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精选10篇)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述并尝试用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的句式来说一说。

二、活动准备

绘本书、PPT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T: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封面)。看,他来了。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卫。

2、揭示书名,感知故事(够鱼缸、妈妈生气图)

T:瞧,这个大卫在干什么呢?他是踩在什么东西上去玩金鱼的?快看这鱼缸,里面的水已经怎么样了?猜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大卫这么做,可以吗?对的,你们肯定觉得这样太危险了,你看大卫的妈妈来了。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妈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引导幼儿边做表情边做动作)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呢?

小结:是呀,妈妈看见大卫这么做很生气。为什么妈妈看见大卫在玩鱼缸里的金鱼的时候要大喊“不可以“呢?(提示幼儿妈妈在为大卫的安全考虑,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玩金鱼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很巧,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卫,不可以》。

(够糖图)

T:大卫刚刚才做了件调皮的事情,就一转眼的功夫,他又在干什么了?他想拿柜子上的什么东西?他站在什么上面去够罐子的?为什么他这么想够到这个红色的罐子,这个罐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引导幼儿集体学学大卫够东西的样子)你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这么高的.椅子上去够那么高的橱柜里的东西,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妈妈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师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去够糖罐子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泥巴图)T:没有成功的够到糖罐子,大卫又跑到外面去玩了,可是大卫回到家时,(出示泥巴图)调皮的大卫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洗澡图)T:玩的这么脏,当然要洗个澡啦!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室就像变成了大卫的游乐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当大卫弄得浴室都是水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3、出示图片,自由讨论

T:瞧,这个大卫又在做调皮的事情了,他做了哪些调皮的事情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光身图、敲锅图、吃东西图、超人图)T:这个大卫真是太调皮啦!每次都不听妈妈的话,这回又不知道跑到哪里调皮去了,请你猜一猜大卫现在在干什么呢?(玩食物图、挖鼻孔图、玩具图、棒球图)T:当大卫在屋子里玩棒球的时候,妈妈大声地告诉大卫“不可以”,可是,(点击声音)(出示面壁)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次大卫真的闯祸了,瞧,现在的大卫在干什么?大卫闯了祸被妈妈罚坐在椅子上,他心里会这么样呢?

T:从故事开头到现在,调皮的大卫一直在惹妈妈生气但是妈妈每次都原谅了他,你们觉得这次妈妈还会原谅大卫吗?

拥抱图

T:你看到了什么?妈妈一把搂着大卫说:“大卫乖,我爱你!”大卫听了妈妈的话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4、交流感受

T:你们平时也被妈妈、老是批评过吗?

小结:有时批评、提醒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妈妈、老师都想让你们都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只要你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妈妈、老师会更爱你们的

5、结束

T:大卫的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活动反思:

《大卫,不可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生活,画面形象生动,夸张的手法、幽默的风格足以抓住幼儿的眼球,无须老师多言便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整个活动中幼儿都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优秀的故事绘本能带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整个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幼儿自主阅读还是师幼集体观察图片、推测情节、阅读绘本,教师教师作为引导者,适当的引导、提问和鼓励给了幼儿开拓思维、大胆想象、自信表达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了成为活动的主体,自主发现、阅读了整个绘本故事。整个活动中,幼儿不仅很好地的观察和理解画面细节和故事情节,积极踊跃、自信大胆的进行了语言表达,同时也在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缩影,懂得了道理,体验了情感。活动最后“大卫,我爱你”环节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等环节,体验了妈妈因大卫做错事而生气的心情、大卫被妈妈批评的难过心情、大卫躺在妈妈怀里的甜蜜心、以及最后说“大卫乖,我爱你”时温柔的语气……都表明幼儿能很好地迁移情感与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领会绘本的情节,并对图片中大卫的行为进行的评述,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实现了自我教育。

大卫不可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画面中人物情绪、背景的观察,认识到大卫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及其原因。

2、结合其中的五幅图,尝试用“大卫,不可以干什么!”的句式完整表达画面内容。

3、感受绘本的幽默及其隐含的浓浓母爱。活动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大卫。引导幼儿感知大卫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为后面妈妈严厉批评大卫的生气心情形成情绪对比。

二、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内容,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绘本故事,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1)第一幅图: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大卫能拿到饼干吗?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做过这样的事吗?妈妈都会怎么说你?

