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读书心得(精选14篇)
妈妈与安利柯的对话更加触动了我的心:“没有一个老师是不爱学生的。越热心的老师对学生越严厉,看起来好像很可怕,其实他只是想把学生教好。你不要害怕,年级越高,功课越难,老师就越严厉。你应该敬爱他。”看完这一段,我仿佛有一点羞愧,因为我曾为老师打我两下而愤愤不平;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我却抱怨这老师不为我们着想;还曾为老师的教育不厌其烦……
安利柯天真,勇敢的去面对新的生活,他负起了比以前更重的责任,准备迈向他的未来。
他的那些优秀品质是我获益匪浅
一、先建立感觉系统而非语言系统 (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 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 建立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培养其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和物。记得第一堂动物课上, 我带来一只小乌龟, 通过引导, 学生们在兴奋和快乐的氛围中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活泼的习作。课后我又让他们各自观察一种小动物, 第二天交来的作文真是内容丰富, 各有千秋。平时的教学中, 只要有机会, 我就会组织学生亲自去感受, 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会看、会听, 而且会用心去体味, 作文也就写好了。
当然, 建立感觉系统的同时, 字词句教学、语言教学也要跟上, 不可偏废。
二、先建立思维系统而非语言系统 (用思维去编织语言而不是用语言规范思维)
认知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 是对事情全过程及整体面貌的理解和把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进行归纳, 对同类事物当中的共同特性进行抽象, 依据一两种前提推出结论均可算是认知思维。
认知思维的核心: (1) 分想。把自然或生活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现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再用一种中间特征把他们联系起来, 这种思维就叫分想。而中间特征又分为共同点、关系、矛盾这三种形式。比方写人, 如着重写一个特点, 可从人物这个背景中分离出一件或者两三件事, 这一特点就是中间特征的第一种形式:共同点;如要体现两三个特点, 可分离出两三件事情来, 这两三个特点就是中间特征的第二种形式:关系;如要通过两个人物对比来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 那么这就是中间特征的第三种形式:矛盾。这三种形式的中间特征就是文章的主题, 主题鲜明, 文章自然就丰满而生动了。有了这种思维模式, 我就要求学生们每次写作之前先列提纲,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散, 更不会乱了。 (2) 形象联想。把两个形象、形状接近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能力就叫形象联想。这种能力越强, 想象力就越丰富。如把红色想象成“火”, 把火车想象成“长蛇”……这种想象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使语言生动、有趣, 富有文学诗意。
三、先建立情感系统而非主题系统 (用情感去升华主题而不是用主题去定格情感)
原情感是指人最初始、最真实、最朴素的审美感受, 它的核心是爱。
“文以载道”。任何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这就是所谓的主题。作文主题就是原情感的流露, 对事物的褒贬是原情感的显现。比方身处景色宜人的大自然, 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看到梅花、菊花, 你会被它们在风霜中傲然怒放的精神折服……这都是原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也需要不断地训练, 学生才会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前,我总是一切事情都依赖父母、老师,任何事情,少了他们就无头无序,寸步难行。这使我养成了依赖他人的坏习惯。所以每每遇到困难,我就知难而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中的主人公给我启示,使我改变了这种凡事依赖他人的态度。改正了这种不好的坏习惯。书名是《鲁宾逊漂流记》,书中的主人公鲁宾逊有着执着的信念,远大的理想。不顾他人的一再反对,坚持要去航海。天有不测风云,鲁宾逊在一次航海中,风浪打翻了船,他被卷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他不畏艰险,不仅自己顽强地在荒岛上生活了27年,还救了好多人,将荒岛改造成了可以居住人的地方。
这本书故事不仅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鲁宾逊那种顽强拼搏,敢于与自然斗争的精神使我为之震憾。我不用三天就看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坐在沙发上沉思。假如,不幸发生在我身上,我流落到了那个荒岛,我会怎么样?自杀?沦为野人?坐以待毙?一种种恐怖的念头在我心头涌现,我还没在荒岛上呢,就吓成这个样子了!这时,我不禁止为鲁宾逊而感到赞叹,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竟能靠着船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一本万利地活了这么多年。在当今天社会中,有多少个这样的“荒岛”,多少个这样的“不幸”,而象鲁宾逊那样的人又有几个呢?寥寥无几。激烈的竞争不断地淘汰着弱者,而强者之间的战斗也不停息,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为了能在社会中稳得住脚,我们必须不畏艰险地去奋斗、拼搏,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我把它放在卧室最显眼的地方,有空就翻翻,每翻一遍,都能学会新的东西。
1、《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我在寒假里看了几本书,最吸引我的是《苦儿流浪记》。这本书主要写了雷米小时候被小偷偷走了放在巴黎的路边,巴伯兰妈妈收养了她。但是巴伯兰爸爸把雷米卖给了耍马戏的维泰利斯,从此,雷米和维泰利斯过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久,维泰利斯被饿冻死了。好心的花农收养了可怜的雷米,雷米住了一段时间,花农遇上了麻烦,雷米又去流浪。后来雷米经过千心万苦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小雷米虽流浪漂泊、历经磨难,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矢志不渝的真诚爱心,伴他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他就像温暖灿烂的阳光在融化着冰川大山。我被雷米那不怕苦难的精神所打动,也被雷米那勤奋好学,富有孝心的精神所感动,和苦儿比,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以后要学雷米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还要报答帮助过我的人要有一片孝心,并且勤奋好学。
2、《老人与海》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故事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个硬汉子。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老人费尽心力把鱼扎死。然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扑了过来。最后,老人凭着顽强的意志胜利返航,尽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在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获益匪浅。
