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程教材分析(通用8篇)
教材分析:初中的学生应当有丰富的美术知识,有更开阔的视界。此课就是准备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地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增加对美术不同种类的了解。在美术世界里,种类的不同,根本的原因是材质的不同。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本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手绘线条图像”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它“对美术具有普遍意义,适应于广大空间、长久时间和众多方面应用价值,并可成为从事各项职业都用得着的工具”。
第一课时的练习,可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热身训练来进行。内容可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熟悉的内容,或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能够生动、有个性地表达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的练习,以描述、说明、记录等表达为主,联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应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有手绘线条图像迅速、果断、大胆而有个性地表达出物象的基本特征,能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环节记录和叙述事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初步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第三课时的练习,将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作为交流语言,运用夸张、象征、借代等表达手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及其他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形象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切忌标准化。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目标。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能发挥想象以及运用丰富的手法表达事物。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第四课:生动的小泥人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应会: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隐性内容与目标: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第五课:雕塑自己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面部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平时学生很少注意自己的脸部形象与特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认真观察自己的形象,把握自己的特征,运用浮雕的形式反映自己的性格、爱好,同时了解浮雕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用泥板或石膏板尝试练习,进一步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育内容与目标:1.应知:欣赏古代雕刻和现代雕刻艺术,了解雕刻(浮雕)的基本知识与方法。2.能在泥板或石膏板上雕刻自己的形象,并学习用辅助工具和材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饰。隐性内容和目标:相信自己、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内心到外形,找出最具特征的我。2.浮雕作品主题感的表现。
第六课:未来的我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这是一节用电脑来完成的课程。学生作业主要是应用电脑美术的相关软件来完成。在图例中展示了一幅学生自己的照片和她所选背景素材的图片,以及创作完成后的效果。此时的“造型—表现”的关键是学生对自己创意的“设计”,主要是学生用头脑中的“设计”来引导手的操作完成,所以完成创作的技巧是第二位的。
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会应用“设计”功能进行创作构思,学习为自己的创意寻找合适的素材。学会应用电脑图像处理手段进行创作,按照自己的创意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合成。通过创作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可以利用的材料如纸杯以及能在生活之中找到的或可以利用的替代品,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A.图腾崇拜是龙的起源。B.以龙为形状和图案的装饰品与物品。C.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赛龙舟等。D.立体。E.构成。“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是由一个形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人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确定的”。应会:A.以一个基本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B.初步了解刻、粘的方法。C.掌握龙身起伏变化的切口方向和剪、刻的方法。D.试用穿、捆、插等方法进行连接。E.夸张变形龙头的制作方法。F.起伏变化的龙身龙尾的制作。G.多种方法把龙头和龙身连接成整体。H.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本组作品的特点和创新点讲解清楚。I.能够采用最佳的展示方法展示小组作品。
第八课:对印的乐趣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版,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学生而言,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对印、剪裁、添加、组合等技法,运用恰当的工具、材料、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具象或抽象的对印作品,从中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应会: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
第九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本课是中学美术六册系列色彩学习的引导课。与后五课共同围绕色彩搭配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突出的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通过一组具有典型性的图例和文字,着重从三个方面去研究身边的色彩现象:1.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即不同的色彩关系。3.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
第十课:学习服装搭配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应会: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学会利用现有的服装,通过所学的知识,搭配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服饰,在生活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在新世纪,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第十课:学习服装搭配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应会: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学会利用现有的服装,通过所学的知识,搭配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服饰,在生活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在新世纪,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第十一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综合实践课之一,和后面四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促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美术与校园生活的关系、美术与环境的关系、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够跨学科全面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美术设计与创作的手法把经过调查研究积极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时用美术作品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通过讨论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A.