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杆加固方案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线杆加固方案(通用8篇)

电线杆加固方案 篇1

天然气工程

线杆加固保护方案

北京东方中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5月11日

一、工程概况

在金服大街路下有现状dn315中压A燃气塑料管,该管线有作为本项目气源。从金服大街现状dn315中压A燃气塑料管开口,引dn315中压A燃气塑料管向北敷设至鼎利路,后折向西引dn315中压A燃气塑料管约40米,再向北引dn200中压A燃气塑料管敷设进入用地红线。中压A燃气管线设计压力为0.4Mpa。

燃气管线路由:金服大街燃气路由为永中西侧13.5米,鼎利路燃气路由为永中北侧7米。

二、管线沿线线杆分布情况

本工程燃气管线从T4向西敷设至16米处拟开沟槽南侧有1根低压电力线杆,距离燃气管线约1.3米,需进行加固。

三、燃气管线开挖方式

本工程开槽采取人工开槽,开工前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对现场进行施工围档,采用空压机、风镐、切割机破除现况路面,局部路面采用履带式破碎炮破除。

由于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在开挖过程中采取直槽密排竖撑方式护壁,线杆周围2米之内不得堆放土方,防止土体坍塌。开槽后快速下管回填通过线杆所在位置,防止长时间晾槽,根据图纸所示本工程沟槽挖深较深,为1.8米,沟槽南侧有低压线杆,埋深通常为2.5米左右,开槽时要确保线杆的稳定性。

除了对本工程线杆已按抱箍斜撑方法进行了加固之外。但沟槽必须与线杆保持最小的安全距离,按常规施工上口开挖宽度为1.8米,现只能采

用直槽钢木结构支护,上口约为1米左右,槽边距线杆0.7米左右。

沟槽钢木结构支护采用Ⅰ10a工字钢或双[16a贴焊作为立柱,沿沟槽每1.5米放置一根,中间夹放50mm木板挡土,工字钢之间采用可调支撑进行对撑,见下图:

注:

1、木板;

2、型钢立柱;

3、对撑

沟槽开挖到一定深度后修平槽壁开始进行支撑,支撑前先校核沟槽开挖断面是否符合燃气管要求的宽度,再将工字钢打入槽底作为支撑立柱,再安设木板和对撑。

四、线杆加固方案

线杆采用抱箍斜撑方法进行加固。加固前用铁锹将线杆下的地面铲平,使用两根Ⅰ30A工字钢,长度1-1.5米,垂直沟槽方向放在铲平的地面上,将线杆夹在其中,按照线杆的直径制作一个钢制环形抱箍,抱紧线杆,在线杆和抱箍之间垫橡胶垫,防止滑脱。抱箍的两个耳朵长20cm左右,垂直工字钢压在其上,并用铅丝牢固绑在一起,防止下沉。工字钢长端端头用地锚固定在地面上,用DN100的钢管作为斜撑,与地锚呈30-400角,斜撑下部与工字钢用螺栓连接牢固。斜撑上部与线杆抱箍连接,连接点在线杆高度2/3以上位置,斜撑与抱箍用铅丝连接牢固,防止线杆倾斜。线杆倾斜监测频率为1次/天。

五、与产权管理单位的配合措施

1、在开工前提前通知线杆产权、管理单位,必要时办理相关手续。

电线杆加固方案 篇2

1 特高压线路内部构造及其特点

线路的传送功率大。因为特高压的电力传输功率不同于一般的电力系统,会很容易的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情况,如果只从电压的方面考虑,1000千瓦和750千瓦的线路小于500千瓦线路的波阻抗,传输的自然功率就会很大,所以尤为凸显出特高压线路的系统稳定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求继电保护方案能够快速的排除电路故障。

特高压的网架构造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产生故障,继电保护方案就不能够正常运行,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所以在制定继电保护方案时,要确保继电保护方案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灵活度,确保其能够有效保护高压线路。

电容量的合理分布。一般特高压线路为了减少或降低能量和电压的消耗,都会采用3-6根的导线,这种分裂导线会大大的加大线路上的电容量分布,在故障发生时加大潜在的电流量,对单相重合闸的成功几率和时间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高压线路的狭线路较长导致输送电力的距离变长,加大线路负荷,在发生故障时2次电流变小,所以继电保护工作的灵敏度要极高。

特高压线路在一侧断开后进入运行状态时,由于会产生绝缘破碎的电压,所以要在两侧一并使用并联电抗器,在保护区域内发生故障时要确保继电保护的两测切断时间控制在40-50ms之内,所以可以看出,使用继电保护的动作原理不是十分可靠。

在特高压线路中线路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因素对继电保护配置产生的影响 :一是串联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流的故障以及电压反相的问题,而且会使串联的电容被击穿的情况。二是放置电压互感器的位置会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一定影响。

除此之外,为确保节约出线情况可能会采取并架的方式,若是采取该种方式要考虑到杆塔之间的距离,紧凑型之间的感应程度高,就会影响传输电路的数值变化,引起测量上的失误。

在两相状态下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会产生过高电压,要确定使用的重合闸方式,是单相还是三相,亦或是快速重合闸方式。

2 特高压输电网的基本设计原理和配置方法

特高压输电网必须保证不会对相连设备产生高电压的危害,同时还要确保稳定性。基于这一基本原理,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案就要同时确保其速度、可靠性以及灵敏程度,在这些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配置方案还需要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快速解决故障,保护系统的稳定为主要目的。

2.1 主要保护的配置方法

在做到满足基本的设计原理条件下,继电保护的配置还需要实现性能互补性和相互的动作稳定,跟普通的高压线路相比,特高压的各项保护措施要更加具有独立性,保障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用快速有效的保护手法保护被保护的线路,为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或造成其他的损害可以采取一同切断线路两侧故障的方法。而且还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确保两侧的保护断开的同步进行。两台主保护装置必须是独立的。如果后备保护没有配置传达跳闸信号的通道,要及时的使用按相测量的继电器,这样在发送跳闸信号之后,可以使线路两侧的切断时间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由于特高压的线路长,电容量的分布大,所以为了控制过电压,需要安装大容量的电抗器使电压和电流的参数在发生故障时,在较大的安全范围内变化。所有的保护原理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况且在同时使用两套相同工作原理的主保护装置的情况之下,以防在故障时两套主保护都不同正常工作,现在我国有几种形成规模的方法,使用两套不同的原理快速切断发生故障时的主保护。

