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推荐8篇)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1

2010-11-18 09:12:49作者:林清明来源:铁岭县腰堡九年一贯制学校文字大小:【大】【中】【小】 住宿生的管理。

由于普九计划的实施和学校布局的调整,致使农村中小学的在校人数迅速的增加,使得寄宿制学校的住宿房间和管理明显不够,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独身子女带来的影响,或是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住宿在校外,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校外住宿生的管理已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农村产生了大量的 “留守儿童”。在我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有很大比例。父母远行,孩子缺乏照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他们同其他的孩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应慎之又慎。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就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流失问题。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生存之本,目前一方面由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以及学校对于优质生源的争抢,导致农村一些条件好的家庭的子女和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选择进城就读。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家长“读书无用”思想的作怪,或是家庭贫穷,供不起儿童上学,只注重打工带来的眼前利益的诱惑,还有部分儿童对功课不感兴趣,不愿意上学,致使许多适龄青少年放弃学业,过早的踏入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生源的严重流失,进而影响到仞在校的学生,使得学生的综合水平下降,严重威胁着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势在必行。针对学校现状和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我校深刻认识到在这样一所农村中学,能否做好学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办学效益的好坏。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使学校后勤管理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那么学校工作也就做到了一大半。倘若在学生管理上放松要求,出现纰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质量,更谈不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抓好教学时间外的学生管理。

重点抓好授课时间外的三个时间段管理,密切注视学生动向。

第一个时间段:早晨6:00—7:20,实行晨练晨读制。每天清晨6:00从听到第一声起床的铃声起,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就开始了,每天由值班的行政人员逐个巡视宿舍和校园,敦促校内住宿生起床,在校园内晨练晨读,并安排一些班主任和责任心强的教师随班督学。

第二个时间段:晚上7:00——9:00,晚自习时间,晚自习课分班进行,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值班,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习,辅导学生。值班老师必须确保学生的出勤情况。

第三个时间段:9:30以后,就寝时间。晚自习结束后组织校内住宿生就寝,遵守就寝纪律。同时安排专职教师巡守校门,值班教师于学生同楼层就寝。确保学生安全。

对于所有住宿生,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首先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班主任都要做到“三清楚”:住宿人数清楚,学生信息清楚、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楚。“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校内每个宿舍,住房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很容易了解每个宿舍学生和教师情况。

第二是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责任到人。

学校宿舍实行执勤教师与学生同住同楼的零距离管理,为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实行执勤教师与学生同住一层,以便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和照顾。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分别负责每个班级的寄宿生,责任到人,信息互通,如果发生应急事件,将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第三是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

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舍长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宿舍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第四是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方针。

一是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

二是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由各班班主任负责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

三是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师信道”的目的。

四是要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学生。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教育。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尽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是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

农村学生的诸多问题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原因造成,“留守生”问题的解决,失学儿童的防控都是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规范适宜的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更需要群策群力,不断尝试和改善。所以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综合解决。共同构筑起关爱学生的多维教育体系。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2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逐步看重, 学校出现了很多的变化, 比如学校翻新, 学校更换先进的电子设备, 学校对图书馆等地的建设, 使学校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这就使得我们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要求就越来越高。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 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 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 人们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 认为国家的就是无穷无尽的, 使得浪费了许多国家的固有资产, 对固有资产的管理不严, 导致账实不符, 缺少对固有资产的定点定期盘查, 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 账面反映的固有资产与实物不符, 有账无物, 造成虚假的账目信息, 发生这些的原因一是因为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资金被挪用, 学校的某些人员拿去做一些与学校教育事业没有关系的事情, 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账外资金越规构建固定资产, 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只部分入账, 做出一些假账;三是会计在做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错误长期累积下来使账目不清难以查证, 账目表里面的账目与现实中实际的操作以及脱节太久, 根本对不上。

(二) 管理不够细化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着漏洞, 资产管理责任不够细化, 学校资产管理混乱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建立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因为制度不完善而杂乱无章。也有一些学校虽然制度健全但是制度已经老旧, 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 导致操作起来出现漏洞, 制度不完善或者错误的制度将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使管理人员管理信心下降, 学校的固定资产得不到保护, 有时候闲置资产在闲置的时间里也有可能因为时间过长, 导致资产流失。比如电子设备, 这个特殊的闲置固定资产本来就是被淘汰下来的, 长年闲置不去用便会加速老化, 导致不能用, 如果还要花金钱去修理, 那么这个固定资产就变成了赔本的资产了。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管理人员只看重于资产的进出, 不注重管理制度的完善。其实一个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看会计的账目上就能反映出来, 资产的用途没有登记, 或者领用资产的手续不齐全导致出了问题没有人承担责任。实际上,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规范要求, 学校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人进行处罚, 但是并没有这样的一个部门来进行这个工作, 而大多数承担责任的人都是一些管理者, 所以就更加导致错误的恶化, 制度对人没有约束力, 也就达不到管理的效果。

(三) 闲置固定资产的问题

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问题, 学校的一些不需要用的固定资产就叫闲置固定资产, 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包括闲置房地产和闲置电子设备, 学校内部的整合过程中会出现闲置的房地产, 科技进步中学校淘汰出来的一批批电子设备, 这些闲置固定资产都是不需要用的, 要及时的整理出来, 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配合学校的运作。

很多的审计工作都疏于表面, 缺乏细致的审计监管, 许多学校存在着资金周转不通, 教学设备老旧, 教学用房不足的现象, 另外学校的一些部门只看到局部的利益, 看不到整体的利益盲目的挪用资金, 使资金被闲置固定资产占用。学校进行的财务工作一般只注重日常的开支, 对固定资产的审计不重视, 很少进行有效的盘查, 可是实际上在现实操作中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往往只要审计部门的阻止就可以做到更好, 所以审计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管理人员应该好好的利用审计部门把存在的漏洞及时补好, 以防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如何管理学校固定资产

