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精选4篇)
一、填空
1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2甲骨卜辞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短散文,可以算是散文的萌芽。《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5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6中国文学史上的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
7建安之杰:曹植。
8墨子时论:尚同、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9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10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孔雀东南飞》最早出处:《玉台新咏》。
12《史记》体例:纪传体。
13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书:《汉书》。
三、名词解释。
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为了协调劳动劳作,鼓舞唠叨情绪随口唱出来的,它算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原始诗歌是集体的口头创作,它以劳动为主题,带有不同程度的原始宗教意识,是歌、乐、舞三者结合为用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它内容丰赡,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其中民歌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诗经》句式以整齐的四言为主,多用重章迭句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自然谐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吸取民间文学营养,利用楚国民歌的传统形式,创造了句式参差灵活的“楚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骚》、《九章》等二十多首光辉诗篇,这些诗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词藻绚丽,为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树立了榜样。《诗经》和《楚辞》,形成了后世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和阐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说,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像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
九歌:《九歌》,共十一篇。本是楚国江南民间祭祀所用的乐歌,是依据神话故事及当世流传的一些巫觋祭歌写成的一组抒情诗。从其内容和情调来看,可能是屈原早期的作品。《九歌》系沿用古曲之名,“九歌”是夏启时的乐曲。九者,数之极,故《九歌》不限于九篇,而是十一篇。除了最后的《礼魂》依王夫之说是送神曲子之外,前十篇都是每一篇写一位神灵。楚国江南民间不可能同时祭祀这么多的神祇,这大概是屈原把民间分别使用的祭祀乐歌集中起来,经过改作而成的大型的综合乐章,并以“九歌”作为标题。
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分别代表儒、墨、道、法家的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
四、简答题。
关于诗经编辑的两个途径:一是采诗,周王朝设有专门采诗的“行人”,他们四处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政治所失,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一是献诗,周朝有献诗的制度,规定公卿大夫在特定场合给天子献诗,以便了解下情和考察政治得失。
史记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史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唐宋以来的散文家无不推崇《史记》为圭臬,如韩愈、欧阳修等的散文手法与格调都很明显地受到《史记》的影响。
2.《史记》对我国古典小说影响巨大。首先,《史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为我国古典小说所承袭。其次,《史记》组织故事,安排情节,刻画人物、铺叙场面、描写细节,也都给后世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3.《史记》也是我国古典戏曲题材的重要来源。《史记》极善于提炼历史题材,把许多历史故事,描写得腾挪跌宕,充满着矛盾冲突,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极易改编为戏曲。因此,我国古典戏曲,无论元杂剧。明清传奇,还是地方戏的传统,故事取材于《史记》的极多。
五、论述题。
《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而最可宝贵的性格特征是具有反抗封建家长的坚强意志,她不堪忍受焦母的虐待,宁肯牺牲个人幸福,主动要求离开焦家:“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土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她不顺从兄长的摆布,不为富贵所
动,不为强暴所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以死表明了她的反抗。这种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她成为古代反抗封建家长制妇女的典型。焦仲卿:焦仲卿也是一个忠于爱情,站在兰芝一边,与焦母抗争,还回绝了焦母关于“东家有贤女”的引诱。他起初对自己的母亲还抱有幻想,希望母亲可以回心转意,他能把兰芝接回家中,在这点上他不如兰芝对局势看得清楚。他对兰芝的处境也不能做到理解,所以对兰芝有过“贺卿得高迁”的嘲讽。但残酷的事实使他认清了矛盾的不可调和,最后以死明志进行抗争,他也是一个反封建家长统治的正面人物。
赏析陶渊明的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
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
本诗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我们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
西厢记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分析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的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跟随。老夫人当众许婚,后来又出尔反尔,既赋于崔、张的婚事以外在的合理性,又赋于崔、张爱情以内在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合理性,成为莺莺敢于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决心对张君瑞以身相许的潜在动力。但是,冲破内在心理的樊笼毕竟比冲破外在人为的约束还在艰难,于是就有了莺莺的“闹简”和“赖简”,其中莺莺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长亭送别时,莺莺既忧虑张生考试落第,婚事终成泡影,更担心张生考取后变心,另就高门,自己被弃置,承担着如此沉重的精神重压。
《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已经为人称道。可以说他为后世士大夫树立了一个耿介正直、孤高伟岸的人格模范,具有相当动人的示范力量。唐代诗人高适不愿拜迎长官、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都与陶渊明的精神可谓是一脉相承。
