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共8篇)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1

论“税收工作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 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摘自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二是切实掌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要正确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落实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5月在总局理论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

三、论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目标。一是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十五”期间,税收收入要继续保持与经济(GDP)同步增长或略快于经济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级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和征管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人世后新的开放形势,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三是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特别是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水平。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征管法制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税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7月在北京等地调研时的讲话)

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

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局提出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把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既要大力组织收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又要实现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切实抓好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这四方面重点工作。四是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加强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把各项税收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上取得新进步,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取得新收获,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果,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税收工作实践,推动税收事业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要做到:必须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

4、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两基”就是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抓好“两基”是落实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提高税收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具体体现。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手段,培养管理人才,建立强化管理基础的长效机制,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 工作上的讲话)

五、论税收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六个方面指导税收工作实践。一是明确税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自觉落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各项税收工作,在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很好地贯彻、体现统筹兼顾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努力组织好税收收入,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三是积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根据“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的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下岗再就业等各项税收政策,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四是积极稳妥地分步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五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抓住评估和监控,这是税收 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当前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等几方面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最终实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要大力推进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要关心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中西部地区税务干部工作和生活面临的一些困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新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6月在司局级干部轮训班上的讲话)

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第一,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第二,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税收改革 是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形势发展,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税收改革,增强税收事业发展的动力。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大力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构建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深化干部人事和劳动分配等内部管理改革,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稳步推进。

第三,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强化科学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征收、管理、稽查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人机”结合,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克服粗放式管理,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在优化服务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税收工作本身的基本目标。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以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实行源头控制,标本兼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眼于加强对税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促进税务干部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加强对税务干部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增强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 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自2003年12月24日谢旭人同志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税收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04年税收工作的基本目标。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5年税收工作的目标。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 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协调增长,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通过深化税收改革,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四项重点。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要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大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二是稳步实施税收改革。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认真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三是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实施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大力规范内部行政管理。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新年贺词)

“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执政水平和行政能力,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提出的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工作。明确三项目标,就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改革完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增强税务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围绕税收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五个建设,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六个能力,就是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这个工作思路,是总局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税务部门实际提出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摘自钱冠林同志2004年12月26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论,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六大观念。一是大局观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法治观念。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收执法,强化执法监督,搞好执法考核,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创新观念。坚持从时代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四是效率观念。切实强化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税收。五是服务观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优化纳税环境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做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六是责任观念。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4

“34字”税收征管新模式。对征管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涵盖了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税收征管的内在规律。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纳税人申报后税务机关就要依法对申报进行审核,开展征收工作。税务机关的服务以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咨询服务、文明服务为基础,体现在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而忽视必要的管理。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防止片面强调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有了信息化手段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

“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实行集中征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避免影响税源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要防止把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简单等同于税款的集中征收,片面地根据信息集中程度收缩机构。“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

“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四项根本标准。一是执法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征收率高。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作为参考指标,近期要保持税收(分解为各税种)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宏观税负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三是成本降低。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四是社会满意。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税务形象日益改善。上述四个方面,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根本标准。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党组认真总结多年来税收工作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工作;明确三项目标,一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三是加强税务系统执政能力建设,使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其中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这四点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的主题。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7月4日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六、论税收工作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把握指针,明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明确税收工作宗旨,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事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

第二,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税务部门是国家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税收作用,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扎实推进四方面重点工作,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全面提高税收工作水平。

第四,抓好两基,打牢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工作和管理基础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立足基层狠抓管理基础,推动税收工作 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固树立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观念,认真落实34字征管模式,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征管查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人机”结合,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切实加强基层和干部队伍“五个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第五,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风好则事业兴,作风差则事业衰。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要坚决防止抓而不紧、浮而不深、粗而不细、华而不实,做到抓紧、深入、细致、务实。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处理好机关内部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上级税务机关与基层税务机关之间、国地税局之间的关系,形成税收工作合力。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2

继新版《环境保护法》实施后,2015 年底国家环保部又印发了《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 试行) 稿,对煤化工建设项目在环保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严格的准入要求。在促进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煤化工项目建设的环保门槛,并且对煤化工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单位、专利商、设备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 年4 月23 日,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参会人数近300 人,得到相关方面的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提升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帮助运营企业提升和改造废水处理工艺与系统,研讨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先进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工程实践,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定于2016年3 月29—30 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专题研讨会”。会议将邀请业内专家、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煤化工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就当前煤化工废水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6年3月29—30日,28日10:00—22:00报到。

地点:北京天泰宾馆(第二炮兵后勤部招待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头条1 号。

二、会议主要内容:

(一)政策及宏观导向

1.“十三五”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展望;

2.“十三五”石化化工行业水污染防治策略;

3.“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及水处理技术展望与政策解析;

4.“十二五”时期我国煤化工项目水处理技术总结及“十三五”煤化工项目环评重点;

