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精选12篇)
无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遵守各种法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想这就是市所谓的言传身教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用在教师这一职业上是十分恰当的,老师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体现在育人方式、穿着打扮、仪容仪表上,只有老师做到了,做合格了,老师才会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学生。
关键词:遵规守纪,心得体会
“欲知平直, 则必准绳;欲知方圆, 则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 规矩就像是历史的索引, 它指使着你前行, 也警示着未来。莱蒙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遵循规则是世间万物生长的必经之路。树苗若没有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 它必定成不了那万古千年的参天大树。同样的如我们, 若没有那条条框框的规则约束, 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那笑傲山顶的人群。
遵规守纪自古就是华夏的优良传统,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孙武练兵》《周亚夫执纪如山》, 封建时代的“三纲五常”的礼法虽有不合乎人性之处, 但也是最朴素的遵规守纪的道理。据《三国志》记载, 三国时期,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 凡过麦田, 但有践踏者, 并皆斩首。”这样, 骑马的士卒在过麦田时都得下马, 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 曹操的马却因为受到田间飞起鸟儿的惊吓而践踏了老百姓的麦田。他很严肃地让随行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以宰相的身份和天下重任为由而不能给予曹操相应处罚。但是曹操却认为:自己制定法令, 自己违反了而不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怎能取信于自己的军队?即使自己是全军的统帅, 也应受到一定处罚。然而曹操肩负重任, 终于在士兵们的极力劝说下, 他拿起剑割发代首, 并传示三军:“丞相踏麦, 本当斩首号令, 今割发以代。”曹操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家, 能割发代首严于律已, 实属不易。这些历史的典故无不一一印证了规矩是社会密而不可分的主体, 只有每个人遵循着规矩依附前行, 人才会进步, 而社会才会更好地发展。
众人都熟知德国人是个极端遵守法律和纪律的民族。1918年, 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 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顽强抵抗可是却伤亡惨重, 然而就是没有一个人去越过草地进行两侧的进攻。这到底是缘由何在?就是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禁止穿行”的小警示牌。即使是在那样革命反动、社会混乱的情况下, 德国人也不忘“守法”!这个事例深刻地道出了德国人强大的民族性。一位在德留学的中国学生说过, 他在德国的所到之处, 从未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 即使在那深夜空寂的街头, 德国人也依旧看着红绿灯沿着人行线过马路。德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向别人炫耀在他这几十年的驾车生涯中, 违章记录栏里始终是一片空白。这或许是种无形的民族强迫, 但这确实又是强大的民族力量。他们对待任何事物的认真负责, 他们凭着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许生活就是条七彩阳光路, 规则就像是沿街的交通标志一样, 透过不同的图形、符号、颜色、文字, 向行走的我们传递着特定信息。我们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规则。当然规则也不是完整的十全十美, 规则有时也会是个顽皮的孩子, 它玩闹调皮出现漏洞, 就需要我们来调整和审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了解规则, 运用规则, 不停地用规则典范来要求自己, 促使自己更好地前进。
所谓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我们的国家是个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样的一方大国若没有规矩的制衡, 何以立足于现今飞速腾达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家庭, 都有自己既定的标准。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过关于树立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这个论述阐明了既精简又重要的社会哲理。世界要和平, 国家要发展, 社会要安定, 百姓要富裕。这些现状的种种都离不开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社会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的进步才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只有遵循一定的规矩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而服务。如果社会脱离国家, 逃开规矩的牵绊, 我们是否又会回到那多年前文化革命的浩劫, 让整个新兴充满朝气的国家遍体鳞伤, 苟延残喘。它摧毁了规则, 掩盖了进步。到如今这段不该的宿命都是血一样的深刻教训。而社会由人集合而成, 社会活动亦是人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往往是不同的, 我们作为社会的集合, 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规矩, 懂规矩, 守规矩。苏格拉底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也就是说人必须要约束自己遵守规矩。规矩不仅仅是个人的自律, 还是生活的习惯, 同时也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做一个有思想力的人约束自己, 遵守规矩。让自己进步, 趁着时代发展的走势, 适应社会前进的光点, 与规矩携手共进。
规矩, 成则方圆, 为则规矩。
没有牵引的绳锁, 顽劣的野马就会脱缰驰骋;没有堤坝的围阻, 汹涌的河水就会肆意泛滥;没有规则的约束, 纷繁的社会就会杂乱无章。所以在各行各业各种常态下, 都有大大小小的规矩存在着。学校有校规, 公司有制度, 政府有明文的规定, 法院也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但是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去遵守规矩。在警戒的十字路口, 他们永远愿意为了自己的不是理由而冲过闪烁的红灯, 造成了频繁的交通事故;在商场上, 他们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只为取得所谓的成功。对于这些现象, 也许有的人已经司空见惯, 不以为然, 在这些人眼里, 按这样的“潜规则”办事, 却是一种别样的能力。大家常说:规则是死的, 人是活的。可是在真正遇事的时候, 这些人却不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是习惯性地去寻找什么“潜规则”的捷径, 而那些真正讲原则、守规矩的人, 却被现实嘲笑的体无完肤。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规则也是有弹性的, 它不再那么神圣威严, 好似任何人只要愿意铤而走险就能看到别样风光一样。这些小到横穿马路, 大道违法犯罪,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 要寻乎常理地遵循规矩, 而不是一味地选择快捷经的路途。规矩, 它是不会对任何人做出让步, 也不需要因为个人的改变而改变。规矩, 就是迎风矗立而不倒的标杆。
