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近义词(精选10篇)
革命战争年代,2000多万烈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献身,其中绝大多数无名无姓。在向济南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队伍里,在济南党组织下举行罢工的工人中,在无数奔赴抗日战场的济南战士里,在数十万支援济南战役的群众里……在肃穆的英雄山上,巍峨的纪念碑,无名的烈士墓,都铭记着无所畏惧的献身。
勇于献身,是因为信仰坚定。
1940年,长清县民间武装组织头目朱存祯受日伪的操纵,随日军下乡“扫荡”,捕杀抗日军民。当时,长清的抗日武装力量都转入了地下,抗战主力已被调走,只剩下由武工队改编成的新独立营。
为了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县委指示独立营一连,东渡黄河开展游击,以减轻大峰山根据地压力。于是这支仅一百余人的队伍,带着为数不多的装备,在连长孔步健和指导员田化一的带领下,同数倍于己、武器精良的敌人展开战斗。面对这样的形势,一连认识到只有抢占敌人集合地点北侧的制高点——卧牛山寨,才能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有效阻击前往根据地“扫荡”的敌军。于是被扰乱了判断的敌人,将一连误认为抗战的主力部队,放弃了“扫荡”根据地,转而围攻卧牛山寨。
很快,敌人展开了对卧牛山寨的第一波进攻。敌军企图速战速决,一开始就发狠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枪林弹雨中,八路军战士抓住时机,凭借制高点的优势,用手榴弹打开了局势,敌军招架不住,败下阵去。一连战士乘胜射击,很快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7个小时的时间里,战士们用简陋的装备打退了敌人多次疯狂进攻,彻底打破了敌人速战速决的幻想。
武器时间消耗严重,却毫无进展。看着久攻不下的卧牛山寨,朱存祯气急败坏,立即派人到济南日军司令部请求支援。不到一个小时,一支由千余名目军及上百名伪军组成的精装部队迅速集合到卧牛山寨,充实到朱存祯的进攻队伍中。一波又一波的攻势连绵不绝,八路军战士充分利用卧牛山寨西面和南面坡陡崖高、易守难攻的优势,用一个连的兵力死死牵制了敌军,用坚强的意志守卫了卧牛山寨。
然而,敌人不间断的进攻使得战士们整整一天滴水未沾、粒米未进,早已到达身体极限。还有些战士受了重伤,仍然坚持战斗,情况危急。为了保存实力,指导员田化一决定组织突围。他命令,一排全体,二排五班,六班撤离卧牛山寨阵地,自己和二排四班留下阻击敌人。撤离的战士们眼含热泪告别自己的战友,田化一知道,这个决定很难,二排四班的战士很可能就要跟自己一起送命。然而这些年轻的战士们,用坚定的目光回应着他们的指导员。在二排四班的掩护下,其余战士安全撤离。
田化一知道从这时开始,才真正到了生死决战关头。此时,他们只有一个班的兵力,弹药所剩无几,而且腹背受敌,形势十分严峻。田化一领导战士将山上的乱石拢起来,堆成矮“墙”,准备在子弹打光以后,用石块代替子弹消灭敌人。矮“墙”刚堆好,战士们就看到山下火光四起,枪声大作。白天轮番攻击不起效,这次进攻,敌军选择人海战术,两千多敌人从山的背阴和阳坡两面同时进攻,子弹雨点般地向战士们袭来。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扔完最后一颗手雷,二排四班的十几名战士双手举枪,把枪狠狠地摔到了石头上。虽然这是战士们拼命从敌人手里夺来的,虽然这枪陪伴了战士们战斗的每一刻每一秒,但绝不能让枪支再次落到敌人的手里。看到八路军战士摔枪的行为,敌人疯了一般冲上山顶。没有弹药,战士们将石块当做武器,前面的敌人被打到了,后面的很快蜂拥而至。石块很快用完了,敌人冲上了山顶,战士们双唇紧闭
怒目喷火,与敌人展开肉搏。但是山顶的敌人越来越多,战士们寡不敌众,边打边退,退到了悬崖边的一个豁口处。
再也没有退路了。
这时候,二排四班班长阮光石大吼一声:“八路军宁死不做俘虏!”说完,纵身跳下了悬崖,紧接着,阎庆凯、张正坤、孟宪忠、张丕田,杜甲元、周长福等十几名战士相继跳下了悬崖。敌人见此情形,都呆立当场,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抓活的”,几个伪军朝田化一跑来,试图抓活口。这时,田化一的通讯员孙兴富为了掩护他跳崖,徒手与敌人搏斗,面对冲上来的敌人,孙兴富一把夺过田化一的公文包,先将战马推下悬崖,接着又将田化一朝战马推去。由于马的体积太大,被卡在了豁口处,田化一在落崖时被战马挡了一下,暂时晕了过去。
幸运的是,他在敌人到达悬崖下之前醒了过来,并找了处浓密的草丛,藏了起来,躲过了敌军的搜查。但除他之外的十几名战士却壮烈牺牲了。待日军离去,田化一到附近的村庄求助。第二天,日伪军在城门口挂上了孙兴富的人头,并大肆宣布,一连指导员田化一也已被日军剿杀。事实上,幸存的田化一一路南下,在沂蒙山担任过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组织科长,而后在六分区,江西,贵州分区担任政治部主任,最后任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政委,1983年7月离休。