一是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的管理人员除了有关于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校财务部门必须改正以前的错误管理观念, 把固定资产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从本学校实际情况入手, 制定一套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并设立相关部门, 对学校资产集中管理, 把权限放在一个部门, 做到有法可依有部门可解决有人承担责任, 通过分类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及档案、家具五大类, 便于学校统一协调和管理。

二是学校可以按照相关规定, 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使每个规定有可操作性并且符合时代的要求, 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细分,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操作的人, 做到责权统一, 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当责任人犯了错误时应该根据责任机制进行相关的处罚, 处罚的工作一定要明确。监督机制重点在于检查各个工作的执行情况, 一个完整的监督工作必须定期定点的检查, 可以进行年度考查等机制, 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制定赏罚制度, 有奖有罚工作人员工作起来就能更加用心。

三是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 新的制度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保护, 在保护固定资产的时候, 对固定资产的清算盘点很重要, 通过盘点资产大概了解固定资产的数目, 认真做好每年的盘点工作, 把资产透明化, 使账账、账实相符。

四是运用信息化电算化实行网络管理, 把信息做到公开化, 资源共享让各部门能更好的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把监督工作也做到更简单, 实现动态化管理。

五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选人机制, 在挑选管理人员的时候, 除了考核财务方面知识还应该挑选一些高素质的在管理方面有能力的人。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和事要有约束力, 制定的制度要有权威性, 制度的制定要得到高层人员的认可这样才有推行的权利。

六是财产管理部门, 可以统一设置一个固定资产的系统, 保证每一笔账目在出入的时候都清楚明了, 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是针对每一个对象的, 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资料卡, 并在资料卡上写上具体的信息, 比如日期、物品、类目、数量、金额、来源、保管人姓名, 按资料卡上信息存入账目表里, 根据分类分开账目表记录, 每月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增减日期序时登记, 只记余额, 不记数量, 按月结出余额, 及时反映每个对象的具体情况。财务部要做到经常性的定时与不定时检查, 随时了解学校财务的运营情况, 方便向上反映。

七是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得不到一个好的执行就形同虚设, 执行力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管理的执行力是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基础,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中, 学校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的建设问题是一个负责的问题, 也是一个必须加强的问题。

三、结语

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 我们在做好自身的同时应该时刻关注新形势下的变化, 更新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的同时, 不能盲目只寻求自身的管理, 只看见过去的弊端, 看不见当下的漏洞,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不断的改进, 不落后不退伍, 把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学校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也在急剧增加, 管理难度日益增大, 尤其是随着校际间的合作与调整、学校内部推行的后勤、财务、人事、分配等各项改革的深化。如何规范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以前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资产安全体系控制不够完善, 账目不清、账账、账实不符、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出现。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新的要求下逐步改善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固定资产,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芳.试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9, (7) .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3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困境;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2004-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了100亿元组织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截止到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寄宿生人数已经达到2643.03万人,占农村地区在校总人数9423.8万人的28.0%,并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农村小学寄宿生总数达到947.61万人,小学阶段寄宿率为14.6%,农村初中寄宿生总数达到1695.42万人,初中阶段寄宿率达58.1%。在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高达21.4%,初中寄宿生比例高达66.7%。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农村教育最重要的办学形式之一,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

1.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基础。中国有13亿多人口,目前近半数生活在农村,近七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在农村,八成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农村。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有特殊意义: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二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需要。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历史上许多位于山野乡村的书院、私塾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当前的农村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任务,也发挥着传播知识、播种现代文明的重要作用。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不管城镇化怎么发展,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要有农村,要有土地,要有种田的人,那么农村学校就不可或缺。所以,我们说农村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必须加强建设。

2.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党的十八大和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有利地推动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的进程,2011-2014年国家城镇化率分别为51.27%、52.57%、53.7%和54.8%,年均城镇化率增长高达1.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1-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城镇化率分别为65.1%、68.0%、70.8%和72.5%,年均城镇化率增长高达2.47个百分点。中小学生的城镇化率增速明显快于国家城镇化进程。由于当前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客观存在和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愿望较为强烈,有理由相信中小学生的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加快。

2012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都强调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严禁盲目撤并,这对于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教育公平。但是长期来看,国家政策的支持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村小和教学点减少的速度,给予农村长久居民和城镇化进程中待转移的农业人口一定的义务教育保障,却无法扭转减少的趋势。事实上,自2002-2012年,农村中小学校平均以每年2万所左右的速度在逐年减少,2013年减少1.4万所。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兼顾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提供食宿保障了学生相对就近上学的权利,适当集中教学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妥善应对城镇化,必须建设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

3.建设寄宿制学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继全面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领域最主要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要使全国95%的县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是硬件资源均衡,主要指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装备,一方面是软件资源均衡,主要指师资队伍均衡。从硬件均衡来讲,相对于人数较少,随时可能面临撤并“危险”的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来讲,投资寄宿制学校无疑是效率和效益的最佳选择。就师资队伍来讲,农村地区由于办学条件和生活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往往吸引不到优秀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素质亟待提升。还有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规模过小,教师数量相对于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严重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寄宿制学校,既解决了学生上学远的困难,又整合了教育资源,特别是整合优化了教师资源,能更好地发挥不同结构师资的不同功能,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此外,相对集中的办学和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1.单项建没好,整体条件差。一些寄宿制学校由于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新建了宿舍楼或学生食堂,但由于不是全面建设,经费支持不足,导致有的学校只是宿舍好、食堂不行,或者食堂好、教室不行,特别是合格的运动场地、床铺、课桌椅、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严重不足。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审计数据,1 185个县中重点调查的学校共有553.91万名学生提出了寄宿需求,但这些学校的宿舍仅能容纳462.64万人(占84%)寄宿。部分学校宿舍还存在空间拥挤、条件简陋以及管理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抽查的12533所寄宿制学校中,有919个县的4515所学校(占36%)生均宿舍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平方米标准,涉及寄宿生185.56万人;538个县的160l所学校(占13%)存在“大通铺”或两人一床等现象;878个县的4990所学校(占40%)的学生宿舍楼内未配备厕所等设施;还有8113所学校(占64%)无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或由授课教师兼任,780所学校(占6%)在周边3公里以内无医疗机构的情况下也未配备专职医护人员。

