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精选9篇)

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 篇1

汇 报

各位领导:

断石乡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辖8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12477人,现有享受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员补助的水库移民595人。近年来我乡高度重视移民后扶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乡移民后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员补助发放情况 2014年我乡核定水库移民后扶人口626人,共发放资金37.38万元,完成率和正确率均达100%。2015年我乡认真做好了移民后扶人员清理,核减人员31人,做到了资金严格发放。

二、认真推进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工作

2013年完成了三台县断石乡檀桥村移民后扶道路建设项目。项目道路全长1.86公里,2.5米宽,修建地点为檀桥村 1、2、6、8、5 社,中标价为41.8万。后根据村社反映,路面宽度增加到3.5米,项目增加资金13万元,工程现已全面完成。

2014年完成了三台县断石乡高垭村移民后扶道路建设项目。中标道路全长1.28公里,3.5米宽,修建位置是高垭村1社至4社,中标价42.5万元,后高垭村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里程(80米)、堡坎(58立方米)、错车道和道路修补等工程量,又自筹资金6.45万元。项目2014年10月29日开工,2014年12月1日完工。高垭村有8个社,现有423户1340人,其中移民89人,通过移民后扶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移民和百姓的生产生活设施基础条件,并带动了高垭村道路修建的高潮,去年到今年,已修建完成了社道路和入户路8.5公里,涉及全村除1社外的其它7个社,在我乡的道路建设起到了带头作用。

三、移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情况

为了切实加快移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困难的移民生活情况,我乡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搞好移民生产技术培训。今年我乡和金鹰技术培育学校联系,对移民开展了三天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参训人数达172人。

二是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的移民纳入了低保和五保。现有17名移民享受低保,1名移民享受五保。

三是做好困难帮扶。根据移民家庭生活生产实际,我乡确定了9名生活困难的移民,对其开展了结对帮扶。

四是扶持移民的产业发展。对高垭村5社的秦辉东的规模养羊进行技术指导和加强防疫工作。

四、存在问题

对移民帮扶不够。由于移民后扶内容多、涉及面广、政府人员有限,对具体帮扶只是停留在县上安排的工作,主动思考和开展移民帮扶工作不够。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移民政策。

二是准确把握新阶段的新标准、新要求,创造推进移民后扶工作科学发展。

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 篇2

信息宣传到位。依托各乡镇人社中心平台, 结合“春风行动”、“五百工程”、“三万”等活动, 深入移民集中的乡镇开展入户调查, 了解移民劳动力资源结构、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 通过在各村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电视飞字、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 上门宣传岗位信息、解读优惠政策, 提高移民的知晓度。

培训服务到位。今年以来, 借助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和四家定点培训机构力量, 组织培训服务团在农闲季节到坝区三镇的移民村举办茶叶种植加工、园林绿化等培训班9期1000多人次, 为移民就业“充电”, 帮助移民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 促进技能就业、稳定就业。

富川后扶政策造福水库移民 篇3

富川讯“足额给我们发放补助资金,我们水库移民的思想能够稳定下来,安心搞生产了”。日前,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蒙家移民新村的村民徐新太告诉笔者,县移民局的领导干部还经常到村民家里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帮忙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昔日贫穷落后的蒙家村旧貌换新颜,已经成为富川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中水库移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该县全县水库移民近4万人,该县认真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结合富川实际,坚持开发性移民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倾心造福水库移民。

移民工作汇报 篇4

工 作 简 报

2014年第26期(总第90期)

大武口区劳务移民搬迁安置

2014年8月6日工 作 指 挥 部 办 公 室

宁夏新民劳务有限公司获得大武口区以奖代补

资金12万元

为提高劳务移民就业率,促进移民增收致富,鼓励辖区企业吸纳安置劳务移民就业,近日大武口区对2013年度积极安置劳务移民就业的宁夏新民劳务有限公司,奖励以奖代补资金12万元。自2011年自治区实施“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大武口区已搬迁安置隆德县劳务移民1626户6125人。为帮助移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就业,由新老移民自发组建成立了宁夏新民劳务有限公司,为劳务移民与用工单位搭建服务平台,提供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劳务外包、委托招聘、实习就业、岗前培训等服务,免费组织移民在大武口、平罗、惠农、银川、内蒙等地实现就业,该公司重点解决了移民中年龄较大、无技能及妇女就业难问题。截止2013年底,宁夏新民劳务有限公司共安置移民就业1460人次,为大武口区劳务移民安置区的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 篇5

