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2025-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精选8篇)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1

杨艺铃

Unit1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教室(classroom)”这一熟悉的场景下,让学生学会谈论教室(包括教室里的东西),在教室里发生的一些事情等,学习一些日常交流用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了解一些语言文化,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现将本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1、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多好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录音机,图片等让学生听,说,练,让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2、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回答问题,怕老师同学笑他,我虽然及时用眼神、语言进行鼓励,但是做的还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上畅所欲言。

Unit2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单词school,cousin,并能够初步运用that,from等单词。学习句子:She’s from Taiwan.Which class are you in? 学习字母组合ir在单词中的读音。学唱歌曲:My Happy School.。因此我们在导入的时候就先播放音乐,让学生们欣赏歌曲,增加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们复习所学的知识,又能引入新授课的内容。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注意单词“that 与this” 的区分,在句型She’s from Taiwan.Which class are you in?的教授中,我采用了大量的全班对话,小组对话,同桌对话环节,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句型,尽量让学生在本课内,能将这两个句型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宝岛台湾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在拓展练习时,融入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制作表格,学以致用,将英语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

Unit3 本课围绕教学,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如讲解评价,激起兴趣,一开始就把班级分为五大小组,形成竞争机制;复习热身,做好铺垫,通过歌曲,报数活动使得新旧知识自然衔接;呈现新知,多种操练,既有全班操练,小组操练,个人操练等多种方式。

1.立足学生,方式多样。活泼有效并富有趣味的操练单词,比赛贯穿课堂,活用“消消乐”游戏,介绍自己的农场等任务型教学等。媒体多样,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物声音和图片,歌曲等,让学生感兴趣。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的学习方法学习新词。如:教完15(fifteen)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构词特点,让学生尝试学习16(sixteen),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寻找学习,记忆方法的能力。Cow单词教学时,同样以学生学过的now how down引出,让生自己拼读,发现规律。

3.引导学生学用结合。课堂上郑老师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活动,即介绍自己的农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4.表述具体,借鉴性强。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呈现的形式,借助媒体和活动方式,甚至语言表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Unit 4 Time Lesson 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说,认读主要单词:clock, o’clock, time。2.能听说读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ten o’clock.It’s eleven fifteen等。教学重、难点能听说读句子What’s the time? It’s ten o’clock.It’s eleven fifteen.以及掌握时间英文表达方式的规律。为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自然有效地运用于生活实际。因此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的设计结合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以与每位学生密切相关的“时间”为主线贯穿始终。

基于小学英语“指导——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实物、多媒体,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并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鼓励他们在游戏、活动竞赛中大胆展示自我,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把所学知识转变成为真实交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

unit5

本课开始时,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设法让学生进入学英语的状态。利用歌曲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句型,既调解情绪,又为新课教学做铺垫。利用多媒体引出新的短语,并自然将新的短语引入句型中,学生能很快接受语言信息,感知语言,领悟语义并增强对新知识的记忆。“小小作曲家”播放伴奏音乐,鼓励学生用三个新词组来翻唱老歌,以此培养学生乐感和创新能力,爱唱歌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操练所学短语,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创设情景,学习句型,并在学完后用所学句型进行操练,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小组调查活动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更好地掌握御用所学内容,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有种意味未尽的感觉。

Unit6 这节课教授的内容是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PartA.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询问他人的早餐”,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会使用What’s for breakfast?并作出回答,培养学生运用句子谈论三餐的交际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卡片等创设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运用歌曲、游戏、采访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开口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敢于表现自我,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的鼓励、调动,使他们说英语的欲望很强。此外,我在本节课中坚持操练巩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的单词milk、bread和tomato学生掌握的较好,孩子们能快速的根据图片说出单词,但是对于句子的掌握还有待加强,如I like them.和They’re good for you.等,要求学生把它们读出来有一定难度,这跟课堂上句子的操练较少,方式较单一有关系,课文的学习也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改进。

Unit7 Christmas 在本课的Warming-up环节我播放了歌曲《Jingle Bells》来营造气氛,并导入课题。然后创设情境“Santa brought you many presents.” 结合课件复习了单词pen,pencil,pencil-box,ruler,bag等,接着导入新词robot和computer的教学,最后进入句型教学。每个环节都很紧凑,衔接得很自然。在教学句子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I want a……时,让学生复述句子,老师板书这种做法很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操练了新句型。因此在教学What present does he/she want ?He/She wants a ……时也可利用此方法。大部分学生对do-does,want-wants这种单三大概念掌握良好,在教学中老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抽卡片,其他学生用 What present does he/she want?提问,老师点个别学生猜,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巩固操练了句型。但有部分学生What present读得不够清晰到位。在课文学习中,老师通过让学生听音回答问题、自读课文、请个别生带读课文,最后再听音跟读,循序渐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最后4人小组进行调查填表时,由于老师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有些混乱,如果分两人小组互相问答进行调查,然后填表后投影出来,由老师问,其他学生答,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操练所有句型的目的。同时,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可走进学生中,这样对课堂的调控也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得科学合理,但课堂调控还应多加强。