2.教育经费缺,学校运转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偏重于学校硬件建设,对学校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的经费支持重视不够,甚至在一些偏远艰苦地区,地方支持补助力度不够,经费拨付并未考虑寄宿制学校的水、电、采暖费用支出较大等实际情况,造成运转困难。

3.工勤人员少,经费没处出。毫无疑问,寄宿制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压力要比非寄宿制学校大很多,然而在很多地方,教师编制配置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力度不够,造成教职工数量和结构都难以满足客观需求。一些寄宿制学校教师既当教师,又当厨师,还是宿舍管理员和保安员,工作责任大、压力大。还有一些山区寄宿制学校由于远离医院,学生生病就医难,迫切需要增加合格的医疗工作人员。而根据现行的财务制度,很多地方由学校聘用的工勤人员的经费无法开支,更谈不上为他们购买保险和社保等。

4.饭菜质量次,学生营养缺。一些寄宿制学校厨房和餐厅建设不达标,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就餐条件、卫生条件差。一些食堂饭菜质量差,菜品样数少且无变化,学生一周都吃不上一个荤菜。各地普遍缺乏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均衡膳食的指导,只有极个别地方配备了兼职的营养师,普遍缺少食堂饭菜质量的监督和监测制度。还有些寄宿制学校地处边远地区,山高坡陡,交通、通信都不发达,虽有食堂却吃不上好饭菜。

5.学校离家远,学生回家难。一些地方过度撤并村小和教学点,集中建设寄宿制学校,导致学校学生离家远,每逢周末放假,学生集中回家,往往交通运力不足,造成学生回家难。还有一些地方公共交通建设不足,黑车、超载等现象增加了学生回家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笔者调研的一所中部省份镇区的寄宿制学校,在生源高峰期,该校共有初中学生2300多人,近年来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学生逐年减少,学校经过两次合并整合两所学校后还只有800多人,寄宿生中离家远的距离学校有十几公里,寄宿学生周末回家,主要是搭便车或由家长骑摩托车来接,还有一些学生是搭乘黑车,交通安全风险增加。

6.家庭教育少,心理问题多。根据调查,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养育的现象较为普遍,家庭教育缺位严重,还有一部分寄宿生虽然父母在家,但是也是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缺乏与父母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淡漠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一些寄宿制学校,夜间安排学生上课或上自习,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文娱体育活动少,课余生活单调,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7.安全隐患多,学校责任大。近年来,一些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寄宿制学校要保障学生一天24小时的学习、生活,从住宿安全、饮食安全、卫生健康到学习活动、课余生活管理,学校都需要通盘考虑,安全管理压力很大,安全隐患多。同时,一些地方“校闹”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压力,当前对于涉校涉生安全事故法律依据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纠纷的处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8.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寄宿制学校保障水平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生活服务不细致,利用社会资源不多,家校合作还不够,甚至有些学校管理随意性较大,有章不循,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教育部虽然于2014年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还是显得有些针对性不够,仍然需要健全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

9.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地方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力度不够,并没有有效抵御住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村教师的待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待遇低导致一些农村教师生活状况窘迫,年轻教师“下不来,留不住”,优秀的年富力强的教师,也纷纷进城或“改行换业”了,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中年教师塌陷”问题,影响教学质量。2015年,国家虽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扎根、服务农村,但从实际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相关工作的力度。

10.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据教育事业统计,2014年,全国城区小学的生师比为19.9:1,而镇区和乡村小学的生师比分别为17.1:1和14.4:1;全国城区初中的生师比为12.6:1,而镇区和乡村初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1.4:1和8.5:1。这说明,相对于国家颁布的初中13.5:1、小学19:1的城乡统一编制标准,农村教师并不缺,总体上还有所富裕。但是很多寄宿制学校教师结构性缺员严重,缺男教师、缺年轻教师、缺音体教师成为困扰很多地方的老大难问题。

三、兴利除弊。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新时期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合理布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形势,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保障寄宿制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特别要配合国家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寄宿制学校,重点在镇区,兼顾乡村。适当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规模,提高办学标准,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发挥试点引领效应。

2.加强考核,强化各级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成绩纳入对地方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有力保障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管理。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并重点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同时强化依托乡镇政府和乡村中心学校,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县、乡(镇)人民政府要统筹解决好寄宿制学生上下学的公用交通问题,积极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履行维护学校的治安和安全、动员适龄儿童入学的责任。

3.综合改革,突破影响寄宿制学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是利用“全面改薄”契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使地方政府在项目经费使用中获得有条件的自主性,以便更加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在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应该是“缺什么补什么”,避免出现单项建设不错,整体条件差的情况。二是加强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分年度动态监测,特别是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情况,综合考虑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性支出的比例、城乡学校差异系数等情况,划定教育投入结构红线,此举也可以促进避免地方政府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以后,不均衡现象的反弹。三是结合国家正在实行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全面改薄工程,建好寄宿制学校食堂,试行全国统一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免费餐券”制度,一日三餐均可使用,既可在寄宿制学校里使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就近的饭馆就餐,提高学生营养保障水平。四是通过教师编制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寄宿制学校必设常设人员岗位,并将其工资纳入专项财政支出,或增设事业费保障他们的待遇。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保安、宿管员、厨师、医护人员都是学生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4.强化管理,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寄宿制学校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监测和评价体系,帮助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二是指导做好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推动学生意外伤害处理机制立法,建立学生意外伤害援助机制和涉校涉生矛盾纠纷仲裁调解机制,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三是加强育人模式的改革,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加强对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扭转一些“只教书不育人”现象。四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探索城市优质教师资源的城乡共享模式。五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建立一套特色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避免农村学校“千校一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鼓励一些学校因地制宜地建设养殖和蔬菜基地,既可以作为高年级学生勤工俭学和体验劳动的场所,也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一日三餐的饮食。

