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共8篇)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1

课堂讨论包括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展示两个基本环节,小组交流环节,时间要充足,做到交流不充分不展示,但是也要防止交流过程出现松懈、拖沓的现象。展示时,要讲究秩序,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补充的同学先发言,要展示另一个问题的同学后发言,以此保证展示问题的完整和透彻。

一、小组互助交流

交流前教师明确交流任务和交流时间:交流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即学生自学时所作的圈点批注,比较阅读的有关内容以及拓展延伸的内容。交流环节注意时效性,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交流的过程由小组长进行调控,组内同学互助探究,疑难问题可以组间互助,最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筛选组内有价值的问题,分配到人,做好展示的准备。

二、圈点批注的课堂讨论

学生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通过互相补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言时注意让补充的同学先说,另起一个问题的同学靠后,使课堂讨论快而不乱,井然有序。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和记录,加强对共性问题的积累。本环节完毕以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使知识点深化、系统化。本环节是对文本的理解,是课堂的主要部分,一般用时10分钟。

三、比较阅读的展示

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课文和主题学习材料的异同点。可以从作者、文体、内容、写法、背景、语言等各个角度去谈,可以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也可以评价这几篇文章的优劣,总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一般用时5分钟。

四、拓展延伸的展示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对学习主题的认识,写作、表演、绘画、演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在此环节引人了语文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才华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历来深受学生欢迎。此处教师可引导学生实现由主题相连到相关的突破,实现展示内容的极大丰富性,在一定意义上再次体现主题学习的指导思想。一般用10分钟。

五、归纳总结反馈

展示完毕以后,教师要对整个学习过程和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反馈,使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使课堂学习目标圆满达成。此环节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感悟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一般用时5分钟。

自学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实现先学后教的目的。为保证启学的顺利进行,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比如作圈点批注的方法、略读和详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等等。在此类课型中主要运用的自学方法是“三步读书法”。另外,学生自学以前教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规定学习时间,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一、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学习新课文以前,注意利用导人新课环节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目标的认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最好一个单元设立几个固定目标,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学习都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

二、讲究方法,指导自学

学生接触新课文以后,一般按照“三步读书法”进行自学,即一读字词,二读大意,三读重点。一读字词:第一遍读书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边读边把生字词画下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不会写的字,不会读的字,不会解释的词,分别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写在预习本上,这样做一是展现学生的自学过程,便于日后学生自己复习,二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二读大意:第二遍读书时,要求学生小声速读,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并写在预习本上。三读重点:第三遍读书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默读,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本上圈点批注,体现自己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圈点批注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赏析、写法的借鉴、自己的感想或由此引发的联想等。这些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待小组内交流。

三、比较阅读,开阔眼界

学生利用主题学习材料上的文章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阅读带给人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比较阅读不仅能实现语文学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声

学生通过自学,选取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放飞自己的心声。拓展延伸的内容尽可以丰富,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想和联想,可以搜集资料为课文补充材料,形式上可以写诗歌、散文,也可以唱歌、画画,通过这一环节展现自己的才艺,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一般学习流程分为四大环节,简单介绍如下:

(一)自学。首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词典的方式解决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之后,学生静读课文回答自学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的大都是一两个能贯穿全文内容,升华文章主题的问题。自学解决此类问题时,一般让学生对文中重点句段进行圈画、批注,或让学生针对课文中心联系实际抒写自我感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教益。

(二)交流。自学10——15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取长补短。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到资源共享,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再提供一个自主合作学习机会,兵带兵、兵强兵,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合理有效的小组学习,这里就显得尤其重要,于此我们的孩子应该是训练有素,可以放心的。因为从06年春天开始,高密市教委就根据杜朗口中学的成功经验启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并且将2006年定为高密市素质教育深化年,引领全市中小学尽最大努力打造快乐、高效课堂。在这次活动中,我校领导、教师上下一心,抓住机遇,积极学习杜朗口中学的有益经验,大胆探索实践,将我校中高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搞的有声有色。在春季和秋季市举办的课堂改进行动开放周中,我校均作为示范点校推出了公开课,并获得了市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由此我校的一些好的做法和教研成果也作为成功资源在全市推广。我们强有力的小组合作队伍也就在这一次次的革新实践中塑成并不断完善发展着。

(三)汇报展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会将前面自学和交流中的收获展示给大家,个人、小组内存在的困惑将在这里得到释疑,这里是孩子享受成功喜悦最个性、最自由的舞台;这时也是教师发挥其舵手功能最恰当、最充分的时候。

