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精选10篇)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1

摘 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立足企业发展实际,通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等多种举措,探讨了发电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和谐是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稳定、健康、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发电企业在面临煤价大幅上涨,燃煤供需紧张,经营压力大等众多因素下,职工思想波动大,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下面结合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实际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一、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制度保证

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以合同的形式体现,这样才会给职工吃定心丸。按照《劳动法》、《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等规定,该公司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制定了《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公司工会、分工会、工会小组三级劳动保护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的作用,指导帮助职工签订了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规范了劳动用工,保障了职工权益。每一位职工都与企业签订有劳动合同,多年来未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纠纷事件及职工集体上访等任何不稳定事件。2006年该公司荣获了“河南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该公司从1996年实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来,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他们不仅抓机制建设,而且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和保证机制。在执行中他们不仅注重程序和形式,更注重实实在在的效果。每年6月、12月都组织职工代表及集体合同双方协商代表进行巡视,每年职代会召开之前都要充分征集广大职工对集体合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合同协商会议,由行政和职工双方代表进行协商修订《集体合同》,再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才最后签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工作,从96年至今,每年的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良好,职工队伍稳定。

二、以企务公开为龙头,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助力

以制度为基础,求真务实,科学规范公开机制。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机制是规范运作一切工作的基石。该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建立公司、公司属部(室)、班组“三级”工作实施网络,将公开工作的“触角” 延伸向“终结班组”,实现了公开工作100%的覆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又先后制定出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企务公开工作考核细则》、《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化企务公开制度的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对企务公开测评制度》等,在制度上明确了各级公开机构的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和应达到的标准,从而使各级公开机构按照《细则》的要求能主动到位,知道了在公开工作中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形成了党政把关,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好“三关”,即认识关、制度关、协调关。行政自觉落实,切实负起实施责任,做到了“三及时”,即及时确定公开承办部门、及时提供公开内容、及时整改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关键,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几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把握关键,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做到企务公开工作的“一化三性两延伸四结合”。从制度上、内容上做到“一化三性“,即将公司公开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体化管理、考核中,使其成为企业的法定管理程序,确保企务公开工作不因时间的变迁、领导人的变更和工作人员的更替而受影响。严格公开程序,做到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实效性,保证了企务公开的持续发展。在企务公开实施过程中,注重在“两延伸四结合”上下工夫,即把企务公开的“触角”纵向延伸到班组,横向延伸到生产(工作)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始终与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正建设紧密结合,与评议、选拔、任聘干部,与提高干部素质紧密结合,与健全完善职代会制度、落实职代会职权紧密结合,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

在强调职代会作为企务公开基本载体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宽渠道,探索其它有效的公开形式,如:公司情况发布会,代表组长联席会、职工代表巡视质询、建立企务公开栏、MIS网络、首电信息等形式实施公开。

三、签订和落实《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从机制上保证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落实,为广大女职工免除了后顾之忧

该公司女职工700余人,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做好女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签订和落实《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从机制上保证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落实,为广大女工免除了后顾之忧。《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对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特殊问题作了专门规定。女职工特殊权益的落实纳入每年的职工代表巡视中,每年的6月和12月份专门组织职工代表集中对女职工合法权益落实情况进行巡视,并将检查巡视结果进行公开,历年来企业没有发生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事件,充分保证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落实。同时他们利用基层女工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女职工权益保护执法监督员的能动作用,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发动,以《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婚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广大女职工中大力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活动,把普及女职工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引向纵深处发展,使广大女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

该公司女职工在入党、职务聘任时,无歧视女职工现象的发生。女职工在进修、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技术人才和享受其它福利方面,与男职工享有同等待遇。女中层干部人数不断增多,职代会中女代表所占比例与女职工所占比例相适应。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代表女职工参与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的全过程,参与制定及修改涉及女职工权益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特别是女职工在结婚、怀孕、生育、哺乳情况下,没有无故拒绝使用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发生。妇科病体检为一年两次,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公布,同时督促有病女工及时看病就医,充分保证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有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员工发展培训工作制度,有效保障职工权益

按照《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和企业工资制度,企业能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并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还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每都将个人账户对账单发至职工的手中。近年来职工收入也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增长,没有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的情况,使广大职工的利益得到了根本的保障,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企业按照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人才工程,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针对职工教育培训制订有《教育培训规定》、《培训管理制度》等,每年制定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培训的高质量完成。

五、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该公司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他们还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节能减排劳动竞赛、“双增双节 盈利攻坚”竞赛活动;结合机组大小修开展了机组检修劳动竞赛;在全公司推行“首席员工”“首席专家”制度;继续开展“安康杯”活动、“四创两争”经济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继续深入开展“创争”活动促进职工素质工程的提高;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三人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创建和谐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2

第九社区管理中心是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管理的最大的社区之一, 地处河南省濮阳市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心地段, 辖区面积700万平方米, 常住居民18921户, 总人口63000余人, 现有失待业人员近3000人, 专兼职失待业管理人员16人, 年登记就业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5%以上, 2012年10月被濮阳市政府推荐为河南省充分就业社区、全省就业先进单位。

社区就业管理工作在省、市及油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坚持“真困难、真帮助”的原则, 充分发挥社区就业服务“贴近百姓、了解实情、工作直接”的作用, 以人为本, 夯实基础, 狠抓落实, 开拓进取, 通过就业宣传、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创业帮助等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工作, 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领导重视, 明确目标, 强化促进就业工作

