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学常识积累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精选7篇)

小学生文学常识积累 篇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小学生文学常识积累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语言,积累,运用

著名作家冰心说:“没有很好的表达工具, 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 也是表达的不完全的。”这里说的表达工具, 就是语言。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语言, 学生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 运笔自如, 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语言, 要在日常交流和阅读作品中不断积累, 学习他人的语言, 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从而灵活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稿) 》在阅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语言积累, 并分不同年级进行了量化。而纵观中小学语文教材, 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即使说明文、议论文中, 文学语言也很不少。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文学语言、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一、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现象, 从阅读中分类积累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脑海里会“过镜头”般地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具体情景:人物则形貌俱现, 呼之欲出;事件则生动活脱, 如在眼前;环境则逼真如画, 如临其境;言情则如其口出, 动人心魄。我们读温庭筠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眼前仿佛看到夕阳中独倚望江楼, 望穿江水肝肠寸断的相思女子;“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好似自己也登高临远, 升腾起豪情万丈的情怀;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那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鲁智深更形肖毕现, 活生生的站立在我们面前……文学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憾人的艺术魅力呢?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 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形象, 展现文学作品的丰富内容, 使之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是准确、生动、鲜明的文学语言把形象塑造出来, 读者用想象进行再创造, 从而体会其深远意蕴。语言是作品传情达意的工具。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 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 都把它记下来。”

而学生在摘记和积累语言时, 语文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 摘记要注意分门别类, 以便掌握其特点;运用时要加强仿写的练习, 以便更准确灵活运用它们;还要在反复实践中推陈出新,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 积累描写人物的语言。

描写人物, 可从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刻画描摹, 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如鲁迅在《故乡》中写道:

我到了自家的门外,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极其生动、精确地描绘出母亲和宏儿两人在得知“我”回来时的共同心情与不同表现, 一个“迎”字, 一个“飞”字用得何等奇妙。我们初中教材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满口“之乎者也”“多乎哉, 不多也”深受封建教育与科举毒害的孔乙己;有吓得脸色苍白、声音颤抖、自私庸俗的菲利普夫妇;有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如画图仪器圆规的杨二嫂;有微侧着肥胖身子、攀着月台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这些背景不同、身份各异、性格鲜明、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活脱脱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我们的脑海里, 而塑造形象的工具就是语言。

(二) 积累描写景物的语言。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人张志和笔下那自由翱翔的白鹭, 艳红如火的桃花, 碧波荡漾的春水, 往来翕乎的游鱼,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的垂钓构成了一幅多么明丽鲜艳的画面呀!如果我们继续在书林文海里徜徉漫游, 还会欣赏到宁静平和的田园风光, 雄奇壮丽的边塞之景;也会领略到清新隽永的春雨图, 缠绵悱恻的思亲画……

(三) 积累描写场面的语言。

场面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如“天地作厂房, 深谷作车间”纺线竞赛的宏大场面, 还有大观园家宴上刘姥姥的逗趣图:“撑不住, 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的史湘云, “笑岔了气, 伏着桌子嗳呦”的林黛玉, “滚到贾母怀里”的贾宝玉, “拉着奶母叫揉肠子”的惜春……弯腰曲背的、蹲着的、忍着的, 众多的人物, 不一的笑态, 个性的有别, 场面的热闹, 让我们怎么不惊叹作者的生花妙笔, 鬼斧神工的语言表达呀!

(四) 积累描写声音的语言。

王蒙从“呜咽抖颤、如泣如诉”的笛声里, 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而文学大师们描写声音形象的语言也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激烈惆怅;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凄怆哀怨;有《绝唱》中白妞演唱声调的旖旎妩媚;有《安塞腰鼓》里声响的健捷激枭……

其次, 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叙述性语言、描写性语言、议论抒情性语言去积累;从表达效果上积累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长句和短句、骈句和散句等;还可以从语言的不同风格上去积累等。

二、在写作上灵活运用文学语言

张志公先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得与失》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掌握语文工具要靠积蓄丰富的语言材料, 要靠纯熟的驾驭这些材料, 这些原则是正确的。”这句话不仅指出了积累材料的重要, 同时也强调了运用驾驭语言的必要。运用语言是我们积累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在我们阅读积累中, 已潜移默化的受到语言的熏陶感染, 逐渐形成较好的语感能力, 但我们还应着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 美化我们的语言, 更准确形象的表情达意, 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供交流:

