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用12篇)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1

与会人员认为,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凝心聚力,接力奋斗,巩固和发展了天津的好形势。“春兰书记的讲话全面阐述了建设美丽天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内涵非常丰富,指导我们提高了对建设美丽天津重大意义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

“抓产业结构调整,促经济转型升级,是建设美丽天津的必经之路。” “现在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由奔小康到要健康,水质保护、空气污染防治、环境绿化、市容整治,一个都不能少。”“要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材料,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使绿色建筑成为天津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认识、找不足,定目标、出招法,集思广益,思想火花不断迸发。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2

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 列入房产档案归档范围的有房产权利人 (自然人或法人) 的身份 (资格) 证明、房产登记申请书、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房产继承书、房产赠与书、房产析产协议书、有关房地产权属冻结文件、有关房产的判决、裁决、仲裁文书及公证文书等。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产权人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工作单位、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犯罪记录等信息都属于权利人享有隐私权的信息。随着人权保护力度的加大, 今后的立法会越来越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 扩大隐私权保护的范围, 房产档案中受隐私权保护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因此, 在最大程度地公开房产档案信息的同时, 要注意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隐私权。下面,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谈谈如何正确处理房产档案利用与隐私权保护的关系。

一、房产档案利用要合理划定公开范围、确定公开方式

《物权法》第十八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 登记机构应当提供”。《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查阅、抄录和复制房地产权属档案材料应当履行审批手续, 并登记备案。涉及军事机密和其他保密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以及向境外团体和个人提供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应当按照国家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保管和利用”。《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了房屋权属记载信息的内容, 包括房屋自然状况、房屋权利状况 (所有权情况、他项权情况和房屋权利的其他限制等) 以及登记机关记载的其他必要信息, 并在第七条规定中明确了对于上述记载信息, 单位和个人可以公开查询。按照上述规定要求, 笔者认为,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房产档案, 如涉及国家安全、军事、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或代为管理的房产档案均应列为不宜公开查询的范围;对于处于开发销售阶段的房产档案, 可以对外开放,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进行查阅;对于个人房产档案涉及的信息和原始登记凭证, 虽然建设部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公开查询”, 但笔者认为, 在未取得产权人委托的情况下, 其他单位或个人因欲购买、承租、发放贷款而需查询时, 应由档案工作人员经核实告知该房的客观情况为宜, 如建筑面积、建造年份、设计用途、有无抵押、查封等限制情况;对房屋权利记载信息, 仍须经房屋权利人同意。此外, 应及时建立不动产登记簿、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等, 针对不同利用需求提供房产档案材料的查阅、抄录、复制, 同时在公开方式上应向多样化发展, 积极开展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等多渠道服务, 既满足不同利用者的需要, 又不致造成泄密。

二、研究社会需求, 平衡公众对房产档案利用与隐私权保护的利益冲突

当隐私涉及共同利益、公共需求时, 法律就要偏向于后者, 因为它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 其根本上也符合隐私权主体的利益。所以, 研究社会需求, 将一些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房产档案信息按一定的方式对外公开, 是有利于房产档案管理部门效能建设、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要逐步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房产信息资源的共享, 认真研究房产档案信息如何上网、哪些信息可以上网、怎样确保上网信息安全等问题, 增加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 以利于有效解决“一房多售”、“双重抵押”、“查封”等导致房产证无法办理的问题, 同时也充分发挥房屋权属登记的公示功能, 减少权利相对人的风险和纠纷, 满足市场流通和保障房屋交易安全,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 购房者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发生。

三、正确把握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保证房产档案开发利用有所依照

现今世界各国采用的房地产 (不动产) 登记制度分为契据登记制、产权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三大类。我国房地产登记采取产权和托伦斯登记制, 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可房地产所有者或使用者拥有土地或房屋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项法律措施。《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房屋权属登记, 是指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房屋所有权以及由上述权利产生的抵押权等房屋他项权利进行登记, 并依法确认房屋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现行的房地产登记制度, 具有连续性、强制性、公示力和公信力等特点。房屋产权登记不是以行政管理手段为目的, 而是以着重于履行向社会公开、公示房屋状况的义务与责任。所以笔者认为, 不涉及权利人的房屋基本情况是应该公开的。

摘要:随着人权保护力度的加大, 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笔者针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房产档案信息利用与隐私权保护关系问题, 提出了合理划定公开范围、确定公开方式;研究社会需求, 平衡公众对房产档案利用与隐私权保护的利益冲突;正确把握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保证房产档案开发利用有所依照三项处理措施。

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关系 篇3

关键词:经济管理 农用地 耕地 城市化 保护

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关系方而作了一些有益尝试,为促进乌海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乌海市土地资源赋存情况