在一次航行中,鲁滨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28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离开了孤岛。
28年啊!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我觉得我要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顽强地坚持下去,凭自己的双手创造新天地。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了海伦.凯勒感人的一生。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她也曾因自己的条件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能有三天光明,是她最大的梦想。
本书让我感悟到: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
5、《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
6、《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秋天吧。狼牙山五壮士向我们展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光照千秋,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起新的使命。
6、《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描写了一群好汉们,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贪官污吏、除强扶弱的故事。这些英雄好汉们,绝大多数都曾程度不同的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为了生存他们轰轰烈烈地竖起反抗大旗。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水浒传》是一篇农民起义的颂歌,同时也是一篇农民起义的挽歌。
任何英雄都走不出时代的背景。新的时代正在召唤新的英雄,新的历史正等着我们去创造,让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8、《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借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意大利著名儿童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爱的教育》。
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期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述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表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读完全书后,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让我感到平凡中的崇高。
9、《狼图腾》读后感
读完姜戎的《狼图腾》时我的内心无比的震撼。
广阔无边的草原也曾有虎豹,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都被无情地淘汰了。唯独只有草原狼经起了时间的考验并且最终成为了草原的兽中之王。促使狼千百年来在蒙古草原经久不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团结!在狼群里老弱病残的狼总是受到照顾。吃食时狼也会把食物留给它们一份。在生死关头时狼又把最好的退路让给它们而自己却去面临危险,面临死亡。试问,这种团结的精神又有多少人具备呢?
《狼图腾》,它让我对狼有了新的认识。从狼身上,我看到了智慧、勇敢、团结。
10、《童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童年》的书,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充满了悲惨。
其实,这正是作者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幼时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i对他很不好。他十岁开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期一直是在社会底层中度过的。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忙劳动之余,仍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而看看阿廖沙和高尔基,又看看我们。我们可以在明亮舒适的教室中读书,他们不能;我们可以不用自己辛苦劳动就能获得舒适的环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饿了就自己去买东西吃,他们不能;我们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庭,他们不能。但是,他们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勤奋学习,我们能吗?
11、《西游记》之石猴学艺读后感:
《西游记》中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可谓是快活逍遥。如果就这么逍遥下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孙悟空了。有一天,美猴王突然想去学一些本领。他远涉重洋,历经艰辛,拜菩提祖师学艺,菩提祖师给他起名叫孙悟空。孙悟空不停地学,学会七十二变和驾筋斗云等本领,终于脱胎换骨,为后来的英雄业绩奠定了基础。正是孙悟空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英雄。这个故事启示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12、《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读后感:
今天看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真是痛快!孙悟空入龙宫探宝、去阴曹地府勾生死簿、上天宫搅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挥舞金箍棒,威风凛凛,把天兵天将和玉皇大帝打的一塌糊涂。后来还是靠如来佛祖帮忙,才保住了玉皇大帝的位子。尽管孙悟空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但他是个无畏的英雄,他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英雄传。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13、《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话说唐僧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踏上了漫漫取经之路。其中三打白骨精非常精彩、耐人寻味。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少女,老媪和老翁,接二连三来欺骗唐僧,而唐僧善与恶不分一再上当,幸亏有孙悟空的金晴火眼识破妖怪及阴谋。唐僧却执迷不悟反而把孙悟空赶走,险些被白骨精吃掉。每次读这回文章,我都是又开心又生气。开心的是白骨精虽然狡猾,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生气的是忠心的孙悟空每次都被唐僧冤枉。但是,我要说:孙悟空,你真棒!因为你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了除恶可以赴汤蹈火,不怕受冤枉受委屈,即使被唐僧念紧箍咒,也要把妖精消灭,你是坚持自己信念的英雄!