(一) 引用。

我们写作时, 恰当引用一些成语、谚语、典籍中的文句等, 可以有助于我们表达的精炼与生动。如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文中引用志南和尚的一句诗, 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和暖的特点, 喜爱之情溢于笔端。台湾女作家罗兰在《秋颂》中也引用白朴的曲“点秋江, 白鹭沙鸥”来形容秋水的明澈。文学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语言, 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给读者留下画外之音响。中小学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 都是宝贵的语言仓库, 教师要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语言训练, 加以挖掘。

(二) 借鉴。

就是仿造、借鉴作品中的情境或句式, 造成新句, 表现新内容。这种现象很常见, 如汉代以后, 文人写作, 模拟之风盛行, “文必两汉”成为一种倾向。如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里“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读过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 也许对严监生临终前“伸着两个手指头”“总不得断气”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在看现代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无名战士“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 直指着正北方向……”“它高高的擎着, 像一只路标, 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两者在运用语言技巧上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三) 创新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除了对“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还附有“课外读物的建议”。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篇章时, 古典名著中有一些语言现象值得学习和运用。请看下面的两例: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腹内藏经史, 胸中隐甲兵。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例 (1) 可看成将“晓风宿雨”拆开来用;例 (2) 可看成将“胸腹”拆开来用。这种语言现象, 在四大名著中几乎到处都有, 不再一一列举。

这种语言除形象、生动外, 运用在叙述性语言, 或诗词语言中, 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是创新语言的落脚点。

三、积累、运用文学语言的意义

我们知道, 文学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体会或处世哲学的艺术形式。它是语言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直接显示。正如高尔基所说:“语言是文学的武器, 正如枪是士兵的武器一样, 武器越好, 战士就越有力量, 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在模仿中运用语言, 在运用中创新语言, 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还会提高语言修养能力,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 积累并运用文学中的语言, 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尤其是体现结构美、音乐美的语言, 如《岳阳楼记》中第四段文字, 《安塞腰鼓》中的语言, 姑且不论其表达的内容如何, 单就其外在的语言层面、方法层面、辞格层面而论, 这些语言就足以引起学生无限的审美情趣。

基于文学素养提升的古诗积累方法 篇3

关健词:中职 古诗 积累 策略

一.重新确定诗歌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这样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这种表述中,我们发现它为我们诗歌教学的目标的重新确定指引了方向。传统的诗歌教学总是离不开思想教育的意味,教师也总是在诗歌或者诗人的经历中来寻找对学生进行说教的素材。可以说这是脱离了诗歌教学的本质的。而我们现今的诗歌教学应回归到其文学性方面,回归到其审美鉴赏性上来。我们诗歌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审美教育。

二.构建诗歌教学的新体系

1.重组诗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组与选择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的选择所要教的内容。同时,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可采取交互阅读的方式,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扩展性阅读的方式来重组。并且,教学内容不必局限与教科书,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丰富的文本材料的掌握下,来自如的形成一套自己的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运用。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教学方法原理》一文的“前言”就开宗明义,批评以书本为中心,以强制学习和记忆背诵为手段,以获取书本知识为目的的狭义的教学方法。同时,他积极提倡实行以社会生活为中心,以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手段,以培养民主社会所需要的良好习惯、态度和生活能力为目的的广义教学方法。对于诗歌教学,我们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合理的、科学的。就像克伯屈所言,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教师一人主导的“授受式”的教学方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主体感受。让他们在和谐、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学习。

3.合理编排教材。按学生心理发展顺序,按学生心理、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顺序组织教材,使教材心理化综合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尽量使使用的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教材应该录取各个流派,各个思潮,各个时期的作品。在学生在整体感知下,对诗歌的发展以及诗歌的价值有总体的认识。