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B.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C.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D.活动还需要哪些人力与物力。E.活动还需要与哪些方面进行沟通和联系。F.跨学科的全面的思考与设计才能创作出好的策划。G.调查研究可分组进行以便提高效率。应会:A.搜集信息:调查、图书馆查找资料、网上搜集可利用的信息、报刊杂志上寻找资料和信息、通过访谈了解信息。B.怎样利用信息。C.怎样把信息转化成策划中的美术形式?D.学习和了解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的方法、路线图的方法、图标加说明的方法、鸟瞰图的方法、卡通画的方法等。E.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增强设计能力。
第十二课:面具设计制作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出于这种理解对面具产生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审美习惯。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面具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常用手法,了解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通过对面具文化的学习,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热泪、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4.通过为艺术节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亲身体验面具带给自己的乐趣。
第十三课:设计吉祥物
教材分析: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吉祥物设计课程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教学内容与目标:应知:知道部分著名吉祥物,了解他们的造型、色彩和年代、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应会:能自选媒体,自定手段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人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十四课: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在校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了解宣传品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宣传品的作用是显性内容中应了解的,通过了解其作用认识到在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的重要性。而宣传品 的内容和形式是需要实际应用和掌握的。隐性内容与目标: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宣传品的种类以及宣传品强化主题、烘托气氛,并体现文化内涵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十五课:校园活动策划竞标
本课内容主要是美术的表达与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适当的身体表演相结合,并应用设计—应用的知识完成竞标书的展板布置,通过会场和舞台的安排布置使竞标活动现场达到庄重大方的要求。同时,这节课也是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同学们进行总结,展示成果的过程要通过这节课体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用美术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完成校园活动策划竞标和布置设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和完成课堂任务的要求,需要综合美术字、色彩、图案、版面安排、舞台设计等知识,实际的情况和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培养审美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美术, 更加注重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灵感与美感, 而灵感与美感的培养则需要对美术充满兴趣。所以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激发兴趣则要使某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 这关键在于让他对某事物产生好奇, 从中受到鼓舞与获得满足感。
激发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美术, 老师应该教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 然后将其描绘下来, 这种独特的美术作品将会刺激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在当中还加入一些正确有利的评价, 那就会产生强化学生兴趣的效果。这种联系身边美术的做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感知, 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其次, 老师还可以利用声色影像营造一个轻松的艺术氛围, 这样, 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审美观的培养奠定基础。“世界并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要形成审美观就要用心观察, 付诸实践, 将美描绘出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培养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心去描绘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 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融入美术作品, 也将自己对事物的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去。要以培养一个艺术家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 训练他们的鉴赏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 充分发挥其描绘美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应该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美丑, 多注意生活中的美, 多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 才能培养健康的思考方式, 创造出有价值、有个性、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成果, 促进社会的和谐。老师的教学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美, 提高他们的审美观。注重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的主动创新意识。就美术而言,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相当重要, 它对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整体创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学生可以在美术教育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品德, 还能获得社会实践经验。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是提高创新意识的关键。首先, 学生接触事物最直接的方法是“看”, 也就是观察。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看后评,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艺术语言和美学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解读, 挖掘他们心中的审美潜能。