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推荐9篇)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省市县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星级文明创建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建设农村全面小康为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发展步骤和“政府主导、支部领导、群众主创、市场参与、部门帮扶、社会共建”协作模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全面部署、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努力[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把我乡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乡实现亿,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城镇化率达30%,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6‰,星级文明户率95%,文明组率95%,文明村率100%,乡村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100%,重建乡卫生院,2年内建成3个县级示范村、5个乡级示范村。示范村目标:是达到“五有”、“五无”、“十个网络”
“五有”:①有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②有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③有70%以上的组、屋场建成星级文明小区,70%以上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率100%,亮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④有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特色产业,村人平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县平均水平;⑤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五无”:①无计划外生育,②无人偷漏税费,③无人买码赌博和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④无重大治安、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⑤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
“十个网络”:①广播电视网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并逐步实现数字化;②通讯信息网络。建有村级现代远程教育站,宽带网入村,95%的农户装上家庭电话;③医疗卫生网络。建有高标准的村级医疗卫生诊所,配备专业医疗人员,并实现农村改厕率90%以上;④供水供电网络。100%的农户用上家用自来水或洁净地下水,供电到户率100%;⑤燃气能源网络。实施生态洁净能源工程,90%以上的农户建有家用沼气池;⑥基层文化网络。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齐全,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⑦基础教育网络。适龄青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⑧农业科技网络。以村、组为单位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⑨社会保障网络。村五保户供养高于省定标准,特困户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⑩民主法制网络。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建立健全村级治调工作机制,普法教育广泛深入,村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稳定。
三、建设要求
一是制定总体规划,全面系统完整的建设新农村。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村镇建设统一规划,重点抓好村庄建设和管理,注重引导新建房农户由分散向集中连片和集镇、村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特别是在村庄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农村特色,贯穿生态理念,既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村生产生活要求。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3月前制定好——三个县级示范村的整体规划,6月前制定好乡整体规划。
二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坚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立足村镇区位、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特色支柱产业,重点要围绕推进大户经济、劳务经济、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种养以及劳力输出等专业村镇。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电信和农田水利等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动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改善村容村貌。四是发展公共事业,构建社会服务新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深入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和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依托中学组建农民学校,加大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五是推进平安创建,努力营造平安和谐新环境。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健全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群防群治,加大严打惩治力度,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
新机制。以实施农村党支部第一支部书记工作制度为重点,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建强村支两委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广村支两委加经济合作组织的“三个作用、一个合力”工作机制,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实行村支两委和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保障作用、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经济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合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按照星级文明小区、星级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文
明乡创建的梯次推进战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高的村作出示范。,全乡重点抓好3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10年前办好8个新农村示范村,要通过样板村的示范带动,促进全乡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二是齐抓共管,重点帮扶。要突出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鼓舞群众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一支书是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一支书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力军作用。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联系制度和帮扶制度,实行领导牵头办点示范和一支书派
出单位、相关部门作为后盾单位对口帮扶;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真正形成“支部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创、社会帮扶、市场参与、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投入、规范管理。要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财政投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筹资机制。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农民搞好“一事一议”,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乡财政每年要投入引导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建整扶贫、以工代赈以及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确保建设资金到位。新农村建设应坚持民主决策,实施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批准后组织实施。要注重市场的作用,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经营管理农村。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比照文明创建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查讲评制度,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督查通报与工作讲评相结合的办法。每月一督查,每季一通报,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进行讲评,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促进工作。并把考核结果纳入乡文明建设千分制考核范畴,作为考核乡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建成达标的新农村示范村进行奖励。
五、组织领导
营厂乡位于铁岭市西丰县城南部, 东与东丰县交界, 北临四平市, 西接开原市, 南临清远市。营厂乡总面积117.95 km2, 距县城59 km。到2013年末, 全镇共有居民3 183户, 共10 350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8 025人, 含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5 362人, 其余均为汉族。全镇辖9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28个自然屯, 乡政府所在地营厂村, 是农、工、商为一体的综合性乡镇。2012年营厂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 比上年增长3.7%, 粮食产量实现21 500 t, 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 002元, 比上年增长0.28%;财政收入实现460万元。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学规划的缺失, 导致新农村建设可操作性低
目前, 部分地区没有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存在不足, 导致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的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1]。调查显示, 营厂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 各村生搬硬套其他村的方案, 致使建设规划不能体现自身的文化以及发展特色, 造成规划制定进展缓慢, 县与乡镇的总体规划没有进行完整的修编工作, 相当一部分集镇是粗线条规划, 起点不高, 缺乏个性和特色, 规划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不强, 导致约束力不够[2]。
2.2 政府调控的缺失, 导致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浪费