(二)煤化工示范项目水处理案例及重点技术

5. 煤化工示范项目水处理案例、废水排放达标率研究及我国煤化工水处理技术相关标准的执行和完善;

6. 我国煤化工项目废水处理协同处理及工艺集成度问题的探讨;

7. 欧美等国外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及管理经验交流与模式借鉴;

8. 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热点问题、整体解决方案及重大煤化工项目废水处理技术选择要点;

9.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和高含盐废水的技术突破与实践;

10. 蒸发母液、杂盐及污泥资源化问题解析;

(三)煤化工其它热点环境问题

11. 工业环保领域PPP和EPC模式的利弊及委托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2. 煤化工园区自建危废处理设施的实践经验交流;

13. “水夹点”技术等在煤化工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14. 会议期间还将召开“全国煤化工节能环保与安全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三、其它事宜:

1. 会议将编辑《第二届全国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论文集》,并择优刊载在《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现代煤化工期刊上。欢迎各单位专家、技术管理人员提交与上述议题有关的论文,并请于3 月15 日前发至论坛会务组邮箱372974858@qq.com。

2. 会议收取会议费2800 元/ 人,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会务工作由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协助办理。

3. 联系人及方式:

协会煤化工事业部联系人:康淑云、阮立军

电话:010-64463704,84275379

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联系人:刘建秀、申联星

电话:010-84290898,64284069,64285340

电子邮箱:zmxmhg@163.com,372974858@qq.com

试论科学发展观 篇3

关键词:人与自然;市场经济;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08-03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的题目,其内含和外延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

一、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

人既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又独立于自然界,由此就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威廉·配第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所说的土地,应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自然界。

自然界对人类并不吝啬,广施普渡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是,人类如果失去了科学发展观,就会变成贪婪的掠夺式摄取。无限度的开荒造田,煤矿的野蛮开采,森林的乱砍滥伐、废气、污水的随意排放,野生动物的灭绝性捕猎,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灾难。每一次资源掠夺,自然界都残酷地报复了我们。恩格斯曾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然后又感到吃惊的是: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大多情况下甚至是完全相反”。可惜,我们常常忘记了他的忠告。姜戎先生曾作为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最后奉献给读者一本《狼图腾》,道出了惊人之笔。至于我们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这个问题暂可存而不论。但作品告诫我们:大规模的打狼运动和毁除草原造田,必然带来严重后果。狼虽然吃羊,但也捕杀旱獭、野兔和田鼠,而这些生物都破坏草场。这是一个生物链。如果不讲科学一味蛮干,就会造成植被破坏,出现大量流沙。姜戎写的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却说出了深刻道理。不幸的是他人微言轻,并未引起重视,结果使愈演愈烈的沙尘暴直逼京津、辽沈、河北、山东等地。北京居民一觉醒来看到京都的景象,感叹地称谓:“满地尽是黄金甲”。遗憾的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不是黄金,而是黄土。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饱受环境污染的苦痛。西方学者把这种现象叫做“环境危机”,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代价”的概念。我们对这个问题也许初有认识,但远没有达到高度重视。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科学观念,就会后患无穷。

二、科学地完善市场经济

实现市场经济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主题。现在仔细观察透视,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实现还有诸多的障碍性因素。我们虽已加入WTO,但在很多方面还未和国际接轨,计划经济的观念依然顽固。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但既然是市场经济,计划就必须适度,更确切地说,不应占主导地位。计划要站在高处,更广阔的空间应该留给市场。计划总是出自政府的计划,所以,计划还有一个别名,称作政府调节。不言而喻,计划一定是政府的权力和行为。

如果说私有制实现的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那么。公有制实现的市场经济,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就是一个社会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按说,经过理性思维实现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应该更迅速有效,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改革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的传统和偏见,往往比中国古老的社会传统更为顽固。仔细观察,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在很多领域仍处在计划經济观念的统治之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多年来盛行的审批制度,或简称审批经济。审批来自权力,所以,审批经济也就是权力经济。

国家计委虽然几经易名,现在称作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但这并非问题的本质。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计划度有多大,范围有多广。一般说来,国家计划只能顾及大的方面,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公共目标,国家重大项目。可是,我们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项目的审批,可行性研究的下达,企业的破产、转让和上市,都要经过审批。政府行为似乎超出了应管的界限。地方建设的项目,除涉及到自然资源垄断和国防工程之外,原则上应由地方自定。诸如市政建设、公共交通,用不着都到国家去排队审批。须知,审批越少,越能促进市场深化。审批经济还有一个上行下效的效应,也可以说是模仿效应。国家既然要审批,地方政府当然也要审批,结果是层层审批。一项工程要盖30多个图章的事情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掣肘可见。审批是权力的产物,审批遇到障碍往往就要用钱铺垫,产生权钱交易,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这自然就构成腐败的一个根源。

