探索一些教师设计或自己想研究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5.评价分层。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分层和教师工作评价分层。

学生学习评价分层。评价的方式也应分层:C层的学生进步以表扬为主,并且评价要及时,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每时每刻都要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B层的学生进步以鼓励为主;A层的学生进步以激发为主,挑战最尖层。

四、研究过程:

1.分班工作:学校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前,就已经进行的A、B、C三种类型的分班,这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定下了研究性活动开展的客观性基础。

2.老师分工合作:不同教学班的老师同,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班情况,讯速研究出新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方法。3.统一进度。课堂教学要求不统一,教学进度一定要统一。这样有利于集体备课,有利于各类测练的统一进行,有利于教学常规的管理和落实,同时确保了学分层流动后所学内容的吻合。

4.反馈工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备课组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坐谈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期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分班的依据是否合理、分层教学是否赞同、各层次的教法是否合适自己、有何补充建议等,问卷调查的数据由级组统计整理。

5.科组研究:利用科组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召开

一、两次以分层教学研究为专题的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发挥科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参与分层教改实验第一线的教师出谋划策,解决困难。总结经验,研究并制定解决教改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的解决方案,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五.预期成果

师生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全体学生的发展目标:高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最高要求,理论知识好,知识掌握全面扎实,操作能力强)、中层目标(教学大纲中的所有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操作能力较强)、基础目标(教学大纲中最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具备了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的发展目标:为参与分层教改实验教师均能理解和掌握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组织机构:

1、研究课题名称:《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2、立项级别:南海市市级

3、课题支持人:吴健明、邓丁富

4、课题总负责:黎志明

5、课题组成员:黎志明、邓光文、刘小琴、赖海燕、何伟民、陈笑颜、杜昊宇

6、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分层教学法去指导信息技术课程。

七、研究进程:

(一)指导思想:整个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要紧密依靠市成立的课题研究组织,依靠 我校行政领导或相关老师的指导和协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将分阶段进行。(二)、第一阶段:准备及组织发动(2001年11月~2001年12月)

活动内容有:

1、先向学校申请,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组成员,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

2、向市课题研究组织、镇信息技术教研室索要资料,组织组内成员上网取资料,学习相关通知。

3、对组内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有关因材施教的理论、分组教学的理论、实验方案及子方案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培训,争取顾问的培训,组员明确活动意义,制订分工合作方式,确立奋斗目标,树立组员的信心。

(三)、第二阶段:初步研究2001年12月~2002年7月

活动主要任务:以研究课题的理论为指导,组员进行实践活动,课内设 立实践班等实验对象,组织成员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使研究活动能正常 化、规范化,并为下一步深化研究打好基础。

(四)第三阶段:中期总结,完善深化(2001年8月—2002年9月)主要任务:收集、整理第二阶段的各种研究数据和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并反思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总结,进一步修订、完 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五)、第四阶段:深化研究(2002年10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按照调整后的研究重点,实施课题研究。

(六)、第五阶段:全面总结,课题鉴定(2003年9月——2003年10月)主要任务:形成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并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最后上 交参与评定。

(七)、最后,整个研究过程要特别注意:

1、争取学校的支持,处理好组员的协作、树立好斗志、订好奋斗目标;

2、注意与外界信息的沟通,注意研究的方法;

3、注意组员素质的培训:如相应理论的学习,观念的更新等。

里水高中电脑组:黎志明

电话:5684004转8010;电子邮件:nhlizhiming@21cn.com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学习兴趣;学生心理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讨论2l世纪人才素质问题,尽管各国的构想及目标各异,但都有共同之处,即都强调应有全球的战略眼光、争创一流的意识和立足国家发展的精神。当然我国也不例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一论断昭示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改革方向。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门重点课程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才能不断地完善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个人觉得应该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过去人们习惯把信息技术教育单纯地看成学科专业化的教育,即偏重于教学知识的传授,忽视蕴含在教学知识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偏重于特定技能和特定能力的培养,忽视支撑特定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教育;偏重于信息技术网上解题训练,忽视通过解题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轴心,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考分的多少、升学率的高低评估教学质量的好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个性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更新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对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达标题组,采用低台阶、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模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形成因素是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筛选实用的信息,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一个竞赛情境,经常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自学能力是人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分析、探讨等智力活动,去发现、总结归纳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知识是自己最大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差生优点