社区上下牢固树立帮扶就业、创业是最大的政治理念, 党政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目标, 制定了“搭建一个平台、培训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品牌, 努力实现社区登记就业率95%的工作目标。

1.加大考核力度, 提高履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就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 在社区领导的支持下, 社区制定了《第九社区就业系统考核细则》、《第九社区就业系统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通知》, 细化了考核内容及办法, 首次将定性考核改为以定量考核为主, 将各居民站失待业人员的就业率考核分值提高到总分值的65%。在严考核、硬兑现的基础上, 及时公示考核结果, 落实奖罚兑现。全年调整社区就业协理员3人, 提高了社区就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2.树立行业形象, 提高工作效率。为使油田及社区就业政策及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油田“比学赶帮超”活动的要求, 成立了由社区副主任为组长的就业工作“比学赶帮超”考核领导小组, 开展了以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优质服务、健全基础资料台帐、促进社区失待业人员就业和自主创业为内容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并在社区进行了全面动员, 层层发动, 调动了就业工作人员和协理员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得了较好效果。

3.制定帮助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为推进“比学赶帮超”活动深入开展, 结合社区就业工作实际, 要求各居民站对照先进找差距, 分析原因, 找准问题关键点, 制定整改措施, 确保整改到位、落实到位, 建立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东环居民管理站付玉青上任后, 认真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 她经常与来就业咨询的人员交流谈心。针对部分人员不了解油田相关政策、就业帮扶的程序、劳务输出基地等情况, 经常深入居民家中, 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 耐心细致、推心置腹地交流, 有适合的就业岗位, 第一时间上门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东环居民管理站由原来的就业管理落后单位跃升成为社区就业管理标杆单位, 并被社区评为先进单位。

二、整合资源, 齐抓共管, 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社区现有10个居民管理站、11名协理员, 辖区内有20个主业单位。为了充分调动各单位专兼职就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 社区建立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辖区各单位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

1.利用就业平台抓宣传。社区除在《中原石油报》发布就业信息外, 还利用板报、公示栏、LED显示屏等平台宣传就业援助优惠政策、用工单位信息、就业相关知识、就业典型事迹, 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工作人员和协理员利用闲瑕时间上门宣传外输人员的先进事迹, 讲述超越小区左娟经劳务输出后成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陕西省咸阳石油分公司加油站站长的先进典型, 让待业子女及家人对外部就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有更深入、更直观的认识, 由被动等待就业岗位转变为主动适应就业岗位, 最终达到就业的目的。

2.开展帮扶活动促宣传。在党群系统开展了“我为子女外输献一计”活动, 收集合理化建议34条, 为社区的外输工作开阔了视野;在共青团系统开展了“争当外输典型”活动, 涌现出了张玲等7名外输先进典型;在工会系统开展了“我为困难家庭外输人员排忧解难”活动, 涌现出了付玉青等3名同志主动为双残家庭、困难家庭上门做后勤保障服务的典型事迹;在主副业单位开展了“我为一线骨干子女外输做一事”活动, 调动了一线骨干人员为油田劳务输出工作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河东小区双残家庭魏遂召激动地说:“社区就业工作真是做到家啦, 感谢给我们生活保障的各级领导, 是你们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又充满了活力。”外输就业的子女魏金英说:“我一定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 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油田、回报社会。”

3.发挥老党员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支部书记、楼栋长的作用, 做到就业政策解释到位, 宣传咨询工作到位。片长、楼栋长利用闲瑕时间上门服务, 做好上级就业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招工公告等文件资料的宣传工作。师苑小区何振华, 1988年出生, 高中毕业后, 一直想在油田招劳务工, 但缺乏就业竞争力, 没有找到理想工作, 协理员为其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他自身状况, 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 退休老党员高伍德及时为他送上了华北石油局的招聘信息, 最终顺利前往华北石油局就业。

4.建立就业服务“流动岗”。针对群体个性差异, 组织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向失待业人员“送信息、送政策、送岗位”, 分类开展就业指导, 及时有效进行就业帮扶。超越小区待业子女聂海波, 35岁, 初中文化, 劳教释放人员, 无一技之长, 父母体弱多病, 曾多次到周边企业找工作无果。超越居民管理站了解情况后, 根据其自身条件, 介绍他到一家化工厂做临时工, 新疆西部钻探公司来油田招工时, 劳动就业站主动联系, 帮助他实现了就业。

三、分类指导, 落实责任, 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帮扶

2011年, 油田子女外输工作在稳定原有外输企业的基础上, 又拓展了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企业输出地。为适应新时期劳务输出工作的要求, 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摸清家底。为搞清失待业人员的实际情况, 我们更新完善了各项基础资料, 对辖区内失业人员、社会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离异家庭未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员、困难家庭失待业人员、有外出意向人员、已外出务工人员等9类人员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 分类整理, 摸清了底数, 建立 (完善) 了失待业人员信息库。

2.指导求职。对于有外出意向人员, 我们为其分析就业面临的困难和自身的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 帮助失待业人员调整好就业心态。对每一份招聘公告, 我们都会设身处地为求职人员着想, 帮助他们分析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内容, 让他们充分了解就业环境, 学会取舍, 进入“就业快车道”。

3.责任到人。采取层层承包、细化责任的方法, 将失待业人员的工作动态、就业需求和思想动向等责任落实到站工作人员、区片长和楼栋长, 以确保失待业人员的数量、就业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特长、家庭情况、思想动态等“六个清楚”, 并为他们建立了详细的帮扶信息档案, 实施动态管理, 提供跟踪服务。

