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用8篇)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1

良好的第一印象的确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仪表。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总是趋近外表美丽、英俊、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并且常常有意无意中还会把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同他相应的身份、修养、品德连在一起,外表有魅力的人给人较好的印象,人们对之评价较高,也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美是人人向往的。第二注意言语表情。语言不俗、内容丰富有趣总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反之夸夸其谈、气味平庸,使人厌恶。第三注意举止。举止得体、优雅、潇洒,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修养,能增强人际吸引;反之,如果过分拘谨、轻浮、粗鲁则使人远离。总之,无论在求职、交友、恋爱,还是在课堂、集会等公共场所都应注意使自己个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是以后长期交往的良好开端。

2、参加社会实践是当今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群体交往的特点主要使其人际关系富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人际交往不仅扩大了中学生交往的时空范围,加强了他们对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解与体验,而且亦使其自身发生着变革,从而造成新的力量,新的观念。如果说,人类个体早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水平一开始所受制子群体活动的话,那么越往后,主体能力的发展则越依赖于群体活动的各种文化实践活动的扩大、丰富和深化。只有当人的群体活动、群体意识形成了,人才开始了真正的社会文化生活,并使人在群体活动中增进了解与理解。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2

一、提高交往意识, 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孤立的生活, 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往,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交往面越宽, 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 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而这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思想和信息, 要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更直接、更广泛、更迅速。所以要让学生意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然而, 高职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及其被动, 据调查有40%的学生不敢在大庭广众和陌生人前讲话。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匮乏。因此, 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单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而更多采用情景式教学, 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多回答问题, 鼓励他们多说话, 同时加强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呵护, 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此外, 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 电脑、电视等传媒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消磨时间, 这也阻碍了学生们的人际交往。因此, 应鼓励学生走出家门, 走向社会,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帮助, 对毕业生尽快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品位,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陶冶情操, 而且有助于大学生间正常的人际交往。高职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 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 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由于交往方式的不当, 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如情绪化、哥们义气等。因此,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交友观;学校要开设适合大学生需求的心理课程进行集体辅导和宣传, 关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把握他们的潜在意识和心态,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其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不良交往的根源, 使之能够对不良交往进行有效地识别和抵制。此外, 还要配置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解答学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使他们能及早走出心中的阴影, 增强自信。

四、指导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一) 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 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 就要正确估价自己, 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 也不要只见自身的弱点而盲目自卑, 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 因此,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重尊重的原则, 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 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 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3.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只有以诚相待, 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坚持真诚的原则, 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 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而不是口是心非, 既不当面奉承人, 也不在背后诽谤人, 做到肝胆相照、赤诚相待、襟怀坦荡。

(二) 讲究交谈艺术

交谈艺术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过程中, 通过交谈的方式, 相互交流感情, 传递信息, 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从而达到和睦相处, 愉快合作的方式或方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提高交谈的能力, 首先要具备有关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沉着的应变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等。在交谈艺术中, 保持永远的幽默感是重要的方面。幽默的人永远为周围的人所喜爱, 永远是社交场上的中心。

(三)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人际吸引力

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 是交往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内在品质如精神风貌、性格特点、类型等;人的外在条件如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职业地位等都可以影响人际吸引力, 并因此影响人际交往和效果。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丰富自己的知识, 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总之, 人际关系的培养是每个步入社会的人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作为社会后备力量的大学生, 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有效的人际交往, 对于实现以后的社会沟通, 增强其社会与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实现自身价值, 拓展事业, 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本文探讨了高职学生应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以及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浅谈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篇3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合作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排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从而形成自卑或自负的自我认知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状况。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从而产生了优越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渐渐地,同学们不愿意与他交往,他陷入了极度苦闷的情绪中。我就通过一些事例让给他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且在班团活动中每位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让他发现一些学习不如他的同学在其他方面远远优于他,也有他值得学习的一面,从而引导他正确地评价认识自己和同学。慢慢地,他融入了同学中间,成了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学生。

