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活动主题(共8篇)
各省、市(县、区)教育局暨教研室(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音乐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与研究能力,总结推广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经验和成果,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经研究,决定举办“名师之路”全国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
一、活动内容: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
2、音乐教学设计交流
3、专家报告与教学点评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15年12月5--6日,12月4日报到。会议地点: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
乘车路线:26,718,511路在御园(温泉)小区站下车。
三、拟邀主讲专家
蒲红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主任,副教授。刘永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伟长: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员。吴瑶香: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小学,特级教师。谢晓梅:重庆市人民小学,特级教师。
付 群:天津市红桥区桃胡园小学,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马红磊:重庆市巴蜀小学,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伍 娜: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黄美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对幼儿来说, 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 最有效的学习内 容就是他 们可以感 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 于幼儿周 围的现实 生活。我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就是追随幼儿的 经验与生 活而展开 的 ,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音乐兴趣
1.多途径营 造音乐氛 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可渗透音乐欣赏,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环境中,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音乐, 从而诱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如,早晨当幼儿吃完早餐时,播放轻音乐,让他们欣赏、倾听并感受优美的旋律。久而久之,幼儿倾听的兴趣会慢慢提高。他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 ,从而喜爱 音乐、体会音乐。另外,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对幼儿园环境感到陌生,大多数幼儿不愿意唱歌、表演。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边参观幼儿园边轻轻哼唱《我爱我的幼儿园》,久而久之, 幼儿对老师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慢慢就会变得爱主动唱歌、做游戏。因此,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育活动更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求知欲望。
2. 重视音乐角乐 器材料的投放。 在音乐角,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提供各种各样的成品乐器和半成品乐器, 启发幼儿通过探索自我发现乐器,如通过敲盆、碗、碟、杯,摇塑料瓶 等自制音 乐声响。此外,教师还可投放一些头饰、纱巾、服 装、扇子、雨 伞等道具,让幼儿通过摸摸、敲敲、打打、玩玩、跳跳等自由玩耍、自由摸索, 展现表现的欲望和表演的才能。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幼儿能用自己发 明的乐器 为歌曲伴 奏 ,有的幼儿能担任小指挥, 还有的幼儿能拿着扇子、戴着树爷爷的头饰随优美的音乐自编动作尽情表演。这说明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 能够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 能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
3. 引导家长创 设良好的家 庭音乐环境。在音乐环境中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是可行的, 而且行之有效。教师可通过谈话、办讲座等途径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明白音乐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鼓励家长为孩 子提供良 好的音乐 环境。如,我园好多家长就为孩子买了中外名曲或幼儿歌曲; 还有的家长利用早上起床或睡觉前等间歇时间, 为孩子播放舒缓的歌曲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等。
二、 为幼儿提供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 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在音乐主题活动中,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展示各种音乐才能的机会,给幼儿创造表达自己、展示音乐活动成果、与其他幼儿分享的条件, 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活动 , 促进幼儿 多元智能 的发展。如, 在音乐角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 为幼儿播放喜欢的音乐,让他们相互交流、自我表演;组织“表演秀”等类似活动,让幼儿尽情展示自我等。
三、 为幼儿提供贴近生活的音乐,让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大自然的现象, 能使音乐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和技能变得简单、生动,能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味。
1. 热播动画 片能让幼 儿更好地走进音乐。在学习中班歌曲《可爱的动物》时 ,我播放了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主题曲,音乐一放幼儿就跟唱了起来。这样的教学贴近幼儿生活, 能够引起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再加上一些舞蹈动作吸引幼儿, 能使幼儿在愉快和轻松中很快学会歌曲。