当前的社会实况显示出医务人员法律观念淡化、法律意识淡薄。在谋求自我大战过程中, 医疗单位出现多种经营格局, 经营主体多元化, 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基层党组织自觉不自觉地淡化组织原则, 削弱组织机构, 松懈组织纪律, 党内生活开展不正常。医德医风弱化, 基层放松理论学习, 理想信念动摇, 党性觉悟不高, 一味追求经济目标, 造成社会对医疗单位的不信任。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 医心思散。因服务、沟通及社会群体经济情况、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法律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造成医患关系冲突, 甚至出现“医闹“现象。在医护人员中存在着学习、生活压力大, 非专业意见干扰医疗等想法。以上的种种现象和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和谐发展。
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又作为医院的一名中层党员领导干部,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守纪律、讲规矩”的精神成了我近段时间久久思索的问题。主要的心得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 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医务工作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容不得半点的差错。医护人员肩负着患者的信任, 有着为患者排减病痛的职责。为此, 卫生系统、各医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首先作为医务工作者, 我们应该坚定我们的职业信仰, 坚持自身的职业操守, 坚守自身的精神追求。为患者提供更完整、更实效的医护服务。务必在快捷而繁忙的岗位中让规范化的条款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并且始终牢记为病人服务是我们铁一般的纪律,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这一纪律。协调好各部门, 各医护人员的关系, 使全院的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 充分认同医院的奋斗目标,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每位医务工作者要严谨求实, 具备严谨的职业态度和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 树立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 严谨行医, 求真务实。
第二, 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种精神。科学发展离不开创新, 经济命脉也离不开创新;我们医护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是离不开创新。创新, 可以引领一个新的未来。一个社会要发展需要创新, 因此生活于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创新, 而且要实现创新, 不断地继续创新, 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实现发展。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 远远及不上他表面的光鲜。他总是在一味的拼搏, 一味的奋斗, 并且不断地在创新着。他会将现有的一切去创造新的价值, 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为自己的进步做每一次的努力。在如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 如果只是紧抓往昔不放, 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这每天的原地踏步无异与慢性自杀。而如果你选择拒绝创新, 那么你将直接脱离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创新就是创造价值。没有创新, 也就不存在价值。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命脉, 创新给我们带来机遇。但是创新又基于实际, 只有做好手头的才能收下未来的。而现在的创新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共识, 只有把创新不断地融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 才能实现个人与群体发展的最大值。
第三, 要实抓严管。要充分认识并加强党建工作的管理。医院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 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机构;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落实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关心、爱护的重要载体;是健全和巩固社会保障的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要积极强化医德医风, 调动全院职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激发全体医护人员严于律己的精神。力求良好的医德医风教育促进文明建设发展, 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 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按质量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做起, 廉洁奉公, 遵纪守法, 不以医谋私。工作中的每一步都有据可循。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严格遵守卫生系统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也许你不知到“模具”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但你对“模型”一定有认识。“模具”是一种特殊的、用来塑造(制造)产品的“模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方圆”都是从他们各具特色的“规矩,中诞生出来的。这里的“方圆”特指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规矩”就是模具。
