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精选12篇)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篇1

学校操场,和往常一样坐在双杠上,

听着音乐,嚼着泡泡糖。

头发被晚风轻轻吹起,飘扬。

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琐碎、细微。

天空被云霞染成了

橘红色,好美!

他坐在我的身边,夕阳占据了他的双眼。

明艳,辽阔无限。

他在看着远方,那点仅存的落日的亮光

已经逐渐消失,泛黄。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

风也吹得更大了一些,

我们还是默默的坐着,他看我笑笑,

我眼角轻佻,嘴角上翘!

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

永远那么纯真,永远那么美好。

虽然未来,我们谁都难以预料。

但我们都有梦想,

即使梦比天高,即使都还年少!

要上晚自习了,跳下双杠。

一起向教室走去,

肩并肩,手牵手,

这份幸福真是难得保留。

如果能够,我希望我们友谊天长地久!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篇2

日本作家宫本辉在《青が散る》后记中写道, “我只是单纯地想把烙印在心中阳光般的青春, 寄托于某个故事中得以保存”。由此可分析出《青が散る》是作家将自己的青春的光影点滴寄于主人公椎名燎平及其周围年轻人的故事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私小说”的《青が散る》描写的是刚步入大学无梦想无目标的燎平在大学邂逅爱情, 接触网球的过程中, 经历青春的迷惘和痛楚, 挥洒热血青春的汗水和泪水而获得成长的故事。在描绘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青春的热情和恋情的同时, 更强调主人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直面死亡逆境时要永葆生命的希望。

中国作家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写道,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 当你怀揣着它时, 它一文不值, 只有将它耗尽后, 再回过头看, 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义”。作家从主人公郑微的视角描写了为追寻初恋对象而步入大学的郑微, 在大学邂逅新的爱情, 在为爱情付出代价的过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和其他人物在如诗如画的青春中对生死的沉重、现实的残酷的思考和感悟。作家通过作品想要传达青春在经历残酷现实考验的过程中, 为了生存不得不有所放弃的无奈。

二、主人公设定

两部作品均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经过研究分析, 由于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命运结局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在形象性格方面有一定的可比性。

1. 椎名燎平———郑微

这两个人物作为两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主人公, 在结局方面, 均经历了爱情的痛苦欢愉之后, 没有和所爱的人走到最后。在命运方面, 均学会了接受爱情和现实残酷的考验, 形成了强大的内心, 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放弃生活的希望。

燎平刚入大学报到时, 与夏子一见钟情并连续4年单恋夏子。渴望与美丽奔放的夏子发展恋情, 却纠结于自己不具备接近和俘获夏子芳心的能力与魅力, 因担心夏子不回应自己的爱而放弃主动追求。因此为了摆脱没能获得夏子芳心的空虚和失落而埋头于网球, 最终放弃对夏子的追求, 黯然离去。可以说从根本上困扰他的是为何而生、为何而活的疑问和不安。燎平不断思考佩尔对自己说过的话:“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是人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得知的命题, 但燎平在面对好友安斋的自杀, 氏家的破产, 祐子的远嫁美国, 夏子的离开的过程中, 逐渐明白, 没有谁能陪伴谁到永远, 人和人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相伴一段, 最后终究会分开, 不管是爱情、事业、学业, 都有需要妥协的时候, 重要的是纵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 也要不顾一切向前冲, 活出上天赐予的仅有一次的生命。与此相对, 十八岁, 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 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 有什么我得不到。”二十二岁, 郑微站在山顶上喊:“美国, 把我的男人还给我!”二十六岁, 微醺, 郑微对陈孝正说:“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你, 不可能。”这一变化恰恰证明了郑微在这一段感情中的成长。郑微凭着直觉, 倾尽所能地去靠近所爱的陈孝正, 尽管陈孝正起初冰冷相待, 但她仍旧不放弃遵从内心的声音, 爱其所爱。正是任性固执, 热情如火的性格让郑微勇敢追爱。在经历了感情的阵痛和现实的残酷后, 毅然决然决定放手, 并没有为爱情而放弃自我。作家辛夷坞借郑微之口也曾说过:“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 其实爱情死不了人, 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 然后我们欲哭无泪, 我们辗转反侧, 我们久病成医, 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 我也不是沙, 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大学时, 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是年少不计代价的爱, 正是这年少不计代价的爱让郑微的青春变得有意义。人生中爱情不过是点缀,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所以爱情死不了人。这一点对燎平和郑微来说, 是共通的爱恨与生死的辩证关系。

虽然两者均在青春中收获了成长, 但是程度有所不同。燎平是在受到周围人物的或生或死的结局影响和启迪下, 逐渐悟出“相比爱情, 生命更重要”, 最终没有走向自杀的不归路。而与此相对, 郑微的成长更多地是依靠自身积极地摸索, 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之下, 一边受伤一边成长, 所以最后收获的是人性的坚强和青春的无悔。对许开阳开诚布公地拒绝, 对陈孝正全心全意地追求。郑微坦荡宣告自己的爱恨, 鲜明表达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尽管在与陈交往时被女同学说成倒追男生没出息丢面子, 尽管在与陈分手后受到他人的嘲弄和同情, 仍不在意流言蜚语, 坚持追求理想的爱情, 对爱情永葆率直真诚、不顾一切的态度。面对爱情中的得与失, 燎平始终不敢主动追求爱情, 是因为对自身的不信任和对得失的太过在乎。郑微敢于爱其所爱并为之付出努力, 愿赌服输, 是因为宁愿为爱流泪, 也不愿违背内心。具有给对方十分的爱只为对方还回的一分的爱的决绝。世事岂能两全, 我们的一生中, 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 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的孰轻孰重。郑微和燎平都是幸运和不幸的结合体。郑微的幸运在于他曾经遇见两个深爱的男人, 这两个人又都爱着她;但她的不幸在于这两个男人或逃避或出于家庭的担当选择离她而去。郑微对陈孝正的爱情是不计得失的全心全意的爱, 所以纵然无法让青春不朽, 也可让青春无悔。而燎平的幸运在于刚入大学便邂逅了爱情;他的不幸在于在权衡得失中丧失了对爱情主动追求的积极性。正如毕夏普在《一门艺术》中写道, “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 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 失去了便不是灾难。”燎平最终黯然离去, 能够对这段无果而终的暗恋释然的原因也正是在于此。

2. 佐野夏子———陈孝正

作为被主人公深爱的角色, 性格上却有相似的懦弱。夏子因为内心对于自己的不够完整及家庭的变故, 放弃回应燎平对自己的追求, 是因为自身没有追求和判断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陈孝正为了满足单亲母亲的殷切期待, 为追求荣誉和地位放弃了人格、尊严和爱情, 为了实现梦想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 也是因为不敢直面自己的脆弱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两者在性格上相似, 导致了结局并没有在青春中收获成长而沦为平庸。