Unit8 Spring Festival

我以歌曲Happy New Year 热身,然后以春节传统活动——放鞭炮导入课题,接着让

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新知识,随后以时间为主线,教授本课单词、词组和句型,充分运用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采用形式多样的操练方法,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用贴金币、发红包等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本课的重点知识: How do you spend Spring Festival ? We make dumplings / have a big dinner /„ 新知识教完,我设计了一个游戏:Listen and choose.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听力及对新知的理解,接下来是听课文录音的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遍听完,回答问题: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2

1. 单元教材分析

重组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赞美了泉水的奇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 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充满了诗情画意。《雾凇》则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联系起来, 可以用练习三中“江山如画”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同时在结构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从整体到局部, 体现总—分—总的结构。《泉城》一开始总写七十二泉, 再分写四大名泉, 最后总写济南之所以被冠以“泉城”美誉实乃名不虚传;《九寨沟》先总写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进入童话世界, 再写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最后总结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田园诗情》先总写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接着描绘了白天的田园风光图和夜晚静谧安详的画面, 最后由衷地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感叹;《雾凇》虽有点类似于科学小品文但课文开头结尾都写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的美景, 结构上也体现了总—分—总的特点。

2.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和要求。

(2) 通过本单元四篇写景类课文的学习,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体悟水平。

(3)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章学习的综合能力, 形成写景类文章的类结构意识和能力。

3. 单元主题教学建议

鉴于本单元类课文的教材特点, 重组单元后, 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即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可以怎么学。我以为, 中年级的写景类课文教学不同于低年级, 低年级因为学生的年龄小, 所选的写景类课文内容相对都很简单, 篇幅短小, 概括性描写居多, 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在阅读中识字外, 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景物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到了中年级, 写景类文章的内容选取的范围逐渐扩大, 介绍描摹的角度逐渐增多, 重点部分描写得也比较细致了。这时, 我们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景物的特点, 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并且能够发现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事物来具体介绍的。阅读课文时,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能够领略自然风光, 感受自然的美好, 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进入作者表达的意境, 努力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基于以上认识, 在进行写景单元课文教学时,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结构、用结构”和“长程两段式”学习策略, 我在具体课文教学前, 增加了单元导读课, 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 了解写景类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随后, 我又从四篇写景文中选择《泉城》作为本单元导读课后教学的第一篇, 进行完整的教结构的课文研究。之所以选择《泉城》, 是因为这一篇课文语言优美, 结构清晰, 写作点面结合, 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 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 作者又精选了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四大名泉, 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描绘。这样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总分层次清楚, 无论谋篇布局, 还是文字运用, 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进行全程开放。一切问题均来自于学生, 经过我梳理、归纳后再次回到学生中去, 让小组充分地讨论、交流, 然后汇报, 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悟语言。结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七十二泉的, 轻松自如, 真正地做到了水到渠成。针对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的学法, 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1) 明确写作顺序。优秀的写景课文总是遵循一定的法则进行写作, 以丰富的层次感来构成画面的立体效果,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 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2) 理清文章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 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 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 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描写运用, 抒发自己的感受。借景抒情, 寓景于情, 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4) 品析语言文字。文章的美, 全都需要依托语言来表现。或朴素或优美, 或自然或新奇, 或严谨或洒脱, 或通俗或典雅, 语言以它千姿百态的美诠释了这类文章的内涵。以读为本, 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 并主动积累语言文字。

(5) 渗透写作知识。当前学生在进行写景作文时思路紊乱、层次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 在学文中巧妙引导以课文为范文, 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渗透写法的指导, 尤为重要。

在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推进过程中, 可以有课前积累作为补充, 比如景物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他类型的写景文章, 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 发挥好课内教学指向课外的功能。

4. 单元主题教学的后思考

对写景课文贵在读有所悟, 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我们还是需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 方式可以多样化, 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领悟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美景、美情的过程, 侧重点是学习语言, 但又与内容密切相关, 并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赏景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 所以体会“情”很重要。同时, 赏析应该是最重要的。在赏的同时把一些基本的写景技巧传达给学生。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静相结合, 等等。教会他们欣赏, 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付诸实践。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闽教版;三年级英语

一、自然拼读法的概念

自然拼读法被称为看字读音教学,又称为“Phonics”教学法,是通过直接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建立字母及字母组合与发音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从而达到看到单词就会读,听到单词就会拼的学习目的。美国斯坦佛大学曾经以计算机分析字母与音位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17,008个常用词中——84%的字母与其读音是完全对应的。我们从自然拼读法中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根据“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引导学生建立字母音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发现字母和发音的对应关系后,只要能把字的音念出来,就很容易联想到该字的形。

二、自然拼读法与闽教版教材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近几年,Phonics教学法慢慢进入了我们的教学课堂。但我们发现在课堂中总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我们想培养学生系统拼读语音的能力,但又面临教学课时不够用的尴尬处境。想依靠《Phonics Fun》、《Phonic Kids》这些教材,但我们又发现好的教材未必会适合我们现在的学生学情。只解决单纯的语音问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闽教版小学英语主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摆在我们面前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以本土教材为主,将这些好的Phonics教材进行融合,在不脱离主教材的情况下,利用自然拼读法更好的为所使用的主教材服务。把自然拼读教学法本土化,让它发挥最大的学习辅助功效,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了。在一次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浙江外国语学院高歌教授对“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所做的解读,这一次的培训对我受益匪浅。我了解了自然拼读法的五个学习阶段:①建立字母与字母自然发音之间的直接联系,能拼读元音+辅音(辅音+元音)。②能成功拼读辅音+元音+辅音结构的单词。③能成功拼读双音节或多音节单词。④能够做到听音辨字,即听到单词读音就能拼出该单词。⑤单词量大量扩充,能够阅读英语文章。了解了这五个阶段的过程,我尝试将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阶段与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进行融合,终于找到解决主教材与自然拼读法相融合教学的途径。我在三年级闽教版小学教材中渗透了一、二、四这三个阶段的方法,与主教材相融合进行教学,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并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拼读过程,为后续的拼读过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此探究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拼读教学法的高效成果,下面我将结合闽教版三年级小学英语教材浅谈自然拼读法在教学中的探究运用。