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社会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力,而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的代表就是“模具”——一个代表先进制造技术生产力发展工艺装备,一个被誉为“工业之父”,永不落伍的装备行业。我们可以从下述的工业发达田家对“模具”的称谓,了解到模具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领域中的地位——模具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日本),模具是金属加工中的帝王,是磁力工业(欧美)。
神奇的“模具”必然受到企业的重视,使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制造业中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之一,并且其专业人才也具有较好的收入。2006年,上海人才市场曾经发布过这样一则消息:年薪20万人民币招博士易。但求一模具技师难。
模具技术的每一次进步,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大大丰富了生产资料。且不说我国商周时期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汉魏时期的钢铁器、唐宋时期的金银器,且不说古代人们用的各种度量仪器、各种汤勺、钱币,大到鼎炉、编钟等制品闪耀着“模具”的光彩。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模具更展现出其独领风骚的魅力。60%~90%汽车、电子信息、电器、航空航天等行业产品,需要模具对组成它们的零件成型。现代模具能够成形小到比头发丝还要细小的、应用在微电子元器件上的芯片引脚;也可生产用于水轮发电机组中数米尺寸的定、转子片。采用模具生产制件,不仅能根据产品的要求制造出各种尺寸和形状零件,其尺寸精度和互换性高,而且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开启第一桶金的新大门
那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将教会我们什么?它教会我们如何将金属、塑料等材料变为我们需要的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中的制品,教会我们如何设计模具,怎样将设计好的模具制造出来,又怎样在模具中成型及成型材料的工艺性。随着“模具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是黄金”的认识深入人心以及制造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模具专业越来越多地受到考生的关注,这也是近年来该专业学子走俏的原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什么理由吸引考生去填报呢?相信大家很清楚,我国目前正在成为国际的制造中心,成为制造业大国,而模具是各种产品大批量生产的基础装备,没有模具就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一个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模具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是世界经济和工业强国,他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快从废墟中崛起,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业振兴纲要中,把模具作为其核心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其工业、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在“九五”规划到“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模具列为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和重点扶持产业,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该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人才的需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列为国家紧缺人才需求的专业,其毕业生几乎不为找工作发愁。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模具专业是西部高职高专中惟一的“示范专业”,四川省精品专业,学校的龙头专业,也是学校就业率最高专业之一。该专业毕业生一般都是在制造业内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营销,或生产第一线从事先进数控机床操作,毕业生的主要走向是沿海的经济特区和内地的经济特区,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能力强、上手快。2006年,到学校要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与毕业生人数比为1:3:1,可以说,是学生在挑企业,而不是企业挑学生。
模具行业涉及的产业面很宽,比如金属产品制造业、塑料产品制造业、橡胶产品制造业、陶瓷产品制造业、玻璃产品制造业及各种包装产品。同时,模具技术集设计、制造、产品造型、软件应用为一体,集先进制造技术运用为一体。不难看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面很广,社会需求很大。在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使自己走向富裕道路,请你开启“模具”这一扇大门,你将获得从就业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作者成虹教授,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主任,2007年度“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
链接——
主要课程:该专业的培养的方案主要从两条主线来设置课程。一条是设计主线,主要学习机械设计的内容,比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以及各种设计软件的应用等。另一条主线是制造主线,主要课程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先进制造技术。
就业方向:主要面向现代化制造业,从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模具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模具成型设备的操作、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一位企业老总在选司机,一共有三位候选人,老总的问题是“遇到悬崖时怎么办“,第一位司机回复说,我的车技很好,可以在悬崖前10米止住,第二位司机不甘落后说,我的车技更好,可以在悬崖前5米止住,第三位司机沉默了许久后说,我不会同意将车开到悬崖前。。最后的结果是第三位司机入选了。
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已经为人才设好了前进的方向。在今天团队化,协作化成为主流,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在统一指挥棒下的交响乐参与者,而不是孤胆英雄。因此明白规则,知道哪些是不可碰触的禁区,是员工职业素养的形成底线。
早上坐公车上班,由于大家习惯性只要上车就站立一处掏手机看,所以经常是车前面挤得要命,后面却还有余位,因此渐渐有了前门打卡,后门上车的不成文的惯例。今天早上,同样的事情发生,而司机的反应是坚持让在后门上车的改为前门上车,理由是如果后门上车时不小心夹住了,怎么办。。全车人在沉默中,直到后门上车的乘客慢吞吞地下车再重新由前门上车。。一位老太低声说,大家都要讲下规矩。。是啊,规矩就是让人去遵守的,而不是去破坏的。
1、优秀员工:
2、岗位能手:
3、顾客表扬:
4、日表扬:拾金不昧、酒水提成
5、日奖励制度:小红花、小飞马
6、推销技能奖:
7、年终奖:勤奋奖、助人为乐奖、家园奖、 团队奖、优秀管理奖、进步奖、敬业奖等。