截至2004年底,乌海市拥有土地面积1754km2,其中农用地面积139961.39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3.7%;建设用地面积15628.72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9.35%;未利用地面积为11646.38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95%;全市土地利用率93.06%,土地单位面积产值405万元/km2

乌海市土地资源情况总体上已进入紧张时期,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已經凸现出来。全市耕地总量为7820.21km2,人均仅0.2km2(约0.30.3亩),低于全国人均1.43市和世界粮农组织的0.8亩耕地警戒线,域内耕地人口负荷超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骤增,人地矛盾愈来愈突出,耕地保护任重而道远。

二、乌海市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乌海市城市化水平已达到89%,土地资源保护,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十分严峻,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扩城建设占用一定数量耕地。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必将淹没一定数量耕地,新建的乌海市滨河区主要集中在沿黄河两岸的农用地上,新城区的配套建设必定会占用其中的一些耕地。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一旦开工建设,终将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被水吞噬。

(二)全市耕地总体质量低。域内绝大多数耕地集中在黄河一、二级冲积阶地,虽然提水灌溉十分便利,但灌排系统不畅,耕地开始不同程度盐渍化。这些耕地均系上世纪60年代突击开发出来的,盐碱化耕地逐年增加。若不及时加以科学治理,良田渐将变成盐渍地。

(三)耕地近挖荒不容忽视。乌海市的农业用地主要来自上世纪60年代厂矿开垦的蔬菜基地,改革开放后,由于工农业收益的差距,加之水利设施的老化,使许多厂矿耕地撂荒。这就增加了保持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工作的难度。

(四)乌海市沙漠化程度严重。据测乌兰布和沙漠每年以4~7米的速度向市区逼近,乌兰布和、毛乌素、库布其三大沙漠包围下的乌海,正在经受着沙漠化的灾害。

三、乌海市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成效

乌海市委、市政府面对全市严峻的土地资源保护:亡作形势,始终把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作为贯穿一切工作的准则,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大管理保护力度,使全市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一)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全面实施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的主要途径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其中心环节是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中,乌海市国土资源局坚持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俦规划为依据,对不符合规划的一般建设项目,不予审查报批;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二)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为了解决城市扩展占用耕地问题,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乌海市加大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国土资源部门专门编制了(乌海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使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了科学依据。2004年在海南区巴音陶亥乡实施了千亩盐碱地土地复垦工程,通过项目区工程建设使上世纪70年代优质耕地得到恢复。2005年又争取到国家和自治区投资的土地复垦整理项目600万元,将使弃地的矿山用地和中低产田得到开发整理,扩大全市耕地保有面积,实现总量动态平衡有余,2000年至今,乌海市每年开展一次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经努力,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69%,高出法定80%的保护率4.69个百分点,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备案制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引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三)集约节利用土地资源,确立城市土地经营理念。从2002年开始,乌海市凡经营性用地一律进入有形市场实行招拍挂有偿阳光出让。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乌海市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办法》和《乌海市年地租征收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市政府全面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目的,土地资产经营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国企改制、都市工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2年至今,全市共有偿出让国有土地142宗,面积3707亩,实现土地收益45572万元,收储城市土地14宗,面积1641亩,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了城市存量土地,为城市发展聚积了巨笔资金。

四、对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土地资产理念,改变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值得深思。

(一)耕地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乌海市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益提高来带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是不断总结和探索耕地管理和用途管制改革的新经验、新思路和富有开拓性的政策措施;二是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耕地的总员平衡。必须加大土地复垦的力度,使废弃地变为耕地,从而增加耕地总员。

(二)对耕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综观乌海市从建市以来农业发展的得与失,过去将厂矿农业和国营农场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农工收益差距,耕地效益不高。因而需要在耕地资源上进行优化配置,将耕地进入市场运作。

(三)要尽快出台《乌海市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规定》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任何区政府、企事业单位不得占用现有耕地。如国家重点项目、城市基础建设占用耕地必须经人大常委会批准方可征用,否则追究领导责任,并在域内复垦或新开发等量的耕地。

(四)抓好耕地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治本之策的精神,结合乌海市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实际,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和将耕地保护列入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目标考核实绩加以考核。凡不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府和部门不得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如果占用耕地后不能及时补充,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五)抓好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建设。由于形势的发展,乌海市在扩城建设中必然占用耕地,这就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加强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供给、土地权属管理的力度,从而使乌海市十分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平衡,同时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六)坚持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城市建设用地要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城区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率,促进旧城改造,严格控制城市外延扩张。严格土地供应,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和高档房地产开发,要从严控制,依法强化土地市场管理,防止以各种园区名义占地圈地,浪费土地,在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要确保实现补充建设占用耕地,做到平衡有余。

