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书法(精选8篇)
第1课
撇折和撇点
教学目的:
1、认识撇折与撇点的形态,掌握其正确书写方法。
2、掌握撇折与撇点组合的规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撇折与撇点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撇和横相连处的折角。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撇折的写法。说一说撇折怎么写? 教师示范写法。
撇略有弧度。撇折的起笔要高于撇。点的收笔要与撇折的折角取齐。学生练习。
2、学习撇点的写法。撇点是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撇与长点衔接要连贯。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写撇折的写法。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至
去
如
姿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撇折和撇点:雅
姓
始
(五)知识链接:蔡伦造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一课练习。
第2课
横撇
教学目的:
1、认识横撇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加深对横撇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撇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横撇行笔方向的掌握。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撇的写法。说一说横撇怎么写? 教师示范写法。
横撇的横斜度较大,撇要弯,捺长伸与撇对称。短撇宜斜直,横瞥的横短,撇略有弧度。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久
反
水
永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横撇:多
名
度
(五)知识链接:宣示表。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二课练习。
第3课
横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转折处要顿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折的写法。说一说横折怎么写?
横折的横较短而竖较长时,横略上斜,书要直挺粗壮向左下斜。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横较长而竖较短时,竖要5 目
百
石
事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西
東
真
(五)知识链接:乐毅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三课练习。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墨香”的书写特点。
2、了解纵向、横向两个字的间距、大小变化。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掌握间距、大小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墨香。
2、指导观察,了解这俩字的书写特点。
“墨”字上下重心对正,横画较多,间距要均匀,四点呈放射状散开;“香”上部分横画长,竖画短,以免与下部分相抵触,下部分小,取纵势。“墨”字的横折是横长竖短,折笔向右下斜;“香”字的横折是横短竖长,竖画直挺粗壮。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例字:
(四)知识链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静观”、“尚志”。
第5课
横折折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折撇。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折撇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转折处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折折撇的写法。说一说横折折撇怎么写?
横折折撇的第一个转折处呈方折状,第二个转折处呈圆状。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建
庭
道
遂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撇:通
遣
迷
(五)知识链接:《千字文》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五课练习。
第6课
横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横钩怎么写?横钩先写横画,收笔处向右下重按后再向左下出锋,呈钩状,出锋的长短、角度各不相同。
2、教师示范写法。横钩
(一)横要略有弧度,向右下顿笔后向左下勾出。横钩
(二)横画较细而向右上斜,钩短促。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常
宗
家
宇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撇:亭
密
楚
(五)知识链接:《退笔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6课练习。
第7课 竖钩和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钩和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钩和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竖钩和弯钩怎么写?
竖钩先写竖画,收笔处向左出锋,呈钩状。弯钩与竖钩写法相近,竖画部分有一定的弧度。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木
来
寸
手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竖钩和弯钩:字
寺
事
(五)知识链接:《化度寺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7课练习。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师造化”的书写特点。
2、了解两个字长短、粗细的变化。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掌握长短、粗细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师造化。
2、指导观察,了解这俩字的书写特点。教师示范写法。
“师”字左高右低,纵向笔画较多,注意长短和粗细的变化。“造”左轻右重,捺画长伸。“化”字左低右高,笔画疏朗;两撇的角度不一样,右撇收笔于竖的中间位置;竖弯钩向右伸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例字:师
造
化
(四)知识链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得心源”。
第9课 斜钩和卧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斜钩和卧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斜钩和卧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斜钩和卧钩怎么写?
斜钩和卧钩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大。两者出钩方向不一样,斜钩向上,卧钩向左上。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氏
我式
志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斜钩和卧钩的出钩方向有什么不同?戒
昏
悲
(五)知识链接:《雁塔圣教序》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9课练习。
第10课 竖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竖弯钩怎么写?
竖弯钩的竖画又长又短,直与斜的变化。竖短横长时,竖自右向左下斜;竖长横短时,竖直挺,出钩向上。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无
光
也
化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竖弯钩有什么不同?札
先
花
(五)知识链接:《伊阙佛龛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0课练习。
第11课 横折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横折钩?