(四)拓展与积累。拓展的内容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感人故事、经典文章或优美诗词,也可以是课文本身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段,即使课后不要求背诵的内容,只要文质兼美,我们就会引导学生及时诵读积累。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2

一、语文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 而要想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可以适当借助语文课件的作用。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好奇心非常强。 而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 通过语文课件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借助语文课件提升课堂效率的合理建议

1.借助课件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仍对自己地位过分看重, 对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 另外, 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僵化特点, 学生很难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 可以在课堂上科学运用语文课件的形式。 但是, 在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尊重, 科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 对于《 花木兰》 这一课的学习, 老师为了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可以将课件背景设置为黄色或粉色等,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新鲜感。

2.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语文课件不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 老师应该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对学生心理特点与性格爱好进行掌握的基础上, 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互动。 例如, 在讲解《 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文章时, 老师向学生提出“ 父爱”这一主题, 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积极讨论, 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交流父爱这一话题。 老师可以在课件中增加一些关于父爱的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料, 或者将自身关于对父爱的了解通过课件中的文字展现出来。 同时, 在互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 通过课文中的父亲形象, 同学们思考自己眼中的父亲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等, 从而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3.借助音乐画面的配合,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的积极运用, 可以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以及音频与视频给学生带来的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应该积极进行大胆想象, 通过课件中音乐、图画的合理融入,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与图画艺术的形象美感, 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例如, 在讲解《 赶海》 这篇课文时, 文中的整个基调属于欢快、热闹的场面, 而且具有一定的积极向上、欢快幸福的特点。 因此, 老师可以配上欢快的音乐, “ 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大海就是我故乡。 ”这首熟悉的旋律会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 再借助一些关于大海图片的展示,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对大海的真实感受, 以此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

因此,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研究语文课件的运用方式与技巧, 能够发现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所以, 为了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应该对语文课件的形式、风格等进行有效设计, 以此满足语文教学的课程要求, 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学山.小学语文教学课件使用误区及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0) :25-26.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3

关键词:语文活动教学;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77-0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活动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符合新课程的的这种要求,通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文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通过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升。

一、概念界定

活动教学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语文活动教学是寄语文学习于活动中,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建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融教育性、体验性、操作性、趣味性为一炉,让学生自主参与,打破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手、动脑、动口。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等。

二、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些能加强知识理解、帮助知识掌握的学习活动的有力支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改变了传统语文课教学的被动局面,进而探究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施、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数语文教师都能在课堂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自觉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二是为配合活动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评价采取多种方式;三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也探讨和总结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注重活动形式,忽视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外显活动,而忽视内在的观念活动,比较关注活动形式是否精彩纷呈,是否能创造高涨的课堂氛围。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短短四十分钟里,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一会儿分组讨论,一会儿模仿表演,一会儿朗诵诗歌,一会儿展开辩论……一种形式接着一种形式,学生忙于各种活动中之间,对真正的教学内容却难以把握,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2)强调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把自己当成活动的旁观者、喝彩者,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发言、观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提升,只是机械的说些“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评价。活动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是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教学活动,学生是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调控者和引导者,他们引导活动方向和把握着探究的主体,因而他们不是活动教学的旁观者。

(3)重视学生参与度,忽视学生的思考。由于受预设内容和环节的限制,节奏过于紧凑,学生时常处于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很少有理性思考的时间,有时候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前就已将结果告知,学生在形式上是活动的主体,但实质上却被动地为活动所牵制,然而,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目前我们在语文活动教学的实践中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活动教学应追求灵动的思考、理性的剖析、瞬间的震撼、深深的感动,并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活动的真正意义,有效实现情感迁移和认识内化。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教学

1、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活动教学的展开找好基点

教材文本是课程转化为教育活动的中介,也是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但是教材是一个“死”的文本,而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过程,是由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和不同的情境下生成的动态的过程,有很多差异性和不确定性。柳斌也曾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后,还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的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快地提高。”因此,教师要运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和开展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技能要求,以及学生的经验。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小学生身心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他们好动爱玩,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应尽量设计动态的教学过程,通过活动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设定的活动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唤起他们表达表现欲望,进而获得可能的发展。

2、创设活动情境,激发正确学习动机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师们积极采用的,以引发儿童自主加入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真正的学习是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者正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在语文活动教学中,创设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思维情境,引导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身临其境地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感情。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情境,或感染、或激发,营造浓郁的思考氛围,诱发学生进入强烈的求知期待之中。等时机成熟,教师或提出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或组织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全课学习奠定最佳的情感和心理基础。