镇辖7个村、43个组、2236户、9360人,总面积150.37平方公里,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安置任务40户,172人,规划项目占地总面积约9亩,计划新建住宅3200平方米,实施供水管道延伸1600米,排纺网管600米,排洪渠400米,延伸输电杆线500米,新修道路50米,通道硬化1000米,总计计划投入资金561万元。

目前,我镇文昌井集中安置点已完成设计、放线并全面启动实施,其中已实施开挖的19户,完成基础施工的13户,建成主体的3户,搬迁入住的5户。

结合市、县要求,我镇实施措施是:

一、是成立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扶贫、城建、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成员并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二、是报请土管部门,落实了文昌井安置点建设地块,协助县成建部门实施了规划测设和放线。

三、是落实了建设进度包干责任制,各联系村干部分别负责所联系的村村民建房进度,并进行周进度评比。

四、是落实专人负责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监管建设质量。

五、是落实专人负责编报建设资料,表册、及数据信息处理工作。

抚州市生态移民工作情况汇报 篇6

根据省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的通知,为做好迎接国家联合检查组赴江西检查的有关准备工作,我市接文后即进行了部署,一是召开了全市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调度会。二是及时将省十一部门的联合检查通知转发到各县(区),要求各县(区)按要求及时组织自查,做好迎接国家联合检查的准备工作。现将我市生态移民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江西省退耕还林地区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我市生态移民规划项目建设总投资0.79亿元,占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的10.9%。生态移民7554人,其中:南城县1602人、黎川县428人、南丰县143人、宜黄县2000人、金溪县525人、资溪县440人、乐安县1016人、广昌县1400人。按照计划,2008年,省里安排我市生态移民搬迁429人,其中:南城县170人、乐安县26人、资溪县58人、广昌县175人。2009年安排生态移民搬迁1028人,其中:南城县75人、乐安县32人、资溪县200人、广昌县190人、宜黄县531人。2010年安排生态移民搬迁714人,其中:南城县150人、乐安县60人、资溪县100人、广昌县164人、宜黄县240人。

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1、2008项目计划实施情况

2008计划省里到2009年初正式下达,生态移民建设计划总投资215.9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50.15万元,自筹65.8万元。通过自查,截止2010年4月底,全市完成退耕移民搬迁116户429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投资194.25万元,占计划的90%,其中专项资金150.15万元,自筹44.1万元,分别占计划的100 %和67%。2、2009项目计划实施情况

2009项目计划省里于2009年12月正式下达,总投资519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59.8万元,自筹159.2万元。通过自查,截止2010年4月底,全市完成退耕移民搬迁20户、72人,占计划任务的7%。

三、主要做法

1、严格搬迁范围,优先搬迁边、远、偏、散地区和生存条件相对恶劣、受自然灾害威胁及生活极其贫困的退耕还林群众。

2、生态移民是多部门协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发改委牵头组织,扶贫办具体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工作进展较为顺利。

3、坚持多形式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建房安置、购房安置等并存。

四、存在问题

1、生态移民部分未实现整体搬迁。

2、项目为上年申报,下年实施,时间周期长,移民思想不稳定。

3、移民搬迁项目实施,环节多,程序复杂,成本高,扶贫部门无工作经费保障。

4、严格职责分工,个别县没有严格按照《江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职责分工,生态移民搬迁点的选择、项目实施都是由发改委决定,扶贫办插不上手。

五、2010年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加快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2010年全市完成符合生态移民条件的退耕农户714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1、在全面完成2008、2009这两年生态移民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谋划,研究草拟2010年全市生态移民搬迁规划方案及前期准备工作。