我们经常说在市场经济中要简化政府行为,要从指挥转向服务,要从主角变成配角,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多地方,政府行为还在强化。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走出权力经济的桎梏,权力转移的主要问题来自政府不愿意放弃本来不应属于政府的权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到如今,在民营经济和企业改造方面已显见成效,但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审批经济,至今并无实质性转变。这是市场深化的最大阻力。

三、科学地实现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同时,我们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素分配论”,并提倡“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年的大锅饭体制的束缚,平均主义的压抑一经释放,就变成了一股改变分配格局的巨大物质力量,收入差别开始形成。收入差距拉开之后,最令人瞩目和令人担忧的是出现了贫富悬殊的两个群体。

1暴富群体

所谓暴富群体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资本投入或引进外资通过合法渠道和苦心经营,抓住改革开放大好时机而致富的人;一种是通过权钱交易,“炒批文”、“炒贷款”、“炒产权”、“炒地号”,获取巨额财富,利用体制漏洞贪污受贿、走私贩私、侵害公产、买官卖官。前一种情况,原则上属于政策允许的要素分配之列,只能通过经济杠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办法去解决。至于后一种情况,则属反腐败的范围,只能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去治理和惩治。

2贫困阶层

与暴富群体相对应,出现了一个贫困阶层。这个阶层主要指企业改革中的冗员、隐性失业人员、下岗职工、退休人员、部分吃财政饭的工薪族,以及在城镇中流动的非城镇人口、无业游民,社会应管一时尚无人管的盲目流动人口。据初步统计,1994年全国城镇已有2000万人生活困难。城乡总和约有近9000万居民处于待救济的贫困状态。截止目前,大约有1.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0%。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并不是让一部分富裕让另一部分永远贫困,而是通过先富的人拉动经济增长,积累国民财富,使全社会富裕,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在收入差别相对存在的情况下,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这就是邓小平所倡导的——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的自发行为,一定会产生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这是从封建社会末期就已经呈现出的规律性现象。市场经济虽然伟大但并非万能,调节贫富差距,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然要依赖政府调控。林毅夫教授曾经提出:“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是因为富者太富,而是因为穷者太穷”。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确立一个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国外称为“贫困钱”,意指居民收入达到这种贫困程度,社会有义务为其基本生活提供社会援助。生活保障线如何定位,现在尚无统一说法。定得太低,不利于社会安定,定得太高,又不切实际。从理论上说,应定在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之间。在现有物价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的情况下,应定在每月300~400元之间为宜。

四、科学地面对农民问题

早在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过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说,农民问题还是中国的严重问题。

从国民产值的比重上说,我们已不再是一个农业国,但就人口和就业结构上说,我们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中国的人口现在大约有13亿,农民就占有9~10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只占不足10%。由于农村人口甚多,中国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只有0.42公顷,美国为195.2公顷,西欧为18~65公顷,日本为1.4公顷,韩国为1.2公顷。这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和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是不发达的发展;第二,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富裕程度,和城市尚有很大差距,依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其基本标志是人均收入为800~1000美元。这个目标可以说在城市早就实现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农村,如果占70%以上的农民收入上不去,这个目标就难以实现。

据调查,1995年的计算结果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30元,共有6500万人处于这条线之下。到1997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5000万人。这部分人尚不能解决或不能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的低收入标准,是一个以农业劳动力为参照系的概念,标准高于贫困线。1995年,农业劳动力人均收入约为3100元,有的学者认为1240元为低收入线,并据此估计大约有1亿农村劳动者,处在这个标准之下。目前的情况也许有所改变,但基本仍在低收入陷阱中徘徊。

“一五”、“二五”时期,我们曾响亮地提出过农业机械化的口号,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又把“农业现代化”列为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之后又相继提出“科技兴农”、“绿色农业”的目标,可惜,至今收效甚微。农业机械化最成功的例证应属我们曾经兴办的一批国营农场,崔嵬主演的《老兵新传》至今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国营农场固然有经营体制的问题,但大农业集约化管理的含义并没有什么错误。伴随着国营农场的解体和联产承包:大农业的问题也随之消失,这是农业经营体制转换中不应该出现的副产品。包产到户、联产承包每户平均只占0.42公顷的土地,在江南只有0.2公顷,拖拉机一开就到了地头,这如何实现农业集约化,如何实现机械化,从而又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温州模式”,乡镇企业发展曾经出现了一个“苏南模式”,但对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安徽模式”。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创造性思维在中国向市场过渡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我们必须学会辩证思维,任何一个好的模式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温州模式”确实使温州发迹了,但现在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只好到各地去买企业。“苏南模式”使乡镇富了一阵,但如果总是停留在几口大锅、几把铁锹的水平上,又何以谋求更高的目标?“安徽模式”曾经敲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晨钟,但现在安徽仍属不发达地區,依然很穷。包产到户、联产承包充其量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如何适时改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农业经营模式究竟路在何方?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须走大农业的道路,只有大农业,才能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小农经济,只能造就小农意识。只有大农业,才能造就现代观念,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科学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从经济领域率先发起的,经济决定政治,按照自然和逻辑的推进,必然引伸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只有配套,才能产生奇效。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曾告诫我们:“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改革一直走的是一条单行道,政治体制改革至今未能走向前台。从历史发展的线索上看,政治改革是由经济改革引发出来的,完全意义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但从和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意义上说,则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这里从后一种意义上研究政治改革。与政治相关的经济体制,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审批经济