二、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后世文人都把桃花源理想境界看做是一种与现实社会对立或不同的社会加以憧憬,本身就具有否定黑暗现实的意义。
三、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
陶渊明的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大量地发掘这一生活素材,并且在艺术上卓有成效。
四、陶渊明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也是使他影响不衰的重要原因。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
曹植的成就:
①曹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
②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的诗风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③曹植的诗歌文采富艳,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④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蝉联、炼字等方面都有创新,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即举张协、张载、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作为西晋诗坛之代表人物。
陶渊明的田园诗特点及代表作:
①描绘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饮酒》。
②有的田园诗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最为可贵的部分,表现诗人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陶渊明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
③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与朋友谈心,或采菊东篱下,《和郭主簿》、《归园田居》(野外军人事)、《移居》。
④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面貌。
⑤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如《桃花源诗》。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景物描写上,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已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也很少用夸张,只是采用不事
雕琢的白描手法。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使陶诗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差别:
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一)题材:
①北朝民歌中,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最富有地方特色。
②北方民族以畜牧为业,善于骑射,他们锻炼出了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频繁的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因而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也较多。
③北方民歌中,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
④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歌曲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是大不相同的。
(二)修辞上:
北朝民歌少修辞,南朝多修辞,如双关、排句等。
(三)风格上:
北方歌唱直率而朴素,毫无忸怩羞涩之态,与南朝民歌相比,也同样有直与曲,刚与柔之别。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的诗、赋、骈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代表作《拟行路难》。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1、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
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2、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永明体(名词解释):
又称作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史称“永明体”。永明体的兴起与对声律的追求有关。它主要的创造者为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永明体的产生,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繁荣奠定了基础。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宫体诗: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等。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和荒嬉。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庾信的《拟咏怀》27首,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庾信对近体诗的形式发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他的诗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和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故国之思、大量用典)
所谓“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骈文的特点:①用典繁博;②修辞巧丽;③对偶。
鲍照的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①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
②鬼神怪异。如: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
③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叙述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反被楚王杀害,其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时间:唐代初期)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结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当“四杰”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初唐四杰的特点)
代表作: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
律诗的格律特点:
①字数和句数固定;②对仗(中间两联)、押韵;③(本质特点)平仄律非常严谨。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这些诗中有很多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些失慎而被杀者,以致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随军北征期间,亲临沙场,有感于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种兴寄方式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四杰”那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与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王维与孟浩然的比较:
