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精选15篇)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1

第二步。查。就是查工具书。要求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词或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这“看”和“查”,是课前预习的起码要求。

第三步,思。就是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课文、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对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可适当要求高一些。

第四步,批。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与教师的观点搞混淆了。

第五步,记。就是记笔记,在看、查、思、批的四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如预习《社戏》一文,看预习提示时,可把与作者相关的内容按名(作家姓名)、时(出生时间)、地(出生地点)、评(对作家的评价)、作(选自哪部作品)归纳如下:

人名:鲁迅

时间:188l~1936

地点:浙江绍兴

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鲁迅全集》

课堂上.把自己的预习笔记与老师的讲解对照着学,一定会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2

“预习”这一环抓得好, 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一来, 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由此可见,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 中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乐此不疲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 首先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 那么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 学生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选择几篇课文, 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典型, 请班上成绩优秀, 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 现身说法, 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从而激起同学们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 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 殊不知, 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中年级是介于低、高年级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如能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信一定会使学生少走弯路, 并且能在课堂中展现才华, 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1.初读课文, 铲除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 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 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 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 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 利用工具书, 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 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仔细读课文, 适当做出批注或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 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 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 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长期坚持下去, 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 注意文章内容, 思想意义, 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 我知道了 (懂得了、明白了) 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 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 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做上记号, 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可以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重点人物的生平事迹, 或文章介绍的相关的地点

在预习过程中, 可以就文章作者或者是文中人物或相关地点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 在预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 可以利用网络或手头资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平及贡献等。这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再如,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时, 可以查阅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文化特点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帮助, 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 可与同桌合作, 也可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督促, 取长补短, 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四、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 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 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 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 所以信心百倍, 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 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总之, 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有效地的预习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一来, 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学生忽视其重要性, 原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正确预习的方法, 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方法上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加以指导。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交际环境;课外实践活动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做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当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都是使用汉语,整节课中说的英语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英语口语交际环境的缺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氛围,自然也就没有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欲望,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说一些英语用语,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一种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

比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对学生说一些英文课堂用语,如“Its time for class”“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1”“Is everyone here?”“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這样,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逐渐树立其说英语的意识,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还可通过开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进行,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价值,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动力和

支持。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英文原版电影,让他们进行欣赏和体验,鼓励他们使用英语语言交流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英文比赛活动,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故事比赛等;或者,开设英语角,营造浓郁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都能情不自禁地开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杨欣,黄琳.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2).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4

一、拼音填字

Pei taihuo huanshuang bitian futao qi

qi zhichi mili mixiu kuixing kui

二、多音字

禁______()

______()

三、四字词语

情()自()随()所()

绞()脑()一()正()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作者()时发现有关()的错误规律的过程,到作者()时想起了这个发现,(),受到了(),却又想出了()。

3、想一想,“我 ”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在文中画一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预习提纲 篇5

【课题】轴对称

【预习内容】教科书P3-4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画出P3的六个图形的对称轴。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观察例1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分别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说一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动手画出例2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说说画的步骤。

【课题】 旋 转

【预习内容】教科书P5的例3、例4

【预习提纲】

1.举一些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例子。

2.补充完整例3,并想一想:要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应说清几点内容?

3.观察P5的风车图,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4.尝试画出例4中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课题】 欣 赏 设 计

【预习内容】教科书P7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2的9幅图,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利用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尝试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题】求一个数的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2――13的例1、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P12内容,举例说说因数和倍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完成P13的例1,想一想,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想一想,怎样不遗漏的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4.尝试完成P13的做一做。

【课题】求一个数的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14的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例2,想一想,是怎么找到2的这些倍数? 2的倍数最小是几?能找到最大的吗?

2.尝试完成14页的做一做1、2小题。

3.思考: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4.阅读P14的“你知道吗?”举出几个完全数,每个完全数有什么特点?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内容】教科书P17――18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17的内容,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几个奇数和偶数,它们通常又称为什么数?

3.尝试完成P17的做一做。

4.自学P18的内容,说说怎样又快又准确地判断一个数是5的倍数?

5.尝试完成P18的做一做。思考:2和5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预习内容】教科书P19的内容。

【预习提纲】

1.找出100以内自然数中3的倍数。

2.观察写出的3的倍数,并结合自学19页的内容,你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尝试完成p19做一做。

【课题】质数和合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23――24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并按书上表中的要求分类,填在书上。

2.自学P23内容,你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

3.尝试完成P23的做一做。

4.在P24的表中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涂上颜色。

5.观察你找出的质数,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认识长方体

【预习内容】P27-29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五中的1、3题。

【预习提纲】

1.认真阅读P27-29,将P28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回答例2中的问题。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有几条?