2)出示第二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大卫怎么会把自己弄得这么脏?你有没有把自己弄得这么脏?你们的妈妈看见后是什么反应,都说什么了?那大卫的妈妈会多大卫说什么?大卫现在需要干什么?

3)出示第三幅图:谁能来说说大卫是怎么洗澡的?你们洗澡时像大卫这样吗?如果是你这样洗澡,你们的妈妈会怎么说?那你觉得大卫的妈妈会怎么样说大卫?

4)出示第四幅图:在妈妈的监督下,大卫终于洗完了澡,你觉得大卫接下来会干什么?大卫洗澡后干了什么事?你们有没有这样出去玩过,这样出去玩卫生吗?为什么?洗完澡后应该怎么样?如果你是大卫的妈妈,你会对大卫怎么说? 4)玩了一天的大卫饿坏了。于是在吃饭前,他偷偷溜进了厨房,在厨房中,大为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出示第五幅图)。大卫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有没有去厨房玩过呀?那妈妈都是怎么说的?大卫现在发出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你们猜猜看,大卫的妈妈会怎么对大卫说?

三、幼儿分组学习,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1)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大卫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出示第六幅图)你们看,可爱的大卫在干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那被你们玩过的食物后来还能吃吗?大卫虽然很有创意,但是玩食物容易让食物变脏,不能吃了,这样实在是太浪费食物。那大卫的妈妈看到这儿会说什么? 2)大卫在吃饭的时候吃了许多食物,我们看看他吃了哪些东西?这么多东西吃进肚里会怎么样? 3)吃晚饭后,大卫喜欢的动画片开始了,在看动画片时,大卫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下一幅图片)你们有过这样看电视的经历吗?大卫妈妈看到大卫这样看电视会有什么反应呢? 4)时间很晚了,大卫的妈妈让大卫回房间睡觉。可是电视上放着大卫最喜欢的动画片,你觉得大卫愿不愿意回房间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卫的表情。你觉得大卫回房间后躺倒床上会安静的睡觉吗?他会做什么?

5)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看看大卫他回房间后到底在做什么?(出示下一张图片)大卫在干什么?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那你的妈妈会对你说什么?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大卫的妈妈听到大卫兴奋的声音后,会对大卫说什么?

6)大卫不能在房间内扮超人了,他还会做些什么呢?(出示下一张图片)大卫准备做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大卫在这打棒球合适吗?打棒球应该去哪儿打?在这打棒球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大卫妈妈对大卫说,大卫不可以在屋子里玩,大卫会怎么做?

4、情感升华

(出示下一张图片)大卫听妈妈的话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大卫的心情怎么样?他在害怕什么?你觉得妈妈还会再爱他吗?如果你做了这么多惹妈妈生气的事情,你妈妈是怎么对你的?你觉得大卫的妈妈会怎样?

5、师幼讨论:为什么做了那么多惹妈妈生气的事后,妈妈还是会那么爱我们呢?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惹妈妈生气?

大班主题大卫不可以教案及反思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大胆讲述自己看到或者猜测到的内容。

2、尝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述并尝试用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的句式来说一说。

3、感受作品的幽默同时体验妈妈的爱。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二、活动准备:绘本书、PPT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T: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朋友(出示封面)。看,他来了。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卫。

2、揭示书名,感知故事(够鱼缸、妈妈生气图)T:瞧,这个大卫在干什么呢?他是踩在什么东西上去玩金鱼的?快看这鱼缸,里面的水已经怎么样了?猜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觉得大卫这么做,可以吗?对的,你们肯定觉得这样太危险了,你看大卫的妈妈来了。妈妈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妈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呢?(引导幼儿边做表情边做动作)妈妈会对大卫说什么呢?