行为规范——处罚条例
1、A级处罚:有能力做好,但没有做好负
激励10元
2、B级处罚:故意违反公司制度负激励20元
3、C级处罚:故意违反公司制度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负激励30元
具体表现:
C级处罚行为举例:
1、偷吃100元、偷拿200元(情节严重的将予以开除)
2、吵架(100元)、打架(200元)(店外打架同店内处理)
3、弄虚作假(100元以上——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罚)
4、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100元——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罚)
5、浪费职工餐(100元)
6、提前收市,拒绝接待顾客予以开除。
7、偷窃同事或公有财物;
B级处罚行为举例:
1、工作时间私自外出会客、接、打私人电话
2、进后厨不戴帽子
3、上班时间脱岗、窜岗、立岗不标准(包括与工作无关人员进入或其他人在操作间逗留,尤其是凉菜间、后厨)
4、不服从管理
5、不爱护店内财产,损坏设备、工具。A级处罚行为举例:
1、仪容仪表严重不合格
2、不规范操作:骨碟、烟缸更换、倒茶不
用茶壶(直接用暖瓶添茶水);买单不用收银夹,本人买单不签字,或不写工号牌编号,不做预结工作;上菜及服务不用托盘
3、地面维护不及时、无故不锁更衣柜
4、包厢员工没有送客(特殊原因除外)
5、上岗时间闲聊、打闹、嬉笑、吃零食、修指甲、打口哨、立岗不规范等
前不久,6岁女童与家长在非斑马线处横穿马路,孩子突然折返,家长却全然不知,然后造成抢救无效身亡,而交警部门给出的事故认定,双方应该共同承担责任,家长没有监管同样要承担责任,从这次事故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因为无视孩子,没有尽职尽责而导致的结局,第二,家长明知没有斑马线还要横穿,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依然要过马路而导致结果,知法不守法还犯法,第三,开车的司机在看到有行人的情况下还超速行驶,知法犯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都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良好的秩序,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维护破坏规则就会导致社会的公平被破坏,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被尊重,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无序的混乱的世界,那我们将事事会面临危险,如果没有红绿灯,给我们带来的将会是没有秩序的世界。我们将会乱套,以至于不能保护自己。没有市场交易的规则,市场将会面临危机,投机取巧。如果国家没有规则维护,也必将使国家落后,而我们没有了护盾,则失去了自身的安全保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如同一条绳子,将在迷雾中的人连在一起,然后走出迷雾。规则如同一把伞,是倾盆大雨时依然有一把伞为你敞开。规则如同发条,当你不知道如何前进的时候,它将引导你走向正确的方向,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于每一个社会人员来维护规则的权利,不容我们随意挑战,没有规则何来方圆?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措施
一、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桥梁容易出现裂缝
目前我国的道路桥梁主要使用混凝土修建,但是我国目前的商砼企业生产混凝土的技术水平有;施工人员没有科学合理利用混凝土,施工过程凭借经验,任意配比,后期养护不合理,使工程长期处于暴晒或者低温状态,商砼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制造混凝土过程中,减少水泥等单价较高的原材料使用量,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这些原因都是造成道路桥梁容易出现裂缝。
2钢筋容易被腐蚀
钢筋作为道路桥梁的核心,是支撑道路桥梁的核心,道路桥梁钢筋的质量决定着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问题,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成道路桥梁钢筋受腐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周围自然环境恶劣、施工过程不够合理等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考核和治理。
3道路桥梁铺装层易出现脱落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铺装层最容易出现问题,虽然铺装层所占体积不大,但是对整个道路桥梁却很重要,铺装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顺利运行,很多施工企业素质不高,恶意追求利益最大化,道路桥梁铺装层往往只做表面功夫,失去原有的用途和效用,致使道路桥梁早早出现裂缝、和质量问题。
二、 道路桥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道路桥梁的基础便是质量,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道路桥梁能否使用,关系到人们的安全性,道路桥梁的修建投资大,周期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修建的道路桥梁质量不合格必然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还会是企业失去信誉,不利于施工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会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失去社会公信力,因此,相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严抓道路桥梁的质量,严格约束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部门,严格控制道路桥梁的质量。
2.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做事要以人的利益为一切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因此施工过程要要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义,但是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往往忽视管理,重视利润,致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会造成工程停工。
3.施工进度管理出现问题
任何工程都需要在合同规定时间完成,因此工程进度是工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合同规定时间完成质量达标的道路桥梁是施工企业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工程进度的把握是一个需要全面综合考虑的问题,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耽误工程进度的问题都需要事先考虑,做出对策,不允许任何事情影响事先约好的规定交工时间。
4.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措施
4.1提高道路桥梁施工的措施
4.1.1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技术
