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生活的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忆童年生活的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精选10篇)

回忆童年生活的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 篇1

七月一日,是儿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日子,老师和学生们已经在开始布置教室。

七月一日,恰好农历六月初八,是儿子十二岁生日。而我却没有给他准备生日礼物。

清晨,送孩子们上学后,整理着家务,无意中抬头看见日历上显着“阳历7月1日,农历六月初八”,我坐在沙发上,愣了半天,赶紧拿起手机看日历,到翻台历,再次证实,今天的确是六月初八,儿子的生日。

时间像一个车轮,碾过的痕迹仿佛就在昨天。去年的今晚,给儿子过完生日,嘱咐他要抓紧学习,马上六年级了。感觉像是昨天才发生的,怎么一晃就是一年呢?记忆的长河里,过完一次生日,总感觉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还很长很长的。想着儿子的下一个生日,他就上初中了,也该懂事了,谁曾想这一天已经悄悄来临了,可我却丝毫不知。这种无声无息的日子靠近我,使我有点窒息。

自从儿子上了六年级,女儿紧接着上一年级,我似乎每天都在6点钟起床,做早餐,接送孩子,每天都奔波在学校家里的路上。尤其是女儿,面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转折与衔接,各种习惯的培养,我一直在努力。而六年级的儿子,小学的关键与初中的转折,使我感到时间的仓促与紧迫,以致于儿子今天的生日,儿子今天已经小学毕业了,我都不曾想起,坐在沙发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儿子是一个“小书迷”,从三年级开始,只要有一本书,他会不吃饭不睡觉地去看。但到六年级,面对每天的学习任务,我对他的看书进行了限制。每晚睡觉前二十分钟,允许他看课外书。最后这一个月,他每天进门除了弹二十分钟吉他,就开始做各种作业,做完作业又要开始背科学品德等其他学科内容。就在昨晚,淘气的儿子并没有老实地背书,而是将一本《聊斋志异》压在科学资料下面,当我发现时,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甩手将这本《聊斋志异》扔在客厅。这时的儿子,撑着脖子,两眼怒目,一扑出去拿起《聊斋志异》走进他卧室,将门“抨”的一甩,然后是反锁的声音。望着儿子走进卧室的背影,泪水浸满我的双眼。我仿佛又回到那年的中考,母亲出门割麦前,将茶水放在我的桌前,再三叮嘱,剩下三天了,要好好复习,我认真地点点头。巴不得母亲赶紧出门,赶紧取出压在枕头底下的《平凡的世界》,待母亲下地回来,我又将这本《平凡的世界》放回枕头下。很侥幸,我逃过了母亲那双满含期待的眼睛,而儿子却没有逃过我的眼睛。可惜那年我落榜了,母亲却落泪了。直到此刻我才感觉到儿子是我的翻版,也深深体会到那句古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都说童年是多彩的。是的,我的童年是在乡间田梗里度过的。每天放学,可以在河里抓鱼玩够才回家,然后再到家打水割草,不用赶着做各种各样的作业。暑假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耍,仅有的一本暑假作业在开学前几天连夜赶完。那时候的我,羡慕城里小孩的生活,他们上学不用走很长很长的路,有家长接送,也可以坐公交车,放学不打水割草。甚至发誓将来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再有自己的童年。谁曾想到,今天的我已为人母,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我的孩子却向往我曾经的童年。儿子每天学校公交家里,三点一线,按时走学校,准时进家门。稍差个十分半小时,我都会追问去哪里了。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我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呢,却感觉这是负担,在他们的眼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可他们哪里知道,作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也成了这支天下可怜父母庞大队伍中的一员。我也希望他们懂事听话,在各方面都表现为优。

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回忆着这一年来与儿子无数次的争吵,反思着自己教育中的污点,是的,儿子长大了,他已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了,他不再是那个跟着我身后吵着要看奥特曼动画片的小孩子了,他也不再是那个进门就唱个不停的小孩子了。

