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精选11篇)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1

公务员考试中与法律相关的选词填空材料,常以法律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为考查重点,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平时应注意此类词语的积累。法律专业术语是专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以例题为据:

【例题】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_____。对此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_____;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议 诉讼 裁决 B.复议 控告 判决

C.仲裁 复议 仲裁 D.仲裁 诉讼 复议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A。“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第一空中申请的对象为“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故不适用“仲裁”,排除C、D两项。“控告”一般针对的是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可以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第二空应选“诉讼”。第三空中,“判决”是法院作出的,对于国务院一般要用“裁决”。

公务员考试中与法律相关的选词填空材料,常以法律专业术语的固定搭配为考查重点,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平时应注意此类词语的积累。法律专业术语是专门用来表示法律领域特有的事物、现象的专业用语,具有规范、严谨的特点。以例题为据:

【例题】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_____。对此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_____;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议 诉讼 裁决 B.复议 控告 判决

C.仲裁 复议 仲裁 D.仲裁 诉讼 复议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A。“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第一空中申请的对象为“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故不适用“仲裁”,排除C、D两项。“控告”一般针对的是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可以启动行政诉讼程序,第二空应选“诉讼”。第三空中,“判决”是法院作出的,对于国务院一般要用“裁决”。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2

【例题1】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

B.玉镯:磨制:装饰

C.石油:蒸馏:燃烧

D.中药:采摘:治病

【作答精讲】红茶、发酵、保健三个词的关系是, 红茶是经过发酵制成的, 红茶可以起保健作用。四个选项中, 玉镯、磨制、装饰与给定词的类比程度最恰当, 玉镯是经过磨制而制成的, 玉镯可以起装饰作用。因此本题选B。不选A, 是因为丝绸不是经过染色制成的 (不是核心工艺) 。不选C, 是因为石油和蒸馏没有制成的关系。不选D, 是因为中药不是采摘制成的 (不是核心工艺) 。

【例题2】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承诺

A.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作答精讲】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是两个词义截然相反的词, 区分是言而有信还是言而无信的是承诺, 践行承诺就是言而有信, 没有践行承诺就是言而无信。四个选项中, 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与绘定词的类比程度最恰当, 言之凿凿、口说无凭是两个词义相反的词, 区分说话是言之凿凿还是口说无凭关键看证据, 有证据就是言之凿凿, 没有证据就是口说无凭。因此本题选C。不选A, 是因为童叟无欺、明码实价词义不是相反。不选B, 是因为满意不是区分心满意足、贪心不足的关键, 不满意或没有达到满意并不是贪心不足。不选D, 是因为有没有知识不是区分文思来涌、搜索枯肠的关键, 有知识并不一定会文思泉涌, 搜索枯肠也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知识。

【例题3】厨师:炒鱿鱼

A.法官:和稀泥B.司机:开天窗

C.脚夫:撂挑子D.高手:摆擂台

【作答精讲】厨师是一种职业, 抄鱿鱼是厨师的动作对象, 在含义上既可以是厨师做的一道菜, 也可以有另一层含义不干了的意思。四个选项中, 脚夫、撂挑子与绘定词类比程度最恰当, 脚夫是一种职业, 撂挑子是脚夫的动作对象, 既可以是脚夫休息时的一个动作, 也可以有另一层含义, 就是不干了。因此本题选民不选A, 是因为和稀泥不是法官的动作对象。不选B, 是因为开天窗没有另一层 (不干了) 含义。不选D, 是因为高手不是一种职业, 摆擂台也没有两方面的含义。

(二) 行测月月练

【类比推理】

1. 抽样调查:抽样原则

A.调查问卷:征求意见

B.人物访谈:访谈内容

C.数学模型:建模软件

D.设备操作;操作规程

2. 交通:拥堵:治理

A.生活:贫困:救济

B.食材:讲究:享用

C.音乐:动感:聆听

D.健康:虚弱:保健

3. 木材:抽屉:收纳

A.钢铁:剪刀:切割

B.棉花:毛线:保暖

C.城墙:石头:防御

D.橡胶:气垫:缓冲

4. () 对于国家相当于免疫对于 ()

A.民族;脱敏B.人民;淋巴

C.国防;生物D.阶级;疫苗

5. 坚若磐石对于 () 相当于 () 对于良心

A.懦弱;金石为开

B.意志;知恩图报

C.信心;落井下石

D.品质;铁石心肠

【答案与思路提示】

1.D。抽样调查要严格按照抽样原则进行, 同样, 设备操作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A。交通搞不好会出现拥堵, 然后需要治理, 同样, 生活搞不好会出现贫困, 然后需要救济。