①王维静,孟浩然动;
A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禅宗影响较大。王维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②王维清秀,孟浩然清淡。
A王维晚年隐居,他所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精之美,他将自甘寂寞的山
水情怀表露出来,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和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B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误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不似王维之笔。
C孟浩然遇景入咏时,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意。比王维诗作更能给人以洗尽铅华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
D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事雕琢的特点。相比较而言,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
王昌龄的七绝特点:
①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②章法井然,意脉贯穿,清而刚,玩而健,有气骨。
高适与岑参的区别:
①高适悲,岑参壮;②高适理,岑参景;③高适实,岑参奇。
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但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成就(论述):
①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写。如:《上李邕》yōng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如:《鸣皋歌送岑征君》gao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②想象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落天外,匪夷所思。③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李白的诗歌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同时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李白诗歌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如:《渡荆门送别》意象阔大壮观;《玉阶怨》中明月、白鹭等明净景物构成清丽景象。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安史之乱。“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诗歌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抒情融为一体。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星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kui时期,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而外族入侵,藩镇叛乱,战争仍然不断。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自己仍漂泊沧江,且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从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杜诗的艺术风格:
①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感情回环反复,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杜诗风格另一方面是萧散自然。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让人神往。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
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韩孟诗特点:
①怪奇之美。韩孟诗派追求诗风的雄奇怪异,他们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创新求异,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主要表现为:(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逞奇矜博,出奇制胜;(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②诗歌的散文化倾向。韩孟诗派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注重造语炼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元白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代表作:白居易《杨柳枝》、张籍《春别曲》、元稹《悯农二首》、王建《织锦曲》。
(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创作,白居易作诗甚至要求老妪能理解,一时间蔚为风气)唐传奇:
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一名始自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其情节奇特独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杜牧怀古咏史诗代表作及主要内容:书338页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如:《春雨》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的心境,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思绪往而回复,表现得幽深窈渺。
②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如:《锦瑟》中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③内涵上具有多义性。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有很大关系。意象和句子之间的跳跃性很大。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④李诗大量用典。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庄生晓梦迷蝴蝶”,原典不过借以阐发万物原无差别的思想,李商隐确抛开原典的哲理思索,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感伤情思。
花间词派:
(二)一、填空题。
1、《红楼梦》的创作达到了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高峰。
2、龚自珍首先突破了清中叶以来拟古注意和形式主义,成为近代早期的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3、林则徐表达强烈爱国主义的诗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