估计儿子睡着了,我拿着钥匙轻轻地打开了被反锁的门,透过客厅的灯光,儿子闭着眼睛,但眼泪却顺着脸颊往下流,我钻进儿子的被窝,将儿子拉进怀里。这时,泪眼婆娑的儿子开始一件件地诉说着被妹妹恶意告状,冤枉挨的批评,每次讲题时我的大声斥责,以及他各种想法…..我的心再次颤抖着。是啊,好久没有这样亲过儿子了,这一年来,我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与平时的忙碌,没有与儿子交过心,也没有察觉过儿子也有委屈。过了很久,听不到儿子的声音了。我轻轻地给儿子盖好被子,走出他的卧室。

生活的闹钟天天在旋转,而我却忘记日历也在一天天地翻页。甚至也忘记自己也是这支天下可怜父母中的一员!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面对现实中的一切,我们不敢对他们放手,孩子像一棵小树,在成长中难免要伴随各种雨水的洗刷及修剪。如果我们对他们管教严格,他们就像笼中鸟,会失去自由,如果我们过分溺爱,他们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常廷娟/p>

伤感的童年回忆故事:童年臭事 篇2

一篇课文题目是彩霞姑娘,书中写道:花常开,水常流,彩霞姑娘没自由。鸟会飞,鱼会游,彩霞姑娘要出头。小伙伴们将我围攻,手拉着手,把我圈起来,对我大声读这两句,那不是写我的,他们齐声说是写我的,我蹲在地上哇哇大哭,他们一个劲的笑,一个劲地冲我读……

那时家里穷,我穿哥哥的旧衣服,像个假小子,我真的被同学们击垮了,难道真是写我的?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新衣服?爸爸像个怪物,那么高大,老骂我,她们吵架,我吓得躲一边,放学回家就让我割猪草,有一次差点把指头割掉……

有趣的童年回忆故事:故乡.老屋 篇3

这几天下乡路过老屋,多年不见它了,第一眼,仍怦然心动。老屋变化不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当年的模样!老屋承载我的童年及半个青少年,那是我最无忧无虑的人生黄金阶段。前院那堵快要倒塌的院墙,仍是旧时红砖,只是容颜退去,已成黑褐色。这堵红砖墙是我们儿时经常玩耍的道具之一。比赛走墙头,看谁走到头也不会掉下来,几个小人儿企鹅似的左右摇摆着、小心翼翼地在墙头上走着,不时伴随着掉下来的尖叫声、胜利的欢呼声,惊得院子里鸡飞狗跳大鹅叫......

在阳光和煦的春日午后,几个伙伴躲在墙根底下玩“过家家”,去菜园子中采来刚出生的鲜嫩的叫不上名的野菜和着泥土“包饺子”,日子过得像模像样。院墙外的那一大垛柴草,是我们平时“藏猫猫”的最好去处了。晚饭后,月上柳梢头,温暖和煦的晚风轻轻吹拂着,几个伙伴便迫不及待的玩耍起“藏猫猫”来,一方躲藏好后喊一嗓子:“藏好了,开找吧!”另一方就开始仔细的搜寻起来,记得有一次我躲藏好了,然后喊:“我藏好了,来找吧!”之后我就蹑手蹑脚绕路跑回家睡觉了,不知道他们找了我多久,在梦里我还为捉弄他们而窃喜,现在想来儿时那种天真与调皮挺好笑的,好在我的伙伴们善良,第二天并没有与我计较。

提起我的恶作剧还有很多,小时候吃到用塑料纸包的糖果都是不容易的,那时候我们几家邻居大人都是一个单位的,挣工资的比普通农民生活条件自然好些,我们可以吃到塑料纸包的糖果,吃完后把塑料纸宝贝似的保存起来,有一次,我提议与邻居红妹妹把塑料纸拿出来包上泥巴扔到马路中间去,然后躲在墙角里面观看被谁捡了去,不一会儿,就有一位大爷过来了,宝贝似的捡起来急忙揣进裤兜里,其他路人问他:“大爷,捡到什么宝贝啦?”“没啥,回家哄孙子的玩意儿!”“哈哈哈......”我和红妹妹的笑声穿透墙外高大的白杨树的叶子,穿越了时光......