工频变化量是一种纵联保护,它可以在各种状态之下及时的反应故障,速度很快并且不受到电流负荷的影响,尤其是在500千瓦和220千瓦的线路上可以成功的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这种保护装置的缺点是在故障开始产生时才会反映出来,不能全程的反应出故障问题,其次它的灵敏程度受系统的运行方式影响,所以说不确定其灵敏程度。但是作为找到故障方向进行使用,还是得到肯定的。所以使用它作为特高压线路的主保护。

负序方向纵联能显示故障的全部过程,而且不受震荡的影响,但是系统和线路的换位方式会影响到它的稳定性。并且对于三相故障不能够反应出来,在全相状态产生故障问题不能准确的工作。

2.2 后备保护的配置

虽然不同于主保护配置,后备保护的保障也是同样重要的,可以采取传达跳闸信号的距离保护配置,这样一来可以保障线路两端的切断故障的时间差,特高压的线路长,会导致线路两侧的保护距离产生交叉,在线路上最好存在一侧可进行工作的安全距离。

3 技术要求

3.1 差动保护

用于保护变压器内的短路情况。在特高压的电网内,保护装置需可以躲避不平衡电流,使变压器的工作效率不受到影响。

3.2 后备保护

外部短路从而引起变压器过流,后备保护必须同样短路,避开闭路器,延时跳开。

3.3 非电量保护

根据变压器自身装备的保护措施,比如故障时跳闸,发送信号灯,所以为确保安全,非电量保护要有独立的进出口回路。

4 结束语

桥梁加固技术方案与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桥梁的加固技术;桥梁病害;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49-01

桥梁在建设后由于使用的磨损和一些其他的问题,会使桥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害,那么我们就要对桥梁进行加固了,加固以后,可以使桥梁使用时间更长,而且这样的成本比较低。也可以减少对交通的阻碍。通过加固桥梁可以减少和预防因为桥梁的坍塌而引起的人身伤亡和财产的浪费。所以我们要重视桥梁的加固工作。

我国的交通事业现在的发展速度极快,高速公路像血管一样遍布祖国的大地。还有很多正在建设之中,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问题,比如由于施工的水平不高造成了质量问题,还有由于设计方案的不科学也会造成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桥梁的加固。还有一方面,我国的桥梁很多都是在建国以后建设的,时间都很长久了,而且由于当时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使桥梁的使用和安全受到了影响,也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状况,所以我们也要对这些桥梁进行加固,才能使它的坚固性更强承载力更大。

1 需要加固的桥梁类型

1.1 整体基本完好,但是设计存在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承载量。需要进行加固和修补,使其满足现在的交通发展。

1.2 桥梁的设计合适,结构很完好,但是由于某种需求要加大桥梁的承载力。

1.3 以上的几种情况都是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改造。结构可以改,但是桥梁的材料、空间等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桥梁的加固工作存在很多难点和问题。

1.4 以前的桥梁建设都很单薄,安全性能也很低,这是为了节省材料。这样的桥梁需要进行修补。

1.5 桥梁的使用的时间长,而且耐久性比较差。如砖拱桥等。

1.6 这几年修补的桥梁,存在设计不好或者施工的时候失误的情况,这也要进行加固。

2 桥梁病害成因

桥梁的病害有很多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

2.1 桥梁的设计上存在问题,施工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有在修建桥梁的时候,采用不合格的材料,使桥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桥梁的维护工作做得不到位,使桥梁出现损坏,影响使用和安全。

2.2 桥梁周围的环境对桥梁的影响。自然环境也会对桥梁有一定程度上的侵蚀,比如说洪水、高温等等,这些都会使桥梁变得不稳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盐,这会使桥梁受到很大的侵蚀。使桥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2.3 超额的承载力对桥梁也会造成损害。现在交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车辆和重型的汽车会对桥梁造成很高的负载力。据统计,由于现在交通的发展,很多桥梁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桥板出现坑洼,还有裂缝和断裂的现象。这些超载现象都是桥梁不堪重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桥梁进行加固,否者会使桥梁坍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危险。

2.4 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桥梁的损害。地震是一种突然爆发而且-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而我国位于地震带之间,地震的数量频繁,而且破坏性极大。那么地震对交通的发展也造成了阻碍,而道路确是抗震救灾的生命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桥梁质量的加固,使桥梁在地震中不会坍塌,这样才能是交通顺畅,救灾工作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通过对多次地震中造成的桥梁损害进行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1)支承连接件失效;(2)下部结构失效;(3)软弱地基失效等。

2.5 一般梁式桥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桥梁上部的结构存在问题。而拱桥的最大风险是在施工时,它的上部结构具有很大难度。但是一旦拱桥建成,他就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所以,一般如果是拱桥出现问题,一般都是基础变形问题。拱桥的结构是很科学的,他可以减少外界的推力。但是基础的变形,又是朝着推力的反方向进行的。

在对梁式桥进行加固工作的时候,它对桥梁的结构进行改变的空间不大。但是对拱桥进行加固时则正相反。对梁式桥的加固过程中。可以用预应力增补,但是拱桥却不行。梁式桥加固中,减少静重的可能新极小,拱桥加固中可以寻求减轻静中的途径。梁式桥可以利用结构的空间作用来卸载。

3 桥梁加固方案

3.1 关于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法主要有:(1)结构性加固,如采用体外预应力、在结构的受拉区粘贴钢板或增设钢结构支撑;(2)非结构性加固,如对裂缝进行封闭或压浆处理;(3)最近几年国外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取代钢板,使加固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2 材料和工艺。我们在桥梁的加固中开始采用新的材料来代替传统的钢板,比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有很好的性能,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采用。这种材料在日本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利用,那么在我国也加强对他的研究和使用了。