14、《西游记》之梦斩龙王精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15、《西游记》之真假悟空读后感:
高尔基他年幼丧父,跟随母亲到外公家过日子,从此,他的生活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后,高尔基一家从以前的小屋住进了楼房,好日子才没过几年,高尔基的母亲也染病而亡……
在高尔基的童年时,他曾经把自己设想成一只蜂箱,形形色色普通的、不象有文化的人把自己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思索的蜜糖带进这只箱子,每人各尽所能慷慨的让他的心灵富裕起来。
《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小说中记叙了他亲身经历的童年。作者幼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外婆带着他和他的母亲来到了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并不和谐,打打闹闹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在两个成天不务正业,干尽坏事的舅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又从慈爱的外婆身上看到了真善美。他10岁就开始独立谋生,但再嫁的母亲受尽暴虐之后也去世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作者阿廖沙(即高尔基)的身影,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充满了一种炯炯有神的光,那应该是勇敢的光芒吧!现实的残酷使他过早的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回想起童年,儿时的自己有父母和家人爱着,疼着,身边有数也数不清的玩具,却还总是挑三拣四嫌玩具不够。却不曾想过曾经和我们一样拥有过童年,一样年龄的阿廖沙却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他的童年缺少一个家庭应有的和睦,缺少一个孩子应有的欢乐。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却依然能够产生出他这样一个完整而坚强的人。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外祖父的打骂,周围人的厌恶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始终怀着一颗坚强而纯洁的心来面对生活,是因为他周围的一些正直、善良的人在无私地帮助、引导他向前,去突破黑暗生活中的冲冲困难。
这本书的作者曹文轩他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等15种。《青铜葵花》也在其中。
作者我介绍给你,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主人公,男孩,一个在大火中失去声音,变成了哑巴,他一向向往的学校和他顿时没了缘。他与别家孩子都不一样,他的思维很独特,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很聪明,他一高兴就脱光衣服,露出小屁股,在雪地中奔跑,绕着村子跑上几圈任谁喊都不回家,遇到难过的事在河边待个三四天才回家,女孩,葵花她从一岁时没了母亲,一直跟随着父亲来到干校,但她爸爸在一次翻船中,意外身亡。于是她在青铜家中定居下来。青铜从此有这么一个妹妹,改变了自己未来的命运,每次葵花有事都有他哥哥青铜来解决、承担,让葵花很不忍心看下去。每次被打的也是青铜。《芦花鞋》中不论家人怎么劝阻,总是不听,为了能给妹妹上学,不懈努力的芦花鞋,最后101双芦花鞋全卖出了,挣了不少钱。葵花也很争气,每门都考了满分,学习很优秀。大家都喜欢她。但最后还是回了以前的城里,青铜天天盼着葵花回来。
在生活中的我虽然并不贫苦,但我们也不能认为生活里没有困难,其实困难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到那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克服?是勇敢面队,还是当缩头乌龟?我们当然是当第一种人,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学许多贫困人家小孩一样在困难中找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而不是欢乐,欢乐,再欢乐,欢乐到死的快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就如“无水之源”,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觉自发的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 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 我在揭示每次的习作题目前, 总是以有趣的谜语、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习作2》“我的自画像”时, 我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特征, 让同学们猜是谁, 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纷纷举起了手, 我趁机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给自己画张像。如果大家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是谁, 那就说明你的习作成功了。接着,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 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再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不出现自己的名字, 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念, 学生猜, 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能被猜中是谁。这时, 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那些学生猜不出的作品, 仍要鼓励, 师生一起共同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指导观察, 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 去评论, 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或从上到下, 或从远及近, 或由表及里, 或先人后景。例如, 写一处秋景时, 我先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参观校园。虽然校园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但让他们直接说出有什么特点, 还是无从说起。因此, 我带领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重点指导观察校园的花坛。从花园的位置、形状, 花园里花的种类、姿态、颜色、气味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边观察边指导, 教给观察方法, 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 细致观察的习惯。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 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并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 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 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 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 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 而是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体育比赛、游戏、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 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通过以上训练,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写起作文就有内容可写了。