我们正房的东墙与下屋的西墙仅半米的宽度,形成了一个窄小的胡同,哥哥常带着我们像壁虎一样的顺着墙面攀上房顶,愉快的玩耍。父母们天天忙着生计,不会有闲睱的时间为我们担忧,家的方圆之间全是我们的天地,每天都充盈着满满的幸福。这个小胡同与屋后的樱桃树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屋后那株樱桃树依然站在那里,比以前更加的繁茂了。满树繁花灿烂过后,红灯笼似的樱桃便挂满枝头。傍晚夕阳下坐在后窗台上伸手便能摘到樱桃,放进嘴里,那酸甜的味道芳香了整个口腔。吃罢樱桃,跳下窗台进园子里采摘一根顶花带刺的小黄瓜,用手一搓,把刺搓掉,咬一口口齿留香。屋后大杨树上终年拴着一副秋千架,我们放学做完作业后便跳上去荡上一会儿……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时间能够停留该有多好?故乡老屋,丰满了我的童年,丰富了我的记忆,让我的灵魂在成长的艰辛与世事纷杂中还有一方净土可以怀念,可以栖息。

作者|佟继梅

温情的有关奶奶童年回忆的故事 篇4

奶奶接过照片仔细瞧了瞧,笑着说:“这就是我呀!”“真的吗?这是在哪里呀?你快给我讲讲。”我仰起小脸期待着奶奶给我讲述照片的故事。

“这是在我老家门前的一棵香樟树下拍的!”奶奶看着照片,打开了记忆的大门,“那棵香樟树是我阿公以前种下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它已经长得非常茂盛,枝干很粗壮。那时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能买很多玩具玩耍,我小时候的玩具就是这棵香樟树。”

“树也能成为玩具?”我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啦!你看,”奶奶指着照片说,“我阿爸在结实的树干上系了两根麻绳,下面挂上一块木板,用钉子固定住,就成了一个秋千。我和小伙伴经常在秋千上玩耍。有时候我们还爬上树干向远处眺望,或者躲在树叶中玩捉迷藏。当年奶奶我可是爬树高手呢!”奶奶说着笑出了声。

我听着听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在阳光的沐浴下绿得发亮。它犹如巨人撑起的一把大雨伞,伫立在院子的中间,为家里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我也对这棵樟树心生喜爱,“奶奶,这棵树还在吗?有机会带我去看看。”我拉着奶奶的手激动地说。

暑假里,我终于到了奶奶的老家——锦溪镇,来到了奶奶以前的小院。进入小院我就四处寻找那棵香樟树,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这时,奶奶突然在一个树桩前停了下来,俯下身来闻了一闻,然后用手抚摸着那一圈一圈的年轮,不一会儿,眼睛就有些湿润了。她拉着我说:“这就是当年的那棵樟树,以前它是那么粗壮,有我很多的童年回忆呀!”说到这,奶奶停住了,看着树桩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我们在这个树桩前拍了一张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

后来奶奶才知道,香樟树被亲戚做成了家具,只留下了那个孤独的树桩。回到家,奶奶又跟我讲起了她和樟树的故事,她抚摸着我的头说:“这树桩就是奶奶童年的见证啊。”“奶奶,接下来我每天都跟你聊天,听你讲故事,让你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我拉着奶奶的手说。

香樟树就像一本书,记载着奶奶幼时最宝贵的回忆。我要珍惜和奶奶相处的每一天,用温情陪伴奶奶,让奶奶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让快乐充盈奶奶的记忆。

作者|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五(3)班 陈力维

有趣的童年回忆故事:庙有小鬼 篇5

小时候,我在老家上学,和朋友常玩的游戏就是捉迷藏,可我却不擅长这项游戏,每次第一个被抓的总是我。

有一次,在村子里,我和朋友玩捉迷藏,我已暗暗下定决心,不把他们一网打尽,誓不罢休!听村西的麻二说,村西的破庙里有一个恶鬼,每次听鬼故事的时候 ,我们一个个都被吓得老老实实。可我这次铁了心就要躲那儿,我背着所有伙伴,万一被谁看到了,暴露了我行踪,计划就泡汤了。