4.尝试完成P29做一做。

【课题】认识正方体及长方体、正方体的比较

【预习内容】P30,做一做及练习五中的第2、5题。

【预习提纲】

1.自学P30,观察正方体小木块,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填在书上)

2.完成做一做,并填写下表:

形体 面 棱 顶点

(数量)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长方体

正方体

想一想:正方体也是长方体吗?说出理由。

【课题】表面积

【预习内容】P33-34。

【预习提纲】

1.自学P33,动手把带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并按书上的要求标明6个面。

2.观察展开图,回答P33的两个问题。

3.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

4. 指出左图中的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并说出

每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课题】表面积的计算

【预习内容】P34-35例1、例2。

【预习提纲】

1.自学P34-35,并将例1、例2填写完整。

2.例1中,求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3.P34做一做中,要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其中哪两个面是相同的?哪两个面需要单独计算?

4.例2中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算?

5.P35做一做中,做一个无盖鱼缸需要计算哪几个面?它的总面积是多少?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预习内容】P38-39,及P40做一做1 。

【预习提纲】

1.观察教师做P38实验,想一想,实验中,为什么第二个杯子装不下这些水?

2.自学P38-39中其它内容,回答书中的问题。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相当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课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预习内容】P40-41,及P42例1。

【预习提纲】

1.自学P40-41,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并填写P41的表格。

2.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你会计算吗?

3.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将P42例1填写完整。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预习内容】P42-43。

【预习提纲】

1.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能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都可以用哪个公式?

4.尝试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中,长指的是什么,横截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预习内容】P46-47。

【预习提纲】

1.举例说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2.自学书P46-47,将书上表格及例3、例4填写完整。想一想: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才能堆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3.尝试完成P47做一做。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预习内容】P50-51及P52做一做。

【预习提纲】

1.什么是容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完成P50的小组活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L大约有多少?

3.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异同点?

4.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小组讨论)

5.尝试完成P52做一做。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分数的意义

【预习内容】教科书P60――62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60的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并说说可以怎样平均分桌上的东西?

2.观察P61的图例,说说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 ,一些物体的 。

3.什么叫单位“1”?什么叫分数单位?

4.尝试完成P62的“做一做”。

【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预习内容】教科书P65――66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例1,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

2.自学例2,剪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试一试看每个人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

3.通过例1和例2,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4.用字母怎样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预习内容】教科书P66例3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66例3,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异同点?

3.尝试完成P66的做一做。

【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69――70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仔细观察P69例1的三幅图,写出每幅图表示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2.仔细观察P69例2的三组图,说说每幅图表示的分数的意义。

3.对比例1、例2中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与1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尝试完成P70的做一做。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课题】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70――71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例3的图,想一想:四个学生吃的橙子分别怎样用分数表示?

2.自学例4,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带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4.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5.尝试完成P71的做一做。

【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预习内容】教科书P75――76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回忆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2.动手操作:取三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按P75例1的要求平分并涂色,再用分数表示出来。

3.比较三张纸上涂色部分的面积大小。并观察三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你有什么发现?

4.把P76的例2填完整,说说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根据是什么?

5.尝试完成P76的做一做。

【课题】最大公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79――80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阅读例1,明确铺地的要求。并试着说说你的选择,边长最大可以是几分米?

2.自学P80的内容,怎样把符合要求的地砖边长全部选出来?

3.你知道了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吗?

4.尝试完成P80的做一做。

【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8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写出18和27的因数。

2.你有办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3.自学P81例2,思考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尝试完成P81的做一做。观察每组数的特点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课题】约分

【预习内容】教科书P84――85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84例3, 和 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2.什么叫最简分数?

3.尝试完成P84做一做。

4.自学P85例4,想一想化简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怎样化简最简便?

5.什么叫约分?怎么判定已经把一个分数化为最简分数了?

6.尝试完成P85做一做。

【课题】最小公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88――89例1、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阅读例1,明确铺地的要求。说说你用这种墙砖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怎样铺的?

2.自学P88的内容,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有最大的吗?

3.你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吗?

4.尝试完成P89的做一做。

【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0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分别写出6和8的倍数。你能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吗?

2.自学P90例2,你喜欢书上的那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尝试完成P90的做一做。观察每组数的特点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预习内容】教科书P93――94例3、例4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观察P93例3的图,说说这里的 和 分别表示什么?