2. 巧妙的环 境布置能 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歌曲情感。如在教《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为了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感, 教师可布置夜空情境, 让幼儿分别扮演月亮、星星、树叶、妈妈和宝宝等,然后教师抱着一个幼儿轻轻地边唱边哄, 让幼儿体验歌曲中的各种情感,感受温馨和浪漫。这样不仅能拉进 老师与幼 儿之间的 距离 ,还能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幼儿能很快学会这首歌曲, 并且能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欣赏课;音乐主题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2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与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欣赏教学”相比,"感受与鉴赏”更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学不只是教师单纯的传递和执行,而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新课标”指出:“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1]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分为声乐曲和器乐曲。声乐曲由于有歌词,学生容易理解和表现。而器乐曲没有歌词,并且篇幅较长,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较少的小学生来说,曲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们不感兴趣。因此教学中器乐曲欣赏课难度较大,这无疑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有重点的教学,较快的掌握器乐曲的音乐主题,就能突破这一难点。因为只有对音乐主题熟悉和掌握,才能辨别器乐曲的结构,进而准确的把握器乐曲的音乐内容与特点。因此,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参与、体验,最终记忆器乐曲的音乐主题。
笔者认为器乐曲音乐主题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掌握:第一阶段:课前感知器乐曲音乐主题;第二阶段:课堂记忆音乐的主题;第三阶段:器乐音乐主题的拓展。
第一阶段:感知音樂主题
(一)安静的聆听
听是感受音乐的第一步,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截取器乐曲的主题音乐,从课前学生进入课堂开始就让他们安静的聆听。在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情绪,并伴随音乐展开想象并哼唱主题旋律,在"无痕”中达到熟悉、感知和记忆音乐主题的目的。
(二)律动
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音乐主题的节奏特点编创律动动作,如一年级《小白船》三拍子的歌曲结合强弱规律编创一些学生喜欢的节奏律动,直观的展现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或者根据民族器乐曲音乐的民族特色编创简单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民族特色,熟悉音乐主题。如《苗岭的早晨》可简单做一些苗族舞蹈的动作带领学生伴随音乐起舞。
第二阶段:记忆音乐主题
(一)图形谱
图形谱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旋律的好助手。图形谱用点表示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把点连成线表示旋律的音高走向,以颜色体现音乐旋律的内在情感,用紧凑程度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图形的大小表现旋律的强弱关系,以图形的形状组合相似度判断乐曲的结构,配合显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简单易懂,一目了然。例如下图:《苗岭的早晨》主题的图形谱。
(二)唱主题音乐记忆
音乐欣赏中不只有听,还应该与歌唱结合起来,将学生的音乐感受丰富起来,动员学生充分参与表现音乐中来,加深音乐主题的记忆。学生在多次聆听主题音乐后,随着教师钢琴伴奏唱出主题乐谱。不要过多的纠正学生唱谱的准确性,目的是参与感受音乐的过程。有些乐曲还可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找出主题曲调一共出现过几次,跟着音乐哼唱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填歌词记忆主题
为了便于演唱,教师可以把一些具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旋律配上简单的歌词让学生演唱,这种直观、形象的方法能够使音乐曲调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四)器乐演奏帮助记忆
教师可以用多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小提琴、手风琴、钢琴等。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不同音色演奏同一首器乐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通过多次聆听加深器乐曲音乐主题印象。
(五)表演情景记忆
对于1、2年级的低段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最大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三个和尚》、《龟兔赛跑》、《三只小猪》等具有童话故事的音乐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情景表演,贴近学生童心,便于理解音乐主题旋律所表达的内容。
(六)文化内涵记忆
“新课标”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与融通是对音乐教学理念的一大发展和进步,使音乐教育更加接近人文教育的实质。”[2]教师讲解器乐曲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介绍器乐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主题思想和相关故事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切记不可过多的讲述相关文化内容,丢掉音乐这个本质内容,使音乐课变成语文课或者其他科普类课程。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音乐主题
(一)表现音乐主题
可以让小乐器进课堂,让学生用口风琴或竖笛演奏音乐主题,会跳舞的学生用舞蹈表现音乐主题,还可以设计配乐诗朗诵、画画等形式组织学生表现音乐。
(二)编创音乐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音乐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主题填歌词。还可以围绕音乐要素的变化创编新曲子,方法有很多,可以改变音乐主题的节奏速度,可以改变音乐主题的音域等等,鼓励学生试着给自己的新曲子加个合适的标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表演。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感受音乐活动中来,尤其是器乐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器乐曲音乐主题记忆,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激发音乐兴趣,为学生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的耳朵和心灵开启美妙的音乐之旅。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张扬自身的个性,成为课堂主体。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和发现美的音乐,真正从枯燥乏味的注入式课堂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音乐欣赏课。这无疑也要求教师不断的提高专业素质和备课能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中每个音乐要素的考究和探讨,充当学生学习中的航标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学生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9页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感知动态画面的内容,尝试听辨音乐快乐、悲伤的情绪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喜欢参与音画同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小鸟头饰、动画片片段剪辑《快乐的小鸟》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鸟飞》音乐律动入室。
二、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展开联想,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样的音乐?这段音乐象什么?