4.延伸诗歌教学组织方式。在课外,组织读诗兴趣小组、朗诵会、诗社等。兴趣是学习的最大的助手。教师可以把课堂的诗歌教学扩展到课外,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实际中能真正的创作诗歌,欣赏诗歌。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在运用这样的形式,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三.积极探索诗歌教学范式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对于教学范式的分类,陈晓端总结如下:艺术范式,科学范式,技能范式,反思范式和系统范式。面对这多元化的教学范式,我们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又该积极地去探索怎样的适合我们诗歌教学现状的范式呢?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而我们积极探索诗歌教学的范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诗歌教学也需要有着可以模仿的范本,需要科学的规范和原则。

诗歌教学是一种多元复合范式的活动,我们不可能运用单一的观点来解决诗歌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我们应该坚持用多种视角对教学进行整体把握,以便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过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艺术的角度去体验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的情感和美感,从科学的角度去审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过程,从反思的角度去检讨教学理论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效果,从能力的角度去理解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教授是从整个教学系统来谈教学范式的,而非从诗歌具体的范式研究来剖析的。但是,他的观点则是给我们一个大的方向,来引导我们进行诗歌教学范式的探索。正如贝塞特所说:“教学范式的作用就好像一系列教学透镜或教学信仰,它可以用来过滤或支配人们的主观意向和实际行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中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古诗积累策略研究》(GS[2016]GHB1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词句及文学常识积累 篇4

一、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

1、四季

春: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大地回春、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狂风暴雨、大雨倾盆、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秋:硕果累累、金桂飘香、秋高气爽、秋风习习、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冬:冰天雪地、粉妆玉砌、大雪纷飞、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冻三尺

2、山水

山清水秀、千山万水、青山绿水、依山傍水、山高林密、山峦起伏、悬崖峭壁、崇山峻岭、湖光山色、碧水蓝天、水平如镜、海天一色、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水天相接

3、日、月、星

众星拱月、玉兔东升、月白风清、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朗星稀、繁星满天、群星闪烁、星光灿烂、日月同辉、皓月当空、4、风、雨、雪

和风细雨、狂风暴雨、久旱逢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蒙蒙细雨、大雪纷飞、风和日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鹅毛大雪、细雨如丝、毛毛细雨、大雨如注、斜风细雨、风雪交加

5、花草树木

百花齐放、芳草凄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百花凋零、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花团锦簇

二、写色彩的词

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万紫千红、五光十色、花红柳绿、浑黄一体、翠色欲流、一碧如洗、绚丽多姿、灯红酒绿

三、带数字的词

一刀两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长两短、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拿九稳、十全十美、千奇百怪、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五湖四海、五花八门

四、带方位词的

东倒西歪、南来北往、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声东击西、前赴后继、前倨后恭、前因后果、前思后想、思前想后、上行下效、欺上瞒下、七上八下、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右逢源、东张西望、南征北战

五、写英雄人物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前赴后继、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斩钉截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大公无私、顶天立地、大义凛然、出生入死、虎胆熊心、铁血丹心、赤胆忠心、忠心耿耿、光明磊落

六、含有贬义的

自私自利、口是心非、狼狈为奸、阴谋诡计、阳奉阴违、见利忘义、遗臭万年、恩将仇报、卖国求荣、忘恩负义、幸灾乐祸、口是心非、一意孤行、唯利是图、崇洋媚外、刚愎自用

七、带反义词的

弄假成真、弄巧成拙、以弱胜强、恃强凌弱、喜新厌旧、化险为夷、大惊小怪、大材小用、取长补短、长吁短叹、挑肥拣瘦、扬长避短、求同存异、舍近求远、大同小异、大呼小叫、前倨后恭、无中生有、承前启后、弃旧图新、优胜劣汰

八、带近义词的

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道听途说、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眼疾手快

九、成语

1、历史故事得来的成语

一鸣惊人、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胸有成竹、闻鸡起舞、鸡鸣狗盗、卧薪尝胆、三顾茅庐、毛遂自荐、呕心沥血、望梅止渴、四面楚歌、精忠报国、手不释卷

2、寓言故事得来的成语

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塞翁失马、愚公移山、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南辕北辙、盲人摸象、黔驴技穷、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十、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对牛弹琴、杀鸡吓猴、如狼似虎、守株待兔、狗急跳墙、叶公好龙、画蛇添足、呆若木鸡、人仰马翻、顺手牵羊、杀鸡取卵

十一、写建筑的词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气魄雄伟、气势雄伟、鳞次栉比、纵横交错、拔地而起、高楼大厦、琼楼玉宇、古香古色