信仰,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小时候能徒手拍死蟑螂,戏弄蜘蛛,活捉毛毛虫……长大后却失去了这样的勇气,看到这类,只会觉得恶心,恨不得快一点避开。我忘了是从何时起发生这种变化,或许现在这时候的勇气,它也在潜移默化的消失。越长大,越胆小。
长大了,懂得事情也就变得多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担起了身上的责任,肩膀变得沉重了,心灵也就更加胆小了。
杏林子的《朋友和其他》中有一段是这样说: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而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而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我现在想反过来说:长大后,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而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而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你想,这是因为年少轻狂的时代,我们懵懂无知,我们肆意而为,做自己想做的事,反而是长大后,懂得事情多了,才被约束的更加厉害,放不开手脚做事。
长大了,做事就会更加全面的考虑。顾虑这,顾虑那,生怕出错后,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而年少时,敢想就敢做,冲动也是年少的代名词。可正因为这种冲动才造就了更多有趣的事,否则人们为什么那么怀念青春时代?懵懂,青涩,冲动,无畏……这些词造就出来了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莫忘少年时英勇,无所畏惧,身披铠甲,披荆斩棘。前路漫长又迷茫,也那么勇敢,一路走来,留下不少笑料,同时也留下可歌可泣的战功。
长大后,我们得到的东西很多,可我们失去的东西也不少,比如说:少年时的英勇。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就变得更加“懦弱”。
敢想敢做也敢拼,做一个成熟又带着少年时的勇气的人,一路走向未来,不必害怕,也不必无措。我们都很好,长大了,懂事了,也正在变成更加完美的人。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耿耿自始,~。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直言苦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不屈不挠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清·颐琐《黄绣球》第二十九回
昂首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新郎昂首阔步,在他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人的精神振奋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欧阳予情《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站在那里。王之燕同志领头高呼起口号。《上饶集中营·浩气长存》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精神状态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傲然挺立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作谓语;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傲然屹立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作谓语;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骨气
拔刀相助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路见不平,~。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
霸王别姬
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他周大勇的战士却在战争中~,精通了打击敌人的本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七章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描写英雄气概的成语
李硕勋,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早年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