3、适时安排活动,做到精而不繁,稳而不乱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儿童的兴趣为活动生成的出发点,精心的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自由探索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此时,教师可以巡视观察,积极介入其中答疑解难,有机指导,适时调整自已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兴趣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理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活动引入课堂,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语文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有重要作用。

(1)游戏活动。更适合于中低年级的学生,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2)操作、实验活动。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知识,不是要他把此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主动获取的。通过实践,学生懂得了创造力就是换一种思维方式的道理。(3)课堂表演活动。一般运用于有形象、有情节、语言生动的课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4)其他活动形式。如绘画、歌唱、小记者招待会、故事会等。在活动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5、积极参与,正确引导,合理恰当评价

马拉古兹曾指出:“教育乃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的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活动教学是师生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它的功能只有在教师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才能得以有效发挥。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他们引导活动方向和把握探究的主体,在活动中应即时的、不断地与学生对话、协商、质疑或建议,以推动或扶持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多组织开放的评价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动力,同时也应当体现持续性,自然的与学习整合在一起。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之外,多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4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小 颜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四个一”:一本书,一张嘴,一笔好字,一篇文章,这在提倡大语文教育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语文课应当是没有围场的放养,将学生带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品味。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流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化,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因此,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工具。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首先要对语文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触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图、文、声、像并茂,而且能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这种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如《二泉映月》一课,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视频,音乐从委婉连绵到升腾跌宕把阿炳的内心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视频一结束,我问学生:“这首曲子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曲子的感受,有的学生觉得凄凉、悲伤,有的认为优美、动听,也有的认为乐曲跌宕起伏„„我对他们的感受没有作出任何评价,只是引导学生去课文中找找作者的心情再来回味自己的感受有和作者相通的感情没有。这样的情景和悬念引入,全方位、多角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能自主学习,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无声为有声,营造氛围,唤醒学生阅读情感。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然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三亚落日》一课,生活在内地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海,单凭课文语言学生很难体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于是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通过播放三亚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三亚的诗意。接着,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落日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几种不同画面,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最后出示不同的三亚落日图让学生欣赏、观察,并模仿课文第3-4节的写作方法练习说话。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唤醒学生的阅读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重现情境,深化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语文阅读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每篇作品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我想,教师应发掘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整合优势,重现文章情境,化“静”为“动”把无声的文字描写用直观的声、像画面展示,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与教师形成共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字、词、句、篇表达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阅读教学难点。

《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小学生都怕疼,可是刘伯承手术的“痛”究竟是什么程度都不能体会。在理解“刘伯承做眼部手术不用麻醉药被沃克医生赞为‘军神’”这一难点时,学生大都很难从文字中体会到人物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力。于是,我截取了《刘伯承血战丰都》影片中“手术”一节的视频。在课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刘伯承手术中的表现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用这些语句来描写。接着我给学生播放视频,在观看中,我把课文中描写刘伯承手术的语句随着视频画面用旁白的形式一句一句读出来。学生被吸引了,当视频播放至床单应“唰”声而破时,我看到好些学生身体都为之颤动,我能感觉到他们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我就问他们想对刘伯承爷爷说点什么话吗?学生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钦佩、赞美之情,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赞扬刘伯承的基础上,我出示了沃克医生的话,学生朗读饱含激情,可以感觉到学生情感与人物情感已经融合,人物精神已经潜移默化留在了学生的心底。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人物有了共鸣,理解文字,语句时他们都能找到作者的文章思想立足点,很自然的就把这篇课文的难点突破。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声有色,唤醒学生朗读激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像《九寨沟》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大量约束。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教学中,我播放《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的MV,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屏幕上九寨沟如诗如画的景色,学生被深深打动了。哪些优美的画面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课文中,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促生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由于学生已经成功进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朗读激情随之而生。

五、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种信息,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共享。那么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本身,而是引入时代活水,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视野更开阔。

如《七律·长征》,这是一首与学生生活存在距离的诗篇,学生对长征这一事件知之甚少,因此对理解诗的意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在课前就搜集有关长征的文字说明,相关电影视频剪辑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根据学生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播放,这样既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了解了其他的课外知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视听效果,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兴趣、再现情景、营造氛围,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钟内获得获取最多的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再现辉煌。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字资源利用人教版新课标