三、自然拼读法在三年级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实践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单词识记的要求,我提倡在三年级初学英语阶段就渗透“自然拼读法”,一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单词的字母和组成单词的音素是对应的规律,就可以避免学生记忆单词时走弯道远道。

1.在三年级阶段让学生学会字母的Sound Name。

在自然拼读法中,字母或字母组合分成两种,一种是Letter Name,字母的名称;另外一种就是是Letter Sound,字母在词汇中的发音。闽教版三年级英语上下册语音部分中主要编排了26个字母的Letter Name以及字母的书写与Suond Name,我将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合教学,利用唱歌, 动画素材,字母操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活动如下:

(1)结合phonic song让学生在唱中记。

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当学生掌握每一个字母的Letter Name 和书写后,我就会融合自然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字母的Sound Name。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当我教到字母“Aa”时,我用较短的时间教会学生Aa的读音与书写后,我就穿插上ABC Song中唱“Aa”的歌曲,与学生一起互动,通过歌曲学会Aa的letter name与letter sound。网上Phonics Song有很多种,但是因为ABC Song系列是一个一个字母分开唱,每个字母唱约一分钟,也相对独立,比较适合我们在课堂上使用。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完26个字母时,我会上网收集多首有关于字母发音的歌曲进行替换练习,将26个字母结合在一首歌唱,每节课用于组织课堂是与学生一起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随意听或模仿,通过不断反复地播放,让学生在无意识中牢记26个字母的常规发音,这些节奏欢快,并且画面活泼的歌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添了发音教学的趣味性。但要注意,我们会遇到教学时间不够的尴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选择将一些学生会的知识精讲,少讲,例如Aa的letter name 与书写,学生已经非常的熟悉,我就会少讲,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讲解letter sound,也就是找好侧重点去分配时间。总之,大家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调节,上一节有质量的课。

(2)结合动画片在看中记。

BBC的字母积木动画片是学习自然拼读法的非常好的一个素材。这部动画片一集约两分钟,比较适合在课堂上播放,而且画面生动活泼,很受三年级学生的欢迎。用BBC“字母积木”的动画片来教学字母的发音规律,既学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一点,由于字母积木的每集顺序并不是按我们的教材语音的顺序所编排的,所以要将其重新编排,在教语音时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播放辅助教学。例如在闽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到“f”的发音时,学生对f上齿扣住下嘴唇的发音要领总是不能领会,这时我就播放BBC的字母积木动画片,一分多钟的影片中,小积木f就用非常形象的动作与情节引导学生学会了f的发音以及与an,ag等的拼读。印象最深的是,上完这一课后,学生就在教室中学积木f上下扑哧着翅膀发f的sound name.所以遇到发音要领较难掌握的,我就会找出相对应的动画片来帮助学生学习。

(3)结合谐音幽默的动作在动中记。

在三年级上册中要想给学生铺垫好26个字母的发音,单靠歌曲动画的听与模仿是永远不够的。在三年级下册的学习这过程中,我利用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和儿童好奇多动的身心特点,编排了谐音幽默的动作来帮助记忆发音的字母操贯穿于整个学习字母的过程中。如:

a.手张大放在嘴边呼喊状发 a, a, a

b.手弹吉他状发 b, b, b

c.装跆拳道劈手的动作发出 /k/,/k/,/k/

……

学生伴着节奏跟随老师一起发音做动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这首Chant的发音是26个字母的Sound Name,我将它安排在课前或课后这个时间段,由班级中的小老师带同学一起律动,动作编排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所以学生也喜欢动口说,动手做。语音学习毕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儿童的好奇多动的身心特点不太适应单纯的理论学习,所以用有趣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动画片,歌曲,字母操放在每节课的组织课堂环节或者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既能巩固操练字母发音,又能稳定学生的情绪,为自然拼读法的后续拼读教学也能做好铺垫,做到“润物细无声”。

2.在三年级阶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单词拼读过程。

语言学家斯特尔(Stahl)曾建议,要教授孩子们单词构建的知识,让他们形成一种概念:“为什么单词会这样组合”。三年级上学期主要以学习字母的Sound Name为主,要做好拼读的铺垫,还必须再进行两至三个字母之间的简单的组合拼读(元+辅/辅+元/辅+元+辅),如at,ad,fe,bag等。在拼读过程中,手势的辅助作用很重要。以at为例,当我引导学生发a的音时,我会伸出左手,发t的音时伸出右手,当左手右手合上时,at两个音就拼读在了一起。在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自然拼读法时利用手势来辅助拼读单词,是为了让学生把握好节奏,明白整个单词构建的过程。闽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教材语音部分编排了5个元音字母开闭音节的发音和12个辅音字母的发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不按教材中语音划分的顺序来教学,可以灵活些处理教材。以三年级下册Unit 6 Clothes Part B的课文教学为例:当教到新单词big时,我引导学生边伸左手边发i的音,再边伸右手边发g的音,然后再左右手合上发ig的音,接着第二步与学生一起再次伸出左手发b的音,然后边伸右手边发ig的音,最后再合上双手拼读出big的读音。在此拼读过程中,我“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字母和单词音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与规律,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这样就避免了记单词时死背字母的现象。但是由于小学三年级孩子年龄低、有效记忆低的特点,除了上述的教学方式,一些操练巩固活动还是免不了的,步骤如下:

①听音。比如教师念/b/的音,,学生圈出b的字母,又或者是教师念/k/,学生写出大小不一的k,总之形式可以多样,并不需要拘于一格,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音能力。可以是两个音的听,比如at,ed,ot等,慢慢增加难度,最后说单词,一个单词从慢到快重复几次,目的是就是为了让学生听清单词中所含的音素。

②辨音。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辨明并说出单词中含有的音素。如,第一个音素是什么?下一个音素是什么?最后一个音素是什么?然后通过读来辨音,教师可用已学的字母组成单词,制成海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也可将单词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拼读来辨音,经过大量的拼读练习,学生见词读音的能力就能逐渐提高。

③写音。自然拼读教学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把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转变成形,所以听音辨音后写字母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能正确说出单词中含有的音素后,教师则开始指导学生把听到的音转变成形,写下来。比如每节课的听写,老师读字母的发音,学生写字母;老师念单词,学生拆音,并写单词,层层递进。这个过程有必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比赛来增加趣味性,激发爱好,降低焦虑。

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如果我们在三年级这个初始阶段,利用自然拼读法为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服务,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拼读基础,这样到高年级,学生就可以在没有老师或字典的帮助下,也能自己读懂,可以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也符合目前强调的“学会学习”的课程发展概念。所以,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师,让自然拼读法与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相融合,是一条值得我们继续摸索前行的道路,而我也将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地探索,让“自然拼读法”为英语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谢印武.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2]臧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课堂上的双刃剑[J].学周刊,2014(19)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4

篇二: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测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小测

一、写出下列图片的英语表达。

二、选词填空。(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a./ b.the c.a 2.()______ do you spend it? 3.()do you ______ a family dinner? a.hasb.havec.had a.in b.atc.on

三、写出下列新年做的事情的英语表达。

篇三:小学四年级 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篇四:2016年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 unit 1our classroom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grade,class,classroom,并能够初步运用see,again,our等单词。2.学习句型:i’m in class...,grade....3.学习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发音。4.学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5.功能: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在的班级名称。

◆语言技能目标

1.能认读和正确书写单词grade,class和classroom。

2.能准确使用句型i’m in class...,grade....来描述自己所在的班级。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爱护班级里的物品。

◆文化意识

了解英语在班级、年级编号等表达方式上与汉语的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grade,class,classroom,see,again,our等。2.不同班级的班牌。

3.mickey和kitty等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饰若干。4.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1.师生互致问候。

出新词see和again的学习。3.欣赏歌曲:in the classroom.4.通过歌曲,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our classroom part a 教师指着教室说:“this is our classroom.”引出新词classroom,our和词组our classroom的教学。step 2 revision 1.教师出示数字1至12的单词卡片,学生大声并快速朗读。先按顺序朗读,再打乱顺序朗读。最快并且读得正确的学生得分。

2.教师将1至12的单词卡片的顺序打乱。给每个小组30秒钟的时间,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站起来说出教师手上的数字单词。在30秒钟时间内,说的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3.游戏——谁的反应最敏捷。

游戏规则:请学生按照座位顺序报数。每逢2和2的倍数的时候,用拍手来代替报数。也可以用3的倍数或5的倍数来操练。step 3 presentation

(一)单词和句型教学

1.教学单词grade和class。

(3)教师出示class和classroom这两个单词,进行对比教学。告诉学生classroom是复合词,是由class和room这两个单词合并构成的。

(4)用快速反应的方法操练class和classroom两个单词。2.初步感知课文。

(2)播放课文教学光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问题的答案:class one,grade four.3.教学词组:class...,grade....(1)教师板书句型i’m in class...,grade....并带读。提醒学生注意班级名称的书写方法,因其是专有名词,所以四个单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中间还有一个逗号。

(2)教师引导学生用i’m in class...,grade....说出自己所在的班级,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本第3页的let’s act.部分的活动。4.文化渗透。

教师请学生对比班级名称的中英文表达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在汉语中,年级在前,班级在后,英语反之;在汉语中,数字在前,单位在后,英语反之。5.游戏——快速反应。

教师出示不同班级的班牌,请学生快速读出来,并把班牌分别奖励给反应最快的学生,然后请这些学生来到讲台前,手拿班牌站成一排。教师站在他们背后指着某个班牌,全班同学说出这个班牌的英文名称,拿着这块班牌的学生则要迅速举起手中的班牌。

(二)课文教学

1.请全班学生翻开课本第2页,教师播放教学光盘或录音,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课文。2.教师再次播放课文,请全班学生跟读。