十二、写情况、处境紧急、危险的词

危在旦夕、进退两难、危机四伏、危难当头、危机重重、危如累卵、千钧一发、十万火急、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九死一生、生死一线

十三、写人的词

1、心情 ①紧张、恐惧

惊惶失措、惊心动魄、心惊胆寒、心惊肉跳、提心吊胆、心慌意乱、心胆俱裂、惴惴不安、惶惶不安 ②满意、高兴

心满意足、心花怒放、喜出望外、得意扬扬、悠然自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神采奕奕、欣喜若狂、喜出望外、笑逐颜开 ③悲痛、伤心、失望、愤怒

呆若木鸡、垂头丧气、无动于衷、勃然大怒、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泣不成声、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2、智慧

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3、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落落大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威风凛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4、动作

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点头哈腰、摇头晃脑、指手画脚、昂首挺胸

5、口才

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悬河

6、情谊

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

7、表情

眉开眼笑、兴高采烈、神采飞扬、愁眉苦脸、小心翼翼、目瞪口呆、横眉立目、呲牙咧嘴、挤眉弄眼、哭笑不得

8、相貌、身材

眉清目秀、浓眉大眼、鼻直口方、明眸皓齿、花容月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蟑头鼠目、虎头虎脑、肥头大耳、五大三粗、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人高马大、五短身材、身材魁梧

十四、叠词

1、ABCC式

人海茫茫、白发苍苍、细雨蒙蒙、仪表堂堂、神采奕奕、微波粼粼、行色匆匆、银光闪闪、得意扬扬、喜气洋洋、书声琅琅、小心翼翼、野心勃勃、逃之夭夭

2、AABC式

依依不舍、愤愤不平、惴惴不安、沾沾自喜、熠熠生辉、奄奄一息、姗姗来迟、欣欣向荣、窃窃私语、滔滔不绝、恋恋不舍、振振有词、落落大方、比比皆是、历历在目、侃侃而谈、格格不入、喋喋不休、面面俱到、蠢蠢欲动、栩栩如生、楚楚动人

3、ABB式

胖乎乎、阴森森、白茫茫、金灿灿、黄澄澄、沉甸甸、粉嘟嘟、光溜溜、明晃晃、甜丝丝、甜津津、酸溜溜、红通通、笑盈盈、喜洋洋、喜滋滋、乐呵呵、兴冲冲

4、AABB式

纷纷扬扬、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慌慌张张、恭恭敬敬、大大方方、郁郁葱葱、隐隐约约、堂堂正正、飘飘悠悠、轰轰烈烈、普普通通、浩浩荡荡、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吞吞吐吐、唯唯诺诺、熙熙攘攘

5、ABAB式 ①表行为

安排安排、整理整理、布置布置、打扫打扫、清理清理、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研究研究、琢磨琢磨、介绍介绍、解释解释 ②表声音

吱悠吱悠、咕咚咕咚、叮当叮当、咯吱咯吱、呼哧呼哧、咔嚓咔嚓、扑通扑通、轰隆轰隆、哗啦哗啦

十五、写工艺品

小巧玲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爱不释手、巧夺天工、别出心裁、光彩夺目、满室生辉 谚语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上山容易下山难。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见棺材不落泪。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新官上任三把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心齐,泰山移。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吃一堑,长一智。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远亲不如近邻。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纸里包不住火。文学知识

1、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 《狼和七只小羊》《聪明的小裁缝》

2、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拇指姑娘》

《飞箱》《打火匣》《豌豆上的公主》《比脱和比尔》

3、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4、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盘古开天地》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追日》

5、英雄故事:《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集体主义楷模邱少云》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刘胡兰》

6、科学家的故事:《锯的发明》(鲁班)、《活字的诞生》(毕升)、《造纸术的发明》(蔡伦)、《赤子回归》(李四光)、《中国人自己的铁路》(詹天佑)、《皇冠之谜》(阿基米德)、《发现进化论》(达尔文)、《做风车的故事》《苹果掉下来了》(牛顿)

《他照亮了世界》(爱迪生)、《并非神童》(爱因斯坦)、《三克镭的故事》《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子》(居里夫人)