横折钩的横与竖在长短、角度上有不同的组合变化。横短竖长时,竖画直挺;有长撇穿越横时,横短而竖斜长,横长而竖短时,呈扁状,竖画斜而粗壮。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用
身
内
力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有哪几种横折钩的写法?折笔角度有什么不同?雨
為
舟
(五)知识链接:《灵飞经》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1课练习。
第1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天行健”的书写特点。
集字临摹练习
(三)2、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天行健”。
2、指导观察,了解这三个字的书写特点。
3、了解集字的常用方法:
集字经常会遇到在原碑帖中找不到所需字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是从不同字中选择所需部件拼凑成一个字。如用“倍”字的单人旁和“建”字拼成“健”字。
(三)、作品展示。
1、分别出示“天行健”字画作品。
2、教师讲解:
横幅:要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
扇面:一是要准备好合适的扇形纸,二是书写时每个字的中心线要指向圆心。
3、学生练习。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知足常乐”
第13课 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折折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折折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竖折折钩?
竖斜长时,横较平,折钩较斜而粗,竖斜短时,横较短而上斜,折笔长而略斜。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鳥
佛
弘
哉
(四)找一找。
下列例字中竖折折钩中竖和横、钩是怎样配合的?發
萼
粤
(五)知识链接:《神策军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完成第13课练习。
第14课 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横折弯钩?
横折弯钩形态变化较大,往往是字的主笔。横画要上斜,先折后转,钩向上出锋。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乙
凡
珮
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完成第14课练习。
第15课 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
教学目的:
1、认识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加深对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写法。
说一说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怎么写?
横折折折钩的横画长而上斜。横撇弯钩形态较小,横画上斜,撇画短直,弯钩斜向右下,向左出钩。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乃
盈
秀
都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5课练习。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有容乃大”的书写特点。
2、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有容乃大”。
2、指导观察,了解“有容乃大”的书写特点。
“有”字横和撇有长短变化,横长则撇短,右下部分窄长,横折钩挺拔。“容”字横画细而出钩处较粗,撇捺伸展。“乃”字上紧下松,上缩下伸,注意三个折笔的形态有差异。“大”字撇画上伸,捺画粗壮。
(三)、作品展示。
1、分别出示“有容乃大”字画作品。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横幅四个字中间“容”字笔画较多,要避免过大、过重,头尾两字笔画稍粗些。
3、学生练习。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呢?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汉字和书法》是第一单元《文明的长河》第二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汉字与书法”的一些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理解,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并引导他们为更好地掌握祖国的文字而努力。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到汉字,上课、作业、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会出现汉字。但是关于汉字,学生除了使用之外,却并不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比如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创造。关键从文字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祖先所充满的智慧,为自己祖国的文化感到骄傲。因为当前社会中,学生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比如英语的学习,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比母语——汉语的学习更为重要。所以通过学习,让学生更热爱汉字,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适应性教学目标:
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2、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体会它对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
3、探究汉字中蕴含的民族智慧,激起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并为祖国文化感到骄傲。适应性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适应性教学难点:
探究汉字中蕴含的民族智慧。
教学准备:准备一个成语,介绍它的意思。适应性教学过程:
活动一:场景引入,引出汉字 环节一:从成语中体会汉字的神奇
1、出示:图片(狐假虎威)
教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幅图片吗? 学生:狐假虎威。
2、教师:大家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吧?——知道。“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世界上有些人会仗势欺人。四个汉字就能概括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还能让人们从中得到启示。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谁还能说说。(交流)
教师: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丰富的内涵,有些道理可能要用很多话才能说清,可成语只需要四个字就能将一个道理说清楚。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中国的汉字怎么样?