一、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内容,延伸课堂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潮,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可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比如,在教学“寓言两则: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时,由于这是寓言故事类的专题教学,教师在本节课知识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或者是自己猜寓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查阅寓言故事的方法,如百度搜索、爱问搜索、谷歌搜索等,还可为学生推荐相应的寓言故事网站,或者是电子书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拓宽阅读途径,激发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大阅读、综合阅读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二、利用电子书包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教材情境,提高学生感悟教材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教辅资源———电子书包走进了语文课堂教学。这一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平台,能够在班班通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电子书包里的数字资源有文本的训练题,有原汁原味的视频专家讲座和欣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教材情景,实现学生与特级教师的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材上知识的对比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等能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水平。

比如,在进行“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可从与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套的数字资源库里调出“卢沟桥的狮子”的网页课件,点击课题引入按钮,这样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卢沟桥的全景,从整体上给人庄严、神奇、独特之感觉。桥的两边是排列整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大大小小的狮子数不胜数,大狮子身上有小狮子,大狮子虎虎生威,小狮子活灵活现。随着视频课件的播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对每个狮子的特效描写镜头,使学生深切感悟到这数不清的狮子彼此各有情趣,如雄狮弄绣球,雌狮戏小狮,给人一种惟妙惟肖之感。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力发出了赞叹之声。惊叹之余,教师应抓住教学时机,提醒学生:卢沟桥是在什么

xiaoxue.xuekeedu.com

年代建成的?在什么背景下建成的?为什么建造卢沟桥?它对当代和后人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燃起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渴望。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数字资源的感悟,进行详细分析,深刻领悟了卢沟桥建造的历史意义,燃起了爱国的热情。而且,学生从写法上也深刻理解了景物描写的妙笔神功,体会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数字资源的巧妙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巧用生活中的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要抓住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小学生很喜欢走进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时,我提前一段时间建议学生及家长,有条件的话去亲身游历圆明园,并在游历过程中租用一个电子导游。每到一景,电子导游会详细介绍景点的具体情况。通过电子导游的介绍,可使学生全面掌握了圆明园的建造历史、景区布局以及惨遭毁坏的原因,增加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爱热之情,激励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斗志。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在课上让学生将自己所看、所闻、所感讲给大家听,再结合教材内容,从语文的写作手法上、从文章的结构上、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听得很仔细,理解得到位,学习效果极佳。这种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材处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运用能力。

四、小结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 篇6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

策略和方法

渠县静边镇第一中心小学 赵伏春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从单纯的师教生听的教学方式变成了师生互动的格局,加入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行列。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中的人、事、物栩栩如生,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只有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使其它各科成绩以及各方面的发展获得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质量 策略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较大的提高。在教改浪潮的有力冲击下,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已经感觉到自身知识已很难与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了,因而教师们便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有些内容已实现了学生由单

一、被动式的学习到了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因而导致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还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致于老师们虽然认真备课、上课,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3.学生作文的水平和阅读的能力较低。目前,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低下。

4.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的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全部被信息技术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的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因而懈怠下来。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创情境,增强情感见效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学习,让教学活动成为师生

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而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在教学拼音“i、u、ü”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背景图,并且加了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过一会儿,一条鱼冒着泡泡在水缸里游来游去,我对学生说:“不正是ü的两点吗?”。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特别是鱼吐泡泡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鱼怎么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鱼在吐泡泡。“ü”上的两点很快就记住了。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视频、音频、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我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学生们欣赏几幅人和动物亲密接触的图片。当欣赏到珍珠鸟的视频时,师问:这几只鸟有什么主要特征?生答:红嘴红脚,灰色的羽毛„„师说: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珍珠鸟。通过观看珍珠鸟的视频,加深了学生对珍珠鸟的了解。

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呈现出来,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谴词

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在《小小的船》课件制作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小女孩飞到弯弯的月儿上欣赏美丽的夜景,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把月儿的可爱、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也利于接受。同时还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环节之不足。使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程序组织教学,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地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创造力。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孩子想到了就是一种奇迹;凡是孩子在原先或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标新立异,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胆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创新思维。例如教《春天来了》这课,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春姑娘来到了他们中间,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积极求异。儿童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教学课文《秋天的图画》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表达秋天到了?”有的学生回答:“快谢的荷花,夏天时,荷花盛开了,荷花谢了,秋天不就来了吗?”有的说:“枯草、落叶。”这样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大脑越用越灵活。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5、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感情升华。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动之以情,悉心品位,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课堂中,恰倒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感情得以升华。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我将从电视上录制下来的小英雄机灵、勇敢的壮烈牺牲的片断搬到课堂上,同学们全神贯注、被银幕上的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随着屏幕上的情景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鸦雀无声,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在震撼中学到了知识,感情得到升华。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要把好教材关和学生关,不应只强调手段多化,只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而忽略了抽象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施拉姆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因此,我们只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在教师精心的组合安排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2]《四川教育》