(七)加大清理城市闲置土地力度。城市闲置土地管理一直是土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土地征而不用、低效利用现象时有发生,因管理疏漏致使国有土地流失,违法建筑滋生蔓延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土地开发利用粗放、浪费严重。应加大对城市闲置土地的全面清理,加快对抵押和司法冻结的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实施对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双向储备,实现对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的双重控制,实现各类用地的总量平衡,为形成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良好局而提供保障。

(八)管理盘活城镇存量土地。要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耕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将耕地向种植能力集中,连片开发,提高耕地产出效率,从今以后,凡耕地占用经人大批准后全部进入市场以挂牌、招标、拍卖有偿出让。同时将此项资金专项用于今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4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龙州县委常委、副县长黄集精

工业是强县之本、富县之路。必须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经济工作以工业为中心,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正处于前沿和核心作用地位。随着环保惠民行动和污染减排深入推进,环境问题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环境保护的目的是采取法律、行政综合手段,防止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过程中破坏和污染环境,两者的目的和归宿都是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造福于民。所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社会体系的构成要素,是互为条件、互为支撑,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谋求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符合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旋律。

一、当前龙州环境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辖区内的水口河、明江水质保持稳定,监测的水口河水口断面、明江龙州上金断面水质均达到和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级标准,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要求。左江水质有所改善,所监测的左江龙州棉江断面水质达到和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级标准,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要求,2009年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水污染事故。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达标率100%。-1-

(二)县城空气质量

2009年,县城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全年达到和好于国家空气质量Ⅱ级标准。

二、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参与环境保护的人越来越多,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形成良性的氛围。但我县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部分企业法人环保责任感不强。部分企业不严格依法履行环保义务,要么不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要么先建后批,边建边批,或干脆建了不报批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公众环保意识不强。谈到环境保护都说得热闹,遇到环境违法行为时漠不关心。

(三)环境执法难。我国现行的环保法规除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不具操作性外,加之环境执法缺乏强制手段,导致环境执法力度软,具体实施难。

(四)结构性污染突出,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我县工业企业主要有制糖、淀粉、酒精等三个行业,短期内这种结构很难改变。酒精、淀粉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所占比重很大,目前县将山酒业有限公司和4家淀粉企业都相应建设了污水治理设施,但治污系统不配套,运行还不稳定,难以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此不能列入崇左市2009年减排计划项目名录,2010年再不能列入崇左市减排项目计划,我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将难以如期完成。

(五)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隐患大。龙州将山酒业有限

公司位于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上游,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造成一定威胁。目前龙州将山酒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配套建设了木薯酒精废水治理设施,对木薯酒精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通过管道排向饮用水源下游200米的左江。但生产糖蜜酒精产生的酒精废水没能有效治理,只是集中在厂区内的氧化塘进行简单处理,一旦氧化塘出现坍塌,将会对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造成一定影响。

(六)危险废物隐患多。危险物品,特别是放射源、医疗废物、报废剧毒化学物品等的管理急待规范和加强。

(七)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环保部

门的装备、管理、执法能力较弱,监察技术、监督手段不能适应环境监管要求。

三、当前我县工业发展对环保工作提出的要求

目前,我县正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环境保护作为强化宏观调控、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进入了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大舞台。环境保护部门要深化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好规划、协调、指导、监管4项职能,为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提升服务水平,做到环境监管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环评审批工作中,对

符合县情、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以及符合民生要求的项目开“绿灯”,提前介入,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对在选址阶段发现应报市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立即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帮助业主联系和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洁的手续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产生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大环保资金筹措力度,理顺环保资金投入渠道。指导企业积极申报省、中央污染治理项目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争取更多的环保投入,努力为企业的治污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主动做好企业服务工作,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积极主动派员深入企业调研,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环保需求,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帮助企业提高治污技术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实现减排目标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排工程项目建设。按照年度

减排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力争淀粉、酒精行业废水治理有新的突破,实现污染物减排任务。二是进一步完善重点排污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对还没有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污染源,加强日常监管,增加监测频次,夯实污染物减排工作基础。三是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管和监督性监测工作,提高应急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和水平,按时、按质完成全年的监测任务。四是督促县污水处理厂、县垃圾填埋场加快建设进度,如期竣工投入使用。

(三)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环境安全

目前,在国内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在考虑拉动经济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效应。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将会给环境保护埋下隐患。因此,对环境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要设置不可逾越的“防火墙”,决不能以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为名降低环境准

入关。要持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保持对环境违法企业的高压态势,防止出现污染反弹,防止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存在偷排直排、未批先建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同时查明原因,督促和帮助其做好整改工作。对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要及时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要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必须着眼未来,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一是要解决业务建设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强环境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深入了解和把握经济形势,努力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统筹考虑,使环保部门的业务建设与新时期的环保工作要求相适应。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争解决装备技术建设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三是要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环保队伍的执法能力。