3.D。抽屉有的是用木材制成的, 抽屉可以进行收纳, 同样, 气垫有的是用橡胶制成的, 气垫可以进行缓冲。

4.C。国防和国家的关系, 与免疫和生物体的关系类比最为恰当。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3

面对即将到来的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相信很多考生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下面华图(http://jl.htexam.com/)学员总结的行测答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1.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上世纪60 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水平和速度 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 性。从此,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奇迹 技术

B.闪电 危险

C.魔术 冒险

D.戏剧 重要.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贻误

B 一筹莫展 痛失

C.举棋不定 耽误

D.优柔寡断 错过.事实证明。自从资本市场诞生以来,股市从来就不是一个投资场所,都是投机者在博弈。股票的价格从来就没有在经济学者理论上的 价格驻足。更多的是在泡沫和负泡沫之间来回奔波。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际 稳定

B.基本 均衡

C.事实 稳定

D.本质 均衡

6.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是受外界的影响去追求“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限制自己的探索,发现满意的答案即可,那他们就能节省大量的精力。

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一种观点()。

A.有能力的人不应该追求完美

B.人们应当限制自己的探索

C.有时候,完美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D.人们不一定总要找到尽善尽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7.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和刺激,尽管如此,企业在根据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容量的预测而制定生产计划时,仍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还是一个未知因素。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来化解新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

B.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

C.一个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

D.一个企业最好以直销方式直接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8.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

A.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会导致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

B.书籍与电视传播信息的手段的异同

C.通过电视传播信息会减少人们思考的时间

D.悠久的传统、历史都必须通过书籍来传播而不是电视

9.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A.多数人的烦恼来自于一时一事的得失

B.千百年来没有人知道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C.教科书并不能给人们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

D.人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怎样转化生命的价值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得失

10.在国际上,不乏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做法,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目的是扩大自己履行职能的范围和空间。有人称这类非政府组织为政府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在客观上常常成为执行政府某种职能的“准部门”。

这段文字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常常执行政府某种职能

B.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都是政府主导建立

C.很多政府主导建立的社会团体往往能执行政府职能

D.政府主导建立社会团体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社团

参考答案:

1.C 【华图学员解析】 第一空对应前文的“融合”,因此选“渗透”;第二空对应后文的“漠视”,因此选“轻视”。正确答案为C。

2.B 【华图学员解析】第一空根据前文赞助“滚滚而来”带来的是水平和速度提高很快,因此选“闪电”;第二空根据后面“慢下来”表明赛车过快影响车手的安全,因此选“危险”。正确答案选B。

3.A 【华图学员解析】对问题没有确定答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最贴切的是“无所适从”,与“时机”搭配最恰当的是“贻误”。正确答案选A.4.B 【华图学员解析】 材料并没有绝对化地说股市都是投机者,因此第一空用“基本”上“在泡沫和负泡沫之间来回奔波”并不仅仅说股票价格不稳定,更指其价格与正常价值关系失衡,因此用“均衡”。正确答案选B。

5.C 【华图学员解析】 第一空前后文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答案在A , C 中选。从文意可看出古人很重视,因此应该记录得很“详细”。正确答案选C。

6.C 【华图学员解析】:材料通过“不是叾?菂”引出结论:不刻意地追求“完美”可能就会节省大量的精力,论述的是“追求完美”与“精力”的关系,即,刻意追求完美也许不是最经济的。正确答案是C。

7.C 【华图学员解析】 材料以广告的有限作用衬托出“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对企业成功与否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选项C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A、B片面强调了广告方面的作用,D项的内容材料未涉及。

8.A 【华图学员解析】 这段材料选自周国平的《波兹曼的诅咒》。材料分别介绍了以文字和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下的受众特征,说明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会导致人们思考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B中的“传播信息的手段的异同”没有切中材料要害。C没有揭示出两种对比下的深刻涵义。D中的“必须通过书籍来传播而不是电视”违背了常 识,也不是材料的推论。

9.D 【华图学员解析】 材料提到“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这里的“其实”承上启下,说明“一时一事的得失”不是真正值得烦恼的,真正值得烦恼的应该是“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选项D准确地表达了这个意思。A项没有切中要害。BC项是对“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的片面转述,而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是“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也就是说人们应该自己去思考。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4