4.帮扶到位。对困难家庭子女, 进行“一对一”帮扶, 让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协理员与待业子女面对面谈心, 宣讲油田面临的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 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勇敢地走向社会就业。有适合的就业岗位时, 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将就业信息送达, 并给予就业指导。

四、搭建平台, 选树典型, 扩大社会就业影响力

为保证社区待业子女能够出得去、留得住, 我们加强与各劳务输出地的联络, 了解外输人员的工作状况, 从中选树典型, 利用榜样的力量, 带动更多的子女外出就业。

1.建立网上沟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不仅让待业子女和外出务工子女能够有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 而且也加强了与劳务输出基地的信息沟通, 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状况, 使待业子女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油田就业形势和招用工信息。

2.选树外出就业先进典型。及时了解社区外输子女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 对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及时撰写事迹材料, 通过报纸、电台、就业宣传栏、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 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子女走出油田实现社会就业。

3.举办外出务工座谈会。为了让有外出意向子女对输出企业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有直接的了解, 外出就业子女回油田时, 我们及时举办外出务工座谈会。2012年9月, 在福建厦门就业的张玲返回油田时, 劳动就业站组织20多名有外出就业意向的人员及家长, 与张玲返进行座谈交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东环居民管理站的刘尊林、刘芝荣兄妹俩在参加此次座谈会后, 前往江苏省昆山市纬创电子厂就业。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虽然我们在社区就业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 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 以饱满的热情, 忘我的精神, 扎扎实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迪庆 篇3

在党的藏区政策指引下,迪庆州摆脱了以往“有资源、无财富,有文化、无品牌,有群众、无基础”的困局,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迪庆特点的发展道路,迪庆各族儿女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九月的香格里拉秋风送爽,圣洁的雪山脚下洋溢着欢乐祥和,盛装的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关怀下,以高原情怀、大山的品质,奋发有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展现出一幅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联欢的画卷……

9月12日,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民族体育场拉开序幕。经过10天的激烈竞争交流与精彩表演展示,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顺利完成了全部赛程,于21日下午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东道主的迪庆代表队在竞赛项目中获得38枚金牌,表演项目获得4枚金牌,成为本次民运会的最大赢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迪庆代表团的传统优势项目—赛马的比赛中,迪庆代表团斩获19枚金牌,继续领跑。

如今,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然落幕,然而,对深入贯彻中央新时期提出的治藏方略,奋力前行在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征程上的迪庆州来说,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征程。

百舸争流千帆竞

乘风破浪正远航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而今,迪庆州不断开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的冲锋号角正吹响着云岭大地,发展的蓝图已徐徐展开。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迈向未来新征程,迪庆州深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更是关系全州发展全局的关键所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夯实经济实力,以集约发展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以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打造发展新高地。

自觉肩负起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两大历史使命,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干劲和气魄,未来,迪庆州将紧扣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坚持“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思路,把改革创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多措并举

构筑创新发展驱动力

“要比任何时候都重视产业建设”,迪庆州委、州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产业建设是迪庆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2013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1.3亿元,增长13.6%,增速位列全省十六个州(市)和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第2位,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9、1.5个百分点;

抓好“三农”工作,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部署。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迪庆州委、州政府充分认识当前新型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形势,深刻把握内涵实质,切实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013年,全州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0.7亿元,增长7%,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全州农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粮油生产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9年连增。2014年,全州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抓好“五小水利”工程,解决3万以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不断改善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在2014年将贫困发生率控制在43%以内。

强化“三个支撑”,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科技支撑、基础支撑、服务支撑”为保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调优调强工业结构,迪庆州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代价小、社会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动力在创新”,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认为,强化环保、安全、能耗、用地标准,促进落后、产能过剩、污染大的产业退出,宁可牺牲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坚守和保护生态。筑巢引凤,关键是要搭好基础保障的“巢”。要加强骨干电网、公路路网等基础設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要继续做好园区建设工作,提升园区服务、管理和经营水平,加强能源保障,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园区集中。

同时,在强化服务支撑方面,要主动解决好企业融资、技术改造等服务工作,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着力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要善于“借鸡下蛋”、“借梯登高”,加强招商选资,引导资金流、人流向迪庆聚拢。

围绕“三个问题”,着力抓好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解决好农民“人往哪里去”、农业“产业怎么建”、农村“钱从哪里来”三个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走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切实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聚集能力。同时,加快乡镇建设步伐。争取实施一批以乡政府驻地为主的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步完善乡镇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等市政功能,构建各具特色的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把规划、建设、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经济发展,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经济辐射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现代化教育。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面对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发挥民族教育在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的后发优势 ,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从而推进民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nlc202309041627

2013年全州共下达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专项资金1.05亿元,享受学生累计达98461人次。迪庆州民汉合校普通高中、迪庆州职业教育、迪庆州农村义务教育及“双语”寄宿制学校、迪庆州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等项目顺利推进,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加大投入,加强统筹,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重点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扎实抓好一批让百姓得实惠的项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化环境