而且通过思想的交流, 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中的知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通过“看”, 使学生把空洞的东西变成具体的表述语言或新的艺术形式, 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学生的思想, 完成了艺术的再创造。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就容易被学生接受了。毕竟对初中学生而言, 具体可感的实物是教学中最具有吸引力的, 它能挖掘学生的潜力, 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及群体合作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将美术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将美术付诸于实践。最后,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自己的创造思维运用到实践中来, 创造出具体的艺术成果。老师在课堂中可采用奖励诱导等方式, 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即兴创作, 或者是给出抽象命题,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进行创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此, 教师应该留下一定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创新, 并更新教学模式, 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的导向。比如老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等。
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1. 课外活动
上文曾提到, 让学生体验生活可有益于培养审美观,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要求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接触生活, 感受课本上没有的事物, 有利于扩大他们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课外活动的形式有:
(1) 参加户外、下乡活动。走进生活, 贴近生活, 才能感受生活的真谛。社会上各个角落里都能发现美, 所以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知名建筑、画展等是不错的选择。
(2) 参加比赛。创造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多媒体课件
不同于传统的书和单纯的文本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于一体的新型课件, 它表现力强, 能将枯燥的事物表现得生动活泼, 还有音像配音效果,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 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老师可以运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来制作漂亮的课件, 可加入用Flash制作的动画视频, 也可链接到用Dreamweaver制作的精美网页, 这样, 制作出来的课件层次分明、功能强大、效果强烈, 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起到活跃课堂,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方便老师教学、促使教师积极地探索特色教学, 而且其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让学生受益匪浅。计算机融入到美术教学中的好处是方便教学、活跃教学, 充实了美术教学内容, 也为学生学习绘画提供了新的平台。计算机提供的作图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 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 而且不局限于纸张等具体绘画工具, 用法简单便捷, 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现今“计算机入百姓家”也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将网络美术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导入网络美术资源, 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完备、更系统。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大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并且获取, 而且速度相当快, 这使学生可以在无限大的空间里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 学习的范围和角度都有所扩大。当然教师也可突破知识局限性, 从中增长知识, 改变传统单向的授课模式, 从而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习, 学校的教学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网络资源正好弥补了这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比如金字塔建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任何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进而自主欣赏与评析, 然后对金字塔建筑进行再创作。另外, 老师应更新教学模式, 根据自身的授课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并注意在课堂中将自己擅长的上课方法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施展自己的才华, 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知识源泉与创作天堂。
参考文献
[1]贺亮.新课改形式下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育论坛, 2006 (12) .
[2]常锐伦.美术学科优化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保军.论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J].文教资料, 2007 (21) .
[4]成晓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考试 (教研版) , 2007 (2) .
[5]赵虹植.初中美术新教材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教研究, 2007 (1) .
一、重视探究性与创造性的教学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开放的心态,让美术学科内容之间以及美术和生活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著名的教学家夸美纽斯曾说:“知识的获得最初都是来自一个人的感官”。美术课是一种形象性很强的视觉艺术课程,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美术品位,具有深厚的美术素养,最佳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运用课件、实物资料等等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受,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可以完全体验到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
1.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常常会忽视基础的东西,色环就是如此。制作色环的过程很单调乏味,但是却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有益影响。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缓慢的探索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美术色彩的美丽。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眼睛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这都让学生很难体会到其中深藏的秘密。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习惯用刻板的观念,比如天空是湛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鲜红色的,故他们常常会对真正看到的风景视而不见,其实印象中的风景并不是他们真正看到的风景。也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莫奈的《夏日的麦草堆》和《日出·印象》时才会产生无限的惊讶和巨大的心灵震撼。