4 桥梁加固方法

4.1 加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是在原结构基础上再浇筑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上,这是对钢筋混凝土桥加固的一种常用的改造技术。增大混凝土截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加厚桥面板;另一种是加大主梁梁肋的高度和宽度。这种方法优点有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广承载力也较强。很适用于桥梁的加固技术。

4.2 表面粘贴加固法粘贴加固方法即采用化学粘结剂将补强材料直接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使之与构件形成受力整体,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快速,不增加结构自重以及适应范围大对环境干扰少等优点。以树脂粘接钢板与混凝土的结构加固法,被用于建筑、工厂、桥梁等土木工程中。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随着粘贴加固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一种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出现避免了以上问题,我国主要是研究应用粘贴(CFRp)片材(碳布)加固技术。与传统的粘钢加固技术相比,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势为高强高效,可设计性强,适用范围广,基本不改变原结构外观运输、储存、施工更方便,化学结构稳定耐候性、耐腐蚀性较好。不足为:防火性能差、材料各向异性、抗剪强度低、施工要求严等。

4.3 粘贴碳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采用专门的树脂将碳纤维粘贴于混凝土结构受拉表面时,碳纤维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整体,碳纤维与钢筋共同承受荷载,降低了钢筋应力,从而使结构达到了加固和补强效果。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和截面尺寸,不改变净空高度,施工方便,对原结构几乎不会造成新的损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根据受力分析可进行多层粘贴进行补强,其方向性也可以灵活掌握。此外碳纤维质地柔软,加固后可用混凝土砂浆涂敷,或根据要求涂装各种颜料,修复补强不留痕迹。可在不改变结构外型的前提下补强各种混凝土结构物,包括抗弯、抗剪、抗压、抗疲劳、抗震、抗风、控制裂缝和挠度的扩展,增加结构的延性。

4.4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是指对布置于承载结构主体之外的钢束张拉而产生预应力的后张法。体外预应力体系由体外预应力孔管、浆体、锚固体系和转向块等部件组成。体外预应力技术能大大缩短施工工期。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且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4.5 喷凝土加固法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结构上喷涂一层高品质的混凝土,以恢复对钢筋的保护,提高已剥离或变质的混凝土强度,提供美观表面的功能。还有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锚栓锚固法、增加支承加固法等。

参考文献

[1]混凝土桥梁粘贴加固技术的研究进展[M].路桥工程,2005

高压线杆的保护方案 篇4

1、施工前同电线杆的产权单位充分沟通,对电线杆的保护措施进行有效充分协商,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2、现状线杆保护措施主要为:

1、在电线杆周围浇筑砼护壁的方式加固。

2、线杆底部用两根水平槽钢,用螺栓连接的加固方式。

3、电杆上部用两根斜向槽钢,用螺栓连接的加固方式。

4、槽钢东边用砼墩子,里面用两根1m长的竖向槽钢与斜向槽钢和水平槽钢用螺栓连接,两个竖向的槽钢用钢筋焊接,浇筑为一体。具体措施如下:

(1)上部支撑采用20#B(200×75×0.9)槽钢与电线杆连接,用两根螺栓杆将电线杆抱紧,螺栓杆与线杆之间安放橡胶垫,以防螺栓对杆体的损坏,螺栓采用普通螺栓M20*50,拧紧上牢保证将电线杆抱紧。斜向槽钢、水平槽钢和竖向槽钢用螺栓将三者连接,用C25砼浇筑支墩,尺寸为1.2m×1.2m×1m,埋入地下深度1m左右。

(2)在线杆底部用两根20#B(200×75×0.9)槽钢作为水平连接,用两根螺栓杆将电线杆抱紧,螺栓杆与线杆之间安放橡胶垫,以防螺栓对杆体的损坏,螺栓采用普通螺栓M20×50,拧紧上牢保证将电线杆抱紧。水平槽钢在端处(东边)的连接如上所述。

(3)埋入混凝土墩的两根竖向槽钢与斜向槽钢和水平槽钢用螺栓连接,槽钢之间用两根HRB400 20的钢筋连接为一体。

电线杆加固方案 篇5

甲方:

乙方:

1、乙方必须提供作业人员姓名等信息;

2、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作业;

3、乙方现场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的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相关作业证,持证上岗,如电工、电焊工、叉车工等。

4、乙方单位物资、运送货物进出门必须遵守甲方物资(物品)进出门制度;

5、甲乙双方作业单位人员都必须接受作业前的甲方安全教育及作业现场情况交底。

6、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首先清除需要处理(可卖掉)的易燃物品(包装盒、废油等);再清理出需处理的易燃易爆品(汽油、溶剂、油漆、香蕉水等化学品)联系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作业现场情况交底

1、甲方作业现场是搬迁了生产设备的工业厂房,现场留有较多的纸张、纸(木)质包装盒、木板等易燃物;地面有残留油类等易燃物;地面残留有搬迁完设备的地基基础坑、残留地脚螺钉、废用金属件(有快口的薄板)等;在作业时需予以重视。

2、甲方待拆的废旧电线电缆有相当数量在高空敷设,使拆除作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作业危险。

3、本项方案只涉及指定点废旧电线电缆拆除,乙方不得在作业时变动厂房的建筑结构设计,不得损坏厂房结构,以免因建筑结构件失效而导致安全事故。

4、乙方在动火作业前,除报知甲方批准、还要对动火现场的易燃物品进行认真清理,采取动火场地浇水等预控措施;现场保证有一定量的消防用水、配备灭火器等;消防通道必须保持畅通,绝不允许堵塞。

5、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紧下颚带;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安全带要系在牢固可靠的地方;不得穿拖鞋进入现场;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必须使用特种劳保用品合格产品。

6、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的人或其它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人员,不能从事高空作业。

7、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作业现场;