审批来自权力。所以,审批经济也就是权力经济。审批既然表现为权力,在遇到障碍时往往就要用钱铺垫,产生权钱交易,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这自然就构成腐败的一个根源。反腐败不能只是打击腐败分子,更重要的是杜绝腐败的根源,既治标又治本。批地号、批指标、批项目,完全可以通过竞标会和采购中心去解决,这既有公平,又有效率。须知,审批越少。越能促进市场深化。废止审批经济的最大障碍来自政府不愿意放弃本来不应属于政府的权力,权力转移又有赖于政治体制改革。

2命令经济

命令经济是格留达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后来又被艾登堡在《经济体制》一书中做了发挥。指令经济的突出表现是下达经济指标。在计划经济年代这种经济指标带有强制性,“爱你没商量”,无论是城市企业,还是农村农户都必须按指标完成任务。现在我们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但计划观念依然顽固。即使是指导性计划,对于那些政府任命的董事长、总经理,依然是一种强约束。指令经济的另一表现是政府立项。政府立项不是完全不要,但只能是那些政府投资的项目。现在的问题在于政府立项就象冬天刮的西北风一样,到处都是。甚至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都要排队等待立项批复。现在这种立项制度已经造成了引资障碍,外资机构也学会了看政府批复。市场经济的规则应是企业自行立项,专家审定,这会减少很多麻烦。

3独占经济

独占就是垄断,但垄断还是不完全意义上的独占,因为它还可以有一二个竞争者,独占则是彻底的独家经营。

在计划经济年代,很多领域都表现为国家垄断。在经济转型时期,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有所改变。但仔细考察,我国经济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国家垄断。这些领域包括:邮电通讯;金融体系;新闻出版;事业单位。

严格的经济分析表明,国家垄断即使赚钱用之于民,仍会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因这将政府企业以低效率赚的钱用之于民,还不如取消垄断,发挥竞争使百姓得到好处来得大”。美国航空提供了明显的例证:原来由国家独占的航空,二战以后出现了“人民快运航空公司”,改变了服务方式,降低了服务费用,票价几乎降低了一半,满座率大大上升,结果使国有航空公司也不得不改变运营方式。我国也有类似情况,电讯业就因多了一家“联通”,服务面貌就已大大改观。日本的国铁民营化改造,也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例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行为的转变,政府要放弃那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则要求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政治改革来得越迅捷、越有效,社会也就越发展、越进步。

地税局科学发展观专题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

站在这严肃的讲台上,我禁不住想起了一个伟大而亲切的高大形象,这个人,今天在中国人心中像我父辈那样敬重他的人太多了,像我这样敬重他的人也太多了,他就是勤政廉政的表率,他的一生,人格伟大,品德无瑕,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新中国建立初期,祖国还不富裕,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村庄太穷,还有许多百姓太苦。周总理在工作中真正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扑下身子切实解决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农村的实际困难,与百姓同呼吸、共患难。他的弟弟在二十年代参加过大革命,在一个工业部门工作,后因生病安排在内务部任参事,周总理知道后多次找内务部长提意见,根据规定让弟弟提前办理了退休。在一般人看来,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照顾一下参加过革命的弟弟,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呀!但是周总理却没有,他是在用一辈子来修习着“勤廉”的真谛。他的高风亮节,他的表里如一,他为天下人服务的风范都尽在这“勤政爱民”的一枝一节中。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曾经把持过权势的贪官污吏,没有将人民赋予的庄严权利服务于百姓,切实的为民造福,而是为了一己私利贪污腐化、骄横堕落。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在位期间好大喜功,大肆受贿达到1765万元;XX书记陈良宇查有巨额不明财产,受贿及滥用职权,给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国家药监局局长郑晓萸玩忽职守利用手中的权利接受贿赂,用长官意志打开假药制售的大门,假药的泛滥,花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花走了多少亲人的热泪,花走了多少病人的血汗钱。这一切,都是个人贪欲的大行其道。这些人之所以“敢”,就在于放松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贪污腐化、享受私欲。彻底将廉政抛弃在脑后,完全忘记了当政初期爱民的誓言。这些时代的败类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必将站在正义的审判席上,接受人间道义严厉、公正的裁决。