三、引导幼儿欣赏消音动画片,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1)第一段:小鸟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的?
(2)第二段:小鸟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四、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听辨快乐、悲伤的音乐,并与相应的动画片进行匹配。
(1)第一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2)第二段音乐适合哪段动画片?为什么?
五、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1)鼓励幼儿创编鸟飞、鸟跳的动作,表现快乐的音乐
(2)鼓励幼儿创编小鸟伤心的表情、动作,表现悲伤的音乐
六、引导幼儿讨论,教育幼儿要爱护鸟类,不要伤害小鸟:
为什么快乐的小鸟会变得那么悲伤?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知秋天,感受丰收的喜悦;
2、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意识。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摘果子》音乐;实物玉米和棉花桃;用卡纸制作的花生、玉米、梨、苹果树、小鸟、云和落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鼓励幼儿说一说家里收获的果实有哪些。出示实物玉米和棉花桃,帮幼儿了解玉米和棉花的基本用途。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果实还有花生和梨,由玉米、花生和梨的颜色引出落叶和苹果树,跟幼儿一起感知秋天。
1、在了解梨的时候,随机进行卫生习惯教育。
2、在欣赏苹果树的硕果累累时,随机进行点数练习。
二、表达喜悦之情
通过欣赏苹果树的硕果累累,跟幼儿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
1、喜悦——笑眯眯的、找果子、跑过去摘(踵趾步练习)
2、摘果子——一只手拿篮子、一只手摘果子(包括上面、下面和前面)。
3、摘得果子装满篮子,要拿给人们看一看。
4、随音乐把动作连接起来,注意动作一定要跟上音乐的节拍。
5、让幼儿排成两队或三队随音乐做练习,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
6、让有围成圆圈随音乐做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三、设计情境、巩固练习、培养爱心
有一位农民伯伯,果园的果子都熟透了,他一个人摘不完,我们大家一起去帮忙好吗?(把幼儿分成三个组,随音乐再做一遍)
四、稳定幼儿情绪,培养美感
果子摘完了,农民伯伯说我们大家真棒,都是有爱心的孩子。
再次展示黑板上的苹果树,引导幼儿利用小鸟和云把这幅画打扮得更漂亮。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棵苹果树,或者用卡纸制作一颗苹果树,并做摘果子的游戏。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3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歌曲。特别是在歌曲创编表演的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的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而,我设计了此活动,即以歌唱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师: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三、学习儿歌(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亲亲热热把手牵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4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齐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能够怎样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能够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这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此刻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5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感知、想象、感受并有个性的表现及创造。大班孩子对音乐节奏有了一定的基础,喜欢欣赏各种形式的乐曲,并能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敲敲打打,乐在其中。而《森林狂想曲》这首曲子节奏欢快、明显,乐曲以动物音乐为主题,将生动有趣的动物与音乐、节奏有机地结合,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我把它作为打击乐活动的素材,设计了音乐活动“森林音乐会”。旨在通过认识节目单、多次彩排到正式演出等音乐会的情节,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在欣赏、表演、演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会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2.学会看指挥进行乐器的演奏,并能尝试用不同乐器进行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交换乐器,体验与同伴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指挥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难点: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时,能基本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活动准备:
音乐《森林狂想曲》选段,图谱,打击乐器(圆舞板、铃鼓、三角铁)。
经验准备:有使用各种乐器的经验,会看一些简单的图谱。
活动过程:
1.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想去吗?”(播放音乐前奏部分)咦,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鼓励幼儿讲述)噢,今天森林里要举行音乐会,小动物它们都来参加这个音乐会了,我们来听听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呢?(师幼共同欣赏一遍音乐)
(2)分析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师:“你们猜了那么多,那么到底哪些动物来参加音乐会了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节目单吧!”
