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制度(精选4篇)
社区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又是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对社区内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给予救助和监护的救助。
孤寡老人救助遵循以下原则
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㈡坚持公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㈢倡导社会互助的原则
㈣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五)孤寡老人的监护以社区干部包干,做好各类回访记录和上报工作。
昨日下午在去往那楠乡的客车车牌司机:、同一位农姓女士看到昏迷在路边的老人、老人当时身上多处受伤、黄及农两位好心人紧急把老人送上车返回宁明、由于昨日在微宁明发布了寻人启事、看到信息的两位能够快速辨认老人及时送回家。当时黄司机是去那楠拉客、为了救老伯空车而返。所幸及时救回。老人当时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现在医院治疗中。具体怎么受伤谁也不知道。
在此,我仅代表黄老伯的家人再次感谢及农女士,感谢两位的好心,感谢你们救回老人,也希望这位客车司机一路平安,世上有你们这种好心人使大家看到了光明。
祝黄司机名扬宁明,名扬四海五洲,善良的人们去往那楠的都可以乘坐他的客车。
非常感谢两位好心人、如果不是你两及时救回老人、不知老人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次深表感激之情。愿您永远平安健康。
x
五中全会上再次把“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从上所述,我们清晰地看到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由追求社会稳定到追求社会和谐的重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而作为人民法院,根本职责就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它既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又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
一、和谐社会与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是世界各国目前普遍实行的一种司法救助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步的表现,又称诉讼救助,有的学者称之为诉讼费用豁免制度,或者用最先的术语叫“穷人规范”。对于我国穷人,弱者的诉讼救助,始终是司法救助制度的核心内容,经过数年的发展,一些欧美国家的司法救助制度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救助对象、范围、主体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有力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但是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够有效化解的社会。在法治社会中人民法院无异就成了专门处理社会矛盾的机构,人民法院职能的发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我们的社会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和谐的社会,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等不同方面利益也进一步加剧,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协调。对这些经济困难群众进行帮助,使他们不因经济原因和认识能力而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法律保障,这是我们现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人道的、正义的阳光事业。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基石――司法为民
目前,司法救助已成为我国公民实现权益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弱势群体,请不起律师,交不起诉讼费,权利无法得到保护。即使打赢了官司,也会因面对被执行人,也是弱势群体执行难以到位,权益实现不了,同样使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陷入困难。因此实行司法救助制度,不仅帮助他们打得起官司,而是还要保护有理有据的弱势群体打得赢官司。所以司法救助制度,有利于树立人民法院司法为民、亲民的良好形象。
(二)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平等原则
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下需要司法救助,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还有在一部分公民因经济困难支付不起必要的费用,不能平等地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要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对这部分公民提供司法救助。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制度化的阐释。它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上的价值体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体现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三)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有效化解矛盾
实行司法救助,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对弱势群体实现司法救助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切实保护特困群体的利益,帮助实现他们的权益,就会减少不和谐因素。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弱势群体的案件因得不到救助而上访,有时当事人采取各种办法甚至极端手段寻求问题的解决,致使大量涉诉信访案件及不稳定因素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救助,有利于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司法救助制度的缺陷