在新的花时期,我们的祖国从艰难走向繁荣,从繁荣走向昌盛。新的时代如一副徐徐展开的美卷——美丽的风光、和谐的景物、欢快的场景、浓重的色调。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就是这样的一副图画,总体的基调是向上、廉洁、清真、无私,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一个人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个国家也是要有勤廉的基础,我们的祖国正在这种廉洁的氛围中崛起,那是从古至今的象形文字,那是无数革命者满含希望的眼睛,那是老少国人期待中的新世纪。祖国在日渐昌盛、我们的人民在“克己复礼”中不断成熟。新时代的号角召唤着这种精神,那是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民心的所向。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地税人又该何去何从?坚定信念,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要立下惊天动地的豪迈誓言吗?——不!我只需默默地告诉自己,我应该这样去做,哪怕它是那样地无足轻重!要戴上光芒四射的耀眼光环吗?——不!我只需尽最大的努力去散发光和热,哪怕它是那样地微弱!也许,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只要在生命的尽头,还能摸着良心说:“我——问心无愧!”足矣!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5

稿

同志们:

大家好!

为确保城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时启动、顺利开展,经请示区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专题培训会,这既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学习培训,使各单位各部门更深入地贯彻落实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及区委有关精神和要求,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感,增强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要求,掌握工作方法,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我城区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城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昨天下午,区委召开了xx市xx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标志着城区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车xx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城区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有效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力求出特色、出亮点、出成效、出经验,努力“推进xx科学发展观,打造xx更高水平第一强区”。区委肖xx书记在会上也作了动员讲话,就城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了全面部署。车xx书记和肖xx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科学谋划、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着重就办好专题培训班,推进城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城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高质量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既是市委赋予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推进xx区科学发展、打造xx第一强区的重大机遇,对于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把我城区建设成为xx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城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以及区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分析和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振奋精神,共克时艰,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良好势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城区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目标。

二、明确主题,紧扣载体,始终保持学习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

区委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结合城区实际制定了《xx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对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方法步骤,作出了安排部署。确定了“推进xx科学发展,打造xx更高水平第一强区”为城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我们找准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我们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建设成为xx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城区这一战略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来加强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来分析解决问题,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城区上有作为、见成效,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确立一个统一的载体,很有必要。根据城区的实际,以实施“三产富区、项目立区、综治稳区、环境靓区、服务兴区、人才强区”等六大工程为总载体。组织城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城区实际、具有xx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力争把xx区建设成为xx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区,全面构建富裕xx、和谐xx、魅力xx。

三、抓住关键、周密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xx市委的部署,我城区学习实践活动从XX年3月开始,到XX年2月基本结束,分两批进行,每批时间半年左右。活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落实整改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3个环节,加上活动开始前的准备环节和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测评环节,共有11个环节。这些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依次递进,既各有具体要求,又相互紧密关联,构成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必经阶段和必经步骤。关于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方法步骤,城区的实施方案都作了具体规定,各单位各部门要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落实,做到有机衔接、前后贯通。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行动迅速,组织到位,确保学习活动有序展开。这次会议后,各单位各部门要迅速召开动员会,传达自治区党委、xx市委及城区党委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区委常委、市委书记车xx同志的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方案。这是准备工作的重点。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区委实施方案,围绕“加快xx科学发展,打造xx第一强区”主题,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设计实践载体,确定符合实际的目标要求和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步骤。富有特色、富有内涵的实践载体,是确保活动具有特色、不断深入、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一定要精心谋划、精心实施、务求实效。要坚持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活动方案要征求联系点领导和区委指导检查组的意见,并报城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备案。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各单位各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党组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三是筹备召开动员会议。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作动员讲话,要讲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讲清中央、自治区党委、xx市委和城区党委的有关部署要求,讲清本单位、本部门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安排,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和xx市委的部署以及城区党委的工作思路上来,激发全城区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强大合力,为学习实践活动起好步,开好局。各单位各部门要在3月29日前召开动员会议,迅速行动起来。

(二)方法新颖,内容全面,确保学习效果及时体现。学习是整个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贯穿活动始终。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大力推行集中学习、公开研讨、畅谈体会、查找差距、检验成效“五步学习法”。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要充实,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必读篇目,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自治区党委、xx市委和城区党委领导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要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日前视察xx时的讲话精神。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还要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要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弄通,真正做到入目、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学习方式要多样化。采取领导带头、专家辅导、典型引导、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研讨交流,以及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支部组织生活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带着使命学、带着感情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紧跟形势学,增强学习效果;联系点领导要到所联系的单位或部门进行专题讲课,以讲促学,以讲带学。三是学习时间要保证。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根据学习内容和时间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3次,党员干部学习时间不少于20小时。四是学习方法要创新。采取身边学、现场学、换位学、案例学、专题学、对比学、换位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三)集中民智,问计于民,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总结运用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发展措施、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环节相结合的过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各单位各部门要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创新问计于民、求智于民的渠道和途径,多角度深层次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社会政治局面大稳定、党建大突破“五个推进”工作上,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要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精心确定调研课题。对确定的课题,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形成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广泛开展“四走进、五问计”活动。即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生产一线,问计专家学者,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问计老领导老干部,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问题;问计“两代表两委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问计基层党员干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问计生产一线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各级党政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天,力争做到“入住一家农户、召开一次民意恳谈会、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要进行调研成果交流。三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贯穿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全过程,正确分析区情,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发展差距。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围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克难攻坚、富民强区”主题,重点就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慢、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轻效益、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问题开展讨论。采取座谈讨论、支部研讨、专题论坛、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为xx发展献计献策。