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上的差异和智力上的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认识、客观对待这种差异呢?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差生,对待差生不要一味地批评,更不要挖苦歧视,而应在学习、生活上多理解、多帮助、多引导、多表扬、多关心、多体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否则就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张某原是我们班一个经常逃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我起初对他进行过多次教育,但批评多,体贴关心少,使得张X并没有丝毫进步。但张某会熟练使用Photoshop,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利用自身特长帮助老师设计海报,大展风采,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我及时抓住这次良好契机,在全班表彰鼓励,如果张X勤奋刻苦,其他知识的学习同样会取得好成绩,通过此事,张某很快改掉了以前毛病,学习成绩很快上去了。

差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认准自己的优势、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信心、自强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个性品质,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目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升学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至于思想品德好坏对升学与否已不再重要,只要学生不犯罪,只要学生分数高,学校在政审表中,对他的德行评价都可以公式化的填写好,如“拥护……,热爱……,坚持……”,于是,德育教育在这一公式中被淡化得几乎不留痕迹,社会、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再沿这种方向发展,不仅不能进一步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大批高科技人才,而且会使教育路子越走越窄。

“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篇12

一、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 除了教授学生必备的知识技能之外, 还应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上,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这样针对生活的环境以及周遭的一切事物, 学生都能以美好的心态去看待, 对未来满怀幸福的憧憬。对一堂美术课上的好坏进行评价的标准, 并不是看教授了多少内容, 而是看教学方法的采纳上, 能否与学生的心理相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是否会产生一种直观感和接受感, 学生的思维能否和教师直接接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思维是否活跃。正如一位德国的教育家所说:教育的艺术, 不仅仅是的对本领的传授, 更主要的是唤醒、激励和调动人的情绪。中职教育的对象, 是一群活泼的中学生, 他们思维敏捷、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应采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职美术教学并非是单纯的追求结果, 而是对学习过程非常看重。所以教课的过程中, 不必统一教学方法, 以免对学生的创造思想进行限制。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 不必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工具过于限制。同时分成两个方面来评定作业:一是评定独创性;二是评定美感效果。一个学生也许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但却不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 所以不能达到一种很好的效果。在评定他的学习成绩时, 对于他的创造力, 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 将范围和习惯突破, 可以产生变异见解。可促进学生有意识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 这样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就会随之产生表现的冲动和欲望。例如在造型活动中, 学生既可以采用写实的手法, 同时也采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 按照客观去表现色彩, 或者按照主观意识去表现色彩。事实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学生所创作的画面, 也是风格迥异。作为重要的手段, 中职美术教育即可使学生获得创造性表现力, 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美术教师应对启发式教学进行运用,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待学生的美术作品,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 应努力发现作品的闪光点。对作品的衡量标准, 不能用“像不像”和“整齐干净”来评价,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会失去创造性思维, 进而一点点的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那样, 也许我们的后代仅仅会复制、会克隆, 没有一点创新意识。曾经有一个众人眼中的“双差生”, 因为学习成绩差而备受歧视, 他也因此变得特别自卑。仅仅因为一次美术课上, 老师说了一句赞扬的话“你是一个有天分的孩子, 你的线条特别棒, 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从那以后, 他便开始爱上了美术课, 每次无论是做手工, 还是画画, 都特别认真, 美术成绩非常突出。他也因此增强了自信心, 各科成绩也都有了很大进步。作为教师, 对学生应多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如你的作品很有创意, 你的色彩看起来特别协调, 你有画画的天分等等。通过赞扬,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给学生留下成功的希望和机会, 这样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者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教育中, 美育教育的功能是开启智力、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 它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中。师生应积极互动、主动交往、共同发展。通过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的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沟通、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进而实现一种共进、共享和共识, 为学生创造的教学氛围应该和谐、民主、自由和平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交流构思、灵感和感受, 这样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可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的同时, 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开放、平等和自由的交流互动,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 进而激发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美术专业技能和绘画技巧的同时, 提高综合素质, 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打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陕西教育.2005 (07)

