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设计概论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签名设计概论(精选8篇)

签名设计概论 篇1

丹霞源

签名设计,又称“艺术签名”,即对个人姓名的美化、艺术化。它不是今人的发明,古已有之,我们的前人称其为“花押”。类似于“花押”,另有“画押”、“签押”、“签字”、“署名”、“签名”、“署押”等多种称法,这些称法意思大同小异,它们都有表示认可、负责和示信于人的作用,于是就变得模糊起来,往往混用。今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将带“押”的字眼儿弃而不用,取“签名”、“签字”称法。现在我们只要提起“签名”,有时指的就是“艺术签名”。

究竟什么是“花押”?

“押”,《康熙大字典》解释:“押,说文,署也。”《汉语大词典》解释:“在公文或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以作凭信。亦指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可见“押”就是署、写、画,即指动作本身也指动作的结果。在刘汉王朝和南北朝时候,流行押字,如官吏批复文牍,写上个“诺”字或“依”字,《后汉书·党锢列传》有载:“南阳宗资但画„诺‟”,《北史·齐后主纪》有载:“穆提婆等卖官,乞书诏,后主连判文书二十馀纸,各作„依‟字。”很类似于今天的“同意”二字。普通民众不识字,一辈子不曾于毛笔打交道,就以符号代汉字,这发端于魏晋时期,符号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画个“十”字或干脆一笔画个“○”。历史进入唐朝后,通行姓名押字,一般都是草写法,叶梦得《石林燕语》云:“唐人初,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欧阳修《归田录》云:“俗以草书为押字。”洪迈《容斋五笔》又云:“押字古人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识别耳。”

“花”,花卉、花纹之意。“花押”就是将个人的姓名草写成类似于花卉的图案,将“名字稍花之”,其名源于南北朝时的一种装饰字体——“花书”(又名“凤尾书”)。为什么会产生花押呢?原因就是“为了防奸辨伪或出于其它某种目的,不得不故意将自己的名字签写得让人看不懂,不易认(不是不能认),但毕竟是自己的名字,还要美观漂亮。”韦陟的飞云五朵是史上最著名的花押之一,以至于人们以为是花押之源。《东关馀论》载:“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文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宋周密《辛癸杂识》又载:“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唐宋时,盛行签名花押,尢在官场中成为时尚。千百年以来,经过历代书家不断地加以创造美化和人民群众的充实,花押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所包蕴的已远超过了它的字义,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趋于多样化,逐渐形成了一套法度和规则,审美观和欣赏观逐步完善,已使之从单一的凭信防伪手段和依附于书法艺术的表现技巧中脱胎出来,发展成兼容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新的造型艺术,即“艺术签名”。今天,设计签名是一种时尚,一种社会风气。根本原因在于签名的广泛实用性,其实用性是“艺术签名”存在的基础。鉴于是自己的名字,不同于其它,签者将繁复的笔画化至一两笔写就,目的在于速度和美化,张扬个性,作用在于防奸辨伪,无从防效。《容斋五笔》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强调的正是签名的防伪性。“花押”重在“花”字,如何“花”才是“美”?怎样“花”才是“美”?这正是今天签名设计的中心。设计过的签名,除了实用性外,更重要的是求速度和美观,以此传递人格,提升形象。

签名设计是衍生于书法的汉字艺术,是书法的变种和突破;签名设计立根于书法,根据姓名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文意进行创意设计的一门艺术。

签名的特性

1、可识性

签名是实用的,易认不易认都是能认的。一款成功有价值的签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识读。签名的可识性在于它符合汉字结构特点,符合签名设计的规律和法度,只要剖析其原理,人

人可识。

2、独特性

挥洒而出的签名是一种标识,是个人专利,展现人的独特个性,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3、艺术性

签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签名是“美”的。

4、时代性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签名是不一样的,体现出人的不同心境,是个人一时的写照。

5、防伪性

签名表示个人的接受、认可、同意,在社会交往中是一种凭信手段,有较高的防伪性。

签名的种类

签名的签法、技巧数不胜数,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有千秋。总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实用行草类