①第一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小青蛙,它为我们带来的是唱歌的节目,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谁能看着图来拍出它的节奏。师指图引导幼儿拍出小青蛙唱歌的节奏。
②第二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小鸭子,它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节目呢?(跳舞)我们一起来试试小鸭子跳舞的节奏。
③第三位给我们表演的是孔雀,孔雀要表演什么?(开屏)你们能不能学学孔雀是怎么开屏的?前面一部分我们做孔雀开屏的动作,小羽毛这我们做拍手的动作,一起来试试。
④根据图谱,连贯的拍打三种节奏。
(3)初次尝试听音乐完整的拍打节奏。
师:接下来有一个新任务,演出就要开始了,演员们要先进行彩排。这次的彩排任务是:听着音乐,看指挥,拍拍手,开屏的地方我们就做开屏的动作。
①幼儿第一次进行看指挥,完整拍打节奏,并发现结尾部分节奏的不同。
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音乐结束部分有什么不同?(有青蛙的叫声)那代表音乐结束了,看老师指挥的手势,我们再来试一试,把结束的音乐表示准确,看看这次你们能不能做好。
②幼儿第二次进行看指挥完整拍打节奏,要求幼儿把结束部分拍准。
2.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师:为了让今天的演出更加的精彩,老师今天带来了小乐器,看看有什么?(出示乐器)
(1)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乐器,初次尝试用乐器演奏。
(2)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师:“‘森林音乐会’的序幕拉开了,现在我宣布‘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
幼儿看指挥,听音乐,运用乐器进行完整合奏。
(3)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3.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2、幼儿能够听辨声音的长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节奏。
3、初步培养初步的音乐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教师弹钢琴《来了一群小鸭子》进教室,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坐在小椅子上,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发生练习: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鸭 子们 起 得 早,太阳 公公 咪 咪 笑。
2、出示玩具下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小朋友们,你们学学我的声音叫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边走动,边叫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3、小鸭子看见老师有礼貌的问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老 师 你 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_ _ _ _ _ _ _ _
老 师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4、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我 玩 汽 车 嘎 嘎 嘎 嘎 我 真 开 心
“小朋友,和小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过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说出。
5、用此方法,下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下鸭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6、同时,也可以把小鸭替换魏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齐唱《来了一群小鸭子》离开小椅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培养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兴趣。
2、幼儿能够听辨声音的长短,能感知四分音符的节奏。
3、初步培养初步的音乐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教师弹钢琴《来了一群小鸭子》进教室,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坐在小椅子上,准备上课。
(二)基本部分:
1、发生练习:2 3 4 5 6 5—/ 5 4 3 2 1 3 1—//
小鸭 子们 起 得 早,太阳 公公 咪 咪 笑。
2、出示玩具下鸭子,“今天我要上幼儿园去了,真开心。”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小朋友们,你们学学我的声音叫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边走动,边叫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3、小鸭子看见老师有礼貌的问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老 师 你 好
“小朋友们你们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问老师好,好吗?”