[2]倪晓梅.浅析美术课堂中的品性教育[J].大众文艺.2010 (13)

[3]伍娅辉.关于中专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J].魅力中国.2009 (10)

[4]高丽霞.美术课堂突出创作课题的尝试[J].中小学电教 (下) .2011 (05)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篇13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利用英语教学这个阵地实施素质教育是英语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根本只有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寓思想教育于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英语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英语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就努力寻找教书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上下功夫例如四年级下册Module7Unit1IhelepedMum的教学课文情境是Amy和远在英国的奶奶通了一个电话告诉奶奶自己昨天“IhelepedMumandIwashedclothes.”这时笔者适时地教育学生在家里要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第二单元的课文情境是Amy向Sam讲述自己昨天给奶奶打电话时奶奶告诉自己她和爷爷的活动Amy和Sam很关心爷爷奶奶的日常生活这时笔者鼓励学生多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时也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教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培养了学生健康、美好、高尚的情操激发了他们美好的情感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培养了良好的思想素质

二、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英语教学中“传道”固然重要“授业”也非次要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是人们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要渠道的作用

(一)激趣

使其乐学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学生有兴趣才会乐于学学生乐于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学与乐是不可分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进一个良好的富有童趣的学习氛围并贯穿教学的始终尽可能做到“课开始兴趣生课中间兴趣浓课结束趣尚存”例如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学生会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于是笔者就教学生查字典开始时先讲查字典的好处(激趣)学生的兴趣来了笔者再讲查字典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分小组查字典计个人得分小组总分看看哪个小组查得又快又准在查字典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相当高不停地翻动着字典最后计算小组得分“胜利”的小组兴高采烈“失败”的小组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提出“再来一次”的要求通过查英语字典比赛不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读懂、理解一篇英语文章可以牢固地掌握查英语字典的方法连平时对查字典不感兴趣的学生也提高了兴趣掌握了方法提高了技能

(二)授法

让其会学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走向成功的.道路是通向胜利的桥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仅要“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也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该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兴趣的源泉”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将举例说明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科学记英语单词小学生记英语单词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如记street和supermarket这两个单词时学生通常这样记:s-t-r-e-e-t、s-u-p-e-r-m-a-r-k-e-t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读翻来覆去地记但这种记法用时长记多的时候容易忘记笔者指导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记单词―――按读音记单词法如:street→str发[str]ee发[i:]t发[t]street[stri:t]读得出来就写得出来了特别是supermarket这么长的单词更应该按读音来记su发[sju:]per发[p]mar发[m:]ket发[kit]supermarket[sju:pm:kit]读得出来就写得出来了还不容易遗忘再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温习的方法首先是预习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预习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并通过有目的地画词画句、圈点批注、找出疑难抓住重点等其次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有重点地做好笔记特别注意自己的疑难之处等最后在课后教会学生如何认真温习及时消化完成作业等教师做好检查、督促、总结等工作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便形成了学习方法便掌握了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等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兴趣的源泉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步提高文化素质也会不断提高

三、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都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培养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开发他们的潜在智能小学生身上有很多优点也有不少弱点一些学生没有远大理想和进取精神缺乏正义感有的学生甚至依赖性较强、贪吃贪玩、胆小怕事、怕苦怕累、害怕困难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适时教育激励他们以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促使他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例如在教Didyoufalloffyourbike?一课时笔者激励学生自觉锻炼意志不要让害怕征服自己而要用意志征服害怕的心理教“Sheisreadingabook”这一模块时笔者启发学生理解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全神贯注”进而教育学生做事要全神贯注在教Robotswilldoeverything这一单元时笔者教育学生凡事都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做学习、生活的主人不要一味地想着依赖父母依赖Robots总之英语教学是整体性的学生素质应是全面的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阵地上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陶伟.基于文化主位视角小学英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9).

[2]张丽晓.美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及其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食堂环境卫生制度下一篇:逆境成就人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