注重以行草线条为基础,实用性强,被广泛地运用。一笔签、合文签、花体签、竖式签……都属此类。

2、形意类

以意为始,以形为终;象形取意,形意结合。寓意造型签、意象签、象形签、数字签、仿英文签等等均属此类。

3、防伪类

签名设计概论 篇2

一、提高学生对设计的认识

民族文化是现代设计的源泉经过包豪斯设计学院理论影响发展的现代设计, 一味追求功能, 摒弃装饰;现代设计文化的商业特征忽视文化的地域差异, 淡化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丰富性和个性化。设计发展到了后现代设计阶段。人们重新审视设计的美学标准, 文脉主义、装饰主义、历史主义等思想趋势, 其思想内核与传统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设计不仅为当今设计提供风格、方法, 其个性化、精致化、生态化的观念也为当今设计提供宝贵思想。日本实行的“双轨制”就是很好的实例。一方面发展高精尖的电子科技, 一方面仍然保留长期以来的传统手工艺设计文化。中国古代的设计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如仰韶文化中半坡彩陶的尖底瓶的设计思想;中国青铜器设计中发明的“失蜡法”;如西汉的长信宫灯, 功能的意义远远大于装饰;明式家具中线装饰的运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比例关系以及优美的硬木材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文化观念和设计手法的创造中获得文化精神所在。通过一个个实例举证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 熟悉传统设计, 培养将传统融入设计的思想观念。

现代设计的三大特征现代设计在其产生之初就具有经济性、科技性特征。现代设计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 为了适应机器大生产的经生产模式, 提高经济效应。所以其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毋庸置疑。而现代设计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 动力能源的一次次进步成为现代设计发展的助推器。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 引发了20世纪六十年的的产品小型化浪潮。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把人类生存的范围和深度从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扩展, 世界成为“地球村”。而从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起, 人们对工业产品审美的追求就从未间断过, 因此“艺术性”也是设计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装饰运动、波普艺术、欧普艺术、抽象主义, 从“less is more (少就是多) ”到“less is bore (少就是厌烦) ”, 人们探讨设计艺术审美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让学生明白现代设计的这三大特征, 才能全面的了解设计的本质意义, 以及从不同角度, 各个方面分析和评价设计现象。

设计知识积累的多元化设计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创造思维和设计技能, 从人——自然——环境多角度探讨人类造物, 因此涉及面很广, 比如美学、环境学、哲学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方法学、思维科学等, 这就要求《设计概论》课程应注重知识积累的多元化, 通过作品去挖掘设计的各种相关领域, 以点为基源而发散思维, 以“设计”这个点加以发散传播, 通过实践去探索其源流、以及设计的反馈, 设计的评价系统与批判系统等, 是否和其他相关美学、经济、色彩、心理等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去。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 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精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对于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 可以举一反三, 着重讲解分析, 同时注意设计案例尽量囊括多个设计领域, 古今中外、建筑室内、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比如联想集团设计的一款笔记本电脑曾获得06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其中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 比如笔墨纸砚的形式, 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像铺开的纸, 触摸板如同砚台的感觉等。该电脑还考虑了许多人际工程学因素, 比如面板微微倾斜的5度角, 让人的手腕可以自然放松。还可让学生根据课内所学知识, 对这个设计专题展开讨论, 延展思路, 谈谈自己的设计改进方法, 教师进行综合讲评。

其次,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结合其他课程的设计创作,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 互相借鉴,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语言, 多种表达方式去完成个性作品, 并用设计概论的理论大方向去引导、拓展学生创作思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设计理论书籍, 比如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朱铭、荆雷的《设计史》、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以及文化历史类的书籍, 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水平, 思考当代设计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获得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同时注意与市场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设计作品, 可帮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相关概念理论。《设计概论》做为一门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必修课, 学生既应该有现实感和历史感, 积极思考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的认知立场。比如举例08奥运会火炬的设计, 利用了中国红, 传统的云纹的图案与形式, 一比一的银色和红色比例, 这些设计灵感都是从传统理念中来的, 古为今用但又不生搬硬套。再如日本现代包装设计借鉴了传统手工艺包装的“装填式”设计方法, 利于整合内容物, 最大限度利用空间, 便于携带。这些都是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成功案例。

《设计概论》专业基础科目设立时间并不长, 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培养学生用美的形态和应用技术丰富和提升生活质量是必然趋势, 做为一个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 完善学生的设计思想, 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补充、调整和修订, 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 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曹田泉, 艺术设计概论【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09

【2】丁朝虹宋眉, 设计概论【M】,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0.05

【3】丛红艳.艺术类专业“3+1”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J].美术大观, 2009, 05