3. 安斋克己———阮管

两者的结局均为死亡, 但安斋为自杀, 阮管为事故死亡。安斋的死亡源于没能战胜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恐惧, 最终自杀, 作为作品中的弱者形象而被批判。而阮管的死亡源于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 忠诚于自我对爱的诠释, 最终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也因此青春不朽。爱情观和生死观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结局的不同。

其次, 群体形象比较分析对中日两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分别进行分析。

在中国作品中, 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现了超出常态的主动, 控制局面的能力胆识及知性美, 充满敢于为自我而活的勇气和为爱牺牲的勇气, 具有敢爱敢恨的特点。如郑微、阮管。男性人物的懦弱更突出了女性人物的自我解放。由男性人物的伟岸性格的瓦解而引发的女性主导的青春感伤属于中式的暖伤文学。因为女性的温婉多情, 外柔内刚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淡淡的感伤。

在日本作品中, 男性人物在经历人生抉择和历练之时, 只是将女性人物视为人生和爱情历练中的考验者。虽然认同女性人物的存在, 却不给予其平等地位的对待。女性人物多因为自身的懦弱和思维的非独立性, 导致最后结局不得不屈服于命运, 充满冷伤悲剧色彩。

三、中心主题比较分析

相同点:对于爱情, 人无法做到全知全能, 也不一定只要付出就会收获真爱, 只能靠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体验, 不断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青春时代的爱情, 具有茫然而炽热的特色, 并会时常使人陷入举步维艰的境遇, 但要独自做出抉择, 勇敢接受挑战。这对于中日青年人来说都是相当于人生的分岔口的重要考验。中日两部作品中的主题特征均为:爱情的价值低于生命的价值。

不同点:对于生死观和爱情观的把握, 中日有较大差异。中国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出的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经历爱情的彷徨与迷茫之时, 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作用远大于外在和他人的启迪作用。所以女主人公才会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奋力追爱, 敢爱敢恨, 回忆青春时才可以无怨无悔。并且为了爱情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正是自我意识的坚强让人可以直面生死。与之相对, 日本现代青春文学中所展现的日本年轻人爱情观的具体表现是在面对人生挫折和爱情无果而终的无奈之时, 内心脆弱,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缺失, 直面自我和肯定自我的能动性的缺失, 进而逃避自我, 逃避现实, 寻求通过死亡达到解脱。

由于文本分析中的日本青春文学作品具备和以往日本文学不同的特色, 即宫本辉作品的特色———“丧失”和“成熟”的两重性, “生命”和“希望”更是该青春文学的主题。在濒临死亡的边缘又带给主人公和读者生命的希望。所以, 在日本美意识———虚幻美、朦胧美、残缺美的熏陶下, 主人公燎平从客体的角度看朋友安斋因不敢正面面对现实和自我选择而自杀, 和氏家虽畏惧现实但仍选择与挫折抗争, 决心起死回生。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死观中, 燎平最终选择了“对于人来说, 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的价值观。

同时, 爱情观也随着生死观的转变出现了变化。以往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以男女殉情为忠贞爱情的最高境界。而在此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并没有为了爱情而选择死亡, 反而在思考“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的命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爱情中, 需要有妥协的时候, 但即使在人生中遭遇挫折也要不顾一切的一路向前, 活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日本青春文学的消极性体现在:面对“为何而生, 为何而活”这个命题和“我们在困难面前能做什么”这个命题的时候, 如何选择、如何行动的层面上。在宫本辉的这部青春文学中,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做的“只是拭去汗水, 等待淋雨的无力感和徒劳感”。这句话在全书中反复出现, 作为全书的关键句。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因无奈而自我放弃的消极性。而与此相反, 中国的青春文学中生死观和爱情观更多体现了不顾一切, 追随内心的决绝和积极性。

四、意象描写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部作品中都采用意象描写, 借物抒情, 寄情于物。中国为“婺源的槐树”日本为“骆驼”。意象是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结合体, 是作者融入特定情感和寓意时勾起读者心理共鸣和文化回忆的物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婺源的槐树”此意象作为精神慰藉和苦痛的双重载体, 目睹了主人公们的爱恨生死, 每一个来到槐树下的主人公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慰藉。郑微与陈孝正失约于槐树, 之后郑微、陈孝正、林静分别来到槐树之下, 想着各自的心事。槐树无言却见证着郑微的成长, 陈孝正的忏悔, 林静的纠结。特别是主人公郑微决定结婚之前再次重返槐树, 才真正释然和顿悟:青春只是一段美好与痛楚并存的过程, 没有陈孝正, 该逝去的青春终会逝去, 正是陈孝正跌宕起伏的爱情才让郑微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甘之如饴。”面对痛苦、挫折、背叛时, 学会释然接受和原谅, 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青が散る》中“骆驼”此意象贯穿于全书, 作为启迪主人公的精神象征, 多次在主人公燎平面对人生困境、迟疑、迷惘的时候给予燎平以一路向前的信念与动力。“怀抱着一个梦想踽踽前行英姿飒爽的年轻武士一般的存在”在燎平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夏子无意回应自己的感情之时, 在安斋的葬礼上吊念之时, 在回忆佩尔对自己说过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之时, 骆驼的形象多次出现。可以说骆驼的特质是燎平渴望具备的特质, 所以在这个意象的启迪下最终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本文主要由人物设定入手, 分析主人公的生死观和爱情观的差异性, 进而得出中日现代青春文学及其背后中日年轻人的社会心理的差异性。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青春故事, 我们也会发现过去的自己。

摘要:本论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が散る》入手, 首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立意、主人公设定、中心主题、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和日本“青春”与“爱恨”、“生死”的关系, 以及中日社会心理对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了中日现代青春文学的差异性及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青春文学,中日比较,生死观,爱情观

参考文献

[1]酒井英行.宮本輝『青が散る』論[J].静大国文, 2001 (3) 80-104.

[2]李迟.从宫本辉小说看日本人“以死为美”的死亡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3]栗坪良树.宫本辉生与死的物语[J].Aoyama Gakuin Women's Junior Gollege 2001 (4) :65-103.

[4]刘士民.心的三条河流:宫本辉『川の三部作:泥河蛍川道頓掘川[D].北京:中国人文社会学院, 2010.

[5]刘彩霞.宫本辉小说『泥水河』象征艺术手法研究[J].作家, 2010 (16) .