对于目前我国很凝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解决,首先,要根据很凝土的具体适用对象,适当调整混凝土的稳定性、塌落度和强度,合理配比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数量,优化混凝土的质量。其次,要优化混凝土的搅拌技术,使各种原材料充分融合,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周期,最后要是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外加剂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计算好拆模时间,调整拆模周期,保证工程质量。
4.1.2优化钢筋材料
施工前要选择质量好的涂层钢筋,对原有的钢筋进行处理,添加耐磨耐腐涂层,延长钢筋的使用期限;使用先进的技术,运用电化学防护法对钢筋进行防锈处理,引进先进技术人员,积极和钢筋生厂产家的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钢筋的使用注意事项;对于已经出现腐蚀现象的钢筋进行及时有效修复,采用喷砂的方法进行除锈处理,最后完成优化钢筋材料,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
4.1.3重视桥梁铺装层管理
桥梁铺装层对于桥梁至关重要,因此施工人员要确保铺装层的弯曲度,防止铺装层透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请教专家队伍,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对于特殊的环境采取防水混凝土等方式进行科学的防御。
4.1.4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道路桥梁的施工人员素质关系到整个道路桥梁质量的好坏,首先,施工人员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完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同时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学习,增加相关领域的知识水平,例如环境、地理、天文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桥梁道路施工要求,建设出质量过硬的道路桥梁。
4.2优化道路桥梁施工管理
4.2.1健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责任体系
一套健全的、完善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体系是保障道路桥梁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无论是施工前还是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各个环节,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施工安全责任人为主体的安全监控体系,制定有效的、可行性高的安全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预防,始终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安全体系。
4.2.2健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的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因此要明确奖罚事项,加大奖罚力度,对于不遵守施工规则、擅离职守、工作粗心等员工自身问题造成的道路桥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要严厉处罚,对于为道路桥梁的安全做出贡献的施工人员,要提出奖励,以促进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的提升,保障道路桥梁的质量。
4.2.3完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
道路桥梁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关系到道路桥梁的质量,因此要根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的预期,提前做出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工程项目要加大人员和财力的投入,及时解决,同时要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设立相应的实验室和监控部门,监控相关机械、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质量以此来整个工程的安全,充分发挥监管部门职能,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披露,完善工程驗收。
参考文献:
[1] 许新江,苏丽萍.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2014 (03)
[2]林生峰,探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3 (1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不禁思考起来,我家的家规家训是什么?经过思考过后,我找到我家的家规了!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有一年,在老家的大舅舅突然打电话来,很慌张地说:“妈昨天突然病得很严重,可能要不行了,你赶紧回来吧!快点吧!”爸爸一听到这,立即打电话定了一小时后回老家的机票,叮嘱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认真听老师的话,放学回家时注意安全……,连夜坐飞机赶回老家看望奶奶,后来爸爸打电话回来说奶奶病的不是特别严重,但还是需要观察几天才可以出院。我和妈妈每天都在默默祈祷着奶奶能快点好起来。
交朋友不在于外,而在于内。这句家训,是爷爷经常说的,他认为:交朋友要交真心朋友,不要交狗肉朋友,那不是真正的友谊。我的性格很开朗,因此交了许多的朋友,我还经常带几个要好的朋友回家玩,但有一次,我带回来的好朋友偷了家里的一件玉器,被爷爷发现了,爷爷没有立即抓住她,而是在我看电视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燕燕,你觉得到我们家做客的小朋友好吗?”我立刻回答道:“当然好啦!她可是我最好的朋友!”“那如果她是个坏孩子呢?”爷爷又问,“我一定会远离她的,我最不喜欢换孩子了!”“燕燕,那你应该离开刚才的那个朋友,她偷了我们家的一件玉器!”还没等爷爷说完,我惊呼:“什么?她偷了咱们家的玉,怎么可能?”“听我说,那一件玉器是假的,也没什么用,我就把它放在茶几的抽屉了,谁知被她给偷了,你到了学校不要跟被人说,也不要问她,慢慢远离她就行了,当她发现你远离她时,她就可能会醒悟过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这个错误……”这就是爷爷给我留下的遗产,现在他虽然不在了,但我还时常想起他说过的富有哲理的话。
无功不受禄,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我家最重要的家规,它的意思是人应该只拿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不是自己的就不要有分外的想法。我家开了一家店,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其中包含很多粗心的人,经常丢钱包、手机、证件等等,我们一家只要捡到,就会分毫不动地归还给失主,从开店到今天,六年的时间,爸爸捡到装有现金、证件的钱包四个;妈妈捡到手机更是超过十部,其中不乏三星、苹果等贵重的品牌;我曾经捡到过一个警察证,上面有警察的名字和所任派出所,爸爸把它锁在抽屉里,等待着那位警察来认领,一天过后,警察带着感激的心情拿着他的警察证离开了我家的点,并对我的行为大加赞赏,这是我很高兴,我想:我一定要做个好人!