在调研中发现, 中央以及省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方面得民心顺民意, 但是在具体的制度落实上, 尤其是项目资金的安排上, 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央财政向农村划拨了大量建设资金, 包括基础设施、国土整治、农业水利、退耕还林、农业补贴、农民社保与救济等方面的建设拨款。但在有些项目的落实过程中, 尤其是在县级以下政府, 出现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源自项目调控方式存在弊端, 主要体现在上级计划与地方实际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各级部门之间有效配合不够协调。
2.3 文化建设的缺失, 导致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协调
我国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和一定的思想高度;同时, 政府文化职能严重缺位, 部分地方官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容与内涵的理解出现偏颇, 还是局限于传统单一的娱乐活动, 把“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广播电视、电影戏剧、报刊杂志等休闲娱乐活动, 单纯地把乡村文化定义为农村文化生活、文化设施等“小文化”, 丢弃了农村的习俗、制度和信仰这些基础文化建设, 这种错误狭隘的“文化观”, 使地方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文化活动缺乏创新, 文化服务供给结构过于单一, 无法真正地满足农村农民的文化需求。
2.4 农民主体性缺失, 导致新农村建设发展缓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 应该依靠农民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劳动, 过上更好的幸福生活。但在目前由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中, 大多数农民是被动地接受, 迫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 这种凭借行政手段推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一定时期内, 会极大地动员、调动各种行政资源投入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去,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 由于政府工作没有得到群众普遍支持和认可, 缺乏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主观意识, 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 解决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对策与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 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息息相关[3]。只有科学地通盘谋划, 切实做到落实到位, 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3.2 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3.2.1 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将民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互统一, 才算是广泛听取和吸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才算是尊重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 才算是使新农村建设走上了明晰、准确和客观的发展轨道。
3.2.2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
由于各地的经济、资源、发展潜力等情况各不相同, 各具特点、特色和优势;同时, 还存在着各自的特点、特例乃至劣势。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上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根据本地的特点, 充分挖掘内部资源, 找出适合本地域情的发展路径, 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 不适宜发展就不要去硬搞, 可以先凸显某些发展目标, 然后再追求全面发展[4]。
3.2.3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实效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在发展阶段要区分轻重缓急。不同的建设阶段要有不同的建设法案、建设重点和建设目标, 即使在同一个建设时期内, 也要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安排发展方式, 做到有“重”有“轻”、有“急”有“缓”, 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
3.3 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
3.3.1 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要长效化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 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 要力求做到一次投入, 长远受益, 杜绝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需求。
3.3.2 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要系统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考虑到生产发展提供的强大的经济基础, 又要考虑到农民的消费和医疗;既要考虑到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又要考虑到农村教育、文化、娱乐、学习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保障。尤其是绝对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推倒重来”的新村建设, 那种做法是不可取的[5]。
3.3.3 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要公开化
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一定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群众自觉地、主动地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中去, 真正实现公开、透明的规划建设环境, 将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让人民真正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自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摘要:新农村建设对全铁岭市的发展来说, 意义重大, 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铁岭市营厂乡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难题, 基于此,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议,辽宁省铁岭市营厂乡
参考文献
[1]江潭瑜.中国新农村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石海斌.诸暨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 .
[3]张勤, 常仲智.新农村建设区域比较研究[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4]申端锋.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举措。自2010年2月,我县开展第四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以来,宁利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指导员深刻领会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工作。特别是选派总队长后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出现了新格局、新气象,选派的总队长带领新农村指导员积极、认真的开展工作,更加有力的推进了宁利乡的新农村建设。现将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利乡位于宁蒗县城西南面,全乡幅员面积338.1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3385户,14775人。境内最高海拔4500米,在药山青龙海,最低海拔2100米。宁利乡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村委会,全乡共5个村委会。其中,长坪村委会、牛窝子村委会、白草坪村委会属山区、半山区村委会,宁利村委会、玉鹿村委会属坝区村委会。宁利乡境内居住着彝族、汉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摩梭人、白族等8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其他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8%,汉族群众占其他民族的92%。全乡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有:水稻、烤烟、土豆、玉米等,畜牧业养殖有:牛、猪、羊等。
宁利乡2010年第四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由1名工作工作队长和5名指导员组成。其中,市联通公司下派一名,进驻宁利村委会;乡 兽医站下派一名,进驻长坪村委会;发展计划局下派一名,进驻牛窝子村委会;县委党校下派一名,进驻玉鹿村委会;市烟草专卖局下派一名,进驻百草坪村委会。各指导员紧紧围绕宁利乡发展目标开展工作,完成了所下派村委会基本情况的调研,为各村委会提出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发展措施,今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又面临村“两委”换届、第六届人口普查、以及新农保、新农合等等工作,今年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但指导员们没有一丝的怨言,经常可以看见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他们在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指导员的到来,为我乡带去了新的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程度的改善了村委会的基础设施,解决了人们群众许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为村委会的发展出言献计,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我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二、主要做法。
新农村指导员在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派出单位的全力配合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在《中央1号文件》的引领下,深入农村、认识农村、服务农村,认真履行职责任务。一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工作上找准了着力点。
第一、在大旱大灾面前,新农村指导员们积极响应县委、乡政府的要 求,配合乡党委、政府渡过了一个有一个的难关,给宁利乡的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那,带领群众走出了困境。在村“两委”换届期间,积极配合乡政府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一、注重调查研究,了解驻村情况
白草坪村委会,位于丽宁公路99公里处,距宁利乡政府15公里,离宁蒗县城有25公里,居住着彝、汉、傈僳等民族,共有596户,2235人,下辖朱家村、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傈僳湾村和朱落河村等九个村民小组。有一个党总支五个党支部,党员60人。北邻玉鹿村,南与西布河大沟村委会接壤,东与大兴镇黄板坪村毗邻,西与西川沙林村委会相邻,国土面积40平方公里。地形以山间峡谷为主,气候以亚热带、温带、寒带季风气候为主,成立体多元性特征。耕地面积2383亩(其中水田608亩,旱地1775亩),荒山造林3000多亩,退耕还林2260 亩,坡改梯400多亩,深翻细耕400多亩,人均纯收入1200多元,人均有粮238公斤。森林覆盖率62%。