2. 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固有颜色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脑海深处,所以在观察几何形体时,学生常常能感受到石膏的白色,却很容易忽视灯光的黄色,衬布的蓝色,且看不到这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欣赏自然界景物时,学生也不容易感受到光线变化对大地景色的影响。同一朵花,由于上午的光线带了少许黄色,花的颜色就会呈现橙色;而下午的光线偏蓝色,就会让花的颜色呈现紫色,随着光线的变化,下午的花与上午的花色彩有很大差异。大自然万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奇异的景象,但是我们却没有用心欣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抓住不同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楚色调的基本概念,一幅绘画作品可以使用多种色彩,但是整体上会呈现一种倾向,或者偏红色、暖色,或者偏蓝色、冷色等。
二、加强美术色彩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美术是整个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转而走进生活学习,通过色彩教学,把美术课本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自身拥有实践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乐的体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课堂情形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快乐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大教堂》系列作品中光色变化时,充分调动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打破视觉障碍,让学生在感受到色彩美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定的写生画法,避免出现“闷”、“脏”的画法。依据教学目标,多为学生介绍美术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启迪学生思维,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丽就无处不在。
三、通过实践活动,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帮助他们认知生活中的各种色彩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并加强实践;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可以多安排几次调查活动,让学生初步研究美术知识,掌握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他们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他们所学的知识才会深化,才能在繁杂的现实事物中发现真理,学会探索性学习,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鼓励集体创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
在美术课程的学习方面,有些绘画技巧的掌握对许多初中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倡导合作学习,鼓励集体创作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美术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弥补不同学生美术方面的缺憾,消除学生的畏难思想,从而让每个学生的美术特质都激发出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再加上初中学生年级的不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也需要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例如:初一的学生主要学习线条、造型等的模仿、练习,通过简单上手的教学内容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喜爱和热衷美术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实物绘图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进行花草等实物的绘图教学中,老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去欣赏学校的花草,感受其中的美丽与自然的气息,并且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实物描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美术课程的乐趣。
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美术思维能力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方法中,课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情趣。在老师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每一次活动都设计出带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例如:收集当地废旧材料,创造多元形象。教师指导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稻草、树叶等,进一步引导他们认真体验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对于废旧材料的加工创造,主要采取多角度感受、组合想象、随意裁剪等几种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各种材料,经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只要不断地去发现,美无处不在、无穷无尽。让学生的美术梦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各种别出心裁的艺术品。
管育好
摘自:《金色年华》
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大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与美术教学的新课改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心,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地位和教学目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基本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合作式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为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因此,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备课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得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传授途径,要认真研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正确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关系,教材与教学大纲的关系。避免“编教案”、“对教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这种单一死板的程序所带来的只能是弊大于利的千篇一律的教与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个“清”字,即教学思路清晰,富有循序渐进。在设题选题过程中突出一个“精”字,即精选精导精炼,使学生过目难忘,听后由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吸引力,通过教学内容的情趣,奥妙、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美术教学优质高效。真正发挥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智力、创造等方面的价值。否则,单靠教师的枯燥说教,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而且还容易对教师形成依赖性。
再者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与诱导式课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互动的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知先觉的传授者,学生也不是后知后觉的接受者,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景交融,气氛和谐,进而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健全自己的人格。事实上,教学工作应当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师生的双向互动,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这一工作充满了师生的创造性劳动。
