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精选8篇)

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 篇1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进入教学最佳没计状态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 1.与《标准》对话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与课程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例如,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标准》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认真解读这段话,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少儿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都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我们的体会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几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教师。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而苦思冥想时,不要忘了你身边的同事,他们的一句话有时会令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4.与名师、网友对话

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教学设计时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这些名师的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都 有其独到之处。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教师们以启发和借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参考一下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观看一下他们课堂录像,都会对自己开阔教学思路大有好处。另外,网络教学设计不失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条新路子。随着当前信息的普及,一般的学校都能上网,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对话,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思路中遇到的困惑同各位网友进行交流,很快就会得到众多网友的回复。

5.与学生对话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如何才能了解学生呢?教师不妨先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仅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所思考的依据,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等,对教材做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

教师除了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外,还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中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其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 篇2

关键词:班主任,意识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育更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更重视的是人文关怀。因此, 要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为适应这一形势, 笔者认为在职高班主任工作中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民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是主体性发展, 任何人无法代替。如果教育者没有民主意识、主体意识, 不以人为本, 如果班主任仅充当“保姆”, 事无巨细, 样样躬亲, 或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 用一系列规范、制度去要求学生, 甚至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这种控制式管理往往束缚了学生个性, 压抑了学生自我意识,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 班主任应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倡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职高班主任工作中, 笔者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系统, 所有班干部候选人由全体学生当堂投票选出, 再由班主任据其特点安排适当岗位。班干部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监督者, 这样互相督促, 共同提高。班规民约由全体同学讨论修订并表决通过, 同时建立班干部轮值制、值日值周班长制。校内和班级内的活动和常规工作主要靠班干部和相关同学商讨和组织, 班主任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一起参与商讨, 并适时加以指导。班级尽量为每个同学提供展现自己的空间和舞台, 真正做到每个同学都是班级主人, 人人当家, 个个有责。

二、平等意识

班主任应树立“人格面前师生平等”的观念, 建立互尊互爱的平等关系, 要敢于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家长制”的作风。当学生违纪时, 笔者没有简单地用班规处罚了事, 也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加以斥责, 而是把学生看做一个平等的朋友, 给学生申诉的机会和时间, 然后充分说理,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学生进入职高后, 内心世界逐步走向闭锁, 许多事并不愿当面向家长、老师倾诉, 于是笔者就在周记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换意见, 交流思想。实践证明, 只要班主任真诚相待, 以真心换真心, 学生是乐于在周记中敞开心扉的。

班主任的平等意识还表现在:不论优生还是差生, 不论班干部还是一般同学都一样对待, 同等信任,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的“闪光点”。当后进生与优等生发生矛盾时, 当处理违纪事件时,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 要知道学生纯洁眼睛里是掺不进一粒沙子的, 学生人人心中有一杆秤, 对后进生的偏见和漠视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而对优等生的偏袒、放纵则易发展学生骄傲、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班主任只有平等公正,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尊重意识

小学生对教师有依恋感, 而中学生就不同了, 尤其是我们的职高生, 他们独立性逐渐显露, 希望得到尊重。讽刺、体罚不利于建立亲切平等的师生关系, 也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真正尊重学生要承认学生有犯错误的权利, 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每当屡错屡犯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时, 笔者便在心里默念“制怒”二字, 并反复告诫自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语) 做到心平气和后才开始谈话, 总是先找他的优点, 给予肯定, 使他乐听, 再站在他的角度上看他所犯的错误, 使他肯听, 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原因, 设想后果, 并做到话语亲切, 娓娓动听, 使他感到中听。最后, 让他写一篇日记, 要求在日记中写下所做所想所悟, 让他在日记中进行自我教育。

四、激励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实践证明,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职高学生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 增强愉悦体验, 更易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的责备、批评、挑剔则会挫伤学生自信心, 产生挫折感和消极感, 也易造成师生间的隔阂。

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的:“儿童所憎恨的教师, 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老师。”笔者在班级工作中, 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 只要发现学生有点滴长处和稍有进步, 就及时表扬。对学生一些非原则性错误, 小错误, 没有揪住不放, 吹毛求疵, 小题大做。针对班上的后进生, 笔者尽量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和班级活动, 并且特意安排这些学生负责班中的一些工作, 如收发报刊, 卫生保洁, 门窗保护, 及时关灯等, 使他们能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较容易获得成功, 从而赢得班主任的赞扬和同学的好评, 体验到人的自尊心、自豪感, 由此扬起自信的风帆。