(五)强化环境宣传教育,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5

在今天的世界与国内环境以及未来前沿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毫无疑问的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可以更为适应于国情国政,适应于全球化的的世界。我国要不断的发展前进,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短中长期的目的,我们需要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以实现改革与发展,使我国可以更为强大繁荣强大。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稳定始终是一个大前提。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稳定这个大前提,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一基本经验的首要方面。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一)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大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只有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量存在的各种新旧矛盾,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我们的改革才是正确的改革,改革才能深化。

(二)发展是目的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发展是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求得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态,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现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的整体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社会才会稳定。总之,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那么就无法进行改革,就不能一心愿意的搞经济建设,什么事也干不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会落空。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稳定是社会和谐关系与安全局面的维持和保持,它解决的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延续问题。所谓稳定的社会环境包括国家政局稳定和现行政策不变两方面,二者的结合就是稳定和良好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局面的稳定和政策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政局不稳,国家处于动荡之中,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的目标就会落空,如果政策不稳定,变来变去,其结果同政局不稳定是一样的。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基本经验的总结,中国20多年经济转轨和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想。这个战略思想包括(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首位。邓小平精辟的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2)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改革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和技术基础”。(3)要改革和发展,就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当前我国实现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环境,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影响方方面面的安定,使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失去人民的拥护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中裹足不前,否则会导致更加严重、更加剧烈的社会不稳定。也不能因为在发展中可能出现不协调不平衡而不致力于发展。因此,需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合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也好,改革也好,稳定也好,在矛盾统一体中,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只是这些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变化而变化的。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改革的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发展。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精心处理稳定同改革、发展的关系,着眼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连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这是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的,不仅深刻地论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明确地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胡锦涛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不仅明确指出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而且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为此,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路线,要坚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的工作原则,要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发展本身要做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要求在发展外部处理好发展与动力、环境方面的关系。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而要改革开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改革开放的机遇和保证;而要实现稳定,又必须以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来支撑。由此,改革、发展、稳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三角互动关系,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改革、发展、稳定,任何一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目标的实现。

要保持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三角关系的良性互动,最重要的是确定并维护好它们的结合点,这是使三者实现内在统一的关键。确定并维护好了结合点,才能使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合理、稳固有力。改革、发展和稳定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们的结合点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分为根本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局部利益衔接根本利益,眼前利益通向长远利益的必经之路。

第一,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领改革的思想。中国的现实和所处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停下发展搞改革,放弃发展就是放弃改革、放弃稳定,因此要尽量发挥并举战略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努力降低并举带来的负效应,始终保持利大于弊的格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有利于发展,都可以利用、试验、尝试,允许存在。但必须把握好保留下来的旧体制因素的演变方向以及新体制因素在体制转型期间的发展趋势。注意方向的引导,着眼于长远,在发挥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时,防止演变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第二,抓住时机,适时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已经确立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制定了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措施,现在需要抓紧落实。把握好改革与发展的协调,要树立不断改革的思想,一个时期有利于发展的形式,不一定永远有利于发展,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就要及时进行改革,既不要将过渡形式固定化,也没有必要回过头来否定起过历史作用的过渡形式。在改革中不断进化,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第三,突出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都要立足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其他制度。树立多样性的思想,不要追求最典型,搞一种模式,特别不要照搬,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以创新的精神,尽快完成体制转换,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束语: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是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6

生态环境是海南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海南实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资本。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上强化生态保护措施,是实现可持发展的战略要求。

规划环节:科学性、可持续性。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定要先行。

立足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要素,遵循“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开发时序”的原则,优化旅游资源配置,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实现海南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海南旅游总体开发需考虑全岛资源环境状况,确定旅游发展潜力圈或欠佳的地域,充分利用海口三亚两地中心,向优先发展区域辐射。在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实施《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同时,旅游重要区、景区景点都要做好规划,以促进海南旅游走上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

建设环节:精品、生态。首先,要抓优势骨干项目,着力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产品是基础,名牌精品是提高档次、占领市场、形成综合效益的关键。要坚持抓优势骨干项目,铸造旅游精品,高质量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最有效开发利用,最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品牌提高知名度,带动海南旅游产品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次,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核心是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尊重自然的异质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从三个定向目标上实践: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向旅游者提供没有或很少爱到干扰和破坏的自然和文化旅游环境;通过旅游活动和旅游教育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再次,要开发生态建筑。旅游区的建筑要充分体现生态主题,实现人、建筑、自然的融合。要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不要随意切割山脉,截断河流。建筑色彩上要强调适当的统一,提倡回归自然,采取一些鲜明的对比色,以世界上亚热带地区海岸建筑与岛屿建筑作参考。追求地方特色,大力开发符合海南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生态的建筑形式,这不仅是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是吸引游客的要求。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7

关键词:企业,媒体,互惠

随着工业时代迈入信息化时代, 作为传播信息媒介的媒体无处不在。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 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准备充足并加以完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企业的自身宣传必不可少, 且对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媒体的内容及意义