7、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乌鸦喝水》《乌龟与兔》《人与骆驼》

8、成语、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9、历史故事:《闻鸡起舞》《纸上谈兵》《指鹿为马》《望梅止渴》

《一鸣惊人》《四面楚歌》《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四字成语

面容:春风满面、面不改色、笑容可掬、嬉皮笑脸、喜形于色、白里透红 须发:满头银发、长发披肩、白发苍苍、秀发如云、白发斑斑、怒发冲冠 眉毛:眉飞色舞、眉清目秀、扬眉吐气、喜上眉梢、横眉冷对、挤眉弄眼 眼睛:目光闪闪、炯炯有神、善眉秀目、耳闻目睹、黯然伤神、左顾右盼 耳鼻:震耳欲聋、鼻青脸肿、肥头大耳、耳聪目明、鼻正口圆、鼻梁高挺 口齿:龇牙咧嘴、快嘴快舌、伶牙俐齿、油嘴滑舌、血盆大口、巧嘴滑舌 手脚:步伐矫健、步履蹒跚、健步如飞、摩拳擦掌、摩肩接踵、四脚朝天 身材:虎背熊腰、昂首挺胸、仪表堂堂、亭亭玉立、举止大方、风度翩翩 皮肤:白里秀红、红润透亮、洁白无暇、冰肌玉肤

服饰:花枝招展、做工考究、浓妆艳抹、衣冠楚楚、奇装异服、衣锦还乡 欣喜:兴高采烈、满面春风、欢天喜地、手舞足蹈、笑逐颜开、眉飞色舞 激动:心潮澎湃、万分激动、激动不已、按捺不住、热血沸腾、群情振奋 紧张: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战战兢兢、六神无主、心急如焚、迫不及待 焦急:一筹莫展、手足无措、愁眉紧锁、气急败坏、心慌意乱、心乱如麻 疲劳:腰酸背痛、无精打采、精疲力尽、人困马乏、昏昏欲睡、萎靡不振 悲伤:呼天抢地、泪如雨下、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声泪俱下 忧愁:愁眉苦脸、愁容满面、寝食不安、唉声叹气、提心吊胆、心烦意乱

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心神不安、牵肠挂肚 气愤:怒目圆睁、怒气冲冲、七窍生烟、怒发冲冠、横眉竖目、怒形于色 名言、警句

一、关于人生

1、人生中有两条路,一条通向理想,一条通向死亡。(德·席勒)

3、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英·雪莱)

2、人生就像一本书,愚人哗啦哗啦地翻它,而贤者细细阅读。(德·保罗)

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美·爱因斯坦)

二、关于惜时

1、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前苏·高尔基)

2、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

3、合理安排时间就是等于节约时间。(英·莎士比亚)

4、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

5、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美·海伦·凯勒)

三、关于奉献

1、给永远比拿愉快。(前苏·高尔基)

2、如果人人只为自己活着,世界便会冷却下来。(英·拜伦)

3、我像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

4、人不因美丽而可爱,而是因可爱而美丽。(俄 列夫·托尔斯泰)

5、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毛泽东)

四、关于国家

1、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俗谚)

2、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什么。(美·肯尼迪)

五、关于书籍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高尔基)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3、书籍是人类最大的珍宝。(俄·别林斯基)

4、看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德·歌德)

六、关于教师、教育

1、只有当威信通过教师的言行一致确立起来,威信才能成为强大的力量。(前苏·苏霍姆林斯基)

2、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三字经》)

4、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前苏·克鲁普斯卡娅)

5、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7、公正是教师所应该具有的最高贵的品格。

七、关于立志

1、有志者,事竟成。(汉·刘向)

2、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立志时。(唐·颜真卿)

3、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唐·王勃)

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八、关于文学、写作

1、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3、生活是米,散文是米饭,诗则是米酒。

2、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写诗的动因。(德·歌德)

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5、要写作,第一须观察。(鲁迅)

6、天才和灵感是不会光顾懒汉的。

7、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罗丹)

九、关于勤奋

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3、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

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美·爱迪生)

十、关于真理、信仰

1、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意·伽利略)

2、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美·爱因斯坦)

3、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德·布莱希特)

4、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一方。(德·马克思)