8、拆除作业现场,乙方必须要有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9、拆除作业现场,甲方有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督察。

作业程序

一、线路停电

1、由甲方专门电气工作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停电工作;

2、需拆除线路停电后由甲方电气人员在施工现场验电,验明无电后,再向拆除施工负责人告知已经确认无电的线路;乙方核查后告知现场拆除作业人员,方可施行拆除电线工作。

二、对拆线施工队伍现场安全要求

电线电缆

一般电线电缆拆除分为两部分,一是架空线,作业者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必要时挂安全防护网,地面及2米以下的电线电缆拆除,可能会牵涉到交叉作业,所以一定要佩戴安全帽,并要有专人现场监护;为避免批准的动火作业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置消防保卫措施。

1、拆线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登高后要及时挂好安全带,再进行拆线工作,安全带即摘即挂,所有的拆线工具必须采取防止高空坠落措施,所用工具放入工具包,工具和物件不得上下抛掷。

2、登高作业需攀登梯子时要有人监护扶梯,且应采取如下要求:

①梯子切不可架在不牢靠的支撑物上勉强使用;

②使用梯子时应放置牢靠,平稳,着力不应有所侧重; ③梯子脚应包扎布片或用橡胶套,以防止滑动或滑倒;

④梯子靠墙使用时,与地面的夹角以60°左右为宜。既不能太陡,也不应太斜,以免向后翻倾或向前倒下;

⑤各种梯子应稳固可靠,顶端必须用绳子系在牢固之处,⑥梯子靠在管道上使用时,上部应有牢固的挂钩挂牢;

⑦人字梯顶端铰链应坚固,并有限制张开度的链子或绳子,且使用中定要系结牢靠。

3、叉车式装卸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司机须经考核合格后,并持有驾驶证件方可独立操作。开车前后应认真做到十检查:

①查发动机燃油、机油及冷却水是否足够; ②查各润滑部位是否良好;

③查轮胎气压是否超过标准(值7公斤/平方厘米); ④查方向盘的自由间隙(走左右转角不超过7度);

⑤查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是否达到标准(值20~25㎜); ⑥查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是否达到标准(值9~15㎜); ⑦查电气系统有无接触不良,有否短路或接头松动现象; ⑧查所有外露的连接件和紧固件是否完好;

⑨查发动机在空运转时,各仪表读数是否符合规定值; ⑩查液压系统是否漏油。

启动发动机时应将变速器操作手柄于空档位置,手刹把手处于制动状态。先拧开启动总开关接通电源,再按启动按钮(即:启动电机带动发动机旋转)。但不能让启动电机连续超过15秒,切不可长时间启动电机。

发动机启动后,须经空运转5分钟,待发动机水温(表)升至60摄氏度以上时,方允许全负荷作业。严禁超负荷作业。

再行驶前,须对手制动和脚制动系统进行察看是否灵敏可靠。凡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必须停车修理,不带病出车或作业。工作完毕,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安全完好。

4、叉车工必须认真做到

① 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黯淡不作业; ② 不运送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 ③ 不叉埋在地下的物件;

人 员 安 排

1、根据作业现场情况安排作业人员(定员);

2、根据作业现场情况安排作业人员(定员)。

其 未尽事宜详见合同。

本文件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年**月**日

乙方:

修复加固施工方案 篇6

2010年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市城区,砖混结构。

受5.12特大地震破坏该两幢建筑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震后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其鉴定结论为B级,中等破坏,需进行加固修复。

二、编制方案依据:

1、根据XX市建筑规划勘测设计院(2009-127),出据设计图纸及设计总说明的具体要求。

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3、《砼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204-2002。

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2001。

7、《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试行DB51-T5059-2008)。

三、维修加固所用材料要求:(加固所用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1、进场材料必须要有材质保证资料及合格证。

2、主要材料必须要复检、合格后方右使用。

3、植筋,要做拉扒检验。

4、砼、砂浆,要经现场监理见证抽样,要有强度压力报告。

四、震害表现:

依据XX市建筑规划勘测设计院对该建筑现场复查结果,该幢建筑震害主要表现为:

1)屋面严重渗漏;

2)部份外墙有渗漏现象;

3)部分房间与楼梯间内个别板缝明显开裂;

4)室内多处门窗洞口处搂梯间墙体有开裂,个别客厅处分户墙斜向开裂,个别厨房上方预制板下部抹灰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5)部份阳台砖栏板与横墙连接处脱开。

6)所有楼梯间2楼以墙(每户厨房外侧墙体)“X”型严重破坏,抹灰全部脱落。

7)墙体有斜裂缝和交差裂缝:一端山墙一层处出现水平裂缝。

五、严格按设计院对该幢楼修复回固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加固材料要求:(加固所用材质均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六、震害修复要求

1、对屋面严重渗漏应按屋面防水做法进行修复,做法详西南03J201-1第17页,代号2202,其挑檐、泛水、分格缝大样详该图集20、21页。

a.首先将原屋面防水屋上保护屋清理拆除,但不能破坏原防水屋。

b.刷底胶剂一道(材性同卷材)。

c.改性沥清或高分子卷材一道,同材性胶粘剂二道。

d.20厚1:2.5水泥砂浆保护屋,分格缝间距<1.00m。

e.隔热板按原铺设方法还原。

2、对屋面仅局部小渗漏的可以仅对需修被房间范围的节点部位与分格缝部位和裂缝部位采用与原防水屋材料同性的防水涂料处理,详西南03J201-1第23页。

3、对外墙渗漏现象仅出现在震害裂缝部位的修复:可按第三大项墙体裂缝修复。

4、对外墙局部交小渗漏的外墙可采用防水剂涂刷,内墙面先铲除渗漏部位抹整面,用堵漏剂堵漏,再抹防水砂浆。

5、对外墙面大面积严重渗漏的部位,采用外墙面处理,先铲除外墙渗漏部位及相关部位抹整面,用堵漏剂堵漏,再抹防水砂浆,最后按原外墙装饰恢复,内墙面则铲除渗漏部位抹整,再抹防水砂浆。