二、引导学生以强带弱,相互配合,在合作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太合群,我们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多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接触,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交往行为。我班有一名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点自闭,通过观察我发现课外时他喜欢一个人打篮球,而且打得不错。于是我就让我班班长和他同桌,在学习中让班长主动地帮他讲解他不懂的问题,并且还让他和班长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篮球队。半年下来在班长的带动下他的交际圈也越来越大。而在篮球队的训练,也让他找到了自信,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促使他从自闭中走出来,逐渐成为受大家欢迎的学生。

三、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与手段,让他们学会与人打交道

很多人虽然也是主动地在与人交往,而且也很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但还是没能交到真心朋友,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交往原则、交往技巧和手段基础之上的。所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技巧和方法,我一方面让学生加强个人修养,培养他们豁达大度、宽宏大量、谦和热情、正直诚实等优良个性,另一方面通过班会时间带着他们学习交往的技巧,培养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交谈中能妥善运用赞美和批评。同时,提醒他们与人交谈时注意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语气、眼神、手势、表情等有时对交往效果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作为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利津县职教中心)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4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人格成熟。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

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的是面对电视机、电话、电脑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据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42%,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在笔者近期对三到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因此,对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成为我们当前心理辅导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根据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从事心理辅导教师多年来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发展状况分析发现,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

1、怯懦心理

生性内向、腼腆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出现怯懦心理,他们不善于主动和同学交流,心中有话不敢跟父母老师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话都不多,是容易被集体忽视的一类人。这种孩子在小学低年级较多,随着年级的增长,若能敞开心扉纠正怯懦心理,也能顺利与人交往。

2、自卑心理

与怯懦的孩子不一样的是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性格不一定内向,但是由于家境、长相、智力、特长等外在的原因导致其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尝试、害怕拒绝,也因此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如果不善加引导,自卑的孩子将逐渐丧失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3、自负心理

这种孩子也许能说会道、才华出众,深得老师的宠爱,在与同学交往时他们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不会欣赏别人,习惯对人发号施令。在低年级也许他们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有这种心理倾向的孩子交往做朋友。

4、逆反心理

这种孩子内心非常想与人交往,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喜欢与人抬杠,也许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他们的意见总是与人相左,想借此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倔强心理

性格倔强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爱钻牛角尖、与人较劲,遇到问题不善于变通,不愿与人妥协,往往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人际交往中的失败,最后朋友会越来越少。这种心理的孩子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紧张。

6、嫉妒心理

嫉妒是伴随着竞争而来的,在小学高段尤其是毕业班中,面临着初中升学的竞争,同学之间开始出现猜疑、保密、不信任、留一手等,有些孩子在竞争中还出现了嫉妒、愤恨等不良心理,使得原本美好的友谊蒙上阴影。

7、势利心理

按理说,小学生是比较纯洁的,不应受金钱权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但现在的社会商业气息浓厚,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小学生。有的孩子就有这种“势利”心理,爱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巴结那些有钱的或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而且见风使舵、过河拆桥,长此以往,对自己的人格魅力造成了损害。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1、纠正不良心理树立交往信心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因此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孩子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他们,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我以前有一个学生小周,三年级时从四川插班过来,其方言经常引发同学的笑声,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自己讲不好普通话的自卑感使他一度自我封闭,不爱与人交往。于是我一方面特意安排班中比较热心的同学做他同桌,主动和他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课外帮助他纠正发音,课堂上经常表扬他作业字迹端正、作文写得好,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不忘向同学通报。渐渐地,小周活跃起来了,四年级当上了小队长,五年级当上了中队委员,在同学中人缘很好。

自负、逆反、倔强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帮助其认识自己为什么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比如有的孩子说话语气很冲,和同学发生冲突即使是自己的错也不愿承认错误,还有总是和别人唱对台戏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因素。

“嫉妒”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要善于引导嫉妒心强的孩子学会控制、排遣嫉妒心理,告诉他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势利”心理倾向的孩子因为其交朋友的动机不纯,也往往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告诉他们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结交真正的朋友。