三、学习例文, 由仿到写
苏教版教材每次习作都安排有例文, 例文起着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例文都用的是孩子的语气, 写得是孩子的生活, 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 篇幅短小, 格调清新, 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作文起步, 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放的过程中, 抓住例文的特点仿写。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 明白例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学例文落到实处, 使例文起到范例作用。如:《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文具, 教学时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示几种文具的名称,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学生通过自读思考, 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 明白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了铅笔刨刀的形状、结构、颜色等特点和它的用途,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 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例文学习, 学生明白了写好一个物体就要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 介绍清楚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同时要运用适当的叙述手法。接着,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文具,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说说它的特点和用途, 教师相继出示一些词语供学生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可采取自由练说, 小组交流, 相互补充, 代表发言, 师生共评等方式练习口述。最后起草作文, 修改誊写。
四、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人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让大家知道, 或者用嘴说, 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 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 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因此, 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范文, 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范文可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 要抓住这些例子的一些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将范文中生动的词语, 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自然的总分写法, 我就让学生以“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为开头写一段话, 描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丰收的景象, 巩固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如, 学了《三袋麦子》, 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石榴》一文, 让学生学习从外到内, 由视觉到味觉的方法写一种水果, 可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这样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 发展语言, 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讲评, 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很感兴趣, 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 于是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 想再试试, 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 作文讲评要尽可能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文,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每次的作文批改中, 只要学生能把句子写通顺, 错别字少, 符合习作要求, 我就给高分。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 我就给予表扬, 肯定他的成绩, 并在评语中写上“你有进步了!”“不错, 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话语。这样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烦心理, 不那么怕写作文。
总之,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更新教育理念, 认真、扎实的抓好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 为高年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 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呢?
一、关于朗读
朗读这个词在这书声琅琅的班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翻开这本书,犹如缕缕春风迎面扑来,它带我的是温暖和甜蜜的享受,它仿佛是一首歌,娓娓道来,却不乏让人感动的情愫。“长路漫漫。长路漫漫。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所以,它动身去找 它那失落的一角……”薛老师带着孩子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寻找那失落的一角的过程吧,虽然有些艰辛,有时还伴随些许失落,但找角的过程是美丽的,沿途的美景,可爱的蝴蝶,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花儿……多么美妙的体验啊!就是这样亦步亦趋的阅读,带给孩子们的是无限的启迪与遐想。
“白色朗读”我也是第一次在这本书上看到,“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对情节的牵挂才能静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多么富有见解的一句话,我们大人的朗读不也如此吗?不然何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朗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朗读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和朗读,朗读能够让班级融为一个书香蕴藉的整体,朗读能够让世界由心而境一点点变得清明,什么意义都不去计较和思考的纯粹的白色朗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多么精辟的一段文字,不禁让人掩卷深思,这样的朗读我做到了吗?