“数量关系”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主流题型,在江苏省A、B、C三类试卷中均有所体现,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考查的重点在应试者对于“数”的敏感性(数字推理)和对于“量”的关联性“数学运算”的把握。但是很多考生对于数量关系题型总是“心有力而力不足”,下面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和考生说一下数字推理题目方面的技巧和思路:

很多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考生对下面一个题目感到头疼:1,2,3,5,7,()。

对于做了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考生来讲应该不成问题,但为什么这个题目很多人一开始不会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数字敏感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数字敏感性。如果有人提示一句这是一个素数数列那绝大多数马上告诉我下一个是11。这些话看似无厘头,但数字推理题从这道貌似简单的题目可以看出一定的规律:

基本素数数列:1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贪多嚼不烂,我们先不说下一个数列是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下会不会有什么变形在里面存在呢?

可能的变形1:奇数项加1,偶数项减1,那就变成了 2 1 4 4 6 10……,那这个数列要是放到公考题目中估计又会难倒很多考生。

可能的变形2: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从1开始的数列,那么出题人可不可能变换一种思路,让数列从大数开始呢?华图学校数量关系教研组主任李委明老师曾经有这样一个预测,那就有下面的一个数列:83 89 97,这里有两个非常经典的分解形式:91=7×13,111=3×37,所以91和111不是素数。

跟素数数列相对应的就应该是合数,那么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呢?4,6,8,9,10,12,14,15,16,18,20。这些就要大家来积累,公考最近几年题目不会考很直接的东西,但是这些数列的变形形式出现的概率会非常大。对我来讲比较变态的变形形式是奇偶项加减一个数的形式,公考出题是有原则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加减1,也有同时加上一个数或者减去一个数的,是否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奥妙跟大家是否可以做大量的题目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数列,1,0,-1,-2,(),如果不考虑选项那么下一个答案肯定就是-3,用时1s。可是一看答案一下懵了,因为没有-3这个选项。其实对于做题人第一个思路往等差数列上去考虑是很好的习惯,我提倡这种思维,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等差数列的变式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但这个题目上为什么就不靠谱了呢?那么我们看到这个题目中既有0,又有负数,既然等差数列不能解决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3次方了,因为平方项不可能出现负数,而中间有0出现,那么出现3次方的可能性太大了!那么我们重新看这个题目,0=13-1,-1=03-1……,那么这个题就解决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总结呢?

我们来看一下二次方数列和三次方数列的基本形式都有哪些:

基本二次方数列: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 144 169 196 225 256 289 324 361 400

基本三次方数列:1 8 27 64 125 216 343 512 729 1000

它们的变形形式有可能是先做差然后出现,也有可能同时加减一个数,也有可能奇数项和偶数项有不同的变化,这就看大家对于这些数字是否熟悉,如果熟悉的话,就可以看到这些数字和它们是非常近的,那么对于这些数字做一些基本变化那么题目就不成问题了。

在文章的结尾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基本数列的说明,希望对大家的公考准备带来帮助:

等差数列:前后两项的差不变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前后两项的比不变的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素数数列:只能被1和数字本身整除的数叫做素数数列

合数数列:素数以外的数构成的数列叫做合数数列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5

行测答题技巧:

类比推理是每年国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近两年题量在5道和10道之间交替变换。相比于其他题型,类比推理在国考中属于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正确率的一类题目,所以对于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用最短时间且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完成。专家在此进行详细讲解。

类比推理题目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词项间的逻辑关系,这要求考生全面考虑词项间的各种可能关系。除了掌握词项间关系外,考生还要熟练运用几种方法帮助解题,如遣词造句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找到词项间的逻辑关系。另外有些题目单纯的考查背景知识,如历史、人文、科技等方面,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常识,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下面详细讲解一些在做类比推理类题目时的解题技巧。

首先从词来看,不论什么词,首先应该知道该词的词性词义,才能了解题干的两词或者三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常见的关系有集合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

通常解题中,确定了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后去寻找答案中与之相似的词组。但当对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或者完全不知道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分析每个选项词组之间的关系,排除有相同关系的选项,再从余下的选项中对比看哪个关系更有可能符合题干词组之间的关系。

尤其在找不出题干词组之间关系的时候,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来思考,或许从选项中会直接得出答案,不仅要学会横向比较,更多的时候纵向比较会比较便捷,更容易得出答案。

然后从词语间的关系来看,认识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不一定能完全准确的找出每个词语间的关系,这时候可以把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无论是组词造句,还是分解词义等,结合字词本身的背景以及现实的环境来考虑,视野会更加宽广一些,在具体的语境中比较就能得出最优答案。