6、对门、窗洞口处墙体有开裂和客厅处墙体与其它部位墙体震害裂缝修复,详说明第三大项墙体裂缝修复(不包括阳台隔墙)。

7、对砼结构裂缝损坏部位的修复加固方法,详第六条。

8、对阳台隔墙已歪闪的或裂缝宽度大于5mm的,拆除其已损坏部份,按原设计重新砌筑。

9、对阳台隔墙与梁柱间结合处明显有裂缝并出现松动的,采用加钢筋网修复。

a.产先铲出裂缝部们抹灰面每边200mm宽。

b.在梁、柱交接处通长加顶钢筋网,(GW0.8×15×40)详设计(加固图二)。当梁与墙不在同一平面时在转角处加200宽角网M8射钉固定详加圈二。

c.抹左方法同墙体裂缝修复方法的第一种处理法。

10、对地面下陷的部位,先拆除下陷部位面层,用砂卵石回填密度(夯填)再按原地面做法恢复地坪,砖踏步破裂的,用砂浆修补平整,按原设计恢复装饰。

11、对个别墙面出现的细小龟裂纹而抹灰层东空鼓的可只采用仿瓷涂料表面修补。

七、墙体裂缝修复方法(除本方案说明外,其它详《砖砼结构与修复》03SG611的C-23-C25页)

1、当墙体仅抹灰层有裂纹而砖砌体未受损伤的只进行抹灰修补。

铲除裂纹破损处松动抹灰层,并清底,在重新抹灰层前应将浮渣清除干净,交将接触面用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采用1:3微膨胀水泥砂浆,要求手工分层抹制,第一层水泥砂浆打底扫毛,要求揉匀刮糙,第二层水泥砂浆垫层要求压实抹平,第三层水泥砂浆罩面要求压光,各层砂浆的接荐部位应错开并压坪粘牢,最后喷仿瓷涂料或按原装修面层做法饰面。

2、当墙体不仅抹灰层有裂纹且砖砌体有裂缝,(空鼓松动)的采用砌浆面层与钢筋网加固。砂浆采用M10微膨胀水泥砂浆,钢筋网采用GWO8×9×25,详加固图一。

铲除裂缝破损处松动抹灰层,将有裂缝灰缝剔除至10mm深,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灰粉,浇水湿润,刷素水泥浆一道,采用M10微膨胀水泥砂浆,要求手工分层抹制,第一层水泥砂浆打底扫毛要求揉匀刮糙,第二层水泥砂浆垫层要求压实抹灰,第三层水泥砂浆罩面要求压光,各层砂浆的接荐部位应错开并压平粘牢,最后喷仿瓷涂料或按原浆修面层做法饰面。

3、当砖砌体裂缝0.2-5mm之间,采用砌体压力灌浆加固。(抹灰层与钢筋网处理同第2项),灌浆所用水泥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灌浆工艺详第四项说明。

4、当砖砌体裂缝宽度5-15mm之间时首先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砂浆灌浆处理,并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钢筋网采用细密点焊钢筋网,规格为φ4@120砂浆层,为40mm厚,M10微膨胀水泥砂浆灌浆所用水泥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为粒径≤0.5的细砂(抹灰层处理同2项)灌浆工艺详第四项说明。

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砂浆配合比

浆别

水泥

聚醋酸乙烯乳液

可灌裂缝及裂隙宽度

砂浆

0.06

0.6

5-15mm

当受损墙为分户墙时,应采用双面钢筋砂浆面层加固,其余未注明的按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采用单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时,应尽量靠外墙一测实施。

八、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浆灌浆法进行修补的工艺步骤为:

Ⅰ、表面处理:铲除裂缝两侧(150-200mm)及灌浆部位的抹灰层,吹净灰粉。

Ⅱ、标定灌嘴位置:灌浆嘴应设置在裂缝起讫点,交叉点及裂缝大部位。

Ⅲ、钻孔:按标定的灌浆嘴位置钻孔,孔径Dθ=D+1mmD为灌浆嘴外径,孔深30-400mm钻孔后,靠以压缩空吹净孔中灰粉,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Ⅳ、安装灌浆嘴:以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浆涂抹与灌浆嘴表面及灌浆孔壁,插入灌浆嘴,抹平顺溢出胶泥,静置固化1天以上。

Ⅴ、封缝:沿已安装好灌浆嘴的裂缝,用水喷淋1-2次后,用灌浆液涂刷一遍,再抹1:2水泥砂浆封闭,宽200mm待封缝达到一定强度后,以0.2-0.3Mpa的压力灌水试压,检验封缝的牢固,严密性,并保证灌浆液的通畅。

Ⅵ、灌浆:灌浆分两次进行,压力控制在0.2-0.25Mpa第一次由下向上逐孔灌注,间隔30min,第二次以上往下补沉灌浆。每次灌浆以下进浆或邻近小嘴子溢浆为止,边灌浆边用胶塞或木塞堵住灌过的嘴子。如灌浆过程中发现墙体局部胃冒浆,应停止片刻,并用快硬胶堵塞,然后再进行灌浆。(灌浆应做到浆液饱满无漏灌,浆体密实,无气泡,粘结牢固,对于边角墙和不断面砌体,应以较小压力,缓慢灌注,避免高压、灌注损坏墙体)。

九、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说明(除本说明外其它详《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的C-2-C-8页)。

1、砂浆采用40mm厚M10微膨胀水泥砂浆。

2、钢筋网采用φ4(HPB235)规格120×120方格点焊钢筋网,钢筋端部均有弯钩。

3、钢筋网在墙面的固定平整牢固,与墙体净距宜≥5mm,网外表保护层厚度应≥10mm。

4、单面钢筋网采用L型φ6构造锚固钢筋以凿洞填M10微膨胀水泥砂浆锚固,孔洞尺寸为60mm×60mm深150mm,构造锚固钢筋间距为600mm,呈梅花状交错布置。双面钢筋网采用S型φ6钢筋以钻孔穿墙对拉,呈梅花状布置,构造锚固钢筋间距为900。穿墙孔洞必须用机械钻孔,严格人工打洞,孔径以穿过S筋为宜。锚筋插入孔洞后应采用ZW水泥快硬锚固剂填实。(L型φ6构造锚固钢筋也可以采用化学植筋方法,先机械钻孔,然后灌入结构植筋胶再锚入钢筋的做法,钢筋锚入墙体深度≥180)。