2、认真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审核、公示、确定,集中安置点建设等关键环节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

3、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工作机制,切实搞好部门协调配合,在计划编报、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管理等各个阶段形成合力。

铅山扶贫和移民办工作情况汇报 篇7

2011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县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扶贫移民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和移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智力培训、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等手段,不断增加贫困群众和移民的经济收入,为2020年共同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应尽的贡献,现将2011年以来我县贯彻落实扶贫和移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扶贫攻坚有三个新突破。一是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贫困村落后面貌取得新突破。原来贫困村到处破烂不堪,满目苍夷,通过整村推进的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和每个贫困村每年不少于一个新农村点的建设投入。大力整合贫困村的扶贫资金的扶持力度,使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紫溪乡的紫溪村,葛仙山乡朱村,稼轩乡湖村坂村,太源乡马鞍村等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善,有的进入了全县先进村行列。二是扶贫攻坚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取得新突破。我县原来扶贫只是搞些基础设施建设,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没有成效。2014年我县获得原中央苏

区产业扶贫资金每年1000万元的资金,通过组织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全县贫困户7669户,有60%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合作社,结合我县优势的茶叶、红芽芋、优质稻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自我致富的问题。三是扶贫攻坚由“满灌型”向“滴灌型”的精准扶贫取得新突破。2014年我县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通过两公示一公告,我县识别出贫困人口14536人,7669户,其中低保人口11716人,分散五保户513人,扶贫开发人口2307人,下派干部结对帮扶2554人,做到贫困户全覆盖一对一进行帮扶,每户帮扶资金每年不少于200元。出台了《铅山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铅山县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贫困户档案,记录了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帮扶需要、帮扶措施、帮扶主体,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朝着精准扶贫目标迈进。

移民工作打造“精品”。我县伦潭水库檀合移民新村移民整体搬迁295户,1300余人,打造出全省移民搬迁示范点,从高规划、高设计、高起点布局,村内亮化绿化,沥清道路、下水道、休闲广场、村委办公服务大楼、小学、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牌坊楼等一应俱全,2014年作为全县经济巡查一大亮点,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移民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许多县

市都来我县取经学习。

二、2015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2015年我县整村推进项目共计17个,总投资4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80万元,部门支援资金150.1万元,自筹资金39.9万元。道路建设项目7个,总长5.66公里,村庄整治项目5个,建文化活动中心2个,亮化4处,巷道硬化1500米,建桥项目3个,建桥3座,水利建设项目2个,建防洪堤长500米,疏河6000m3,解决饮用水121户。目前完成工程量的85%,年底可全部竣工验收。

2、移民搬迁安置安置工作

2015年全县移民搬迁52户,220人,分别是斜岭137人,桥亭44人,下陈39人,所有移民都建好新房,搬进新居,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进展顺利。

3、产业扶贫工作

2015年我县产业扶贫项目25个,总投资2834.58万元,其中中央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发展茶叶种植3000亩,红芽芋种植5450亩,优质稻种植19234亩,毛竹 1500亩,空心菜种种繁殖600亩,白莲800亩,生猪养殖300头,吸纳贫困户3817户参与产业扶贫,贫困户人均年增收850元。所有项目进入验收阶段。

4、水库移民工作

2015年水库移民后扶项目70个,财政扶贫资金1268.6

4万元,完成修通公路104.8公里,修山塘水库2座,修水渠1.6千米,解决饮用水130户,畜水池4座,建桥4座,修堤坝0.35千米,示范村建设14个,培训移民190人。整体已完成90%,年底全部竣工。5、2015年取得的工作成效。

a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村群众能够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上得了学,看得了病,居有所居,老有所养,村庄整洁,生态环境有了巨大变化。

B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我县贫困人口2011年减少1100人,2012年减少2100人,2013年减少2320人,2014年减少2686人,共计减少8204人。2015年预计脱贫人口达到5000人,到2018年全县基本实现脱贫任务,贫困户达到人均增收1200元,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C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部分贫困户逐渐脱贫,大部分贫困善得到缓解,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稳定。