2.观察例3中每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并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填在书上。

3.自学例4,想一想,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为什么选择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4.你知道了什么叫通分吗?说说通分的步骤。

5.尝试完成P94“做一做”。

【课题】小数化成分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7例1的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P97的例1,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完成课本P97的试一试,说说小数化成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3.尝试完成P97“做一做”。

【课题】分数化成小数

【预习内容】教科书P98例2的内容。

【预习提纲】

1.你准备怎样比较例2中六个数的大小,?

2.1.自学P98例2,书上为什么选择把分数化为小数来比大小?

3.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

4.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书上的方法利用了什么知识?

5.尝试完成P98“做一做”。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预习内容】P104 -106.

【预习提纲】

1.自学P104-106,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2.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有什么关系?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05及P106的做一做。

【课题】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预习内容】P107的例3。

【预习提纲】

1.例3中,在解决第(1)个问题时,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2.试着算一算,前四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3.想一想:1里面有几个 ?然后将第(2)题补充完整。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尝试完成P107做一做。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预习内容】P110-111,及P112做一做。

【预习提纲】

1. 与 大小相同吗?分数单位相同吗?

2.自学P110-111,把例1(2)补充完整。

3.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相加减?

4.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的一样吗?

5.尝试完成P112做一做。

【课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预习内容】P117-118例1.

【预习提纲】

1.例1(1)中 + 求的是什么?你认为书上哪种算法更好,为什么?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例1(2)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分别表示什么?两种解题思路一样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吗?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18做一做。

【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预习内容】P119例2。

【预习提纲】

1.算一算:(1)36+28+64(2)126+47+74

2.例2中,两道算式的特征各是什么?这些特征与整数运算的哪些定律相同?

3.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

5.尝试完成P119做一做。

第六单元统计

【课题】众数

【预习内容】P122-123例1。

【预习提纲】

1.例1中,为什么身高在1.52米左右的同学参加集体舞比赛比较合适?

2.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

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4.尝试完成P123做一做。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预习内容】P126-128例2及做一做。

【预习提纲】

1.自学P126-127,回答例2中的问题。

2.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它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3.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4.尝试完成P128做一做。

【课题】打电话

【预习内容】P132-133。

【预习提纲】

1.分组通知时,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为什么?

2.怎样能最快地通知到15个人,需要几分钟?

3.用第三种方法,怎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的通知到每个人?

4.请根据第三种方法的规律填写下表:

第n分钟 1 2 3 4 5 6 7 …

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到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数

5、根据规律尝试回答P133中的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课题】找次品

【预习内容】P134-135。

【预习提纲】

1.请说一说例1中的次品你是怎么找到的。

2.把例2中的表格填写完整,你能想到的都写出来。

3.观察例2填后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如果零件是10个、11个……应该怎样称?与你发现的规律一致吗?

5.尝试完成P135做一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预习 篇6

第一、二单元 △ 词语搭配

蒙蒙的细雨 蓝蓝的天空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增添生机 谱成赞歌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身羽毛 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展开花瓣 露出莲蓬 闻到清香 △ 词语积累

1带有“春”的词语: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 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横过 光景——风景 等闲——平常 清香——芳香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裁—— 剪 似——像 △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 微风——狂风 细——粗 新——旧 △ 词语搭配

橄榄色的头巾 翠绿色的花纹 浅绿色的外衣 赤褐色的衬衫 舒适的列车 特殊的客人 冻僵的燕子 美丽的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各式各样的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 鸣声清脆 羽毛美丽 眼睛透亮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遇到麻烦 濒临死亡寻找燕子 冒着春寒盯着大雪踏着山路 △ 词语积累 1带有“鸟”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百鸟朝凤 2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3带有“雨”的词语:

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近义词

鲜艳——艳丽 灵活——灵巧 逃脱——逃跑 注视——凝视 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 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 寻找——搜寻 展览——深蓝 锋利——锐利 裸露——暴露 △ 反义词

灵活——迟钝 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 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 坚硬——柔软 特殊——普通 减少——增加 扩大——减少 消失——出现 裸露——遮盖

第三、四单元 △ 词语搭配

堵窟窿 坐马车 修羊圈 乘火车 骑骏马 登楼梯 接受劝告 欣赏音乐 观赏舞蹈 离开同伴 得到帮助 伤口愈合 画得准确 变得整洁 显得严肃 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 和颜悦色地说 △ 词语积累 1寓言成语:

狂 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东施效颦 2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 胆战心惊 心惊胆寒 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失措 惊恐万状 惊魂未定 心惊肉跳 惊恐失色 3表现态度的成语: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横眉冷对 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趾高气扬 冷若冰霜 △近义词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街坊——邻居 劝告——忠告 能手——高手 孤单——孤独 本事——本领 教诲——教导 审视——注视 叮嘱——叮咛 发现——发觉 △ 反义词

发现——隐藏 悲惨——幸福 能手——生手 愈合——开裂 熟悉——陌生 相信——怀疑

第五、六单元 △ 词语搭配

异口同声地回答 快乐地交谈 骄傲地举起手 获得赦免 不约而同地说话 躲闪的目光 稚拙的礼物 轻柔的声音 停止哭泣 掩盖痛苦 接到消息 河流干涸 草木干枯 △ 词语积累

1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

起死回生顾此失彼古往今来深入浅出

声东击西 朝令夕改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此起彼伏 2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的成语: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心急如焚 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急如星火 △近义词

骄傲——自豪 索性——干脆 依然——依旧 期待——期望 追逐——追赶 祝贺——祝福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颤抖——发抖 啜泣——抽泣 呜咽——哽咽 竭力——尽力 防御——防备 干涸——干枯 赶紧——赶忙 一瞬间——刹那 △ 反义词

稚拙——老练 肯定——否定 痛苦——欢乐 掩盖——揭露 迅速——缓慢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异口同声——七嘴八舌 巨大——微小 端端正正——歪歪斜斜 △词语搭配

日夜不停地走 美丽可爱的世界 密切的关系 预防疾病 皎洁的月光 美好的遐想 灿烂的阳光 神秘的月球 探索奥秘 付出努力 找到信息 访问网络 欣赏音乐 △词语积累

1带“日”的成语: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指日可待 日月如梭 夜以继日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2与“月”有关的成语:

闭月羞花 春花秋月 披星戴月 成年累月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清风 3带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六神无主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 千军万马 十万火急 五花八门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朝三暮四 两全其美 千方百计 四面楚歌 十拿九稳 △近义词

传说——传闻 实际——事实 估计——估算 奥秘——秘密 奇异——奇特 明显——显著 皎洁——明亮 神秘——神奇 新鲜——新奇 功能——作用 到底——究竟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反义词

实际——虚幻 远古——当代 美好——丑恶 皎洁——灰暗 节约——浪费 保护——破坏

第七、八单元 △ 词语搭配

红彤彤的晚霞 欢乐的浪花 快乐的小朋友 收拾背包 做工精致 行动方便 表示无奈 说明处境 景色壮观 构思新奇遗憾的神情仔细地挑选出售工艺品游览大瀑布 △ 词语积累

1、ABB重叠式叠词:

绿油油 黑乎乎 灰蒙蒙 金灿灿 黄澄澄 黄灿灿 黑黝黝 白茫茫 白花花 红彤彤

2、ABAC(含有“无”字的词语:)

无缘无故 无影无踪 无穷无尽 无依无靠 无声无息 无法无天 无拘无束 无时无刻

3、AABC(带重叠词的成语:)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赫赫有名 跃跃欲试 头头是道 姗姗来迟 振振有词 井井有条 心心相印 孜孜不倦 △近义词

收拾——整理 防止——预防 周围——四周平等——公平精致——精美 凝视——注视 安心——放心 芬芳——芳香 游览——游玩 壮观——壮丽 陈列——摆放 诚恳——恳切 △ 反义词 漆黑——雪白 犹豫——果断 精致——粗糙 端正——歪斜 清晰——模糊 常见——少见 沉甸甸——轻飘飘 △ 词语搭配

田地荒芜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得到收成清澈的泉水、五彩的云霞 △ 词语积累

1、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红杏出墙 飞流直下

2、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狼心狗肺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唇亡齿寒

3、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天衣无缝 天女散花 鹊桥相会 开天辟地 为虎作伥 △近义词

荒芜——荒凉 漂亮——美丽 打扮——装扮 发动——动员 收成——收获 急忙——赶忙 难过——痛苦 立刻——立即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反义词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7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篇8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是给无边的绿()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

二、填空。(11分,一空一分)

1西部,祖国地图上神奇的土地!本学期第一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那里别样的景致,如果有机会,你想去那儿看一看_____。

2四大名著里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书中有个军师智多星叫_____。

3我们的祖先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快捷方便。

4看到你的同学小明整天沉溺于网络无心学业,请你用一条名言劝说他珍惜时间:_____

5徐庶进曹营_____

6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_____

7“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自于_____,后来用来称赞_____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随手关好水龙头的习惯,学校将在各个水池上方贴上宣传标语,请你写一条: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一题一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陈述句)