5.综合施策,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统筹城乡教师编制和岗位设置,实施区域统筹和动态调整,并向寄宿制学校倾斜,统一城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并向乡村教师倾斜。二是吸引优秀人才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从教,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建设教师周转房,使教师能够留得住、干得好。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推动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农村寄宿制学校轮岗交流。加强人文关怀,预防职业病,为教师每年安排一次免费体检。三是改革教师培养工作,依托地方院校加快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培养,试点双定向(生源定向、就业定向)培养,优先保障专业师资紧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四是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改革“国培计划”,给予地方教育部门更多的自主权,提供菜单式服务,由受训教师选择内容和时间,增加教师培训的实践环节,推行教师异校挂职学习交流制度。

6.以人为本,加强对寄宿学生的关爱和关心。一是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老师关爱代替不了家长的亲情,学校应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教育政策和教育观念的宣传工作,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让他们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关爱自己的子女。二是多创造利于家长和子女沟通的条件,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体验,增强家校沟通合作。鼓励学生家长“常来校看看”,给自己的孩子送饭送衣送温暖。鼓励寄宿制学生“常回家看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试行放春、秋假制度。三是丰富寄宿制学生的学校生活,设立图书室、活动室,通过兴趣小组等形式,课余时间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愉悦身心,避免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开展非盈利性服务,或者引进社会资源,为寄宿制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四是重点关注留守儿童,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提供视频聊天和语音通话等服务,为留守儿童和家长进行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便利。五是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寄宿学生的饮食、住宿、卫生、安全等多个方面,定期开展身体健康检查、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各项预防措施,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并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状况给学生家长,共同促进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

新形势下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 篇4

——练国桃

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生态形成的先期要素,而现代学校管理则是学校教育生态平衡形成的关键。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要使教师们实现从吸收理念到教育教学实践的转换,就必须以新理念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支撑,作保障。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写教案,成绩如何记录,如何评价一节好课,如何组织观摩研讨、评课、议课,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绩效考核怎么进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监控,学生期末综合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原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必须随之而进行重建。下面就新形势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谈谈自己看法。

一、践行人本理念,增强自主意识。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而传统学校管理从“三率”和升学率等“物化”的指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活生生的师生当作被动的管理对象。由此孵生的管理制度往往是侧重于终端目标管理,制度本身更多的让人感觉到无情和残酷、缺乏人文的体验和关怀,导致有些教师为了达到管理制度的目标就不择手段、不讲方法。而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于工厂的程序化、模式化工作,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才能创造一个适合教师发展的宽松、自主的空间,才能激发教师的热

情和潜能,才能培养遵守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在工作繁杂今天,需要给教师松绑,需要给学生松绑,要还给他们时空,还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我认为:教师的行为不是依靠制度就可以规范的,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文化氛围的认同、对教师个性的理解和尊重及对自身事业的追求。文化氛围就是成文的管理制度与不成文的文化意识的形成默契的统一体,是制度良性执行运作的基础。学校在制度重建过程中要加强文化建设的内容,根据新形势要求制定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使师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各类活动制度化,逐步确立“事业至上,氛围无价,自强不息,德业俱进”的校园主流文化。教学上学校倡导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的新理念。日常教育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品和言行来感染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人,以“人情味”为主旋律来丰富“管理即服务”的人本管理模式,提升“以德治校”的精神理念。学校还要办好校刊、校报,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构建了学校的精神乐园,积淀学校文化,宣扬和展示学校文化。要努力营造春天般的环境,让教师在这个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建功立业,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身心健康地学习成长,天地人合一,你我他同心。

二、倡导合作精神,增强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适用教育教学,在学校制度的建设上也同样具有很大的运用价值。育人需要形成合力,社会发展更需要团队精神,只有倡导合作精神,增强参与意识,才能使制度重建更科学有效,少走弯路。

首先,课改的过程就是不断沉淀经验、生成成果的过程,就是不断集中智慧、进行创新的过程。要确立“以人为本、上下合作、民主协商、反复论证”的决策思想和“制度方案征集—内容条款设计—集体讨论商议—教代会讨论通过”的工作流程,使教师变只是学校制度的被动执行者、服从者为制度的设计者、参与者。并且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使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干劲、集中经验、生发智慧。如《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师形成性评价方案》等在教师的参与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而产生,这种共同参与机制会使学校重建制度在教师中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于有些制度或许我们现在做不到,或是暂时做不到,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做到或永远做不到。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成为学校价值和标准的倡导和最高追求。

其次,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要体现在活动中。没有活动,合作参与就是一句空话,它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任何制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活动是学校落实执行学校制度的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来检验制度的价值和成效,以活动促进教师增强参与意识。有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如以教育期刊为媒展开与教育专家对话制度,读书笔记展示制度,优秀案例评析制度,教学反思征集制度等。另外,每一年学校都组织一系列活动,如学科竞赛、书画展、文娱汇演等活动。多数活动以年级组或科组为单位开展,把成绩、结果列入考核,在活动参与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

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 篇5

王延和

(730324 永登县民乐乡初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学生来自全乡10个行政村,在全校近777名学生中,寄宿生高达538人,占学生总数的80%,这么多的寄宿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中存在着诸多像偷盗、深夜不睡影响他人、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更有甚者深夜翻越围墙,溜出宿舍到外面聚众喝酒,让管理老师防不胜防。住校生管理成了学校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就成了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心。

加强住校生管理,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建规立纪、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加强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

1、为了加强住校生管理,每学期学生会、团支部号召各班以倡仪书、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宣传,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让同学们认识到寝室是一个小型集体,是学校、班级集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同学们中间树立“宿舍是我家,一切靠大家”的集体主义思想。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宿舍文明管理活动,从而为学校加强住校生的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树立共同的目标。我们组织学生围绕每个人的生活目标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每个宿舍每两周开一次民主讨论会,通过讨论,同学们自己拟定共同目标——“力争学期评为标兵宿舍,月月都是文明