5、坚向筋应连续贯穿楼板,做法详加固设计大样。

6、底层的钢筋网砂浆面层应深入地下,埋深不小于500mm,地下埋深不小于500mm,地下部分厚度扩大为150-200mm。

钢筋网砂浆面层施工要求:

a、施工时应剔除厚墙抹灰层,并将整缝剔除至深10mm,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灰粉,酒水润湿、喷刷水浆一道。

b、对墙体上砖有裂缝时先按本说明第五条第3项措施处理后再按本条内容进行下步工作。

c、钢筋网在墙面的固定应不整牢固,与墙体净距宜≥5mm,网外来得及保护屋厚度应≥10mm。

d、墙体或楼板钻孔时不得伤及原有钢筋,贯通墙体或楼板的钢筋插入孔洞后,应采用专用结构胶填实;当孔洞较大时,采用细石砼填实。

e、门窗洞口处,若门窗樘离墙面缝隙过小,U型筋无法穿过封头时,可在门窗樘上钻孔,抹面可到门窗樘面。

f、抹水泥砂浆面层前,应顺墙面往返浇水润湿,并待墙面稍于后,在抹水泥砂浆。

g、水泥砂浆必须分三层抹至设计厚度,每层厚度为10-15mm,各层砂浆的接荐部位应错开并压平粘牢。

h、水泥砂浆面层应在终凝后酒水养护,在潮湿状态下养护不少于15天。

十、砼、梁、柱、现浇板裂缝的修复回固方法

a、梁、柱、板上如缝隙宽度<0.2mm时,修补目的是着重耐久性,可骑缝涂复修补,涂覆宽度20-30mm,其施工要点是先用钢丝刷将砼表面刷毛,清除表面污物,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先用环氧胶泥,乳胶水泥等嵌补砼表面缺损,最后才用改性环氧丙烯酸甲酯,聚氨酯等材料,涂复。注意涂复应均匀,不得有气泡。

b、如缝隙宽度≥0.2mm而≤1mm时,修补目的是着重耐久性和承载力,采用改性环氧树脂浆液灌浆法进行修补(预制板板缝可按本条处理)。

工艺步骤为:

Ⅰ、埋设灌浆嘴(可沿缝开凿V形缝,然后骑槽粘埋浆嘴,灌浆嘴及灌浆管理应设于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及交缝贯穿处等部分。嘴间距250-300mm灌浆管距离1000-2000mm,每条裂缝至少须有一个进浆孔和排气孔。

Ⅱ、封缝(对于不凿槽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缝,告沿裂缝刷一道环氧树脂基液,后抹一层厚1mm左右,宽20-300mm环氧胶泥,对凿V形槽裂缝,可用水泥砂浆封缝,为增强砂浆与界面的粘结力,应先于槽面上刷一层环氧树脂浆液,然后才嵌填水泥砂浆。

Ⅲ、密封检查(待封缝胶泥或水泥砂浆固化后缝涂一层肥皂水,并双灌浆嘴向缝中通入压缩空气,若天气泡现象则表示密封,否则应予修补)。

Ⅳ、灌浆:灌浆时应对全部设备进行检查,并接通管路,用压缩空气将孔道及裂缝内灰尘吹净。灌浆由缝的一端灌向另一端,灌浆压力应逐渐升高,防止骤然加压使裂缝扩大,每次灌以邻近贴嘴胃浆为准,冒浆后立即用木塞塞紧。

V、封口结束(灌浆后待缝内浆液初凝而不外流时可拆下灌浆嘴,用环氧胶泥对灌浆口进行封堵,抹平)。

十一、施工要求:

1、严格按加固施工图及国家现行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和砼《砼锚固技术规程》(JCJ145-2004)执行进行施工。

2、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电线杆加固方案 篇7

建国初期北京城区建设的大部分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条形基础,一般不设地下室,基础埋深相对较浅,有的基础直接砌置在人工填土层上或仅作褥垫层处理,由于建筑结构整体刚度较差,加上人工填土层或其下天然沉积地层工程性质较差,导致了建筑物墙体开裂、基础下沉,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功能,对于具有历史文物保护意义的重要建筑,需要进行加固修缮工作。

既有建筑加固修缮工程,为了满足现行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往往需要增加其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并且须保证在加固工程中和后续使用期间建筑物的破坏变形不再继续发展,这就需要首先对其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建筑物加固修缮后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适宜、可行的勘察手段查明既有建筑物基础下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是地基基础加固方案合理选择的前提条件。

1 工程案例

1.1 二教的建筑设计条件

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简称“二教”)位于清华大学校内西区中心位置,科技馆南侧,1954年建成,已使用50余年。

整栋楼建筑平面呈“L”形,东西向总长39.65 m,南北向总宽23.13 m,为二层坡屋顶砖混结构,檐口高度10.55m(绝对高程53.85m)。室内地坪最低处标高43.47m,室内地坪最高处标高44.57 m,室外地坪标高43.30 m。红色砖砌外墙,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埋深约1.0m(下部300mm厚毛石混凝土,上部700mm厚90号素混凝土),基础宽度分别为1.8m、1.4m、1.1m及0.8m四种(见图1)。

1.2 已有勘察资料

根据1954年清华大学地基勘测组的地质资料,基础砌置在人工回填土层,填土层以下为新近沉积的含有未腐烂植物的黑色有机土,地基存在软弱下卧层,基底标高约42.30m,许可耐压力为10t/m2。地下水埋深在自然地面以下约2.3m。