我一路小跑,来到破庙前,我壮起了胆,轻轻推开门,门“咯咯”的声音让我冒出一身冷汗,我一进去,小心翼翼地关上门,里面阴森森的,走几步就有一块烂木板,还有几只老鼠,它们一看见我,就冲我眨眼睛,搞得我心慌意乱。忽然,感觉自己撞到了什么东西,看到一口黑色的棺材,难道有恶鬼,麻二说的是真的?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棺材,哪有什么鬼嘛,里面空空如也。

哎!这可是个躲藏的好地方呀!我一翻身,跳进里面,盖上盖子,里边有些热,我一身冷汗,全变成了热汗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声音和脚步声。好咧,看我不把他们吓个半死!我猛地跳起一顶,“咣”的一声,棺盖翻了,朋友们惊慌失措地跑了出去,只剩下我和我的笑声回荡在破庙内……

所谓疑心生暗鬼,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其实不是“鬼”,而是我们害怕“鬼”的心理啊!

教师点评:成功的作文一定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作文,你的作文似乎有一股力量将读者引入了当时的情境,让人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勾起对童年的回忆。

作者|昆山市新镇小学六(3)班 朱昊宇

难忘的童年生活回忆美文 篇6

七七年左右,随母亲随军到二道河附近的465仓库。这时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地方,是部队家属驻扎地,印象中能有二十多户随军家属吧。那里有埋汰的秦老二,有能学的林老大,有能干的秦秃子,也有憨厚的毛根,还有喜欢操刀练武的康小子……

童年的天总是蓝蓝的,尤其是雪后出门,阳光映着落雪,刺激的你的眼睛睁不开,童年的天是星星满天的,冬日里,从电影院晚场出来,星星漫天,映着白雪,整个世界是明亮的,没有路灯,但整个夜晚是光明的。

童年的水是清清的,那里的小鱼是我们的最爱,有时拎个罐头瓶子,用塑料布蒙上口,扎一个小眼,里边放上点窝头,放点大酱,往河边草窝里一放,个把小时就可能闷到一二条小鱼。更有时,拿起家里的小竹筐,三五个小朋友走到小河里,用脚猛踩河里的草垛子,总有小鱼落荒而出,自动投入小筐里,于是成为晚餐的小炸鱼。

蛟河盛产哈什马,我们叫油蛤蟆。青蛙是没人抓的,我们只抓油蛤蟆。每每雨后,大人小孩拎着手电,去公路上捡蛤蟆。用手电一照到蛤蟆,因为蛤蟆怕光,就一动不动了,这时就可以去捡它。在八三年,一个母蛤蟆可以卖到一元也是巨财了。不过在印象中,好象没有几个人去卖,大家都拿回家去吃。不过有张氏兄弟二人,弄个手摇式发电机,在河里连电带抓,曾一天抓到二三百个。有嘴长的妇女就用嘴诅咒他们,说他们干的是断子绝孙的事,因为太缺德了。现在回头想想,也就是这样人的无良捕捉,现在那个小山沟里蛤蟆很少了。我曾同哥哥一夜最多时捉过五六十只。.

童年的春天里总是春回大地,那时总喜欢拎个土蓝同妈妈去大地里去挖野菜,挖了一蓝子回家喂鸡。春天里妈妈总喜欢采柳蒿,占酱吃鲜极了。春天里,树发芽,但草爬子较多,妈妈每每采菜回来总是全身检查。记得有一个夜里,发现妹妹耳朵上有一个草爬子,吓得妈妈爸爸抱着妹妹去白石山医院去弄出来。

童年的夏天总是喜欢往大河跑,一个猛子扎进去,快乐的扑腾着。不过每年都有邻近村子里传出某家孩子在大河里淹死了,所以一般妈妈是不让去的。妈妈总是在我们回家后,用指甲在我们身上划过,如果有一条白痕,(皮肤过水后阳光一晒是会出划痕的)那是肯定跑不了一阵挨打。

夏天的午后,总喜欢拎个蜻蜓套子,去玉米地里套蜻蜓。那时的蜻蜓真多啊,一网下去,有时能套三四个,嘿嘿,穿着小背心,小裤衩,用一个针穿上一米长的线,嘿嘿,一二个小时,就有近百只蜻蜓被抓,串成串,回家喂我们的小鸡。