2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更形象生动。)

3()能捐出70元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填合适的关联词。)

4《西游记》是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5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肯定句,意思不变)

四、判断题。(8分)

1“美伦美奂、莞尔一笑、迫不急待、铤而走险”这四个成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

2剧本这种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个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

4,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足汽车。(

)

5,“走了许久,远远地望到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转折。()

6“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7国外有一家钟表公司的广告是: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这说明他们的维修人员非常不敬业,工作不认真。(

)

8“折”是个多音字,“折本”时读“zhe”。()

第二部分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词赏读。(10分)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

1将此词补充完整。(1分)

2这是_____朝_____ 的作品。(2分)

3,“清平乐”是_____,“乐”读_____ 。“村居”是_____。(3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相媚好:_____

亡赖:_____

5作者最喜欢小儿,为什么?(1分)

6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你能再写出两句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吗?(1分)_____。

二、课内阅读。(10分)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曾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这个片断选自于____的_____。(2分)

2诸葛亮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个人物,他料事如神,心思灵巧得到了神奇的地步,可以用“_____”成语来形容他。(1分)

3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在文中划上波浪线。(1分)

4诸葛亮为什么要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1分)

5他为什么又让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1分)

6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1分)

7诸葛亮为什么敢“饮酒作乐”?(1分)

8在小说中,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你认为他是“神”吗?为什么?(1分)

9你还能写出一个出自于这部小说的一个故事吗?(1分)

三、课外阅读。(15分)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畜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3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出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

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的热泪。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戛然而止

骂骂咧咧

皮开肉绽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2分)

3“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中的“它们”指_____,“这般”指_____ 。(2分)

4文章第三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的描写,表现了老牛_____;“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描写,有力地表现出老牛的_____ 。(2分)

5第四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哪个语句?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2分)

6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1分)

7读了此文,我们深深为伟大的母爱而感动,作为孩子,永远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正如那两句歌颂母爱的千古名句所言“_____,_____”。(2分)

8我们在为老牛无私的母爱感动的同时,也深为祖国西部严峻的缺水形势而忧虑!但愿地球上的水资源能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保护!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2分):_____

第三部分作文(35分)

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过许多“错”的时候,或许是做错了题,或许是出门走错了路,或许是说错了话,或许是做错了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错,才使你认识到了对,才有了今天的成长。哪次错或哪些错令你特别难忘?请把它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六年级下册语文6课预习教案 篇9

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

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

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

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

问题:1、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

2、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

(手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确:国籍虽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

(二)语文活动

1、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来表达他们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呢?

(乡井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

2、看看谁想到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多。

(三)布置作业

1、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60字以内。

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感慨良深

2、摘抄三首表现乡愁的古诗。

3、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预习资料 篇10

2、“卢沟桥事变”发生于 年 月 日,又称“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 。从此, 。” 这句话揭露了“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4、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郊,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官兵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打败了有着险恶用心、卑鄙行径的日本军队。

5、《卢沟桥烽火》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6、课文6-8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浅谈语文预习的内容与方法 篇11

关键词:预习,内容,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搞好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预习不只是读读课文, 写写字词, 思考一下课后问题, 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通过朗读、感知、思考、理解、体验等一系列活动, 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前预习涉及哪些内容, 该怎样来预习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与体会。

一、明确预习内容

1.阅读单元说明, 明确单元主题。

中学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作为基本框架的, 每个单元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每篇课文虽然各具特色, 但又有规律可循。我们预习的时候要仔细阅读单元说明, 在此基础上浏览单元课文, 这样便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2.揣摩文题, 把握文章内容。

文题被称为文章的“眼睛”, 它们或点明行文线索, 或揭示文章主题, 或表达作者情感。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故乡”等文题就是行文线索, 抓住它们可以快速理清课文情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敬畏自然”、“敬业与乐业”等文题则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伤仲永”、“黄河颂”、“伟大的悲剧”、“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等文题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进行预习, 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3.了解写作背景, 理解写作目的。

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作者写于特定背景下, 它们融入了作者的经历、处境、感受。现在的学生由于成长过程、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原因, 学习这类课文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时, 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如《紫藤萝瀑布》一文, 作者借描写紫藤萝来抒发感情, 睹物释怀, 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学生对于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不明白。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大革命”, 介绍作者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受到的迫害, 帮助他们理解写作目的。再如, 预习《土地的誓言》一文时, 要联系“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来感悟作者对沦陷故乡强烈的思念、热爱之情。