五、表率意识

青少年求知欲强, 富于幻想, 善模仿, 可塑性大。在教育过程中, “身教最为贵, 知行不可分。” (陶行知语)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自然会在学生的思想情绪、意志品质、道德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相当的影响。首先, 教师的人格力量往往是很大的。有教育家讲:“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要富有爱心、奉献精神、进取精神, 这样才能教学生“学做真人”。诚如全国优秀教师于漪说的:“正己然后可以正物, 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其次, 教师的情感水平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班主任带着不良情绪走进学生中, 那么学生体验到的会是沉闷、压抑, 而班主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生不仅会身心愉悦, 而且干劲倍增。

再次, 班主任的衣着、举止语言等方面的育人功能也不容忽视。衣着应整洁大方得体, 甚至要讲究。举止要文明端庄、稳重, 语言要亲切、和蔼, 这样才能塑造美好的教师形象, 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敬爱之情。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事事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以一颗爱心塑造人, 以科学方法培育人, 以乐观的精神感染人, 以高雅气质影响人。

总之, 班主任应不断转变观念,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时刻把这五种意识贯穿在育人工作中, 真正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 真正帮助学生提升素质。

对话教学需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 篇3

【关键词】对话教学 五种意识 有效性

对话不但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对话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体验和感悟,笔者发现,要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五种意识。

一、培养语境意识——把握对话的情境性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者语言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对话(文本)的内涵,还影响学生能否正确、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创设好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听觉、视觉和动觉,有效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对话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对话主题,从而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英语、习得语言。

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首先应克服对语言形式的过分偏重,而要强化语言的语用功能。如在PEP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同样要表达“想要某种食物(饮料)并请求别人的帮助”时,A部分Mike在家中对妈妈说: I’d like some juice, please.使用了陈述句,语气坦率而直接(见图1);B部分三个小朋友在野炊,Wu Yifan对John说:Can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 用的是疑问句,语气委婉而客气(见图2)。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机械地教学这两段对话,学生就无法体会在不同语境下,与不同的人应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进行得体的交流。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种异同,笔者在这两节课上设计两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个在“家里”,一个在“郊外”。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置身于模拟的生活场景开展语言交际,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语境意识。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潜心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材重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对话教学更加真实、自然、高效,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

二、培养问题意识——调动对话的主动性

一堂好的课需要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参与,而问题意识就是学生思维的动力和智慧的基石。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英语课上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对话是被预设好的、被动的对话。学生鲜有自己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机。因此,对英语教师来说,开展对话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潜在的、被动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在的、主动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应淡化知识权威的角色,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平等、宽容、尊重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并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成为对话学习的核心,成为情境交际的导火索,让学生真正成为对话教学的主人翁。

以PEP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一课为例(见图3):如果仅仅围绕文本的内容进行对话教学的话,难免陷入无意义的机械性操练,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并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对话的语境和内容,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与插图的内容,提出问题:Where is Mark/Cheng Jie? What are they doing?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与对话的理解。再通过布置任务,给予学生不同的语境,引导学生通过问答来创编对话。如图4,让学生观察照片,启发学生思考,提问并相互回答:Where is the picture? Is it Lond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 Is it rainy? ...在这样的问与答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语言输出和对话实践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要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需要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并留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话轮意识——提高对话的有效性

话轮是对话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课堂是话轮进行的主要场所。在交际中有效地调控话语的主动权,保持话轮,是交际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话轮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话轮的获得、保持、转换和放弃的规则,使其懂得如何开始和结束对话,如何转换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保持对话不被打断,从而实现交际的有效性。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话轮意识,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已学的(或刚学的)语言知识主动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使对话交流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把学生的经验、观点、感觉和问题吸收进课堂,通过交流、互动、启发、引导,促进课堂对话话轮的自然生成。

如PEP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Schoolbag A部分的Let’s talk板块,在教学对话后,教师和学生展开了下面的对话练习:

T: Hello, children.

Ss: Hello, Mr. Cai. (增加了一个问候的话轮。)

T: I have a cat. She is cute.

Ss: Where is she?

T: Can you guess? (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引导学生发问。)

Ss: It she in the study?

T: No, she isn’t.

Ss: Is she in the living room?

T: No, she isn’t.

Ss: ...(教师根据需要把握话轮的次数,训练学生保持话轮能力。)

T: Look! She’s in the kitchen. Do you see it? (转换成新的话轮。)

Ss: Yes.