_ _ _ _ _ _ _ _
老 师 你 好 老 师 你 好
4、小鸭子玩汽车:听,小鸭子说什么?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嘎 嘎 嘎 嘎 我 玩 汽 车 嘎 嘎 嘎 嘎 我 真 开 心
“小朋友,和小鸭子一起把小鸭子说过的话告诉老师好吗?”幼儿随下鸭子按节拍说出。
5、用此方法,下鸭子可以换不同的玩具,如皮球,积木,风车……幼儿随下鸭一起练习四分音符的语言节奏。
6、同时,也可以把小鸭替换魏小狗,小猫等其他动物代替,练习四分音符。
(三)、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齐唱《来了一群小鸭子》离开小椅子。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2
下蛋罗--课题生成:
我曾带领小班孩子参观过饲养的小鸡和母鸡,玩过“老母鸡与小鸡”的游戏,小班幼儿对母鸡的叫声“咯哒”非常感兴趣,对鸡妈妈、小鸡和鸡蛋充满好奇,游戏中,他们积极地模仿老母鸡和小鸡的动作及叫声,气氛非常愉快、活跃。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小班歌唱活动《下蛋哕》。
下蛋罗--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下蛋哕》,唱清歌词。
(2)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3)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欢快,并创编小鸡的动作。
下蛋罗--活动准备:
母鸡图片(尾部开一出蛋小口)、母鸡头饰、鸡蛋图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篓一只。
下蛋罗--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哕》一遍。
教师提问:“歌曲中有谁?”幼儿1:有母鸡。
幼儿2:有一个大草窝。
幼儿3:还有母鸡在下蛋。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鸡蛋与母鸡的“咯哒咯哒咯咯哒”的节奏一致)。
2、学唱歌曲。
(1)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考虑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①“老母鸡坐在哪儿呀?” 幼儿1: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幼儿2:老母鸡坐在草地上。幼儿3:老母鸡坐在鸡窝里。
②“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干什么呢?” 幼儿1:老母鸡在下蛋。幼儿2:老母鸡在高兴地笑。幼儿3:老母鸡在孵小鸡。
③“老母鸡下蛋的时候高兴吗?”幼儿1:高兴。幼儿2:不高兴。
④“老母鸡是怎样叫的?”幼儿1:咯哒,咯哒,咯咯哒。幼儿2:咯咯哒。幼儿3:咯咯咯咯哒。
教师完整地小结歌词。
(2)幼儿学念歌词,教师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继续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并将母鸡下出的蛋(图片)放入竹篓中。(学唱数次后,请小朋友看一看竹篓,母鸡下了这么多蛋。)3、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教师配带母鸡头饰,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当鸡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鸡,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学做小鸡的动作,看看哪一只小鸡的动作跟别的小鸡的动作不一样。”幼儿1:双手放在背后做小鸡的翅膀,弯着腰。
幼儿2:双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拢,两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鸡幼儿3:上臂夹紧身体,下臂与手自然向身体两侧伸跬上下拍动。
4、尾声。
我的鸡宝宝们玩得都很高兴,肚子饿不饿?鸡妈妈问,请你们唱着歌,一起跟妈妈到外面捉虫去。
在幼儿学唱歌曲时,教师用制成串状的鸡蛋演示母鸡情景,并将抽出的鸡蛋串放在篓中。
下蛋罗--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整个活动较好地贯彻了一条原则,即给小班幼儿充分机会。在游戏环境中,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老师操作母鸡下出一个一个连成串的鸡蛋时,幼儿高兴得直拍手。等鸡下出一筐鸡蛋时,老师将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给他们看时,个个都叫了起来:“啊,母鸡真能干呀!下出这么多鸡蛋!”就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二、专家点评能注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一边演示形象的教具一边歌曲,幼儿感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仅模仿了母鸡的动作,还应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学习感受音乐,充实整个幼儿活动的时间。
三、反思与讨论试用“多通道感受音乐”的观点分析该案例活动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谣,学习看图谱演奏。
2、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图片、乐器:打棒、碰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谣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演奏。
活动难点:用碰铃演奏十六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唱歌吗?
师:有一位修鞋匠老爷爷他手中的锤子也会唱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
二、互动学习
(一)欣赏歌谣,初步理解歌谣
师:老爷爷手中有几种锤子?(出示大小锤子图片)
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
(二)再次欣赏歌谣,感知大小两种锤子的节奏
1、师:大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1)
师:敲了几下呢?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师:大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再来试一试。
2、师:小锤子是怎么敲的?(出示图谱2)
师:敲了几下呢?