浅析《设计概论》之我见 篇3

浅析《设计概论》之我见

■夏德成 胡东然 张 兴

设计概论是学习设计必修的一门课程,能够让我们了解设计的历史。今年是我学设计的第一年,在这堂课上这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慢慢地了解了设计,渐渐地喜欢上了设计,现将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知识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谈一下对《设计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书籍的阅读我基本上理解了这个概念。它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以及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上探索。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我们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扩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我们认识到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其前瞻性、超前性与创新性思维投入到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其次,是我对课堂上一些内容的体会和理解。

一、对设计概念的理解

苏联美学家鲍列夫在他著作的《美学》中写到,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实用艺术无限扩展其范围,在工业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美学渗透到艺术,艺术家深入到生产中的结果。

德国人波尔舍设计的甲壳虫汽车可以说是在工业基础上几何学原理美、艺术美和实用型产品的完美结合。他的设计完美的融入了几何学中的美,车身恰好是黄金椭圆的上半部分,车窗重复了该椭圆,车门位于黄金矩形的构造正方形中,后窗也是一个黄金举行,几乎所有表面都是相切的椭圆,甚至天线都正好位于前轮的切线上。在美感方面,车身外部是流线型的,给人一种细腻、柔和和精巧的感觉。这种流线美对后来船舶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是在现在这种流线美仍然被广泛运用,当代许多设计师将流线美深入到家具、文具等各种生产中。同时,波尔舍设计的甲壳虫汽车是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产生的。在当时美国汽车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希特勒要求波尔舍设计一种大众的汽车,于是价格合理且带有怀旧意义的甲壳虫汽车应运而生,这种汽车风靡于当时的欧洲,对德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浅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谈到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时,我想会有许多人不约而同的想到日本。是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以日本的设计为线索来体味一下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不同凡响的感觉吧。同时,我们不能不会想到,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什么没有在这一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呢?

在我个人看来,日本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国家,它的设计在面向现代化的大潮流的同时又不断地融会大量的日本传统文化因素,从而使其既能体现时代感,又能形成独特的日本风格。同时,由于东方文化大背景的影响,日本抓住了这一宝贵财富,这又使日本的设计蕴含了深远的东方民族文化的精神。在日本的设计中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比如,日本的著名设计大师山城隆一的设计作品,他尤其善于将日本文字通过现代表面的形式进行演变,使文字在现代设计中获得了新的诠释和多样化的表现。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弘扬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其传统文化的结晶,这对我们现代的设计有很大的启示。因此,如何使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已成为我国当今设计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课题。

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其传统与现代的双轨并行体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了现代的设计热潮,最重要的是日本的传统根本没有被现代的设计风潮破坏,它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仍然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是不断发扬了自己的特色民族传统。

由此,中国设计者是否应该得到一些启发呢?对于中国,设计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才起步,并且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是中国设计的现状。然而,我们是否会这样思索呢?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将中国的设计寄托于“洋设计”,这是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更可能会使中国的设计误入歧途。我们应该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线,而我国又是一个有着六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蕴,有后人享用不尽的文化宝藏。

此外,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他曾获得300多个设计大奖,在1999年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及二十世纪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称号。他也强调:设计当中的这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融合。

总之,设计有重要的的功能原则和美学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少设计家强调产品的“功能决定形式”、“完美而纯粹的使用价值”和“从实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美和雅致”。这就是功能决定形式。然而,在当今充分文明的生活中,人们对于人类灵魂的满足比对物质的满足更重要了。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设计原则,坚持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便捷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

综上所述,设计就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陈出新,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王序,靳埭强著.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

设计概论学习心得 篇4

数周的设计概论课程即将结束,在我们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设计的了解仅限于工业产品造型方面,尽管在大一大二期间接触了一些有关设计专业的很多知识,但了解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这门课程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想要知道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就必须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概况,必须了解一些设计的原则。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设计设计概论、向前辈们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更好的指导自己的设计实践,增加自己的职业素养。艺术设计中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性内容,是功能和结构的展现,二是精神方面的内容,如装饰,形式,符号,纹样所表现的内容

艺术设计中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功能,结构所体现的形式,二是艺术化,装饰化的审美形式。艺术设计中的形式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容形式,是内容必然的,自在的展现的形式,也可以说是由功能决定的形式。