朗读也要循序渐进,它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的过程,成功朗读的第一阶段是孩子被老师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然而这样的朗读效果,我真是自愧不如,课文录音是我让孩子慢慢从听觉上感受朗读的魅力,这样跨小小的一步也算是迈开了脚,同时也让自己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之间,做到慢慢学习吧。朗读的第二阶段是老师被孩子感染。看云说:“这种来自学生的感染,既是对教师的激励,也必诱发教师对文本生成新的前所未料的体悟——如果没有这第二阶段的甜蜜的神奇的诱惑在,我的朗读将无法进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真的很羡慕这帮孩子们拥有这样的好老师。
只管读,只管读,只管读。读书要不求甚解,是这本书传递给我的信息,孩子在老师的朗读声中得到浸润,只有这样的浸润才能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书籍带给他的感受,书中看云反复强调,没有必要去分析故事的内容,让分析淡去,让孩子在纯净的朗读中会意、融合和感染,让他们的思维、感悟和交流在无声地进行。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二、关于亲子共读
虽然这本书对亲子共读没有做太多的阐述,但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书中提到现在我们亲子共度很难推广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认为教学是老师与学校的事,由于家长的种种原因,报补习班是她们认为能够提高孩子成绩的捷径。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能体会到这“一对一”作用如此奇妙,不仅是他的儿子就连她班上的孩子个个都热爱阅读、不惧写作、词汇丰富、思维敏捷,这些都要归功于有这样的老师,让那些家长认识到亲子共度的重要性,在家长与老师不定时的交流中,也反映了家长态度的转变,让他们从被动到主动,从主动再到积极参与。
看看他们所编的“班级之书”从《笋芽儿》中的3位母亲写的教育心得和读书体会,到《雁南飞》中的23位父母,再到《香樟树》中的30为父母,随着数字的增长,书香家庭也随之增长,常此下去那将会收获多少硕果啊!给家长布置作业真是个很不可思议的想法,我们现在布置给孩子的作业他们都不能在家长的监督下很好的完成,何谈给家长布置作业。但看云却做到了,从开学时就有21位家长为孩子写周记,我相信后来参与其中的家长会越来越多。
三、关于建立班级书库
为什么要建立班级书库?书中的一封信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就是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属感。对于绝大多数的独身子女来说,对于那些父母无暇关注其精神需要的孩子来说,这种亲切感,归依感就显得尤其必要和可贵。”一段简短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建立班级书库的必要性,尤其是像农村中小学里的这些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只能在物质上的到父母的照顾,而精神上却愈发的空虚,一些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让书来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远离社会上的不良的风气,建立班级书库是个多么理想的选择。
如何建立班级书库呢?薛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以书面形式的写一封信给家长。信上不仅告知了建立班级书库的必要性,还将建立班级书库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书的价格跟内容都很明细的列举出来了,并且考虑到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让家长选择性的购买,这一举动很具有人性化,家长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四、关于绘本
“将绘本进行到底”多么坚定的一句话。绘本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的内容极其简单几乎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解读其中含义。但这种想法却是错误的,依薛老师之见,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精粹,他留给人极为开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同等次的读者他理解到得含义却截然不同,给人的启迪有时都超出了作者的想象,这也许就是窦桂梅老师所讲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在这本日志中薛老师记录了许多关于绘本阅读的精彩的课堂实录,那些孩子的想法真的是与众不同,连老师都沉浸其中。精彩,真是精彩。
从前,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腊笛,是弟弟,另一个是哥哥,叫腊门。
时间日月如梭,腊门讨了一个黑心的女人当老婆,他就把弟弟赶了出去。 有一天,弟弟突然发现一只大鸟飞了过来,说道:“腊笛,你跟我过来。”腊笛跟着那只大鸟走了,它们来到一个山洞边,看见许多金银珠宝,旁边还有一盘石磨,他就把石磨搬回了家。
这块石磨真好,只要说出什么东西,都能磨出来。腊笛就跟大家一起分享这石磨带来的快乐。
腊门知道了,趁腊笛不注意,就把石磨偷回了家。
腊门的老婆说:“给我个月亮当月饼。”石磨转得很快,但月亮没下来,老公大叫说:“把星星弄下来做我老婆的耳环”。这一下,星星下来了,但他们的房子都烧光了。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文时, 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少、阅读量少、词汇的运用不准确、积累的可用素材少, 这导致了他们的作文内容贫乏无条理。而且,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缺乏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力, 因而知识面窄,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限, 制约了写作的思路。有效指导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多说
学习作文之前, 学生进行的写作就是看图说话, 图画能够生动形象地将客观抽象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借用图画来帮助他们学习写作, 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而且, 图画本身对小学生就是一种吸引力。
在看图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 观察画面, 诱导学生在看图时加入自己的经历, 自己的感情。将图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自己合乎情理的想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用来丰富图片内容。看图说话, 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 还要求学生能描绘出与图片相关的故事, 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想写下来。说是写的前提, 只有说的清楚, 才能写的明白。
此外, 在课堂上, 语文老师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适当的启发问题, 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 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例如, 在学习《太阳, 你是粉刷匠吗》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与太阳有关的图片, 如火焰, 彩虹, 彩云等, 询问学生关于太阳还有哪些漂亮的景象, 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多读