1.3 加固前二教楼的使用状况

在加固前,楼房的外承重墙多处出现裂缝,有的甚至是新近出现的,且外承重墙墙体风化较为严重,部分内承重墙也出现裂缝,2006年的检测结果表明,二楼北段东、西两侧墙体向东倾斜严重,东墙顶最大倾斜10cm,西墙最大倾斜11cm,较1963年检测结果更严重。此外,建筑的上部结构严重不符合地处8°抗震设防的北京地区的空旷砖房屋抗震要求,承重墙抗震承载力不足;钢木桁架结构屋顶局部破损严重。

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的综合评定等级为Dsu级,已属危房。

1.4 加固修缮的设计意图

因二教楼具有文物保护价值,为了能够安全使用,必须进行加固修缮处理。

加固的原则为:总体上满足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规程,加固后建筑物外观总体不变,主要在室内采取措施,以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加固改造后改善教室楼的建筑使用要求。

因此,拟对其地基基础、墙体、楼板及梁等采用结构抗震加固措施。

2 勘察方法

由于已有的勘察资料过于简单,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物加固修缮设计所需,因此需进行补充勘察。本次勘察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现场调查及勘探,进一步确定既有建筑物基础直接持力层岩性特征及工程性质;②进一步查明现状基础的埋深、变形及破坏情况;③查明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与赋存特征,分析其对建筑物基础设计和地基加固施工的影响,并评价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2.1 现场勘探工作

在制定勘察方案前,调阅了场地周边的地质资料,同时考虑到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加固措施,使勘察方法具有针对性。

首先对现状墙体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裂缝发育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多分布于东南角、东门两侧墙体;②长度一般为1~3 m;③宽度一般0.5~1.0 cm;④多沿45°或垂直方向发展。

然后针对建筑物墙体裂缝发育较多的部位和转角处布设钻孔、探坑,共布设7个钻孔和7个探坑。在钻孔内采取土样、水样并进行原位测试工作(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现场勘探过程中加强对软弱地层(如人工回填土和黑色有机质土密实程度、干湿状态和含有物等)的描述,变层深度校核钻进进尺;在墙体底部发育有裂缝的部位挖掘探坑,先挖至基础底面标高后,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再垂直基础向下挖50cm,在基底下坑槽侧壁采用环刀取原状土样,立即密封,最后用北京铲人工钻至5m深度,对探坑揭示的基础尺寸、材料、变形情况和破坏程度(裂缝发育宽度及贯通性)逐一详实记录,并拍摄照片。

考虑到对现状地基、基础的保护,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沿钻孔、探坑入渗浸泡地基而使其软化,勘探结束后对钻孔、探坑进行分层回填、捣实。

2.2 室内试验工作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及现场勘探情况,室内试验分析工作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所取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主要试验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试验表明基础底下的粉土填土①2层具有一定压密作用,与原位测试结果(N10击数为20次以上)反应的情况基本一致;

表1

(2)针对可能采取的注浆法地基加固方案,对浅部土层进行了水平渗透和垂直渗透试验(表2),试验表明浅层粘性土、粉土的渗透性均较低。

表2

3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

3.1 地基条件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教室楼场地的地层沉积规律表明,其地貌单元属于清河古河道范围,人工填土及新近沉积层厚度约7~8m,建筑基底下分布有一层厚度约0.8~1.4 m高压缩性的有机质粘土,新近沉积粘性土下至第四纪土层间为分布较稳定的中密砂砾石层,厚度约3m;

(2)基底下浅部的粘性土、粉土地层的渗透性很低,其试验成果参见表2;

(3)新近沉积的砂砾石层基本不含地下水,目前地下水基本在砂砾石底部或以下,埋深约7~8 m,且上层滞水存在的概率较小;

(4)建筑基础均砌置在人工填土上,直接持力层岩性主要为粉土填土,厚度0.5~1.2m左右,具有一定变化,东部厚度较大,在基础上荷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压密效果,基底下0.5m深度内较为明显。其下的粘性土、粉土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均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固结程度,但下卧有机质粘土仍属于高压缩性土。

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分布及倾斜发展分析

(1)东墙基底比西墙基底的填土厚度较厚,其中东墙基础下填土厚为1.5~1.6m,而西墙处为0.5~0.9 m;

(2)东墙基底下的含有机质的软弱地层稍厚于西墙基础下的地层,分别为1.2~1.4m和0.8~0.9 m;

(3)自教室楼建成后,地下水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地下水下降加大了地基固结沉降变形;

(4)室外整体地面标高,西侧地面高于东侧地面,所以东侧地面易形成积水,积水下渗会软化地基土;

(5)由于二教教室内墙体多处曾经过凿墙改装接线槽,室内裂缝一般在线槽附近发展;

(6)二教曾经过一次加固工作,通过调查可知,其植筋和喷混凝土的荷载只是附着在墙体上,而没有传至地基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均匀变形问题,同时又增加了基底荷载,加速了墙体的变形;

(7)对于东南角小开间平面范围未设置圈梁,整体性差,墙体裂缝发育密度大、裂缝宽;其他大开间均设置圈梁,所以表现为裂缝发育较少,主要是墙体整体倾斜。

现状教室楼的病害是由上述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裂缝继续发展,必须从加固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3.3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比选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场地施工条件及工程经验,二教楼的地基基础加固方案主要对注浆法、树根桩法[1]和托换承台梁法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与比较,见表3。

表3

基于本工程加固对象的特殊性和施工地理位置,业主及主体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对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很高:不能破坏原有基础,尽可能减小扰动地基土,施工过程及未来建筑物不能出现较大的变形。结合既有建筑物特点、现场施工环境及地质条件,因地制宜,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勘察报告中提出了采用托换桩+承台梁的加固处理方案。加固示意图见图2。

该方案系将基础上的荷载扩散传至承台梁,再由承台梁通过托换桩(灌注桩)传至深部较硬地层,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加固方案选择③圆砾、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约5m。灌注桩及承台梁成孔建议使用人工洛阳铲完成,以保证不破坏现状基础,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可以保证桩梁的整体性。