预设:感受到汉字的神奇 环节二:从诗句中体会汉字的神奇
1、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句诗。在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的使用千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就是这个绿字。
2、介绍:据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正是这个“绿”字最能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景。(出示:江南冬天和春天)一个“绿”字,就能充分表现出江南春景,从而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神奇。
环节三:揭示课题,引出汉字
1、教师:那大家想与老师一起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神奇吗? 教师: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好吗? 活动二:体会汉字的作用 环节一:汉字能传递信息
1、教师:那关于汉字你们都想了解些什么呢?(交流)教师:看来大家对汉字很有兴趣,那我们先来看汉字的作用。
2、教师:中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6个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语言。同样一句话,说起来却不一样。我们柳营路小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那你们能用你们的家乡话来说说这句话吗?
(让学生说不同地方的方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让其他学生用普通话说出这句话。)
出示:明天,我们去外滩玩。
教师: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字,那大家交流起来会非常困难,而汉字可以让说不同方言的人们明白彼此的意思,所以汉字可以准确地表达意思,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方便。
3、出示:曹操像和曹操墓
教师:以最近发现的曹操墓来说。图片上的这个人就是曹操,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发现他的墓穴,对于考古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
教师:那考古人员是如何确定这就是曹操墓呢? 出示:刻铭“魏武王”的石牌和文字“谥曰武王。”
教师:考古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石牌上的“魏武王”三个字和《三国志》中的文字记录,初步认定这就是曹操墓。可见文字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两千年前的信息。
教师:那如果没有文字,那我们可以如何传递信息?(口口相传)游戏:COPY不走样。
内容: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有着许多文学著作,如被称为绝唱的史记、精彩丰富的唐诗宋词、家喻户晓的明清小说,真是百花齐放!
教师:可口口相传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会忘记、会歪曲。环节二:汉字能传承文化
2、教师: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如果没有文字,那我们的悠久历史将如何让后人知道。我们又将失去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多少精彩丰富的小说,还有那些推动人类发展的科学技术。这些都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依靠这个民族文化的积累,而汉字,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代代相传,出示:史记、唐诗、明清小说等。
3、教师:通过前面的研究,你们能说说汉字有哪些作用吗?(交流)板书:传递信息、传承文化 环节三:总结汉字的作用
1、教师:通过我们前面对汉字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汉字可以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正因为我们离不开汉字,所以我们要学好汉字。那这么了不起的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活动三:探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环节一:探究汉字的起源
1、教师:文字虽然重要,可在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却是这样来记事的。
出示:半坡陶器上的符号、广西左江岩画、贺兰山岩画
教师:在木头上或陶器上刻上简单的符号,或者用画来进行记事,你们能说说这两种记事方法的缺点吗?
交流:符号不能很好的对事情进行记录,(不准确,容易出歧义)而图画的表达方式太花费时间(不简便)。
2、教师:为了能使用起来方便,也能很好的表达意思,汉族祖先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创造了汉字,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发现距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吗?——甲骨文
3、出示:甲骨文
教师:这就是我国早期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也就是说我们祖先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创造了文字,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介绍:了解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环节二:知道象形的造字方法
1、教师:现在就有几个甲骨文,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考古学家,你们认识这些甲骨文吗?
出示:“日”、“山”、“人”、“木”、“水”、“月”、“象”的甲骨文 教师:这些字都是甲骨文,那你们能认出这些字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那你们是怎么来认出这些字的。学生:这些字与这些东西非常相像。
教师: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这些事物的形状来创造这些字的,那这种根据事物形状来造字方法,我们称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有关象形造字方法的录像。
教师:看了录像,我们知道了这种根据事物形状来造字的方法,叫做——象形。所以我们能认出三千年前的甲骨文。
(板书:象形)
环节三:知道其他的造字方法
1、教师:我国最早的象形字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常用的象形字还有300多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原来的象形字无法很好的表现一些意思,所以聪明的祖先又发明了会意字。
板书:会意
出示:有关会意造字方法的录像,理解会意字。
2、教师:除此之外,我们的祖先还发明了哪些造字方法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第7页的内容。
环节四:知道汉字的数量
1、教师:我们的祖先把各种不同的象形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又创造了指示、形声、假借、转注的造字方法,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出示:书P5页的表格。
教师:汉字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是常用汉字只有3500个。
2、教师: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汉字中,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的汉字里。(板书: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环节五:探究汉字的演变
1、教师: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现代汉字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那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为”字
出示:“为”字演变过程示意 讨论:汉字“为”在演变过程中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为什么?(交流)写写:写一写,“为”的甲骨文和小篆,有什么感觉?(好像在画画)写一写,“为”的楷书,有什么感觉?(字有了笔画)
写一写,“为”的小篆和楷书,有什么感觉?(隶书的书写速度快)
写一写,“为”的楷书和简体,有什么感觉?(简体速度更快)
总结:汉字的演变正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板书:由图到字、由线条到笔画、由繁到简)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使汉字的字体、笔画不断变化,使用也越来越方便,所以这汉字无愧与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
活动五:感情升华,总结学习
1、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汉字能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汉字感到骄傲。
适应性教学反思:
板书:
2、汉字与书法 ..