祸福避趋之”。
4、古典小说发展到道光、咸丰年间,明显呈现出衰退的状态。
出现了《荡寇志》、《儿女英雄传》这两部思想倾向倒退的作品。
5、“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描写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 晴雯。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李清照字诗、词、散文方面的创作都有很高的造诣。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__协音律___,有情致。
8、“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对:《聊斋志异》_作品的评价。
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以家庭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0、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1、八股文异名:制艺、制义、时文
12、清代小说中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的是《儒林外史》
13、《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5、“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一句话出自窦娥之口。
二、名词解释。
1.拟话本:
他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这就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通常称为拟话本。
2.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和永嘉杂剧。第三册,P2823、章回小说
明代产生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4、公安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人为代表。他们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他们的作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古文的陈规定局,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公安派”对清代文学如郑板桥的散文,袁枚的诗和诗论,均有一定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要谈谈《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是《儒林外史》经常运用的讽刺手法。
2、语言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没有连贯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3、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映了现实的巨大批判力量,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要概括《金瓶梅》的思想感情。
1、《金瓶梅》是对晚明丑恶的社会本质和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做了比较全面的暴露。
2、作者对黑暗现实描绘的态度是冷漠的,书中虽然暴露了这个社会的堕落和不可救药,而人生的希望和理想却无一点闪现。
3、另一方面,作者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所进行的罪恶活动,缺乏明确的憎恶和批判。(第四册,P111)
3、简述清代小说编创方式不断成熟的具体表现
(1)借鉴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追求清新秀雅的风格。
(2)根据作者的生活体验对史料和旧作加以借鉴和改造。
(3)在体制上进行创造探索。
四、问答题。
1、简要谈谈《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1、第一个层面,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
2、第二个层面,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它是贵族之家衰亡的社会历史悲剧;它是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它是审美理想(情与美)被毁灭的悲剧。
3、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曹雪芹对生命、人生、存在的形而上的哲理感悟、感兴、感叹。
4、《红楼梦》意蕴的三个层面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红楼梦》的人物、情节构成社会历史生活画面。这是第一层。作者的审美理想突破这个现实。这是第二层。再进一步,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这是第三层。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8.宋初词坛仍承续五代花间词派余绪,袭用艳情、别情的旧有题材,采纳令词小曲的传统形式,促使词进一步雅化、文人化。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等人。
9.晏殊,字同叔,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词风“温润雅洁”、“明朗清峻”。名句:《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10.张先的词多写男女之情,作者因“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句被呼为“桃杏嫁东风郎中”。以善用“影”字著称,因得意《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帘压卷花影”、《剪牡丹》“堕飞絮无影”,而自呼“张三影”。
11.晏殊的“暮子”晏几道,与其父并称“二晏”,子叔原,号小山,其词集自称《乐府补亡》,通称《小山词》。黄庭坚用四“痴”来评价其为人。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受御史李定等陷害,酿成著名的“乌台诗案”。中国最早的文字狱。
13.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为苏轼随笔似的小品文集,其中包括贬居黄州时写的《记承天寺夜游》。
14.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三人合称“苏门四学士”。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作诗以苦吟著称,黄庭坚称他为“闭门觅句陈无己”,著有《后山集》。
15.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6.张耒,字文潜,号柯山,著有《宛秋集》。
17.晁补之,著有诗文集《鸡肋集》,词集《晁氏琴趣外编》。
18.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有《淮海集》、《淮海词》传世,被评为婉约词家的最杰出代表。
19.贺铸,字方回,词集名《东山集》,词的特点是词采富丽,着色浓艳,有“妖冶”之风。
20.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名自题《片玉集》后世亦题《清真集》后人评周词,称之为“正宗”、“集大成(仅是对传统婉约词风而言)”。
2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曾作有一篇《词论》。
22.陈与义,号简斋,有《简斋集》。
23.朱敦儒,字希真,有词集《樵歌》传世。
24.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