美术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进行,例如:可举行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参观画展,举办学校文化节,现场书画表演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理解,在探索中创新。
总之,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变教会为学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打印本页
宁波市鄞州中学美术学科课程方案
作者:汪纪苗 编辑日期:2006-11-2 19:12:16 点击数:
一、课程目标
美术学科教育是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备促进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表现力的发展以及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等等的多种教育实际功能。在美术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核心精神的前提下,科学建构教学内容模块的框架体系,同时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审美个性、审美情感和人文品格的教育培养,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之更为贴合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素质发展的需要。
针对学生培养,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和探索美术某一门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
1046 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自然、社会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课程内容介绍
教材内容五大模块系列的关系示意图
1.美术
鉴赏 学习
内容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
活动
建议 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
学习
标准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知道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描述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2.绘画
•雕塑 学习
内容 绘画: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绘画、雕塑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感受和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间等现象,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雕塑: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活动
建议 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种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认识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学习
标准 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3.设计
•工艺 学习
内容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设计、工艺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招贴画等)、工业造型设计(服装、生活用品等)和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展示、校园等)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活动
建议 学习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的方法,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进行设计或工艺创作实践。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综合性设计项目的活动。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学习
标准 能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作出评价。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设计或工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4.书法
•篆刻 学习
内容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通过观摩、分析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活动
建议 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学习
标准 积极参与书法或篆刻活动。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作出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会处理一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5.现代媒体艺术 学习
内容 摄影、摄像,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用美术及相关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活动
建议 根据某一题材(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活动。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选用一种或几种计算机软件,如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等进行平面绘画创作或设计;用Flash等进行动画设计,或用3Dmax、AutoCAD进行三维立体设计。选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作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学习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电脑绘画与设计。
学习
标准 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活动。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了解相关的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基本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作出评价。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三、教材分析
必修学分的学习教材是以省教育厅选定的教材为基础,我校使用的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与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联合编著的新版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这五大模块。良好地上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国家教育部对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的要求。(一)教材五大模块系列的特点分析: 模块
名称 特点简介 1.美术
鉴赏 该模块是普通高中美术科目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教材内在的主线深深蕴涵着各相关国家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审美精神,是东、西方美术知识兼容并蓄、交相辉映着向学子们展现其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2.绘画
•雕塑 “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是美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历史积累深厚,体系庞大。教材里要求的是其最基础性的部分,指以一定的材料与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基础创造的活动。绘画、雕塑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现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3.设计
