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作文的阅读理解(共12篇)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塔”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
⒈文章开篇就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结果如何?为什么要强调它们“怕人”呢?
⒉文章的重点显然在小珍珠鸟那儿,那么,篇首为什么又写它的父母?
⒊读《珍珠鸟》,不由想起了古代一些诗人的诗篇:陆游的“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咏燕》),杜甫的“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两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三绝句》),秦韬玉的“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燕子》)。你觉得哪一首诗所描绘的人鸟相亲的场景与本文最为相似呢?请简要分析。
⒋选出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
A、《珍珠鸟》虽是散文,但其盎然诗意并不亚于诗篇。那细腻的笔触、绰约的文姿、委婉的风格、清雅的格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直若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B、作者对人鸟相亲的那段描写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了小雏鸟的无赖、天真,笔触轻盈活脱,这不仅使文章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而且色彩斑驳,呈现跌宕变幻的 景象,使人读来兴味益浓。
C、珍珠鸟对作者的亲近和友爱正说明作者有着崇高的情感和理想。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文章虽然没有明确揭示,但读者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
D、文章短小、精练,但对氛围即“境界”的描写异常生动,从字里行间渗透这作家博大的爱心。
E、大凡真正的文学家,大都热爱世界,热爱人生,热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乃至一花一木、一鸟一虫。冯骥才对珍珠鸟的喜爱,与杜甫、陆游等大抵是一脉相通的。
【参考答案】
1.开篇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竹笼高悬,吊兰遮掩,添水加食都不敢睁大眼睛惊动它们,结果,小鸟就由怕人渐渐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这样写,使文章显得波澜跌宕。
2.写它的父母不过起铺垫作用。这小雏的无赖、天真远胜过它的父母,它对作者的亲近与信赖才是作者最可宝贵的。
3.答案不拘,对任一首诗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陆游笔下的燕儿衔泥筑巢,哺雏频频,只愁晚归,不怕低飞,对家园的喜爱,对巢穴的依恋,显然同主人的善意与友爱不无关系。末句描写的场景与本文中小珍珠鸟陪伴作者写作、落在作者肩头睡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杜甫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与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与鸟儿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可跟本文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默契相媲美。
秦韬玉笔下的燕子并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便衔泥筑巢了,因为它清楚地记得,昔年它与佳人在此并头相偎,软语呢喃,多少回惹得她目注神移,抛却绣工,燕与人灵犀相通,宛若融为一体。本文作者对小珍珠鸟的体贴与关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4.B、C(B项,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C项,卒章显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就是作者的理想。)
《珍珠鸟》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不少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冯骥才老师的作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应该都学过他的《挑山工》,我觉得他还有一篇《珍珠鸟》也写得很精彩。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人鸟之间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开篇说作者养了一对珍珠鸟,这是一种天生怕人的鸟,于是作者用心把鸟笼挂在种满法国吊兰、茂密得像丛林的阳台上,添食加水都尽量不惊动他们。慢慢地,小鸟由怕人到近人、亲人、爱人,有一次竟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故事在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一切的美好!
看了这篇文章,我联想到我和外公家养的小鸡之间的故事。外公家在有“山中山”之称的大埔,房前屋后养了一大群小鸡。我每次到他家,最爱玩的游戏就是扮老鹰捉小鸡,结果小鸡们一看到我就叽叽地抗议,东窜西窜四处逃散,我满头大汗捉了半天,却一只也没捉到,小鸡们都远远地躲开,表情里充满嘲笑和防备。可当外公给小鸡喂食时,小鸡们却像见了老朋友一样,老远就张开翅膀朝外公飞奔过去。瞧,外公伸手把他们拢过来,把玉米碎放在地上,小鸡们欢快地叫着,你争我夺。不一会儿满地的玉米碎就被抢光了。他们怎么就不怕外公呢?
当时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想跟小鸡做好朋友,他们却躲着我,外公没有特意去做什么,小鸡们却围着他转呢?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恍然大悟——外公真的就像冯骥才老师在《珍珠鸟》里写的一样:把小鸡们当朋友。
信赖,往往能创造一切的美好!是的,信赖可以无处不在,不但在人与人之间,也在人与动物之间。同学们,从今以后,让我们充满温情地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和谐相处,共建温暖家园,好吗?