3.教师再播放课文录音二到三遍,采用全班学生跟读、个别学生或小组跟读的形式学习对话内容。

4.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5.巩固练习。

听力材料:

girl:i’m in class three,grade six.girl:i’m in class one,grade three.boy:i’m in class one,grade four.参考答案:

②class three,grade six.③class one,grade three.④class one,grade four.(三)语音教学

1.教师领读单词arm,card,park和star。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单词中包含同样的发音。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单词arm,card,park和star中包含着同一个字母组合ar,并且这个字母组合在这四个单词中都发相同的音[a:]。

3.教师出示今天所学的两个单词class和classroom,先引导学生发现字母a在这两个单词中相同的发音,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单词,如:father。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单词中,字母组合ar或者是字母a都可能发[ɑ:]的音。5.教师播放课本第3页的listen and learn the english sounds的录音,学生模仿跟读,学习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读音。step 4 extension 1.教师出示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的头饰和两个班牌。2.教师与一个学生模拟会话:

t:hello,mickey.nice to see you again.s1:hello,kitty.nice to see you,too.3.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4.请几位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进行表演。1.听课文录音,模仿并熟读课文。2.完成《活动手册》中本课的练习。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chair,desk,blackboard和tiger,初步运用单词look,read,after及词组look at,懂得isn’t是is not的缩写。2.学习句型:i like my....look at the....it isn’t a....3.学习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发音。4.学说韵律诗:my classroom.5.功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教室及教室里的事物。

◆语言技能目标

1.能认读并正确书写单词chair,desk,blackboard,tiger,look,read和after。2.能认读词组look at,知道is not的缩写是isn’t。3.能使用句子i like....来表达自己的喜好。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篇五:新闽教版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 unit 1our classroom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grade,class,classroom,并能够初步运用see,again,our等单词。2.学习句型:i’m in class...,grade....3.学习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发音。4.学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5.功能: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所在的班级名称。◆语言技能目标

1.能认读和正确书写单词grade,class和classroom。

2.能准确使用句型i’m in class...,grade....来描述自己所在的班级。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爱护班级里的物品。

◆文化意识

了解英语在班级、年级编号等表达方式上与汉语的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grade,class,classroom,see,again,our等。2.不同班级的班牌。

3.mickey和kitty等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饰若干。4.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1.师生互致问候。

3.欣赏歌曲:in the classroom.4.通过歌曲,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our classroom part a 教师指着教室说:“this is our classroom.”引出新词classroom,our和词组our classroom的教学。step 2 revision 1.教师出示数字1至12的单词卡片,学生大声并快速朗读。先按顺序朗读,再打乱顺

序朗读。最快并且读得正确的学生得分。

2.教师将1至12的单词卡片的顺序打乱。给每个小组30秒钟的时间,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站起来说出教师手上的数字单词。在30秒钟时间内,说的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3.游戏——谁的反应最敏捷。

游戏规则:请学生按照座位顺序报数。每逢2和2的倍数的时候,用拍手来代替报数。也可以用3的倍数或5的倍数来操练。step 3 presentation

(一)单词和句型教学

1.教学单词grade和class。

(3)教师出示class和classroom这两个单词,进行对比教学。告诉学生classroom是复合词,是由class和room这两个单词合并构成的。

(4)用快速反应的方法操练class和classroom两个单词。2.初步感知课文。

(2)播放课文教学光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问题的答案:class one,grade four.3.教学词组:class...,grade....(1)教师板书句型i’m in class...,grade....并带读。提醒学生注意班级名称的书写方法,因其是专有名词,所以四个单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中间还有一个逗号。

(2)教师引导学生用i’m in class...,grade....说出自己所在的班级,然后让学生进行课本第3页的let’s act.部分的活动。4.文化渗透。

教师请学生对比班级名称的中英文表达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在汉语中,年级在前,班级在后,英语反之;在汉语中,数字在前,单位在后,英语反之。5.游戏——快速反应。教师出示不同班级的班牌,请学生快速读出来,并把班牌分别奖励给反应最快的学生,然后请这些学生来到讲台前,手拿班牌站成一排。教师站在他们背后指着某个班牌,全班同学说出这个班牌的英文名称,拿着这块班牌的学生则要迅速举起手中的班牌。

(二)课文教学

1.请全班学生翻开课本第2页,教师播放教学光盘或录音,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课文。2.教师再次播放课文,请全班学生跟读。

3.教师再播放课文录音二到三遍,采用全班学生跟读、个别学生或小组跟读的形式学习对话内容。

4.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5.巩固练习。

听力材料:

girl:i’m in class three,grade six.girl:i’m in class one,grade three.boy:i’m in class one,grade four.参考答案:

②class three,grade six.③class one,grade three.④class one,grade four.(三)语音教学

1.教师领读单词arm,card,park和star。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单词中包含同样的发音。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单词arm,card,park和star中包含着同一个字母组合ar,并且这个字母组合在这四个单词中都发相同的音[a:]。