资溪,位于抚州东部,闽赣交界处的山区小县,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辖5镇2乡5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2.6万人。07年有城市低保对象1296户,2656人、农村低保对象1113户,2226人,年发放低保资金344.96万元。五保供养老人473人(其中分散供养95人),供养率80%以上,城乡医疗困难救助对象5251人次,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2.42万元。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方面赢得了民政工作的全面进步与发展。07年,资溪县民政局被授予《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全省民间组织先进县》,江西卫视12月22日新闻报道资溪县率先为敬老院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在全省做出了榜样。07年资溪民政局还先后评为全省事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婚姻登记示范窗口,被评为全县和谐平安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一、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城乡低保救助工作
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百姓关心、工作量巨大的“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我县各级党政对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把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保证全县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我局与县财政局、卫生局、教育局、司法局、劳动就业局先后联合下发关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文件及实施办法。为工作能落到实处,县、乡均设立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一并列入县、乡的财政预算。
(一)坚持群众监督制度。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一是公开低保政策。由我局统一制作了《低保条例》、《江西省低保实施办法》以及低保工作人员的职责、工作人员,低保监督员及职责,申请审批程序的广告牌在各级办公室上墙。二是公开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对新增或调整对象实行三次公示;三是公示举报电话,四是按《监督法》的要求聘请了以人大代表政协要员为主的低保监督员。确保了低保工作的公正性,促进了低保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二)坚持了三级民主评议和“三榜公示”制度。保证在低保申报审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民主的立场,不搞一人说了算,杜绝了低保审核审批的暗箱操作。
(三)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户档案制度。按县出台《资溪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购置了新的档案柜,按新的要求重新建立档案和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了一户一档。改变了过去低保档案材料不齐和乱的缺点。同时,还建立了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将低保对象分为常补对象和非常补对象。并进行一年入户审核一次,非常补对象半年或一年入户审核一次。农村低保对象在07年8月份,按照省民政厅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重新核定。严格杜绝“拆户、合户”或一户保一人现象。
(四)严格资金管理。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无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确保社会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实行社会化发放,社会救助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到2007年12月份,已发放城市低保1296户,2656人,年支付268.28万元,农村低保1113户,2228人,年支付76.68万元,取消城市低保对象283户,440人,调整353户,427人。农村低保人均补差32.65元,另外按政策及时发放肉类、燃气补贴,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用好政策,全面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帮助城乡困难居民解决医疗困难,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推进民生工程,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医疗救助工作运行网络
为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一是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出台了《资溪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操作规程;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财政、民政、卫生、监察、审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医疗救助工作,07年先后三次召开医疗救助工作协调会,县主要领导亲自参会;县民政局、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及各乡镇、村(居)委会、乡镇卫生院都指定专人负责医疗救助工作,形成县乡村(居)三级医疗救助管理网络,从而保证了医疗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齐抓共管。民政部门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卫生部门负责落实有关优惠减免政策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城乡医疗救助资金。2007年,我县城乡医疗救助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三是设立医疗专户。财政、民政及卫生分别设立了医疗专户,对医疗救助资金实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作,银行发放,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保证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多措并举,确保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城乡困难群众