宿舍。”通过目标的确定激励每个舍员勤奋学习严守纪律、爱护公物、积极劳动。要求“宿舍的工作人人做,集体的事情大家管”,让每个舍员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分配—定的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

3、营造良好氛围。开学初,学校全体同学美化自己的宿舍,布置自己的“家”,每月进行宿舍美化的评比,营造良好的氛围,从中培养学生热爱宿舍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每学期各班都按照学校要求召开一两次以宿舍为单位的畅谈人生、遵规守纪、生活习惯、心理探究等问题的主题班会,组织几次以宿舍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以增加舍员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建立规章制度、加强自我管理

1、纪律是约束人们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共同生活目标的保证,是加强管理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学校住校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刚进学校的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许多学生存在作息不及时,物品摆放凌乱,被子乱叠或不叠等众多的不良习惯。为此,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了《学生宿舍管理规则》、《宿舍美化标准》、《文明宿舍标准》、《文明宿舍评比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张贴在公共区域较显眼的地方以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律约束。我们还把规章制度印发给每位学生,组织他们学习、讨论,让学生熟悉宿舍纪律、宿舍内务的具体规定。

2、选好管理干部。宿舍长是宿舍成员的“领头雁”,一个宿舍建设的好坏,关键在宿舍长。为此,搞好住校生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选好宿舍长。学校开学初即要求班主任认真选好宿舍长,选择那些品德好,威信高、有责任心、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生活处定期召开宿舍长会议,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汇报情况,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交任务,给办法,培养工作能力。

3、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为了更好地加强住校生管理,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在住校生管理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学生中加强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既管理他人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也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我们结合学校的学生值周制度,把宿舍纪律、卫生、内务的检查结果,纳入班级三项红旗竞赛的评比中。每天住校生从起床到就寝都要接受值周班同学监督、检查。值周班的同学要根据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扣分,检查结果不仅跟学校三项红旗竞赛(纪律、卫生、锻炼)挂钩还跟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挂钩。在检查评比工作中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量化考核均由学生来操作,值周老师则主要是协助值周班做好工作,起指导者的作用。

三、落实常规检查、及时反馈总结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住校生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校长具体负责,还要求各班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经常到宿舍询问宿舍成员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宿舍中存在的问题。生活指导老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生理上的一些问题,传授一些生活、生理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学校每月还要对部分住校生开一次座谈

会,及时掌握学生中的情况,了解住校生的思想动态。

2、落实常规检查。在住校生的管理中我们除了实行值周班检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外,还十分注重落实常规检查,做到学生查与教师查“双管齐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宿舍评比办法》,通过“文明宿舍”的评比来促进宿舍文明建设,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坚持做到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每天检查的评分及时登在“文明评比栏”,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公布一周的“文明宿舍”,学校发给奖状与奖品,期末把“文明宿舍”评比结果作为先进集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班主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促进学校住校生的管理。

3、及时总结反馈。在加强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检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全体同学、班主任老师反馈。学校大力表扬先进,指出有待改进的方面,及时激励,正确导向。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学生本人,令其改正,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过责己”,有效地遏制不良风气的形成。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检查、督促、评比、反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促进良好宿舍集体的形成,能加强住校生管理,也是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

四、常抓不懈为功、不断探索提升

几年来,我校在住校生管理中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优良校风建设,学生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以前在宿舍看武侠言情小说、说不文明语言、不按时作息、内务混乱现象逐渐消失,现在学生宿舍空气新鲜、干净整洁,宿舍成员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家长很放心让子女寄宿在校,学生也融入了寄宿生这种集体生活。学校对住校

生的强化管理,使学生的精神风貌人为改观,促进了优良校风的形成和发展,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也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宿舍文明管理的模式符合养成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不但落实在教学,也落实在其它各项工作之中。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成绩代表过去,在住校生的管理中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还需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与探索,通过认真学习与总结,努力使我们学校在住校生管理上更上一个台阶。分享到新浪微博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6

来源:http:///

2011年是我国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4月10日颁布的国发[201118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种子行业的重组整合拉开大幕。搞好新形势下的种子市场管理,是摆在广大种子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大力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1.1 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2006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家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政策要求,相继完成了种子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种子管理机构,种子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各地尤其是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乏办公经费、办公条件差、监管基本设施落后等问题,种子管理保障措施难以到位,成为制约种子市场监管,影响农业生产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发[201118号文件过程中,应按照“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明确种子管理机构职责,将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种子管理经费,完善种子执法和质量检验设备,充实执法车辆,为种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1.2 强化种子管理队伍培训针对种子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及重大变革,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种子执法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有关领导、专家,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精神及与种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让种子执法人员认识到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种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种子执法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强化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2.1 完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目前,各地普遍存在县级种子质量检测项目不能落实,种子质量监督检验设施、仪器明显不足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不能适应种子监督抽检工作的需求。各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建设的机遇,加大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先进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强化种子质量检测能力,配备必要的种子检验人员,提升县级种子质量监管能力。

2.2 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监督,保证农业用种安全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种子质量监管,坚持例行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组织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县级种子管理机构要根据自身条件,对本地经销的玉米、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质量抽检;不具备检验条件的县(市、区)抽检样品交市级种子检验机构统一检验,市级种子抽检覆盖率要不低于30%。各级检验机构在样品确认、结果通知、异议处理、结果判定与报送格式等方面要规范,能提供可追溯的证据。种子质量抽检工作技术性强,责任重大,检测机构要做到严格程序,操作规范,记录准确,证据链完整;同时,要增强时效性,抽检结果和处理意见要及时公开通报,正确指导生产用种。对于抽检发现的不合格种子,种子执法机构要坚决依法查处。此外,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对主要作物品种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和品种纯度田间同季鉴定,对质量不合格种子依法进行查处,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强化品种安全管理工作