3.教师出示今天所学的两个单词class和classroom,先引导学生发现字母a在这两个单词中相同的发音,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单词,如:father。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单词中,字母组合ar或者是字母a都可能发[ɑ:]的音。5.教师播放课本第3页的listen and learn the english sounds的录音,学生模仿跟读,学习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读音。step 4 extension 1.教师出示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的头饰和两个班牌。2.教师与一个学生模拟会话:

t:hello,mickey.nice to see you again.s1:hello,kitty.nice to see you,too.3.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4.请几位学生上台,戴上头饰进行表演。1.听课文录音,模仿并熟读课文。2.完成《活动手册》中本课的练习。3.用英语向父母说出自己所在的班级。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chair,desk,blackboard和tiger,初步运用单词look,read,after及词组look at,懂得isn’t是is not的缩写。2.学习句型:i like my....look at the....it isn’t a....3.学习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发音。4.学说韵律诗:my classroom.5.功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教室及教室里的事物。

◆语言技能目标

1.能认读并正确书写单词chair,desk,blackboard,tiger,look,read和after。2.能认读词组look at,知道is not的缩写是isn’t。3.能使用句子i like....来表达自己的喜好。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chair,desk,blackboard,tiger等。2.一本台历或几块班牌。

3.sally,julia和yang ming的头饰。4.录音机或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1.师生互致问候。2.师生自由对话,如: good morning.nice to see you again.3.听录音,齐唱歌曲:in the classroom.4.揭示并板书课题:unit 1 our classroompart b step 2 revision 1.通过课题,引出classroom。教师出示图片和单词卡片,复习单词classroom。2.复习句子:i’m in class...,grade....(2)出示自制的班牌,请学生快速说出班级名称。

(3)游戏——30秒快速反应。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台历或班牌,class和grade是固定的,但数字可以像台历一样翻动变化。给每个小组30秒钟的时间,小组成员按顺序根据班牌说句子:i’m in class...,grade....30秒内看哪个小组说对的人数多,哪个小组就获胜。

3.教师播放课文教学光盘,请全班学生一起学说韵律诗:my classroom.my classroom 我的教室

in my classroom,在我的教室里,i can see a blackboard 我能看见黑板 for you and for me.你和我都能用。in my classroom,在我的教室里,i can see desks and chairs我能看见桌椅 for you and for me.你和我都能用。step 3 presentation

(一)单词和句型教学

1.教学单词chair,desk和blackboard。

(3)游戏——bomb game。

2.教学单词look,词组look at和句子look at the....look at me.look at the blackboard.look at the clock.look at your books.“look at...”这个句型教学有一定困难。学生爱用“look”,但常常忘带“at”,所以教师要多给一些例句。

(2)教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说这几个句子。

(3)游戏——我说你做。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5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及判定物体的形状。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观念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利用教具和学具学习观察物体,组织学生在实际摆一摆和观察后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判断。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空间想象力。

2课时

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教材第32~35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

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来观察上述三种立体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1.教学例题。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1。

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①认识前面、右面和上面。

生活中,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已约定俗成,如下图所示。

从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一个物体的3个面。

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来说,正对观察者的面是前面,而对于前面位置靠上的面就是它的上面;另外,观察者右侧的面就是它的右面。

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观察物体时要注意,无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视线都要平视所观察的面。(2)出示教材第33页例2。观察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先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你能根据看到的图形连一连吗?

从不同位置观察所搭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连线,可以先用正方体学具摆出立体图形,然后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观察到什么形状就画什么形状。

(3)出示教材第34页例3。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摆出右边的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连一连。

如果摆成右边的样子,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课堂演练。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画一画。

分析:从前面看到的是下层有4个正方形,上层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共有6个正方形。从右面看,下层有2个,上层也有2个,共有4个正方形。从上面看,从左到右依次为1个、1个、1个和2个正方形,共5个正方形。

从前面看:

从右面看:

从上面看:

1.先观察下面的物体,将合适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前面是(),右面是(),上面是()。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以下几种物体并画一画。(1)从上面看到的是 ,它是怎样摆的?从前面和右面看,是什么形状?

(2)从上面看到的是 ,它是怎样摆的?从它的前面和右面看,又是什么形状?

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小明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图中的情况。这个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几?

课堂作业新设计

1.①⑤ ③④ ②⑥ 2.略 思维训练

2—4 1—3 5—6 教材习题

第32页练一练 1~2.略 第33页试一试 前面: 右面:

第34页练一练

1.前面:2.前面: 右面: 右面:

上面: 上面:

第35页练一练 1.前面: 右面: 上面:

2.从前面和侧面看到的相同,从上面看到的不同。

观察物体

1.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搭积木的活动,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加深空间观念。

2.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动手再动脑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题安排了观察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在观察者的位置和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从例1到例2,通过有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认识,锻炼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能力。

先让学生按要求搭积木,再让学生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自己刚刚摆成的物体,并画出观察到的视图。这样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在学生已经获得从正面观察的方法后立即拓展,让学生从上面、右面观察这个物体,放手让学生利用从正面观察物体的经验,自己思考、推理,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观察物体的体验。

练习六

教材第36~39页。

1.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培养空间观念。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如何来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判定从某一方位观察到的实物的形状,会根据给出的规则物体选视图,也能根据给出的视图摆图形,还学了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请大家带着回忆,一起来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基础练习。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第3题,指名学生分别描述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第7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其他的摆法。第8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指名4位同学板演。

第10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并画出相关的视图。第15题,看一看,说一说。交流看法,集体订正。

第16题,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看谁的摆法多。引导学生思考,要是用6个、7个、8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呢?