后因遭到军阀通缉,于1922年底到北京读书,1923年进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先后听过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等著名共产党人的课,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积极参加上海革命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在斗争中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
1927年带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李硕勋与师长周士第共同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
同年10月,起义南下部队一部由朱德率领到达赣南会昌一带,李硕勋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后被党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
1928年4月起,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
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
1931年5月,中央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7军政委,当时,中共广东省委设在香港,迫切需要大批干部。为此,省委特别请求中央把李硕勋留在广东省委,中央遂任命他为广东省军委书记。
李硕勋被捕入狱后,狱中党支部十分关心他的情况,先是发动党员利用策反过来的10多名狱卒,随时了解李硕勋的状况,并借站岗的机会,往外送情报;然后,支部书记冯尔芳曾用密写方法给中共琼山县委写信,设法从速营救,但由于当时环境恶劣,狱外的党组织处境也非常艰难,根本无法搭救李硕勋。敌人对李硕勋不择手段地进行刑讯,不是用木棍击打,就是拳打脚踢,或者是用铁丝绑起来吊在半空中,甚至用铁丝捆住手脚,吊在桁木上,通宵达旦地折磨。严刑拷打,使他皮开肉绽,体无完肤,两条腿骨还被打断了,李硕勋也没有一声服软,更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连国民党琼山县的县长陈明栋和警察局长冯尔珍亲自出马指挥用刑,也无法从李硕勋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每次遭受酷刑后,狱中党支部的难友们都会过问他的伤情,李硕勋则乐观地鼓励大家:“要革命,就不要怕艰难,就不要怕死,要努力奋斗,黑暗终究过去,胜利将会到来!”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因此,便不放过每天与同志们在一起的机会,讲革命形势,宣传革命道理,鼓舞难友们与国民党反动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后来,狱中的这40多名共产党员,没有一人叛变革命,坚持到1939年终获释放。
1931年9月中旬,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就义时年仅28岁。
李硕勋在狱中的表现,可以用‘铮铮铁骨’四个字来形容。”邢诒孔说。
国民党琼崖当局对李硕勋感到黔驴技穷,别无所获,于是便想杀害他。他们将李硕勋的情况电呈身在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核办。9月4日,广东回复电令,就地枪杀李硕勋。
狱中,敌人对他用尽酷刑,妄图从他口中掏出党的机密。但他忠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东西。他在狱中给妻子赵君陶写信,表达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妻儿的至深情感、无限期望。后来,郭沫若对李硕勋的遗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容就义,慷慨临刑的精神跃于纸上,使千百代人见之,亦当肃然起敬。”
李硕勋英勇就义一段时间后,赵君陶才在国民党出版的广州《民国日报》上,看到丈夫被杀害的消息,她还将这段消息剪下来,收藏了几十年,一直到她离开人世。李硕勋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为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谢振平是什么人?他究竟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呢?
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敌人罪行调查表”中有这样的记载:
2015年6月9日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中,一组有关“北平市卫生局长谢振平被敌人杀害”的档案,引起人们的驻足热议。
尘封档案揭示感人事迹
6月24日,北京市民政部门办理的有关申报谢振平为革命烈士的审批表获得通过。谢振平的后代在给北京市档案局的感谢信中说:请接受我们——谢振平烈士的后辈真诚的感谢和敬意。祖父谢振平的申烈已获得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追认为烈士,此中贵局和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罪行人:赤藤(民国二十六年九月煤渣胡同宪兵队长)、松浦正秀(警务班军曹)、汐海茂(特务班长,又说警务班长)
所属部队或机关名称:北平煤渣胡同日本宪兵队
被害人:谢振平
性别:男
年龄:四十五
被害人职业:北平市卫生局局长
罪行事实: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夜,日本宪兵队在北新桥大头条二号将民父谢振平非法捕去,时民父正奉命照顾东四六条卫戍医院在卢沟桥作战受伤官兵八百余人。捕去后拘于煤渣胡同宪兵队,每日非刑拷打,追逼口供,气绝而复苏者不计若干次,终致内脏受损而咯血,全身皮肉臃肿溃烂,而残虐之敌非但不予治疗,反而给些许干腐食物果腹,卒因苦病交迫,卧病不起。直至十月中旬,竟于病中被暴敌杀害并掩尸灭迹。
具结人姓名:谢培英
性别:男
年龄:三十二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九日具结
这份档案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散发“敌人罪行调查表”所收集上来的日寇罪行之一,仅北京市档案馆出版的《日本侵华罪行实证》中所公布的“日本侵华罪行事实调查”的案例就有700余份。
由于谢振平当时身为北平市卫生局局长的特殊身份和他特殊的遭遇,这份档案格外引人注意。
经过北京市档案馆研究人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在馆藏档案中又找到了谢振平的履历表、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时所发训令等多份档案。后来,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与谢振平的孙子、孙女取得了联系,他们又提供了当时抗战胜利后谢振平等人入祀八宝山忠烈祠,以及军事法庭宣判参与杀害谢振平的两名凶手被执行枪决的新闻报道。遗憾的是,谢振平的独子谢培英,已于2006年辞世。谢培英曾于1988年撰写过《追忆先父谢振平抗日壮烈牺牲史实》的回忆录。随着这些档案史料的发现,一宗掩盖了70年的日寇罪行终于浮出水面。
在档案记载谢振平的生平事迹中这样写道:谢振平为人爽直刚毅,热情忠厚。早年追随冯(玉祥)总司令焕章(冯玉祥字焕章)、张督办之江从事国民革命工作,极著勋劳。1929年至1930年间关中大旱,灾祲遍地,时正在陕西省立医院院长及省立平民医院院长任内,积极施救活人无算。其后追随宋明轩(宋哲元)将军移驻察冀,参加察北、察东以及长城抗日战役,宵旰忧勤、赞襄戎机,并自兼兵站医院院长,曾忆喜峰口之役,督师前方,冒敌空陆炎烈炮火,尝为弹片所伤,犹率属出入镇前,奋不顾身拯救伤员,诚为模范军人。本市卫生局长任内倡导社会卫生事业,整饬卫生行政,尤不遗余力。七七事变起,昼夜督率卫生局所属员役构筑市内防御工事,并协同中央防疫处筹办市民防空、防毒器材,更负责前方受伤将士救护事宜,均属功不可泯。我军撤守时,复奉急命安置东四六条卫戍医院内受伤官兵八百余人,卒被敌侦悉逮捕,终以抗敌不屈惨遭杀害。
从谢振平的履历表中还原了他一生所走过的历程:谢振平,生于1892年,河北省束鹿县百福村人。早年就读于北平陆军军医学校,毕业时被冯玉祥将军选入军旅做军医工作。1922年任陆军第七混成旅步兵第二团上尉军医长,1923年升任少校军医官,1924年任西北督办公署军医处中校军医,1925年任察哈尔督统署军医课上校课长兼陆军医院院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少将军医处处长,1928年兼任陕西省省立医院院长及省立平民医院院长,1931年任陆军第二十九军军医处处长兼察哈尔平民医院院长,1932年兼任长城战役(抗日)兵站医院院长,1935年任北平特别市卫生局局长至1937年七七事变。
铮铮铁骨抗击日寇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形势十分危急,谢振平组织卫生局所属人员熟悉城内道路,并联系各大医院准备各种急救措施,还组织卫生局清洁工在市内挖掘战壕、堆筑堡垒,将卫生局所辖各清洁队组成“钩连枪队”,演习一旦巷战发生后如何对伤员进行营救工作。
此时,日军势力已遍布华北平津各地,一些“失意政客”纷纷投靠日方,配合日本的侵华活动,为自己捞取政治好处和经济利益。如冀察政务委员会中的潘毓桂就是其中一员。他曾多次派人到谢振平管理的卫生局,借汽车给日本人用,但每次都被拒绝。潘毓桂不得已亲自向谢振平索要,并说:“是日本人要用,你还不给吗?”谢振平回答:“卫生局的车是为北平市清理垃圾专用的,你准备用这些车去装日本人吗?”让潘毓桂哑口无言。