有这样一个比喻:读是蜜蜂采蜜, 写是蜜蜂酿蜜, 可见读是写的基础。词汇量低、阅读面窄是制约小学生写作的因素, 而多读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后, 可以掌握拼音这个识字工具。老师要为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指导, 介绍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读物, 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等。老师要带领学生阅读, 背诵诗歌, 在阅读时圈出好句子进行模仿。并且, 教师还要用提问的方式来培养三年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让他们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但是在阅读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读死书的误区, 老师在引导三年级的学生阅读时, 一定要讲求思维的发散。例如, 阅读结束后, 老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时, 一定不要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谓的标准答案, 会使学生的想法趋同化和简单化, 束缚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这才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因此, 语文老师在指导小学生的作文起步时, 一定要在多阅读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消除他们写作的心理阴影, 为日后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观察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 往往会觉得找不到素材, 不知如何下笔。其实, 最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作文要有生活气息, 才有感情, 真切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所以, 学生要处处留心, 多观察周围的情境, 为写作积累素材。例如, 要求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好人好事的作文, 小学生就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 可以写主动给老人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捡到钱交给老师……诸如此类的事例, 并在作文中对情境加以描述, 对故事加以补充, 加入自己的真实感悟, 使之成为一篇融生活与情感于一体的作文。学生在写作中要立足于生活, 要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 将生活中的情境运用到作文中, 让作文跟生活接轨。一旦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就会增加写作的兴趣, 并萌发写作文的冲动。
四、多记
记忆与阅读是分不开的,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着形成良好的记忆力。因此, 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精读的时, 要发挥小学生的记忆优势, 组织他们背诵文章中的优秀作品。除了小学课本外,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倘若学生在写作时, 能将这些优秀的句子和名人名言合理地运用到文章中, 就会给作文增加亮点。
多读多记, 可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累积写作素材。而且, 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作品来创造出新的作品, 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模仿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熟悉原作, 只有对原作有深入的了解, 才能有效地模仿。而了解的方式则是多读多记。学生要记住优秀作品中的思想立意, 巧妙地对其进行模仿, 用来升华自己的情感, 学生要记住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段落分布, 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文造句, 结构布局。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都反映出古时候的人们都是那么的好学,好学到以至于可以拿锥子去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的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我很佩服古时候的人的好学精神,我要像古代人学习这种好学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被动地学习,让父母督促我们学习,我们抱着能不学就不学的态度来学习,所以我们中的一些人就学习学的不好。以后,我要向古代人们学习。我很佩服他们。
四年级三班 房佳
《西游记》是由吴承恩写的神话小说。书中讲了唐僧三徒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吧!它是一只从石头跳出来的猴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它会七十二变,连玉皇大帝也奈何不了它。一次因为王母娘娘没请孙悟空参加蟠桃会,孙悟空就大闹天宫,把天庭搞得鸡犬不宁。唐僧是金蝉子化身,从东土大唐来,是皇上的御弟。沙僧来自流沙河,猪八戒来自高老庄。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大战蜘蛛精?许多妖精想吃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妖精变着花样让唐僧走进自己设得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但都被聪明机智的孙悟空识破了,一次次虎口脱险,一次次惊心动魄,一次次如履薄冰,但都脱险了。
《西游记》一书,使我懂得了只要肯吃苦,没有做不成的事。
读《失落的一角》心得
四年级三班 房泓旭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为《失落的一角》。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圆,它缺了一角,它不快乐。所以,它动身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一边滚动,一边唱着歌。因为它少了一角,它不能滚得很快。因此,它有时会停下来和虫儿说说话;有时会闻闻花香;有时又和甲虫赛跑,但有时它会被太阳暴晒、被大雨淋湿??虽然它在路上受到了各种“折磨”,但它很快乐。最终,它找到了那一角!可是,它有了那一角后,滚得飞快,什么也干不了。最后,他放下了那一角。
就是这样一个圆,他创造了奇迹;他懂得了:人的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过于完美,那么最终还是个失败者。他也懂得:人如果要活的精彩,就需要不断寻找目标,而快乐就是去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在学习生活很中也是如此。在学习上,我们要不断地寻找目标,这样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学习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注重“追寻目标”的过程,不要过于看重结果。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四年级三班 杨朔
奇迹!真是从古至今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这本书之后,从内心发出的赞叹。它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终生难忘!