师:小锤子敲得声音重还是轻?
师:我们一起拍手来试试。
3、教师说前半句,幼儿拍手表现两种锤子的轻重
三、探索交流
(一)学习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看图拍一拍老爷爷修鞋的地方。刚才我们拍了手,还可以拍哪里?
2、跟随音乐看图谱感知节奏。
(二)根据乐器的音色为歌谣选择乐器
1、师:小朋友真棒,知道在修鞋的地方拍手,说词的地方摆头。瞧,老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呢。(出示打棒、碰铃)
师:你们认识吗?
2、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大锤子在敲?
师:哪一种乐器的声音像小锤子在敲?
3、幼儿分两组分别使用打棒和碰铃。(教师巡视检查幼儿乐器的用法)
4、师: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试试:大锤子唱歌当当当当,小锤子唱歌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
(三)看图谱完整演奏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演奏(提醒幼儿说词部分乐器休息)
2、教师小结:乐器的使用以及小锤子的演奏
师:小朋友想一想碰铃怎么就敲得快了?
3、幼儿互换乐器,感受不同音色的乐器所演奏的效果不同。
四、拓展延伸
师:这首歌谣叫《锤子歌》,老师将图谱放到表演区,小朋友可以试试除了用打棒和碰铃伴奏,还可以用什么乐器?反思: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太多的演奏经验,对于他们来说乐器的演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选择了歌谣《锤子歌》。
活动反思:
这首歌谣琅琅上口,便于理解,同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象声词“咚......”“叮......”,并且通过大锤、小锤的对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感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音乐的轻重、快慢。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颇有难度。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小锤子敲了八下,小班幼儿没有那么强的自控能力,不可能正好敲八下。只要幼儿能跟上节奏,音乐停,乐器不敲即可。
怎样能让幼儿用碰铃给小锤伴奏时既敲得快还要节奏清晰,那就在于两个碰铃之间距离的掌握,离得太近听不清敲的节奏,离得太远跟不上节奏。要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来探索发现这一秘密。
由于小班幼儿没有配器的能力,因此我给幼儿提供了打棒和碰铃两种乐器。幼儿可以根据乐器的音色来和大锤、小锤进行匹配,为幼儿后面学习配器做铺垫。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仍有3名男孩对于后面的集体演奏环节不是很感兴趣,因为是分组演奏,所以存在等待现象,他们3个是急切的想敲击乐器,但是老师不允许,所以后面出现了不耐烦的情绪。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开始和停止》的音乐游戏,幼儿感知音乐有反复地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2、在游戏中,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形式表现开始和停止这一音乐的特点。
3、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汽车》、《开始和停止》音乐。
2、方向盘人手一个、红绿灯指示牌、场地布置画一个大圈。
3、《开始和停止》音乐图谱。
4、开始和停止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小司机》开车进教室。
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岳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开着火车去郊游,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你们手里的方向盘,我们出发喽!—— 小司机音乐
二、通过谈话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开始和停止”的事件。
师:宝贝们,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你们把手中的方向盘轻轻的放在自己椅子底下。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做了小司机,你们开心吗?(开心)
师:小朋友知道看到红灯(出示)要怎么办吗?(停下)
师:那么看到绿灯(出示)呢?(要开始走)
师小结:嗯,回答的真好,小朋友都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来试一试,我们坐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看到老师举红灯时,就怎样?举绿灯呢?嗯,真棒!来,我们系上安全带,双手扶好方向盘,开始开咯~看到红灯要停止,看到绿灯可以开始(教师适当的举红绿灯并用语言引导)嗯,真棒,每个小司机都非常的遵守交通规则。
三、感知音乐
1、第一遍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音乐特点
师:今天岳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的,认真的来听一听这首曲子和我们以前听过的曲子有什么不用?它有趣在哪里?——(教师播放音乐,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摆动身体,音乐停止时教师定格不动)
师:这首音乐和我们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没歌词、一会儿有音乐,一会儿没有
师小结:这首歌曲就象我们开车子的时候一样,一会遇到红灯停止下来,一会遇到绿灯又向前进,遇到红灯又停止下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又开始向前开了。
2、第二次感受音乐(出示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首音乐里开火车的时候遇到了几个红灯啊?(六个)
师: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学小司机在座位上开车,音乐停止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呢?