二、统一思想,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驻村以后,我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自身建设的一项严格要求。一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手册》为依托,加强理论学习,理清思想障碍。学习以自学和参加工作队集中学习两种方式进行,内容涉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方针以及 《中国共产党章程》。二是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向人民学、向群众学、向老百姓学,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陶冶自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三是以乡、村基层干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学习他们的任劳任怨,学习他们的默默无为,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让自己身心得到洗礼。四是积极参与编写《工作简报》、写学习心得,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一平台上,找准差距,提升自己,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制定计划,加大工作规范力度
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使自己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找准着力点,避免盲目性,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按照工作职责要求,驻村后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并把计划的执行情况列入以后各月的工作汇报中,虚心接受督促。
四、宣传党的政策,找准角色定位
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具体工作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开展宣传,扮演好宣传员的角色。首先利用走村串户之际,一边了解情况,一边以口头形式把自己所掌握的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包括《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央和云南省部分惠农政策”。其次利用召开会议的机会,从党员干部着手进行宣传。今年恰逢村“两委”换届选举,党员干部参会时间相对集中和较多,这段时间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宣贯对象,以上党课、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要形式和内容。以《重 温党章牢记宗旨》为题,在驻村召开的党员大会上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重温了党的章程,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五、积极参与驻村经济建设,用实际行动谱写春秋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深入其中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参与是我应尽的责任。一是为确保民情真、民意实,按照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我通过参加村民大会、走访群众和实地考察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用自己的双眼、用自己的双耳、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驻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已基本走完9个自然村。二是根据驻村实际和今年旱情严重程度,积极参与抗旱保民生、促发展大潮中,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帮助,为驻村及所在乡镇解决一些困扰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
1、向丽江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资金8.1万元,电脑5台。用于白草坪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建设(5.6万元)、解决白草坪村困难党员扶贫抗旱(0.5万元)和解决白草坪教育设施落后的问题(2万元、电脑5台)。
2、向丽江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争取:水泥20吨、水泵32台、抽水机10台、水管20卷、胶管6000米等抗旱物资,价值15万元,为宁利乡抗旱保民生、促发展提供帮助。四是为了推动宁利乡的整个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在烟叶种植项目争取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首先为宁利乡争取烟叶种植面积2000多亩(去年为983亩)增幅为103.46%,烟叶种植收购数量6500担(去年为2625担)增幅为147.62%,实现财政收入96.53万元(去年为32.34万元),增幅为198.48%。农民收入438.75万元(2009年 147万元),增幅为198.48%。其次为宁利乡完成烟叶种植生产规划8944亩,为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县推进提供了科学依据。争取2011年烟叶种植计划4200亩。
六、认真撰写《驻村日记》,留下点滴记忆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要用心去认识她、用心去啊护她,用一年农村生活,去结一生的农村情。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一点每一滴,都会激起一朵朵浪花,拾起她,用心串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宛如一首首永远唱不完的情歌„„”这是在3月20日,宁利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举行驻村后的第一次工作碰头会上,大家形成的共识。说实在的,农村工作对我已不陌生,但象这样近距离接触和亲近,已是有点久远的事了。对此我很珍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驻村日记》等形式写下来、记录下来。
七、编写《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促进交流
为了认真履行职责,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理清驻村发展思路等方面扮好“六大员”角色(即: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制度建设的督导员、组织建设的指导员)。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我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认真、积极地编写《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努力构建宁利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监督和交流平台,把我们的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等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及时汇报,以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编发了20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内容涉及驻村日记、驻村感 言、工作计划、会议资料、学习心得等。同时,撰写了工作交流材料1篇,汇报材料1篇、驻村调研报告4篇,《百草坪村烟叶产业发展规划》1篇。
八、积极参与村“两委”换届工作,着实体现村情民意 对于白草坪村委会来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今年近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务重、责任大。通过几次会议和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复杂性和尖锐性摆在我的面前,但我以“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回避的态度,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着力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积极参加工作会议,把工作会议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前沿和战斗堡垒,使矛盾得以化解,政令得以畅通,人民的意愿得以体现。
九、为驻村梳理制度,规范村“两委”管理行为
长期以来,驻村地“山高皇帝远”,许多制度或没有建立、或建立了没有得到更新,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借村“两委”换届选举顺利结束之机,我主动承担起白草坪村委会制度梳理和拟定的责任,为驻村草拟了一套符合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充分反映村情民意的制度,为村委会规范运行打下了制度基础,改变了以前有制度不执行或乱执行的状况。
十、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良好形象
为了保证今年白草坪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工作计划得以有效实施,我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自身管理。一是常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提供稿件,借此平台与队友促进沟通、加强交流。二是利 用每月集中汇报的机会,总结交流、查找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以学习为锲机,加强纪律性,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五不准”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好自己的形象、派出单位的形象、党和政府的形象。
十一、认真履行职责,作新农村建设的表率
任宁利乡工作队长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是组织给予我的另一副重担,是在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要履行的另一职责。每当看到“工作队长”这四个闪耀着的字眼,我内心有过激动,有过担忧:激动组织对我的信任,担心实现不了组织的重托。但激动也罢,担忧也罢,两股洪流终究汇成了一种激情、一份责任,把我从茫茫之中剥离出来,与队友一去起完成划时代的使命,去用双手托起理想之梦。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带领大家开展好各自的工作,按照“加强管理、交流、总结和督促”的工作程序把大家从盲从中引导出来,实实在在的做到“工作不缺位、生活不失真、学习不松懈、思想不褪色”。
十二、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的惠民工程,但是由于农村的客观因素,认识上的空白,思想上的难以接受,工作难度较大。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理清思想障碍,各指导员积极参与,起早贪黑下到各村,走家串户,向农民宣传相关政策,使此项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十三、道不尽的感触和体会
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驻村的老百姓朝夕相处一年来,我亲身体会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道不尽的感触和体会。
(一)虚心学习,认清使命,端正思想
农村是一所大学校,我们要充分利用驻村的机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向基层学习,向农民学习。一是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加强与农民的联系,用真心去帮助他们,用真诚去对待他们。二是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三是驻村指导员责任重大,上联各级党委政府,下联村民百姓,落脚点在村,着力点在民,需要我们正确引导村级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四是通过自己扎实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较好地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五是按照“严谨、自律、求真、务实”的要求,与驻村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因为驻村指导员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响着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正确处理好依靠与帮助的关系