城乡医疗救助是缓解城乡困难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全新的救助工作。如何破解城乡贫困居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如何使这项工作深入民心,切实把党和政府惠及百姓的好政策落实好,把好事办实了、办好了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中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救助方式方法、救助内容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1、改变单一的医后救助,建立医前、医中、医后相结合的救助方式,切实提高医疗救助实效。
针对那些根本看不起病,没钱看病,只能“小病拖,大病捱”的现象,我们把县人民医院定为住院定点院,与县医院协商,设立了低保病房,配备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建立医前预付机制。即:县人民医院设立城乡医疗救助专帐,民政局从医疗专户中预拨部分资金到县医院医疗救助专帐。县医院对持有低保证等相关证件,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就医对象,可先入住低保病房,并建立低保医疗档案。民政部门审核情况后,填写救助预付单一式两份(一份低保办保存、一份交给医院),同意在预付专帐中先预付1000—3000元,先看病后结算。同时,被救助对象看病、住院,享受“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免挂号费、注射费、换药手续费;减半即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享受良好的医疗救助服务。对于本地无法治疗需转院就诊的,根据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采取先借后结算的方式给予医前救助。如我县乌石镇陈坊村低保对象吴春梅,原本就因下腹肌肉萎缩瘫坐轮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孤身一人与妹妹生活;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在南昌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发现下腹长了一个13公分大的肌瘤,须尽快做手术,否则会危及性命,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注射麻药,在本省缺少相关医疗设施,无法手术须转院上海。为了筹集2万余元手术费,她借遍了亲朋好友,仍无法解决,只能坐以待毙。当我们了解到她的实际状况后,主动与她及其亲人取得联系,采取先借后结算的方式预支了3000元,同时跟踪服务,及时掌握治疗状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根据她的家庭状况,特批救助1万元,还发动社会力量筹资救助4500多元。如今她康复良好,她流着泪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好心人,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实行零起点救助,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
本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进一步缓解困难家庭“吃药”挤占“吃饭”的矛盾,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一是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实行“零门槛费”。只要符合救助条件的,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和所在单位承担部分外,个人负担部分给予20%—40%的救助,最高上线救助20000元。如鹤城镇低保对象黄如莲患大病花费医疗费十多万元且还在院就医,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经请示领导特批救助了20000元。二是在07年下半年取消救助病种,扩大救助范围。只要患病低保对象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我们均给予救助,累计救助一年不超过6000元,五保对象因病费用给予全额救助。除大病救助外,我们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低保常补户、五保户、患慢性病长期不离药物低保户实施基本医疗救助,每户给予200元或160元的《医疗救助证》,持证人员可直接到相关医院看病治疗;三是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扩大到重点优抚对象,精减退职人员,农村离任两老人员及低保“边缘户”的大病救助。
(三)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督促落实,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细化操作程序规范,对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查、审核、审批程序、办理时限、所需证明材料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制作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流程,张贴各救助机构醒目之处。从申请到救助资金的发放,每个环节都通过图标说明,方便群众申请、咨询,建立快捷透明的工作方式;二是建立了县乡(镇)、村(居)委会三级医疗救助档案;同时,县民政局对基本医疗救助证、城乡医疗救助金发放、预付资金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备案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以及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三是严格规范救助资金发放使用。在救助资金发放中,我们坚持以社会化发放为主,把救助资金直接打入被救助对象的低保帐户,低保边缘户的存折上,并做到帐证票据相符。特殊情况的,可根据家属要求领取现金或直接转入相关医院。领取现金的必须填写特制的医疗救助金领取单;本地预付资金的,每季度末,低保办凭救助预付单与县医院核消专帐中的相应资金,结余资金可结转使用;四是不定期到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探望救助对象,了解其住院情况、减免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督促卫生部门加强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制度,真正使五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
根据国务院颁发《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江西省政府制定《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一)严格覆行入保程序做到应保尽保