传递信息传承文化
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我不知从哪儿来的莫名的兴奋感,每次写字的时总是嘻嘻哈哈的,因此,导致我写的字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又过了些日子,我慢慢进入练字状态。可是,我没练几天就没了兴致,因为练字实在是太辛苦了,没写几个字胳膊就酸手就疼。于是,我把不想练字的想法告诉妈妈。我这样做想到妈妈会批评我,但是,我并没有想到妈妈会骂的这么厉害。可我还是没把练字的事放在心上――妈妈的话左耳进,右耳就出了,回房便拿出书来看。妈妈见我看书也没怎么骂我。
后来,我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书中看到王羲之小时候练书法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为了练好字,居然练掉了院子后的9坛水,洗毛笔都把一个池塘的水给染黑了……知道这些后,我心不由一震,心想s“人家练字那么刻苦,而我没练几天就不想练了,真是太不应该了!”
第二天,我拿起笔,开始认真练字。这时,妈妈走了进来,看见我在练字,就冷嘲热讽地对我说s“哎呦,真是奇了个怪了,昨天还说不练字了,今天怎么又拿起笔了?别又是麻坑三天新,练了今天明天又叫累。”
“昨天是我错了,我不应该放弃,对不起。”我诚恳地说。
“那好,我就信你一回吧!”
上个星期天,我手提文房四宝高高兴兴去少年文化宫参加书法晋级比赛。
当我走进少年文化宫的时候就看见许许多多的`家长、同学、老师都在做比赛的准备工作,当铃声一响起,同学们走进教室,手拿准考证放在桌角上,老师宣布比赛开始,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立刻只听到写字声和“沙沙沙……”的磨墨声,当时,我心里十分紧张。这时,老师看见提示:同学们不要紧张,时间很充足,渐渐地我心里平静下来了。同学们在自己的纸上认认真真小心翼翼书写规定的诗句“玄北酒丞云……”这首唐诗,我写呀!写呀!不小心连写错了两张纸,这也许是我太紧张的原因吧!我平静下来,再写了两张最好的,比赛结束了,当我把书法作品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摸摸我的头,望了我一眼说:“好样的!不错。”
一、整体教学法在英语课例中的应用
在Unit 7《Hobbies》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 师生齐唱歌曲热身, 活跃课堂气氛,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我介绍复习已学句型。然后, 在课堂导入阶段, 通过询问学生喜欢做什么,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爱好;通过谜语引入主线故事的主人公夜莺, 并以动画呈现故事, 让学生整体感知, 同时设置悬念。接下来, 在新课呈现阶段, 以夜莺的故事为主线, 通过逐个呈现故事片段的形式, 学习重点单词和句型,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辅以唱读、唱歌、欣赏视频和角色扮演朗读对话等多种形式, 达到操练和巩固重点语言知识的目的。在故事的情境学习中输入语言知识, 学生更感兴趣, 更乐于接受, 也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随后, 在课堂操练阶段, 通过整合夜莺的故事, 以选择填空的练习形式回顾故事内容, 同时巩固重点单词及句型“I like (doing) ”。通过两两对话, 在语境中运用重点句型, 交流和了解彼此的爱好兴趣。在表演阶段, 通过模仿夜莺的介绍, 扮演小动物进行自我介绍, 达到巩固重点单词和句型的目的, 并达到语言整体输出的效果。最后, 以回顾板书的形式, 总结故事内容和课堂知识点, 同时布置续编故事的课后任务。
二、整体教学法在英语课例中的分析
在Unit 7《Hobbies》的整个教学环节中都体现了整体教学的理念和思想, 整个课堂过程中都巧妙地应用了整体教学的方法。
第一, 旧纳入新, 融新于旧。教师利用free talk来打开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感知关键句型并复习已学知识, 更新认知结构。
第二, 过渡紧密自然, 语言情境真实。通过谜语引入故事的主线夜莺, 并以动画整体呈现故事, 让学生整体感知, 同时设置悬念。教师在整体输入的过程中, 将故事的形象性、情节性、趣味性首先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 形式多样, 重点突破。教师通过逐个呈现故事片段的形式, 学习重点单词和句型,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辅以唱读、唱歌、动作、拼读、欣赏视频和角色扮演朗读对话等多种形式, 达到操练和巩固重点语言知识的目的, 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 并对I can do和I like doing的区别有了明确的把握。在故事的情境学习中输入语言知识, 学生更感兴趣, 更乐于接受, 也能更好地吸收和内化。