5、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6、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相信的人,不会得到幸福。(法·雨果)

7、我们相信权威,但并非出于理解。(英·培根)

十一、关于学习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论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4、知识是一种财富,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英·培根)

5、学问要求人们最大程度的紧张和最大程度的热情。(俄·巴甫洛夫)

6、知识是引导人生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明灯。(李大钊)

7、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欲臻完善。(英·培根)

十二、关于为善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2、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日有所损。

十三、关于奋斗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居里夫人)

3、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尼克松)

4、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十四、关于友谊

1、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能有几个品行可信的朋友。(美·爱因斯坦)

2、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是世上真正孤独的人。

3、富有的时候,朋友认识你。贫穷的时候,你认识朋友。

4、不要和那些跟你没有共同点的人交朋友。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

十五、关于信用

1、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瑞士·亚美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人而无信,吾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十六、关于创造

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国考行测文学常识积累 篇5

例题1: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出自清代的小说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中公解析:这道题就考察了清朝文学小说内容,这题很简单,答案选择A。

例题2。鲁迅先生评论一部小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部小说是( )

A。《儒林外史》 B。《老残游记》 C。《红楼梦》 D。《金瓶梅》

中公解析:显而易见,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C,红楼梦。

第二部是《儒林外史》,清朝时期的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唱片讽刺小说,也标志着讽刺小说的出现。

第三部是《三侠五义》,是清朝时期武侠小说的巅峰,作者是清代的石玉昆。这是古代长篇狭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狭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

清朝除了以上三部著名小说,还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也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例3:下列关于文史知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

B。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

C。“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包括《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中公解析:这道题的答案应是B。乡试的第一名不是会元,而是解元,会员是会试的第一名。

清朝比较著名的小说,最后还有一个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堪称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例4:下列作品与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旺之感

B。《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儒林外史》---一部儒林,终之以琴,滔滔天下,谁是知音

D。《聊斋志异》---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小学生文学常识积累 篇6

1、容易读错的字音:

(nìn溃┠死不屈 息事(nín溃┠人 (nǐn溃┡÷菟慷 (nín溃┡∈纸

应用:

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们并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用钱来息事宁人。

“你拧螺丝钉了吗?我感觉有点松。”哥哥大声地问道。

“我帮你拧毛巾吧,一个人太累。”姐姐在旁边轻声地说。

2、关联词:

常见的关联词有七种类型:每类关联句都有它们自己常用的关联词语。

因果关系: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

企业家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审时度势,注重市场。

常用关联词: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件,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只有你勤学苦练,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常用关联词: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二、文学常识:

古诗中的地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曰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江歌》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唐刘克庄《莺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三、阅读:

1、解释下面的词语:

请教:略

恶劣:略

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自然条件恶劣的语句。

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3、从文中看,修铁路要经过的这个地方,地形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峭壁、深谷。

4、“‘大概’‘差不我’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这句话的意思是(C)

A、工程人员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

B、工程人员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能用“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

C、工程人员的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积累介绍 篇7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②“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③“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①温庭筠 “绿杨陌上多别离”

②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③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④“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①《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②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③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④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⑤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②“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④“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pǔ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①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②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③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①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①《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②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③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④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①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②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③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④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①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②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①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

②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③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④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①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②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①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③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⑤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⑥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①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①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①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③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①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②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③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④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⑥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⑦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1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①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②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1.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①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②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①《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②《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3.螟蛉mínɡ línɡ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4.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①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②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③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5.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6.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7.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8.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9.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0.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①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1.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犒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春秋时,楚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篡夺政权或图谋帝王权位。《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5.三尺

(1)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2)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或木板上,所以称“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1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①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②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①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②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10.击楫(jí)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①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②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③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1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1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1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1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1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1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1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1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1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2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2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2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2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2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2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2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2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

①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斑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斑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①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

①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①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0.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①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①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2.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①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4.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①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②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5.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①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6.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①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②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7’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①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8.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①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9.莼(chún)羹(gēng)鲈(lú)脍(kuài)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①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②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①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2.采薇

(1)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①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2)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①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3.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①《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②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4.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①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②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5.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①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②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①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7.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①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8.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①《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9.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①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0.南冠

指办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①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上一篇:五(6)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下一篇:成长励志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