全县的五镇二乡五场,除五个国有林场外,7个乡镇敬老院,全部都在进行扩建新建,其住房条件、院容院貌、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全面改善,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我们按照个人或村小组申请,村委同意,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四级审批程序。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及时审批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并按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由其自由选择,对确实不愿入院的老人,也给予较好的安排。如鹤城镇沙苑村的邓银珠现已90岁高龄,完全符合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其镇工作人员已几次接入院中供养,可她总是出尔反尔跑回家宁愿一人独守空房。为此,村委会便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其老人的日常生活。到目前为止,集中供养率基本达到80%。
(二)规范院务管理,建立和谐的院务氛围。
按照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我们对院务管理这块,首先抓的是硬件建设,一是对新建、扩建的敬老院提出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居室面积,标准单人间不少于10平方米,双人间不少于14平方米,以及庭院面积、绿化面积均按规划的要求实施,为敬老院营建一个洁雅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投入资金,按“八个一”的要求进行建设(“八个一”即:一片绿地、一个果园、一块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栏肉猪、一支服务队伍、一个活动室);三是完善功能性设施建设,即食堂、医务室、活动室设施、用品配置,其室外还设置一些健身设施;四是供养设施的添置,每间均配有统一的、耐用的、美观的床、柜、桌、椅和壁橱,并配设卫生间等。其次抓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是按人均1800元/年的标准下拨,按7:2:1的比例合理安排五保户供养资金的使用;二是供养资金设立专帐,专款专用,任何人和单位均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借、挪、抽等其它作用;三是加强监督,定期派人到基层进行检查,对有挪作它用的一律从严处理;四是对服务人员待遇同样按考勤考绩进行支付,对不优、不勤、身体差的一律拒用。最后就是抓好软件的建设即制度的管理。第一:食堂的管理。食堂均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设有专职的厨师和炊事人员,饮炊人员不定期的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严格食品卫生标准,选购的物品要新鲜,符合卫生条件,每周制定一星期的营养食谱,以老人的需要及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膳食,尽量使老人满意。第二:居室的管理。由于是一个特殊群体,瞎眼、中风、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各院均按各院的特殊情况,订立了相应的标准。以引导五保人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进行专门护理。如资溪县敬老院一个名叫祝水太老人,今年已是90岁的高龄,生活不能自理,敬老院聘请专人进行护理。第三:开展军爱民、民拥军的互动活动。为加强敬老院与外界的互动。县敬老院、高阜敬老院分别和县消防大队、县中队结成互动的对子,部队人员定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享受家庭亲情温暖;老人们也可走进军营,领略当代军人的风貌,建立互帮互敬的和谐气份。第四建立敬老院卫生医疗保健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在不能配置专门医疗保健医生的情况下,与卫生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一是指定医师每周上院巡诊二次,每周坐诊一次,给老人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及是发现病情,建立老人健康档案;二是给老人上课,传授健康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三是老人患病要随叫随到,使其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得到医治。医疗保健室配备一些常用药品,橱柜、桌椅及按摩床,敬老院指定专人管理。第五坚持娱乐、运乐的制度。各院均按不同的服务对象和健康状况、兴趣和爱好,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健康娱乐,运乐活动,康复娱乐参与率均达60%以上。资溪敬老院、高阜敬老院和当地驻军结成对后,其娱乐活动更为活跃,每逢节假日,双方都会进行一些娱乐、运乐活动,让老人体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敬老院院长的选聘是敬老院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公开招聘形式,把热爱敬老院工作,有尊老爱老的品德、有责任心、有组织管理能力、有经济头脑的优秀人才招聘为院长。资溪县敬老院院长叶宝球就是通过选聘的院长,多年来该同志以院为家,为老人奉献了自己的爱,是一个受老人爱戴的院长。
四、树立信心,全力投入救灾救济工作
自1月下旬以来,资溪县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严重的冰冻灾害性天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全县受灾总人口6.7万人,倒塌房屋3082间,损坏房屋19887间,农作物受损面积6.2万亩,林业受灾面积161万亩。电力设施陷入瘫痪状态,南城至资溪110KV线共倒杆22基,倒塔1座。县内35KV线共倒杆40基,10KV倒杆1858基,断电线路282公里,变压器损毁54台。初步预计,灾害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4.58亿元。面对罕见的持续灾害性天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援灾部队和外市县供电部门的支持下,12万资溪儿女奋起抗灾,取得了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救灾工作