师小结:原来跟着音乐做游戏是这么的有趣。
四、表现音乐
1、木头人游戏(请幼儿示范,走路,摆造型)
师:你们玩过木头人游戏吗?(玩过)那我们玩一次,“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大门牙。不许动哦,师:很好,那你会跟着音乐玩木头人的游戏吗?音乐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走一走,音乐停止时就摆个好看造型停止在那不可以动哦!音乐又开始时又可以动,停止时呢?(可以找一个幼儿试玩一次)(随音乐玩木头人游戏)
2、幼儿创造表演
师:我们除了可以玩木头人游戏跟着音乐一起走一走,停止时摆摆造型,还可以学什么跟着音乐游戏呢?
幼儿:跳舞、学小白兔………(请幼儿示范)(那你可以跟着音乐试一试吗?)音乐停的时候就不可以动哦,音乐开始就继续)
师:刚刚他表演的好不好?那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朋友,太棒了
五、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们看,地上有一个什么呀?(圈)
师:对了,这个圈还可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呢,老师讲游戏规则:待会我们小朋友拿起我们的方向盘围着这个圆圈站好,音乐开始时我们就围着这个圆开一开汽车,音乐停止时,我们就跳进圈内,停止在那不动,音乐开始时再跳出来,继续开汽车。听明白了吗?
师:先看老师示范一次,看清楚了吗?你们会吗?
集体幼儿跟音乐玩跳圈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那我们把椅子底下的方向盘拿出来,围着圆圈站好,开始咯,音乐开始我们就开汽车,音乐停就跳进圈内怎么样?(不动)(师幼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玩两遍然后带着幼儿开汽车出教室。)
六、观看视频。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突然停止又突然开始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播放视频)。
师:小朋友们今天回家再去找一找,看一看,除了视频里今天看到这些,还有什么事情是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的。明天来告诉老师。
小班音乐主题活动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夜晚星空闪烁、柔美的意境.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用打击乐器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小动物头饰(猫、狗、鸭、羊)3、节奏卡 4、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扮演各种小动物到森林动物园玩吧!”
音乐起:(放小动物操音乐)老师随幼儿一起翩翩起舞,并鼓励幼儿:“看,多漂亮的小鸡呀!聪明的小狗走得多好!可爱的小猫今天特别精神!哇!小鸭今天跳得可好啦!”
(当音乐停时)
师:“你们真是一群聪明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看看我们小动物的家是怎样的?小动物们又是怎样学本领的?看看我们谁最能干,谁最认真,谁最聪明?
2、小动物学唱歌
师:“小动物们!看!谁来了?”(师转身把小鸡头饰戴上)
幼:“小鸡来了!”
(1)幼儿拍出节奏:|叽叽 叽|叽叽 叽|
(2)用以上方法和幼儿一起练习小猫、小狗、小鸭的叫声。| 喵 喵 |喵喵|;
呷— | 呷—|;汪—| 汪汪 | 汪—| 汪汪 |
(3)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节奏练习。
(4)师:“树上的小鸟听见你们在唱歌,它也想唱一唱。”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运用强弱对比的声音唱歌曲:《两只小鸟》
3、律动回座位《大鞋与小鞋》
4、学习节奏乐《小星星》
(1)出示挂图(1)
(活泼调皮的星星)
师:“天黑了,妈妈带着小朋友出来散步了,你们猜猜这时候什么东西在天空中最调皮,象一只只小眼睛一样看着我们?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要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来表现闪烁的星星。
(2)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轻快、跳跃的小星星”(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位拍出_ _ | _ _|的节奏。
(3)出示挂图(2)
(安静柔美的星星)
师:“小星星玩累了,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表现累了的小星星。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节奏型来表现玩累的小星星?(引导幼儿拍出_—|_—的节奏型)
(4)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
(5)幼儿分别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5、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敲出两种不同的节奏型(提示幼儿不同情绪的乐曲可选用什么乐器呢?)