3.1 强化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是种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加大主导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指导农民选择品种,应用良法,是各级政府及种子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的重要举措。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构建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积极整合筹措多方面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新品种展示体系的投入,完善公益性新品种展示职能,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和新品种更新换代,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

3.2 认真做好主导品种的示范推广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科技需求,认真做好当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形成技术操作规范,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等,集中展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在关键时期,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农户进行观摩学习,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面,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作用。

3.3 加强种子执法,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种子执法力度,提高农作物品种管理水平,建立推广品种和新引品种的登记备案制度,为品种推广和审(认)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对未审先推、越区种植、侵犯品种权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理,认真做好退出品种的管理,保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农业用种安全。依法强化种子行政许可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4.1 对市场主体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当前我国种业面I临跨越发展的机遇,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及种子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宣传力度,组织种子企业及种子经营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种业的新政策,积极为种子企业重组整合提供政策支持。

4.2 严格行政许可,加强市场监管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后,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进一步规范申报审批程序,完善审批责任制,严把形式审查、材料审核及实地考察关,确保种子企业的“质量”,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促进种业跨越发展。

4.3 进一步强化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强种子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对准予许可的企业人员资质、设备条件、注册资本、经营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掌握种子生产经营者的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具备发证条件的种子企业予以清理整顿,依法处理;同时,加强对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行为的督导检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

4.4 完善种子市场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在种子市场监管中,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一方面要抓好对种子企业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将未的种子经营者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建立市场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全面掌握种子市场经营者的情况,提升监管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作用。促进种业和谐发展

5.1 广泛开展种子信息服务为会员服务是种子协会的首要任务,中心工作。协会以服务种子工作、服务“三农”为宗旨,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及时介绍省、市种业发展的动态,发布种业新闻,公布种子法律法规等,便捷服务会员单位。

5.2 推进种子企业诚信建设种子协会应该大力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组织开展种子生产经营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对种子生产经营诚信单位进行通报表彰,树立行业学习标兵;制定种子协会会员自律公约,规范会员行为,进一步促进种子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5.3 发挥纽带作用,促进种业和谐发展协会要代表广大种子企业和工作者的利益,反映种子生产、流通、技术中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维护会员正当权益,当好政府的助手,成为政府与流通、经营者及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7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人才的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同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教职员工队伍是学校的“顶梁柱”,也是学校宝贵的人力资源。教职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和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为例,就是要看能否培养出“三农”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初级人才,能够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显身手的、得到广大农民和社会认可的、能够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中专毕业生。

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一级、哪一类学校,不论是哪一种人才,哪一类知识分子,只要在自己的学科、专业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做出成绩,做出贡献,被学生、家长、社会所认可,就是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校。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校有效的管理与创新的人力资源建设。所以,以新思维、新常态、新理念做好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与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人事制度的改革,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 影响着教职工的积极性,甚至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培训, 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专业规范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偏低, 每天都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法以全新的理念对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许多中专职业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对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中,他们认为人事工作就是事务性工作,只要做好上传下达, 做好日常工作中的工资变动、保险变动等事务性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具备新形势、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具有的新思维、新理念,也没有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学历、学位、业务素质等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

2.领导重视不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与认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领导“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比较严重,没有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重视不够,学校在重视教师的同时,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支持,不能充分认可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不能像教师一样享有科研及职称晋升的同等待遇。这样就导致管理人员与同等条件下教师的待遇相比逐年降低,一些管理人员就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对工作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将心思放在了校外的一些经营活动上。

3.学校内部缺乏健全的竞争机制,也没有建立或者虽然有制度但是执行得不好。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立木为信,奖勤罚懒,是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热情,做好学校每一项工作的基础。但是,在许多中等专业学校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激励模式下,首先,“大锅饭”的现象还很严重,“有饭大家吃,出工不出力”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其次,没有建立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奖励机制,无法对成绩优异、贡献较大的教师进行重大奖励。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负能量。第三,中等专业学校基本上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下岗、失业问题。因此,导致一些教职员工不思进取,责任感与危机意识都很淡薄。

4. 缺乏必要的教师培训和再教育机制。当今时代,信息万变,知识更新的时间大为缩短。但是目前我国中专学校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具备硕士学位的很少,有的甚至还只是专升本;还有许多课任教师专业不对口,无法满足所教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接受再教育培训的需求非常突出。一些学校虽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出台了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招生、教学、升学、就业等众多现实问题往往使学校和教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些费了很大精力培养出的高学历人才,一有机会又都“跳巢”到上一级高校了。结果总是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中专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二、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1.中等职业学校领导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一定的高度,实现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坚持选贤任能的原则,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的态度,尽可能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从而做到知人善任,用当其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不负众望,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校的一手资料,充分了解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特点、专长、爱好,从而着眼于人,着力于人,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他们在眼界、思想、知识、技术上走向开放,创造机会与空间,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2. 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公平机制建设,有效地开发教职工的潜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氛围。公平要从基础做起,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工资、奖金、住房、学习、进修、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都有相同的机会;其次,拓宽教职员工进入竞争平台的通道,能够纳入更多的参与者;第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消除或逐步消除教职员工参与竞争的制度障碍。第四,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科研、管理岗位,公开招聘,阳光操作,择优聘用。

3“.学习者强,学习者胜。”在当今变化如此迅速的新经济时代,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要积极鼓励在职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接受研究生教育。不论是脱产读研,还是在职读研,只要是读完研究生课程,取得研究生学历,并回校服务5年以上者,学费全部报销。对原学历不合格或不对口,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取得本科文凭并且专业对口的教师,学费按50%报销。不论在学校哪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教职工,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要积极支持。一是要在经费方面提供保障,设立学历提升培训学习专项经费,按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二是要在时间上给予支持,想方设法为他们调整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尽可能为其开“绿灯”,让他们得以更多地“充电”。三是要为每一位教职员工量身打造进修计划,制定学习目标。比如,专任教师要在3年内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专业还都必须对口;研究生学历要达到20%以上,专业必须对口或相近。四是要求学校的教务科长、专业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课题责任人、课程带头人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并且专业与所教专业对口,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有条件的还要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