青春岁月 我们工厂的排球队 篇3

就我们这哥几个,组成了北京青云仪器厂的第一支排球队。在1972年至1976年之间,我们在老梁师傅(右三)的带领下,参加了海淀区职工联赛。虽然这支刚刚组建的球队水平不高,但在面对一些中小型工厂的比赛中,我们基本上都可以获胜。直到1978年以后,厂里陆续来了新人,从北京队退役的大张来了,北京什刹海体校的学生毕业后来了,实力大增的我们一举夺得了海淀区亚军,在面对北京大学职工队的比赛中,我们甚至博得了满场大学生观众的鼓掌喝彩。要知道,在北京这几个区中,海淀区可集中了八大院校体育教师的实力啊。特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队,当年就已经是全国乙级队。即便是与他们的比赛,我们也并不示弱。1:3的比分落败的我们,输球后照样到小酒馆庆贺。

看看照片中的我们,在阳光下那么阳光。每张笑脸是那么纯净坦荡。再看看正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哪里有赵宝刚导演描写中的那些得瑟人物形象?没那么多心计,没那么多愁善感,没那么多追女孩子的想法和时间,没那么多想找回青春的悬念……我们就活在痛快的青春生活之中

倘若说让如今的我寻找36年前的这段青春,那就是痴人说梦。因为现在的工厂,连排球场都没啦。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篇4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心里的世界很无奈。

或许,我和她永久不能走到最后,但,我不后悔。有一天,我看夕阳西下,我会想起她。

我的世界只因她的出现,变的那样的苍白、那样的无奈,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涩的时光。说真的,我不明白那是不是我的初恋,因为她从没说过亦或是暗示我她喜欢我,我也很无能,不能说服她,事就那样的搁着,一向,一向,一向到我们分开。

我一向在思考一个问题,她是不是一个值得我爱的人,值得我去等待。我真的不清楚。在那懵懂的日子里,她彻彻底底进入我的心,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那年冬天,我们没有过多的交谈,有的只是会心的一笑,还有,还有:“我好有缘。”为了一句不明不白的告白,我付出了所有。

心有千千结,情有万万种。当时空不见成缝得时刻,情绪一落千涨的时候,我千百次怪你,更千万次为你开脱,说不清到底为什么。生活难道如此困惑?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诗歌 篇5

(一)

脸上最后一粒粉刺结痂的时候

青春就向我们挥手作别

五月,迷人的妖艳

凤凰花开

远山青黛

空气中悬浮着伤感的味道

我却流下了冰冷的泪

(二)

不久前

我还听见自己身体里

汩汩流淌的鲜血

骨节噼噼啪啪在爆裂

那是真正青春的声音

我像庄稼一样地拔节、生长

又像庄稼一样的老去、死亡

(三)

我的青春

正像一位流血不止的病人

失血过多

面色逐渐变得苍白

(四)

连日阴雨,心情沮丧至极

过去的日子

就像一张被我揉搓过的草稿纸

早已皱皱巴巴

我想寻回昔日的纯白

(五)

对不起,很久没有想起

柯南、灰太狼和大雄了

丁丁历险记

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只有那只瘦小的老鼠

和那个奇蠢无比的倒霉狗

偶尔会复活在我的记忆里

(六)

没有青春的绯闻

也拒绝爱情发芽

我平稳地度过了一个危险的汛期

是对,还是错,你能告诉我吗

可刚一开始

我还想用爱丈量我们之间的距离

(七)

昨天还在咬牙切齿地恨一个人

今天?就算了吧

他运气好

冤家宜解不宜结

(八)

前面的女孩那么优秀

就像窗外阳光一样灿烂

想起了一个成语

庄周化蝶

有一天在她的.肩上看见一只黑蚂蚁

是我放上去的

我只想看她惊恐的脸

(九)

逝去的诺言又回响在风中

真实地刺痛了我的心灵

我是不是有些惧怕

害怕曾经年少轻狂的惩罚

(十)

借一副梯子

站在青春的篱笆墙前,向上眺望

传说中的果实很大很诱人

他们说你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

只是他们不知道

我已经站在半空中了

(十一)

看见过无数的星星月亮

升起又落下

试卷堆满桌子

像一级级的台阶

只有疲惫和孤独的我走在上面

前面是通向天堂吗

(十二)

早已忘记了LADY GAGA的模样

李嘉欣才是我的偶像

许久没有听周杰伦的歌了

感觉他的才华和我的青春一样

繁华不再,盛极必衰

是我老了

还是他周郎才尽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十三)

雾锁楼台,月迷津渡

兰溪湖上的桥是十字型的

站在这头,望着那头

或者左手,或者右手

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

(十四)

离高考还有几天?

我不再害怕

天塌不下来

地也陷不下去

不妨大胆地和命运赌一把

我的赌注是青春

赢了,我得

输了,我认

(十五)

时光飞逝

谁偷走了我的青春

就像一出精彩的话剧

还没有品出什么滋味

幕布就倏忽落下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十六)

走出青春的象牙塔

大学向左,社会向右

前面就是人生的竞技场

我做好了准备了吗

有些害怕,有些担忧

我怕迎接我的不是鲜花和掌声

而是鸡蛋和菜叶

(十七)

不是所有的青春都等于结束

就像不是所有的长翅膀能飞的都是鸟

走上社会的大舞台

或许会有短暂的眩晕

因为这一路我走了近

(十八)

一切的痛苦与快乐都会过去

一切皆有可能

未来是什么样子

用自律、勤奋和才智

标记一个个目标

再插上一根红色的旗帜吧

红色象征热血和胜利

(十九)

美人蕉在阳光下燃烧

是祭奠还是重生的火

但愿它能将所有的阴郁化为灰烬

将所有的眼泪和悲伤

冶炼成人生的指路牌

(二十)

夜深了

我在校园里寻找青春的尾巴

可能就藏在黑暗中的某个角落吧

但我始终找不到它

我要放弃吗

其实,找到又如何

(二十一)

曾经的青春

早已风干在昨日的夜里

做一块琥珀色的化石也不错

因为它是不朽的

有鸟飞过天空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篇6

Father of modern South Africa, moral compass and symbol of thestruggle against racial oppression passed away on Dec. 5, 2013 at theage of 95, and his funeral service drew around 100 world leaders flyingin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globe to South Africa. That was Nelson Mandela, who emerged from prison after 27 years to lead his country out ofdecades of apartheid (种族隔离) , has been a global advocate for human rights.

Nelson Mandela’s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Nelson Mandela was born on July 18, 1918, into a royal family of the Xhosa-speaking Thembu tribe in theSouth African village of Mvezo, where his father served as chief.

The first in his family to receive a formal education, Mandela completed his primary studies at a local missionary school (教会学校) . There, a teacher dubbed him Nelson as part of a common practice of giving Africanstudents English names. He went on to attend the Clarkebury Boarding Institute and Healdtown, where he excelled in boxing and track as well as academics. In 1939 Mandela entered the elite University of Fort Hare, the only Western-styl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 for South African blacks at the time. The following year, he andseveral other students, including his friend and futurebusiness partner Oliver Tambo, were sent home for participating in a boycott (抵制) against university policies.

bachelor’s degree by correspondence (通过函授) . He studied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 where he became involved in the movement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歧视) and forged (努力建立) key relationships withblack and white activists. In 1944, Mandela joined the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 (ANC) and worked with fellowparty members, including Oliver Tambo, to establish itsyouth league, the ANCYL.