(四)创新实践,突出特色,确保学习活动成果显著。突出实践特色,是中央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必须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单位各部门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要突出实践特色,精心设计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主题和载体。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和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分析检查的重要依据、整改落实的努力方向、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现阶段,要紧紧结合实施“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攻坚克难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良好势头”、解决突出问题、转变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等方面争先创优。

(五)问谏于民,查漏补缺,明确学习活动改进方向。突出“听民声集民智、找问题明方向”主题,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存在问题。召开以“推进xx科学发展,打造xx更高水平第一强区”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剖析存在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推动思想统一、加强班子团结的有效方式。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这个环节,领导班子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问谏于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要进行“六查六看”活动,一是查是否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二是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是否结是查现行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看制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四是查我们想问题、作决策是否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是否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五是查是否存在重建设性投入、轻社会性投入的问题,看是否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六是查找是否存在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大局的问题,看是否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六)边学边改,查改并进,解决学习活动的突出问题。解决存在突出问题,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边学边改、查改并进,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势头上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要切实破除科学发展阻力,破除抢抓机遇意识不强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城区在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着眼于“三产富区”工程,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以推动城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项目立区”工程,着力解决建设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以加快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城区的建设步伐;着眼于“综治稳区”工程,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眼于“环境靓区”工程,着力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不大的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着眼于“服务兴区”工程,着力解决服务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发展的环境;着眼于“人才强区”工程,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不足的问题,为城区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哪些问题已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七)创新机制,完善体制,促使活动成果深入持久。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一批制度成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废止,对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修改,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要重点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明确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全区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管理机制,健全目标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导向、重大服务项目、干部科学发展实绩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完善创新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保障、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政策环境。

(八)问效于民、检验成果,学习实践成果交流共享。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解决本部门本单位影响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要科学制定测评指标,合理确定参评人员范围,保证测评客观真实。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广泛开展“问效于民”活动,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律委员、机关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代表等,分层面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对群众满意度低于70%的单位要进行“补课”,限期整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活动结束后,要进一步巩固发展活动成果,继续跟踪问题的解决,建立解决问题、落实整改的长效机制,确保整改方案和措施落到实处。

四、积极探索,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认真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中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工作健康开展,取得实效。尤其要突出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坚持深化学习与深入实践相结合。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使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进一步推进城区科学发展,打造xx第一强区的过程。

二是坚持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和创造性设计“自选动作”相结合。近年来,区委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成功地开展“先进性教育”、“机关效能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开展这次活动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并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水平的大提升。我们既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严格遵循活动工作的方法步骤,高标准启动、严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确保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又要把自治区党委、xx市委和城区党委的精神与本党委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资源,选准和创新自选动作,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既见成效,又出亮点。要把创新贯穿试点工作全过程,无论是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还是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都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灵活性,尊重差异性,体现特色性,增强针对性。创新的源泉在基层,搞好活动的好方法也在基层。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以点上的突破,不断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能否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能否让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试点工作质量高低、成效大小的根本标志。这次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城区领导班子、城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第二批是镇、街道、仙葫经济开发区、村和社区。第一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和部门要带头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为第二批参加活动的单位部门提供经验当好示范,确保城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入展开。

四是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和走好群众路线相结合。这次活动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又要开门搞教育,凝聚和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形成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领导者、组织者,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带头学习理论、带头转变观念、带头查找问题、带头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真正把本单位本部门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情调动起来,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看得最清楚、体会最深刻。要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要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价、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听取民意找问题,顺应民意抓改进,依据民意看效果。特别是在解决问题阶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让群众知道改什么,如何改,什么时候改,达到什么目的。使科学发展转化为全城区人民的共识和行动,共同推动城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加强领导,讲究方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功

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学习实践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创出经验。

一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领导、责任在班子、重点在落实。各单位各部门党组织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确保领导有力、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作出表率。

二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密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联系,形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信息网、民情网、服务网。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帮助联系单位查找工作差距,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学习实践活动的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是加强指导检查。为了防止学习实践活动走过场、出偏差,城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将派出8个指导检查组,指导和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真正做到指导到位、监督到位、信息反馈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同志们,举办这次专题培训会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实际步骤。希望大家排除干扰,遵守纪律,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方法步骤,为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6

“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村按照建华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现就开展活动情况简要总结。

一、强化领导责任 精心组织发动

按照镇党委的总体安排,我村及时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张守宽任组长,主任牛立有任副组长,张文进等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亲自主持制定本村工作总体规划和计划,详细安排部署“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全村上下在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把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与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在全村形成了村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思路 科学制定规划