第四, 整体和部分、语篇和段落相结合。在这个教学阶段, 教师发挥了故事教学的优势, 利用故事学单词、学句型。故事情节非常清晰,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专注于故事情节的发展, 于是他们会在整体感知下不知不觉中学会单词和句型, 再辅以教师妙趣横生的讲解和思维的巩固, 因此, 本身枯燥的单词教学和句型演练被表现得生动而形象。课堂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由感知到讲解, 由讲解到操练, 由读入演, 由掌握到运用, 听说读写相结合综合把握。
第五, 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整体教学法的两大板块, 即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巧妙运用。通过师生合作, 学生的两两对话, 自由讨论, 扮演小动物自我介绍, 形式多样, 丰富有趣, 并巩固重点单词和句型, 同时达到语言整体输出的效果。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形成整体教学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不仅正确把握了整体教学法, 而且专注于听说读写、点点面面, 注重了对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 知识巩固。通过结尾整合夜莺的故事, 以选择填空的练习形式回顾故事内容, 同时巩固重点单词及句型“I like (doing) ”, 不再停留在听说读的范畴, 而是关注到了对学生写的培养。
第七, 课外延伸, 巩固并扩展知识。指导学生把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剥离,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在本堂课上并不是死板地拘泥于知识点的灌输, 也不是只局限在所呈现的故事里, 而是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 延伸到学生自身的爱好, 通过交流, 了解彼此的爱好兴趣。
第八, 板书清晰合理, 逻辑性强。在板书设计中体现了整体教学的思想, 不仅清楚呈现了知识点和关键句型, 而且从依次呈现动物、特点、喜好等方面, 再现了整个文本故事, 并对比呈现了I can do和I like doing, 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 并且对故事也能整体把握。
一、选好字帖
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学生硬笔书写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通行规范的行楷。高年级学生对一些常用字的笔画结构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练习的关键是字体,也就是所说的字要“入体”。这个时期,如果教师的书法水平较高,言传身教最好。但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是“书法家”,所以字帖就成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好的书法老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选帖的问题。选帖的一般原则是:(1)选自己喜欢的范字。这一点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比较之后再结合自己的书写风格做出选择,因为自己喜欢就暗示所选的范本基本符合自己的情趣和偏爱,给自己带来长久兴趣和进步。(2)选择公认的优秀范本。不盲目迷信名家字帖,个性有余、规范不足的字帖往往不适用于小学生。选择的字帖必须做到点画应规入矩,字形平稳严整,市面上确实有不少字帖比较低劣,甚至有些无厘头,若以此为范本,会误入歧途,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可以讲习字能否进步,根本在于范字的好坏上。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范字,才能事半功倍。否则用再好的方法,花再大的力气也只能徒劳无功。我们推荐田英章、邹慕白、司马彦的字帖,他们的字谨严端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字足够规范。有的字帖还与教材同步,一课一练,练习内容就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学生在练字的同时还能帮助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一举两得。
二、方法科学
首先,学会临帖。学生在临帖过程中应先进行描写,“手写心思”认真琢磨字的字形特点,笔画写法,牢记于心,进而进入仿写阶段。仿写时,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完了比照字帖,看看自己写的和字帖上的标准字形有什么差距,进而改正,反复研磨,直到差距越来越小,相像为止。而后进入忆写阶段,回忆字形特点,把仿写的字默写出。学生在练好正楷的基础上逐步练习行楷,最后是练行书,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其次,定时定量。不能断断续续,时长时短,贪多求快,浮光掠影,这样达不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原则上宁少毋滥,少则得,多则惑,提倡一个范字写十遍,而不提倡十个范字写一遍。我校规定每天中午有二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应该讲是一节严格意义上的书法课,雷打不动,大多情况下没有老师指导,全部按帖练习,但要求每周上交一张最满意的作品。别小看这张作品,写完后他要学会认真审视自己的练习成果,在反思中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增强自信心。