Nelson Mandela’s Fight Against Apartheid

Mandela helped lead the ANC’s 1952 Campaign forthe Defiance of Unjust Laws, traveling across the countryto organize protests against discriminatory policies, and promoted the manifesto known as the Freedom Charter (《自由宪章》) . Meanwhile, Mandela and Tambo opened South Africa’s first black law firm, which offered free or low-costlegal counsel to those affected by apartheid legislation.

In 1961, Nelson Mandela decided that the time hadcome for a more radical approach than passive resistance.He co-founded and became the first leader of Umkhonto we Sizwe (非洲之矛) , also known as MK. He describedthe reasoning for this radical departure from his party’s original tenets (基本原则) :“It would be wrong and unrealistic for African leaders to continue preaching peace and nonviolence at a time when the government met ourpeaceful demands with force. It was only when all else had failed, when all channels of peaceful protest hadbeen barred to us, that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embark on (从事, 着手) violent forms of political struggle.”

Under Mandela’s leadership, MK launched a sabotage (破坏) campaign against the government, which hadlater declared South Africa a republic and withdrawn from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Mandela admitted to someof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while defending the ANC’s actions and denouncing (谴责) the injustices of apartheid. He ended with the following words:“I have cherished the ideal of a democratic and free society in whichall persons live together in harmony and with equal opportunities. It is an ideal which I hope to live for and toachieve. But if needs be, it is an ideal for which I am prepared to die.”

Nelson Mandela’s Years Behind Bars

Nelson Mandela spent the first 18 of his27 years in jail at the brutal Robben IslandPrison, a former leper colony (麻风病人隔离区) off the coast of Cape Town, where he was confined to a small cell without a bed or plumbing and compelled to do hard labor in a limequarry (石灰采石场) . As a black political prisoner, he received scantier rations and fewerprivileges than other inmates. Mandela and hisfellow prisoners were routinely subjected to inhumane punishments for the slightest of offenses.

These restrictions and conditions notwithstanding (尽管) , while in jail Mandela earned abachelor of law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London and served as a mentor to his fellow prisoners, encouraging them to seek better treatment through nonviolent resistance. He also smuggled out political statements and a draft of his autobiography (自传) , Long Walkto Freedom, published five years after his release.

Despite his forced retreat from the spotlight, Mandela remained the symbolic leader of the antiapartheidmovement. In 1980 Oliver Tambo introduced a“Free Nelson Mandela”campaign that made the jailed leader ahousehold name and fueled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 outcry against South Africa’s racist regime (社会制度) . Aspressure mounted, the government offered Mandela his freedom in exchange for various political compromises, including the renouncement of violence and recognition of the“independent”Transkei Bantustan, but he categorically rejected these deals.In 1982 Mandela was moved toPollsmoor Prison on the mainland, and in1988 he was placed under house arrest onthe grounds of a minimum-security correctional facility. He was not released until February11, 1990.

Nelson Mandela as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After attaining his freedom, Nelson Mandela led the ANC in its negotiations with thegoverning National Party and various other South African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for an end to apartheid and theestablishment of a multiracial government. Though fraught with (充满) tension and conducted against a backdrop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the talks earned Mandela and F.W. de Klerk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December 1993.On April 26, 1994, more than 22 million South Africans turned out to cast ballots (投票) in the country’s firstmultiracial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history. An overwhelming majority chose the ANC to lead the country, andon May 10 Mandela was sworn in a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with de Klerk serving as his first deputy.

As president, Mandela established th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to investigate human rights and political violations committed by both supporters and opponents of apartheid between1960 and 1994. He also introduced numer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South Africa’s black population. In 1996 Mandela presided over the enactment (颁布) of a newSouth African constitution, which established a strongcentral government based on majority rule and prohibite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minorities, including whites.

Improving race relations, discouraging blacks fromretaliating (报复) against the white minority and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image of a united South Africawere central to President Mandela’s agenda. To theseends, he formed a multiracial“Government of NationalUnity”and proclaimed the country a“rainbow nationat peace with itself and the world”. In a gesture seenas a major step toward reconciliation, he encouraged blacks and whitesalike to rally around the predominantly Afrikaner (南非白人的) nationalrugby team when South Africa hosted the 1995 Rugby World Cup.

Nelson Mandela’s Later Years and Legacy

After leaving office, Nelson Mandela remained a devoted championfor peace and social justice in his own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He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influential Nelson Mandela Foundation and The Elders, an independent group of public figures committed to addressing global problems and easing humansuffering. In 2002, Mandela became a vocal advocate of AIDS awarenessand treatment programs in a culture where the epidemic had beencloaked in stigma (耻辱) and ignorance. The disease is believed to affect more people in South Africa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Treated for cancer in 2001 and weakened by other health issues, Mandela grew increasingly frail in his later years and scaled back hisschedule of public appearances. In May 2004, however, Mandela announced to the whole world: “I can confirm that we are ready, able, willing and capable as well as passionate about hosting the World Cup.”Thanks to him, South Africa won thehonor to host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And he was last seen publicly in 2010 during the World Cup soccer championship.

留学韩国的青春岁月 篇7

而对于我来说,青春,是一场远行。那些独自行走在异国他乡的日子,笑过,哭过,孤独过,迷茫过……然后我得以成长。

七年前,大学毕业。我抱着开阔眼界、了解不同文化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初衷,只身飞往韩国读研。当时正值“韩流”盛行,各类韩剧、韩星大量充斥着国内的荧屏和网络,所以韩国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几乎是怀着无比期待和雀跃的心情,度过了漫长的等待签证的日子。直到,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

随着韩亚公司的飞机缓缓降落,我拖着行李箱独自站立在仁川机场外的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前所未有的陌生感的降临,紧张、不安,还有一丝兴奋。从那一刻起,我远在异国的青春拉开了序幕。

初来乍到先“刮油”

初到韩国,我一个小女子面临的最大问题竟然不是语言难沟通、不是生活需自理、不是寂寞没朋友,而是“吃不饱”。学校食堂的饭菜我永远觉得吃不饱。一堂课结束,肚子就咕噜噜地唱起大戏来。