•工艺 设计,指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工艺,通常被称为工艺美术,主要指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广泛地接触材料,培养创造意识,提高操作能力。4.书法
•篆刻 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5.现代媒体艺术 “现代媒体艺术”(主要包括:电脑设计、摄影/摄像)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学分标准:
1.采用学分制管理,每个高中学生在美术课中获得的必修学分为3分。
2.在“美术鉴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这五个课程模块分别设定学分为1个学分。
3.要求先修“美术鉴赏”模块,修习18学时,获得第1个学分,然后转修其它四个模块中的一个模块,获得第2学分,再转修第三个模块,获得第3个学分。
(二)课程模块系列的设置列表:
模块系列 学时 周课时 学分 教学实施 备注 必修
部分 1.美术鉴赏 18 1 1分 高一年级
第一学期 在总体修满3个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选修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可以跨年级,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限制。选修
部分 2.绘画•雕塑 18 1 1分 高一年级 第二学期
3.设计•工艺 18 1 1分 高二年级 第一学期
4.书法•篆刻 18 1 1分 高二年级 第二学期
5.现代媒体艺术(电脑设计、摄影/摄像)18 1 1分 高三年级
五、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针对每一门课程模块的评价成绩,均注重民主讨论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表现与结果成绩相结合,技能掌握水平与创作应用能力相结合,个体能力与集体协作能力相结合的原则。1.学习表现的过程评价。制定学生学习成长的文本性“过程记录”,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纪律性,对活动实践过程的认真态度及团队意识。运用观察、记录、访谈、甚至音像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况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价。制定学生学习成长的文本性“成就记录”,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给学生分析判断自己学习进步的依据。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敦促学生收集与积累美术学习全过程当中的重要资料成果与获奖情况,并通过学生的成长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深入发掘学生的美术个性特长和潜能,给予发展性的引导。
3.针对学生具体的美术作业(主要是理论和作品成绩),运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包括分数、评语、等级、评语、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以此鼓励与认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成绩,并提示出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发展方向。
4.推行多主体的评价方式。由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结合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当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艺术审美思想(知识性、个性化、深度)与“健康状况”(人生审美观、社会审美观、个人心智方向)方面的评价。
(二)学分评价方法
1.学习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占总评分的40%)。具体从考勤情况、课堂表现与过程态度、活动与作业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共100分。(1)考勤情况(20分)
出满勤记20分,无故迟到、早退各一次扣0.5分,旷课一节扣1分,扣完为止,由指定学生作考勤员负责记录、初评,任课教师审核、评定。经批准的病、事假,学生事后补修所缺课时的,不扣分;若在模块学习前提出免于参加课时学习的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免于参加授课学习,该项记满分;若旷课总节数超过总课时的1/3时,不能取得该模块学分。(2)课堂表现与过程态度(40分)
课堂表现从学生的听课态度和记学习笔记的情况,积极参与课堂问题与活动的思考讨论与演示实践,主动发表个人见解,踊跃发言等方面进行评定。过程态度以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态度认真积极性及注重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制定学生学习成长的文本性“过程记录”,教师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多种方式汇集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评定。
(3)活动与作业情况(40分)
积极自觉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活动全过程的美术作业并按时上交,得40分;无故不交美术作业一次扣2分,未向任课教师提出申请而迟交作业每次扣1分,抄袭或请人代作的每次扣4分,扣完为止。由小组长和科代表完成记录、初评,任课教师审核、评定。2.学生学习质量的终结性评价(占总评分的60%)。
制定学生学习成长的文本性“成就记录”,主要从平时作业质量、美术基础理论测试或作品创作考试成绩、参与美术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定,共100分。(1)活动与作业综合质量(40分),指平时美术思考与作品制作的综合质量;由任课教师综合学习课时内完成的全部作业的整体质量情况进行评定。
(2)基础考试成绩(60分),指美术基础理论测试或作品创作考试成绩;由美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集体出题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与技能质量的情况评定。3.奖励性评定
学生参加各级政府教育文化部门主办的美术比赛、展览获奖的奖励分加分标准: 级别 区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奖励分 5 10 20 30
4.综合评定分
综合评定分=过程性评价分×40%+终结性评价分×60%+奖励性评定分;
学生的学科综合评定分在60分以上的,给予该模块满学分;在60分以下的不给予学分。
六、校本课程
总体宗旨是:为学生对美术文化学习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与爱好发展的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知识技能的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精神情操。
(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高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深入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自己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各种基础表现技法,培养学生主动练习、自主实践、集体探讨与协作的能力,并以追求美术表现“真、善、美”的审美思想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与技能知识水平。
课程内容: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自编校本教材有《中国传统书画基础》。
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建议:每学期18课时
(二)工艺美术基础设计与制作(高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深入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现代与传统的工艺美术制作中的各种基础表现技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意识和积极创新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动手水平和和集体探讨与创造的协作精神。课程内容:自编校本教材有《工艺美术基础》。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建议:每学期18课时
(三)中外美术名家名作赏析(高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深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中外美术历史上的名家和名作,培养学生自主深入分析、理解和集体讨论与协作研究美术历史问题与现象的能力,并以美术历史上名家、名作美好的榜样效应,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高尚的人文理想。