1、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灾情发生后,我县及时启动抗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以县长徐国义同志为总指挥,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抗灾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县抗灾救灾工作。先后召开了5次抗灾救灾紧急工作会和3次县直部门及乡镇场救灾工作调度会,并强调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落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原则,调动一切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县四套班子领导深入挂点乡、镇、场,慰问和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2、明确责任,周密部署。为了尽快修复被损供电设施,保障居民正常用电,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资溪县电力抢修工作方案》,并设立了抢修线路工作领导小组、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军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和宣传慰问工作领导小组。抢修线路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2个作业组,分别确定一名县领导担任组长,并带一名部门负责人负责联络,乡镇派一名副科级干部和村干部负责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后勤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运输、医疗、住宿、物资供应四个工作组。军队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来县支援电力抢修部队的协调、街接及宣传工作。宣传慰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搞好电力抢修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慰问和欢迎欢送、发动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棉被等物质。为了确保车辆应急需要,从2月11日起,各部门各单位车辆全部无条件听从县指挥部调度,县直各单位每天由1名副职领导带车在县行政中心待命。
3、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将路通电通和保民生作为抗灾救灾的重中之重来抓。从2月1日凌晨零时起至2月8日,许坊收费站暂停收费,并对所有站途滞留人员免费提供饮用水、食品。积极组织一切力量除冰扫雪,确保因银福高速公路封闭而交通压力陡增的316国道畅通;实行限时包干制、广泛动员、集中力量抢修损毁输电线路,积极请派南京军区直属营165名官兵,外调技术人员300余人,聘请民工2000余人共同参与电力抢修任务。在抢修过程为保障城乡居民春节用电,紧急调拨四台大型发电机和启动小水电站发电,保障了城乡人民的春节用电,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110KV线路自1月26日至2月15日连续停电21天的情况下,顾全大局调度小水电确保铁路鹰厦信号线路用电;县民政、财政等部门共筹集资金485万元并及时采购米、油、棉被等各类救灾物质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困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商业、粮食、物价、工商等有关部门切关注市场供应,保障肉类食品、粮油、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有效供给。在各方面的齐心协力下,全县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度过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二)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构筑抢险救灾的坚固防线
在电网抢修现场,南京军区73051部队直属营165官兵和支援我县的300余名兄弟县市供电部门技术人员、2000余名民工及应急分队人员,冒着寒风刺骨的天气,奋斗在崇山峻岭之中,忙碌在每个故障之中。利用竹杆和麻绳扛抬电线杆,以钢铁般的意志,用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排除了一处又一处故障,接通了一根又一根断线、架起了一根又一根电杆。高阜镇初居村现役军人曾龙平利用春节在家探亲机会,自愿要求并参加抗冰救灾。在社会各界、人民子弟兵及外市县供电部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10KV线路资溪段于2月15日全面修复通电,奏响了一曲军民奋战在抗灾战线上的凯歌。
(三)团结互助、奉献爱心、唱响抢险救灾的动人乐章
灾难考验民心,灾难面前有温暖。民政部门由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全县12个乡、镇、场走访慰问困难户,了解实际困难,解决生活急需,把1.5万斤大米、食用油220瓶、棉衣被1.6万余件等救灾物质一一分发到户,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县领导分赴各抗灾施工点进行慰问,给抢险救灾的官兵送去了猪肉、蔬菜、水果。县直属各单位、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踊跃为部队官兵捐赠棉被844床、大米1000公斤、油150公斤、猪肉300公斤。县基督教信徒们不但踊跃捐赠,还自发组织60多人次参加救灾物质的装卸工作。县妇联、团委组织妇女干部、青年志愿者80余人次给战士们送热水、姜汤。县面包培训学校校长徐全龙先后赠送包面6000余个,上海尚元集团公司资溪总经销经理李莉红为战士们送来了35箱价值万余元的红酒。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为战士们开挖山路,抬杆上山,一同抢修受损电力设施。在2月15日的欢送仪式上,县领导给部队官兵送上了3.3万元慰问金,以表达灾区人民的心意。数千名群众自发组织为子弟兵夹道欢送,并送来了面包、蜜桔、矿泉水、饼干、鲜奶等各种食品,有的竟流下了真诚的热泪,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欢送抗灾亲人解放军,场景十分感人。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救灾预案是必备之需,但预案必须建立在资金、物资、人才的基础上,因此,这些最基本的资金物资应有充足的储备,才能应救灾之急。
2、低保覆盖面广,人员过于分散,但每家每年都要做到上户调查,给基层民政所和民政局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应该给乡镇民政所配设专职的低保工作人员,民政局低保工作人员的定编太少,总显得人手不够。
3、在低保工作中,其家庭收入的评估难以测算,这是普通问题。
4、他们不愿参加集体供。
【孤寡老人救助和监护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关爱孤寡老人09-07
孤寡老人实践报告11-09
“看望孤寡老人”总结书07-04
弘扬志愿精神 关爱孤寡老人06-08
探望孤寡老人社区服务06-28
关爱孤寡老人社会实践调查问卷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