这就不得不提中韩饮食习惯的差异了。韩国传统的正餐叫做“定食”,一般规格是小菜、主食、后食三部分组成。而学校食堂的定食通常只包含了前两部分:小菜通常是泡菜,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辣白菜,偶尔也有萝卜泡菜,但都是小碟装,不过寥寥几片而已;主食通常由米饭和汤组成,以汤为主,饭为辅,常吃的汤有豆腐汤、大酱汤、豆芽汤、排骨汤等。韩国人用餐时习惯将饭倒入汤内,连汤带饭一起食用。韩国菜通常少油或无油,蔬菜也多用腌制,这和味觉饕餮、满足感极大的中国菜肴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留学生初来韩国,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肠胃环境不适应的状况,“刮油”所导致的饥饿感“扑面而来”。刚开始,我只能依靠买零食来填饱肚子,个把月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能够适应这样的饮食,肠胃反倒比出国前好了很多,就连皮肤也变好了。身体感觉轻盈又充满活力,只是偶尔和朋友们去烤肉店小搓一顿便很幸福。看来,“刮刮油”未必不是件好事,对想减肥的同学更是好事。

独在异乡交异友

无论是谁,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都要面对语言关。这让很多人都囧过,我也不例外。在国内,除了凭借多年的韩剧积累和参加了一个月的暑期韩语补习班之外,我对这门语言可以算一窍不通,所以在去学校报到的当天就出了个洋相。大学院向留学新生提供了教授的联系方式,要求自行打电话约见。看着其他系的同学三五成群纷纷打了电话,没有把握的我也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先在一张纸上写下想说的话,再按照纸上写的内容念。可是,即便作足了准备现实也并没有按照设定的剧情发展。我的教授虽然声音极具磁性,但浓重的南部口音,加上他热情地询问了许多问题,我的脑袋瞬间被问号挤了个满……似懂非懂、磕磕巴巴地打完了电话。为了不给教授的初次见面留下坏印象,第二天我提早了好几个小时到达。

事后反省,我觉得是自己的韩语交流能力欠缺,而过语言关不光是挑灯夜战、埋头苦读,还要努力融入社会去交流,在语境中学习。除了上好必要的语言课程外,参加学校社团、结交韩国朋友、旅行和打工,都是不错的快速提高语言能力的方式。于是,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摄影协会。刚开始,协会里的韩国同学有一点疏远我,可是不久我们就能开心地玩闹在一起。用他们的话讲,开始时“韩国人很害羞”。

在语言研修班里,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个韩国朋友李彩娜,她对中国和中文都非常感兴趣,也曾来过青岛、深圳等一些城市。我们很快就结成了互助小组,一起学习外语,一起去海边旅行。到了一些传统节日街上会变得比较冷清,就连超市也都闭门暂停营业。而每每这时,彩娜都会邀请我去她家,和她的家人一起庆祝节日。彩娜的爸爸妈妈对我很好,在生活上给过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有时,他们还会让我邀请其他中国同学一起参加他们的聚会。彩娜对我说,“爸爸妈妈都喜欢中国,喜欢中国留学生,我的哥哥在中国深圳工作,我们一有机会就会去看看他,也看看中国。”从她闪烁着向往之情的眼神中,我看得出,哥哥是他们一家人的骄傲。

之后,在彩娜的帮助下,我开始寻找一份可以赚取少许生活费的工作,想更多地接触这个社会。在韩国,中学生、大学生打工是平常不过的事,通常是运用课余时间、按钟点计费。彩娜的家境算得上宽裕,但仍打着一份照相馆的工作。她饶有兴致地教我用各种彩色笔画出一份份简历,中间写着“姓名、年龄、大学几年级生、特长爱好、空闲时间段、住所、电话”等等,再配以彩色花边,看上去青春、活泼、可爱,然后便拉着我去学校后街附近找有兴趣的店投递。一句“你好,请多多关照”,再报以一个微笑。结果,当天我就找到了学校附近一份披萨店的工作。

披萨店老板是一位精神矍铄的大叔,酷爱围棋和金庸的小说,对中国人十分热情,对我很是关照。他还爱研究汉字的写法,闲暇时会掏出字典,让我将一些韩文的汉字写给他看。有一次,他对我说,“中国是韩国的朋友,朝鲜族是我们的同胞。”我听了很是感动……

由于学习时间的关系,数月后我还是离开了披萨店。但是,闲暇时总不忘常去光顾这位热情、好学的“中国粉”大叔,然后带上几块香喷喷的炸鸡和披萨回去和朋友们分享。后来,我又做过便利店职员、担任过教授助理,还有幸加入了留学生联合会,帮忙管理一些日常事务,加上奖学金我可以靠自己的收入养活自己。打工让我真正接触到了韩国社会,看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韩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我的留学生活,也因有这段辛苦又欢乐的日子而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古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其实在异乡也可以交朋友,未必就是孤独的异客。除了每周和妈妈几通电话外,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感叹情思乡愁。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我来说,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考验,每一回成功都是一次跨越,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段历练,而每一天的人生都将成为未来美好的回忆。所以,留学不是埋头死读书,不是只和中国同学交朋友,不是窝在宿舍里打游戏。留学体验的应该是精彩,而不要只是做一次过客。

nlc202309040901

垃圾进桶也被“罚”

干净,是我对韩国的第一印象,从机场到学校,从学校到市内,从市内到海边,我途径的每一条街都是如此。仔细看,每隔不远就有一个蓝色的垃圾箱,它们就像一个个卫士守护这座城市的整洁。

刚来韩国时,我很注意不乱扔垃圾,就按在国内的习惯,将各种生活垃圾装进一个垃圾袋丢进垃圾桶。可没多久,竟然收到了“罚单”。我懵了!见过开车违章被罚的,还不知道扔个垃圾也能收到罚单,感觉不可思议。于是,我开始学习韩国人扔垃圾的“学问”。原来,韩国的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四类:食品垃圾、可回收垃圾、大型废弃物品和一般生活垃圾。可是,大多数初来韩国的中国人仅仅能做到垃圾入箱,却没分门别类。在韩国,除了大型公共设施附近配有分类垃圾桶外,对于日常生活中装垃圾的袋子也十分讲究,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代表不同的生活垃圾。处理垃圾时若有垃圾未分类或未用标准垃圾袋的情况出现,当事人就会被处罚。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便按照要求开始分起类来。刚开始,还是会觉得麻烦或是会忘记,但坚持几周下来渐渐就形成了习惯。当终于可以娴熟地分类并习惯去做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垃圾分类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的环保知识与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

曾经看过网上的一则数据,显示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正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所以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实则关乎国计民生。如今我们也能常常见到国内的垃圾箱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和特殊垃圾”等等分类。但有多少人能认真地按类别去做好“扔垃圾”这一件小事?没做到时又有什么规定性约束呢?