小结:是呀,妈妈看见大卫这么做很生气。为什么妈妈看见大卫在玩鱼缸里的金鱼的时候要大喊“不可以“呢?(提示幼儿妈妈在为大卫的安全考虑,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玩金鱼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很巧,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大卫,不可以》。

(够糖图)T:大卫刚刚才做了件调皮的事情,就一转眼的功夫,他又在干什么了?他想拿柜子上的什么东西?他站在什么上面去够罐子的?为什么他这么想够到这个红色的罐子,这个罐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引导幼儿集体学学大卫够东西的样子)你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站在这么高的椅子上去够那么高的橱柜里的东西,一不小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妈妈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师先示范讲述当大卫踮起脚尖去够糖罐子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泥巴图)T:没有成功的够到糖罐子,大卫又跑到外面去玩了,可是大卫回到家时,(出示泥巴图)调皮的大卫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洗澡图)T:玩的这么脏,当然要洗个澡啦!大卫是怎么洗澡的?浴室就像变成了大卫的游乐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当大卫弄得浴室都是水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大卫,不可以。

3、出示图片,自由讨论T:瞧,这个大卫又在做调皮的事情了,他做了哪些调皮的事情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当大卫……的时候,妈妈生气地说……(光身图、敲锅图、吃东西图、超人图)T:这个大卫真是太调皮啦!每次都不听妈妈的话,这回又不知道跑到哪里调皮去了,请你猜一猜大卫现在在干什么呢?(玩食物图、挖鼻孔图、玩具图、棒球图)T:当大卫在屋子里玩棒球的时候,妈妈大声地告诉大卫“不可以”,可是,(点击声音)(出示面壁)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次大卫真的`闯祸了,瞧,现在的大卫在干什么?大卫闯了祸被妈妈罚坐在椅子上,他心里会这么样呢?

T:从故事开头到现在,调皮的大卫一直在惹妈妈生气但是妈妈每次都原谅了他,你们觉得这次妈妈还会原谅大卫吗?

拥抱图T:你看到了什么?妈妈一把搂着大卫说:“大卫乖,我爱你!”大卫听了妈妈的话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4、交流感受T:你们平时也被妈妈、老是批评过吗?

小结:有时批评、提醒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因为妈妈、老师都想让你们都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只要你勇敢地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妈妈、老师会更爱你们的

5、结束T:大卫的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休息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伞的多种功能及用途。

2、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3、感受运用语言和想像所带来的乐趣。

4、拓展幼儿对伞的想象和体验与伞做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伞一把。

2、图片:伞、问号、小蚂蚁、小鸟、长颈鹿等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伞,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伞,漂亮吗?

2、如果你有一把伞,你会用它来做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学习儿歌中的新句子。

(避风雨、遮太阳、当拐杖、看不见了,遮住你)

(二)看图学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老师问,幼儿按秩序回答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2、引出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3、幼儿看图片完整念儿歌

4、分组念儿歌,让幼儿感受儿歌一问一答的结构。

(三)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替换原有的词句,仿编儿歌。

(1)如果小蚂蚁也有这样的一把伞,它会用伞做什么呢?(幼儿猜,然后出示图:小蚂蚁把伞当作小船)

(2)小鸟会用伞做什么啊?(出示:小鸟把伞当作鸟窝)

(3)长颈鹿会用伞做什么呢?(出示:长颈鹿把伞当作帽子)

(四)念新编的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我们把小动物们怎么用伞的事情,编进儿歌里,念一念。

2、请幼儿试着编儿歌。

3、大家一起念儿歌。

(五)学习用伞的方法。

1、伞的用处可真大。那你会用伞吗?打开伞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收伞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打开伞,收伞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不要打到别的小朋友,打到别的东西。