全球经济化让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产品自主创新,设计便是这创新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未来的设计将如何发展,发展去向又如何,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设计不断与科学技术、经济利紧密相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不再是只向贵族服务,而是更多的面向大众的设计,它的出现代步人类文明的进步与飞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更为明显。现代艺术设计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种风格与流派并存。但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仍是现代设计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焦点问题。设计史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和认识了解传统的重要途径。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人类最起初的设计源于生存设计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将来要成为设计师的我们,从事设计不是为了个人艺术的表现,而是为了用户,为了产品,最终是为了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大众。这实质上是社会赋予的规定性,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一起构成产品的综合价值。

设计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施展的过程,良好的创造力是设计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保证,也是设计师的终身追求。创造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努力的结果。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他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是解决创造新的产品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创造性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工业设计概论论文 篇5

现在大众越来越喜欢旅行了,不光能脱离尘世的喧嚣,还可以近距离接近大自然,同时又可以放松身心等,但旅行需要带很多东西。所以对所需要带的东西的体积有能小则小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实用、轻便、美观等要求。

为了人们能够出行更加方便,本文根据人们旅行时具体使用水杯的情况分析,找出能够节省空间的各种办法,并结合杯子进行思考与设计,合理的、简约的、美观的、环保的将该杯子的具体要求通过设计来实现。

本设计针对户外使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的问题考虑,通过杯子的材质及结构的改变来达到携带方便的效果。在节省空间的前提下,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简约;便携;环保: 技术路线

从现有的杯子入手,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及可以达到的技术范围。找出研究方向和出发点,找出设计的使用人群和分析人群的使用特征分析及心理特征。

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和创新的设计方法相结合,即不能丢掉已有的设计常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明晰的设计思路,做好计划,从结构、材料、功能、外观、消费心理及人机方面进行多个层面分析,力求完善。

查阅有关资料,请教老师同学,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找出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良。

2.1 杯子的种类

杯子,日用器具,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是用来饮酒或茶。基本类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

杯子的类别有:根据材料分,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不锈钢杯、景泰蓝杯;根据功能分,日用杯、广告杯、促销杯、保健杯等;根据结构工艺分,单层杯、双层杯、真空杯、纳米杯、能量杯、生态杯。

防烫手的隔热保温茶杯(图2-1)

该款防烫手茶杯在杯体的下部采用的是双层设计,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不过现在这样的制造方式已被广泛应用,在造型上还是很新颖的。

图2-1 防烫手的隔热保温茶杯

0

2.2 杯子风格和材质

现在杯子风格多样,材质也各不相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要求也在改变,以前追究“量”,而现在追究“质”了。其中,乐扣杯(图2-2)相比较而言,尤其自己的风格,同时也追随了绿色环保设计的趋势。星巴克的核心营销策略,就是以欧美根深蒂固的咖啡文化为基础,推出一种高水平、高水准的咖啡价值观。正是这样一种基本价值概念,或者说立足于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方法,星巴克的咖啡杯代表了星巴克的文化形象,构建一种文化的体验和文化氛围。

图2-2乐扣杯

杯子常采用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坚固、不溶于水的材料制作,并可以安全容纳多种可食用液体(如饮料、酒水等)。塑料水杯常用材质有太空玻璃和AS塑料两种。太空玻璃又称PC工程塑料,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材料。这种材料质轻、耐用,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延伸性、尺寸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寒性,缺点是和金属相比硬度不足,这导致它的外观较容易刮花。AS塑料耐气候性中等,不受高湿度环境影响,不易产生内应力而开裂,料质透明度高,常用来制作托盘、水杯、餐具、包装盒等塑料制品。杯子的设计 3.1 材料分析

材料的情感个性就像颜料的色彩一样。运用材质进行产品设计与作画很相似,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创意,塑造一定的角色形象。材质的相互配合也会产生对比、和谐、运动、统一等意义。一种好的设计有时也需要好的材质来渲染,诱使人去想象和体会,让人心领神会而怦然心动。

3.2 人机分析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 1 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好使用;