感受激情两件事

读过一则报道,谈的是一个国家的激情所在,长篇大论、气势恢宏。而在韩国的三年里,我亲身经历并深为震撼的却是这两件事。

2008年韩国民众抵制进口美国牛肉的消息闹得全世界沸沸扬扬。民众上街了,中学生上街了,连小学生也上街了。我所在学校的校里校外到处都是标语、横幅。学校停课举行投票、组织游行,学生会创作表达抗议的歌曲,轰轰烈烈、蔚为壮观。校报甚至登出一副漫画名为“美国襁褓中的婴儿”,而画的却正是他们的李总统。我眼看着身边的韩国朋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捍卫国人的权益和尊严,也不由得感叹起这不可思议的舆论之力。

另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年。“北京办奥运了!”“火炬马上传到首尔了!”当时的“2008北京奥运”几乎成为我周围所有中国朋友的一个共同话题,而每一个聊起“奥运”的中国人脸上都会洋溢着一种自豪和对祖国的挚爱。永远记得5月17日那一天,我和留学生联合会的几个中国同学一同去首尔见证了奥运圣火传递的时刻。当天几万名来自韩国各地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手执五星红旗,统一衣着,齐聚首尔,为奥运精神欢呼,为祖国加油助威,整个首尔沉浸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之中。就连隔天的《朝鲜日报》也报道表示:“首次看到如此多的五星红旗在首尔上空飘扬”。是啊!那也是我在韩留学期间,第一次感受到有那么多的同胞和我站在一起,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

最美不过“银杏黄”

我的校园位于韩国南部的一座城市,那里临山近海、空气新鲜、气候宜人,而且腌制的泡菜非常有名。我所在的学院建在半山腰上,是一座欧式弧顶的白色建筑,远看也颇具几分浪漫的气息。每天,我都会爬山去上课。这里的山,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陡峭的“山”,称“坡”也许更为适合。坡不高,我很喜欢走这样的山路,既可以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的空气,一步一步又似乎包含着敬畏的心情,以一颗感恩之心汲取知识的雨露,似乎更加甘甜。

我喜欢在这个城市里散步,看老人和小孩,看各种各样的风景。到了秋天,整座城都是美丽的银杏。银杏的树干清晰挺拔,叶子是漂亮的明黄色,衬着海蓝色天空,看上去格外纯粹、明朗。我喜欢在晴朗的日子,看银杏的枝桠,看它们摇曳着徐徐的微风,看它们夹杂着午后的阳光,金灿灿地铺满一条又一条的街道。我爱我的校园、这样的城市,更爱上了这里的“银杏黄”。

当我奔波于各大教室,准备各种各样的报告和发表论文的时候,当我打完工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在人群的时候,当我受到教授的赞赏与鼓励沾沾自喜的时候,我都仿佛可以看到“银杏黄”。有时候只是静静的一片叶子,有时候却像一群孩子欢快地飞舞;有时候零星散落,有时候又金灿灿地铺满整座山川。这小小的金色银杏叶,点缀了我短暂的留学生活……

转眼,离开韩国已经四个年头了。我从起初的陌生与不安,到习惯了那里的语言、学习、生活以及多雨的天气……一路走来,我深深地感到留学生活的不易,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却需要每一个海外学子自己去体会。

(责编 冯春富)

拿什么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诗歌 篇8

而后,一个人,想念一个人

回家的时候,每次路过一个路口,你会不会

心又微微泛疼

因为送一个人回家的时候,路过这里

对人说晚安的时候,你会不会

有一秒钟的难过,因为以前,对另一个人说过

朋友聚会的时候,你会不会

想念一个人,而后感觉一种盛大的寂寞袭击而来

哪怕人再多,再热闹,也会感觉,缺了什么

曾经傻傻的为一个人去努力改变自己

以为那就是一切

喜欢着一个人的喜欢

曾经以为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曾经对自己说,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

曾经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开心几日

也因为一句无心之语难过很久

曾经因为一个人感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也因为一个人发现世界原来是灰色的时间的齿轮总是不停转动

碾过期待、快乐、难过、痛苦、绝望、茫然

剩下的,也许是无奈

曾经你说的每句话,都会用心去听

你说喜欢薰衣草之语,于是紧紧牢记

总想要尽力去实现你的愿望

只是流年似水,刹那弹指,已是物是人非

如今,满窗台的薰衣草

却没有了,一起看的那个人

人总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

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

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

最后,哪怕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一个人

也许,人是习惯性折磨自己

总要结局残忍,才能证明爱的深沉

兰花开了,又谢了

等兰花在开的时候

你,又在哪呢?

而想念一个人又不能说的滋味,大抵就是这样吧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篇9

上天既然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青春,我们就应该不负青春。

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十分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跟没看见似的,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于是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只努力过的青春不是完美的青春,拥有梦想并努力奋斗的青春才是真正完美的青春。

青春,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最为值得珍惜的是青春,因为最容易流逝的就是青春,把握好青春,就是把握着希望,青春只是弹指尖,人生能有几回?青春最是可贵。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说,青春尚不足二十载,在此期间,我们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到底,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自己的小船,驶向希望的彼岸、梦想的彼岸、胜利的彼岸。

青春,是我们武装自己、包装自己的阶段,是我们由幼稚到成熟的换装。在美好的年华,活力张扬,肆洒青春,不是为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当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而是为成年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充实的青春、不留遗憾的青春。

青春无悔

青春的美好年华就如一个跳动的乐符,演凑出它优美而又动听的旋律,青春是美丽的,带给我们自信与耀眼的光辉,青春是凄美的,她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疤痕,同时也偷走了我们那份纯真梦幻的爱,但青春无悔,如彩虹班炫彩,也如昙花一现那般珍贵,唯有珍藏,才能静待花开。

记得小学那美好而又令人怀念的时光,上课的专心致志,下课的嬉戏玩闹,放学后时的喜悦与激动。那一张张淳朴洋溢着朝气的笑脸,如今,已化为泡沫之影了,成为了记忆的信封!现在,在这个繁忙而又多彩的中学生活中,早已不像小学那般快乐与纯真了,男生追求炫酷,女生爱慕时尚,同学之间充溢着青春潮流,表面上这是青春的个性,青春的时尚。

可是,到底还是少了几分真,几分纯啊!纵观校园上下,认真学习,不显摆的同学还有多少?不是他们不懂潮流,而是——他们想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有意义,他们自然有自己的个性,但他们的个性是学习上的显摆,是精神上的富裕!我想,青春不仅仅赋予了我们生命的光辉,同时也使我们能在美好的年华中大显身手!尽情的绘出美丽的青春,不断的丰富个人的才华与知识,不断的进步,提高意志力与品质·。有人问,青春的美到底是什么?我认为,那就是不要后悔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客观的对待与面对,因为那是我们一生当中最珍贵的记忆,是我们一点一点的进步与成长。

致青春

奔跑在朱红色鲜明的跑道上,迎着朝霞而来,奔着日落而去。无数人从你身上品尝汗水的滋味,亦或是痛苦,或是辛酸,或是幸福。我们向你看齐,漫漫路上与你同行,感受成长的内涵,感恩失去的价值,感叹年华的易逝,感谢生命的延续。