(六)和伞做游戏

我们来做一个伞的游戏(收拢-很小,撑开-很大)

附儿歌:

伞可以做什么?遮太阳。

伞可以做什么?避风雨。

伞可以做什么?当拐杖。

伞还可以做什么?看不见了,遮住你。课后反思:

活动中,一开始问幼儿:伞可以做什么?的时候,幼儿的回答总是:伞可以遮太阳,伞可以怎么怎么样。然而儿歌中却把前面部分省略了,这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我们在语言活动中都强调幼儿要把话说完整,在幼儿的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个完整的灌述,所以在评课中,顾老师说到,可以适当的把儿歌在活动前进行改编,适合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 篇5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这些个场景都在我的身上似曾发生过。难怪妈妈说此时的大卫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

大卫不可以绘本解读 篇6

第二个画面:“天哪!大卫,不可以!”妈妈在惊呼。你看,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是一个小怪物。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看到此时的大卫,无论是谁,不仅会惊呼,还有可能会晕倒。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

第三个画面: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可是大卫的妈妈却说“不可以”。因为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我们应当从小小就对孩子进行节约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第四个画面: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屋外的大道宽阔而绵长,有一些弧度,使人感觉远处蔚蓝的天空和大道连在一起,看不到尽头;大卫家的尖顶房子静静地坐落在绿树掩映的路旁;小白狗站在屋外的草地上,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小狗身旁有一个红色的消防设备。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的喊叫“大卫,快回来!”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留给了读者。

第五个画面: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陶醉在敲打乐中。我似乎听到了刺耳的敲打声和大卫得意的吼叫声以及妈妈的愤怒的喝斥声。这个情景使我们认识到:孩子喜欢敲打,无可非议。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第六—七个画面:连续两个画面是大卫吃东西时的情景:

①大卫坐在餐桌旁边吃边玩。他把蒸熟的土豆刻上眼睛、嘴巴、两根黄瓜当胳膊、两只鸡腿当腿,用餐叉把它们叉在一起,形似一个食物玩偶。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②大卫在吃东西。大卫的大脑袋占据了几乎整幅画面,而他张开的饕餮大嘴又占了整个面部的四分之三强,黑色的口腔里塞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食物——鸡腿、胡萝卜、花椰菜、青豆等等,就像无底深渊;画面的底色是红色的,大卫的脸也是红色的,表明大卫已经吃得太多了,可是大卫仍然在不停地吃。画家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技法、强烈的色彩对比,把一个毫无节制、贪吃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两个情景提醒当家长的既不能让孩子玩食物,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多。否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天已经很晚了,大卫还在看电视,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休息。大卫皱着眉头、噘着嘴,极不情愿地向自己的房间走去。请注意,画家在这里把电视节目定格在太空超人的画面,还有大卫走时手里攥着一条黄色的餐巾,为下一个情节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九个画面:大卫回到房间,没有听妈妈的话,而是扮演起了超人。他穿上紧身衣,脚蹬妈妈的红色高腰靴,戴上蓝色眼罩,脖子上系着那条黄色餐巾,模仿电视里的太空超人,肆无忌惮地在小床上又蹦又跳。玩具熊已经大头朝下,枕头扔到了床头上。画家巧妙地把大卫的被子的图案设计为各种各样在太空往来穿梭的飞行器,在有限的空间里描绘出太空的浩渺和无限。表达出孩子对太空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人的崇拜。可想而知,妈妈此时只能用命令的话语才能让兴奋异常的大卫“躺下来”。

第十个画面:大卫在挖鼻孔。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

第十一个画面:大卫把玩过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而他却跪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幻影片。妈妈让他“把玩具收好”。妈妈没有因他是个孩子并且要看电视而迁就他。这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孩子的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包办一切。