T: What colour is it?

Ss: It’s black.

T: Do you like my cat? (再次转换成新的话轮。)

Ss: Yes, I do.

通过上文这样的对话,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融合,话轮的持续与转换,使知识滚动,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口头交际能力。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去争取话轮,设法把话题转换到学生能应付自如的内容上,促使对话交流自然且丰富,层层深入。

四、培养合作意识——发展对话的交际性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在平等、互助的理念上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交流,因此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合作共生的结果。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习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降低对话的难度,保证每位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际课堂上,合作对话是构成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英语教材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简单的调查活动。这些简单的调查,通过问答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比如PEP 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一课中出现这样的调查表(见图5)。

在教学完新的对话后,笔者出示该表格,让学生四人小组中相互询问What’s your hobbies?并将表格填完整,并统计出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由于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除了以上的形式以外,小学英语中还有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如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来操练对话,还有小组的课外合作查找英语小知识等等。总之,在合作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话的设计,也要关注学生的主动言说,善于倾听、积极回应,并及时进行指导沟通,引发交流,使对话及其过程本身成为对话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从而成就课堂的精彩。

五、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对话的得体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把它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也有益于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文化的对比和了解,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世界意识,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消除文化障碍对英语学习和口语表达的影响,最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其实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就有许多隐含的英美文化知识,无论是对话,还是一些单词、短语都有可挖掘的文化因素,有些内容还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内涵。例如:I have a cat. She’s cute. 这里用“she”代表猫,体现了西方人对待宠物的态度是与人平等的,甚至视如家庭成员一般。再如PEP 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一课是关于饮食文化的。学生在对话中既能了解西方的食物,西方的就餐礼仪等餐饮文化,还可以了解到中西方人们在待客方面的异同点。在文化意识渗透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许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如: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中国人喜欢相互关心,愿意了解别人的情况,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私事,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等。所以在 “How old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等问题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避免因文化错误造成交际障碍。只有当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后,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使英语的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个过程。

俗话说“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使对话教学更加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和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当把意识的培养渗透在对话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对话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对话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历中的五种错误大全 篇4

本次简历点评活动中,几乎90%以上的简历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是把岗位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填在“工作经历”一栏中,而关于自己的业绩和成果,却只字未提。

专家点评:岗位职责是某个岗位对在职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是用人单位写在员工手册中的内容,写到简历中如何体现你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工作经历”一栏的内容,要把过去的工作成果量化表述出来,既简洁又突出重点。

专家建议:把过去的工作内容、项目、成绩、奖惩情况等认真仔细地回顾一遍,梳理与应聘岗位直接相关的成绩,然后尽量进行数量化的统计和表述。销售量增长率、网站浏览量的增长、稿件点击量、客户满意度提高率等都是关键性的量化指标。

2、没什么好写,就把专业课目全列上

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没什么工作经验,简历中可写的东西不多。为了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有内容,很多毕业生就把专业课程全部列了上去。

专家点评:罗列一大堆专业课程的名目,从面试官的角度来说,只是一堆无效信息。如果认为必要,可以简单地介绍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目,有助于面试官了解你的专业知识。

专家建议:应届生缺乏工作经验,简历大多只能中规中矩地写。但是如果能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展现在简历中,就能为简历加分。如果能在毕业前就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个初步的规划,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围绕一个职业目标展开,简历上必然有东西可写,找工作时也比别人技高一筹。

2、尽量写多一点让面试官更了解我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写在简历中,生怕漏写了什么,让面试官不能全面了解自己。结果两页的内容浏览过去,也没让人看到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关键信息,如何让面试官有兴趣打电话给你呢?

专家点评:既然是简历,就一定要体现“简”的特点。简历的功能是体现自己的技能、知识、经历与目标岗位匹配,只要把重点信息展示清楚就达到目的了,多余的东西完全没必要,甚至还会带来弊病。一是让面试官对你不削,写个简历都不会抓重点,效率太低;二是过长的表述,会占用别人的时间,引起反感。

专家建议:面试官可能要浏览大量的简历,不会有时间读“小说”。浓缩才是精华!一定要注意精简这一原则。

4、简历上到处都是“我”

一篇简历里出现很多“我”字,仿佛是一份个人自述。在本次活动中,有四成的简历在表述中存在这个问题。

专家点评:简历是功能性很强的工作文档,文字表述一定要体现专业度和职业化。处处都是“我想”、“我认为”、“我希望”这样的表述,容易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很主观的人,从而削弱了面试官对你的职业成熟度、专业度的评价。

专家建议:尽量少用“我”,多采用客观的表述方式,在字里行间传达出“能胜任该工作”的信息,必然会引起面试官的注意。当然,偶尔一两处用“我”字也无碍,但要记住,客观、理性的陈述工作成功和技能才是重点。

5、不足半年的工作经历也写上去

一两页简历,工作经历五六段,其中半数以上的从业经历还不足半年。这样简历如何让面试官不怀疑你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呢?