课程内容:自编校本教材有《中国美术名家名作赏析》、《外国美术名家名作赏析》。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建议:每学期18课时
(四)美术绘画专业的兴趣学习(美术特长学生及爱好绘画的各年级学生)
区别于传统的美术活动,美术创意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二字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也就是说幼儿美术创意活动重点关注的是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以及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在自我探索方面的能力。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幼儿绘画,给孩子一个自由创作想象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发掘幼儿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并从中得到快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一、创意美术课程特点:
1、美术式的思维教育,积极的五感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五感体验,培养幼儿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孩子更全面的感知事物的本质。
2、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打破平面作画的限制。以果汁、番茄酱、蔬菜、面粉、吸管及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美术工具,用海绵、喷壶、刷子和自己的小手、小脚当画笔,改变平面作画的限制,把墙面、地板当作画纸,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立体创意空间。
3、快乐的游戏化课程,循序渐进的启发创造力。
课程采用美术游戏形式,在老师对主题材料的启发引导下,自由涂鸦、自由表达创意,逐步培养观察力、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小班制的授课模式,全方位的幼儿潜能开发。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自我,小小群体的互动,则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创意美术课程,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各年龄段创意美术课程内容:
(一)小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3-4岁)
小班幼儿刚开始接触美术工具和材料,由于小肌肉控制能力不强,且进行创作时手眼也难于同步,因此,在小班我们将引导幼儿进行撕贴、印章、水粉涂鸦、泥工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和画画;另一方面,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易于对情景化的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我们的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应更富于情景化和情趣性,引导幼儿围绕某一感兴趣的情景进行创意活动。
(二)中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4-5岁)
与小班幼儿相比,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练习,中班幼儿的小肌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且愿意尝试使用各种美术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创意活动,因此,中班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我们将引导幼儿采取蜡笔画、油水分离、吹画、剪贴画、纸、泥工、综合材料拼贴、鞋和瓶的涂鸦、彩泥创意贴画等形式来初步尝试独立的创意活动,教师适当的提供一些废旧材料来让幼儿迁移创造。
(三)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5-6岁)
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的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会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并且能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因此,在大班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时,我们将水粉涂鸦、蜡笔画、剪贴画以及泥工等结合起来,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同一个创意活动里可以自主选择、整合不同的创意方式。
三、美术创意活动的主要材料及相关创作形式
(一)油画棒画
材料:记号笔、油画棒、铅化纸、彩色卡纸、宣纸等; 创作形式:油画棒画、油水分离、涂染画、刮蜡画、连环画等;
(二)水粉水彩画
材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粗细不等的毛笔、铅化纸、宣纸、纸盘、纸杯、伞面、扇面、汗衫、长卷布、印章、吸管等;
创作形式:水粉涂鸦、彩墨对应、写意画、纸盘创意画、纸杯创意画、伞面创意、水粉长卷画、水粉重彩画、印章变形画、吹画等;
(三)版画
材料:水粉颜料、糨糊、铅化纸、彩色卡纸、吹塑纸、油墨、滚筒等; 创作形式:吹塑版画、彩印版画、油印版画;
(四)线描画
材料:记号笔、各色粗细水笔、彩色手工纸和卡纸等; 创作形式:实物写生、写生变形画、借形想象画;
(五)扎染、蜡染
材料:水彩颜料、水粉颜料、宣纸、手帕、薄布等; 创作形式:染纸作品、染布作品;
(六)纸艺
材料:彩色手工纸、卡纸、报纸、瓦楞纸、绒纸、年历纸、剪刀、胶水、双面胶、镊子等;
创作形式:折纸拼帖画、彩纸撕贴画、彩纸剪贴画、纸条创意等
(七)泥塑
材料:彩泥、软陶、木制小工具、图形小模具、塑料盘、水粉颜料、毛笔等; 创作形式:泥工立体塑造、陶艺立体塑造、彩泥创意贴画、陶泥彩盘作品;
(八)生活用品创意
材料:鞋子、各种瓶子(油瓶、可乐瓶、净水桶)、各种纸盒(蛋糕盒、餐巾纸盒、各类包装盒)、宣纸、糨糊、彩笔、毛笔、水粉颜料、双面胶等
创作形式:鞋的涂鸦、鞋的创意变形、瓶的涂鸦、青花瓷瓶创作、瓶的创意变形、盒的涂鸦、盒的变形组合; 九)综合材料画
材料:芦苇、树枝、树叶、稻草、棉花、干辣椒、火柴、小木棍、各种豆类、鸡毛、鸭毛、小石子、纽扣、绒线、碎布、包水果的网、坚果壳、铅笔卷花、报纸、纸盒、纸箱等;
创作形式:综合材料创意拼贴画、综合材料创意立体塑造
四、幼儿创意美术课程设置
课时、活动名称、活动目的、工具
第1周 《鱼儿游游》
1通过撕纸、绘画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鱼。2体验撕纸涂色,点色的乐趣。彩纸、水粉、炫彩棒、记号笔。第2周《梅花》
1、认识红色
2、能在一定范围内点画。水粉、棉签白
第3周 《几根线条去散步》
1、知道横线的画法。
2、感知不同色彩组合的变化。水彩笔、白纸
第4周 《蔬菜水果做游戏》
1、对蔬菜水果的观察,察,知道切开的蔬菜水果有很多漂亮的图案。
2、体验用蔬菜水果印图案的乐趣。水粉、白纸、蔬菜水果若干
第5周《下雨了》
1、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点画。
2、体验点画的乐趣。水粉、白纸、第6周 手指点画《树叶宝宝》
1、学习用手指点画树叶(竖点、侧点)水粉、油画棒、白纸
2、懂得爱惜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第7周 《给星星月亮穿花衣》 认识黄色,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涂色。油画棒、白纸
第8周 《美丽的树叶》
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色。能从视觉上感知它们的不同。油性笔、油画棒、白纸
第9周《美丽的彩条旗》
1、认识蓝色,巩固认识红、黄、蓝、绿。
2、能在一定范围内均匀涂色。油画棒、白纸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素质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启发、调动和诱导学生的情感,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恰当地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美的规律,增强学生的感受,从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帮助学生去设计美的生活。