2.练习小结。

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不同的视图,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给出正确的答案。

3.课后练习。

将练习六其他的练习,留给学生在课后完成。

1.看一看,填一填。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下面三个立体都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从上面看哪个立体看到的图形与右面的图形一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他的四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一定都是正方形。()(3)观察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搭一个长方体。

()

(5)两个正方体搭在一起,所看到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一样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上面 前面 右面(2)③ 2.(1)

(2)✕(3)

(4)

(5)✕ 教材习题

练习六

1.前面 上面 右面 前面 上面 右面 2.正方形 也是正方形 3.前面、上面 右面 4.略 5.前面: 右面:

上面:

6.相同。

7.(1)(答案不唯一)(2)

8.4 17„„35 74„„2 7„„74 9.(1)2种(2)2种

10.从前面或右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11.(1)(答案不唯一)(2)(答案不唯一)

12.20 20 50 12 90 300 100 18 13.前面: 右面: 上面: 14.前面: 右面:

上面:

15.(1)①④⑤(2)①⑤

()16.略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6

一、设计理念

学习是否发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学,而不在于教师是否教。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主体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整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分子,而当团队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充分的参与者而不再是研究对象时,团队合作则能完成更多的任务。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学习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全文五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作者创作此文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正是一个改革开放,活力奔放的年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充满希望而又充满活力的年代,同时也是人们艰苦劳动、自力更生的年代。而文章的教学并不单是传递过去时代的信息,更是为了与时俱进,渗透现今的时代意义,在课堂中需要让旧文焕发出与时文一样的活力气息。此文被编排在了七年级的上册,除了阅读的难度和深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外,应该更适合刚从小学毕业,而又将在这段时间里面对中考,乃至命运转折的时期的学生。文章的中心着眼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和“黄金的”两处,因此把教学主题定位为“生命之夏”——青少年的学生正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时期,他们身上既有童年的天真,又要奔向成年的辉煌,这不正是一个“夏季”吗?

与前面两个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不同,文章所在的第三单元是一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前者侧重于人生的信条、志趣、哲理,而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如果说前者是直接感悟的话,那么这个单元的文章则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刚接触初中的文章,阅读的兴趣较高,课堂中的表现比较积极,思维也很活跃。这也有利于课堂中形成互动参与的气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级段的升高,供学生阅读训练的文章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加,难度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应该继续培养他们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

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表达。

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赏析。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激情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

1、品读法。本文是一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同时字里行间又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读。教材的单元说明也指出:“要在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教师用书就本单元的几点建议中也指出应当“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在朗读的基础上,应当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析,以读促品,以品促读。

2、情境教学法。文章所描绘的夏天之景与通常人们意识中的景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条件创设相应的情境,缩短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便于体验感悟,深化认知。

六、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室。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夏感》[幻灯:课题、背景图片](板题)

【设计意图】直接点题,明确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2、请你说说“夏感”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答:夏天的感受,夏天的感想、对夏天的感情等)

【设计意图】从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入手,寻找教学的起点,为深化教学做好铺垫。

3、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形成差异,引起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夏天”。(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文中的语句)

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相应信息。学生可能找到的词语:

第1段:紧张、热烈、急促;

第2段:被金色主宰了的;热风浮动的;飘着熟透了的麦香的;气势磅礴的;滚动的、升腾的;

第3段:色彩金黄的;春华秋实之间的;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迸发出旺盛的活力的;暑气蒸腾的;蓬蓬勃发的;

第4段:紧张旋律的;辛苦的;忙碌的;收获的;

第5段: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实施时无需赏析语言,只要能说清楚出处即可。填空式的问题设计,使得学习行为指向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可深可浅的问题,旨在面对全体学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三)语言品味

这么多特点中,哪一个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主要寻找的方向和重点朗读赏析的词句:

1、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为什么是金黄的?

(这种色彩来自哪里?只有一种金黄吗?为什么只写这一种色彩?)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2、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这种紧张体现在哪里?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3、夏天的气势磅礴: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打破线性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赏析,灵活互动,是品读教学的着力点,也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点。即充分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动态交流,又能指导和培养朗读及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这一环节鼓励学生的即兴创造和再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四)情感体验

1、请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这是一个的夏天”。

是的,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情不自禁地被这夏吸引了,感动了,沸腾了。作者写到这里,情感也随之沸腾,他迸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这时,学生有可能回答: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夏天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夏天

这是一个紧张劳作的夏天

„„

【设计意图】在进行了充分的品读之后,学生对于夏天定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对夏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此时这个问题的抛出,与整体感知环节的问题形成呼应,而又进行了深化。这也是回环式阅读的结构,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前后比照。

2、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赞美夏天,赞美一种磅礴之势,赞美那紧张而忙碌的劳作,赞美收获着希望而耕耘着希望的农民,赞美火一样的热情和激情。这是一个生命勃发的世界,这是一个凝聚着力与美的世界。

【设计意图】感悟文本,理解作者,深化主题。

3、结语、寄语:

踩着时间的脚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我自己。

我看到你,从往日充满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长成为如今充满激情活力的青少年。

我看到你,正从今时勃发热情的青少年,走向坚强伟岸的成年。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触摸到了收获希望的喜悦。

在你身上,我听到了生命成长那紧张的脚步声。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高潮,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九、教学反思