作为一名指导员在村里开展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干部、党员和村民群众来组织开展和实施,而最主要的还是依靠村“两委”干部。例如:召开会议要依靠他们去召集,上项目要依靠他们去实施,开展各种活动要依靠他们去组织等等。依靠村干部开展工作,既是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也是指导员的一个工作方法。当然,“依靠”不是“依赖”,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依靠他 们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执行力和凝聚力。就我所驻的白草坪村“两委”而言,能否依靠村干部去开展工作,我当初心里没有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共事,我感到,班子是团结的,是得到群众信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纯朴的。因此,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多与他们商量,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问题得到了解决,工作也得到顺利的开展,先前的顾虑也变成多余的。
(三)在办实事的同时不能忽视“软投入”
多为村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各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之一。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利益,我们就会更受欢迎,党的决策就会得到更好的拥护,心与党就会贴得更紧。但办实事仅仅只是驻村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是拿钱拿物得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按照“软投入”的理念去实践。例如:迈开双腿常到困难户家里坐坐,问寒问暖,他们会感到政府的关心;睁大眼睛常到老党员那里看看,他们会感到党组织的温暖;竖起双耳常听老百姓的唠叨,他们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敞开心扉常装老百姓的心声,他们会感到心与心的交融。用这些非物质性的投入,去完成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一句话:实事要办,“软投入”也不能少。
一年来,我始终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职责和要求,积极投身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中,作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她虽没有惊涛骇浪般的传奇,却在我心灵深处一闪一闪,不断鞭策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前进。思之念之,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交流的次数偏少、沟通的过程简单化,工作统 筹兼顾性偏低、顾此失彼现象突出等时常流连在我的脑际,他们将是我永远的遗憾。
一年的时间如流水,只恨时间太短太匆匆。这一年将使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最后,感谢一年来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感谢组织给了我这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舞台。
根据xx农办[2008]03号《关于限时上报新农村三个规划的通知》、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1镇十村”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要求,现印发ss乡2008年—2010村庄示范整治规划: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优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新形势,理清新思路,实现新跨越。加大村庄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工作目标
根据村庄示范整治工程五年规划的要求,2007年工作目标是: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完成庞岗、瓦杨2个示范整治村的建设,到2010年底实现以点带面,完成全乡9行政村村庄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乡领导联系、部门挂钩示范创建村制度,乡长是本乡村庄示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村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村党支部书记是本村村庄示范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严格按规划建设。新建农宅要按村庄规划进行建设,依托移民建房,做到不随意选址建房,要拆旧建新、户厕配套,村内无乱搭建现象。15户规模以下自然村内农户严禁在原宅基地拆旧建新,建房农户均须进中心村选址建房。
(五)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对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建设工作的检查监督考核,确保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
(六)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对已完成示范整治工作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整体提高的目的。对落实长效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奖励。
三、整治规划内容
(一)建筑整治规划
1、村内建筑现状
村内现状建筑反差较大,新旧建筑交错布置,规划按建筑质量及建设情况把现状建筑分为五类:
1.1质量较好的建筑:主要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部分近年修建,建筑质量和装饰水平较好,为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配有卫生设施的建筑。
1.2质量一般的建筑:主要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多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基本配有卫生设施的建筑。
1.3质量差的建筑:主要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修建,多为砖木结构及木结构建筑。这一类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质量较差,一部分建筑已破旧不堪,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此外一些建筑已是危房,造成了安全隐患。
1.4临时、违章建筑:村内各村民住宅房前屋后及闲置地上,建有数量较多的临时、违章建筑,多为一层,为村民生产、生活及堆放物品之用,这类建筑的存在破坏村庄形象,并严重影响到周边建筑对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卫生等的要求。
2、整治措施
通过对现状建筑的分析,我们发现规划基地范围内质量较好的建筑(包括在建住宅建筑)多在主要道路沿线,且多分布在中段村;质量一般的建筑质量、质量差的建筑以及违章建筑数量众多,分布较广,问题复杂。基于这种情况的实际,考虑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规划主要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2.1保留建筑:对于质量较好的建筑以及在建建筑,规划除对因村内道路拓宽及其它城镇设施建设而需要拆除外,其余全部保留;对于一些质量一般的建筑(如宗教类公共建筑和部分民房),因其与周过环境比较协调,内部设施比较配套,规划也予以保留。
2.2近期保留建筑:对于兴港路南侧、新兴东路西侧、镇南路北侧、中魁路沿线(近期这些道路不拓宽)的大部分住宅建筑以及一些目前尚有使用功能且不影响城镇建设的建筑规划近期作保留处理,远期拆除。
2.3拆除建筑:对于质量较差的建筑,考虑到城镇形象、村民意愿,规划在村庄住宅整体安排的基础上,对其予以拆除;对于各种违法搭建的棚屋、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过程中坚决予以拆除和清理;对于质量尚可但影响城镇面貌的建筑,规划过程中予以拆除。
(二)道路交通整治规划
1、现状情况
1.1两村内主要道路基本通畅,但路面过窄,个别道路为尽端路,部分道路通行不便。
1.2部分道路沙石路面,尚未硬化。
1.3街道道路现状人行混行形式,存在安全隐患。
1.4街道没有路灯,没有固定停车场地。
2、整治措施
2.1理顺和新建各道路,形成村庄道路系统,做到主次分明,布局合理。
(一)基本情况:
****是一个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乡,位于肃南县城东北61公里处,地处梨园河下游,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448平方公里。辖东牛毛、西牛毛、黑窑洞3个行政村,居住有蒙古、裕固、回、藏、汉五种民族,共175户608人,劳动力268人。全乡耕地面积361亩,草原面积54.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0.4万亩。
(二)2005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畜牧业生产:年末牲畜统计,全乡共饲养各类牲畜12588头(只),产羔3146头(只),成活2860头(只),成活率为93%,牲畜总增率为37%,适龄母畜比例达到60%,截止目前出栏各类牲畜2288头(只)。
2、农业生产:全乡耕地面积361亩,其中粮食作物322亩,经济作物39亩,粮食产量为11万公斤。
3、乡镇企业: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30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51万元,实现利润22.5万元。
4、财政税收:共完成大口径收入46.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74万元,占年初预算8万元的140%,增收3.74万元。全年累计支出59.2万元,其中农林水利部门事业费4.4万元,其他事业费7.4万元,行政管理费47.4万元。
二00五年全乡农牧村经济总收入达391.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5元,比二00四年增加351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4-2005年实施了祁连山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退牧还草和整村推进等建设项目。国家共投资639万元,农牧民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210多万元,新建小康住宅67户,新修标准化暖棚120座,水窖20眼,药浴2个,新修梨园河两岸防洪坝800米,维修水渠1条8公里,新修草原便道4条20公里和沙石路1条2公里,铺设输水管道2处2.5公里、架设输变电线路2条1.314公里,绿化造林150亩。完成了两个村25万亩草场的围栏封育任务,其中禁牧14万亩,休牧11万亩,总长度376公里。
(四)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东牛毛村大瓷窑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解决了该片群众看病和买药难的问题。
2005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毕业率均达到了100%,巩固提高了“教育之乡”创建成果。同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全乡22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
协调广播电视部门,完成了西牛毛和黑窑洞村63户和6个机关单位农牧民有线电视架设工程,受益人数达407人,开播收看的电视频道达到10个,还增加了内蒙台,方便了蒙古族群众收看,彻底告别了本乡历史以来没有有线电视的面貌,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争取文化建设项目资金和村上自筹,共筹资15万元,建成了黑窑洞、东牛毛两村高标准综合活动室,解决了村上没有文化活动阵地的问题。
充分依托周边有利的环境条件,鼓励、扶持发展商品批零、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特别是2005年自治县和本乡对丹霞地貌的开发利用,使全乡旅游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二、民族乡发展层次分析