抗战爆发以后,谢振平急忙动员属下力量,准备救助伤员。由于事先准备充足,伤员被迅速分配给市内的各家医院。7月底,他接到随二十九军撤退去保定一线的命令。正在收拾行装的时候,他又接到“急谕”,让他留在北平,照顾城中东四牌楼六条胡同卫戍医院内抗战期间作战受伤官兵八百余人。接到命令后他立即赶往医院,准备在这些伤员得有妥善救护、安置后再行南下随军工作。他每天除了部署照顾伤员,调拨医药器材,还到各医院安抚、检查工作,晚上则在家里和各医院医护人员商讨安置救治事宜,直至深夜。
有一天,一个自称是奉张自忠秘密委派,来询问北平方面情况的人,拿出相关了“证明”后,谢振平打消了对此人的疑虑。在谈话中,谢振平把他和三十八师一一三旅石振刚旅长的联系内容和组织卫生局所属人员在市内挖掘战壕、修筑堡垒的分步情况以及卫生局所辖各清洁队组成的“钩连枪队”的人数等情报向来人做了说明。
1937年8月14日晚上,谢振平在北平北新桥大头条寓所召集二十九军在北平的高级干部会商对策,与会的有二十九军教育处处长徐航菊、军部的俞之喆等人。晚10点左右,当时在寓所看门的亲戚进来告诉谢振平:有一个警察敲门说,要见谢振平,这名警察的后面隐约还跟着不少人。大家顿觉不妙,建议紧急从后院逃走。谢振平说:“一起走很难逃脱,既然他们找我,不如大家从后院走,我去前面应付他们一阵子。”结果谢振平前去开门,和那名警察说了几句话,即被后面的日本特务逮捕。等日本特务进入屋内,其他几位与谢振平一起开会的人员早已成功地从后院翻墙逃走了。
谢振平被抓走后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妻子和子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边躲避日方的迫害,一边托人打探音讯,寄希望于一线生机。
直到1946年,通过与谢振平同牢房人的举报以及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才确认了谢振平被押赴台基厂日本宪兵队,后移禁煤渣胡同,在日本宪兵队里惨遭非人虐待的情况。大致在1937年10月20日,谢振平被日本宪兵杀害,殉难时年仅45岁。
壮烈义举终得昭雪
通过深入调查,国民政府当局果断抓捕了企图逃离中国的日本当事凶犯,并了解到谢振平被日宪逮捕直至遇害的经过。国民政府军事法庭对直接参与杀害谢振平的日本凶犯判处了极刑,谢振平壮烈牺牲的义举最终得到昭雪。
得到父亲牺牲的噩耗后,谢振平的独子谢培英为父亲写下了这样一段祭文:“以往的八年男等都未曾祭祀,因为男等总在痴想有一天您会降临到我们的面前,常在回家的路上想着或许今天走进家门会看见您同母亲早已谈着话了,有时偶尔门外的汽车响了我的心又在跳,可是这不是更傻了吗?!我和母亲不怕愁苦,快乐倒是我们最怕的,尤其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逗逗孩子时,孙儿纪康已经两岁,声声叫着奶奶舞着唱着多么有趣,可是爹在哪里,您还能赶来看看您的孙子吗?我想把他拉到您的面前跑到您的坟前,可是您究竟在哪里呢?我不禁想起了慈祥的面孔,戎装的威仪,毅然许国,抗敌不屈,臃肿的身体,从容就义,血肉模糊……”
鉴于谢振平为国尽忠的感人事迹,国民政府于1947年1月追认他为烈士,并颁给谢振平“克效忠贞”的匾额。1947年4月1日,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北平市政府为谢振平等人在中山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并将他的遗像和牌位入祀八宝山忠烈祠。
当年,二十九军将士血战卢沟桥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但几乎没人知道,还有一个为救助800多名受伤的二十九军抗战将士而坚守岗位,最后被日军逮捕并杀害的北平市卫生局局长谢振平。通过对谢振平档案史料的研究足以证明,谢振平即是当时政府公职人员中的优秀典范。
而今,谢振平的被捕地点——北新桥大头条2号的老宅虽然显得有些破旧,但还在。它似乎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这位抗日义士铮铮铁骨的事迹,同时,它也将成为人们凭吊这位抗日义士的历史载体。
“每天运动一小时,多吃饭来多喝水,健康又强壮。”这是我家生命运动格言。虽说暑假开始了,但我每天下午三点半,都会来到体育馆打羽毛球,骑电驴十分钟路程,来也十分钟,去也十分钟,我的抗“日”生涯就从此开始了。
“快点,快点,快迟到了!”这是妈妈催促的口令。
“这么大的太阳,你披件外套吧。”妈妈又唠叨。
“不穿,热都快热死了,还披件外套,还不更热死?”我很烦。
终于我坐在电驴后头,妈妈骑着出发了。
啊,我终于懂得什么是烈日高照了,一团火啊!耳边,呼呼的`风吹过,热的,风也是热的!我裸露的胳膊好像被架在火上烧烤,我咬牙坚持,我多么渴望坐上火箭,“嗖”的一声,一眨眼就到,我第一次发现十分钟也这么漫长。
体育馆终于到了,还好羽毛球场是室内的,第一次觉得没有电扇不要紧,但至少没有烈日。
我在球场用力挥洒,“啪啪啪,啪啪啪……”一个小时的羽毛球训练就结束了。
我走出羽毛球场,抬头望了望还是像火炉一样的大太阳,继续我的抗日旅程。
“妈妈,你怎么把电瓶车放在太阳底下晒!”我不得不大喊,电瓶车就直挺挺的暴露在太阳下晒。
“没有啊,刚才是停在树荫底下的呀。”
“亲爱的妈妈,太阳是会西斜,树荫也会变的!”我的抗日生涯怎么就这么苦啊!
“烫烫烫!我的屁股啊!”我坐上在电瓶车车座上,上面烈日蒸,下面座垫烤,真正体验了一回上蒸下烤的味道,“屁股要烧焦了呀!”