3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时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使用者或受众的情感,表现为杯子使用的舒适、气氛的愉悦以及对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孕妇、左撇子等的关怀。因而细部的着重处理如把手的弧度、壶口的倾斜角度和隔热、耐温以及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对杯子的特殊要求等就成为设计的关键。本文的旅行用便携式水杯尺寸压缩前和普通杯子尺寸相同,杯把部分的长宽都能满足抓握的要求,符合人机要求。同时,压缩后的尺寸很小,满足了携带方便的要求。从材质方面考虑选用的橡胶材质稳定性强,塑料隔热性好,满足了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3.3 色彩分析

色彩是产品视觉设计的第一要素,好的产品色彩设计不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 且在展现产品设计艺术的同时,将设计师的情感通过色彩更为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增强 消费者对产品乃至产品品牌的深刻印象。产品色彩的配色应基于产品色彩的功能,兼顾“突出”与“融合”两个方面,既突出提升的方面又融合平稳的方面。旅行用便携式水杯从色彩方面讲,杯子的主体色彩鲜艳,便于人们一眼就能识别。杯子由黄色的橡胶杯体和白色的塑料杯把组成,整体感觉醒目,橡胶杯体的主要配色有:黄、粉、橙。这些颜色淡雅又不失跳跃感,同时具有令人心情清爽舒适的视觉效果,适合年轻人追求新鲜跳跃的审美体验。

图3-1 拟设计杯子效果图

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加深,为了放松心情,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旅行。本课题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提出这样的设计思想,旅行用便携式水杯设计,并始终以便携性为指导思想,从造型方面的改变来达到携带方便的效果,杯子压缩后“扣”的方式引发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本课题属于问题解决型设计课题,主要通过提出旅行时杯子携带占用空间的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提出设计方案,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考虑功能和造型,突破传统的杯子造型,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概论论文. 篇6

艺术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但就是这样一个抽象的话题,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当今时代可谓是一个知识主宰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以知识为主的多元化时代,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机遇、挑战和竞争。还有艺术带给我们的思考。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与众不同,思维独特才能成为万千人群中的获胜者,这就要求我们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对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认知,而不单单只是片面的,或错误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艺术设计对我们的重要性。

关键词

感悟提高创造以人为本

在这个以知识为主的时代,竞争如此激烈,社会就像一个大熔炉。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正走向统一,我们能看到的,有建筑形式上的统一,服饰上的统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强的艺术感知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今日的古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及艺术感知力。作为一名艺术生,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艺术设计也并不是随便的乱想,是时间的积累所得。就如古今大家,不是突然蹦出来的一样。而是苦练而来。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我们自身都各自的作用。就如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一样,其实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接受艺术的熏陶,就在进行艺术设计,知道画画时桌子高,板凳矮。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被我们所发现。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必须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每一个阶段。从中探索,就像达芬奇面对《最后的晚宴》的墙壁一样,酷酷的思索。设计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因为这面墙要装饰一下。

大学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的一段,在此,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接近完善,是我们由学习向生活转变的一个折点。这期间我受到的教育对后期我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因此这期间,我们就更应该注重艺术设计本专业的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浪费时光。一个好的思维方式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艺术设计,去感受它。

首先,艺术设计对于一个学环艺的大学生的成长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起码你将来你能完成一栋建筑或一个园林的设计,而

不是对着稿子发呆。通过对我们对自身的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提高我们的眼界,同时,它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我们主观思维的创造性,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创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伟大的设计师一样,他们都是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才有今天耀眼的成就。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设计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同的艺术设计表现在现实中,往往会产生差异,也就是风格的不同。在大学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学习上会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一个好的心态对于我们而言就显得很是重要。或许就是我们没个人对于设计的不同理解,就算是同一事物,设计出来也会产生理解上的较大差异。这就是艺术设计的魅力,因为它是抽象的,不会像数学中有对有错。而现实中往往有很事就是这样,无对也无错。艺术源于生活,却又在不停地为做生活服务者,就如人类发明了房子、汽车以及电话一样,因为我们需要,它们才会问世。反过来,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这个过程是一个圆形的,循环的,而却无止境的。设计以人为本。我们理解到的,表现出来的,最终运用到设计之中,出来的使用者还是我们自己——人。可见,艺术设