童年的秋总是绚丽的,那时路过白菜地,一跃而入,大叫黑虎掏心,连连掏白菜心,大饱小肚。偶看到毛磕,跳起来揪下其脑袋,拎着就跑,嫩嫩的毛磕,现在还口留青香。童年是有树种假的,我们休三天,去山上采树种上交学校。那时山上别人家的罗卜地、胡罗卜地就是我们的战场。拨一个大罗卜,用小刀一削,那味美丽极了。

我家的窗后就是一片菜园,揪一个黄瓜,用手抹抹,抓一个馒头,一口黄瓜,一口馒头,吃的那叫个香。再摘一个柿子,一掰二份,中间透着沙,现在想着口水都流。

童年的冬是冷极了的,那时曾有上学冻哭的。但那时再冷的天,放假了我们也是天天得瑟在外边。放雪车,打冰车,打雪杖,挖雪洞。冬天俺们还往学校交柴火,交粪,嘿嘿,那冬天那叫个冷,那冬天叫那个干净。大点的孩子们,拎个小锯,拎个小斧头去山上弄明子去。实际上大人根本不用这些小孩子弄,但那时真是上瘾,于是砍了不少树根回来,真正的是明子的没有几个。

童年总是有多种的梦,童年总是有不同的幸福,童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躺在妈妈腿上让妈妈抠耳朵,童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多吃了几块蛋糕,童年最难忘的事莫过于儿童节我们部队的孩子一人分了三十块糖,而农村的孩子们只分到了三块糖。

难忘那个童年,难忘1984年,我要转到吉林市的时候,我那些可爱的农村同学们,送我本子,送我钢笔。那个年代是贫穷的,但我的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我,我收到了四十个本子,四只油笔,三只钢笔。

乡村里的童年回忆故事:菜田梦 篇7

菜田在晨风中摇动着。青菜一株挨着一株,小心翼翼地生长,活像几十个怕冷的孩子,在并不暖和的清晨,你挤我我推你,但又不声不响,生怕被人发觉。那青绿色的外套只是轻轻覆盖在它们的身上,又裂开大大的口子,怪不得它们嫌冷呢;青菜地旁是圆滚滚的包菜,呈现另一番景象:衣服包裹得里一层外一层,一个个离得远远的,谁也不靠近谁,同样默默不语,好像兄弟姐妹间在进行着冷战,火药味儿虽浓,却被埋在泥土里;菠菜弱不禁风,瘦小的它们只露出几根叶子,在微风里瑟瑟发抖,拼命从泥土中汲取温暖;占有最小一块地的是个头极大的大白菜,斜躺在菜地里,丝毫不理会身外的事,仍旧沉睡着,菜叶偶有颤动,想必是做了什么美梦;最张扬的定属油菜,高高昂首,淡黄色的花儿随风舞动,来往的人禁不住都要望一眼。

外公拍拍年少的我,提醒我要浇水,我这才回过神来。看着水一点点渗入泥土,那些蔬菜卯足了劲吸收着,我和外公不禁对视一笑。外公从不给菜田打农药,如果有虫咬,他便戴着老花镜吃力地弯下腰,逐个地捉虫,外婆常劝外公不要干这种又上眼又伤腰的事,但外公却摆摆手,在菜田里玩游戏一般捉得不亦乐乎。而我,就蹲在外公身旁,帮外公找虫子。久而久之,我便觉得,那一个个精明的小虫子比大把大把的蔬菜有趣多了。

夏天的傍晚,是菜田最绿的时候,也是虫子最活跃的时候。

我搬个小板凳坐在菜田里,拿着手电筒,照向泥土。西瓜虫缓慢地前进着,一碰它就会缩成西瓜般的球状,等确定周围没有敌害了才会继续爬行;蚯蚓这个时候异常慵懒,好半天才看它探出头来;菜青虫寻寻觅觅,在青菜的叶子上蠕动;如果运气好,会撞见蝴蝶,翩翩在菜田间,吮吸着油菜花的花蜜;蚂蚁也十分忙碌,大晚上的,依旧进进出出,不知又在搬运着什么。最常见的自然是蚊子,所以每当我在夏天出门时,都套上雨衣,把胳膊和腿都盖住,不让蚊子有可乘之机。