4.增强责任意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正人先正己”,当好学习的排头兵。一方面,要争取一切可能得到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短板”能够盛放更多的“水”,发挥最大的“木桶效应”。另一方面,经常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讲座、沙龙等等,将教师的再教育当成一项长效任务来抓,深刻认识教师是“蓄电池”而不是“蜡烛”,不能仅仅是停留在过去的“照亮别人,燃灭自己”的认识上。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要为其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师培训计划,支持和鼓励他们都能够以高昂的学习态度参加岗位培训,让他们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尽快学习与掌握教育技能与方法,尽快掌握教育科学知识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同时,要善于发现与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将具有业务专长于特色的学科带头人抑或是在某一课程上有影响力的教师组织起来,推荐他们参加国内相关的短期培训班或者研修班等等;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与动态,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教学、科研、特长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学校的“品牌”学科、重点学科,从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是实现中专功能的主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与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不断挖掘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同时特别指出,要造就一支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水平。这是对我们从事农业技术、管理干部和人才培养的农业职业学校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

新形势下,我们要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做好深化农村改革的引领者,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理念深化改革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一切为了农民的需要,一切为了农村的需要,一切为了农业的需要,以“三农”的视点看待教学、教改,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教学机制,完善课程设置: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二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四是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五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开放式教学,尽可能全覆盖广大的城镇、乡村,让更多的人群接受教育与再教育。只要是农民、农村、农业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与教改方向。

教师是实现中专功能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要不断增强中专学校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顶层设计,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和推进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机制,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重视各类人才对制度建设的需求,鼓励每一位教师员工都能够积极投入到为自己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中来。我们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善于从事物的对立面、差异性、因果关系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做实每一件关系到教职员工的事。

摘要:新形势下,以新思维、新常态、新理念做好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人事制度的改革,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影响着教职工的积极性,甚至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切实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章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如何管理住校生 篇8

[摘 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①认识学生,走进心灵;②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③建设优良的班级。

[关键词]新形势 班级管 有效性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要想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运用正确的理论。笔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①认识学生,走进心灵;②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③建设优良的班级。

一、认识学生,走进心灵

1.接任新班级时如何认识学生。

(1)在观察中认识学生。观察法是班主任认识学生最基本的方法。班主任只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如学生的服饰打扮和情绪的变化等常常是发生问题的迹象和征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加以指导和教育。班主任要对观察到的材料去伪存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再得出观察的结论。

(2)从书面材料中认识学生。书面档案材料记载虽然不深,但可以作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点。笔者曾经在接手新班后,迅速阅读了全班同学的档案,发现其中有三位学生的品德表现极差,存在逃课、进网吧、打架等恶习。于是,在开学第二天就积极与他们的家长联系,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月过去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不良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先从学生的书面档案材料开始了解,有助于班主任有效地对他们施行管理。

2.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用一颗真诚而热情的关爱之心,去理解、帮助学生。例如,在“亲子活动主题班会”上,笔者让同学说说“爸爸妈妈让我最伤心的事”和“我最对不起爸爸妈妈的事”。可是,同学们似乎都不愿意谈自己的事。于是,笔者站起来说,“那就先让我来讲讲吧!”“初一那年的暑假,正值农忙时节,不巧外婆家里出了点事,爸爸也不在家。天色刚蒙蒙亮,妈妈就起床跟我和哥哥说:‘你们等会儿起床,把黄豆种子挑到某某地里。我现在要去你们外婆家里,等会儿直接在某某地等你们。’我们回答到:‘哦!’等醒来后,哥哥挑起黄豆种子,我挑起肥料,正准备出门。突然,妈妈怒气冲冲地回来了,‘你们怎么还没有出发,我等了很久了!’„„接着,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这让我感到很伤心,发誓再也不要理妈妈。后来,爸爸悄悄地告诉我,要理解妈妈,打了我们她心里也很不好受。慢慢地,我也就想明白了,原来妈妈让我最伤心的事同时也是我最对不起妈妈的事。”笔者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之后的发言,他们一个比一个积极,都愿意将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一片深情,才能使学生的心花灿然绽放。

二、提高班级管理的艺术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想有效地管理与组织好一个班集体,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验的借鉴、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进一步将自己的行为艺术化。

1.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分布实现班级管理。近几年来,每次接任新班级时,笔者都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与每一个学生交谈,然后和大家一起讨论确定自己新学期的目标,并制定出量化的细则,经过多次修改后成文。

第一,纪律(基础分100分)。

(1)乱扔乱泼剩余饭菜,每人每次减2分。

(2)不按学校规定,随便外出者,每人每次减2分。

(3)在教室大声喧哗、打闹、打扑克或从事学校禁止的其他活动,每人每次减2分。

(4)在会场内喧哗起哄,每人每次减1分。

(5)不服从管理,顶撞学校教职工或学生干部者,每人每次减5~10分。

(6)上学、放学校内不得骑自行车,违者每人每次减2分。

第二,卫生(基础分160分)。

(1)教室卫生不清扫,每天每次减5分。

(2)桌凳、卫生工具摆放不齐;门窗、玻璃,不干净;黑板、桌面,不及时擦净,每项每次减1分。

(3)从教室向外扔垃圾,每次减5分,证据确凿但找不出责任人的,每次减10分。

(4)卫生区不清扫,每次减10分。

第三,公物(基础分100分)。

(1)故意损坏校内公共场所。每人次损坏一件减3~5分。

(2)损坏学校内所有文化标语、喷绘者,发现每人每次减3~5分。

(3)检举揭发(情况属实),每人每次加10分。

第四,两操(基础分100分)。

(1)出操过程中打闹、嘻笑、说话,给班级造成不良影响的,每人每次减3分。

(2)眼保健操不做或不认真的,每人每次减4分。

第五,校徽管理。

(1)在校期间不按规定配带校徽者,每人每次减1分。

(2)团员没有佩戴团徽,每人每次减1分。

第六,加分。

(1)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情况属实,每人每次加2~10分。

(2)做好事情况属实,每人每次加2~5分。

(3)受学校表彰的先进个人,每人每次加2~20分。

(4)向广播站投稿,被采用的每篇加1分;向校外报刊投稿被发表的,被采用的每篇加5~10分。执行负责人由班委任命,一个月量化一次,公布结果,并作为期末评优的一个标准之一。学生害怕丢失自己的管理分,有同学犯了点错,就主动找到笔者,要求在学校里捡垃圾,以得到加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坏习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正。