村党支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要求,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重点,对村党组织实行分类定位、科学评估、总体提高,不断激发村级党组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真正把我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我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和目标任务。

三、夯实工作措施

1、围绕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施增收工程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同时,鉴于我村农业少的现状,动员村里的农户大力发展养殖和种植名优小杂粮,建设果园,向他们讲解产业政策和市场形势。

2、围绕生活宽裕,鼓励就业创业,加强和完善农民收入统计工作。加强我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组织引导农民有序转移就业。今年,农民培训覆盖率达到70%以上,新增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6000元提升到今年的7000元。

3、围绕村容整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村庄环境。以创建为契机,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在我村全面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整治活动,动员组织村民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全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全村精神面貌的改观。

4、围绕乡风文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村大力推进村级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育龄妇女健康检查。

5、围绕管理民主,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制定党建目标责任述职考评实施办法,健全述职述廉、议事决策和工作落实机制,坚持重大事件民主决策。通过民主推选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对党务、村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使党务、村务公开形式更加规范、内容更加详实,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工作的透明度。积极开展村组干部评议工作,从各个方面对村组干部进行测评,综合评价干部素质和成绩,促进经济发展和班子建设。

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7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广播网利用新兴媒介容量大、采集面广、交互性强等优势, 寻求主流宣传的新突破, 实现了新闻性、可视性、艺术性与人文关怀的高度统一。

该获奖作品通过小切口透视大主题, 约请全国39个记者站100多名记者下基层、入农村、进社区, 共刊发图文报道1600篇、音频报道3 600分钟、视频报道1 280分钟, 全景式报道了各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场景。日点击量最高时达255万人次。其中两项内容获中宣部新闻局创新项目奖和优秀作品奖一等奖。具体有以下特点:

1 联动模式:优势互补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官方网站, 巨大的音频资源是中国广播网的最大特色。台网联动, 横向融合, 广播与网络优势互补, 是中国广播网“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报道的独特优势。新老媒体的组合效应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传播效果。

一方面, 中国广播网共播发音频报道和专题节目近3 600分钟, 每日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新闻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中精选出音频报道, 配以图片和文字, 单独开设页面供网友收听和收看, 形成了从文字、声音加图片的立体式的宣传, 增加了网络报道的深度, 也提升了广播影响的广度。

另一方面, 中国广播网也精选出自主原创的特别策划、视频访谈、博客日记及论坛跟帖等特色内容, 在拥有9亿听众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预告、推广及摘播, 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听众听广播之后继续上网浏览, 关注中国广播网的专题报道。联动模式弥补了广播媒体的手段单一、线性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实现了传播链条的最大化。

2 策划先行:小切口透视大主题

网络新闻编辑面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类宏大叙事的主流时政报道必须掌握超前编辑的规律和技巧, 即需要策划先行, 中国广播网即通过软化硬度的策划手法, 用小切口的话题来透视大时政的主题。

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中国广播网设计了总共36个特别策划页, 用这36个小主题慢慢构架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报道的大厦。

中国广播网发挥强于视频的优势, 推出视频专访、视频新闻两种形态。视频专访互动性强, 持续邀请中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优秀企业代表做客中广网, 与网民在线畅谈。视频新闻现场感强, 记者走上街头深入群众录制《百姓心中的和谐社会》。700多分钟的视频节目点击收听收看超过百万人次, 网民反响热烈, 其中视频专访《华旗爱国者:高举自主创新产业报国大旗》获得了当年中宣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创新一等奖。

3 形式创新:为内容插上锐意的翅膀

网络媒体比传播媒体拥有更大的实现创意的技术平台, 只要拿出创意, 新技术、新形式、新角度就会为内容插上锐意的翅膀。中国广播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策划和创新, 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主题及时改版, 力求形式更新, 不断调动网民的兴奋点。

2005年该专题的页面进行了三次改版, 重新设计网页旗帜 (BANNER) 和形象提示 (LOGO) , 同时根据6个宣传重点分别增设了6个子专题页面, 子专题采用动画 (FLASH) 的形式突出处理, 视觉效果鲜明跳跃, 新锐有趣。

4 引导舆论:让党的喉舌也成为百姓的喉舌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的突出特征, 中国广播网在完成上情下达的职能之外, 也努力构建下情上达的言论平台, 一面传播民意, 一面引导舆论, 让党的声音真正走到百姓心里, 也努力让自身既当党的喉舌也成为百姓的喉舌。

中国广播网把网民互动作为策划和报道的落脚点, 充分运用BBS论坛、社区、博客、新闻跟帖、手机短信和在线调查等多种互动平台, 吸引听众网民参与交流讨论。

这些贴近性强的民生话题使科学发展观看得见, 摸得着, 不枯燥, 不沉闷, 落实到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引发了网民空前高涨的参与热情, 该专题中论坛跟帖达到20, 000多条, 收到听众短信6万多条, 编发听众网友互动来信来电2, 000篇;编记博客240多篇。