培育经济增长活力

2013年,全州以工业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增加值54.3亿元,增长19.7%,拉动经济增长8.0个百分点,是推动全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以云铜迪庆有色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为主的全州矿山建设、香格里拉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绿色产业园区路网改造、香格里拉工业园区箐口特色产业片区玛咖精深加工、维西拖枝生物园区基础设施、香格里拉人工虫草菌丝培植、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酒庄及葡萄基地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增长23.2%,其中:轻工业完成3.77亿元,增长12%;重工业完成13.37亿元,增长26.6%。香格里拉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27.1亿元,增长28.4%。未来,迪庆州还将继续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创新园区建管机制,提升园区聚集发展能力,力争新增入园企业5户以上,园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长25%以上。

迪庆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推动跨越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支持。2014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的目标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着力释放有效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迪庆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訚柏说,当前国家和省继续加大对藏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党的十八大和省九次党代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部署;国家和省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这些引导、支持迪庆发展的政策机遇凸显,使我们迎来了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

如何把未来美好的蓝图化为现实?訚柏认为,要坚持投资促进战略。“迪庆是一个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基础设施欠账大,投资不仅是拉动经济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迪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大力挖掘消费潜力。迪庆拥有40余万人,加之‘香格里拉’品牌的吸引,游客规模远大于户籍人口,存在很大的消费空间。”

由此,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培养消费热点,完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机制,以更好的服务、更丰富的产品,提高游客的消费量,以此提高全州各族群众的消费水平。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引擎,对影响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着力破解土地、资金、拆迁等‘瓶颈’制约。2014年,迪庆州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06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

未来,切实发展和保护好香格里拉这片雪域高原的净土,迪庆州各族人民步伐坚定。2015年,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各族群众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全国藏区前列。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然确定。迪庆州正朝向“和谐迪庆、幸福迪庆”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让“香格里拉”这块世界级的品牌,永久美丽绽放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

责任编辑:赵芳芳

多措并举打造平安和谐商业街 篇4

为打造平安、和谐、稳定的商业一条街,商业街管委会通过“四个狠抓”取得了明显效果。

狠抓素质提升促发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专门制定领导干部日常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班子成员进行日常政治学习,以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通过经常的民主生活会,个别交心谈心等,切实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全体干部的责任意识教育。努力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对党组负责的良好局面,构建一个团结的集体、和谐的团队。通过严格考勤纪律、规范机关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廉政、警示教育、政治思想内容学习,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狠抓卫生保洁树形象。确定保洁人员每人一段,做到每天及时保洁。设立卫生巡查员,对步行街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负责对经营者进行宣传和督促其自觉维护。在市场内容易产生垃圾的地方放置果皮箱10个,以帮助经营者解决不能及时将垃圾处理以至满地乱丢困境。市场管理人员参与卫生管理,做到整治到位和督促有力,并加大对市场卫生的整治力度。

狠抓消防安全促平安。在节日期间牵头,组织公安、消防、安监、反恐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消防检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一方平安。落实安全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对本辖区内歌厅、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每月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并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大检查,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并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切实做到安全消防管理措施到位、消防设施正常运行、消防器材完整好用。

四强化职能,狠抓工作落实。早夜市摊位出售推行“阳光工程”。委托拍卖行对早夜市摊位进行公开拍卖,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和办法进行招投标,对公告发布、投标报名、资格审查、招标程序、评标办法、招标纪律、及投诉电话等全部进行公开,使招投标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有效防止了违规操作、暗箱操作,为广大业户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竞争购买环境。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5

洪湖乡 刘剑 ***

为确保国庆节假期间全乡的稳定安全,洪湖乡于9月30日召开维稳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全乡维稳安全形势,安排部署国庆期间乡政府及各部门值班人员,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多措并举,为欢度国庆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国庆期间安全。召开乡班子会,组织有关人员对全乡国庆期间的稳定安全形势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落实人员,细化措施,精心部署,确保全乡国庆期间安全稳定。

二是严格值班纪律,全力确保一方平安。认真落实全天值班制度,实行领导带头值班、专人负责值班和事故专报制度。对乡、村的值班制度和值班人员提前进行督查,确保制度完善、人员到位。要求值班人员认真做好值班记录,随时掌握安全动态,遇有紧急、突发事件发生,要及时妥善处置,并立即请示报告,切实做好国庆期间安全稳定工作。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6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于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构建和谐0的民族、宗教关系,积极把握民族宗教工作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自觉地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责任,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民族宗教问题在国内外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9.11”事件以后,由民族宗教矛盾引发的地区性冲突有上升的趋势。有些战争或冲突,虽并不直接表现为民族宗教矛盾,但也都和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1亿多,居住区域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64%,信教群众有1亿多。这“两个一亿多”必然牵动着国家的全局。就我处而言,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少数民族中,以回族居多,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7处。

当前,我处民族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平稳的,民族宗教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工作合力日益增强,形成了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宗教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民族宗教工作面临复杂形势的考验。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局势 的复杂,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突破口,千方百计进行渗透,使民族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和敏感。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宗教问题与政治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当前的民族宗教问题比以往更复杂,所面临的形势更严峻,民族宗教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去重视、去加强。我们必须站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从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群众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准确把握工作的趋势、特点和规律,积极稳妥、有理有据、合情合法地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发展。

二、把握重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一主题,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上用力气,在强化特色上做文章。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抓好宣传教育。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必须长期坚持,并根据民族自治地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权利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民族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