(一)基本情况:
民族乡所辖三个行政村分别为:黑窑洞村、西牛毛村、东牛毛村。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划分,我乡以黑窑洞村和西牛毛村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层次,以东牛毛村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层次。
黑窑洞村和西牛毛村2005年末经济总收入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70%,占全乡人口的68%,占全乡耕地资源的87%。两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快,自来水入户率达68%,并且有70%以上的农牧户家中开通了有线电视,完成一条长为2公里的道路硬化工作。相较而言,东牛毛村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水平、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发展水平,资源占有率都较为滞后和薄弱。村级道路硬化面较低,人畜生产生活用水难,砖瓦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民族乡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我们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以舍饲喂养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行土地科学种植,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加快劳动力转移,拉动第三产业快发展。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布局,结构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效能整体发挥。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立足现有基础,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的盲目建设。
2、坚持试点带动、点面结合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在立足抓好试点、典型引路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逐步推进。通过点上的示范建设和面上的广泛推进,加快民族乡新农村建设进程。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各村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每个村都要从群众的现实要求出发,尊重群众、尊重创造,积极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确保民族乡新农村建设在梯次推进中不断得到提高。
4、坚持统揽全局、科技推动的原则。我们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增强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农牧民群众在建设中尝到科技的甜头,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5、坚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的原则。优化配置和积聚整合各种项目、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投入,重点建设。创新经营机制,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管理社会、服务经济,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三)实施步骤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前提,区别情况,先易后难,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示范阶段:2006年-2007年,在民族乡基础较好的1个村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普及阶段:2007-2009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每年选择1个村开展建设工作,力争到2009年底全乡3个村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
过渡阶段:2009年-2010年,抓好攻坚,巩固提高。已经基本完成建设的村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向更高标准迈进。
四、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1、深入宣传发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舆论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要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充分调动起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
2、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以奶肉牛业和舍饲喂养业为主的畜牧主导产业
我乡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均来自畜牧业的收入31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7%。目前奶肉牛存栏150头,舍饲喂养羊只数达8000余只。围绕畜牧强乡,今后要重点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卖次买好,优化畜群结构。以黑窑洞村奶肉牛基地为基础,今年,通过信用社贷款、扶贫资金支持和农民自筹等方式帮助村民外购优质肉牛80头,以进一步优化种群质量,提高奶肉牛单产,加上自繁,使得奶肉牛存栏数逐年增多。现已报名外购奶牛户达43户。提高全乡畜牧业合作化水平,加快该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奶肉牛业和育肥贩销业稳步发展壮大。二是全面普及舍饲精养,加大技术指导和投入力度。全面推广优质饲草种植,引导农牧户科学饲喂,提高奶产量、肉产量。
3、坚持旅游与劳转并重,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在全省享有声誉的丹霞地貌在我乡境内。为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乡计划建成特色旅游景点2个,组建一支20人的旅游服务队,增设驼队、射箭等传统娱乐项目,并为游客提供骑马、骑骆驼服务和民族风情表演。同时,开辟大炼钢铁炉遗址群和清泉自然风光游两条旅游线路。加大就地转移和向外转移劳动力工作力度,计划今年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劳动力17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4、大力兴建基础设施,改善农牧村面貌
我们将通过群众自筹与有关部门的项目支持,以节水、节肥、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普及农牧村沼气池建设。今年将新建100座沼气池,50座标准化暖棚羊舍,鼓励农牧民群众变“三废”(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为“三料”(肥料、燃料、饲料),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切实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乡村绿化,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环路林,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建设新农村以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这一原则,我们要在积极组织群众出工的同时,努力争取市、县包扶部门的大力支持,搞好公益设施建设。今年将建设****乡政府办公楼、****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西牛毛村村委会、新建10户小康住宅,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200平方米。
5、加快实施“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新农民
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为目标,加快实施“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坚持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全面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技能、创业就业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把农牧民培养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牧民。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农牧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要引导农牧民通过正当的渠道来表达个人意愿和利益诉求,使农牧民即讲权利,又尽义务;即讲民主,又守法纪;即讲自由,又遵程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新风尚。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牧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信用户、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牧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提高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6、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塑造农村新风尚
全面深入开展“民主发展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示范,保障农牧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健全村“两委”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不断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民族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在县级范围内相比,我乡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中游;产业化水平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处于下游地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断拉大;各村之间发展水平,资源占有率不平衡。通乡公路和村级道路硬化面较低,有个别村存在用水难问题,50%的农牧户住房未实现砖瓦化,农村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尚未启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总体看,我乡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牧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牧村现代化的进程,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任务十分艰巨。
[对 策]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做好规划部署,扎实稳步推进;加大政府投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优化创建载体,形成强大合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六、建议
1、落实惠农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投资,发展现代畜牧业;
2、加大对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
3、加大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水、电、暖、气,广播电视等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XXX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情况