中国广播网先后联合千龙网、中华网、南方网、新浪、海南新闻网、天涯社区共同征集网友建言献策, 各大论坛里置顶推出“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言献策征集”的帖子。这种联合多家论坛社区的做法, 变“一家之言”为“众口一词”, 把“一块阵地”拓展为“多点联动”, 网民参与的人数更是成几何基数递增。

摘要:在当下这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政府网站与商业网站竞争激烈的时代,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既要完成中央和政府的态度表达, 也要通过主题设计、形态创新、与母体互动等等手段淡化宣教职能, 加强新闻属性, 提高内容吸引力, 从而真正让拥有传统媒体背景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进行新闻宣传之时能真正拥有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众多中央赋予的主题宣传任务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其持续时间长, 组织规模大、分期分段多, 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主题宣传。作为中央新闻网站中的“小字辈”, 中国广播网却异军突起, 超越人民网、新华网等“老字号”, 凭借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 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专题一等奖。本文以其为案例, 通过分析其联动模式、策划先行、形式创新等手法和特点, 探讨中央新闻网站如何增强新闻传播的吸引力, 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

关键词:联动模式,超前编辑,策划先行,形式创新,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3]雷跃捷, 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美]巴兰, [美]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5][英]泰勒, [英]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论邓小平科学发展观 篇8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展观内涵 确立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渊源, 在邓小平的著作和一系列讲话、重要论述中,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涵义和意思,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邓小平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三个层次上来说。其一,发展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发展不是任何孤立国家和地区的特殊现象。把握发展,必须立足于全球高度,着眼于世界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基于这一视角当代世界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其二,发展必须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前提。发展中国家要求得自身的顺利发展,必须强化主权意识:主权问题不容讨价还价;主权高于人权。其三,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发展并不只有同一模式、同一形态,他国经验可以借鉴、汲取,绝不可以照抄照搬。

二、邓小平提出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中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面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确立的以下 基本原则:第一,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又不能把书本当教条。这也是对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不协调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第二,发展要借鉴外国经验,但又不照搬别国模式。这是苏联模式在他国失败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第三,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的基本原则

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确立的条件

(一)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这是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统摄全局的基本概念,其内涵是丰富的,意义是重大的。第一,它决定了我们在确定建设速度、提出经济指标时都要考虑原有的基础,要从国情出发,提出经过努力确实可以达到的经济指标,坚决避免过去那种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的错误;在具体步骤上,要采取分步走的方针,逐步接近目标,而不能指望一步达到目标。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指标不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作绝对的比较,而要进行相对的比较。发达国家通常经过了好几百年的发展过程,有较深厚的底子,尤其是在工业基础、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资金积累上,比我们拥有雄厚得多的实力。同时,他们一般人口较少,人均资源拥有量(耕地、矿产等)则比我国要多,因而发达国家和地区能达到的目标,在我们中国则不一定能达到。第三,“中国式的现代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的实际利益比资本主义更多。由于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创造的财富由全体人民掌握,能够更合理地加以分配,更有计划地加以有效的运用,从而中国人民将享受到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民更多的实惠。

(二)邓小平理论中确定“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实施步骤。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用党的文件的形式把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确定下来。十四大再次肯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分三步走的战略决策,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和长远的三个奋斗目标。即在90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样就使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化了。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依据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报告提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邓小平理论中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南。

第一,我国90年代的年增长速度,原计划定为6%,这个速度基本可以实现第二个翻番,但同周边国家的差距会拉大。后经党中央、国务院的慎重考虑,修改为年增长8%至9%。中国必须有这样的速度。第二,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所谓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指1984~1988这五年的高速增长,这五年被邓小平称之为“加速发展”的五年。总结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和国际经验,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第三,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邓小平提出必须处理好加速发展同稳定协调的关系。“稳是需要的,但不能把强调稳与抓住机遇、跳跃式发展、上台阶对立起来;稳定、协调是相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邓小平理论中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论述为科学发展观确定了战略重点。

邓小平明确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亲自领导了若干发展高科技项目决策的制定,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八六三高科技计划的实施等。他对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表示由衷的喜悦,并给予热情的鼓励。邓小平还清楚地认识到,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在一进入80年代就提出:抓教育从现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五)邓小平理论中“三个有利于”论断为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评价的根本标准

针对人们长期以来姓“资”姓“社”方面的争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在新世纪提出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完全一致的,它们共同成为检验我国经济社会是否科学发展的根本标准。它们都是唯物主义的标准,辩证法的标准,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标准。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資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继承和发展。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在实践中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1].人民出版社.1997.4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人民出版社.2002.18-19.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14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上一篇:非常精彩的励志个性签名下一篇:如何给婴儿洗澡-宝宝洗澡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