计对我们的影响不简简单单的是单面的,是多元化的影响。简单的说是多方面的,它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像巴洛克时期以及洛可可时期的家具。不同的时代,它们都存在过,只是风格上的不同,是不同时代的人没对美的理解有差异而已。这就是它融入的见证。艺术设计就在我们身边,就如上课时趴的桌子,坐的凳子一样,他就是艺术设计,就是这么平常而又普通,但却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艺术设计凌驾与我们的生活之上。它的存在使得我们提高了思维的高度,所谓的抽象思维。这使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发挥。才会有那么多美的产生。就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一样,就是艺术修养所带来的抽象的思维角度的对美的另一种理解。可见,艺感悟养对我们抽象思维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无边的,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知识进行融合,多元化的发展,这也正好符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设计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如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建筑的,以及概念化的汽车与蛋型的座椅等等。无形之间,它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放宽了设计这个界面。正如很多人不知道读大学在读什么一样,因为他们没有大学这个理念。当我们有了独特的设计思维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回答你的很多设计方面的疑问。就像盘子非要是圆的吗?这类问题一样。对于我们艺术生而言,这就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力的发掘。当然,由于它的包容性,对于所有的大学生而言。在拓展我们的视野的同时,它也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可见,艺术设计对我们也有促进作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作品质量提高了。同时,我们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就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而言,它也不是一定范围类的定值。它对于人的影响,是一中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在进行着这一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就如同心理辅导一般,同时会对我才生促进作用,犹如催化剂一般,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而不改变质量。这种自主的主观主用要比客观的

推动效果更好。就像没人希望被逼着学习一样。这种力量是强大的,只要我们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我们可以改变很多,比如同学之间的 关系,公司老板可以用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等。这样,我们的设 计就像是一种软力量,无形间

拉进了我们与成功的距离。就如服装设 计师一样。表演台上的服装亮丽而新颖,但如果从古代人的角度看,那应该叫什么。衣服吗?就如一开始丝袜的设计者,他或许不知道他 的作品如今如此的风行。这就是艺术的力量的另一特点,它或许不会 马上显现出来。在中国古代,对于艺术这种这种概念就已经存在了。在儒家思想 体系的影响下,就十分的强调一个人衣冠得体。这是形象问题,其实 它也包含了艺术的概念,注重美的概念。而艺术本身不是看得见摸得 着的东西,它是概念化的。就需要我们把它转化成现实的东西。之前 提到的安忠雄藤设计的光的教堂一样,就是把思想中的东西转化到现 实之中。作为大学生,我们就需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从而获得这种 能力。尤其是我们艺术生,这种能力对我们将来的设计至关重要。之前提到的著名设计师安忠雄藤先生。他少年时曾投身设计公 司,可就是这样当年一个在设计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小伙子,在几 十年后的设计史上却占有了重要地位。从他开始做一些室内设计创作 到真正成为一名设计师,这一过程中,他自身的设计理解就起了决定 性作用。可见,艺术设计要是做得完美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是何等 重要,俗话说:学史使人明智。从这些先前伟人的事迹中,我们可以 看出艺术修养的重要性。他们的成功是对我们最好的提示。

现在看来,那些高高在上的伟人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与他 们的差距在那,就在这种艺术修养上,高的艺术修养不断促使他们不 断的进取,才会有今日的成就。可见艺术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现在,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更加是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含义。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以人为本。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本质上,它出现 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们服务。我们作为艺术生,将来我们的设计不 能只是拼起来的模型,因为它是要为人所用,为人提供方便的。正如 我们学的一样,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有可视性,匹配原则等。艺术,在现在看来,它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文化现象了,它不是日常生活中 进行的特殊娱乐方式。对于本专业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种需要,因为 需要,它才存在。就如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种种工作,它就是为得使我 更好的生活下去。总结下来,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抽象话题了,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我们无不生活 在这样一个艺术的氛围之中。生活之中处处都有设计。而现在,通过 这么长时间的设计与创造,我们得以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与

签名设计概论 篇7

1.1 课程的教学观念陈旧, 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的美术形态相距甚远, 而且随着数码技术和电脑等设计工具的发展, 艺术设计日益拉开了与绘画艺术的距离, 它可以利用绘画作为工具或形象, 但其本身却不是绘画或美术, 因此艺术教育不是一般的美术教育。设计不只是画画而已, 我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 还主要是一种美术型的教育, 教育模式上还是在用美术教学的方式展开。设计即创造, 设计思维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过程, 一个艺术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 主要去取决于它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教育主要应是创造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设计技法的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 这取决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 应适当拓宽适应设计学科发展的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设计理论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位置, 转变教育观念, 把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以顺应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时量不足