在遇到不了解的人文、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时,不要慌张,一般这种题目的错误选项都会有比较明显的错误,用排除法容易得出答案。

最后,要注意平时生活学习中的一些累计,扩大认识范围,并且让已知的东西能相互联系起来,让的知识结构及内容最大化,在做判断推理题目的时候会比较有优势。专家建议大家能在生活中时时注意累积,即可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6

行测答题技巧:

结论型题目是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常考题型之一。这类题型的题干给出一段论述或推理,要求选出能够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进行归纳或推理的选项,类似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片段阅读题。下面,就逻辑判断的结论型题目进行讲解。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由此可以推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二、解题核心

专家总结如下解题核心:

1.将选项逐一与题干内容进行对比,排除与题干材料无关、矛盾的选项以及过度推断的选项;

2.正确选项既可能是对题干材料整体内容的概括,也可能仅是对题干某一细节的概括。【例题1】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南极半岛和邻近的斯科舍海地区的实地数据后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气温上升了5至6摄氏度,并且来自其他海域的哺乳动物增多导致南极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因此,在上述地区作为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来源的磷虾的密度下降了近80%。而同一时期,生活在该地区以磷虾为主食的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由此可以推出()。

A.气温上升对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B.气温上升造成了南极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的竞争加剧 C.如果磷虾的密度继续减少,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都会灭绝 D.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威胁了帽带企鹅的生存 解析:将选项逐一与题干内容进行对比:

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的问题,错误;

B项,由第一句可知“气温上升”和“海洋哺乳动物捕食竞争加剧”是并列关系,错误; C项,“灭绝”的说法属于“过度推断”,由题干只能推出会“急剧减少”,错误;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D项,题干第一句指出存在的现象:气候变暖和哺乳动物的捕食竞争加剧;后两句叙述了这一现象的后果。“急剧减少”说明已经威胁到了其生存。D项可以由题干内容推出。

因此答案为D。

点拨 无中生有(A项)、过度推断(C项)、与题干信息矛盾(B项)是结论型题目中最常见的三种错误选项。

【例题2】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由此可以推出()。

A.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7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型介绍及答题要求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测是必考的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行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本文为考生详细讲解行测考什么,希望给各位考生的行测备考提供基本的方向。

从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目前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一、做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测查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三、题型介绍

1.言语理解与表达

每道题给出一段语言文字,要求报考者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运用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题1: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答案:A。根据“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一句,可知A为正确答案。)

例题2: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

,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答案:C。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2.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8 16()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3.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答案:B。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答案:C。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4.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表 2010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及增长速度(%)

三大经济圈中,2010年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几个?

A.0 B.1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C.2 D.3

(答案:B。通过比较表格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珠三角,故正确答案为B。)

5.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者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8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2 4 8 ( )

a.16 b.24 c.32 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对于数字推理部分:在做省考真题的同时要注意归纳总结历年考试中的重点题型:比如递推数列、幂次数列、分数数列、多级数列进行梳理。拿到一年题目先把有特征的数列找出来,像分数数列和幂次数列及幂次修正数列标注出来,其他题目先做差试试,不行考虑其为递推数列,看是否有大体倍数关系,则为倍数递推;增的比较缓慢为和递推;增的特别快考虑方递推还有积递推。实在考虑不出圈三个数看看,偶尔会涉及到特殊数列。但是特殊数列出现的极少,把省考真题重新做一遍,尤其是第一遍做不出来的题目要特别重视其规律,与此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真题、模拟题来辅助练一下所有的类型和技巧。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对于数学运算这部分:要做到见到一道题要立刻知道这道题属于什么类型,这种类型有什么知识点以及什么方法能迅速呈现在脑海中,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列出算数式子或者方程,得到正确答案。数学运算中大家经过前面一段时间复习也知道了周期数列、等差数列、行程问题、工程问题、余数相关问题、多位数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考得最多的是经济利润问题,有时还会考到时钟问题。周期数列大家要对一个数除以2、4、8、9这些数求余数的法则相当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项数公式、级差公式掌握好,用的比较多的是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其中的变形也要学会。行程问题:简单行程问题大家都知道简单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等距离平均速度模型;但是考试中涉及比较多的是相对速度问题:

(1)相遇追击问题的区分,相遇问题中是速度和,正如大纲中所列出的这道例题,就是相遇问题;