十分钟终于熬过来了,我冲进家,打开冰箱,拿出冰激凌,刚想撕开包装袋。
“先喝水,先喝水,再吃冰的。”妈妈气喘吁吁的走进家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文天祥,是一位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名,他的事迹,早已彪炳于史册。他写下的《过零丁洋》、《正气歌》、《指南录序》和《后序》等诗文,数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鼓舞着后来人。
文天祥的家乡在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二十岁时,曾进白鹭洲书院就读。这个书院的首创人叫江万里,他是江西都昌人,曾在朝廷里做过一段时间的左丞相。他为官清廉、正直,名声很大。江万里任吉州地方官时,在城东的白鹭洲上造了一所书院,名为自鹭洲书院,并亲自主持讲学。文天祥最崇拜他的老师江万里。
江万里生性耿直,遇事敢于直言,皇帝虽然对他“眷注尤厚”,但奸相贾似道却“恶其轻发”。所以,江万里几度入朝做官,都不能久在其位。由于皇帝无能,军国大事,几乎全被贾似道一人操纵。
文天祥同他的老师江万里一样,由于对待奸相贾似道的态度不好,一再被排斥,而遭到弹劾去职。
1273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江万里正做湖南安抚使,他们在长江见面,一起议论国家大事,不免感慨万分。江万里语重心长地对文天祥说:“我已很老了,但依我看,将来的世道必然会有大的变化,改变这一世道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了你等的身上了,你一定要努力啊!”
他把挽救国家危局和命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赤胆忠心的后辈人的肩上。
江万里的一番话,深深地铭刻在文天祥的脑海里。在他的心目中,江万里始终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师,是足以效法的忠公体国的大臣。这一席话,对文天祥以实际行动投入救亡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万里不能像文天祥那样奔走呼号,组织义军,却抱定了以身殉国的决心。
襄阳、樊城相继陷落,江万里特地在江西饶州自己府第的后圃中,凿了一口池子,题曰:“止水。”江上的警报一到,他拉着一个门人的手,道出自己的由衷之言:“形势已经无可挽回了,我虽然不是当官的`了,但也应该与国家共存亡。”
元兵进城时,江万里投池殉国。在他的感召下,他的手下人和儿子都相继自杀,他的弟弟江万顷则被元兵杀死。国破家亡,满门忠烈。
此时,文天祥已被元朝当局囚禁在大都狱中,正进行不屈的斗争。老师以身殉国的消息辗转传来,他不胜悲恸,痛惜不已。他一生最仰慕的是那些忧国忧民、刚直不阿的忠臣。老师的死,震撼着他的心,他要效法老师,斗争斗争。
两年后,他终于神色自若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纪念文天祥英勇就义七百三十四年:崖海永忆文天祥
按中国旧历计算,壬午年十二月初九(公元二00三年一月九日),是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舍身就义七百三十四周年纪念日。七百多年前,在国灭身囚之际,他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章。这些彪炳千秋的名句,犹如伶仃洋的拍岸惊涛,激荡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又似崖海古炮台火红的古棉树,散发着直冲云天的凛然正气。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市)人。南宋宝佑进士,任宁海节度判官。咸谆十年,因讥讽丞相贾似道,被贬为赣州知州。德佑元年,蒙古军南下,长江沿线告急,南宋朝庭发出诏书,号召各地官绅勤王。文公即变卖家产充当军费,招募一万多人,决心入卫首都临安(现杭州),中途被派到外围抗击元军。德祜二年被委为临安知府,不久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谈判中与元相伯颜抗争,被元方拘留,在押送元大都的路上逃脱。几经艰辛,到达福州,仍然担任右丞相,后改授枢密使,统都诸路军马。
文公是文武全才,雩都一战,大败元军,声威大振,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朝廷加封文公为少保信国公,领兵由江西入广东,在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遭袭被俘。此后元军发动灭宋的最后一役--崖海大决战,元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把文公押至崖门海域,强迫他写信招降张世杰。遭文公拒绝,为明心迹,慨然写下《过伶仃洋》一诗,在崖海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文公一生著有大量诗文,被后人编为《文山先生全集》。其诗大气磅礴,雄浑遒劲,犬以在崖海写就的《正气歌》、《过伶仃洋》和《海上大战》等诗篇最受后人推宠。
公元一二七九年阴历二月初,宋元崖海决战以宋室灭亡为结局,作为那场“滑铁卢”战争的见证人,文公在囚舰眼看宋军数以千计的楼船化为乌有,尸浮海上十万余人,文公“痛若酷罚,无以胜堪”。他在长诗中写道:“楼船千艘天下角,两雄相遇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鹤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面对南海的腥风血浪和国破家亡的现实,他悲愤欲绝,下定死节的决心。文公在《哭崖山》中写道:“宝藏如山集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代兴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始悟人间万法空!”