第十二个画面:大卫身穿棒球服、头戴棒球帽,右手托球、左手举棒,正准备在客厅里挥棒击球。大卫的对面摆放着玻璃茶几,茶几上有一个钟表、一个跳芭蕾的女孩儿玩具,还有一个漂亮的瓷质花瓶,里面插着一束鲜花;身后是一个圆桌……还有一些其他的物品。大卫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打棒球。妈妈的“不可以”没能阻止大卫,结果可想而知。

第十三个画面:大卫不听劝阻,挥棒击球,击落了手里的棒球,也击碎了花瓶。大卫的妈妈很生气,她处罚大卫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反省思过。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妈妈还会爱自己吗?大卫知道自己错了。

第十三—十四个画面:“宝贝,来这里”、“大卫乖……我爱你!”是妈妈亲切的呼唤。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同时我也想到,大卫的妈妈一定会在这个时候把那些“不可以”的道理讲给大卫听。

毋庸置疑,大卫是这本书的主角,每一个画面都有大卫的形象。而妈妈,只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在扉页:一位身穿白底蓝点短袖上衣、下穿绿裙子、腰扎黑色腰带、双手握拳叉腰,是一张没有头颅的半身画像。虽然看不到表情,我们却能从画家为她设计的造型感觉到她的愤怒和严厉。第二次出现在最后一页:画家只突出画了妈妈在用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怀中的大卫,大卫则扑在妈妈的怀抱中,倾听着妈妈的心跳。画家虽然还是没有画出妈妈的面部表情,但我仍然感受到了母亲的美丽、母爱的深沉以及孩子的乖巧、可爱,多么动人、温暖的画面。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没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自然流畅,一气呵成。作者兼画家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表达的深刻而生动。大卫的妈妈则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处罚。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因此在实施制止和处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抱,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 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带着童心看完这本书,在喜悦、享受、喝彩之余,我感到作者不仅用传神之笔讲述了大卫和妈妈之间“斗智斗勇”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自始至终隐含着的另一个主题——儿童安全健康教育亦如影随形。当今,儿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家庭环境都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家长,首先要有安全预防、防范意识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处理安全事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第三,根据心理生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内容简介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但是,书的精华在后面: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这下可闯大祸了,大卫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流眼泪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太经典了,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不管孩子有多调皮,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他温情的港湾。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

媒体评论

让人又爱又恨的捣蛋鬼——彭懿◎儿童文学家、绘本阅读推广专家

不知道家长会不会喜欢,但孩子们肯定是爱死这本书了!

家长当然要皱眉头了——你看,大卫的造型多不可爱啊,圆圆的大脑袋上长着几根又稀又粗的头发,三角鼻子,一张嘴还满口尖牙,岂止是让人讨嫌,看上去简直就宛如一个小恶魔。Amazon网站上的书评人说得就更加过火了:“家长可能会很快下结论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不就是讲一个整天捣乱的坏小子的故事吗?以大人的视角看,大卫被画得确实令人不快,他长着土豆脑袋,野性未驯的眼睛,露着凶巴巴的尖牙,脸上还挂着歪歪的坏笑……”

书里的这个大卫,画得一点都不专业,既稚嫩又夸张,看上去就仿佛是出自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涂鸦。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卫,不可以》确实是作者大卫·香农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他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许多年后,当他早就遗忘了自己的这本涂鸦之作时,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他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美国Education World网站在说到这本书时,一上来头一句话就是:“Yes!——Everybody Will Love No, David!”是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大卫,不可以》,喜欢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儿,因为那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游戏呢——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可惜的是,他们永远也不能为所欲为,他们的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无处不在,永远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喊:“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其实,作者不单是让孩子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也让每一个大人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啊,我们不都是在妈妈的“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的哀号与斥责声中长大的吗?