月亮总在这个时候悄悄地爬上树梢,惊动了几只鸦鹊。柔和的月光铺满菜田,为菜叶镀上一层银白,亮闪闪的,像是一个个小眼睛在眨。虫儿们更加兴奋,借着淡淡的月光,拼命劳作,不放过一分一秒。月光下菜田静静的,连呼吸都变得细微,不可琢磨。然而它又是神秘的,谁也不能想到,薄薄的一层泥土上下,是万千生命的世界。蔬菜的根扎在土中,紧抓住泥土,汲取养分,不停生长,向上,向上,再向上!虫儿里里外外地爬着,也在为了生命而奋斗、而拼搏。它们的生命,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

夜深了,外公收拾好锄具,与我一道回家,颇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意味。

转过双眸,恍然发现,那装满生命的菜田在恬静的月光下正睡得甜香。

作者|昆山城北中学初二(8)班 符陆娜

回忆童年生活作文 篇8

曾经读了太多别人的“童年”,他们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无忧无虑的快乐,青涩懵懂地成长。而我,我的童年却“与众不众”。没办法,我只能逃避,逃避我的童年,逃避我的生活,逃避属于我的一切。

童年是什么?是童真还是童趣呢?我不知道。但是我所渡过的童年是灰色的。

我的记忆从3岁后开始。3岁前的故事大多由大人嘴里听说。大致是9个月时我被我妈妈判定为脑瘫,为母则刚的她义无反顾带上我背井离乡开始漫长地治疗。所庆幸的是我只是肢体残疾,四肢僵硬,双手翻转,不能走路。3岁前我的生活是在成都妇幼保健院的康复中心度过,但那时的我并不了解事态的严重,只是隐约知道,我不会走路,我和别人不一样。现在说起那段往事,大人们都一致认为,我极不配合,每天训练都是哭闹,坚决抵抗康复医生造成康复效果极差。钱也耗尽,人也倦怠,伤心疲惫带我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里,全家人在一起了。我最好的玩伴就是我的双胎弟弟。那时,我又爱他又恨他,爱是因为只有他能陪我玩耍,恨是因为他能上幼儿园而我却不能,所以我总捉弄他。每次发生争执时抓住他我是又掐又咬,绝不手软,因为我张力很高,力气很大,导致弟弟细嫩的脸上一直是伤痕累累,但他从来不挣脱逃跑,任由我肆无忌惮侵略他。这时,妈妈是最心疼的,责骂谁都是不舍。那段日子,妈妈和外公外婆就成了我的康复医生,按摩锻炼天天不落下。至到我5岁了,社会也开始关爱我们这样的孩子,由“关工委”牵头,联系416医院为我做了spr双下肢矫形手术,然后到成都八一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我童年的记忆在这阶段才开始最清晰了。

那时我5岁了,完全能准确表达我的意愿。在这里我才真正从内心接纳了我的最信任的康复医生——我的师傅,苟叔叔。是他倾心陪伴,细心指导,我才开始改善。

我们一起来到“八一”的还有几位同家乡的孩子。早上我们精准地送到训练地点,踢腿,抬沙包,仰卧起坐,牵引,站立……这些在常人眼中简简单单的动作对我们来说却是难于登天,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裳泪水打湿了眼睛,整个康复中心充斥着的是哭声,嘈杂声,训斥声……嗡嗡嗡。这样的场面和欢快的儿童游乐场呈天壤之别。

那时,我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成千上万次枯躁练习,我早已厌恶。我妈同样明白这一点。但她却不能表达,因为训练是每天的必修课。除了身体上的训练,我比其他孩子还多了项训练,那就是写字。我妈为了将来能让我上学,魔鬼般折磨我的右手。病房里孩子们都睡了,而我和妈还在灯下一次两次再次无数次的书写,我也记得我妈的巴掌一次两次再次无数次落在我脸上。

那颗幼小的童心是多么脆弱,它已经被折磨的支离破碎。每当想到那机器化的生活,眼泪便不自觉了,泪水流淌着,心痛着。妈妈告诉我要坚强,我不明白,也做不到。

那时唯一的快乐是每天晚上晚饭后,聚在一起看动画片。只有这时,笑容才会挂在脸上,笑声才回荡在病房。而我也确实在经历了这炼狱般日子后才能站起来,才能摇摇晃晃涉足世道。

严冬又来临了,寒风刺骨,百草皆折。我有时是多么希望,我可以早一点离开这个世界;有时,我也想过要走下去,可是我的康复之路好似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没有终点,还有跑下去的意义吗?