匆匆那年,我们是迷路的游人。怀疑过人数的意义,埋怨过课堂的压抑,沉醉于游戏的趣味,颓废在朝夕之间。我们带着懵懂的爱恋面向一切,写下以为亘古的誓言,祈盼芳华长存,弹唱广阔人间。

匆匆至今,我们是壮志青年。经历过难过的迷茫,感叹过堕落的恶果。我们走在一条路上,经常跌倒,时常哭泣,一颗燃烧的心从未熄灭。我们举着拳头,用口用心,一遍遍畅想梦想与未来。因为我们坚信努力总有回报,坚信梦想不埋,年轻不败。我们学会,用优雅的姿势摸爬滚打。

匆匆未来,我们是时代的主宰。年轻是时代的最强音,也并不意味着先人的淘汰历史的失败。广大青年,正以强硬的态度意气风发向着时空隧道跑去。后浪拍在沙滩不靠暴力而是实力的竞争信念的抵抗。

青春,你以见证人的姿态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历史的轨迹不淡,青春的香味不散。

青春,我们不是天地娇子不是那光芒万丈的太阳,也不是那万众瞩目的明星身后一片光亮,但我是夜幕闪闪发光的星星,我是沙滩暖暖的沙粒用力所能及感谢你,用永不放弃回报你,用处变不惊赞美你,用明朗心情铸就你。

在外轮代理的青春岁月 篇10

初到公司,事事都感到新奇,甚至连外轮代理公司是做什么的也不清楚。报到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难题。一艘英国货船在进港时,撞沉了一条中国小渔船,渔船上有人落水身亡。港监和公司领导约见英轮船长,让我这个英语系毕业生当翻译。当时,我认为 自己是能胜任的,在校时英语水平不错哦。在接待室见到了40多岁的英国船长,他是第一次当船长。我方和船长的寒暄很顺利,效果也好。但涉及海事业务,困难就来了。连中文业务词条都不懂,当然更谈不上翻译了。真的像钝刀割肉,勉强完成了任务,我感到非常尴尬。过后,一夜都没睡好。翌日上班,我到人事部门要求调动工作。领导问我:“你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我看那文件收发工作还不错。”领导批评我:“真没出息!”我面红耳赤。对远洋航运业务一窍不通,不掌握专业词汇,不通专业外语,根本谈不到做好本职工作。从此,我专注于航运专业学习。

公司成立初期,所代理的外轮虽不多,可是能登轮工作的人更少,从而形成了船多人少的现象。当时的工作多是日夜兼程。驻船员往往是一艘船连一艘船地进驻。我尚未结婚,孤身一人,无家庭负担,不分昼夜地驻船工作。1956年春节,是我到上海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傍晚,我忙了一天后从码头回到公司,领导对我说:“小姜,今天是大年夜,组织上为照顾上海有家的老同志吃团圆饭,今夜让你值夜班,替替他们。”我二话没说,赶紧回到码头上船连续值夜班了。码头上停靠的是一艘卸载古巴糖的外轮。该轮是一艘破旧的老船,船舱漏水,糖包全都泡在水里,卸货非常困难。我在船甲板上来回走动了一夜,为卸货工人和船、货方当翻译。夜间寒冷,我冻得人发抖。舱里的糖豆化成了糖水了,卸货时,用水桶一桶一桶地倒到码头上的水斗车上,糖水滴在甲板上立刻凝成冰粒,人走在上面打滑,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翌日凌晨下班后,我渴望找个地方吃早点暖暖身,可是走了几条马路,也没找到卖早点的。我问路人:“为什么今天没看到卖早点的?”他说:“今天是大年初一呀!”太累了,又没吃上早饭,回到宿舍,我一躺下就睡着了。

宿舍离公司很近,夜间有紧急任务,公司总是派人到宿舍叫我,不论下雨还是遭遇台风,我总是随叫随到。当时政府规定,凡是外轮和港区、货主、海关、联检等单位联系工作,都必须由外代人员作翻译,外轮进出港的联合检查也须有外代驻船人员参与。

记得有艘我方外贸单位租用的英国货轮,在定海桥浮筒卸化肥,这艘老船的吊杆经常坏,码头装卸区一定要我公司派人日夜为之当翻译解决问题。公司实在派不出人手,我忙完手上接管的外轮工作,自告奋勇地去英国货轮,为船方和装卸区工人之间解决关于修理吊杆及装卸机的矛盾。日夜守在船上,每日三餐要乘着小舢板到岸上小食铺吃碗阳春面(公司规定不准在外轮上吃饭),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一日三餐全吃阳春面(因为价钱便宜),在船上一个星期,大便都拉不出来啦!当时通讯设备不发达,和公司联系工作,只有上岸打公用电话,如遇上天气不好,坐着小舢板在黄浦江上,风浪很大,实在危险。

当时还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即外轮到港或离港时,驻船人员必须在现场。到港船的缆绳第一根在套上码头船柱之前;在浮筒靠泊时,大船的第一根缆绳套上浮筒的练环前,驻船人员必须到现场。外轮离港时,最后一根缆绳脱离码头缆桩或浮筒的练环后,驻船人员方能离去。挂靠浮筒的外轮离港,缆绳脱离浮筒练环,外代人员已在岸上,没法看清情况,驻船人员必须在轮渡码头听到外轮发出的汽笛声,才可离开现场。

公司规定:夜间开船,驻船人员可乘公交车;后半夜开船没有公交车,可以乘三轮车。有一次,一艘外轮离开安东路浮筒开船后,已是后半夜两点钟了,在路上等了很长时间,但等不到一辆三轮车。人很累但很无奈,我只能提着工作包,内有舱单和船方退回的借款等,在静静的马路上,从安东路步行到外滩海关大楼,已是凌晨四点钟。天快亮了,我只好在公司办公室拉过三把椅子,睡到六点钟,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我一生中的三件大事都是在公司完成的。1956年,我在公司入党。1958年冬,我在公司外宾接待处举行婚礼。当日,我下班后坐着三轮车接新娘到公司,仪式很简单,买了一束花及一些糖果。公司三位经理都参加了婚礼,公司好多同事也都参加了,倒也非常热闹。然后,我们坐着有轨电车回新房,有两位经理和好几位党团员陪我到新房(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小房子)。当时,新娘和我丝毫没觉得寒酸,相反感到温暖。在党的关怀下,我有了工作和自己的家。

在我新婚的第二天夜里,有一艘外轮凌晨要开航,有急事要解决。公司调度派人到我家,叫我马上到船上去。我立刻行动,到船上解决了问题,船如期开航。我一早到了公司,领导才发现自己曾将该船的事项交给了另外一位同志。领导说:“小姜正是洞房花烛夜,怎么又把他拉出来了呢?”就这样,三天婚假就变成了一天。