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当今的法制法规。因为有了法制法规,人们的行为才有了约束,也就有了所谓的规矩。在当今社会,法制法规已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所以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青年。
首先,我想问大家的是,什么是“法制”?法制法制,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结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或许只是一个正在叩响法制大门的学生,又或许对所谓的法制只略知一二,但是,迎着时代的朝阳,法制也让我们越来越熟知。法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引导着我们的学习,领导着我们不断向前进步。同学们,我们都是21世纪的新时代主人翁,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执旗者,对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来说,我们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制知识。因为法制教育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更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一个人只有学习了足够的法制知识,才算真正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还很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法制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合法,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明辨是非,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也只有学习了法制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制法规是神圣的,它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来守护法制这道神圣的城墙。因为,法制法规它保障了我们生活的安全,让我们享有公民所应有的权益。广大的青少年只有懂法守法,才能依法办事,远离犯罪的边缘线。
同学们,法制法规无处不在。它时刻在我们身旁,时刻给我们保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合理运用我们手中的法制法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让我们都加入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列吧,让我们的祖国在法制法规的保护下,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x个法制宣传日刚刚过去,此时此刻,我向全校师生提出倡议:让我们一起来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在这个由规矩围成的方圆中健康成长!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规家训是古代先哲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家规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先秦,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内容和形式趋于成熟,是一种在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训诫后辈子孙的家教方法。
我国教育的发展曾经一度走入误区,那就是过分依赖学校教育。为了孩子成功成名,家长的家教法可谓五花八门,在家长的苦逼下,虽然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可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行和相关的技能,却被丢到“爪哇国”去了。
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有一种对孩子品行、能力和学习均有裨益的家教法,却早已被丢弃了,这种家教法就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方法——家规。说熟悉,是因为大家都听说过,说陌生是因现代家庭极少有订立家规的,而且还因为它早已淡出了很多现代家庭,被湮没于滚滚历史红尘中。
现代家庭对家规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剧或书刊。在讲述古代家庭生活或教子故事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家里的长者,在动用家法惩治儿子或孙子时,总会先把家法读出来,然后再附上惩罚的办法。这里的家法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家规。
由于产生于封建社会,传统家规也带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弊端,有的家法甚至等同于霸王条款:其一制订不经过全家讨论,尤其是不征求未成年子女的意见;其二是很多家法只是强调惩罚,缺乏奖励措施;其三只对妇女、儿童有限制,对家中男性、长者则全无约束。现代家规则不同,有奖有罚,体现出现代的元素,即民主和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一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
说起家规,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的嫡子孙、清代学者朱伯庐先生的《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同为清朝的李毓秀是康熙年间的秀才,他的著名典籍《训蒙文》,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弟子规》,也是经典教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侧重于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谨慎讲信用,对他人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学习有仁德的人,多学习经典文化艺术知识。对于塑造孩子聪慧乖巧、品行端正大有益处。
这两篇治家格言,可谓家规中的经典作品,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幼童,很多人都能够背诵其中的重要文句。
家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全家人的,是家庭“公约”,人人都应该遵守。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针对孩子的,是家长用守则的形式来约束儿女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针对孩子的家规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成人化。对任何家庭来说,这两种家规都是需要的。没有“公约”式的家规,针对孩子的家规就难以执行,因为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家规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体现。相比外国的家庭,中国的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对长幼尊卑的秩序很看重,往往都是以家长的话为基准,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更是很少考虑他们的感受,而国外的家庭环境相对民主一些,家长和孩子经常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平等对话,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的融洽和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题目预测】
有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人说:要有创新,要打破规矩。你如何理解? 【中公分析】
1、无规矩不成方圆告诉我们规矩的重要性,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规矩。但是遵守规矩并不是让我们墨守陈规,要在规矩基础上有所创新。
2、通过工作中我们的工作纪律要求以及我们改革开放这一做法来论证规矩与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规矩是为了我们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我们同时也要在规矩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规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告诉自己以后生活中既要守规矩又要善于打破常规创新的方法。