XXX把办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来抓,决定在东田村加昌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牵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加昌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39户农房改建设已全部完成;铺设水泥硬底化村道2380米;建成饮用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米;村内绿化率达75%,果树种满屋前屋背;垃圾池建成3个;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达98%;已规划有篮球场,文化小广场、文化室和运动健身场所等公共设施;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争取得到了县政协、扶贫办等上级资金达百万元,重点打造苗寨凤花鸡,培育发展“苗寨凤花鸡”种鸡的同时,引进玉林春茂土鸡做为商品鸡养殖,至2012年12月,总出栏达肉鸡2万羽,“苗寨凤花鸡”产蛋种鸡达2000羽,全年能出鸡苗30万羽以上,并成立了巾英土鸡林下放养专业合作社,本屯80%的农户参与“苗寨凤花鸡”养殖,并辐射到三防、汪洞、滚贝、安太等周边乡镇。据初步统计合作社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国此,乡党委政府“苗寨凤花鸡”争取资金修建了生产路5公里,建成巾英土鸡林下放养专业合作社办公楼15万元。新农村示范点各项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0多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但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且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乡风民风文明和谐。
2010年春农村经济管理姓名:冉 洁学号:1052004403231
[摘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方针下,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
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上坝乡的新农村建设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正视并解决
这些问题,更好的促进上坝乡的新农村建设简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发展新农村建设上坝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
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
是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下,推动农
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一、上坝乡基本情况
上坝乡全乡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
12.67平方公里。境内水域面积3600亩,其中有一小型水库一处,总容量2120平
方米,可利用库容1940立方米,库水清澈、周边风景秀丽,行 政区包括3个行
政村,11个自然村,全镇共有11671户,24508口人,劳动力10178人,其中少
数民族占98%以上。全镇土地总面积161165.5亩,其中有耕地10855亩,林地6654.6
公顷,林木覆盖 62.2%。
二、上坝乡的发展优势
(一)良好的地理、交通位置
上坝乡位于道真县东部,距县城仅6公里,良好的地理交通优势使得上坝乡
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吸引大批投资,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上坝乡按照“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的原则,把环境绿化美化纳入建设整体
规划,设计了绿化方案,并在公路沿线植树800余株,达到了花草错落有序、庭院容貌整洁美观。2011年上坝乡被评为全县环境优乡镇,(三)良好的投资环境
2011年,经过积极争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坝乡建
立了上坝工业园区,利农农资配送中心,港富混凝土公司在上坝成功落户。
三、上坝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措施
(一)统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坝乡以发展工业、生态农业等为主导产业,以稳定经济、加强工业、发展第三产业为宗旨,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创建文明县和省级生态县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2011年以来,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全民致富的热潮,要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入手,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追求新的发展目标,激发新的发展动力,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强势氛围。
(二)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
近年以来,上坝乡以公路为轴线,在八一村、民顺村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在中心村打造100亩高标准金银花生态采摘园,在双河村发展规模化核桃基地200亩。这一系列高标准的农业园区建立,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全镇林果业和采摘园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成功的解决了部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本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基础。
(三)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从2006年开始,上坝乡按照市、县两级的总体部署,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无偿拨付启动资金、争取市县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推动各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推动各村环境整治和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美化农村环境。到2010年底,全镇3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街道硬化和改水改厕工程,而且全部均达到了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镇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
2007年上坝乡八一村被列为遵义市13个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根据本村实际,实行农民集中上楼,利用节约出来的村庄占地引进二、三产业,逐步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养老保障等问题。截至目前,上坝乡已近引进利农农资配送中心,港富混凝土公司等几家企业入驻,大部分村民已经实现了居住在楼房,上班在厂房的生活。八一村的发展很好的起到了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极大的带动了本乡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四、上坝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力度有待提高
近两年政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环境建设方面,而支持二、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很少;基层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办理规划、土地等方面的手续复
杂,周期太长,限制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村经济发展。这也是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增收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村级干部依赖思想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不干事。上级政府的参与以及政策、资金的扶持,使有些村级班子有不思进取、过度依赖的思想。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知识了解甚少,对新农村建设实质认识模糊,不考虑本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意愿,盲目地、一味地搞建设,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急于求成。本来应该先改水后修路,有的村修好了路再刨开;为了追求速度、抢工期、抢成绩,已经进入冬季了还修路,结果第二年路面就开裂了。这些行为劳民伤财,有的村因此欠下了很多债,给农民增加了负担,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四)考虑新农村建设的差别性不够
上坝乡3个行政村,每个村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不同,人口的数量、素质不同,因此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因地而异,各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重点也应该各有不同。然而,整体而言,上坝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方向却大致相同,这是难以取得普遍的理想效果的。
(五)群众思想观念转变难
许多农民对新产业、新技术、新项目不感兴趣,“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对“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化农业主业发展模式心存疑虑,存在“三怕”:一怕产品卖不出;二怕龙头失约;三怕经营失败。
五、对上坝乡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凸显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所思所想所盼。我们应采取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把握导向点,科学编制规划
1.要把握正确的导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序,做到规划先行、以规划为刚,以规划为基础,以规划促发展。
2.要科学编制规划。规划必须符合农村实际,尊重发展规律,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规划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尽量使产业聚集、土地集约、人口集居、工业集群;规划必须切实可行,深刻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目标明确具体,制定措施切实可行,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分期分阶段梯次推进。
(二)把握立足点,增加农民收入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增收,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促进发展,抓住京郊地区良好的发展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使农业生产向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加工配送方向发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农民就业外,充分利用开放村级图书室、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新农村建设将是一句口号。
(三)把握着力点,提供组织保障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
1.解决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对村级领导班子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自觉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