部分设置了该课程的院校, 往往过于强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学,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设计文化底蕴和设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即便开设了该课程, 也只是“蜻蜓点水”,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学时数普遍不足, 在部分高校该课程只有24学时或36学时。如此少的学时量, 对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艺术是实践性和创造性极强的艺术门类, 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和提高, 学生创作能力是不仅仅是依靠技艺上的提高, 更需要设计文化底蕴支撑下创意思维的提高。

1.3 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

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 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 仍然是采取说教的方式, 课程内容陈旧、枯燥, 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大招生以后, 艺术理论课程普遍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 班级人数少则近百人, 多则几百人, 强调讨论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几乎不可能在这样的大班课堂上进行。因此改变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法, 拓宽教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1.4 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缺乏交接

在该课程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夯实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设计理论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设计艺术的发展规律, 更好的促进专业的学习。目前我国高校中设计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几乎独立的两个体系, 设计教师来自早期的美术专业和近几年的设计专业学科, 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受到不要理论的风气影响, 追寻艺术家的直觉, 很少有对理论作系统研究, 即使在设计中接触到前沿的设计观念和理论往往采取跟着感觉走的方式去感悟, 教学上也以感觉取代理论的阐释。

2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2.1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是课程的教学核心

要充分认识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个性, 树立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 拉开与一般美术教育的距离。设计创新需要设计理论的支持, 设计理论作为设计艺术学三大内容板快之一, 对于设计师个人的成长成材以及大胆开拓创新, 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生命线, 但是创意不是空想, 而是需要设计文化的吸收和积累, 没有积淀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创作不是空中楼阁、空穴来风, 它需要建立在深厚渊博的理论素养基础之上, 艺术设计理论便是设计创新的基础。因此, 要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

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中重技能训练的传统观念, 真正把创造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工作之中。

2.2适当增加设计理论课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应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根据其专业特性和创作需要, 适当增加课程的学时量。比如:美国洛杉矶设计中心学院的理论课程大约占一半,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课程设置中也有不少理论课程, 以上两个设计学院的理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安排上, 应充分考虑该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 让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贯穿在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不断深入, 调整艺术设计理论的教学重点, 使其与专业的发展相适应。

2.3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设计参与

改变传统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课程的导入, 灵活利用多媒体技术, 以图像、视频, 影像等方式展开教学, 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提高学生的视觉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采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和开放式的工作室专业训练结合是设计教学的特色。应加强直观性教学, 凸显学科性质。带领学生以参观作品展、乡村优秀民间艺术、当代创意艺术区等课外教学形式, 创造有利于学生认识设计、学习设计的环境, 鼓励学生去发现设计问题和设计项目,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让理论学习可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摘要:《艺术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设计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正确理解设计艺术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思维,创造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3) .

职高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指导概论 篇8

职业教育顺应新兴行业发展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美发行业的前进步伐。美发行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各地将出现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发行业人员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2014年美发服务业产值超过1万多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91%,目前行业人员规模超过1600多万人,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而美发经济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必将会推动美发与形象设计技能专业的繁荣与昌盛。

中国城市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身到美发事业,大大小小的美发店面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对美发市场来说,美发企业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一切皆应适合自己为上,正所谓“兵无常势”,适者生存。而美发业具有投资少,进入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要求不高的特点,是吸收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群体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启动和吸收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校企合作出人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国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个人办的私立美发学校培训时间短,学员只是受1到3个月填鸭式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学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掌握美发技术,实操能力差,因此从个人主办的美发学校学习班出来的学员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其结果可想而知。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制三年,以往这种马拉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待在学校里学技术,学生的积极性极低,到企业工作出现了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技术要求等。想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先进教育体系,在师资选择、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需改进;还要将理论、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把学生融入企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工”与“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是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校企结合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重视复合型人才 在美发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市场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如美学、心理学、营销学、绘画色彩、礼仪等各方面学科,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职业教育日趋规范化,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这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职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发展

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美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基于种种原因,很多行业都是经历了衰败后再度复生的。美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的行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终于脱胎换骨,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一些家长们看准时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高中学习美发技术,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