(一) 何谓媒体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 音译为媒介。“媒体”大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处理、呈现、储存信息的实体;二是指作为一个物体来承载信息。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它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工具或中介物的技术手段来传递和获取信息。

(二) 媒体的种类和功能

随着时代发展, 在传统媒体之外逐渐衍生出新媒体。传统媒体即电视、广播、杂志、报纸,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 一些电子杂志和网络电视成为新生代媒体, 其相应的功能也有所差别。

在集权社会, 传统媒体往往被政府控制, 反映面单一;而在新社会, 新媒体则能全面反映各方面, 真实度得到提升。不过总的来说, 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检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市民大众、传递信息、引导群众价值观。

二、企业与媒体的关系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 除了吸收人力、物力以完善自身之外, 还要注重品牌宣传。要利用媒体进行自我宣传与展示, 如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媒体的作用就是传播信息, 而企业与媒体关系的融洽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宣传。社会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觑, 一旦失去良好的企业形象, 势必被大众唾弃, 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

(一) “水能载舟”

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宣传也可能无人问津, 想要提升企业知名度, 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而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越发彰显媒体的重要性。老一批的企业可以借助媒体重新包装焕然一新, 新一批的企业可以借助媒体推波助澜闪亮登场, 并且通过争取媒体的认同和好感及时向大众展示其发展前景。

(二) “亦能覆舟”

媒体的作用在于传播信息, 企业动向是媒体的关注点之一, 企业一旦出现问题, 媒体的过度报道往往使企业遭受重创, 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三、企业与媒体的互生互惠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媒体的宣传, 而媒体同样也需要企业的互助, 因为企业是媒体信息来源、广告经营来源。若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尊重, 必定实现双赢。

(一) 主动出击

发展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对外宣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自身利益, 企业需要和相关媒体及其人员主动联络保持信息沟通, 从而建立一种联络机制, 以期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良好关系, 以保障沟通协调的顺畅。此外, 企业还可以在保证事实的基础上, 主动将企业行为和社会关注的事件相结合, 进行恰如其分的新闻炒作,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关注度。

(二) 谨防误区

第一, 合作并不等同合谋。企业在与媒体合作过程中, 不能丧失良知隐瞒真相, 企图依靠媒体的掩饰美化进行非法活动, 侵害公众知情权。

第二, 在与媒体的合作过程中, 企业也要做到公平对待各级媒体, 不可厚此薄彼。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舆论氛围才能促进企业稳定长久发展, 切不可与媒体对立。即使出现不符合事实、不利于企业形象的报道, 企业也不应意气用事, 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媒体澄清事实, 达到既还原事实真相又能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

第三, 企业一旦出现热点话题, 媒体自然关注度提升, 企业此时应注意加强内部沟通, 统一口径, 以避免前后矛盾, 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人才、文化、管理、宣传, 而对外宣传则切记要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身处信息化的时代, 企业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必须加强自身宣传以提高知名度。而在建立与媒体良好关系的过程中, 企业也要遵守基本原则, 不能一味依赖媒体宣传而忽视其他问题, 不偏不倚全面发展才是上上之策。

参考文献

[1]李哲.企业与媒体关系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 (下半月) , 2012 (3) .

[2]高贝贝, 陈娟.企业如何处理与媒体间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 2010 (13) .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8

关键词:物价稳定;经济增长;通胀预期;改善结构

一、国际国内现状分析

(一)国际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尽管出现经济恢复增长的迹象,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许多主权国债务危机日趋加剧,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国际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另外,世界经济正在面临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某些国家与地区政局的动荡,推动了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对日本及周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亦是显而易见的;三是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国内现状分析

从国内看,尽管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很多,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体制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长期性影响外,由于受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与遏制,具体表现为部分商品物价不够稳定、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二、保持物价稳定的意义与作用

(一)保持物价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市场物价的稳定是分不开的,当物价发生剧烈波动时,会向人们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就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物价的快速上涨,它会导致投资需求猛增,资源供应紧张,投资需求的增加以及资源供应紧张反过来又会推动市场物价更加猛烈地上涨,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物价稳定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根本

物价的不稳定,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甚至会导致整个流通领域混乱,出现部分组织或个人恶意囤积商品,哄抬物价,造成社会的急剧动荡。因此,保持物价稳定,把物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保持物价稳定是进一步改善民生的需要

物价的高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食品消费支出在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如果食品价格不稳定,将会直接影响到工薪阶层、离退休人员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特别是物价的持续大幅上涨,将会使困难群体范围增大,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因此,保持物价稳定,防止物价持续快速上涨,是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流动性过剩是引起物价变动的直接原因

流动性过剩,就是流通领域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二是货币的不断升值,致使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进行新的调整,大量外资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加剧。