4.借助注释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注释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或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写作背景, 或给生字注音、解释词语, 或介绍相关的课外知识。学生预习时借助这些注释来朗读课文, 可以减少阅读障碍, 有利于感知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如有质疑、补充, 应该及时记录下来, 进一步查阅资料, 或与同学研究讨论, 或请教老师, 予以解决。合理地运用注释, 对提高预习效果大有帮助。这在文言文和诗歌学习中, 显得尤为重要。

5.参考“阅读提示”, 思考“研讨与练习”。

每一篇语文课文前面都有“阅读提示”, 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 它们是帮助我们预习课文的“钥匙”。“阅读提示”主要涉及写作背景、文章主题、艺术特点以及思想启迪等;“研讨与练习”一般包括探究课文主题、理解重点词句、课外拓展延伸等。我们带着这些信息来进行预习, 就会目标明确, 重难点突出。

二、掌握预习方法

1.阅读法。

预习的首要环节就是读书, 在预习中宜采用“三遍读书法”。第一遍把课文读顺, 画出生字词, 划出关键句子, 在疑难处作记号,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第二遍把课文读通, 通过细读课文, 掌握全文层次结构、课文大意。第三遍把课文读透, 深入钻研, 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写作特点。如预习《孙权劝学》一文时,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再读课文, 思考孙权是怎样对吕蒙进行劝学的;三读课文,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己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2.圈点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课文时, 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圈圈点点、写写画画, 形成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标出;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同时要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 这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 是深层次的阅读过程。如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都可以适当加上批注, 说说自己的理解、体会。

3.思考设疑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 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怎么样。将思考中把握不准的地方, 以及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记录下来, 作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听课时要注意的重点。如在预习《变色龙》时,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这些问题:这篇文章中没有一处提到“变色龙”, 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作为题目呢?在很短的时间内, 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一会儿说天气热, 一会儿又说天气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有没有“变色龙”的存在……有了这样一些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课文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4.整理法。

整理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预习方法, 它要求学生把在预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暂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分别整理出来, 以便上课时使用。课堂上, 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 求同存异;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 要注意老师是如何讲解的, 学习解题思路及方法。通过整理,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会什么, 不会什么。这样做虽说费时费力, 但效果显著。

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预习练习题 篇12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全品中考网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第①段概括了墨子整个行程的句子是什么?体现了墨子什么精神?

4.墨子见公输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墨子止楚攻宋的前提是什么?他是怎样诱使和激发公输盘承认这一前提的?

6、①说说墨子从哪几个方面劝阻公输盘攻宋?(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②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7.联系上下文说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内容。

8.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9、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10.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预习资料 篇13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奇珍异宝 金碧辉煌 不可估量 天南海北 风景名胜 历史文物 象征 精华 灰烬

2、查一查,你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有哪些了解?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作业】

一、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 瑰宝—— 仿造——

掠走—— 销毁—— 估量—

(反义词) 破坏—— 热闹——

二、词语解释:

举世闻名—— 宏伟——

殿堂—— 饱览——

象征—— 瑰宝——

名胜— 诗情画意——

三、填空。

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称为“ ”、“ ”,课文主要写了 。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14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后,教师问:孙悟空走后,唐僧的命运怎样?(指名读第1自然段,再说说。)

2、为了救师父,八戒怎么做?(指名读第2自然段,在理解“寡不敌众”“直奔”两词的基础上,学懂内容,说说。)

3、学生自行小结段意:唐僧被白骨精捉进白骨洞,八戒去请孙悟空搭救师父。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想想“孙悟空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既消灭了白骨精,又使唐僧觉醒”。这一段分几步写了这个过程。

2、第一步,听到师父被妖怪捉去,孙悟空怎么做?