《珍珠鸟》中心思想
《珍珠鸟》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8课的内容。课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它与“我”和睦相处了, 说明了“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讲授这篇课文时, 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抓住语文学科“以情动人, 以情为主线”重要特点,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从而真正理解“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一、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善于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 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 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更形象、更直观, 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语文学习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环境,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 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 师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鸟?有谁见过珍珠鸟?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带来了几只珍珠鸟, 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出示珍珠鸟图片)
(2) 学生欣赏珍珠鸟的图片, 同时听教师介绍珍珠鸟的相关信息。
(3) 师问:珍珠鸟是一种 ( ) 的鸟。
(4) 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说一说:美丽的鸟、可爱的鸟、羽毛艳丽的鸟、胆小的鸟、体态较小的鸟……
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珍珠鸟, 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 所以笔者运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留有印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悟情想象
语文学习具有重体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 在朗读中悟情, 在想象中创新,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具有融多种方式和手段于一身的特点, 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有利于创设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 把课文中的“情”与“趣”变成意象, 化成情感, 植入学生心中, 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感悟语言文字, 使学生愿读、乐读, 读出意, 读出形, 读出情, 读出味。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 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再次体验、思考、感悟, 从而真正理解了“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 让学生默读6~14自然段, 看看文中哪些语言 形成的画面是美好的境界,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珍珠鸟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情景。 (3) 教师播放动画——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情景。 (4) 带领学生感受第11自然段描绘的珍珠鸟在桌上与“我”亲近时的美好画面, 并让学生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5) 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播放动画——在桌子上活动的情景,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6) 感受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着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美好境界。
在理解“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时, 笔者将一幅幅感人的图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 为他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体会、想象, 逐渐认识到信赖的重要性, 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内容涉及许多课外知识,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生活中用运语文, 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 更增长见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在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 在一次次的读书思考感悟中, 学生已真切体会到“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如果他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 并通过一种完美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总结, 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认知体验, 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因此在课堂最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 要求学生课下上网查找资料, 了解世界各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 如云南的鲤鱼溪、台湾的蝴蝶谷、澳大利亚的袋鼠岛等, 并以“本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状况”为题开展社会调查, 把调查结果制成幻灯片, 下节课向大家汇报。
(2) 完成填空:珍珠鸟虽然 ( ) , 但是与我 ( ) ; 珍珠鸟与我 ( ) 是因为 ( ) 。动物与人都能够 ( ) , 人与人之间更应该 ( ) 。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中, 再次深入课文的情景中,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认真思考, 体会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都应相互信赖。
四、结束语
9.大胆、活泼、亲近人
10.很想看见它们,却怕惊动它们;可以看它们时,还怕惊动它们。
11.蹦到我的杯子上……反应;它就放开胆……嚓嚓响;索性用……笔尖;友好地……手指。
12.第一次,大鸟一叫,小鸟就回去了;第二次,大鸟再三呼唤,小鸟才回去。 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13.怕人,喜人,近人,亲人,爱人到与人融为一体
1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5.信赖(或情意、友好、关爱)
16.“我”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珍珠鸟非常可爱,它的嘴巴又红又尖,背上的毛是灰色的,当翅膀打开时背部就会显现出一些白色的圆点。它睡觉时,腹部浓密的绒毛正好把那双浅红色的小爪子盖住。珍珠鸟的叫声非常动听,但当它们受到惊吓时,叫声会很尖。
回到家,我上网查了一下珍珠鸟的习性。我了解到,珍珠鸟在喂养时,笼底必须有2厘米厚的`棉花,而且珍珠鸟很喜欢嬉水。我便用一个小碗盛了碗清水,放进鸟笼。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们从笼子顶上一下飞下来,爪子轻轻沾水便又迅速飞开,特别有意思。
时间久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出笼子,它们就会轻轻地落到我的肩上。那天它们正在我的肩上与我亲密接触,表哥来了,正想摸摸它们,它们被吓了一跳,迅速“逃离”到屋顶。然后,只听“扑”的一声,两泡鸟屎从天而降,正巧击中了表哥的鼻子,那样子滑稽极了。表格摸摸鼻子一看,无奈地做了一个要吐的样子,灰溜溜地走了。
三个月后,我便出身了,那繁茂的绿蔓里钻出来,发出一种娇嫩而又细小的鸣叫,(一边叫,一边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我的主人将绿蔓拨开,发现了我,看见我很肥,整个身子都要将头淹没了。
起先,我在笼子里飞行,玩耍,运动,想将这一身肥肉减掉。接着,我便在笼子四周活动,飞行速度也提高了,能从笼子这边飞到对面。有一次,我练滑翔,一飞,一不小心将主人的完美杰作弄坏了,主人生气的望着我,我用一种哀求的目光望着他,嘴还在说“主人呀主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你就原谅我吧,再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主人好像听懂似的,便原谅了我。
从此以后,主人就在椅子后面放了一根银丝,就怕我又弄坏他的杰作。又有一次,我正在飞行,忽然被看不见的银丝给弄到了,当场晕倒,落到了主人的大腿上,主人将我放进了笼子里,看见我在拍打翅膀,心里想:“这小珍珠鸟大概在练飞翔!”