专家点评:这样的简历需要优化,多段的工作经历可考虑适当包装,但注意不能作假。

专家建议:很可能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了之前的频繁离职,但面试官往往对频繁跳槽的人比较警惕。选择出彩的工作经历和成绩,进行重点陈述;对于其他短期工作经历则尽量简略。这样可以有利于争取到面试机会,然后在面试环节进行解释,获得面试官的理解和认可,避免一开始就陷入被动。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五种方式 篇5

2013-08-05 17:16 来源:互联网

[

标签:

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

]

每一年都会对教师进行家偶尔工作评价,那么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方式主要是什么呢,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主要有五种方式。分别是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具体详细信息请往下预览。

1.领导评价

领导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它一般指由校长或学校上级领导班子实施的评价,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主要由学校领导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和学生的学习作业、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作出评定。在领导评定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原则,即评价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不能凭主观印象,否则将会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一种比较民主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与座谈会两种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察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巧、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沟通与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反馈意见,但是有时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一般研究表明,学生评价是可靠的,但并非所有的评价都有助于教学改进,而且学生评价受到班组大小、课程学科类型、教师教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偏差。因此,学生评定应与其它评定相结合。

关于学生评定的可靠性问题,曾有人作过研究,用班级间相关系数法,就30个评定项目针对不同的学生评定人数,逐项地计算其可靠性。当有10名学生参加评定时,大部分项目的可靠性为0.70,对教师总体教学效果评定的可靠性为0.78,当学生人数为15人时可靠性为0.80以上,当学生人数为20人时,其可靠性接近0.90。

一般来说,学生评定的要素和项目可以包含如下内容。

①教材的组织、结构或清晰程度

★ 教材的讲述很有条理

★ 教师对每一堂课都充分备课/

3★ 课堂上的时间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 教材组织的很好

★ 讲课教师清楚的说明需要学的内容

★ 宣布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相当一致

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或人际关系

★ 教师能随时和学生讨论问题

★ 教师知道学生何时不懂所学内容

★ 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积极帮助

★ 教师关心是否学懂这门课③教学技巧、表达和讲课能力★ 教师用举例方式来讲清内容★ 教师讲话听得见,声音清楚

★ 教师对讲授内容阐述清楚

★ 教师能总结讲课中的重点④总评定★ 作为一个教师,这位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属于(优——差)★ 课程的总价值是(优——差)

★ 这位教师讲课的总的质量是(优——差)

3.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指由教研室或学校其他的老师对某教师的教学做出评定,这种评定的优势在于参与评定的教师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意图、内容、方法等以及师生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因此,做出的评定比较符合实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同行评价一般采取教案诊断和课堂听课的形式进行。教案诊断就是从教法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内容是否得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课堂听课是指学校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分。

与学生评价重点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同行评价更注重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一般而言,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同行评价最具权威,也最能提出中肯的意见。但是如果组织不当,这种评价也容易流于形式。比如领导、专家一起评,会影响教师真实意见的表述,而如果人员太多,意见又往往过于分散、缺乏重点。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个人因素,也可能影响同行评价的真实性,这些都是我们在组织同行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4.教师自评

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这也是教学评定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评意味着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提高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度,使评价成为教师自我改进、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的自评一般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的: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三是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来评价自己。通常来说最常用、较有效的方法是写“教历”。教师可以用教历的形式记载教学工作的进程,同时记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师自我评价有时会有夸大自己、评级较高的现象,但从总体上来说,教师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并做出改进和完善的决策。