(1)指名读第3自然段第1句: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理解“作祟”的意思,并注意用上“又”、“立即”,写出了妖怪“尽干坏事”,悟空对妖怪“嫉恶如仇”,对师父十分热爱。

(2)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的第2、3句。“老妖婆”和“白骨精的母亲”中间用上了踊折号,这个破折号起了什么作用?(注释)孙悟空既已打死了老妖婆,为何又要变成老妖婆的模样?(将计就计,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悟,同时消灭白骨精。)指名学生再读课本自然段最后一句,问:“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变成老妖婆,设计让白骨精自我暴露。这句话写了悟空的智慧,有勇有谋。)

3、第二步,先让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用“~~~~”划出文中写“老妖婆”的句子,用“__”划出写白骨精“自我暴露”的句子。

(1)为什么“老妖婆”这个词语上要加上引号?(理解此处引号的作用是起否定作用,即这个“老妖婆”,其实不是真的老妖婆。)

(2)“老妖婆”两次问话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次故意问唐僧,引出唐僧的“他一天接连打死三个好人……”的话,让白骨精“暴露”这是自己吃唐僧肉的妖计;第二次故意问白骨精,让白骨精“得意忘形”地重演阴谋诡计,使唐僧受到教育,觉醒过来。)

4、第三步,让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唐僧觉醒的句子。

(1)理解“几次三番”“失声喊道”这些词语说明唐僧已经觉醒,所以会指责白骨精“几次三番”地欺骗自己;想起孙悟空,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喊。

(2)进一步理解唐僧呼喊悟空,后悔万分的句子:“悟空,我不该是非不分,人颠倒……”“是非不分”的“是”指什么?(对残害百姓的妖怪,就该打。)“非”指什么?(对妖怪讲慈悲。)“人妖颠倒”的“人”“妖”各指什么?(“人”指孙悟空;“妖”指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唐僧的话。小结段意: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悟。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小结段意。

3、反馈,概括段意: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

语文五年级下册预习方法 篇15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钟 元 迟  洗  背 刚 叹 共 汽 决 定 已 经

2.识字: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①叹:“ 叹气”要用口来完成,所以是口字旁;②钟:钟的材质为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猜字谜:“过去一寸,进来一尺” (迟)。“夫人不在儿做伴”(元)

两人坐在土堆上。(坐)

熟字加偏旁: 钟、汽、迟。

换偏旁:快一决、

3.多音字:背 bēi(背着)  bèi(背影)

4.易读错字:迟、钟(翘舌) 零(后鼻音)  哈欠(在这一词中欠读轻声)

5.应会写字: 钟  元   洗   共   已  经   坐

(1)写正确,易写错字:

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已:最后一笔露头。

(2)写美观,书写指导

①指导书写的字:分类归纳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钟  洗  经

独体字:已  元(元:上窄下宽。两横略斜。撇和竖弯钩舒展。已:横折、横、竖弯钩,竖弯钩书写时要舒展。)

②指导要点:(钟,金字旁,这一偏旁最后一笔为竖钩,不能穿过上横。坐里面的“人”,末笔捺变点。共:末笔由捺变成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闹钟  哈欠  迟到  影子  决定  手表  后悔   叹气  丁零零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决定   后悔

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理解“决定、后悔”:你生活中有没有需要你做出“决定”的重大事情,有没有让你后悔做过的事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二)重点问题: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

(三)仿写句子训练: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三、情感体验:感受元元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思考自己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三)计时并拍下自己一分钟内做的一件事。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钟( )、迟(  )、哈欠()

2. 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背{

3.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坐、座、元、洗、快、决、座、洗、钟、种、已、经

减一减        加一加       比一比

做一做        换一换       组词法

说一说我还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会哪个字?

(2)趣味识字:“过去一寸,进来一尺”。猜一个字()

“夫人不在儿做伴”。猜一个字()

“两人坐在土堆上”。猜一个字()

4.易写错的字:说一说下列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已、洗

(三)词语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决定  手表  后悔   叹气  丁零零。

二、文本细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     ),结果带来的是(      )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       )了,他(        )着脸,(      )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

2.读课文,用“---”画出元元两次叹气相关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

他(            ),说:(                  )。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三.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四、想想说说:一分钟能做什么?

我一分钟能走 (    )步

我一分钟能写(   )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  精讲点拨

导入 1.导语:在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2.揭示课题: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课件出示)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一分钟你可以做哪些事?(课件出示欣赏同学们一分钟所做事的照片)

一、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初读交流:

分段落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评。

2、识字交流:

先认读生字,在进行识字方法交流。

交流易读错字,多音字。

常规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趣味识字:猜字谜等

交流易写错字(说一说那些字容易写错,怎样才能书写正确。)小组内进行评价(纠正、鼓励、表扬形式)

3、词语交流

先找出文中词语(决定)(后悔),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课文朗读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交流元元的心理变化,你知道了什么?今后你将怎么做?