其次,调节心情。练字时注意调节好心情,心平气和则凝神聚力,善始善终。如若浮躁意乱,练字效果甚微。其实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应尽量保持平静,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练字就成了练人,练自己的情趣调控能力和意志品质。有的学生说:“我每天练字,自我感觉,字体没有多大的长进,但是心态变了不少。以前比较浮躁,现在开始觉得有种神定气闲的感觉,特别是在心情烦躁的时候,练练字,很快可以平静下来。”
最后,增强信心。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无论怎么练,进步也不大;二是开始时进步很快,过一段时间就停滞不前。前者一般来说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如不按要求练习,存在应付投机心理等,后者是因为眼力鉴赏力低于手写能力,失去眼力对手功的先导作用,看不出自己究竟有哪些不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暂停一段时间练习,多观赏一些优秀作品。因为除了练外,还要多读帖,把字的笔画、字形等牢记在心。看得多了,提高了眼力,就容易把字写好。同时,老师给予必要的指点,与学生深入交流,找出问题的关键,再有的放矢,打破这种停止不前的局面,产生质的飞跃。
三、注重评价
第一,定期举办书法展览。每个月,我们都把学生自己的优秀书法作品展览在教室后面的“擂台比武”上,在观摩欣赏的同时,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是某个字的神来之笔,可以是整体上的行款布局,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进步空间,还可在网络、杂志上整理出同龄孩子的硬笔书法佳作,打印出来张贴在“它山之石”一栏,在这些作品身上,有的学生清醒地找到差距,也有的轻松地找到自信,因为部分“获奖的作品”也“不过如此”。每次书法展览,我们在为高水平学生提供舞台的同时,也没有遗忘那些虽不出色但在进步的“后进生”,把他们的作业张贴在“在路上”一栏,就是对他们的肯定。请你相信,这群学生中间一定有“潜力股”,只要用发展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登上“擂台比武”一栏,实现“逆袭”。
第二,报名参加全国书法等级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权威证书更能激发他们练习书法的热情,全国书法等级考试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书法水平,激励学生更上一个台阶。我校小学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考到八级证书,实现“笔法上,准确地体现书写能力,点画精到自如、美观;结构上,准确地体现出所用书体的结体规律,特点明显;章法上,理解书法布局的方式,行气贯通,章法完整美观”。随着国家和社会书法教育事业的重视,这项证书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初中择校增加砝码,更会对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自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小学三年级下册书法】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09-11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10-30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09-28
三年级下册品德教案-2汉字与书法 沪教版06-01
小学三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三年级下册)06-30
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小学英语09-06
小学三年级的下册的评语10-2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梳理05-31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期末试卷06-06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翠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