2、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1)班级活动。组织如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班集体活动给学生多方交往合作的机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学习活动、调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调动每个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交往的热情。(2)心理辅导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时期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如低年级开展“我喜欢和大家一起玩”、“我爱我的小伙伴”——同伴关系心理辅导;“亲亲一家人”、“爸爸妈妈在爱我”——亲子关系心理辅导;“我当小老师”——师生关系心理辅导;中高年级开展“做个受欢迎的人”、“当我被误会的时候”——人际问题辅导;“不做有嘴没脑的小喇叭”、“我赞美别人我朋友多多”、“合作多快乐”交往技巧辅导„„(3)团体合作游戏。像“老鹰捉小鸡”“撒渔网”等传统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学会合作。近年来我们学校少先队启动“历奇为本辅导训练”,即借助简单器械、设施,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如“诺亚方舟”、“同舟共济”、“穿越黑洞”、“孤岛求生”等游戏,让队员处于一个陌生新奇的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发掘个人潜能、促进合作交往、激活团队创造力。

3、端正交往态度学会正确交往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有什么样的交往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交往行为,也就产生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往往不会从自身角度分析,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看法,牢骚满腹,烦恼重重。我经常从学校的“知心姐姐信箱”中看到这样的心理咨询单:“为什么班中的同学都不愿和我交朋友?为什么他们都说我很凶?”“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我不想和他们说话,他们还总是对我唠唠叨叨?”“我看见老师总是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和老师交往?”……如果能帮助孩子从改变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态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1)对待同学朋友真诚友善,团结合作。古时候用“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等字眼来赞美“肝胆相照”的朋友情谊,可见“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结交朋友要彼此真诚,同伴相处要坦诚相见,不弄虚作假。还要教育学生与同伴相处态度友善,热情大方,说话谦虚谨慎,注意分寸,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商量、等待和忍耐,学会退让和妥协,学会忠诚与守信,学会宽容和信任,学会倾听和接纳,这些都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2)对待家长教师尊重信任,理解关爱。“尊重”是孩子与父母老师相处最起码的要求,有了尊重,才能虚心听取家长教师的意见和教诲,有了尊重,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其次是要信任家长和老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倾诉的对象多为同学朋友甚至日记,很少想到父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父母老师都是爱自己的都是愿意帮助自己的,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应该信任他们有事求助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

很多孩子认为父母老师对自己“理解关爱”是应该的,总是抱怨父母老师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己,其实“理解关爱”是相互的,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老师工作的辛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学会关爱回报父母老师,即使是帮父母洗一次碗,在劳累时为父母捶捶背,为老师倒一杯茶„„还有不卑不亢、热情大方、谦虚友善等也是与家长教师交往的正确态度。

4、讲究交往技巧沟通从心开始

有的同学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想和别人友好相处,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朋友之间闹矛盾了,不知道怎样调和;遭到别人误会了,不知道怎样澄清事实„„这就牵涉到一个交往技巧的问题。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人们能逐渐领悟到一些交往技巧并善加运用。但小学生没什么人际交往经验,所以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篇5

姓名:曹兆源

专业:09通信工程

学号:0928401020

任课老师:王静

学院: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当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交往的必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团结互助,平等和睦的友好相处;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沟通;能够有原则地调节冲突和改善相互间的情感关系,从而实现心里平衡,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能够很快速的适应环境,根据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内涵,把握人际关系的原则,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能,同时从自身修养和交际经验来提高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交际上取得较好的进步,让自己的朋友圈子能够越来越大。

【关键词】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互助互利,讲究信用,宽容大度,语言艺术,学会聆听,人际魅力,第一印象,内在美

【正文】

大学应该学什么?我想,除了知识外,最关键的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当我们从中学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后,我们不仅面临着新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远离父母,独自在学校里料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现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来高。这诸多的因素都要求我们拥有完善的人格和完备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为了在大学生活中结交更多的朋友来提高自我的交际能力,在选修课时便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学》这门课程。因为在之前听过一些同学说过,他们在选修完这门课后。在处理自己生活上,情感上的一些问题时,能够采取更好的途径来解决。这使得他们生活不再像刚上大学时那么迷茫,那么不知所措。在我选修这门课后,我也发现在王老师的悉心讲解和带我们做一些有趣的活动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加主动的和身边的人交流。这使得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舒心。