5.专家评价

数学教学中的五种意识 篇6

东铁营二小 李维平

2011-5-2

通过几次的业研活动,多次的反复学习温儒敏教授的《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毛病》一文,受到了很多启示,特别是通过这次业研课的实验,更加使我感到专家的话确实很精辟。在以前的阅读教学中,我总认为时间不够,总怕哪儿没讲到,学生不会,把读课文的时间大量的放到了课前,家庭。这样做对于自觉学习的学生和家长比较负责的学生能做到,而对于不自觉和家长不负责任的学生,读课文只是应付差事,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教师的讲,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就像听故事,一听了之,没有记忆的痕迹,也就是说,没有自己亲自的朗读,课文中的情感不是自己体验出来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些感觉,但和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差太远。

有了这方面的理论认识,在这次课前,在保证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大量的阅读教学,如在课前预习要求每人读5遍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早自习六个组长每人带读一遍,这就是6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情况(齐读,了解字词读音),在第一课时完了后,学生每人至少应该读10遍以上的课文。到了第二课时就进入了课文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无论进行哪一步,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文本。比如这节业研课,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声音洪亮、读准字音。目的是整体熟悉课文。然后复习字词,为进一步读准课文做准备。通过读一读词句、猜一猜他们是谁,近一步熟悉文本的重点语句为有感情的朗读做铺垫。分段阅读,体会情感。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感悟教师在生气时语调、语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动过小动物们找问题,又引到阅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个人阅读,通过提问讨论:小动物虽然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小动物能解决吗?不能解决,如果队伍走不齐,是埋怨他们的走路姿势不规范,小动物会怎么想?让学生思考出心里感到委屈的情绪,让学生回到小组,集体再读课文,读出各种小动物的委屈情绪。让后小组展示,有感情的阅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接着通过提问又回到文本,老师了解到了小动物们走不齐的原因后,老师的态度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总结、体验,感悟出老师的态度会变得温和了,语调比较平和、速度比较慢。然后让同学带着这种语调、语速读最后老师说的话。为了更加全面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整节课都是围绕读课文进行文本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让我真正理解温儒敏教授说的:语文课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多读,没有反复阅读,那情味就出不来,语感就出不来。本节课我没有分析任何东西,就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变着花样朗读课文,课文学完后,这篇课文每个学生朗读不下20遍。课后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朗读成诵的程度,课文的内容也都理解了。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味、语感水到渠成。那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进行了阅读拓展练习,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由于补充的内容学生很新鲜,他就有欲望想了解,要了解就得从读课文开始,那么自然而然就在进行阅读的练习。这也正符合温儒敏教授的观点:小学一、二年级,阅读教学主要还是要求激发兴趣,让学生开始接触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多少能够做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天性,培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美好享受。

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五种意识 篇7

危机意识

偶发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和可变性, 使许多企业对危机难以预测。在许多国家, 40%的新建企业不到10年便夭折, 以至于前10年成为企业“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一般的企业寿命为7~8年, 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0~50年。旅游业是一个对环境敏感度很高的产业。1998年的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和2004年的东南亚海啸都给旅游业造成了致命创伤, 旅游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许多中小旅游企业纷纷倒闭。目前金融危机正吞噬着全球的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更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比尔·盖茨就说,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 海尔采取了“问题管理”的办法。这些著名企业都是时刻绷紧危机的弦, 不敢有半刻松懈。危机意识是一种超前意识、竞争意识、激励意识和进取意识, 企业只有树立危机意识才能有紧迫感, 才能提前防范, 实现可持续发展。从2003年的“非典”危机, 就可看出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意识淡薄, 对于早在2002年11月底就出现的“非典”疫情无动于衷, 更未采取任何预防举措。

面对危机, 旅游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有懈怠情绪, 越是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况下, 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善于发现一些危机的苗头, 如经营中与饭店、景区等接待单位的潜在矛盾问题, 企业的财务问题, 接待服务质量问题等, 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它们消灭于萌芽状态。旅游企业的员工不能得过且过, 要树立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 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 积极提高个人素质和服务技能,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旅游企业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 如对员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危机防范教育和危机模拟训练。旅游企业的危机意识还要有具体规范化的制度做支撑, 如建立应对突发危机的有效解决机制, 从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为可能到来的危机打好“预防针”。