整个一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只是一幅幅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的画面,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永恒的“不可以”的盛大庆典,还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关于“不可以”的百科辞典。其实怎么说都不过分,因为大卫·香农精准地抓住了大卫脸上的表情,对每一种“不可以”的微妙差别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诠注。说到表情,我们不能忘记了另外一个人物。这个故事里有一个人始终深藏不露,不要说表情了,就是连脸都没有在画面中出现过,对了,这个人就是对大卫说“不可以”的妈妈。事实上,尽管这本书差不多每一页都重重地回响着“不可以”的声音,但是,说“不可以”的妈妈只出现过一次,还不是在正文里,只是在扉页上与我们打了个照面而已——穿着一条绿裙子的大卫妈妈的脸被截掉了,露出胸部以下的大半个身子站在那里。看不见脸又有什么关系呢?从她双手叉腰、左脚向上跷起的那个样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她被气成什么样子了。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说“不可以”的姿势了。

当大卫的妈妈再一次出现时,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大卫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幸福地闭上了眼睛,妈妈一句“大卫乖,我爱你”,顿时就化解了大卫所有的眼泪和委屈。这一笔太温情了,整个故事跟着急转直下,一个童年恶作剧的故事就收场于这样一个爱的动作。我们依然看不见妈妈的脸,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时,她一定不再是气得七窍生烟了,一定是一脸的爱怜。

小男孩儿的生活日记——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这是本非常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曾经得到1998年的凯迪克荣誉奖。作者及绘者大卫·香农(David Shannon)以自己小时候制作的图画书为蓝本,刻画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形象。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行”、“不可以”,书里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不过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大面积的图画模拟各种情境,孩子们从大卫身上看到了自己,进而产生共鸣,大人也会发现自己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不时地对孩子说“不可以”。

除了书名页及最后一页外,整本书都是由跨页所组成,而所有的跨页图画都是满版,让读者和图画之间没有距离。换句话说,画面上的空间仿佛延伸、扩展到现实世界里来。此外,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卫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他可以不受限制、为所欲为。每个跨页模拟的情境大都独立,与其他跨页不相关,只有最后三个跨页明显有连续性──大卫在客厅里打棒球、被妈妈处罚、妈妈叫他过去,然后以妈妈对他说“我爱你”做故事结尾。不过,每一个跨页里发生的事,都会让读者产生许多联想,甚至把两页的情况串联起来,比如妈妈叫大卫回房间去,和大卫在床上假扮超人这两页;或者大卫在浴缸里大玩特玩,和他光着身子跑到街上。整本书的文字虽少,而且几乎都是妈妈发出的命令句,图画却给予读者很多自由想象的空间。

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正如“把玩具收好!”那个跨页里,地面上出现的大卫自画像。这样的画法让大卫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生动。除了大卫外,画面中的场景都颇具真实感,画家把柜子上的瓷器、布面的沙发、浴缸、玻璃桌等等的质感都描绘出来了,这种写实画法与玩偶般的大卫形成一种对比效果,突显出小男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大卫似乎与整洁、有秩序的环境格格不入。绘者在画面里,还安排了许多让读者眼睛流连的细节,厨房和客厅里的摆设、被子上的图样、大卫的玩具……都可以增加阅读图画的乐趣。

大卫·香农以小男孩大卫为主角绘制了一系列的图画书,《大卫,不可以》是第一本。香农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卫的调皮行为外,在收尾之处总是有贴心的安排,让大人与小孩儿都觉得温暖。在这一本故事里,闯了大祸的大卫虽然受到处罚,最后仍然得到了妈妈的拥抱和全心全意的爱,常常做错事的孩子看到这一幕时,一定觉得很安心。陪伴孩子阅读的爸爸妈妈,不妨借此机会也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浓浓的母爱——《大卫,不可以》解读(偌遥 ·2007年06月)

我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有幸和我的同事一起编辑出版了“启发精选绘本”系列图画书。其中的《大卫,不可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所以,在此书出版后,写下了我的感受。因此,这篇文章不是纯粹的书评,而是我个人对《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的解读,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献给所有喜欢这本书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妈妈。

《大卫不可以》读书心得个人书评 篇7

第一次看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也许是因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滑稽,也许是因为人物行为的熟悉,也许是因为大卫的无法无天激起了自己心中对叛逆生活的向往……,总之,我对它百看不厌,并总能荡起最真的笑。