奇迹!数千人马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江河汹涌阻去路,群山险要助敌兵。他们却履险如夷,横扫千军,这难道不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吗?面对着饥寒交迫,刀山火海,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支被誉为天下无敌的队伍,就是红军!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一、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 教给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 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教给观察方法, 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 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 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 有重点, 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 我在指导观察中,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 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以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 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 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以综合, 把各部分连起来说。
2. 指导从说到写。
说是写的前提, 写是说的结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教学时, 我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 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 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
3. 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有了一时的写作兴趣还不够, 还要有长久写得意志。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有着扎扎实实的带班功夫, 是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带班。从开学初到学期末, 从你接手到从你手上移交, 你的学生写作兴趣不衰退, 持久地旺盛着。要从带班的角度去研究作文教学, 上好每一节作文课。而不是从上好一节课的角度去琢磨作文教学, 搞花花绿绿的治标不治本的作文教学。
二、善引会导
1. 上好每一堂课。
一位叫周存辉的特级教师上的一堂作文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借鉴了他的教法, 上作文课时我也来了个自我介绍:“我姓谢, 今后大家就叫我谢老师, 是一个语文高级教师, 为什么叫高级教师呢?我会思考, 喜欢动笔, 有时一不小心, 自己的作文就会发表。不信?如果你的作文写得好, 我为你写上几句评语, 你的作文就会发表———发表在你的作文本上……”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新来的语文老师》, 并提示学生:“你们根据谢老师刚才的谈话再拟一个题目吗?”学生听后, 会马上说出几个题目来:如《会思考的老师》、《会写作文的老师》……后来我又让学生向我提问, 引导他们什么都可以问。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顿时, 教室小手如林生怕机会给别人抢了去。紧接着我让学生围绕老师刚才写的作文想出些更好的作文题目, 聪明的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思考。出现了诸如《老师笑了》、《有您, 我很快乐》……最后我跟他们说:“学会了命题, 你的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2. 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 引导积累习作素材, 激发习作兴趣, 鼓励自主参与习作实践。
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去分类摘记。如好的词语、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 在摘记时还可加入见解和认识。成立班级图书角。 (1) 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增添四到五本书放在班级图书角。 (2) 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各种书。要求学生做到一借一还。为了激发读书兴趣, 定时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 学生可说书的主要内容, 谈读书的感受, 背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等, 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学生有习作素材, 自然就会有话可说。
3. 从模仿入手。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 从而取他人之长, 补自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仿写是作文的必由之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习作, 教师可在班上念, 可出墙报, 可编成集子传阅, 可推荐到报刊发表等, 以此激励学生, 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从而逐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三、教给修改方法, 培养自改习惯
1. 学生自批。
学生自批, 是指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习作后, 首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与评改。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既要有生活的积累作基础, 也要有浓厚的语言功夫。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 只有不断的修改, 才能使文章更加完美。我们可以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易到难, 对习作自批先提出简单的要求: (1) 格式是否正确。 (2) 是否有错别字。 (3) 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第一次批改我只提第一条要求, 学生觉得很简单, 会做了。第二次再提出第二条要求, 这样几篇习作批下来, 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自批方法, 感受批改习作的乐趣。
2. 同学互批。
由于接受认识积累所限, 学生对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不一定能认识清楚, 而对自己的长处也同样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有人帮他指出来, 好的加以发扬, 不足的加以改正。我的做法是: (1) 对小组长进行指导。 (2) 4人一小组, 每人全部阅读且至少批改一本, 并要求签上批改人的姓名, 以示负责。由小组长负责指导本小组批改情况。 (3) 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 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 也要加以肯定。寻找不足, 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提高措施。 (4) 各小组推荐出两篇公认的作品, 向全班同学展示。
3. 教师再批。