5、小组内进行评价(纠正、鼓励、表扬形式)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 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钟( )、迟(  )、哈欠()()

2. 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背{

3.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   加一加       比一比  换一换    组词法

坐、座、元、洗、快、决、座、洗、钟、种、已、经

(2)趣味识字:

“过去一寸,进来一尺”。 猜一个字()

“写它口与合,念它口要开,平时找不到,一笑它就来” 猜一个字()。

“夫人不在儿做伴”。 猜一个字()

“两人坐在土堆上”。猜一个字()

说一说我还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会哪个字?

4.易写错的字:说一说下列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已       洗    练一练:看谁说的多

新--  新书 新年    ……

钟- (    )(     )……

坐- (    )  (   )……

(二)词语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决定、后悔试着说一句话。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好,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文本细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     ),结果带来的是(      )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       )了,他(        )着脸,(      )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

2.读课文,用“---”画出元元两次叹气相关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

他(            ),说:(                  )。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三.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四、想想说说:一分钟能做什么?

我一分钟能走 (    )步

我一分钟能写(   )字

一、字词初探

1.朗读展示。

(1)小组展示朗读。

(采用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以及开火车等方式来读。)

(2)学生展示标出的翘舌音(全不全,画法对不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和易读错的字词。(注意纠正翘舌音:钟、迟 、哈欠等字)

师提示: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注意的字音有:“哈欠”的“欠”的读音,在这里读轻声。

(5)指生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识字。

(一)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展示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进行投影展示识记情况:多种形式认读生词和本文的多音字。背:背着(bèi  bēi)  背影(bèi  bēi)

丽丽背(bèi  bēi)后背(bèi  bēi)着一个背(bèi  bēi)包。

(2)学生小组进行投影展示识记方法:

生投影展示: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了“口+又=叹”“水+先=洗”;

生投影展示猜谜语:大家试着猜一猜:“过去一寸,进来一尺”。 猜一个字()。“夫人不在儿做伴”。( )。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投影展示:我用做一做的方法:坐、洗。哪位同学根据字来做一下动作。

生投影展示:比一比  快  决。

(3)难记的字。你觉得哪个字记起来比较困难?(经:字形结构、偏旁)。

(4)教师指导学习生字条上面出现的部首(金字旁 :钟),帮助识字。

(5)、小组进行互评:以鼓励、表扬、纠正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展示。展示小组组长进行点评。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课件出示】

(二)展示交流词语

(1)学生展示: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词语。词语画出不全的完善一下。

(2)教师出示本课生词:

出示 :

闹钟   哈欠   迟到     叹气     决定   后悔   丁零零   元旦   书包 手表

多种形式练读:小老师领读词语;排火车读词语。

(3)练一练:看谁说的多

新--  新书    新年    ……

钟- (    )(     )……

坐- (    )  (   )……

(5)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下列生词的意思并说一句话:决定  后悔  叹气

(1)指导书写:

①指名说说“钟、元、洗、共、已、经、坐”在田字格里的占格。

②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并进行书空练习。

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如:

“洗、经、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已”是独体字,末笔写时注意冒出头。

元:上窄下宽。两横略斜。撇和竖弯钩舒展。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边巡视,边说谁的那一笔,或者那个字占格位置好或者表扬书写姿势,并顺手奖励小贴画。

二、文本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     ),结果带来的是(      )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       )了,他(        )着脸,(      )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

2.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用“---”画出的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

他(            ),说:(                  )。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元元此时的心情?(课件出示)(板书:后悔)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5.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6.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

其他同学评价。(句子是否通顺,书写是否正确、美观,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1.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

师总结:此时,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时间宝贵     要珍惜时间(板书:宝贵)

2.第二天闹钟又响了,元元会怎样呢?续写故事(课件出示)

限时检测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限时检测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nào zhōnɡ     yuán yuán          zu

丁零零, (闹      )响起,(       )边打哈欠边(   )了起来,  tàn                                    x

叹 了口气说:“今天我可不能迟到了。”他很快地(  ) 了

shū  bāo

脸,吃了早点,就背着(       )上学去了。

二、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填空。

1.已,读音(),笔画顺序            ,第3笔是       。

2.钟,偏旁为     ,读音        ,笔画顺序                。

3.共,它的结构是        ,最后一笔的笔画                  。

三、选字填空。

元 圆 园

1.我们学校的花(  )有很多花。

2. 宵节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  )宵。

3.月亮像个大(  )盘。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     ),结果带来的是(      )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       )了,他(        )着脸,(      )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

五、我会连。

钅  又  口   辶   门

中 市   尺   井   合 欠

板书设计 16、一分钟--元元迟到--后悔

时间宝贵

上一篇:妇科入科计划下一篇:喷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