岁月匆匆,时间流走。转眼十二载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成熟了,已经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我的童年是一本完美的“教材”,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人。

月光下的情愫回忆童年生活的作文 篇9

屈指一数,小学的六年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夜里,天上的月亮依旧把她那清幽的月光撒满大地。童年一去不返,看着月亮,一种情素涌上心头。

小时候,每当我走不动时,总缠着妈妈抱。妈妈总是笑眯眯地说:“ 乖乖,只要你逮到脚下的影子,妈妈就抱。”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劲去抓影子。可影子一会儿跑到我前面,一会儿溜到我后面,好不容易快捉到它了,它却突然消失了。就算拼尽了小命,也捉不到它。追着影子跑啊跑的,不知不觉中跑到了家门口。

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生病了,可以得到好多的玩具,我就特别羡慕。于是,我每晚上床睡觉时,都要把被子蹬开,可我不明白的是,早上起床,被子又回到我的身上。我怎么也生不了病,真倒霉!

小时候,我天不怕,地也不怕,就怕照相,怕被定在相片里,永远动不了。所以,妈妈一喊照相,我就宁死不屈,打死也不照。

小时候,看见水中的月亮总在变,每一天都不一样。我不明白的是,月亮的脸是怎么变的,而我的脸却怎么洗也变不了。那月亮的脸到底是怎么变的呐?

小时候,我肚子痛时,妈妈说我肚子里有蛔虫。我想这虫是怎么钻进来的呢?可能是从肚脐眼钻进肚子的。于是,每次洗澡我都不敢使劲洗肚脐眼,生怕惹火了虫子,咬穿我的肚脐眼。

……

童年的往事像河水一般流过,我看着皎洁的`月亮发起呆来。月亮,在漆黑的夜里用她那清净的光芒照亮大地,为人们送去温馨。我看着月亮出了神,忽然间,我又明白了……明白了以往妈妈的用心良苦。小时候,妈妈为了不让我变得娇气,才说那种话;为了不让我生病,她每一次都帮我盖上被子……每想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就如《游子吟》中的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我从何时起,去报答妈妈春天一般对我的关爱。月光温馨,母爱无限。

梦回前尘,忆及初识天地的历历往事,不觉莞尔。

茫夜,明月,稀星。清辉淡淡——

回忆童年生活的故事:可怜天下父母心 篇10

我们村有十几户养羊的庄户人家,放养的山东小尾寒羊先是由政府无偿援助的,后来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也的确给养殖户增加了不错的收益。那些羊很好看,看上去特别温顺,尤其是小羊羔样子特别可爱,毛色柔顺的,摸上去像羊绒被一样绵软,心里感觉很暖和。

或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便喜欢上了羊。于是窜通着几个养羊的伙伴,参考着市场价也在集市上买了十来只。从此早出晚归的,不管天阴下雨,寒风呼啸就当起了羊倌。

俗话说“放上三年羊,给个县令都不当”,这话一点都不假。拿只一头拴着鞭子的小铁锹,咯吱窝夹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躺在沟底的斜坡上,自己悠闲的看着书,羊群在青色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感觉好生惬意。

记得第一次有只母羊产崽,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心里也不免有几分慌乱,毕竟人牲一理。先是将待产的母羊和其余的羊群隔离开来,再在羊圈里提几筐干净的黄土,找一些麦草铺垫作为出生小羊羔的暖窝,算是一切准备就绪,再就是耐心的等待老羊慢慢的分娩。

阵痛,这是所有母亲苦难,无论人或者动物。痛苦的呻吟,艰难的回头一瞥,我分明能看见母亲那痛苦的眼神里洋溢的幸福与期盼,期盼是一种无需表达的幸福,尽管母羊不会说话。

羊水破裂,殷红殷红的鲜血伴随着羊水慢慢溢出,小羊的嘴最先触摸这陌生的世界,告别母体里的黑暗,开始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迎接生命给予的属于它的无限光明。