下面是我对人际交往的一些自我感悟和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

第一步,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 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

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 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

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以诚待人、襟怀坦白。

4. 互助互利。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

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5. 讲究信用。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

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6. 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

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就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第二步,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 语言艺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

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1)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对长辈的称呼要尊敬,对同辈的称呼要亲切、友好,对关系密切的人可直呼其名,对不熟悉的要用全称。(2)说话注意礼貌 1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清楚、生动、准确、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切忌平平淡淡、滥用词藻、含含糊糊、干巴枯燥。2 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3 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4 适度地称赞对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赞美自己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发掘对方的优点,进行赞美,他会很乐意与你多交往。但是赞美要适度,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5 避免争论:青年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化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而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经验、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

系密切起来。

2. 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

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聆听。在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3. 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技巧。1.以诚相交--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

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2.学会“听话”--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3.学会说话--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4.抛弃嫉妒心--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苛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5.慎交友,交益友--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选择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三步,努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1. 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

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 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

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3.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作用,不良个性

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4.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

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大学生同住在一起,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结语】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人置身于社会环境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每天也有可能遇到社交的难题。交往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正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所言:“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更深刻的懂得,做为一名大学生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就应该真诚待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诚实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础,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谊是通过真诚相处才获得的。那么,怎样做到诚实呢?简单的说就是一要正直无私;二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持真诚坚持守信,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胸怀坦白。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最后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的圈子越活越大,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完美。

【参考文献及资料】

1.《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卡耐基)

2.《说话的魅力》:刘墉沟通秘笈

3.《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4.《沟通与人际关系》(卡耐基)

5.《人际沟通交流技巧》(复旦卓越·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护理系列教材)

6.《获得好人缘的101个细节》

7.《大学生心里健康学》(吴继霞 黄辛隐主编)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6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导游、旅行社、景区服务等相关工作,他们每天要接触形形色色的游客,所以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太强

目前我国大学生基本都是集体住宿,大多都是四人或六人一个宿舍。同一个宿舍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为了能够和谐相处、愉快度过大学生活,按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宿舍其他成员的生活习惯,让自己能够融入集体,不影响他人的作息。然而,在宿舍里抽烟的现象屡见不鲜,同一宿舍里总有那么几个成员不愿意做卫生、配合其他人的活动;更有甚者,有同学反应宿舍里晚上有人玩游戏兴奋时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同学正常休息。这种只顾自己利益,不为别人着想的做法短期内别人可以包容,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人际关系。

(二)容易冲动

大学阶段的学生二十岁左右,一方面社会经历较少,另一方面大多都刚刚离开父母家人的管束和呵护,极度想表现自我个性。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好多学生往往没有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总是跟着感觉走,有时表现的很冲动,缺乏“三思而后行”的稳当。曾经我们班里有一个云南彝族的男孩,他在和别人打篮球时被对方无意打断一颗门牙。双方简单交涉之后,对方的解决方式他有些不满意,这个男生居然想要和他的同乡一起把对方门牙打掉了事!这种遇事容易冲动的现象不是个例,而是现在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三)沟通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有经过高考的统招生,又有通过单独招生的方式入学的`单招生。统招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学生因对自己在高考时表现不满意而产生的一些自卑心理,单招生因为经历比较复杂,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怕别人伤害自己。这些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的比较自我封闭,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太愿意与其他人真诚沟通。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学生融入集体生活,阻碍他们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人际交往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比较娇惯,父母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妥當,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即便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父母一心只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也表现出大包大揽,不让孩子操心任何除学业以外的事情,这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意识不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更没有机会、没有意识去打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心理困惑和迷茫

教养方式和成长经历所导致的心理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家庭过度保护让学生们对社会认识严重不足、没有目标感、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成长过程中的一路无惊无险、缺乏挫败感,不能坦然面对失败。所以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沉迷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世界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状态自然会让学生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拉大,阻止他们人际交往的发展。