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必须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的合法权益。在各族领导干部和群众中大力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思想觉悟。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定期检查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确保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维护团结稳定。要从本地民族工作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妥善处理涉及不同民族成员的矛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处理化解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发扬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优良传统,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使各族人民始终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三)抓好经济发展工作,促进共同繁荣。各级政府要对少数民族相对聚居村(社区)的群众,从经济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少数民族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财政转移支付、专项扶持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扶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使用,真正起到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托优势资源,面向市场,大力培育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四)做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的培养工作。要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既遵循干部工作的一般规律,又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注重在实践锻炼中考察培养干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善于领导、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注重人才资源开发,把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纳入人才总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用人机制和环境。

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类人才到少数民族相对聚居村和少数民族企业发展创业。

三、把握关键,促进宗教工作新发展

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关系到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保持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已经成为衡量新时期宗教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适应宗教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促进宗教工作新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一)加强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知识的宣传培训。充分运用座谈会、学习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同时加大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克服其对宗教认识上的一些误区;通过对各级宗教工作干部的培训,使其能熟悉掌握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通过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培训,使其能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在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依法开展宗教活动。

(二)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各级民族宗教事务部门要结合实际进行全面调研,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探索依法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抓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育,着力做好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把握主动,确保领导权掌握在爱国力量手中。全面分析当前基督教工作形势,坚持集中治理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以依法治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为突破口,抓治乱治热,促进基督教活动的正常化。巩固伊斯兰教的综合治理成果,在守法爱教的前提下,规范合理的开展活动,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抓好佛、道教道风建设,支持宗教界人士和爱国宗教团体搞好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的规范管理,着力解决乱建寺、乱修庙问题。同时,要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突发性事件,对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果

断处理,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切实维护宗教领域的稳定。

(三)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支持、指导、帮助爱国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最为关键的是把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人士手中。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抓紧培养选拔政治上与党真诚团结合作、宗教学识较好、在信教群众中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中青年教职人员,改变爱国宗教界人士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对接受党和政府领导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和信徒骨干,要本着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原则,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要继续解决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增强宗教团体的自养能力。帮助支持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改善工作条件,解决经费不足等实际问题。

(四)加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涉及宗教和宗教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党在新时期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民族宗教部门必须主动热情地开展好这项工作,通过正确引导、热情鼓励、主动帮助、积极推动的方式组织引导宗教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适应,引导宗教界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加强领导,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应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对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不应削弱,而应该大力加强。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重视、关心、支持民族宗教工作。要在方针政策上进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基本情况清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措施得力,策略方法得当,绝不能使问题成堆,甚至矛盾激化,要扎扎实实地把民族宗教工作抓出成效。

(二)要明确责任,部门联动。民族宗教工作不只是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事,而是党委、政府各个方面的共同责任。民族宗教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多部门的支持。民族宗教、公安、安全、财政、民政、城建、教育、新闻文化等

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尤其是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要有统一领导,形成综合协调机制。有关部门要制定应对民族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预案,并在经费、通讯、交通等方面给予物质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三)要强化主体、健全机构。民宗宗教事务管理要做到机构、领导、办公条件、人员、经费五到位;明确民族宗教执法主体,有法人、有机构,有公章,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积极多方争取,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宗教执法主体建设。各级政府要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问题。

(四)要加强学习、培养队伍。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这三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要培养一支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具有必要的民族宗教知识、善于领导民族宗教工作、工作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要求,具有很强政治和大局意识,较高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水平、丰富的民族宗教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依法行政能力、在民族宗教界有较强亲和力的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同党和政府真诚合作、自觉抵御渗透的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要将宗教界有较高水平、有凝聚力、有威信的中青年教职人员选拔到爱国宗教团体里,加强爱国宗教团体的建设。特别注意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族宗教代表人物和宗教团体的作用,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他们。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7

一是切实抓好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以落实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重点,加大自治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扶持小微企业八条措施等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政策的落实力度,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稳定就业局势。

二是积极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把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强与发改、经信、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介入,依法规范企业的裁员行为,规范有序做好人员培训、分流和安置工作,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对化解产能过程中的失业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免费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促进其再就业。完善失业预警制度,制定应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风险预案,增强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的针对性,切实发挥稳岗补贴功能作用。

三是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强化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提高创业成功率,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从今年开始,自治区启动“创业内蒙古行动”,实施创客逐梦、创业领航、创业筑巢、融资畅通、青年创业、返乡农牧民创业6项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区新增创业企业30万户以上、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促进计划,确保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3万人。推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年底前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245万人以上。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8

蒲波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有效开展,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苍溪县坚持把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服务网络构建、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监督管理、服务氛围营造等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探索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抓好“三大环节”,健全志愿服务网络。一是抓队伍组建。根据开展服务活动的需要,在全县各基层党组织中普遍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党员的自身特点、优势特长以及个人意愿等基本情况,对志愿者队伍进行了认真调查登记,做好党员志愿服务者招募工作,党组织书记任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为使志愿服务便于统一管理,全县以“支部+志愿者”模式为主,把党员志愿者与所在的支部进行捆绑服务,构建“县党员志愿服务中心+乡镇党员志愿服务站+村(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服务点+党员志愿者”“四位一体”党员志愿服务网络。制定完善党员志愿者招募、注册登记、检查考核等多项制度,向社会广泛招募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参加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县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0支,发展党员志愿者2000余名。二是抓教育培训。为使党