4 加固效果监测

业主委托第三方对加固工程进行了相应的施工期及后续运营期间的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地基加固施工期间建筑物最大水平位移4mm、最大垂直位移2.2mm。在结构加固施工完成后,建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本工程已完工一年,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地基加固方法非常有效,建筑物加固后至今最大沉降仅为5mm,最大沉降差3mm,满足了建筑设计要求。

5 结语

(1)既有建筑物加固修缮的勘察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应注重对工程的设计条件、使用状况及安全性评定等方面仔细了解;要明确工程加固、修缮后达到的设计要求及勘察目的;在掌握场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勘察方案(现场钻探、测试和室内试验),同时加强现场的调查工作。

(2)地基基础加固方案应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勘察结果、设计要求及已有施工技术成熟度综合比选后确定。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案分析 篇8

关键词:地基处理;加固;技术方案;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市一住宅小区5#和6#居民楼,建筑层高分别为20层和18层,其建筑等级为二级,目前还处于详细勘察阶段,主体建筑面积分别为7853m2和6985m2,均为框架结构设计,根据相关勘察资料,该工程所在地区地层主要为沉积层,粉质粘土层为承重层,地籍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

二、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

2.1地层、通过对现场地层勘察,工程所在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其地层由下到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地层:(1)基岩层(C)。经过勘探,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基岩主要为灰岩和石炭系细砂岩,发育强-微风化带。(2)沉积层(Q4d)。沉积层主要由颜色不同的粉质粘土组成,可塑性较强,且含有少量的强风化灰岩碎片和铁质结核,少部分地区夹有粉土层,湿度较高。(3)第四系冲击层(Q4al)。根据性状不同,该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中粗砂、淤泥质粉砂、粉质粘土、中粗砂、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4)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该层主要由颜色不同的素填土组成,结构较为松散,含有少量碎石和碎砖块,其底部夹有一层较薄的灰褐色耕土。本层厚度约1.6~2.0m,分布于整个施工场地。

2.2地下水。通过对该工程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研究,发现工程所在地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冲积层内的粗砂岩和灰岩缝隙中。粗砂岩缝隙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属于地下空隙水,在该地层中含量比较丰富;而灰岩裂缝地下水在该地层中的分布非常不均勻,其水质属于基性岩体裂缝水。

2.3对岩土工程的分析和评价。2.3.1场地、场地土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要求,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整个工程均处于该区范围之内,因此建筑物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设防。根据施工现场土层的平均厚度计算出等效剪切波速值Vse=168.4m/s,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基岩埋深11.7m~15.6m,属II类,根据场地类别对其进行分组,设计特征周期等于0.35s,建筑物抗震为可进行施工建设的一般场地。对工程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其地震烈度为VI度,确定其基本加速度为0.05g,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要求方法,将此建筑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抗震设计,对于其中砂土的地震等级及其液化问题先不进行考虑,通过对后期岩体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认为该建筑施工场地为中等复杂型地质,可进行下一步地基稳定性评估。2.3.2施工现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钻探勘测,结果显示工程现场属于石灰岩替代层,虽然在工程地层范围内没有勘测到存在断裂构造,但在下伏岩地带中存在部分溶洞,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地层,对施工地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地面施工。

2.4地基稳定性验算方法。对于非均匀地基,除了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差异沉降和沉降等特征进行分析外,还要根据建筑物重要性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稳定性验算,通过圆弧法对相关数值进行验算,也就是最危险的滑动面上的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S应符合以下关系,对于一般的非均匀地基的勘察,除了对相应的建筑倾斜、差异沉降等特征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分析,还要对其地基稳定性进行相关验算,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地基稳定性验算可根据圆弧法进行数据分析验算,滑动面上的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距MR与滑动力矩MS应根据以下公式进行验算,即:K=MR/MS≥1.2

图1 地基稳定性计算简图

根据图1所示,其稳定性安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PC)—基底附加压力平均值; bx——附加压力重心到滑弧圆心的水平距离; Wi—土条重量;li—土条内滑弧长度;Hz—水平外力;Ci——土的抗剪强度;R—圆弧半径。

运用该式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仅适用于小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其关键是滑弧浓度的确定,滑弧浓度确定了其地基土整体破坏范围也就确定了,根据多项工程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及塑性区展形范围,认为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浓度内,且该点与地面的连线呈45?— /2 夹角的验算范围可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若经上式验算所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小于1.2,则应加大基础埋深,继续验算直至满足要求止;或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办法重新验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三、岩土勘察分析

因该小区所建楼梯建筑层数较高,其地基荷载要求比较高,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难度比一般的低层建筑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该建筑地基岩土低层的勘察分析。如果将该建筑地基直接建在沉积层粉质粘土层上,该低层无法满足建筑荷载要求,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塌陷事故。如果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地基加固,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该建筑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但对地基施工泥浆会带来严重污染。最后经过多方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使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技术进行地基加固。在工程施工时,可将长达18m的CFG桩直接放进沙层中,不仅可以满足建设地基承载基本要求,而且还可将地层承载力得到良好发挥。CFG桩地基设计需要确定好多参数,可结合地基设计和建筑要求进行相应设计,主要参数有桩径、桩长、桩身强度、褥垫层厚度以及桩间距设计。根据该建筑工程施工具体要求,CFG桩地基设计桩长为17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25,桩径设计为450mm,褥垫层的厚度为350mm,桩间距为4-6d。

四、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工程试验桩加固实践证明,在地基加固过程中适当的将试验桩长度加长,使得桩体能够很好的进入粉质粘土层中,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地基承载要求,而且还可以对桩底土干扰因素起到有效的避免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场地局部桩端的持力层变化情况,尽可能避免其进入沙层深度过大现象的发生,可以很好的起到避免涌砂现象的出现,以确保工程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杨凯,冯江,赵利军.概论岩土工程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1).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下一篇:将爱情进行到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