宏观上讲,2005年对美容美发业是一大冲击,其原因在于专业人员的减少,社会需求量加大;但从微观上讲,却意味着消费者会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上享受更高层次的待遇,价格上也会更实惠。而我们的发型师则无论从技术、从业素质等方面都要面临着一次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发业也日益蓬勃。大时代的来临,大批的美发从业人员涌入,中国美发业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上犹如被唤醒的睡狮。美发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大势所趋,要使之逐渐走向高素质品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路程,就要求各院校的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任教。

目前许多著名品牌涌入中国,他们为扩张市场占有率,几乎都大力推广加盟店,招聘技术纯熟的美发师来加盟开店,花样繁多。

对于我们这些由国家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美发专业,势必造成压力,一些不懂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到大型的营业店里学习美发技术要比在学校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因此有个别学生在我校学了一段时间就溜走了。这些学生不知道要当好一名美发师是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短时期学成的。在营业店里学不到像一些心理学、美学、店务管理等知识。学校教育学生是全方位的,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美发师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在逐步向新形式发展,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运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正想把我们的专业办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饱含着我们职业高中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创业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知道“知识技术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我们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掌握较高的美发技术水平……必须摆脱浮躁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多吸收新鲜的、先进的美发技能,以敏锐的感觉,认清我们的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入新的教学理念,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家长信任的同时又赢得自身专业的发展和飞跃。

加强专业建设的思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发专业作为培养美发师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们学好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以前我们只重视教学管理,狠抓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顾客总是不相适应。根据对市场的调查结果发觉这样一个道理“要做事,先做人”。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和适应服务行业的需求。在我的教学模式中,每天把精选出来的个人奋斗、激励、感恩、挫折等小文章以各种形式编入到教学内容中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带学生们去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给那里的人剪头。在活动的同时我教育学生们对老人、残疾人、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怕脏、不怕辛苦、更不能歧视身患残疾的人,面对这些人我们要用温柔的语言、微笑的态度去服务。通过多次去这样的场所锻炼学习,同学们在加强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交往是用心去沟通,作服务行业的人要学会用关心、爱心、耐心赢得顾客的信赖。

提高师资水平 美发教育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技优而教”没有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培训,而作为美发的职业教育者,有着极强的引导性和示范性,我们经过严格的培训——末位淘汰——再培训的过程,逐步形成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管理精良、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师资队伍。比如,我校对美发教师培训的方式是分几个方面,语言方面培训、心理学方面培训、美学方面培训、专业技术方面培训等,另外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高级教师证书或者专业技师证书,才能上岗任教。

专业建设探索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1995年,我们的管理人员、师资力量、办学经验都经历了20年的孕育,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专业本着“以人为本、一专多能、合理定位、满足市场”的原则,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技能训练的实效性。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讨论,为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诸方面献计献策。我专业与延吉市多家一流企业合作,做到高质量的就业安置,毕业生供不应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大赛中,美发专业成绩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达到学生满意,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目标。

业内外一直盛传美发从业人员是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介入,紧接着一句就是“低素质”,妄自菲薄溢于言表。我认为尊重与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低龄、低文化程度是事实,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大学的学生,但这些并不代表低水平、低素质。在国外也是同样的现状,不同的是不断的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造就了像沙宣、汤尼盖等优秀的品牌。有学历并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代表未来。

众所周知,树的成长是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向下,稳固树本身,吸收土壤中更多的养分。向上有更多的雨露、阳光滋润。这样,树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感于树的成长我们应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它包括经典的训练课、理论课、时尚的现场发型实操课、创意的发型设计课、开拓思路的世界名流派(沙宣、汤尼盖、日风韩流等)技术解析课、秀台表演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每个课程都包含发型设计、剪、烫、染等内容)。每课自成体系,都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达到完美的技术水平,整个课程更是完美的组合。我们还应该聘请一些在美发界中有名气的专业人士来我校作专职报告和现场作秀,使学生打下稳固基础,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而不是理发师或其他。这些课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提高的课程,它更是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融入了科学、专业的美发工作流程,形成适合中国发型师的教学课程,使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职业教育不但教技术、技能,教学生懂得什么叫发型设计,而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素质的自我提升,培养学生更多的基本功训练,培育美发业技能型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或.美容美发时尚报[J].学校论坛,2004(10).

[2]刘立君.树立发型师的职业形象[J].美容美发杂志,2005(2).

[3]刘媛媛.掀起岁月美容风暴[J].中国科学美容,2004(1).

上一篇:成本会计管理论文题材下一篇:竹笋的勇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