25.杨万里,号诚斋,有《诚斋集》。26.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留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的文章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和《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逸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赏析等。《老学庵笔记》内容涉及朝政时事、人物故旧、琐闻轶事,也记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考辨成果。
28.辛弃疾,子幼安,号稼轩,有《稼轩词》传世。诗人排遣苦闷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向千古江山、风流人物寻觅知音,登临吊古、咏叹兴亡成为辛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另一条排遣途径是向自然寻求友朋,自然山水因而成为诗人英雄性格的化身或见证,为诗人奔走于笔下。自然景物在辛词中显得极富生命感和人情味,获得一种特殊的表现。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水中,为自己活跃的生命寻找到另一块更广阔的天地。
29.辛派词人有陈亮,刘过,刘仙伦,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宋末刘辰翁等人,亦属辛派词人。
30.江湖诗派:在四灵之后,又出现了一批飘逸江湖的诗人。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僚,身份低微,也有少数人曾官要职。他们相互酬唱,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戴复古,号石屏,有《石屏诗集》、《石屏词》。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后人评其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岂剪红刻翠者比耶”。
3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人们称姜夔这一流派为格律诗派。
32.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张炎在《词源》中称吴文英词为“质实”,以与姜夔的“清空”相比,并批评他“凝涩晦昧”,“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33.王沂孙,号碧山,著有《碧山乐府》。代表作《齐天乐。蝉》,其中“铜仙铅泪”的典故,明显表达了亡国之痛。
34.张炎,号玉田,有《山中白云词》。他的《词源》是一步很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上卷论音乐,下卷论词的创作,主张“清空”,反对“质实”,推崇姜夔的“骚雅”。
35.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南宋后期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重要的宋代诗话。严羽,自号沧浪逋客。《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师法》、《诗评》、《考证》五部分,严羽对宋代影响最大的苏、黄两家诗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这两家是“以文字为师,以才学论诗,以议论为诗”,“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36.以禅喻诗:他提出“兴趣”说,认为诗歌本质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在说明这种诗歌本质时采用的是“以禅喻诗”的方法。以禅喻诗的风气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直接以禅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严羽认为诗的本质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靠“妙悟”。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的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37.刘辰翁,号须溪,有《溪须集》他发展了“评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38.辽皇后萧观音作抒愁怨的《回心院词》十首,被誉为“深得词家含蓄之意”,“大有唐人遗意”他的作品收录在王鼎的《焚椒录》中。
39.院本杂剧和诸宫调是金代兴起的两种重要的文艺形式。
40.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他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杂编》。元好问的词为金源一代冠冕,兼有婉约和豪放风格,被张炎赞为“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41.诸宫调: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因而容量大为扩充,音乐变化更为丰富,叙述手段也有相应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搊弹词”。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42.元杂剧基础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五种。
43.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拜月亭》。
44.元散曲的流行早于杂剧,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
45.南戏产生于宋代。
46.宋杂剧的表演体制一般分为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梦粱录》说宋杂剧的特点是“全用故事,务在滑稽”。
47.杂剧在结构体制上,一般是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发展的自然段落,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剧本包括唱词(曲文)与宾白两大部分,唱词是剧本的主体。杂剧中人物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48.杂剧在角色体制上,一般分为四大类:旦、末、净、杂。
49.有关元代杂剧、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录鬼簿》。
50.关汉卿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社会剧的代表作《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爱情婚姻剧都是以女主人公为主角的,代表作《救风尘》(人物:赵盼儿、周舍、安秀实)、《望江亭》、《拜月亭》、《诈妮子》。历史剧主要有《哭存孝》、《西蜀梦》、《单刀会》。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
51.董解元集《西厢记》故事于大成,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它所讲述的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源自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52.《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它突破了杂剧的体制,以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演述崔、张故事,明人称《西厢记》为“传奇之祖”。
53.元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其中,马、白、郑属于以文才见长的作家,白、马属前期、郑属后期。