员志愿者能更好地提供综合服务,全县按“一专多能”要求,加强志愿者的培训。组织部门深入调研走访群众服务愿望,搜集整理分类各种需求9大类,结合党员志愿者素质情况,制定了以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方案,对党员志愿者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建立起理论培训、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员志愿者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力争把普通志愿者培养成“专业人才”,把“专业人才”培养成“专家型”人才。并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服务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所需的各种实用技能,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以来,各类培训共培训党员志愿者达1000多人次。三是抓分类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要求,坚持对志愿者进行分类管理。发挥老年党员志愿者党性强、经历丰富的优势,引导他们尽己所能,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方面发挥作用;发挥能人型党员志愿者文化素质较高、工作积极肯干的优势,引导他们参与所在村困难群体帮扶、致富信息提供等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发挥返乡大学生、复退军人党员志愿者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优势,动员他们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突出“三大服务”,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一是开展“双向”服务。积极开展党组织间的互动帮扶、联合组织生活等活动,建立组织与组织互动、组织与党员互动、党员与群众互动的机制,使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走出组织的平面,走进社会的立体,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一方面,党员志愿者积极深入村(社区)服务居民群众,带头当好宣传员、参谋员、战斗员、调解员、治安员和示范员,在扶弱济困、便民利民、就业指导、治安维稳、环境保洁、医疗保健、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和其他社会公益性活动中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各(村)社区党组织也积极为党员志愿者服务居民群众创造条件,开展服务需求调研,做好服务联系,提供设施等保障,切实推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服务“台账”。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台账,对党员志愿者采取书面登记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党员向所属党组织提出申请,到所在社区或工作单位统一指定的党员服务工作站点填写《党员志愿者登记表》,并由各基层党组织定期整理形成台账。同时以党员志愿服务周记为基础,对每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成果、服务对象反响等。不定期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这样,大大提高了党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便民”服务。以“农事村办”工作站为切入点,辐射带动便捷式服务,使群众得到的服务更为便利、更为快捷、更为高效,苍

溪县开展了诸多的尝试和探索。诸如,邮电局党支部在各乡镇发展了邮政代办员,把邮电事业发展到农村一线;计生局党支部在各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相继搭建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服务窗口单位主动“下沉”服务。全县各乡镇建立了“农事村办”服务站点,村里的代办员,统一为村民到乡镇办理服务,为群众节省了时间和路费,党员志愿者主动“上浮”服务。加强“三大监督”,确保志愿服务到位。一是加强组织监督。各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服务承诺内容实行一人一卡登记。对每名党员志愿者承诺事项、承诺办结时间、承诺办理结果等内容都分项记录,建立服务承诺档案。党支部委员实行联系党员制度,承担所联系党员服务承诺情况的监督。对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开展情况实行“每月一汇报、每季度一讲评、每半年一述职”,把党员参与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情况作为其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群众监督。党员志愿服务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带着感情、融入亲情、倾注真情,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各支部要求群众监督党员是否真正为群众做了好事、办了实事,是否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明确要求广大群众,尤其是相关服务对象对党员落实服务承诺的情况实施全程监督,并把服务对象提供的情况作为对相关党员的重要考评依据。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对党员志愿服务进行全程跟踪,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增强党员志愿服务的实效。对

于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的,加强正面积极报道,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共在苍溪电视台、苍溪周讯等媒体上宣传党员志愿服务先进事迹12件次,大力宣传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的典型做法和良好成效,大力宣传广大共产党员踊跃参与党员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努力营造了“党员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党员”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对个别组织和个别志愿者“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的做法,明确要求各种媒体进行“找茬挑刺”,给予曝光。

实施“三大举措”,构建长期服务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县委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党员服务队建设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列入全年党建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加入党员服务队,不断拓展党员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形成党员志愿者服务的新品牌。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制定好工作方案,确保党员志愿者参加活动有途径,为民服务有方向,展示风采有舞台。二是建立常态机制。县委将每月第一个星期

六、每月下旬第一个星期六,以及五一、七

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梨花节等区域性重大活动举行时,确定为全县“党员志愿服务日”。全县确保每月开展2次以上集中服务活动,每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一般为当日上午9时至11时)。五一、七

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梨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9

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

沭阳县吴集中心小学位于宿迁市东部,与连云港毗邻,学校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砥砺,奋斗不息,如今已见规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4600平方米,92名教职员工,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名。

学校在以任家惠校长为首的领导下,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校风、严格的管理、一流的质量,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学校教学设施和设备齐全,建有综合楼、教学楼、图书楼、教师宿舍楼,电脑室、音乐室、实验楼、阅览室、教职工活动室、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广场、校园内雕塑耸云,喷泉四射。假山、凉亭、曲桥、长廊、环境怡人,景色优美,校园绿化达标,四季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文化氛围浓厚,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形成“诚毅创新,和谐文明”的校风,“博学、善导、方正、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奋进创造”的学风,充分利用全县一流的德育基地,努力挖掘和开发校本资源,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的育人意识。近年来,学校先后被省教育部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团县委分别授予“江苏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办学先进单位”、“宿迁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宿迁市文明单位”、“宿迁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沭阳县文明单位”、“杰出青年文明号”、“沭阳县优秀少先大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江苏法制报》、《人民日报》时政版对我校的平安创建工作作了详细报道。

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组织

部长李源潮三次莅临我校调研,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等多次来我校指导工作,周边市县领导来我校参观,我校德育基地先后接待参观人数万人次。

学校师生160人次论文作品在省、市、县获奖,其中任校长《小学生劳动情感培养的研究》获省师陶杯二等奖,朱爱国、孙利、邵国庆等论文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我校教师受到国家、省、市表彰的有:魏从强、吴效莲、顾永霞、孙利、周荷生等。