(二)成本提高对物价上涨的助推作用

初级产品价格的持续攀升,致使生活消费品生产成本上升;“用工荒”会导致高工资高福利时代的提前到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所有这些都会对物价波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输入性通胀压力的影响

由于受全球流动性增强、美元持续走软、日本地震灾害、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的影响,目前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美国次债危机前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单纯靠市场供求关系已难以对市场价格平进行衡。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影响,国际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对各国下游产品传导的压力会不断地加大。

四、如何正确处理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综合运用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等多种金融工具,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加大银行对重点领域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地调节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分配比例,只有这样才能既消除通胀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支持的合理需求。同时要充分估计金融政策支持的滞后效应,避免由于政策原因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物价波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健康协调发展,必须以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需要,就必须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以及搞活流通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防止物价大起大落。

市场的基本关系是供求关系,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则是决定商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反过来价格又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诱因,但是无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还是价格引导供求关系,它们都是建立在原材料采购、商品的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而自由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垄断现象的发生。因此,强化对价格的监管,打击人为哄抬价格行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垄断,杜绝人为因素对物价的控制。

(三)大力实施产业转移政策,降低产品的出厂价格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需的进一步拉动是关键,而市场内需的潜力或主战场主要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另外,该地区还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加大向落后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有利于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综合所述,引起市场物价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际食品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是引起物价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亦不能排除经济增长不平衡、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投放过多、消费增速加快以及投资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上述因素形成叠加效应的话,有可能引起市场物价的剧烈波动。因此要正确认识物价稳定的重要意义,妥善处理好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适时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控措施,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乃武.2011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1(8).

2.刘涛.当前我国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1(8).

3.盛毅.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控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4.祁京梅.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分析[J].中国物价,2011(7).

5.王小广.当前物价形势及调控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6).

6.祝宝良.当前通胀形势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1(11).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9

一、监所管理是保持监狱劳教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做好监狱劳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加强监所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提高监狱劳教工作水平的迫切要求,是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把罪犯劳教人员改造为守法公民的迫切要求,是保持监所持续安全稳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监狱劳教干警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加强监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监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监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二、要将确保监狱劳教场所安全稳定作为监所工作的第一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排查、应急处置和领导责任机制,不断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努力实现无脱逃、无重大狱内发案、无重大疫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目标。要加强监所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监所安全防范水平。要认真研究近年来国外发生的劫狱暴狱典型案例,拓展眼光和视野,增强安全防范工作的预见性,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快速有效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监狱劳教场所要把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作为监所工作的中心任务,创新教育改造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要认真贯彻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首要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不断提高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水平。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做好“无缝对接”,建立帮教安置的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职场关系如何正确处理 篇10

不必过多的用“我”做主语。平常沟通中尽量少用“我”做主语,这样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个自以为中心的人,很难相处。

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说话时,多以 “我们”为主语,这样就代表我们是一伙的,可以促进友情。

不要向同事借钱。在没有特别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向同事借钱,这样会给人认为,你与其套近乎是有目的性的,这样会致使别人远离你。

当别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职场中最忌讳的就是说别人坏话,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你最好就是笑而不答。

同事生病时,及时去探望。有同事生病了,要及时去探望,这样才能体现出你的同事爱,这样既可以赢得同事的好感,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

职场应该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与同事相处

同事之间相处要有礼有节,在工作上,有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在生活上,可以互相帮助。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了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

与领导相处

能当上领导的人都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或是业绩,或是能力,或是其他,都值得我们尊重,不过人无完人,领导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与领导相处,保持对上司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但应注意其另外的方法。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

网:女人在职场应该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因为人际交往没有做好可能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女性朋友们大多数比较感性,在职场中需要克制,做好自己的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怎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常关心人。你要别人怎么样对你,你也要怎么样对别人。人人都有需要得到帮助和关心的时候。注意到别人的实际需要,并伸出我们友谊和真诚的援手,助别人一臂之力,温暖他们,我们也必将得到温暖的回报和真诚。

常由衷地赞美人。每个人都希望被称赞、被肯定。说实话,每个人,生来就有这副德性;无论是谁,你还真没办法克服这个“虚荣心”。但这个“虚荣心”也没什么不好。

因为当对方被你肯定后,你也就有了被别人肯定和对你施以有效反应的正面印象。真诚的赞美,是人与人彼此顺利交流、支援和发展的开端,而由衷的赞美,更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适度的自我表达。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以适当的方式适度地展现自己,以坚定但又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和心理感受,这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尊重别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对方——哪怕是地位最卑微、最低贱的人,都要保持一颗同情、怜悯和尊重的心,不仅尊重对方的行为、想法,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人可以不可一世、为富不仁恒久的。