54.白朴有杂剧16种,现存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男主人公裴少俊、女主人公李千金。《梧桐雨》是一出历史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评此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55.爱情婚姻剧:前期:杨显之,外号“杨补丁”,代表作《潇湘雨》,石君宝《秋胡戏妻》本于汉刘向《故列女传。鲁秋洁妇》及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女主人公罗梅英。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带有神话色彩。后期:乔吉《扬州梦》以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取材于杜牧《张好好诗》及《序》,写杜牧与妓女张好好的风流韵事;《金钱记》本于唐人许尧佐的传奇小说《柳氏传》及“韩寿偷香”的故事,写唐代诗人韩翃的恋爱故事。《两世姻缘》是他的代表作。
56.社会剧包括公案剧和家庭剧。元前期杂剧中,以李潜夫的《灰栏记》和《陈州粜米》。德国现代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还将《灰栏记》改编为《高加索灰栏记》。元前期家庭剧的代表作家是郑廷玉,代表作《看钱奴》是一出著名的社会讽刺喜剧。其他还有武汉臣的《老生儿》、张国宾的《汗衫记》等。后期以秦简夫的家庭伦理剧《东堂老》(代表作,塑造了商人形象)、《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57.历史剧:前期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成就最高。此外还有高文秀的《渑池会》、狄君厚的《介子推》、李寿卿的《吴员吹箫》、郑廷玉的《疏者下船》、孔学诗的《东窗事犯》等。水浒戏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头》,李文尉的《燕青博鱼》等。以文人为题材的有王伯成的《贬夜郎》,费汉臣的《贬黄州》,宫天挺的《范张鸡黍》(取材于《后汉书。范式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锋颖犀利,神采烨然,若健翮摩空,下视林薮,使狐兔缩颈于蓬荆之势。”后期历史剧代表作家杨梓《霍光鬼谏》、《敬德不服老》、《豫让吞炭》三种。
58.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它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是由民间小唱、唐诗宋词发展而来的。小令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以“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曲的对仗有“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连珠对”、“扇面对”等。
59.在元代散曲作家中,马致远的贡献最大,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夜行船。秋思》套,词曲可称元代套曲中的压卷之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的咏景名篇《天净沙。秋思》,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景。”清人焦循《易余龠录》称其为“一代巨手”。
60.后期散曲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和徐再思。张可久一生专写散曲,有《小山乐府》;明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并论,称为“曲中李杜”。徐再思与贯云石的散曲,世称“酸甜乐府”。张养浩,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传世名篇。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具有粗犷的“蒜酪风味。”
61.南曲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和民间歌舞戏等综合发展而来,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称“温州杂剧”。
62.四大南戏:《荆(钗记)》(一般认为是元人柯丹丘所作)、《刘(知远白兔记)》(系永嘉书会才人编纂)、《拜(月记)》(根据关汉卿同名杂剧改编,在四大南戏中思想成就最高),、《杀(狗记)》。高明的《琵琶记》被称为“曲祖”、“南曲之宗”。
63.高明,字则成,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为东嘉先生。
64.北方诗文源于金末赵秉文、元好问、学习苏轼。北方诗文的代表作家是王恽、姚燧(前期盛世之音的代表,以散文见称)。
65.前期南方诗文的代表作家是戴表元和赵孟頫(著有《松雪斋集》)。
66.后期诗文的代表作家是虞集(当时诗坛领袖,领导南北诗家驰骋竞进,使元代诗坛达到极盛)。
67.萨都剌(有《雁门集》后人推崇他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68.元诗四大家:杨载、范椁、虞集、揭傒斯。
69.杨维贞,字廉夫,好铁崖,别署铁笛道人,有《铁崖先生古乐府》。时称“铁崖体”。
70.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宋人说话有四种“家数”,即小说,讲史,将经,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讲史两家为最重要,影响也最大。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讲史家的话本称作平话。
71.宋元话本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开始了我国文学语言上的一个新的阶段。
72.《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合称《全相平话五种》。
73.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长篇章回小说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
74.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称为“章回小说”。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75.《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刻本,此书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做了一些较明显的加工和修改,主要是辨证史实、增删文字、削除论赞、改回目为对偶。在语言上,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使用了一种平易浅近的文言进行创作。
76.《水浒传》的编著者施耐庵和罗贯中。现存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余象斗和杨定见两种)、七十回本(金圣叹“古本”,贯华堂本),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间郭勋刻本原书共二十卷。一般认为,万历时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最接近《水浒传》祖本。
77.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文集》,“八股文”(制义)的倡导者,以寓言体散文《郁离子》最为出名,名篇《卖柑者言》。
78.高启,纂修《元史》,他的诗最能表现其艺术风格的是歌行体和七言律诗。
79.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三位台阁重臣的诗文,称为“台阁体”。
80.因李东阳是茶陵人,因此这一诗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茶陵诗派”。主要诗人有谢铎、张泰、彭民望等。
81.文坛上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复古主义文学。与李、何共同被称为“前七子”的代表作家是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82.朱权,著有《太和正音谱》。
83.朱有燉,皇子,别号诚斋,集名《诚斋乐府》。丘濬,著有《五伦全备忠孝记》。
84.贾仲明,自号云水散人,代表作《萧叔兰情寄菩萨蛮》。
85.杨景贤,号汝斋,蒙古族人,代表作六本二十四折的《西游记》。