主动意识

在危机到来时, 有些旅游企业不思解决之策, 而是想尽办法捂住问题, 结果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有些旅游企业则是茫然失措, 被动接受。如2003年“非典”危机, 一些旅行社仅仅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 甚至仅仅停留在“服从领导”上, 还有一些旅行社面临危机只是被动地想到了退团、阶段性歇业, 或让员工无薪、无限期休假, 甚至大量裁员。旅游企业在面临危机时的心态至关重要, 否则危机未至, 自身先垮。旅游企业在危机到来前, 要有适度的紧张气氛, 防患于未然;危机到来后, 企业上下更要有自信心。这就需要企业强化危机发生后对员工的心理疏导, 引导他们理性认识危机、冷静应对危机, 提高他们承受危机的能力, 建立必胜的信念。危机其实是危险和机遇, 说明两者并存, 如果处理的及时到位, 危机完全可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良机。旅游企业对待危机应积极主动地采取得力措施去化解, 经历磨难, 反而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前些年我国刚加入WTO后, 实行旅游业对外开放, 国内业界惊呼“狼来了”, 造成许多旅游企业恐慌, 而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却抱着积极的心态, 向国外旅游企业学习, 取长补短, 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协作意识

旅游企业面临的外生型危机多是大环境造成的, 使得整个地区的旅游企业受到挫折, 仅仅靠旅游企业自身难以应对纷杂的危机环境, 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企业一定要具备开放的心态, 不要把目光只局限于本企业身上, 需加强与外部的协作, 善于依靠其他力量来帮助自身渡过难关。首先, 要具有与政府合作的意识, 借助政府、行业协会等力量来消除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在“非典”中政府就在帮助旅游企业渡过危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 要具有与媒体合作的意识, 依靠媒体的正面传播效应, 引导公众了解事实真相, 努力维护企业形象, 赢得公众支持, 并加强与相关客户的联系, 以使企业在危机中顺利过渡;再次, 要具有企业之间联合的意识, 因为旅游业是多种产业的联合体, 任何一个实业受到影响, 都可能波及旅游业, 如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 本就脆弱的旅游企业很难单个抵御这场袭击, 但是联合起来便可化解市场带来的风险, 尽最大努力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旅游企业多为中小型, 尤其是旅行社非常脆弱, 经常产生一些内生型危机, 如游程安排不佳或饭菜质量问题等导致游客投诉, 这往往不是某个员工或具体某个部门就能够顺利解决的, 需要在领导层的指挥下, 接待部门、公关部门和销售部门及相关接待单位等通力协作和配合来化解。旅游企业在危机时期要在企业上下树立协作意识和增强团队精神, 形成扼制危机的强大力量。

创新意识

危机通常是由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或突发事件所引起的, 应对危机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的做法, 而是要突破惯性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 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办法和手段, 方能收到奇效。创新意识可具体落实在危机时期的对内管理和对外市场开拓上。旅游企业要有快速高效的反应节奏, 以应对危机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加强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力度, 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战时管理”, 减少企业内耗, 控制成本, 在开源有限的情况下, 尽量节流, 通过对内的创新管理, 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反制危机的内部实力。旅游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上更要有创新思维, 通过整合资源、开拓新产品、酝酿产品降价、拓展新客源市场, 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带来的经营损失。如面对金融危机, 欧美国家的客源遭受很大影响, 但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会改变自己的旅行方式, 出行时会选择更加低廉的住宿和交通, 因此他们还是会到中国的一些地方旅游。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企业就要满足他们新的需求, 以创新的旅游产品恢复市场。

忠诚意识

考场成功作文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篇8

一、成功意识

《礼记乐记》上说:“情动于中,形于声成文,谓之音。”告诉我们:感情是作文的激活力,离开感情活动,篇章就没有血脉,整个写作活动就会缺乏活力。心理学家告诉人们: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成功。考场上,若考生能给自己一些感情上的暗示,如“作文是我的强项,我拿55分没问题”,“这个作文题目我熟悉,曾写过与这相似的”,“写好这篇作文我胸有成竹”等,经过这些思考后,作文雏形基本确定于胸,形成于纸,可以使考生自信心确立,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这时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二、扣题意识

任何作文题目都有限制,因此,瞄准靶心,紧扣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如此才能扣紧题目呢?建议大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步:认真审题。这一步中,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

(1)读懂“提示语”和“要求”。如今的大多数作文题目都有提示性的话和相关的写作要求,若不懂它们,偏题没商量。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题目中说“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是提示语,暗示我们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记叙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体验,而不是从历史、名著或报刊中取材;“不少于800字”是要求,限制了作文的字数。