【答案要点】
无规矩不成方圆告诉我们规矩的重要性,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遵守规矩。但是遵守规矩并不是 让我们墨守陈规,要在规矩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无法成功。规矩是多年来人们总结出的经验,是做事和为人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要有创新,要打破规矩”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规矩的基础上创新。如果过分强调规矩,它就可能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终就毫无发展可言。
就像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严明的纪律要求,这种要求对我们领导干部的成长以及工作的开展都是有好处的,离开这种纪律约束,很多人可能就会犯错,影响工作的开展甚至让群众对政府工作有意见。然而,社会环境在变化,群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如果固守既有的规则、原则不变,那么必然会阻碍工作效果的实现,所以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创新就是要勇敢地突破“规矩”的限制,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改革开放3 0年的社会实践就是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所做的创新,其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就让我们知道了创新所带来的好的结果。
——模式作文教学管见
写作教学经过长期的众说纷纭,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和《作文·汉语》中的作文训练部分从文体组合训练(每篇文章重点训练文体的一个侧面的写作技巧)的角度安排练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点交叉安排,各成体系,分头并进。一改过去“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可见,模式作文教学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鲜明的可行性,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此举是正本清源的措施。然而,编者的良苦用心、序列设计的理论依据还不被人们所理解;更有甚者,仍被误为低能儿的雕虫小计,扣上八股文的罪名。为此,我写了四个问题:
1、“模式”是固有的;
2、“方圆”出于“规矩”;
3、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4、教学作文要模式化。为模式作文教学张本。
一、“模式”是固有的“模”,意为“规范”、“法式”,“式”可训为“格式”、“样式”;“模式”就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什么东西差不多都有通行的格式。”(夏沔尊、叶圣陶《文心》)。如“人”这种高级动物的模式是会思维、有语言、能制造工具、会劳动,舍此,就不是“人”。像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的定律、化学中的分子式一样,写作也是一种“东西”,也有它自己的规格和格式。
对此古人早有发现,早有精深的阐述。六经之一的《周易》里,就有“言有序”的话,孔圣人也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的《总术》一章中说:“才之能通,必须晓术。”这个“术”,就是写作的法则。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谈的是作文模式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宋代的吕本中、元代的郝经、明代的王士祯、清代的沈德潜等众多的诗人、作家、文论家也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规矩”的存在。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本身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的。因此作品的结构不单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是内容的问题。因为一篇作品既是描写了一个事件,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了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模式。作者抓住了这个规律,写出这个规律,便是作品的基本结构。”(孙犁《谈结论》拿一件事情来说吧,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发生也就是开端了,中间无非是发展、变化,进入高潮,然后事件结束,也就是结局。这实际上就是一切记叙类文章(包括小说、剧本、散文等)情节展开的客观依据,客观基矗有的文章在开端之前,可能还有一个必要的交待说明,以追溯以往,补叙前因,这即是“引子”、“序幕”了。而在结局之后,为了收束事物,展示未来,有时还可能增写一个“尾声”。这样就形成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的形式。当然不少文章在实际叙述上,对这种“顺序”有所调动,使其变化,如“高潮”提前,先叙结局,拦腰谈起等等;但无论怎样调动、变化,它也不能离开客观生活的基矗再拿论证一个问题来说吧,任何问题总有它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联系、有它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段话大致上反映了一切论说类文章析事达理的逻辑顺序。很显然,这种结构常式,也是以反映事物(问题)的内部规律、内在联系为依据的。因此,“模式”是客观存在、固有的,而不是任何人主观臆造的。它正如其他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样,这种必然性是自然界确定不移、反复出现的客观过程,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
那么模式的实质是什么呢?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着自己的特征和个性。但一类文章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有其共性。文章的“模式”是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所决定的,概括了某一类文章 1的共同本质。至于同一类文章各篇文章的个性,“模式”这个一般就没有包括进去。“因为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了一切个别事物,但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语)这好比人,作为一般只能存在于张
三、李四具体的人中,不能想象在具体的人之外,还有什么一般的人;也不能想象在一般的人之外,存在着个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特点,一般的人,只能概括许许多多的个别人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包括每一个人的所有特点。在我们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有人常拿“文无定法”来否定作文“模式”的存在。不错,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一样,各篇文章的表现形式也应是独一无
二、不相重复的。这是因为,客观事物千姿百态、林林总总,要使每个特异的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特异的表现形式,文章也得多姿多彩、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是由文章的个性决定的。拿“文无定法”来否定文章“模式”的人,其错误是把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只看到个性,用“个性”来否定“共性”。
二、“方圆”出于“规矩”
作文模式教学之所以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主要在于它本身具有合理性。即不管作者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它总是要反映文章习作本身的一定规律性——“方圆”(写有所就)出于“规矩”(写作模式的训练)。
刘知己在《史通、模拟》一文中说:“夫迷者相效,自古而然。”这就是说按照模式习作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训练手段。“若不仰前贤,何以贻厥后来1不借鉴,怎能有新的发展。叶圣陶在《中国国文学习法》中也说过:“记事记清楚了,说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象样”,就是符合“规矩”。写作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具有写作的基本功,以“象样”为标志。所有基本功都遵循一定的规格、规范。要获得基本功,那就得循“规”蹈