[3]《农村中小学教师》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篇7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

1. 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的求知、学习方式,开发了智力和感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信息技术教育所展现的互动式学习模式将强迫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快乐的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2. 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的娱乐、游戏方式。

对孩子们来说,玩乐、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通过游戏、玩耍,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交往的礼仪和规范,学习到规则意识,并增强想象力。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游戏市场还不规范,信息技术教育游戏质量良莠不齐。我们应当加大开发力度,尤其要开发那些体现传统文化精华、爱国主义精神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以及益智类游戏,寓教于乐,让广大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得到精神升华。

3. 信息技术改变了小学生的交往方式。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热衷于进入信息技术教育世界,与和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信息技术教育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许多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幽默。信息技术教育文化对他们探索自律、独立的自我起到了安慰和牵引的作用。

4. 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节约了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口授和板书是主要知识传播形式,其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课堂信息的含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改变了知识传播的形式,另一方面让大量复杂的信息资料得以更高效地呈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建议

1. 注重培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习惯和氛围。

(1)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意识。如:教师遇到问题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课,经常使用信息技术,等等;力求熟练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浏览器、FrontPage等),使之成为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教师要在平时就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熟练掌握教育信息化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有意识地在已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因特网上大量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结合学生的合作型学习、资源型学习的模式,设计出优秀的课件,并整合到教与学中,做到人机互补,把机器擅长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人擅长的留给人做。

(2)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渗透到学生中可以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遇到问题时,常利用电脑来解决,无形中会告诉学生什么问题可以用计算机解决,甚至更明确显示可以用什么应用软件来解决。如,班级出小报,教师可以利用FrontPage中的艺术字、电子幻灯片等功能制作出新颖美观的报纸。还可以用Word文字处理系统及Excel电子表格制作学习园地、成绩表等。久而久之,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能习惯地用电脑来解决,这样,学生就在产生需要的时候来学习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3)营造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不能出现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要关注学生的感受,使各种技术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像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这才是真正具备了信息素养和能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才真正被赋予“时代”的概念。

2. 语文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来解决语文课堂教学难点。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知更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语文教学,看似枯燥无味,但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资源,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就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3.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指导,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学习《鸟岛》一课时,教师可以建立“青海湖鸟岛”“鸟岛”两个主题学习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满怀热情地展开学习。“青海湖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关于青海湖鸟岛的知识平台,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可以了解到鸟岛的各个方面知识,还可以通过留言板交流网站上没有的知识。“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课文内容的学习平台,这个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板交流信息。基于这两个网站,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就能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应用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

1. 小学校长要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好相关技术及工具的使用。

3. 提升教师素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4. 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东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10.

[2]殷云刚.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新课程研究, 2009.10 (上) .

利用媒体构建小学语文阅读乐园 篇8

一、利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良好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使用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文字阅读转化直观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这一古诗词的阅读交流指导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描写荷塘景色的音乐与视频,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放松身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被课堂内容一下子吸引起来,从而产生高涨的自主阅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感情的诗文朗读,并向学生展示荷塘中顽童偷采莲花的图文。学生通过对荷塘中景色和朗读的欣赏,学生会产生迫不及待的展示欲望和表达欲望,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分别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认知,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文意思。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浮萍一道开”的美图,这样学生就可以瞬间理解诗文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当适时的对诗文的重难点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整个阅读课堂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大程度激发,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乐园的有效构建。

二、利用媒体技术深化主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和深化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与认知,最终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改善课堂阅读效果。

比如教师在进行苏教六年级上册雨果作品《船长》一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第一次赏析阅读。当出现船长的声音时,教师可以进行层层发问:船长是如何下达命令的?通过混乱的场面体会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当你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船长又是怎样做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深化教学主题和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深入到作品中去体会人物性格,保持积极的研究与探索心态,真正走进作品的世界,大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课堂教学主题与环节的不断深化,轻而易举地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最终改善阅读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三、利用媒体构建网络平台,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使用新型的阅读工具,比如Kindle、iPad等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阅读平台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时时刻刻的进行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在线交流互动,所以学生十分青睐这种阅读方式。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展示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从而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区的电子设备里下载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素材和资源,比如动画、动漫的阅读素材。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主阅读,还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最终改善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构建网络阅读平台,有利于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自主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最终改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必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轻松温馨的语文阅读乐园。

【参考文献】

【1】孟小华.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合技巧【J】.少儿科学周刊,2014(1)

上一篇:2018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总结下一篇:民主集中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