(一)设计教学,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

第一次设计教学的时候,我主抓了篇末“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一句,沿着“感受、感想、感情、感悟”的思路展开课堂。具体设想如下: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问学生“作者对夏感的感情是如何的呢?”紧接着就“为什么要‘大声赞美’”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就文中的词句进行品味赏析。最后再进行主题升华。可是这样的课堂设计始终感觉到有点不流畅,甚至于最后的情感体验也不能很好地水到渠成。试教之后,感觉也不好。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后来听了市里面送教到我区的两位教师的课,发现他们两人的课堂也都从篇末“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这句入手,尽管教学的角度不同,但课堂气氛始终 觉得不大自然。听完课之后,经过思考,才发现一个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就应该有他们特殊的教学方式,不可能跟小学的教法完全断层,也不同于初二初三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而直入主题。经过与林海军老师的一番探讨,也终于明确:文章的教学必须要符合情感规律,那就是感情需要一个酝酿和积累的过程。所以,我决定在充分朗读和感知的基础上,再点题和升华。

于是,我设计了这一课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从谈题目的理解入手,请学生谈对夏天的感受,再转入阅读和归纳作者的感受,进而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夏天的特点,最后提升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首先是求稳,在稳步中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虽然在课堂设计中缺乏独到的新意和视角,但是教学首先得尊重学生的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因此,只要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就是我们要遵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必须在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情感的体验上进行渗透。

(二)精彩课堂,从有效追问生成。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出即时的疏导、点拨。有效追问,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智慧。

语言品味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夏天的特点。由于作者描写的不是一般认识中的夏天,所以它的每一个特点都足以给学生有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一开始就关注到了夏天的色彩,并且提到了“黄金”与“金黄”的句子,于是我就顺势把这一个问题作了追问:这里的“黄金”能不能改为“金黄”?这样一点拨,学生都能够很好地从“色彩和珍贵”的角度进行回答。

在学生的回答里,最终把重点放在了“紧张”这个词上。问学生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夏天“紧张的旋律”。学生找到了“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抓住“充满”)、“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抓住两个“快割、快打”,认识到他们忙碌紧张的劳作)、“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抓住“亦”理解作者的理解和敬佩之情,学生理解为‘同情’的,经过追问“什么时候会令人同情”进行点拨,学生认识到农民们并没有遇到不幸,相反是作者对他们劳动的赞美;再抓住两个“可是”,学生意识和体会到了农民们紧张的心理。)、“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抓住“又得”,继续体会)、“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抓住“少”和“倍”紧张忙碌)。

有一位学生找到了“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更让人激动不 已的是这位学生竟然从这个句子里体会出了“不仅人们紧张忙碌,而且植物们也很紧张忙碌”,当时我的心理就是一阵地感动。于是追问“这句中哪些词能体现植物们的紧张的?”学生很快找到了“挑、举、匍匐”,以及后面一句中的“冲刺”。再问“它们紧张什么?”学生回答说“准备迎接秋天、要奔向它们的终点”(丰收的秋天)。这样的环节,根本是我原先备课的环节中不曾想到的,因此这堂课中,学生的回答着实令人刮目相看,相比而言,学生更是这堂课中的亮点。

在充分品味了“紧张”之后,有学生也提到了“苦涩”,分两个问题追问“你觉得他们苦吗?”“他们觉得苦吗?”由此,丰收的喜悦和苦涩就都总结出来了。于是课文教学也就整体和全面了。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8

本课是一节英语阅读课,课文是围绕感恩节展开的一段对话,内容包括感恩节的食物及习俗活动。感恩节是美国传统节日,学生平时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西方的传统文化。本课围绕感恩节这个主题,说明感恩节的由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感受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知道不同节日的由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学会如何通过扫读、略读、猜词等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的信心。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多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整个班级来看,还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同学期待迎接新的困难挑战,但基础差的同学显得力不从心了。课型也多由听说课变成了阅读课。因此,教师力争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也取决于从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是否有趣、有用、有意义,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信息差,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本课做好铺垫。通过任务型活动指导学生的阅读技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谈论自己喜欢的节日。

四、教学目标及依据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指导,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听说技能,发展读写技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更加愉快地进行英语学习,渗透文化,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知识目标

词汇:people, America, grow, harvest, God.句型: In September 1620, some English people went to America in a boat. In spring, they learned to grow corn. In fall, they had a very good harvest. They thanked God for giving them food.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地培养学生在听、初读中捕捉关键信息,在认、细读中理解文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语篇学习,让学生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了解节日文化,学会讲述感恩节的由来,谈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由来。

2. 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

3. 话题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体参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确立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学难点:能运用文中所学内容,集合材料,对个别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整理与复述。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图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包括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及设计意图等)Step 1: Warm-up (8 minutes)

1、Sing the song: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a year. (在活跃的歌声中开始四十分钟的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2、复习月份和节日的说法,“在某年某月”的表达法及表示四季的单词。 教师出示自制的日历,复习学过的月份单词。T: Which month? Ss: September.

[设计意图] 复习月份单词。由月份单词的复习,可以引出Thanksgiving的学习。Free talk谈论感恩节的活动,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为后面的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20 minutes)

1. 整体扫读,捕捉信息。

What's the text about? (It's about Thanksgiving.)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Thanksgiving? (They have a big dinner party.) 课件出示礼物图和派

对图。

上一篇:入党支部鉴定下一篇:彷徨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