2.实行组长自主管理,实现班级管理具体化。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笔者对分组管理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组长座位安排:首先,开学让同学们选八个组长,两人一组,然后让其他同学自由选择到哪一个组去。个别拿不定主意的人或组与组之间的人数差距较大时,让组长和同学调解,以使每组人数大致相同。接着,组长给组内人员安排座位。学生相互之间通过商议协调,将座位安排得很合理。

(2)组长安排职位:开学要上课了,科任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要解决,如作业怎么收、背诵情况怎样才能检查到位,等等。这些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就动用学生的力量,让组长分配任务,做到人人为组服务。现列举其中一个小组的组内人员职位安排:

丁佳丽:负责语文杨娟儿:负责数学

陈昕仪:负责英语杨铃芳:负责科学

历加逢:负责社会华 迎:负责思品

陈 红:负责卫生胡 定:负责纪律

杨盛:负责三项检查朱圆圆:处理临时的事情

总组长;朱鑫雅

(3)组长安排值日生:由组长和组内人员协商安排值日生和抬饭抬菜的同学,教室和包干区的值日工作全安排到位,由组长及负责人监督。以下是第一组组长安排的抬菜抬饭值日生:

丁佳丽杨娟儿:抬菜 陈昕仪杨铃芳:抬饭

历加逢华迎:分饭 陈红胡定:拖地

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有学生打扫,每天清洁一次,相当于天天大扫除。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教室都感觉很干净,很多老师也常常夸班上整洁。虽然教室的学生人数较多(54人),但感觉比其他班级要宽敞得多。

(4)早上交作业学生自主管理:早上学生交作业总是很乱、慢。于是,笔者采取了如下措施:在教室门口做一个柜子,分为六个大格子,分别放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社会、思想品德的作业。学生练习本侧面的下方贴上标签,上面写着组别、组号、姓名。第一组、第三组用红色标签,第二组、第四组用蓝色标签。早上学生到校后,先把作业放在相应的格子里,然后早自修。科代表只要最后去检查,看一眼就知道有无交齐,快而不浪费时间。

三、建设优良的班级

在实践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

(1)保持教室卫生。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全班同学长期努力,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扔等不良行为作斗争。在重视教室环境,督促搞好班级卫生,保证教室窗明几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明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2)精心设计,创新墙饰。传统的班级布置整齐划一,缺乏活力和特色。笔者利用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的班会活动,把布置现场活动的任务交给了几个热爱美术的学生来负责,让全班同学出谋划策。大家想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好点子,并亲自动手参与,积极性格外高涨。这样既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又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3)设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读书,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有效途径。小小的书柜里面放满了借来的书和学生们自己捐献出来的书。比如,笔者班上的陈江同学因为小学时父母离婚,学习品行极差,但笔者发现他有一个优点――爱看书。于是,笔者就有意识地从图书角找了一本《感悟母爱》借给他读。之后,他渐渐地有了一些变化,一年下来,他的进步非常大。不能不说图书角在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精神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

(1)让孩子自信起来。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是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翁家浩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从小学就放弃学习,算得上是令笔者最头疼的学生。因此,他会经常得到笔者的“特别关照”――训斥,但效果并不见好,笔者已经快有放弃他的心思了。直到有一天,因为他答对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懂的问题,笔者很恰当地表扬了他,后来又在他的作业本写到:“你的智慧是别人不具有的,如果能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你会成为班级的骄傲。”以后上课时,他敏锐的思维、不同的见解,经常得到笔者表扬,成绩也进步了很多。可见,一味地否定,只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能采用鼓励性评价,捕捉一些“浪子”的闪光点,更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信。

(2)让学生的毅力得到升华。“在开学时,我的心里顿时产生一种毅力,想把书读好。可是坚持了一个星期,我越来越坚持不下去了,反而觉得不读书比较轻松。好像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毅力这种东西。能帮帮我找到毅力吗?”这是一个学生在开学时写给笔者的一封信。后来,笔者这样给他回了一封信“:开学时心里顿时产生‘想把书读好’的想法,那不是毅力,只是一种冲动而已。你想一想,连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住,那能叫作毅力吗?毅力包括:持久力、耐挫力、抗干扰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踏踏实实地去做;失败了也不气馁;不受别人干扰,继续前进,那就叫毅力。你说,还需要到哪里去找呢?不就是在你自己的身上吗?不就是需要你自己将它唤醒吗?”

学习是唤醒自身毅力的最好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顽强的学习毅力,对其一生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教师只有先学会尊重学生,才能被学生尊重。笔者曾经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巨象集团’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不远处有一位老人正在修剪灌木。中年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卫生纸,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没说什么。中年女人连续抛,老人一连捡了六七个纸团,但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原来,中年女人是想以此来教育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这位老人一样,只能做这些卑微的工作。老人得知真相后,生气了,叫来该公司主管免去了中年女人的职务,并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中年女人惊呆了,原来这位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集团总裁,她后悔莫及。”很多学生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知道了不管是国家总统,还是马路清洁工人,都是平等的人,谁尊重了别人,谁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考[EB/OL].Http://blog.省略/wangyan7075/blog/static/96***835151132/

上一篇:酒店员工快乐工作环境构建研究下一篇:应聘律师助理面试英语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