1.初步感知, 体会言之有序
新课标重视语言教学, 当我们留心于作者“写什么”的时候, 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 要审视语言形式。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有条理地再现了珍珠鸟一步一步信赖作者的过程。
师:从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可以看看出珍珠鸟是一步一步信赖我的?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画出相关词语。
生: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再、后来。
师:有了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师:是啊, 有了这些表示时间的词, 不但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个一步步变化的过程, 而且使文章显得——
生:很有条理。
师:所以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序。 (板书:言之有序)
教会孩子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白表达的方法技巧, 他们才会将之迁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反复历练”, 才会“阅读种种书, 写作种种文”, 从而形成能力。
2.感受信赖, 体会言之有神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 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要借助教材这个例子, 教学生“怎么写”——教表达、表现的方法, 让我们的语文课“文意兼得”。课文第四自然段语言生动、准确, 教学中, 我以动词为突破口, 在文本和形式之间寻求契合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珍珠鸟的动作刻画其特征的, 从而让学生在习文的过程中, 不但发现、感悟“信赖”, 并且学会了运用语言。
出示:起先, 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读这句话, 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一开始, 它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随后活动范围是整个房间。 (师指明该生读出珍珠鸟胆量的变化)
生2:我体会到这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 (师指明该生读出珍珠鸟的自由)
生3:它还是一只神气十足的鸟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站在书架上、撞得灯绳来回晃动。
师:老师把你说的词语中的关键字用红色标了出来, 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都是动词。
师:正是作者运用了这些动词, 才会将珍珠鸟写得——
生:活灵活现。
师:所以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神。 (板书:言之有神)
出示:渐渐地它胆子大了, 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 见我不去伤害它, 便一点点挨近, 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 俯下头来喝茶, 再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
师:自由读, 画出珍珠鸟越来越信赖我的词。
生: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师: (神秘的语气) 这些含有动作的词语, 能让我们看到画面, 相信吗? (有学生说信, 有说不信)
师:闭上眼睛认真听, 想象画面。 (师指明一朗读好的同学配乐读这一句)
生1 :我看到了鸟儿在一点点靠近我。
生2:我看到了它在喝我的茶, 还偏过脸瞧我的反应。
师:正是作者赋予了珍珠鸟人的动作, 我们才会看到画面, 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觉, 这就是——
生:言之有神。
从上述片断中,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 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不仅知道抓住动作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还对其作用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3.语言运用, 体会言之有情
我们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 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升华文章的情感,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白天, 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 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 飞到笼子边, 扭动滚圆的身子, 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师故意少读“再三”)
生:读错了, “再三”没读。
师:“再三”能不能省?
生:不能, 因为“再三”表示珍珠鸟父母呼唤了一遍又一遍。
生:我写毛笔字时, 它双脚跳到砚台里, 又跳到我的大字本上, 我的作品被弄得一塌糊涂, 我只好帮它洗脚。
……
师:小鸟如此淘气, 可在作者的眼里, 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笔下的鸟儿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对它的——
生:喜爱之情。
师:所以我们写作文要言之有情。 (板书:言之有情)
珍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灰色的帽子,背上的羽毛像浅灰色的大衣,腹部的羽毛绣满了赤褐色的花纹。它们的眼睛特别亮,像两颗黑珍珠,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小嘴。小珍珠鸟还长着一双浅红色的小爪子。
珍珠鸟非常可爱。吃食的`时候,它们会先跳到小盆上,啄一啄小米,要是好吃的话,它们就会大口大口吃起来。吃完小米,它们就会飞到木棍上玩起来。它们玩的时候会飞到上面追来追去,有时不会不小心地掉到水里。有一次,我把一小块木棍往笼子里使劲一扔,把它们吓得飞来飞去。每当我放学回家时,它们会对我“喳喳”地叫,好像在说:“我们饿了! 我们饿了!”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给它们抓一把小米,它们一下子就飞来抢着吃小米。
后来,小鸟生病了,我和妈妈把药放到水里,让小鸟吃,几天后,小鸟的病好了。
于是我用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不加思索地买了它们。到了家,我仔细端详起它们来。只见一只珍珠鸟的羽毛五彩斑斓,就叫它花花吧,另一只全身都是白色的,就叫它小白吧。
花花的头是灰色的,脸是白色的,黑溜溜的眼睛下面还有一点淡淡的红晕,像是涂抹了胭脂一样,它的胸前有一圈一圈的黑白条纹,好像斑马线,它的尾巴是黑色的,嘴是红色的,翅膀下面还有一些褐底白花的斑点,好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我想可能因此它们才叫珍珠鸟吧!相比花花,小白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它的全身都是白色的,除了黑溜溜的小眼睛和红色的嘴巴、橙色的爪子。
在作者刚刚得到这只珍珠鸟时,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而最后这小家伙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前后的反差有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正如作者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一句话啊!