人际关系如何维系好

换位思考

多为对方着想是高情商的重要表现,“如果这样做,对方的感受如何?会不会不舒服”“这样做,会给对方带来哪些好处和害处,有哪些影响”,在交往的时候多这样为对方着想,会让人觉得你非常善解人意,跟你交往会很轻松舒适,那么自然愿意与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助人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困难的事,朋友之间也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见真情,当朋友遇到危难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予帮助,“雪中送炭”似的帮助总能给人更深刻的印象,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多替别人排忧解难。

学会说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学会说话,思考过后再说出口,一旦口出恶言,那么修复起来就要花费极大的力气,可能会让煞费苦心建立的人际关系毁于一旦,要学会委婉、客气的交流方式,营造轻松热情的人际沟通模式。

和同事沟通注意事项

同事相当于普通朋友

一定要告诉自己,同事就是同事,最多就是普通朋友,再多到好朋友就得好好考虑一下了,毕竟你的形象在朋友面前没关系,在同事面前一定得有。

朋友圈可以分组

微信一开始是为了沟通方便而使用的,但随着你加入越来越多的同事,微信就变成了工作沟通组了,那么你的朋友圈一定要分组。

办公电脑使用注意

使用公司办公电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的放入个人需要用的,一般只需要放入工作需要用的就可以,休息的时候可以看个人的,但请一定注意及时清理。

私人电话办公室拒接

在办公室的时候一定不要随意接听私人电话,特别是一些涉及到你个人隐私的私人电话,特别着急的话可以出办公室后找个比较清净的地方。

不过多说自己隐私

一定不要过多的说一些自己家里的情况或者是自己一些属于隐私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很重要。

不八卦其他同事

不过多说自己的隐私以外也不要过多的八卦其他同事的事情,特别是不要聚在一起和一些熟悉的同事八卦。

真诚和信任不可缺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11

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央企的负责人,我亲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与发展壮大,也目睹了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与国有企业并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透过对这场争论的深入思考,我认为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互动关系,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长,实现国家基本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当前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国企与民企的“进与退”,

应从国家竞争力角度来认识与分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尤其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组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等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应对的课题。

探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具体行业。如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且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与日益强调的环保压力,国内钢铁业必须尽快通过重组整合,做大做强一批钢铁企业,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其次要分析具体案例。一些民营企业可能由于决策投资控制风险、家族管理人员接班,产品技术换代、重新选择行业投资等因素,愿意并主动寻找被国有企业购并实现再次发展的机会,产生了所谓“国进民退”现象。同时,我们要看到,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建龙集团等民营企业就是在并购大量中小国有企业中成长起来的。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股权、资本、所有权都是流动的,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关键不在于进和退,而要看是否有利于优化国家总体的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树立起经济发展的国家利益观,站在国际经济大格局下来看问题,面对国际市场竞争与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并购行为,它都是我们要相互依存的民族企业,是国家的脊梁。

建立完善“国企”与“民企”的互动机制,

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面临保就业、促增长、扩内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等诸多发展压力,还要防止发达国家通过货币的“量化宽松”及贸易保护主义来转嫁其经济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完善“国企”与“民企”的互动机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方面,推动增长方式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支持民企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这是对民营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支持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将对扩大就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民营经济的大规模发展,有利于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使边际收益为零的企业逐渐退出,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上市资源,对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的调整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改革,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对国有企业来说,可以在产权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利益机制作用下,完成探索完善国有产权、股权流转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国有资产跨区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证券化率等多项改革重组目标。同时,在相互渗透的互动合作机制中,可以把民营企业由单打独斗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行业联合。通过调动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进入到重要的公共产品、国家支柱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国家安全行业产品领域,实现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一体化,既可以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能提高中国企业与国际资本抗衡的能力。

多维创新,积极探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

互动途径,继续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是创新,探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互动途径也需要在制度、技术等方面进行多维创新。

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形成产业互动和资本扩张的一把钥匙,它可以激发企业自觉变革自身产权关系,消除与市场经济不适宜的制度。现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政策,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了最优配置。这些制度创新,既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民营企业扩大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提供了保证。

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互动中获得双赢的最重要途径,它对企业的互动和市场扩张具有带动与辐射作用。技术创新的资源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的,特别是重大技术创新,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创新者、创新机会、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等要素的组合,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配套。可以说,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一个企业能否成长为强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因此,企业要学会科学定位,注重优势互补,通过互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赢发展。

我所在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有很多与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良好合作的例子。比如,在我集团获得的多项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中,有一项科研成果是世界首台万吨铝挤压机项目。该项目的投资方是地处山东的一家民营企业集团,设计、研发是集团所属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产品制造者是上海重机厂。这正是一个由不同所有制企业精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所实现共赢的典型案例。虽然各类型企业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但他们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推动了技术进步,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跨国企业超强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利益与战略需求,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升级路径与西方发达经济体不同,对经济发展存在争议不足为奇,重要的是要加以思考,总结经验。