3.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以村级财务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使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四)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参与到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从解决农
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感觉到新农村建设本来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广播、标语、文化墙、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宣传的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形成团结奋斗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2.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市、县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增收为核心,以村镇建设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配套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富足宽裕,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文明新风尚基本形成;村镇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美化整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乡风文明和谐,农民安居乐业,全镇80以上的村建成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中心,加快发展。更加注重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二三产业,实现工农互动、工商互动,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推进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破除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农村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坚持实事求是,扎实推进。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固定模式,力戒形式主义。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
4、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围绕蔬菜、花卉、林业、畜牧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区。
5、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方向,按照“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的思路,通过引进联合、改制改造、加大扶持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企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2010年,全镇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原则,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农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
6、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依托造纸、橡胶、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园区为载体,以上延伸下游产业链为纽带,打造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发展无污染的加工项目,鼓励各村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发展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两进”工程,构建覆盖全镇农村的商品经营网络。力争到2010年,全镇75以上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80以上。
三、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努力提高村镇建设管理水平。加快编制实施村镇规划,今年全部完成300人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严格执行“一书两证”等制度,强化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思路,因村制宜,区别对待,分类创建,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农村新型村居,力争“十一五”末农村基本实现住房砖瓦化。
(2007年—2011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2007年3月,***乡迎来首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5年来,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各位指导员的辛勤工作下,***乡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现将***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5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略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乡党委、政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乡党委、政府重点抓。***乡党委、政府不断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根据***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办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 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指导抓。***乡党委、政府要求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指导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按照“六大员”的职责要求,立足所驻村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多办实事、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乡机关、站所结对抓。在结对共建活动中,乡机关、站所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乡机关、站所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服务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 2 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围绕产业发展,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生态立乡、文化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支柱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探索符合***乡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五基”建设 工作队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推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三是逐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四是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五是农村基层民主完善。
(四)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农民群众宣传发动工作是关键。一是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村组干部、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等,积极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四是在乡、村主要街道、主要路口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建设新农村”宣传专栏,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农村试点工作的情况。
三、主要成效
(一)工作队进驻后农村的显著变化 略
(二)当地干部群众对工作队或指导员的评价 五年来,每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凭着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用一桩桩小事,认真履行着指导员工作职责,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一名共产党员对农村工作的无限忠诚进行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用真情和汗水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敬业之歌。一件件实事,让***乡的百姓笑逐颜开,点点滴滴的小事,使当地群众逐渐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4 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每到一处,他们就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三)队长重要作用的显现情况
队长实地指导指导员*人次;牵头组织培训指导员* 人次;与指导员交心谈心*人次;开展调查研究*次,撰写调研报告*篇,访谈干部职工*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条,被采纳*条;为基层讲党课*次,参加人数*人次。
(四)指导员发挥重要作用情况
指导员开展调查研究*次,撰写调研报告*篇;提出合理化建议*条,被采纳*条;为基层讲党课*次,参加人数*人次。
四、基本经验和特点
(一)把握基本点,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坚持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各方面重大关系,始终保持工作的正确方向。主要是坚持强化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二是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把发展特色产业放在首位,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群众持续增产增收,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强化农民群众的主体 5 作用。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是强化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二)突出着力点,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努力在重点领域尽快取得积极进展。一是以制定科学规划为先导,通过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制定中长期规划,又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建设安排;二是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三是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坚持不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动员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四是以加强农民培训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特别是要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加强对农村青年的示范性培训,提高农 6 民的务农技能和素质;五要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从农田水利、改水、改厕、改灶、改电、改路等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抓住切入点,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基层、落实到农户的工作突破口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坚定不移抓深化促发展;二是坚定不移抓思路促发展;三是坚定不移抓项目促发展;四是坚定不移抓产业促发展;五是坚定不移抓基础促发展;六是坚定不移抓民生促发展;七是坚定不移抓党建促发展。