(三)教育体系中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缺失

纵观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多时候认为判定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更多是学生在在学业方面的进步,我们很少导向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与人际关系相关课程,也只是课时为数不多的选修课。教育过程中对于人家交往能力培养的不够重视或者缺失,也是学生这方面能力不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能想当然,我们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于此同时,培养方式不宜目的性太强,可以考虑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融入所有课程当中,即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重视起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

要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人际交往意识,关键的一步是要在整个课程习题中专门设置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专门课程。如果学校教育能够有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既可以引导学生自身重视相关能力的培养,又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和教育,从而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所有任课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教学

决定学生走向社会以后事业发展前景的因素中,专业素养和能力是一方面,能否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够快速融入所供职的团队更为关键。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环境的特殊性,这一点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必须引起所有任课教师的足够重视。高校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又有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他们不愿意再听师长的谆谆教导,急于表达自己个性,所以不刻意的“润物”、贯穿于专业课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提条件是各科任课教师从意识上先得足够重视。

(三)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意识

唯物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自身没有足够重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教育过程的所有的努力效果就会打折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际交往能力重要性最佳途径就是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从自身的经历去体会。学校教育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参加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并能从管理规定上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更要主义和学生及时沟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应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教育本身的职责更重要的其导向作用。我们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各方面都做到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那么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加入人际交往能力一项就能从管理规定上给学生“一颗定心导向丸”。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些学生比较“务实”,在他们没有从社会经历或者实践古城中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之前,从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看到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好处是有效督促学生重视和发展自身该项能力的有力途径。

(五)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工作和实践过程是检验教育成果的关键,参考社会反馈和市场需求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既离不开学校教育,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和行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学校应该和学生家庭形成联动,有效发挥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影响力,调动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重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四、结束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针对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从根源上解决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帮助学生做好将来面临工作环境的准备,使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晓卿.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02):37~39.

[2]杨群祥.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10):74.

[3]盖晓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义与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08):82~83.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7

一、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才能的发挥。人际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 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 人际交往状况的好坏, 又直接来源于人际交往素质的高低。人际交往素质高, 交往状况就是和谐友好的, 人际交往素质低, 交往状况就会不友好, 人际关系就会疏远、恶化。[2]当代大学生, 不管是在校还是将来走入社会, 处在一个人际关系和谐的团体中, 就会拥有愉悦的心情, 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 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完善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自身实践获得外, 另一个更重要、更直接的就是从书本上获得或者借鉴别人的经验。提高交往能力, 能很好地和更多的人交流, 在天南海北的交谈过程中, 向自身知识系统输入新鲜的血液, 提高对人、对物、对自身的认识, 在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 逐步健全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是有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化。人是社会中的人, 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个人社会化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这一系列单独一个人是不能完成的, 拥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就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化, 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四是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能很好地与人交往的人, 每天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很和谐的环境中,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都能拥有愉悦的心情, 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把双刃剑, 其匿名性、开放性等给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带来了积极作用, 但它的虚拟性又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一) 积极影响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匿名性, 言论相对自由。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 可以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不愉快的事情在网上讲出来, 因为没有人认识, 没有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以学生在网络上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发表自己对人、对事、对社会的看法, 即使发表的言论、观点有失偏颇, 遭受到网友的嘲笑或是抨击, 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会被揭穿, 能很好地保存颜面, 从而增强自信心。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跨时空性和开放性。由于在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多, 上课时间不集中, 能真正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很少, 甚至是没有, 导致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很狭窄。而网络交流工具的跨时空性和开放性, 使大学生的交友范围不再受空间、地域、层次、年龄的限制, 能和素昧平生的人侃侃而谈, 互相交流思想, 丰富人生阅历, 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网络交流工具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大学生在网络交流工具上能设立具有特色的主页、网站, 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表达自我,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平台的交流机会是均等的, 人人都有发言权, 大学生的自由、平等精神得到彰显, 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个性心理。

(二) 消极影响

一是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基于网络交流工具的积极影响,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人际交往, 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 就会减少和交流对象包括本地朋友见面交流的机会。网络交流工具是缺少情感的, 缺少现实世界才有的人情味, 长期利用它来进行人际交往, 就会对现实人际交往缺乏耐心。另外, 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 就会忽略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 导致性格孤僻, 人际沟通能力弱化, 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困难。