“矩”,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象前人发现“规矩”一样经过无数次重复实践,方能欲“方”可“方”,想“圆”即“圆”,符合规矩。
规律的东西都有普遍性,分格的模式训练全球亦然。我们不妨以美国写作教程《提高写作能力》中例出的实例来说明,它把说明文的结构模式规定为:“
1、中心句;
2、作为证据的细节、例子以及类比、对比等等;
3、结论性句子。”并指出“按照这种形式练习写段落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形式,它促使你思维清楚,组织得好,写得精确。”(摘自《语文学习》八三年第二期)
其实,按照一定的模式习作,不只是奠基础的学生需要,古今中外任何博大精深,创新立异的艺术大师也都曾致力于具有一定模式的基本功训练。
孟子曰:“大匠与人以规矩,不能与人以巧。”先哲的话是对“模式”训练的反对者们以追“新”求“巧”为由说三道四的最好的批评。超越前人,破“格”而出,那不是写作教学所能奏效的。
这叫我想起了孟子的寓言《揠苗助长》,我们的教师喜爱祖国的花朵,如同宋人爱苗;不顾客观规律,只凭主观愿望,在写作教学中,反对“模式”训练,急于追“新”求“巧”,更有似宋人揠苗,欲速不达。
当然,基本功较好了,大体已得其“规矩”了,就可以在“巧”字上下功夫,力求能出“新”出“格”。为“规矩”所囿,很难写出优秀之作。
清代入薛雪说过:“范德机云,吾平生作诗,稿成读之,觉不似古人即焚去。余则不然,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古人即焚去。”(《一瓢诗话》)看来这是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其实不然。范德机追求的是符合规范,薛雪高人一筹,追求的是入格后的创新。内涵不同,阶段各异。“不似——似——不似”,这如同认识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实践”,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肯定的东西被否定了,而否定旧事
物之后新生的事物,又不是永恒不变的,同样要被它内部所包含的否定因素所否定,为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写作中,入格是为了及格和合格,合格后方可以破格。“不似——似——不似”,由模仿到变化,在变化中学会创造。因此说:不是有人所说的那样“模式作文训练是一味的照搬”,而是勤学苦练,加以消化,广泛师承,取法众善,逐步掌握,推陈出新。“方圆”出于“规矩”是由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所规定的。
结论是:
有法则体成,无法则论荒。——方东树
规矩,巧之所出,舍规矩而言巧,非大匠教人之道,亦非学者从人之道也。——钱穆
三、模式作文教学非同八股文训练
有人把模式作文教学与写作八股文相提并论,那是极其错误的。
首先,模式作文教学与八股文训练并非同始终。作文的程序训练,远在八股文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存在。时间可以追溯到西晋时陆机的《文斌》,而后是唐代的以诗赋取士所采用的“贴经”与“应举诗”,再后是北宋改诗赋取士为以“经义”取士。“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转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虽有“破题、颌比、颈比、腹比、后比,结尾”的程式,但“创立制艺,原与论题相仿,不过以经言命题,令天下之题出于正,且为法较严耳。然当时,对仗不必整、证喻不必废、侵下文不必忌。”(见《制艺丛话》卷一三)可见当时提出应考作文的程式,只是改革国家考试的一种措施。八股文的产生据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承化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覆灭,它也就与世长辞了。因此可以说,八股文是模式作文教学的支流、逆流,是短命的怪胎儿。而作文模式教学一直延续到现在,并遍及世界各国。因此八股文不但不能与模式作文教学相提并论,与经义之文也是两码事。
其次,交通规则、学生守则和法律条文等,是大家必须遵守的。它们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或者阶级的意志制定出来的。人们既然可以制定,也就可以修改、补充、废除,当然不是客观规律。但不是说这些规则、条例与客观规律无关。一个正确的法则、条例总是要根据客观规律来制定的;但他们必定与客观规律的性质不同,属于人的意志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作文的模式教学则不然,它是作文教学训练的规律性的反映。我们不但可以认识文章的“模式”和作文教学中的“模式训练”;而且可以利用它提高我们的写作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组织材料,开发智力,发展联想,理清思路,迅速获得写作的基本功。可是,一旦你所用的写作模式带有主观色彩、不能反映文章本身的一定规律时,就改变了那个写作模式的性质,那个写作模式与规则、法律条文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也就没有生命力了。八股文的模式就是这样的模式,八股文的死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考其初始,八股文的提出在总结文章的结构形式上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起、承、传、合”,今天也不能完全抛开。但是,规定的那样死,限制的那样严,只能写八股文,每股只能写一定的文字,特别是其内容只能为“四书五经”作注,代“至圣先师”立言,一切都不能越“雷池”半步,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而是人为的强加。把主观的东西强加于客观,葬送了一代文人,又怎能不昙花一现、寿终正寝呢?现在的作文模式教学是写作教学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应用,它怎会重蹈明清八股文的覆辙呢?
四、教学作文要模式化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代,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模式化”是写作教学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客观规律,同时无数事实也证明只有“模式化”才能立竿见影,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我们就应该在指导学生作文中,尊重这个
规律,运用它来为彻底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服务。
具体的做法应是:
1、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写了许多文章,揭示了语文的内在规律。这些成果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力武器,是学习语文由盲目到自觉的转换条件,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钥匙。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语文教材不同其它学科,“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编写新教材应用足够的有关语文的科学理论作为统领教材的纲,改变以上所用教材仅作以附录的状况。彻底改变把优秀的文章汇集起来,加点注释和思考题就是课本的作法,选文仅作为例文。为了便于“听、说、读、写一齐抓”,新教材应以写作训练的序列为序,“兼收各类各体之文”,然后挖凿文章内在的知识因素,再理出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系列,使写作训练成为主要依靠在写作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序列训练。
2、实行分“模式”训练。正如篮球训练,可以先练传球、带球、投球,后练进攻防守的战略战术一样,写作教学也可以先进行分“模式”训练。即根据某种文体的内部结构,先设计安排单项的训练,分散难点、设立坡度;后进行综合训练,理出该文体习作的程式。以模式为纬,以序列程序为经,“经”“纬”交织,科学设计、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具体做法是:写作课上,讲清模式,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
【法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推荐阅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主题演讲稿09-07
规矩不成方圆主题班会10-03
规矩方圆教案07-09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10-29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班主任工作总结12-30
寺院规矩礼仪07-19
政治纪律规矩11-12
讲规矩方面12-18
规矩大家谈12-28
请客吃饭的规矩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