初中美术中,审美素质的培养首先来源于美术欣赏课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欧洲近代的风景画、静物画,所描绘的都是非常质朴、非常接近生活的题材。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在课前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喜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类收集一些资料。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如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逸闻趣事等等。适当的铺垫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人们总是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出示一些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的同时逐步懂得要改变自己个人的一些欣赏角度。比如,很多学生最初会认为画得“像”的就是好的,而这时教师如果对学生认为那些不“美”的名作加以介绍,使学生产生一种反差,产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初步地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地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审美素质。
二、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是把握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获得的是观察事物的方式和感受外部事物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一种个人经验,形成一种价值取向。美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在新课程的初中美术教材中,实践性强是一个重要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内容占据了较大比例。例如,八年级(上)第六课《打开的喜悦》,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制作贺卡,传递祝福与关心。课前,可先让学生收集一些精美的贺卡,了解贺卡的多种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寻找和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这一课的制作,学生除利用了有色卡纸外,还用上了贴画、毛线、小挂件、花瓣、叶片,甚至是铅笔屑。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综合了手绘、开窗挖孔、粘贴、卡接、立体构成等多种形式。制作出的贺卡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还有音乐卡。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创意思考,而且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讲评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使教师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不断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把创造富有个性新颖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变通法则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较难准备,只能靠教师动脑筋。讲授八年级(上)的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时,课前我就启发学生寻找练习制作的材料,学生用橡皮泥、面团代替了泥和陶土,有的学生甚至带来了萝卜、土豆等物品,所有的学生都准备了材料!在我用多媒体呈现了许多古今中外著名的雕塑作品,并介绍了作品的材质与一定的制作技巧后,学生们就兴致勃勃地开始制作。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作品形式各异,富有个性。
在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讲评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导致学生单调乏味地学习美术,学生的作品缺乏应有的生活情感。同时,教师的讲评是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理念的,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劳动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出发进行评价。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一定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创造性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完善学生的人格,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初中阶段美育特点及规律,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案,并遵循美育原则,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不断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其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形势;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联系
一、初中美术课的特殊性
初中美术课程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美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都不同,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其次,美术课没有具体的考试标准,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考试,每一道题都有固定答案,初中美术课的考试没有固定标准,一切全靠学生想象创造。最后,初中美术课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模式灵活。
二、美术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对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发现美丽事物的眼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将课堂融入生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美。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美术课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一些课程内容,如:手工雕刻、剪纸、制作模型、绘画艺术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观察动作,
另一方面将学到的东西动手实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美术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6岁年龄段,进入了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知识,并且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辩别是非、善恶、美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初中美术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美术课与其他文化课相辅相成,通过在学术课上对学生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健康地学习、成长。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美术课程对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要积极地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和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初中课堂上通过美术课把学生培养好。
参考文献:
[1]徐倩.新乡地区高中阶段美术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
[2]陈慧祯.新课改、新理念,美术课程评价方式探究:乌鲁木齐中小学课改实例解析[D].师范大学,2010.
[3]黄方艳.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校本美术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初中美术课程教材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09-21
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1-07
初中美术作业06-30
初中美术教研计划06-10
初中美术公开课10-19
初中美术集体备课计划06-25
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05-25
初中生美术创作画06-02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随笔06-05
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