大卫——一个在大人眼中叛逆、捣蛋,实则想象丰富,生活在自己快乐天地的小男孩,不因母亲的屡次制止而有半点悔过,他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去够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满身泥草并混有小虫地走进妈妈收收拾干净的客厅;洗澡时澡盆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黑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面戴潜水镜、头顶“黑鱼”、手拿“鲨鱼”,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你看他:两脚腾空,右脚掌朝前,左脚心朝后,五指张开、双臂伸直,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大卫的这些行为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学生,想起自己儿子把满盆的清水掀翻在地,手不住的在地上乱划,整个衣袖从里到外全部湿透,晚上不管你怎么哄也不入睡,光着小屁股满床乱跑,把所有的玩具和书扔满一地,而一分钟之前你刚刚收拾好,想起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折纸,和伙伴摔跤,在教室门口偷偷瞄着你的到来,然后给全班通风报信。

故事中妈妈的动作和言语,又仿佛是自己当时行为的照片,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加以制止,甚至是有些小暴力,刚毕业时自己碰到类似的事情就是想不通,怎么会有这么讨厌的孩子,他们的心眼怎么就这么坏,我一定采取最严厉的态度让他们知道犯错的严重后果,让他们不敢再犯,时间长了,也许是自己对教育有了更深的领悟,也许是自己更能读懂学生了,发现他们并不是我以前想象的那么恶劣,只不过是他们的自制力有些欠缺,或是更喜欢冒险刺激的生活,他们同样渴望被关注和爱护,就像故事中的大卫一样,在妈妈罚他面壁时,他是那么孤单无助,渴望得到妈妈的谅解,害怕失去妈妈的爱,有了这样的认知,我对孩子们就越来越宽容了,更多的是讲道理,提建议,即使是严厉的批评,我眼里也绝不带鄙视的神情,建议和批评也更有针对性,只是就事论事,绝不带人身攻击。我想也许正是有类似大卫的这种敢想敢干的性格,想象丰富的头脑,孩子以后发展的才会更成功,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位妈妈,我们在正确引导孩子的同时,千万不要去除最最珍贵的东西呀!

《大卫不可以》读后感读书心得 篇8

大卫这个孩子和所有的小朋友都一样有一个好奇的心,总是停不住的去探索一些东西。并且总是会搞砸,可是大卫的母亲也和所有的母亲都一样的会阻止会说:“不可以,不能,”之类得话语。可是这样不但阻止不了他们的好奇心更让他们更加的好奇,他们也许会去想“妈妈不让这么做,这个东西肯定很好玩。”而且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就是在幼儿园的时候,他们会不听家长说的硬要和家长对着做。就是不听话,所以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技巧,不要给他们带来负面的词语,要用积极的词语,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并且也不要去无意或是有意的阻止孩子的一些该有的行为,因为他们毕竟是个孩子。有些事他们的天性,他们如果真的犯了什么错误,也不要去批评他们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告诉孩子道理。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情境,知道树枝发芽才会成为一棵让人喜爱的绿树。

2、感受故事中的社会性意蕴,形成开朗乐观的态度。

活动准备:课件场景图笑脸

活动过程:

一、不发芽的树

出示两种对比性的树。看看哪些树发芽了,长叶子了,哪些树不

发芽、没长叶子。(只有一棵小树没有发芽、长叶子)

提问: 你喜欢发芽,长叶子的树还是不发芽,不长叶子的树?

二、结合课件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不高心的小树”

1、我们来听一听故事《不高兴发芽的小树》,想一想这棵小树为什么不高兴发芽。

2、去年,小鸟为什么在树上垒窝? 老奶奶为什么在树阴下卖冰棍? 风筝的线为什么会缠在树上?