信赖,就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它能增加朋友之间的友情,亲人之间的亲情。总之,它可以在一切有思想的生物之间架起美好的桥梁。人与人之间只要给对方一点信任,那将会是另一种境界。这篇文章让我受用不尽,不管人与人、人与动物,都应该互相信任,正如作者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友情能培养,亲情能感悟,但信赖却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在作者刚刚得到这只珍珠鸟时,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而最后这小家伙竟趴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前后的反差有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正如作者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一句话啊!信赖,就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它能增加朋友之间的友情,亲人之间的亲情。总之,它可以在一切有思想的生物之间架起美好的桥梁。
只要一有人走近,它们就会“嗖”地跳离横木,双脚紧抓笼边的铁丝网,原本西米大小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两只珍珠鸟中,一只是白的,一只是灰的,我给它们起名为“珍珍”和“珠珠”。“珍珍”是只雄鸟,头常常抬得老高,一副神气十足、桀骜不驯的样子。它全身是米白色,嘴是淡橙色,平时最爱做的事情是吃饭、睡觉、在笼子里跳来跳去。“珠珠”和它不一样,“珠珠”是只雌鸟,身体大部分是灰色,眼睛下面两块橙色斑点清晰可见。更绝的是,它黑色尾羽上有很多白色圆点,像一粒粒珍珠,很漂亮。它虽然也喜欢吃饭、睡觉,但更喜欢梳理自己的羽毛。
它们吃食的方法大有不同。“珠珠”好比一个淑女,吃饭总是细嚼慢咽,好像在品味山珍海味一般,一粒一粒吞进肚里,吃完后还会意犹未尽地咂巴着嘴。“珍珍”就不一样,它做什么事情都很躁,当它饿了的时候,狼吞虎咽,丝毫不给喉咙放松的机会。
这就是让我又爱又头疼的“珍珍”和“珠珠”。
舅舅把铁碗里倒上半碗水,在碗下放一张报纸,又把鸟笼和洗澡笼放在一起,再把碗放进洗澡笼里,可是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说:“我不进去,我不进去,我就是不进去”
最后还是进去了,它们有的把脚伸进去试温度,有的用嘴啄碗角,有的用翅膀玩水,有的不小心滑了一脚,掉进了水里又连忙爬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珍珠鸟们终于飞到了碗里,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它们抖抖羽毛,动动脚,可舒服了。
正巧,爸爸带回来了一笼子白珍珠鸟,足足七个,其中两个鸟蛋我也把它们算在了七只鸟的数目里。我将他们统统称为“团团”。
我的美好时光就从喂食它们开始了。有只最胖的“团团”,每次喂食就数它吃的最多,吃完了它还会得意地将嘴插进羽毛里“刷”两下,那意思仿佛在说:“干的漂亮!”“咦?”怎么有两只身材瘦削的“团团”不爱吃饭呢?在无数次的观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两只是“爸妈”,鸟蛋是它俩的杰作,刚生完孩子,怎能不消瘦呢?
我开始变着法地帮它们进补。青菜叶子、带壳小米统统塞进去。我幻想着总有一天,七只团团会被我喂成七只“球球”。
作者冯骥才在文章中写过:“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什么时候我的“团团”也能和我达成这样的默契呢?我也来试试吧,想着想着,我就走到笼子前,打开了“城门”,“母亲”跳出了笼子,那只瘦削的鸟儿,好像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她舒展开翅膀,扇动着,可不知为什么,硬是飞不起来。我急了,想去帮帮她,在我刚伸出手的一刹那,她像一支离弦的箭,“嗖”,飞走了……
她飞的触不及防,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心想,“你是妈妈啊?怎么说飞走就飞走了呢?”我突然想起冯骥才《珍珠鸟》中的话:“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哎,是我太不了解他们了。
过了几天,又死了几只可怜的珍珠鸟,我发现它们时,它们的身体又僵又直,硬挺挺地躺在饭碗里。我心中生悲,别过头去,心中满是愧疚。
像中了什么诅咒一样,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两只蛋不知什么时候被其他鸟吃了,鸟爸爸伤心过度,不久也命丧黄泉。我开始抗拒这些珍珠鸟了,我再不敢去靠近这个充满欣喜、懊悔、伤悲的地方了。
也许我就不应该养它们,把最后的两只珍珠鸟放了吧!我打定主意,走近鸟笼,打开“牢门”。两只胖团团飞起来了,它们绕着房子飞起来了!没有走!没有走!它们没有飞走!
【珍珠鸟作文的阅读理解】推荐阅读:
我家的珍珠鸟小学作文09-08
珍珠鸟片段11-08
《珍珠鸟》优秀教案06-29
珍珠鸟优秀说课稿09-21
《珍珠鸟》公开课优秀教案07-01
人教版第16课珍珠鸟09-06
珍珠鸟教学设计1稿12-05
七年级语文下:《珍珠鸟》设计01-19
珍珠鸟冯骥才课文教案01-23
小学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案设计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