(1)先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笑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2)再请一组小朋友拿乐器敲出睡觉星星的节奏型,另外一组小朋友可做点头动作。
6、两组幼儿一起配上乐器,为歌曲《闪烁的星星》伴奏。
7、音游《小动物回家》
师:刚才小朋友演奏得又整齐又动听,今天我们在森林动物园里渡过了愉快的一天,现在我们听着音乐,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吧!
(1)师弹出代表各种小动物的乐曲,幼儿听音即兴做相应的动作,音乐结束时最后一个长音的唱名必须是C大调的135音高。
(2)当变换代表另一些小动物的乐曲时,游戏重新开始。
8、结束活动
活动目的:
1、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表演各种海底生物的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进行协调律动。
2、激发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录音磁带、录音机;海底生物的VCD。
过程观察:
一、欣赏音乐(三遍):你听到了什么?觉得是谁来了?
二、幼儿观看海底生物的VCD。
三、幼儿跟着音乐将看到的动作自由做出来。
1、幼儿自由做动作。
2、学习好看的动作。(如:螃蟹、鱼、虾、乌龟、章鱼等)
四、再次欣赏音乐:
1、讨论:谁先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分组商量、创编故事及动作。
3、幼儿跟着音乐将创编出的故事用动作表现出来。
五、幼儿根据自己所创编的故事讨论:需要什么道具可以表演得更有趣?
六、老师小结将在下次活动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让幼儿选择。
[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欢乐元宵节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我们去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为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推动小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并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加强德育管理。
一、树立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的理念
一是主题活动是德育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小学生阅历少、心智发展不成熟,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还需要环境的浸染。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极为有利,反之则不然。所以,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汲取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营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德育管理可以有效规范主题活动。制定德育计划与目标、实施德育管理及总结德育管理得失是德育管理的三个重要步骤。一方面,教师通过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德育管理计划,使不同阶段的小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让学生融入德育管理过程中,并在过程中发展个性特质与道德素养;同时,通过学年评估,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进一步夯实。所以,德育管理越到位,主题活动就越规范,也就越能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起作用。
三是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观念。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活动,不断将德育管理具体化,并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集共性与个性于一体,从而勾勒出德育管理的宏伟蓝图。
二、以班级主题活动为核心
一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未成熟性、幼稚性与可塑性。所以,教师要在各科目的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使小学生沉浸在教学情景中,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感受到道德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母亲》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与母亲的事情,使课文讲解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而缩小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差距,并更深入理解母爱的博大。
二是完善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人生导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德育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既要在开学第一学期向小学生宣讲“安全第一课”,让小学生注意安全,还要在班会课中向小学生宣传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及社会主义道德,也要对小学生出现的失德问题进行预防与矫正,也要在学年结束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以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以“奉献”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小学生围绕焦裕禄、雷锋等道德模范进行讨论,从而反观自身道德发展情况。这种德育模式对快速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了解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将班级主题活动与校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主题活动的展开只能小范围地辐射一部分小学生,而对大部分小学生却不起作用。所以,教师要从班级主题活动出发,不断形成主题活动网络,进而推广到整个学校及每个家庭,以提高主题活动中教育学生的氛围与效率。
三、规范教师言行举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德育管理的主导,对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及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极为注意,能快速习得教师的优良品质,也能快速地学会其不足。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身言行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小学生心中的典范。例如,从站姿、坐姿出发,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健全自身人格,为小学生做好榜样。
四、加强自我德育管理
一方面,引导小学生形成“小圈子”,并通过小圈子活动提升各自道德素养。小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通过交流与沟通,他们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而小圈子活动对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圈子活动,不断规范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起来,自觉与非自觉地道德学习相互交融。在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宣讲与教育,其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限;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则需要以其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
主题活动与德育管理的融合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从主题活动中提炼德育内容,在德育管理中增加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德育主题活动,加强自我管理,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德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