(引导幼儿认识绿树的可爱。小鸟喜欢绿树,所以在上面做窝安家;树阴凉快,所以老奶奶在下面买冰棍。风筝喜欢绿树,所以飞过绿

树的上面。)

3、小树不高兴发芽的时候,小鸟还住在的身上吗? 老奶奶还到树

下去卖冰棍吗? 风筝还喜欢往它这儿飞吗?

三、结合课件教师讲述第二段故事“着急的小树”

1、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挖掉不高兴发芽的树呢?

(因为不高兴发芽的树不发芽,别人以为它已经枯死了)

2、不高兴发芽的树听了环卫工人的话怎么样了呢?(吓傻了,急得浑身发热,急得发出了嫩芽)

3、不高兴发芽的树最后发芽了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搔搔头皮走了?(找不到不发芽的树,以为自己昨天看错了)

4、人们为什么不喜欢不发芽的树?为什么喜欢发芽的树?(树不发芽就没有叶子,没有树阴,大家就不喜欢;树枝发了芽,就会长出叶子,变成一棵绿绿的树,大家都喜欢绿树)

四、送笑脸

玩 “送笑脸”游戏。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笑脸送给你们自己喜欢的那棵树。

通过送笑脸这个游戏,让幼儿知道树枝发芽才会成为一棵让人

喜爱的绿树。

春天,许多树都发芽了,只有一棵树不高兴发芽,旁边的树喊道:“喂,你睡着了吗?怎么还没发芽?”“不要你管,我不高兴发芽!”“为什么呢?”旁边的树问。它说:“记得我去年有多绿呀!小鸟在我的身上垒窝,卖冰棍的老奶奶在我的树荫下卖冰棍,小孩的风筝线断了,我还帮他缠住了风筝,可是没有一个人谢谢我。哼!发芽有什么好,我才不高兴发芽呢!”

不高兴发芽的树假装睡着了,白天睡,晚上也睡,就是不发芽。去年的小鸟飞来了,见它没有发芽,就把家搬到别的树上。卖冰棍的老奶奶也把车子推到别的树下。天上的风筝真多呀!飞得好好的,没有一只往这棵树上飞过。

一天,环卫工人从这里路过,看见了不高兴发芽的树,他说:“这棵树不会发芽,看来是枯死了,明天来挖掉它。”不高兴发芽的树吓傻了,呆呆地盯着旁边的树一个劲儿问:“怎么办?怎么办?”现在它多想发芽呀!可自己能一下子长出那么多小芽吗?它急得浑身发热,迷迷糊糊的。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 篇10

活动目标;

一.理解布的日常用途。

二.进一步感受布丰富的质感。

活动准备;

一.幼儿带来的各种质地的`小块布料。

二.幼儿用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讨论“布可以做什么”。

1.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质地的布,调动幼儿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教师:布在平时生活中可以用来做什么?(穿的、玩的、被子、窗帘、桌布、毛巾、袋子、包包等)

2.初步感受不同质地的布料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这是谁带来的布料?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它适合做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其他的小朋友觉得他的想法合适不合适?(教师可表述自己的意见)。

(二)寻找教室中的布质品。

1.请幼儿说说;你所带来的的布料和教室里哪一块布料很像?它做成了什么?你觉得它还可以做什么?

(三)欣赏幼儿用书中精美的布制品图片,扩展幼儿的思维。

1.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欣赏其中制作精美的布制品图片。可以请幼儿猜一猜做的是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幼儿介绍“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活动延伸:

1.布艺坊:收集布制品,在游戏区设置“布艺坊”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活动提示:

1.整个活动中,教师应让充分想象与表达。考虑到幼儿已有经验的不同,对布的认识也不一样,因而教师要耐心等待,善于启发。

2.该或动可以进一步向艺术领域扩展,如从色彩、图案等方面欣赏布制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将幼儿带来的小块布料压膜悬挂,将“精美的布制品图片”布置在墙上,提供一些布料、彩笔等,设置角色游戏“布依坊”。

自我反思:

上一篇: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下一篇:怎样写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