(四)统筹关节点,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新格局 实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一是注重与培植产业促农增收相结合;二是注重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三是注重与建立责任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工作时限、工作责任,并实行责任奖惩制。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普遍性的共性问题和本乡特有的问题 共性问题:
1.指导员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指导员能力参差不齐,作用发挥不平衡;指导员的日常管理还待进一步完善;一些派出单位对指导员工作上支持不够有力、生活上还不够 7 关心,后盾和依托作用发挥不明显。
2.指导员“六员”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过去的5年,有极少数派出单位向组织推荐指导员时,有应付交差的情况,指导员到村后找不到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协调员、指导员、督察员的作用发挥不够好。
3.部分指导员在原单位的工作末全脱钩。不论抽出的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职工,都有在原单位工作未脱钩、未全脱钩的情况,分散了这部分指导员的工作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工作。
4.村干部、群众对指导员在争取项目资金这方面的期望值过高。农民群众对无形的支持和帮助不易看到,只着重你给他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对指导员争取项目资金办实事的期望值过高,这与项目资金有限形成反差,不利于提高群众对指导员的信任度。
5.群众观念落后,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深刻认识。在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群众都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词,但问其涵义,知道者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由于农民群众知识普遍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6.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缺乏群众参与。近几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民主管理方面仍存在些许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在某些重大事项 8 的建设上,村“两委”没有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缺乏群众参与。
本乡特有的问题:
1.***乡是把迪庆州建设成为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稳工作任重道远。***乡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扶贫攻坚任务重,维稳工作任务重。
2.***乡地处边远,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瓶颈式的交通,每年的雨雪天,各村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严重制约***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3.***乡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新农村建设缺乏经济基础。
4.村、组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有待加强。村、组环境卫生的整治存在临时性、任务性现象,大部分村、组在环境卫生整治上尚未制定相关村规民约,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缺乏科学管理。
(二)对策建议或具体解决措施 对策建议
1.强化选拨,把优秀人才派往农村一线锤炼
要坚持标准,确保指导员选派质量。因为要履行好指导员的职责,就必须要有同指导员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按照“德才兼备,选强派能” 的原则,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德才兼备,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干部选派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保证选派质量。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通过先训后派,提高指导员农村工作的水平。组织培训如何做好“三农” 工作、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履行工作职责、怎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指导员熟悉“三农” 工作的基本内容,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明确指导工作的目标任务,使指导员进入角色快,工作效率高,作用发挥好。
3.加强激励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要大力宣传指导员在指导新农村建设上的好做法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指导员工作开展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4.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新” 字上下功夫 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产业主导型、资源开发型和生态经济型等多种新农村建设模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关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指导员要关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基层党员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的风口浪尖上,处在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十分辛苦,要真正重视、理解、关心和爱护基层村级干部,多看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多总结他们创造的好经验,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好工作,让他们心情舒畅地与 10 民相处,满怀信心地为民谋利,从而逐步建设形成一个和谐的班子、小康的村子、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
具体解决措施:
1.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群众认识,使广大村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角色、主体作用。
2.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建设新农村为了群众,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群众共享。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充分听取、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一是要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职责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二是落实村民自治,要进一步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让村民广泛享有村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抓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全乡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
一是要严格按照***乡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推进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 11 资源优势,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全乡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要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推动全乡的大发展。
3.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实现村庄建设科学管理;二是制定村、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章可依,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三是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四是把好报建关,对有问题的不予报建;五是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些建设项目的设计图纸,保证乡村建设的设计规范;六是把村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一是要村、组干部带好头,节俭办理农村红白喜事,努力减少铺张浪费;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娱乐氛围,全方位挖掘整理最能体现***乡风土人情的歌曲、舞蹈等自娱自乐曲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树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5.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夯实组织保证 新农村建设要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要着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抓党建促发展,强基固本,优化保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夯实组织保证。一是要加强基层 12 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二是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三是要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乡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规划】推荐阅读:
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11-07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06-28
县新农村建设规划07-01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10-02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07-18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探讨05-25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活动的06-17
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7-11
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季度工作小结06-07
农业农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