86.王九思,著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记》(一名《曲江春》、《杜甫游春》)和《中山狼》(开明代单本杂剧之先)。
87.明后期最杰出出的作家是徐渭,他的《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88.王骥德称王衡的讽刺喜剧《郁轮袍》合《真傀儡》二剧,“大得金、元本色,可称一时独步”。
89.徐复祚的讽刺喜剧的杂剧《一文钱》。
90.明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改革,使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轻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他的伴奏器乐兼用箫、管和琵琶、月琴等弦乐。
91.梁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92.沈璟的《南词全谱》,贯穿沈璟戏曲格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因沈璟是吴江人,故被称为“吴江派”,文学史上也称作“格律派”。
93.孟称舜《娇红记》是在《西厢记》、《牡丹亭》之后,《娇红记》把爱情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红楼梦》之前一部杰出的爱情悲剧。
94.高濂(号瑞南道人)的《玉簪记》,周朝俊的《红梅记》。
95.孙钟龄的讽刺喜剧《东郭记》。
96.临川四梦:汤显祖的《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以及《牡丹亭》,都有梦境的描写,故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97.《邯郸记》和《南柯记》标志着汤显祖在创作上从爱情题材扩大到社会政治题材。从“以梦写爱情”到“以梦写政治”,这是作者在戏剧创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98.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于文字的最早雏形。
99.明嘉靖至崇祯间,白话小说就题材而言可以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等类别,《金瓶梅》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小说中的“四大奇书”。
100.《金瓶梅》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101.《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这一派。
102.《金瓶梅》以后有影响的同类作品有《玉娇丽》。
103.《封神演义》(许仲琳著)是继《西游记》之后最著名的神魔小说,其他还有《西游补》(董说著)、《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
104.历史演义小说中较著名的是冯梦龙的《新列国志》。
105.英雄传奇小说中代表作是《北宋志传》,公案小说有《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和《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等。
106.讲史话本成为我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先驱,小说话本则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远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明后期专门的白话短篇小说作家的作品称为“拟话本”。
107.明嘉靖年间洪●(木加便)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
108.明后期拟话本小说最著名的集子是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此外,有凌濛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109.后七子“是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
110.嘉靖间,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被称为“唐宋派”。
111.茅坤,所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
112.李贽,号卓吾,他提倡“童心”(真心),他反对复古。
113.归有光著有《震川先生集》。114.由于这一文学流派的两个代表人物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称之为“竟陵派”,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形成了“幽深孤峭”的艺术风格。
115.复社领导人物是张溥,代表作《五人墓碑记》。
116.复社之外,还有几社。
117.在晚明融合“公安”、“竟陵”之长而较著名的作家是张岱。张岱,号陶庵,有《陶庵梦忆》、《琅环文集》、《西湖梦寻》等。代表作《湖心亭看雪》。
118.顾炎武,别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曾参加复社,其诗被人称作“一代诗史”,被公推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
119.“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120.钱谦益,号牧斋,作品有《初学集》。
121.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神韵说的倡导者是王士祯。
122.查慎行,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力而最有成就的作家。
123.明末清初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24.清初词坛上,势力最盛、影响最大、真正廓清了明代词坛上遗习而树立了清代风气的是以为首的浙西词派和以陈维崧的阳羡词派。
125.朱彝尊,他的词标榜南宋,推崇姜夔、张炎,曾纂辑唐宋元五百余家词为《词综》。
126.江苏苏州是昆曲的发祥地,一批以编剧为生的职业剧作家,包括李玉、朱素臣等。
127.李玉是苏州派的领袖人物,代表作《一捧雪》、历史剧《千忠戮》,与人合撰的《清忠谱》(生动描写了东林人士周顺昌反对魏忠贤的斗争),其,其中《千忠戮》的[倾杯玉芙蓉]流传甚广,遂有“家家‘收拾起’([倾杯玉芙蓉]的首句),户户‘不提防’”(《长生殿。弹词》[南吕一枝花]首句)之说。
128.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公案剧)。
129.尤侗,代表作杂剧《读离骚》传奇《钧天乐》(揭露科举积弊),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道“可使风云变色,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
130.李渔的传奇全是场上之曲,总名《笠翁十种曲》,完成了把风流和道学融为一体的目的,锻铸了一种清理合一的理想。131.洪昇的戏曲唯《长生殿》传奇和杂剧《四婵娟》(包括《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132.《长生殿》传奇共二卷五十出,有人称“是剧乃一部闹热的《牡丹亭》”。
13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最早的刻本青柯亭本,它达到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134.《聊斋志异》以后的短篇文言小说有代表性的是袁枚的《新齐谐》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135.《金瓶梅》系统,以家庭生活为描写中心,著名的有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是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以现实主义的笔墨,解剖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生活的作品。在艺术上此书是用山东淄博一带的方言土语写成的。
136.《水浒传》系统,写英雄传奇,著名的有陈枕的《水浒后传》、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