善良的稻草人,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却极好,一心想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们。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稻草人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我最爱看,最念念不忘的是《稻草人》这个小故事。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文中那些优美、夸张、幽默的写作片段,令我读得难舍难忘。故事中那位年迈的老太太悲惨的遭遇使我心里满是难过,她一颗一颗、千辛万苦亲手种植的小麦被蛾子啃得精光,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子,身体又有病,连饭都吃不饱,多么不幸的老人,而稻草人看着这一切,心里像刀割一样,却说不出话,帮不了老人,它特别伤心……那个可怜的孩子生病了却连口茶都喝不上,还有那个不幸的女人,他的丈夫赌博输掉了一切居然还要卖了她,逼的苦难的女人跳河自杀……稻草人着急难过,它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看着一件件凄惨的事在眼前发生,却无力改变,它的心里急,怨,恨,惭愧……无奈的稻草人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受难了,它内心痛苦自责,它倒下了……稻草人那颗清澈透明的玻璃心接受不了现实残酷的碾压,碎了……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没有名字却有思想,稻草人充满着爱心,时时为他人着想。它默默无闻,却尽职尽责。虽然,它那颗玻璃心最终碎了,它最终不敢面对苦难的人们,它无力的倒下了,但它善良的本质和那颗爱心却依然在闪光,依然让人们难以忘怀,依然值得人们学习。
小学三年级, 课本上的“说话”变成了“习作”, 由口头说的几句话, 一下子改为用笔写出很多话并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的文章,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万事开头难”。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的形成与提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磨练。因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循序渐进, 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 开好沟, 修好渠, 引来文思之水。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热情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儿童的作文。”一堂习作课, 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 在进行习作教学时, 就应该像一个精通各路风景的导游, 不时有胜景出现, 使“游客们”兴致勃勃, 对作文不再感到头疼。如在指导《我喜爱的XXX》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这一篇习作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班上选了几个文具盒, 每组学生面前摆放了一个, 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试着描绘你们的文具盒,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仔细观察, 说完整话, 同组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一会儿, 老师请同学们自荐当文具盒厂厂长, 推销你们的产品。“一席话后, 立刻吸引了所有学生, 调动起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几分钟后, 一段精彩的”推销“开始了。
通过小品式的表演,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而且抛砖引玉, 以文具盒为例让他们了解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绘一个事物, 并把它写得清楚、具体、有条理。
二、加强阅读, 注重课外积累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踩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课本以外多种知识的广阔天地, 在平时我就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给他们制定阅读计划, 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边读边做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每阅读一篇至少做到“一、二、三”, 即记住一个好段、两个好句、三个好词。并将那些名言名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写、真挚的抒情、丰富的联想记在积累本上, 每周选三个同学将自己的“一、二、三”摘抄在黑板上与同学共享。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量, 使积累的知识面更广、更丰富, 再通过经常浏览诵记, 形成知识积累。这不仅使学生的综合写作知识不断充实,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领悟能力。
三、引导模仿, 加强读写结合
仿是孩子们习作的基础,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仿再创, 而教材又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仿的“样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我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结构形式、写作顺序和表现手法, 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学习《海底世界》后, 我引导学生练写《热闹的森林》,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 用上这样的句式:……走进森林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有……有……还有……, 写写在听觉上感受到的森林的热闹;再引导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总分的写法, 围绕总述句“森林里的动物们玩得可真欢啊!”写写在视觉上感受到的森林的热闹, 这样有针对性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在习作上有了引路人, 就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只要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中习作的写话内容, 处处有内容、有范例、有特点、有创意。学生的写话、写作, 潜移默化熏陶, 思绪会飞扬、情感会激活。把课文阅读作为作文题材的来源, 可以消除“无话可说”, 说假话、大话、空话, 畏惧作文的心理, 有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从阅读中学到作文的技法。但这些效应的取得, 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
四、体验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 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只有留心生活, 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平时我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多做、多练、多“玩”, 小学生既然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又要学会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动物、做小制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试验, 同学们在痛快淋漓的“玩”中, 生活丰富了, 写作素材必然多, 就有话可写了。这样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既能培养学生观察、体验、认识生活的能力, 又能使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源”水就“流”出来了。
【三年级作文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我的课余生活读书三年级作文05-28
我爱读书三年级上册250字作文09-26
读书的乐趣三年级作文300字10-18
三年级童话故事读书心得11-24
《昆虫记》读书心得四年级作文05-26
明朝那些事儿六年级读书心得作文05-24
《绿野仙踪》读后感心得三年级优秀作文09-28
师生读书计划三年级09-21
小学六年级作文读书作文07-23
小学三年级读书笔记摘抄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