我们的青春岁月现代诗歌 篇11

典范欣赏:黄花梨素圈椅

明式圈椅有十分独特的造型风格,清新淡雅、单纯简练、清秀空灵、比例适中等,圈椅的细部构造没有繁复的装饰,即使偶有装饰也是点睛之笔,用以衬托造型的需要,而且装饰主要以线形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也是人体工学的要求。明式圈椅的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细部装饰与整体风格的统一,都极其匀称而自然和谐。符合其功能要求,没有多余的部分,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明式圈椅巧妙的应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从选材、功能、工艺到装饰等方面真正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此件为明代黄花梨大圈椅,体型硕大结实,扶手以楔钉榫三接,两端出头处回转收尾线条流畅。此椅选料用心,木纹华美生动,将黄花梨木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代家居灵感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的典范之作,然而将古典的座椅融入到现代的家居设计中,将会是怎样的效果呢?一对线条流畅、纤细丰富、婀娜多姿、自然舒展的圈椅,在温润的灯光下,端庄的置于华丽的大理石和镜面元素之间,轻易的营造出了高雅脱俗的品位。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在朴素中见高贵,透露出一种高雅大方、端庄秀丽的品质,尽显雍容典雅。

典范欣赏: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有束腰书桌

明清书桌在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上都有非常高的水准。明清家具用料粗壮、充裕,造型稳重大方,装饰繁复华丽。清代书桌在结构上,基本保持着明代家具的传统形式,但又随着时代的变迁略有变化。工匠们造就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变体。每一件单件家具的设计都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明清书桌具有简洁流畅、典雅大方的审美特征,其结构严谨、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

此件为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有束腰书桌。此桌整体造型流畅,而以圆棍榫接成高拱罗锅枨直抵桌面,在牙头与腿的空隙中,另以落堂镶板之手法镶板心。四方柱腿,内翻马蹄足,案形结体。此桌整体造型稳重大方,侧角收分明显,挺拔秀气。

现代家居灵感

书房空间是我们在家工作的重点区域。在现代家居中,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潜心静读的空间,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明式书桌的最大特点就是大气中带着文人儒雅高贵的风格。此款书桌陈设精致,简洁、明净。宽大的桌面足以放置办公电脑等现代办公用品,显的典雅稳重,突显主人之恢弘的霸气。

典范欣赏:黄花梨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

罗汉床在明清时期不仅是卧具,还是坐具。有放于厅堂待客的,也有放于卧室作睡具的。清代以后,人们大多会在大罗汉床上放置一个炕几,便于两边坐人交谈、下棋或品茶。

明代晚期罗汉床的样式颇多。就床身而言,有有束腰与无束腰之分;床面有藤面和木面之分;床腿有三弯腿、直腿、内翻蹄足、鼓腿、彭牙等。就围子而言,一般以三屏风或五屏风围子居多,装饰题材也多种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及其他吉祥纹样。

此件为黄花梨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此床为三面围子,围子内用横竖材界出仰俯“品”字形的空格。腿足用四根粗大圆材,直落到地。四面施裹腿罗锅枨,此床用料考究,从结构到装饰,既隽永又简洁,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

现代家居灵感

罗汉床在中国古典传统家具中有着颇深的渊源。在现代家居中,如果在卧室、书房、客厅中置有这样一件寝具,将会使你在接待客人时拉近你和客人的距离,起到一种亲和的作用。罗汉床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家居中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传统家居中一个颇为经典的“休闲家具”,它不仅舒适实用,且古朴典雅,很容易便能融到入现代家居设计之中,并为之增添一抹淡泊闲适的文人意境。

典范欣赏: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

此件为明代黄花梨三弯腿四柱架子床。床座为格角攒边结构,边抹冰盘起混面并向下内敛,床座边框内缘踩边打眼造软屉。抱肩榫结构,三弯腿,外翻卷云纹足。腿部内侧起线与牙板交圈,牙板浮雕卷草纹饰。这张床制作精细,构思巧妙,体现了明式家具既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又强调装饰效果的特点。床面三面做床围,且做榫借入角柱,床围上层为团龙纹卡子花,下层设万字纹,两面打洼,空灵有致,极为考究。正面两端立弧形站牙,站牙镂雕双龙呈祥,飘逸灵动。此海南黄花梨料架子床,色泽沉静。下方装透雕草龙纹挂牙。

明代架子床的制作技艺具有严谨有序、精益求精的特点。其设计追求造型简约、功能合理,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和独特的建筑意味,好似玲珑屋。

现代家居灵感

明式架子床大气俊美,雕花点缀华丽且不显繁复。当架子床走入现代家居时,其形制定位已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在保留了明式架子床古朴典雅的基本风格之上,吸收了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充分适应了现代家居的便利与协调。

这款架子床线条简单,散发着宁静平和的氛围。设计师精心搭配的青花瓷主题使得整个卧室风格更显清新古朴。休息于这样一张床上,很容易放松紧张的情绪,使人气定神闲。

古典家具在我国家具长河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优雅的姿态、华贵的造型、富丽的装饰、丰富的色彩表现出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求。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古典美学越发彰显其返璞归真的自然魅力,使得人们对古典家具的钟爱也随之增加。

青春的岁月作文 篇12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温婉高挑的武亦姝,一个零零后女孩将对古诗词的热爱,熔铸在生命里,视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三大偶像的她过五关斩六将,荣获诗词大会总冠军。其诗词的储备量和学霸风范深深令人折服,在平日里她对电视播放的她的节目视而不见。只是专注研究古诗词,为学业和古诗词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奋斗着。这样的青春一定会在她的人生岁月中留下美好的一页。就像武亦姝在复旦附属中学开学典礼的演讲中所说“我的新学期从春天开始,春天里的每一个步伐都至关重要,它通往盛夏的季节,通往温暖的人性,诗意的年华”的确如此,在岁月的扉页上,让青春留下最美的那一页,奋斗着,一路成长!

古今中外多少年轻人不是因为青春的奋斗才铸就了辉煌的成就,成就了美好的人生。清华大学的颜宁放弃读研的机会,留在国内和团队一起进行模蛋的研究,经过多次的实验,花费数年的时间,和团队攻克研究课题。华裔女孩姜吉容,坚持参加西北地区农村改革,无论西北地区环境多么恶劣,她不喊苦,不喊累,先后探访数百个村子,如今仍在投入的工作。

在青春年华中,他们置身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着,他们的青春岁月无比美好。

而有的年轻人生活在过于优裕的环境中,不奋斗,最终毁了自己的一生。著名的武打演员成龙自己始终为梦想奋斗,功成名就。而他的儿子不虚心向父亲学习反而勾搭上吸毒团伙,误入歧途,被判刑多年,如果他凭自己的唱歌天赋在青春中奋斗一回,那么在如今的娱乐圈,说不定比他父亲还要成功。

上一篇:生药学实验总结下一篇:代办驾驶证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