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经济模式特别是对国有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索和研究,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向公共服务领域、传统优势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我们要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在重组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主导作用,培育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双向互动,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的世界一流企业,继续创造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奇迹”,确保国家能够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篇12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数量, 轻质量。

部分高校党组织大幅提高学生党员在所发展党员中的比例, 导致党组织发展党员标准过于宽松, 从而使党组织吸收了一部分尚不具备一个真正党员所需思想政治条件的学生, 违背了“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发展党员的标准。

2. 入党前积极干, 入党后松一半。

有些学生党员入党前积极要求进步, 入党后松松垮垮, 表现平庸, 入党前和入党后的思想状态截然不同。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员义务,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3. 重硬指标, 轻软思想。

党章中对党员的政治标准的规定比较抽象, 以此标准来考察一个发展对象不好掌握, 尤其是学生党员, 基于其学生身份, 学习成绩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硬性指标, 也非常直观, 把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学校往往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考察预备党员时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各种考核表现等可见的、直观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进行确定发展对象的人选。这样常常会忽视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言行、思想觉悟及入党动机, 忽视其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二、剖析原因

1. 学生党建工作繁重而人员短缺。

近年来,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学生人数激增, 学生党建工作也日趋繁重, 培养一名合格的党员, 往往要耗费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在发展过程中数量和质量这一对矛盾体就凸显出来, 其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很难兼顾。同时, 专职党建队伍人数较少, 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 工作中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

2. 发展程序繁多, 过程不规范。

有一些高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支部不能细致地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工作, 思想交流和引导教育不够深入、细致, 未做到对他们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与关心, 不能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书面思想汇报, 不能做到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季度思想汇报不能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二是党员发展材料存在不规范书写、资料不完整等问题。一些党支部不能严格审核学生的入党材料, 存在材料漏、少、补的现象, 无法反映出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三是在预备党员考察转正工作中, 以及预备党员已毕业离校的转接组织关系过程中, 存在手续不到位、材料不齐全的问题。四是对预备党员的转正, 程序过于简单化、形式化, 对预备党员不能做到严格地考核和监督。

3. 对预备党员的后续培养与教育不够。

一些党支部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严格把关、认真考核, 却放松了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帮助, 导致支部对其考核、监督不严, 使其顺其自然。只要预备党员平常没有严重的缺点或过失, 就按期转正。这种做法, 不仅不能使预备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反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三、正确处理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 党员发展的质量与数量是一对矛盾。讲质量, 数量很难上去;求数量, 质量就很难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党员发展中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在党员发展数量不大幅下滑的同时, 更要讲求发展党员的质量, 这将成为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关键所在。

1. 加强理论教育培养。

利用各班班团会时间和党校的学习时间, 给大学生讲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有关理论, 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 使他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 敏锐的政治鉴别力,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 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

2. 严格对申请入党学生的考察。

要严格对照入党条年级学生党员作为低年级班级入党联系人, 加强对申请入党学生的考察。不仅要看学习成绩, 还要注重了解他们的整个生活和工作的详细情况;既要考察平时的行为表现, 还要注重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认识水平以及入学后的心理变化, 及时发现一些不好的苗头, 并加以引导, 确保所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质量。

3. 经常性地与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个别谈话。

谈话要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 谈话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诸多话题, 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境界及入党的动机,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引导教育, 促使他们的思想成熟。

4. 坚持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制度。

党组织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如实地撰写思想汇报, 及时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变化, 这有助于党支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 加强对其教育与管理;有助于支部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情绪、意见和要求, 以改进支部工作, 密切党群关系;有助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增强党性观念, 使其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5. 加强现有学生党员的自身建设。

对于学生党员, 要求讲政治, 党性强, 在各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支部可利用每次组织生活的机会, 了解每位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状况, 并不断地加以引导, 在学习方面, 严格对每位学生党员的课堂出勤率进行考核, 对违纪现象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要求做学习的模范。

6. 加强党建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培训。

大学生党员发业务素质水平。学校要重视支部书记的培养、考察与选拔, 并将培养青年党政后备干部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起来, 使政治辅导员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力军。

7. 坚持质量第一, 严格把握好质量标准。

坚持团组织推优制、党的理论培训考试制、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制、发展党员公示制、民主推荐“票决制”等有效做法, 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关。博士、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教育培养, 各个方面表现较好, 条件一旦成熟即可积极发展。本专科学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 本着一年级择优发展, 二、三年级重点发展, 四年级慎重发展的原则, 使得各个年级的党员比例适中, 避免毕业班党员集中的现象。

总之,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 要坚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在大学生中培养出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过硬的学生党员, 这对于培养“四有”新人, 对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月娥.浅论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 (7) .

[2]张尚字.在探索与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上一篇:环境保护方针和目标下一篇:人口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