(2)明确写作重心。每道作文题目都有写作重心,若未抓住,就会偏题。明确写作重心,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抓本意,又要明确比喻义、引申义等。如以“为你鼓掌”为标题进行作文,题眼是“鼓掌”,即必须以“鼓掌”为写作内容,而“为你”是限制“鼓掌”的,必须要写的事迹、经历、成就等来表明“鼓掌”的原因,而不是写自己的或第三者的,且必须用第二人称来叙述或抒情议论。又如,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标题的作文,“坎”是题目中关键词,我们审题目时既要明白“坎”的本义,也要明白这词的比喻义,“坎”比喻人生道路上或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险阻等。写作时须从它的比喻义入手。

(3)把握感情色彩。有些作文题包含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倾向,这个倾向指明了考生立意、选材的方向,若对此把握不准,也会偏题。如以“借口——弱者的托词”为话题作文,“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某人的借口,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自然也就偏题了。

第二步:切实扣题。要扣题目,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标题要“靠”。即题目意思与文章中心意思要靠。除标题作文外,其余类型文题都须考生自拟题目,如话题作文可以在话题前后加词语来限制或修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在拟题目时可在材料中心基础上用词语、短语、诗句等形式来概括中心作标题,如08年全国2卷作文,有一考生优秀作文的题目为“青山一道同风雨”,题目化用了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题目含义与材料核心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地表达”的意思接近,扣题目紧密,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2)开头要“扣”。文章开篇就要给老师落笔扣题的印象,写作时要借“题”发挥,标示文题与材料的关系。如《青山一道同风雨》这篇作文一开头就引用了歌词“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这段文字,语言平实,表现出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及深切诚挚的爱,而“情”与“爱”既扣合题目与材料的核心,又衔接了标题与文章的内容。

(3)中间要“有”。即中间部分有中心句,用中心句来扣合题目,如以“幸福”为题作文,我们可以围绕“幸福”拟定“幸福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幸福需要自己创造”、“幸福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这样的中心句,然后,根据所写的内容将其适时穿插在文章中间,不断点明题意,就可扣题。记叙文可以用景物描写暗示或用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来扣合题意。

(4)结尾要“照”。即结尾要照应开头照应前文。如《青山一道同风雨》的结尾:“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现时将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一起的纽带,也正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学,为万世开太平。”结尾“青山”再次照应题目,四“为”短小精悍,有力回应前文内容。

三、结构意识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即使题目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技巧1:并列式

记叙文中可以将几个事情或几个片段组织起来凸现一个主题,如《琐忆》等。议论文则体现在并列式举例论证,通过不同的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论证一个论点。这样的文章结构在议论文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尤其在阐述式议论文写作中,作者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由设立分论点开始论证。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

散文写作也一样,将不同层面而又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就可以成就一篇非常不错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

技巧2:递进式

文章的外在结构呈现一种逻辑上的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态势,在行文过程中,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思路的层进,不是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并列论述,而是逐渐深入地递进论述。如果说并列式的文章结构是横向的,那么,递进式的文章结构就是纵向的。这样的文章结构尤其适合探讨一个需要深入的问题,层层推进,最后深入精髓,文章自然有见地和说服力。

技巧3:对比式

对比就是不同色调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对比也叫反衬,反衬的好处是让组合的双方都得到鲜明的呈现。

考试作文的对比,其实质就是材料的对比,即所列举事例的对比。如,广东一考生的《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文中列举了德国、日本、中国等三个国家对二战的不同纪念方式。这三个国家对二战的纪念,都含有不同的色彩对比:德国——在疯狂之后理性反思、自我救赎;日本——在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之后,文过饰非、美化侵略;中国——激进分子打砸日货,中国领导立场理性。三个事例材料中,前两个材料是理性与非理性对比,最后一个材料内部激进分子的非理性与中国领导的理性又形成对比。通过对比,理性与非理性的含义各自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技巧4:线索式

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写作中,同学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繁杂的思绪而对文章结构实现整饬一筹莫展。其实,在记叙文或者散文创作中,最简单实用的让文章清晰明了的办法就是用一条线把纷繁复杂的事物联系起来,让文章有线索可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就有了依据,文章就不会显得杂乱,就会井然有序。整体上就仿佛是一堆散乱的珠子遇到了一条美丽的丝线,一串精美的项链就这样诞生了。

四、语言意识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

语言好似文章的外衣,阅卷人对一篇作文的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外衣”。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判给。

五、卷面意识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乱涂乱改、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所以平时写作要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上一篇:小学生四年级爱国演讲稿下一篇:国外礼仪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