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交通示范校、廉政文化示范点。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领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任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管理,建立完善制度,学校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充分利用我校的德育基地,扎实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作风正派,公正廉洁,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开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重视师德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校重视更新教师的“德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明确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学校教师没有品行不良行为,无有偿家教现象和违法违纪现象;无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平安创建是中坚力量,他们工作在德育工作的第一线,为此,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严格执行《班主任

工作管理条例》和《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总结和交流。学校十分重视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做好家访工作,认真填写学生的操行评语。还单独开设了留守儿童阅览室,亲情电话室,亲情视频室,隔代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对各班级后进生建立了档案,以便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安全集中教育,及时地纠正班风和学风。

4、加强老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每学年初,学校成立培训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班主任培训计划,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培训方案,校本培训方案,多次派老师外出学习取金,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素质。

一、坚持制度,落实措施

1、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依照各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促使教师自觉地挖掘各科教材中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因素,正确运用那些富有深刻教育意义、富有感染力的教材,从各科的教材实际和特点出发,恰当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做到教书育人,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做到: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尊老爱幼,平等待人,见面问好;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制定了《吴集中心小学常规管理细则》,规范学生的言行。

2、加强理想教育,增强目标意识。我们紧紧依托课堂,辅之以校会、班会、校报、橱窗、广播、演讲、国旗下讲话等手段,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人生的远大志向,为他们描摹理想实现的美好图景。

3、加强爱心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爱心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许多班级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让他们讲述在外打工的经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在“爱”的教育中,我们

让学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获得爱的同时,自己更有付出爱的责任。

4、加强纪律约束,规范学生行为。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日常规等,用严格的纪律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念头。学校组织政教处人员和班主任在午休、晚寝等特殊时间段值班到位,查铺到人,对违规学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防微杜渐。

5、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健全,各项制度齐全,管理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学校安全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全校师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还通过组织同学们上法制课,听法制报告会,让他们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治安环境,给师生提供了工作和学习安全环境。近三年来学校无安全事故和师生违法犯罪行为。

6、加强心理疏导,健全学生人格。由于众多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定位不切合实际。这一切往往给学生的心理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不少学生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产生很强的内疚感,甚至有惧怕心理、焦虑心理、自信心严重缺乏,针对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注意力缺失,学校立即采取措施:一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身情况,既看到不足,也看到长处,从而树立信心;二是正确处理压力与动力的关系,使学生明白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光有压力,而没有将其转化为动力,只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三是教会学生化解压力,将压力落实到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上,落实到每一课扎实的学习中;四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自我调节;六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长与学校联系,成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孩子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

三、规范学校管理,营造校园文化气息。

学校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狠抓学校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多次召开教代会,校务委员会,代表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加强了学校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了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工会

作用。我校后勤工作保障到位,为前勤工作提供了较为优质的服务。学校严格执行上级“一费制”标准,无乱收费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环境卫生,文化品位上做足文章,建立从早到晚干净整洁的校园卫生保证机制,确保教室和宿舍空气清新、光线充足、安静舒适,消除使学生分心的干扰源;在学生活动区域设置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语牌,安全教育知识长廊、读书广场“和谐园”内书声朗朗,“清廉园”中笑语飞翔。同时,还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强化礼仪规范教育,力求使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我们还花大力气建设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和学校环境文化。由于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整个校园给人以清新雅静之感。

四、构建三结合教育平台,合力育人

我校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接受家长的监督和建议,坚持民主办学,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得到锻炼。我校建立了梦林图书楼、老墓山陵园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得以熏陶。也使他们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促进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品质结构的健全和完善。

五、德育活动

目前,我校德育教育已经形成常规化、规范化、序列化的特色,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活动扎实。

1、坚持每周一次升旗仪式,召开一次班会。升旗完毕后由学校领导、老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育。

2、坚持每月一期板报,一期手抄报,宣传主题由政教处决定,一学

期形成一个序列。

3、坚持每月一次生活小结。

4、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

六、深化德育科学研究

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渗透作用。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星期六工

程对老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利用现代化教育方法,加强备课、上课。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七、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抓好课程改革,学校成立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要求教师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持素质教育,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教育每一位学生,所有教师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任何人不得私自调课,学校图书室每天向学生开放,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不得少于一万字的读书笔记,每位学生每周必须看一本书,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学校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积极开发了校本课程,开展了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和全镇体育运动会,冬季三项锻炼等活动,教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工会经常组织乒乓球、扑克、象棋、周末舞会等活动。为整个校园充满了朝气,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生机的校园中茁壮成长。在幼儿园管理上,我校有专人负责,认真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篇10

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编制完成《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和以“一带、三区、四环、五海、36桥、72湖、108园”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主骨架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按照这一布局,市委、市政府依托滨州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点”的塑造,注重“线”的流畅,挖掘“面”的内涵,以点串线,以线构面,逐步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

一、拆违还绿,拆旧建绿,实现新老城区绿化协调发展

坚持“市区一体,联动发展”,按照“新城区规划建绿,打造城市亮点,老城区拆房还绿,多建街头绿地”的思路,突出拆违拆旧、建绿增绿两大重点,对“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对黄河二路、渤海五路等老城区道路两侧、拐角处的违章建筑和有碍城市观瞻的破旧建筑进行集中拆除,腾出场地全部用于造林绿化,切实做到拆一片,建一片,绿一片,有力地促进了新老城区绿化协调发展。