《答张弘范》是文公拒绝张弘范诱降封相的诗,诗中可见燃烧的激情:“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万古春秋义,悠悠只泪浑。”。史书载文公与张弘范辩驳,以大气磅礴、正义凛然的气势令张弘范无言可对。文公骨气,令人折服。
此后,文公被押送元大都土牢(今北京交道口内的文天祥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囚禁四年,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英雄本色。壬午年十二月九日,在大都柴市口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值得一提的是,文公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以史家之笔为现在的崖海考古工作提供了许多线索。从《文山诗文集》记载可知:宋元在崖海地区交战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交战古舰船超过四千艘,沉船超过千艘,海葬了宋王朝的海上行宫“楼船千叠水晶宫”。这些沉船及其所载之物,被当代考古专家称为“水下兵马俑”。
通讯员 利剑
一个果断的纵身一跳,一个有力的水中托举,从而及时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的正是濮院派出所民警沈跃飞和钱钰红。
7月8日中午,濮院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有人跳河轻生。值班民警沈跃飞带领两名协警队员迅速赶到位于桐乡市濮院镇凯旋路红晓大桥的现场,并顺着围观群众手指方向看去,一名女子正浮在水面上,看样子已经奄奄一息。情况紧急,沈跃飞不顾一切,拿起救生圈纵身一跃直接跳入河中,游到女子身边将她头部托举出水面,随后在协警队员杭炳华的帮助下拖上岸边。“当时,这名女子的心跳已经很微弱,警察连忙给她做了简单的紧急救护措施。”现场群众说。
在救起轻生女子后,沈跃飞拖着满身泥水的警服跟着120救护车赶到了医院,直到轻生女子脱离生命危险后才离开。事后从医院获悉,轻生女子系广西全州县人,因家庭纠纷一时想不开而先择跳河。
7月15日上午9时许,新居民左光天路过油车桥港时,发现桥边有一把黑色的雨伞。顺着雨伞往下看,河面上竟然漂着一个女子,还时不时的在挣扎。左先生当即拨打110求救电话,情急中又拦下一名骑电动三轮车的好心人,两人拿着绳子欲下河救人。就在这紧急时刻,濮院派出所民警钱钰红带领协警队员迅速赶到。
“扑通”一声,钱钰红二话没说直接跳进河里,并以最快的速度游到了河中央,把溺水女子头部顶出水面。随后,熟识水性的钱钰红左手腕紧紧扣住溺水女子,右手用力的划开水波,奋力的朝岸边游去,并在众人的帮助下将溺水女子拖上岸。“整个救人过程不到3分钟,这个民警好样的!”现场群众赞道。
成功是我的志向,卓越是我的追求。
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伍亿人才网,让每个人更价值!
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青春不言放弃,魅力绽放光彩。
争取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一个客户很简单。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不怕客户来揭短,就怕自己砸饭碗。
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炫出色彩。
团结一致,再创佳绩。
品求优秀,学争上游。
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不战则怠,战则必胜。
齐头并进,马到成功。
英勇的将士们,亲爱的同胞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推动信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由于我带领军队吃了七次败仗,损失惨重,我自己也身受重任。我天天躺在磨坊里唉声叹气,很绝望,几乎失去信心。突然,我发现了一只正在结网的蜘蛛,风一次次把网吹破,结了断,断了结,终于在第八次把网结成了。一只蜘蛛都能有这橛的毅力,何况我们这些勇敢的战士们。我们又怎能半途而废,不坚持到底呢?
大家还记得吗?以前的苏格兰是多么的美丽!可现在呢?到处战火纷飞,难道我们要做亡国奴吗?要置百姓生命于不顾吗?不,决不!
亲爱的同胞们,我们正遭到敌国的侵略,失败了很多次,让我们从中总结教训,一起拿起武器站起来干第八次吧!我们的苏格兰在流泪,在流血,就算我们牺牲性命,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去!
如果第八次失败了,那么还有第九次,甚至第十次……直到胜利!
战士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了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起再次投入到战斗中去吧!我坚信,正义和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伟大的苏格兰人!
海光小学三(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