137.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都为江浙一带的人,所以主人公的籍贯也围绕在江浙地方,具有浓厚的江浙地方色彩,《好逑传》是其中的佼佼者。男主人公铁中玉,女主人公水冰心。
138.《儒林外史》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卧闲草堂本,同治年间,出现了齐省堂增订本。
139.《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评本八十回本(脂砚斋、畸笏叟)和程(高)本(程甲、程乙)。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
140.红楼梦》研究中五四运动以前,最有影响的是“评点”和“索隐”两派,其中,后期索隐派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这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较系统,比较科学的研究专论,也是第一篇超越中国传统小说理论,采用西方近代美学理论研究《红楼梦》的论文。五四以后,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是红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141.李汝珍,字松石,他的《镜花缘》谈才学和妇女问题。
142.沈德潜编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143.格调说:沈德潜认为诗歌在内容上应该符合封建社会秩序,在表现上,应“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讲含蓄、比兴,只能“委婉陈词”,不可“过甚”、“过露”。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的诗歌,因此写诗必须学古,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摩取声调,讲究格律”,由于他的努力,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风弥漫于诗坛。144.肌理说:翁方纲的论诗主张:主张用学问做根柢,以增加诗的骨肉。
145.袁枚,字子才,他的文学评论《随园诗话》,主张写诗抒写性灵。
146.义法:方苞的文学见解,义,指言有物,是说文章要有内容;法,指言有序,是说文章要有条理、有层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不过,方苞所指的内容就是有关圣道伦常的内容。义法后来形成桐城派文论的中心。
147.姚鼐强调写文章要义理、考证、文章兼备。
148.清初骈文代表作家有陈维崧,著有《湖海楼集》;毛奇龄,著有《西河全集》;清中期是清代骈文的黄金时代,以汪中成就最高,他也是整个清代谢骈文的第一高手,代表作《哀盐船文》。清后期则有以王闿运、李慈铭为代表的晚清骈文十大家。
149.清代流行弹词、鼓词、子弟书、宝卷等。
150.《天雨花》(清代较早的一部弹词,作者是女作家梁贞怀)、《再生缘》(二十卷,作者是女作家陈瑞生。
151.龚自珍,号定庵,他诗、词、文兼长,尤以诗文成就最高,他的七律《咏史》、《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是他的传世之作。
152.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他与龚自珍同属今文学派,倾向改革。
153.梅曾亮,字伯言,是姚鼐著名弟子之一。他成为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
154.曾国藩,字涤生,湖南人,他是把桐城派古文推向中兴局面的领袖人物,为文于义理、考据、辞章外,还强调“经济”,并自立一派,编有《经史百家杂钞》,时人称为“湘乡派”。
155.宋诗运动滥觞于以宋荦、查慎行为代表的宋诗派,他们宣扬宋诗,推崇苏轼,至同治、光绪年间,这一运动衍变为“同光体”。
156.同光年间小说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侠义公案小说,一为狭邪小说。
157.《施公传》为侠义公案小说开山之作。集大成之作是《忠烈侠义传》(《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俞樾将其改名为《七侠五义》。
158.狎邪小说,指清末以娼妓优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章回小说,它的直接源头,是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续书。《品花宝鉴》,作者陈森,是狎邪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惟一集中反映乾嘉之际京师狎优风尚的作品。
159.《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曾编辑文艺月刊《海上奇书》,小说人物对话全用吴语方言,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胡适推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60.《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
161.“诗界革命”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人。
162.黄遵宪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堪称一代诗史。
163.传统诗坛上势力最大者是继宋诗运动而起的“同光体”诗派,代表作家沈曾植、陈三立、陈衍等。汉魏六朝派代表作家王闿运,晚唐派代表作家易顺鼎,他们这些流派标志着拟古诗派的没落。
164.清末四大譴責小説: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和曾樸的《孽海花》。
165.《官場現形記》在藝術上深受《儒林外史》的影響,全書由短篇故事蟬聯而成,沒有貫穿始終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一人演述完峻,即遞入他人,若斷若續,與《儒林外史》略同。
16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結構,較《官場現形記》完整。全書雖仍無貫穿始終的情節,但以“九死一生”爲主要綫索,把其二十年“親見親聞”的人和事貫穿起來,有了貫穿全書的人物。
167.章炳麟,字太炎,文學成就主要在政論雜文;秋瑾,別號鑒湖女俠.陳天華以鼓詞《猛回頭》、政論《警世鍾》,小説《獅子吼》等有位著名。
168.南社的社名取“*南音不忘其舊”之意,发起人柳亞子(著有《磨剑室诗词集》)、陳去病、高旭。
169.京劇,乾隆末年,徽班進京帶來二黃調.漢劇的主要聲腔是西皮,它來源於西北的梆子腔。漢劇和會劇同台演出,而二黄西皮互相交融,而成爲匯聚的主要聲腔。至道光末年,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藝術程式,成爲北京地區的一個新劇種,即京劇。被稱爲京劇老生三傑得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是京劇藝術的主要奠基人。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推荐阅读: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07-21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06-29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介绍06-08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标准10-15
中国古代文学(三)教案11-10
中国古代文学史11-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07-03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07-10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09-15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指导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