三年来,城区实现城市建设投资近30亿元,拆除各类违章、破旧建筑400万平方米,新增各类公共绿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了剪纸广场、荷花湾公园、时间广场、五岳广场、金融广场、重阳广场、双拥广场、廉政广场、儿童乐园等五十余处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游园广场,以及红叶川、春华秋实园、知春园等一批人文景观,实现了500米见绿、见园、见广场的目标,“广场化、园林化、舒适化”城市基本形成。

二、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确保黄土不露天,行道树一棵也不能少

积极实施“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工程,按照建一房绿一点,建一区绿一片,建一路绿一线和行道树一棵也不能少的原则,对城区闲置空地、裸露空地进行全面绿化,对沿街绿化带缺垄断档、行道树枯死缺株等现象进行补栽换栽,采取播撒草籽、种植鲜花、铺装鹅卵石、铺设草皮砖等手段,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对树穴进行绿化美化处理,使绿色成为城区主色调,切实做到了“黄土不露天,植被覆满地”。

扎实开展鲜花妆扮工程,对城区主要路段、重要节点、景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绿化、亮化、美化,摆放大型立体花柱和造型别致的花树、新型花箱和植物雕塑、亮化小品,在路灯杆、行道树上设置艺术花盆,在文化广场引进广场鸽,在新滨公园湖区内放养观赏性鱼种,在城区水系实施水体绿化,有效扮靓了城区环境,提高了绿化景观效果。

积极推行行道树单排变多排、绿化带纵向变横向、条形改块形种植模式,对沿街商业门店前的单排行道树和绿化带进行扩植补植,形成纵横交错的方格式绿色通道,营造了“树随道路植、人在林中行”的生态绿化景观,既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也解决了沿街门店前绿化带破坏严重问题。

三、破硬植绿,加密增绿,构建城市立体绿化格局

积极改进绿化方式,将单位、酒店、商场的停车场,全部破硬植绿,改为树阵式、绿荫式生态停车场,对停车位隔带种植庇荫乔木,车位均采用生态植草砖;对城区内加油站实施绿化带、公厕、洗车场“三位一体”升级改造,建设生态加油站,既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又提升了城市绿化效果。

坚持绿与路同时延伸,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栽树种草,破硬植绿,加大栽植密度,增加花草树木品种,将城区主要道路的行道树树种和花灌木品种进行统一配置规范,形成上部落叶乔木、下部常绿灌木的复层绿化景观,着力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风格,相继建成了黄河五路“丁香、法桐一条街”、黄河十路“连翘白蜡一条街”、渤海十一路“月季、香花槐一条街”、黄河十二路“花石榴一条街”、黄河十五路“木槿、梧桐一条街”等30多条特色街道,形成了“绿景相连、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独特道路绿化景观,营造了以树为主、以花为辅、灌木点缀、植被浓密的绿化格局。

四、垂直添绿,立体布绿,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按照打造节约型园林要求,为有效发挥垂直绿化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艺术效果好的特点,把垂直添绿、立体布绿作为滨州园林绿化的特色和品牌,充分利用单位庭院墙体、房顶等空间,通过栽植攀援和悬挂植物,积极推广以爬山虎、凌霄、紫藤、扶芳藤等为主要品种的立体绿化。目前已形成市司法局、市环卫处、滨化公司、区税务局等多家单位办公大楼满绿墙体和黄河一路至黄河七路、渤海九路、渤海十路等沿街单位绿化覆盖围栏的立体绿化景观,既有效利用了城市空间,又增强了绿化美化效果。

五、拆实透绿,内外合绿,实现城市绿化多元互建

对主干道两侧沿街单位实体围墙和妨碍透绿的临街建(构)筑物进行大规模集中拆除,改建通透式栅栏围墙和公共绿地,对公共绿地推行共建、捐建、冠名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建设与管理,实现了拆实透绿、内外合绿,有效扩大了绿化面积。同时,对蒲园、颐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免费向市民开放,切实做到了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对单位小区、企业厂区、学校园区等绿化,实行部门包保责任制,如市房管局包物业小区,市国资委包企业,市教育局包学校等,由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所管辖单位绿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并结合各自绿化、美化特色,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推进绿化进小区、进厂区、进校区,实现了局部景观与公共绿化的有机融合,切实改善了城市环境。

六、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社会绿化成效显著

严格落实国家“每人每年植树三棵”的任务要求,在外环路、中海风景区、黄河大坝、新立河两岸等处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强化奖惩措施,使义务植树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每年尽责率都达90%以上。

扎实开展栽植认养纪念树活动,动员广大单位和公民关心、支持、参与绿化事业,踊跃建设“共青林”、“三八林”等纪念林,栽植“友谊树”、“平安树”等纪念树。同时,坚持植树与认养树木相结合,印发《滨州市绿地树木认养认建认管办法》,对新滨公园、蒲园等景区绿地、树木面向社会公开认养,营造了浓厚的植绿、建绿、爱绿、护绿氛围。

对市区20余条道路近2万棵行道树实施挂牌身份标示管理,将责任人姓名、树木名称、编号制成标牌,悬挂上树,为每棵树都办理了“身份证”,精细管理到每一棵树,既提高了广大市民对园林树木的认知度,也提高了对园林树木防治工作的快速处理能力。

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一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绿色秀美家园的“绿色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将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上一篇:有书的陪伴真好优秀作文下一篇:2007学年第一学期政教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