母羊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吸气、呼气,使尽全身所有的力量,第一只身体沾满黄色液体的小羊羔跌落。

母羊似乎忘记了所有的疼痛,赶紧转过身体,用它的舌头一点点的舔舐小羊身体上的粘稠液体,渐渐地小羊全身的卷曲的绒毛慢慢变的干净起来。

它开始用嘴慢慢的拱小羊的身体,小羊羔似乎懂得母亲对它的温存与鼓励,慢慢的一次次努力的尝试往起来站立,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样。也许站立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也许只有站立才能证明生命的顽强。

老羊便用它的嘴巴一步步的将小羊引导至它丰硕的乳房,毕竟只有吸吮香甜的乳汁才是一只小羊活下去的希望。也许是与生俱来就带着的天性,小羊似乎也懂得这个道理,慢慢的一次次的尝试着吸吮母亲的乳汁。

接下来又是母羊的阵痛,一只,两只,三只,那只母羊共产下了四只可爱的小羊羔。母羊所有的动作一模一样,记得产最后一只的时候,老羊似乎没有了力气,眼看着那只最大的小羊羔被夹在了半腰,我急忙抓住小羊的前半身,顺势将小羊拉了出来,这也算是当了一回接生婆。

待将小羊放在了母羊的身边,小羊哆嗦了几下,我知道这类似于我们出生时那一声“哇哇”的啼哭声,这是所有诞生的新生命,无形中向辛苦的母亲说了声“谢谢”,感谢它在娘胎里居住的日夜,母亲千百倍的热爱与无私的呵护。对于我这个羊倌来说,新的问题出现了,母羊的奶包只能奶两只小羊羔,其余的两只比较弱的便无奶可吃了,再说老羊就那么大的奶包。于是赶忙去请教同村的养羊人,才得知我们宁夏产的“夏进”牌纯牛奶可以喂活小羊羔。

赶紧回家骑上摩托车去乡上买了奶瓶、奶嘴和好几箱纯牛奶,照着他们说的奶起了另外两只没奶吃的小羊。于是我便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羊妈妈。

在我每天的精心照料下,哪两只用鲜牛奶喂养的小羊羔渐渐地变得一天天地强壮起来。每次放养回来,将羊群赶回羊圈里,未等门关好,哪两只我喂养的小羊羔就会从栅栏中挤出了,我走到哪便会跟到哪,毕竟每天我都会用奶瓶一只只的喂它们。

我坐在沙发上喂它们的时候,一只在我腿中间有滋有味美滋滋的吸吮着奶瓶里的牛奶,另一只则蹦到沙发上,不停的用小嘴拱我的身体。有时候我会觉得,其实人和动物之间也可以沟通,甚至你不去使用语言,而亲切和关爱就是最直接的语言。

我放了三年的羊,最多的时候,羊群里的羊大概有五十多只,根据每只养的外表和脾气,那些羊我几乎都一个个起了属于它们的名字。每一年的春秋两季,我和妻子会一只只的剪去所有羊长长的羊毛。

说实话养了三年多时间的羊,我从未舍得宰杀过一只羊,我宁愿跑到街上肉店去买一些羊肉回来做着吃。不是因为宰不起,而是舍不得宰杀,毕竟那些羊都和我有感情。

放羊的时候,若是有那只养不听话,我铲一铁锹黄土,喊一声那只羊的名字,再顺势将铲起的土撩过去,它准会乖乖的回到羊群中间去。

后来,我有机会参加了新的工作,不得不放弃了养羊的活计,便将所有的羊用拖拉机拉到了外父家由外父代养。每次去外父家,我都会羊圈看看,那些羊只要看见我,就像看见了分别太久的故人一样,尤其是我用纯牛奶喂食过的那些羊,总是将头伸出栅栏,我也会心疼的用手去摸一摸。

每次走的时候也会再看它们一眼,算是聊以安慰我曾经放过羊的岁月吧!

作者|王建军

上一篇:情人节送给老婆的寄语下一篇:“五老”报告团进校园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