(2)流水行船问题中,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人和队伍问题中,从队头到队尾类似于相遇问题是速度和,反过来从队尾到队头就是速度差;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9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小技巧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碰到不会做的题不要空着,可以使用一些技巧猜出答案,从而使自己尽量多得分.下面主要介绍行测科目考场上如何猜答案:

(注意:以下猜题技巧仅供参考)

一、数字运算

1.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2.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3.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4.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5.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6.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二、图形推理

1.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2.图形本身变化较大考虑元素数量、叠加等.3.若图形复杂多变且出现怪图,重点考虑共性,如共同元素数量、位置关系等.4.空间型图形推理注意合理利用橡皮、小刀等工具模拟题干.三、判断推理

1.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2.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3.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4.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http:///

5.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6.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7.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四、逻辑填空

1.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2.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3.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4.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5.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五、片段阅读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10

考生在规划2018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日程时应注意,笔试中的行测和申论应合理安排,行测分为五大模块: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考生可分模块来备考,达到行测五大模块都充分掌握的效果。对此华图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片段阅读部分解题技巧,以帮助考生们进行备考。

1.明确基本题型。由于题型认知较为简单,如主旨题、意图题、细节判断题等国考的必考题型,建议各位考生参考华图教育出版的备考资料,如《模块宝典》、《内部教案》等进行学习。

2.在片段阅读部分,常用解题技巧有观点援引法、主体排除法、背景铺垫法等,下面以考题为例为考生们进行逐一介绍。

例题1: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解析】文段由3句话构成,首句援引了反向观点,接着由弱转折关联词“其实”和强转折关联词“但”提出了作者的观点,采用“弱前强后重点在后”的做题技巧,可将重点锁在尾句。尾句中又采用了“不仅……更……”递进关联词,突出整个文段的重中之重,即“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采用主体排除法可锁定答案为C。技巧点拨:观点援引内容通常位于文段的前半部分,目的是为了引出写作者的重点,因此属于文段非重点成分,可略读。

例题2: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是地球上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属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运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解析】通过阅读文段,不难发现,此题的内容论述的对象是“细菌”,考生们可以借助主体排除法排除B、D两个选项。其次文段中作者主要从细菌的繁殖无可匹敌、代谢无可比拟两方面说明细菌的生命力很强,而C项仅体现了“生存繁殖”,且“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文中无从体现,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例题3: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解析】文段共四句话,在,第二句开头,作者用了非常典型的时间状语引导词“曾经”、“明末清初以后”来提示考生们,二句为背景铺垫部分,均为非重点内容;同时在文段的第三句作者采用结论性的引导词“正因如此”来引出观点,即士绅观念严重制约了苏州的现代化进程。故此题正确选项为D。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篇11

2018云南临沧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之主

题词法

在云南公务员考试过程当中,片段阅读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是行测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很多考生反映在做片段题的时候内容太多,时间太紧,找不到重点和中心,心情很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去好好做题。对于片段题,题干长,阅读量大,主观性强,提问方式越来越灵活,让各位考生在做题的时候费尽心力,却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很多考生都希望能够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地锁定答案,最好是能够一分钟解决一道题,那么如何能够快速找到重点和中心,云南临沧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主题筛选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题筛选,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筛选文段当中的主题词来确定文段的主题的方法。那咱们就先得了解主题是什么,主题就是材料内容所陈述的主体。那么怎么找主题,就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了。大家做题时其实都会发现很多题目中有些词语会经常性地重复出现,这样的词语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主题词——文段中重复出现的高频词。

如果一个文段里面重复出现某个或者某些词语,那么这个词或者这几个词就是文段的主题词,这个时候就主要看一下选项是不是包含了主题词,如果没有包含,那这个选项就与文段主题无关,可以排除。选择一个与文段主题相符,内容相吻合的选项。比如:

例1: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的价值基础。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该重视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B.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C.企业文化应以重视员工为中心 D.企业如何形成和加强自身的凝聚力

【中公解析】答案:C。这个题目中,我们一看材料就会发现文段中包含了一些重复出现的高频词,那这样的文段我们就可以通过找主题词来做题。这个文段里面重复出现的高频词有“企业”和“员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到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文段强调的是企业应该重视员工,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再看四个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A、B、D都没有强调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与主题无关,排除。故答案选C。

云南临沧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方法一般是在当一个文段中重复出现某个词或者某些词的时候适用,而且主题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论述两个词之间的关系。需要大家多多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希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快速地判定文段的主题,从而快速锁定答案,节约时间,提高正确率,为公考的成功增添更多的筹码。

更多云南省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临沧中公教育

上一篇:妻子安全是煤矿下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