二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能用虚拟的身份说些虚情假意的话, 传播虚假信息, 若将这种习惯带到有严格伦理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现实社会中, 就会受到谴责, 不被信任, 从而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三是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过分依赖网络交流工具, 花在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 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 弱化了社会属性, 减少了对人、对事、对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关注, 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日新月异的各种交流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腾讯QQ、飞信、微博、微信、陌陌等一些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这些网络交流工具的出现给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我们知道, 大学生交际能力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面对纷繁的新的网络交流工具, 大学生该怎样做才能取利去弊, 利用网络交通工具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呢?

关键词:网络交流工具,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庭等.论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困惑及疏导.大江周刊 (论坛) , 2011 (9) .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篇8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独立学院 人际交往能力

一、前言

独立学院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需要,继民办高校产生之后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自上个世纪末举办到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正名以来,它发展迅猛,据教育部2006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318所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人,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146.7万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同学占总数的13.7%。主要体现在心理适应障碍、挫折适应较差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三个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是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障碍,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宠爱有加,但在与一本和二本的比较中、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在就业形式严峻的压力下,他们既自负又自卑,不能以正确的认知和稳定的情绪去处理人际交往关系,所以在独立学院的教育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快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针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分阶段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并利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等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自卑感。自卑是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某些缺陷或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独立学院是介于公办和民办之间的办学,加上招生分数较低,学生在自我定位上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片面地以高考成绩来评定个人能力,认为自己能力差,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从而导致自卑而丧失和别人交往的信心。

2.嫉妒感。独立学院学生由于所缴学费较高,他们有较强烈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对知识的获取、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对学校现状的要求也比较高,有超过别人的冲动,这是嫉妒的根源。与本部统招生的比较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竞争由此拉开序幕,嫉妒也由此而生。对自己的境遇不甘心,但又无能为力,于是便贬低别人,甚至打击、报复,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3.孤独感。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家庭物质条件和文化教育的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心理上有一定的优越感,唯我独尊,嫉妒心强,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同学,如何与他人交流,久而久之就会与周围的人产生冷漠、敌意,相互猜忌,自我封闭、不愿交往。

4.社交恐惧症。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独立学院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因此,这种对交往的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在交往中时常显得手足无措,重者还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身体抖动等,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社交恐惧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之中,严重影响了它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交往。

三、校园体育文化能提高独立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教育或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能培养与他人合作或团结协作的精神,能使大学生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1.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拓展交往空间。校园体育文化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一个人在运动场上所表现的能力得到对方的认同时,能够提高自信心并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广泛的交往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克服自卑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拉近与交往人的心理距离。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是人格塑造和个性完善的重要阶段。独立学院的学生为了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需要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需要爱与被爱,需要显示或展现自我的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给运动场上互不相识的人之间一个展现自我、相互认识的机会;体育竞赛给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一个加深了解的机会;团队、奉献、拼搏进取精神会在一场比赛中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的缩短,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极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3.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人际吸引。独立学院学生是一群既自卑又自负、感情丰富的个体,他们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然而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却又很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克服他们的主观认知偏差,创设良好的交往情境是有助于产生人际吸引。

在运动场上,能力较强的学生能使人产生一种吸引力,许多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就是源于运动场上突出的运动能力产生的吸引,能给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强烈的吸引。校园体育文化以其本身特有的性质吸引着各种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又以其特有的身体表现形式使独立学院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交往情境极其有利于参与其中的学生之间产生人际吸引。

四、结论

独立学院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体现在自卑感、孤独感、嫉妒感和社交恐惧症四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能促进独立学院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拓展交往空间,拉近与交往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加强人际吸引的方式,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或团结协作的精神,能使独立学院学生在体育参与中消除自卑、孤独和恐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振国.把握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J].心理健康教育,2004,(06):41.

[2]王艺.关于当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及成因的调查[J].晋阳学刊,2002,(01):86.

[3]李树春.社交恐惧症的诊治[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01):535-536.

[4]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8).

上一篇:个人总结思想上与个人总结思想学习下一篇:药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