三、“十三五”工作总体打算

1、继续抓好省定14个重点扶贫村整村推进工作以及县定16个扶贫村扶持工作。

2、做好5年搬迁2891人的移民安置工作。

3、抓好每年1000万元产业扶贫,发展铅产特色品牌优势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真正让贫困户得实惠。

4、进一步搞好精准扶贫与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四、2016年的安排和打算

1、整村推进与旅游业结合亮点化。

2、搬迁移民491人,要有集镇化。

3、产业扶贫贫困户参与扩大化。

4、精准扶贫理更加深入化。

李书记移民信访稳定工作发言材料 篇8

(2011年8月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高阳镇移民信访稳定半年工作情况作如下发言:

一、半年来移民信访稳定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高阳移民信访稳定情况较前没有较大质的改变,但总体格局却发生了一定变化,信访上访群体量相对减少,信访上访对象有增有减,内容形式有所变换,个体诉求不断增加,重复上访、缠访、闹访不断加剧,给我镇信访稳定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上半年移民信访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冉从新、王安秀、刘中明、瞿诗辉等人为代表的剩余8户29人“两强”移民不断提出到市进京上访,以实现其无法解决的移民安置销号诉求;二是以任选惠、张志坚、贺发茂等人为代表的原老集镇住房拆迁后要求在新集镇重新补划宅基地的诉求;三是以于少光、张学清等人为代表的已销号移民,要求解决不符合政策的漏登漏统村组副业设施进行补偿,以及大搬迁时期土地复垦扣除费用要求返还,已补淹没房屋实物不实要求添补,移民个人补偿不足等诉求问题;四是以姚建东、姚长金、秦东、姜廷勇为代表的98年底前销号的“两强”移民要求与98年底后销号人员同等条

件在集镇划拨宅基地建房的诉求问题。以上几个方面的人员或分或合,不断上访缠访,串联集访,今年4月22日、6月中旬、7月26日还大规模组织集镇不明真相的移民上百人到政府集访闹事,组织部分移民到县、市上访多次,致使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长期不得安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我们曾三次到市移民局、五次到县信访办参与接访,多次与市、县移民局领导、科、处室负责人共同处置高阳移民信访稳定工作。

二、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移民信访稳定工作

面对高阳移民信访稳定工作的严峻形势,面对高阳移民问题深层次、多角度矛盾的凸显局面,镇里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1、全面排查,对重点人员、重点上访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县移民局统一部署,我镇对辖区内移民矛盾纠纷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可能诱发到县赴市进京集访、可能导致非正常上访的移民矛盾纠纷,并建立了台账。对排查出的移民问题,我们认真落实“五个一”措施,确保矛盾不上交、不激化、不汇集。

2、把握难点、掌握重点,对老上访、老信访、难化解、难处置的对象进行掌控,按照不发生进京上访,不发生到市上访,在县内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不良事件等三个“零目标”的要求,我们将对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工作任务,要求所有稳定重点人员不脱离视线。同时,将机关职工80

余人,分为5个工作组,由一名副职以上的领导带队,实行“x+1”监控,将重点上访对象盯死看牢。

3、认真分析、分类处置、多做减法、务实有效地化解能够解决销号的多年沉积问题,卢万仁已化解销号,黄玉泉个案等问题已在处置过程中。

4、任务分解,责任分摊,加大村(社区)对移民信访稳定工作的参与力度和工作力度,对部分上访集访和被动员参与上访集访人员,层层分解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直接下访走访,力所能及的从多方面化解思想情绪问题。我镇还建立两个信访平台,即由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分管副镇长、移民办主任、信访干部组成的专业信访平台和六个化解销号工作组的对口信访平台,紧紧围绕“事要解决”的要求,直接面对群众,亲自接待来访,解决突出问题,有效地减少了上访群体。

5、贯通信息、主动汇报,积极参与上下联动,共同做好工作。今年以来,镇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向县委县府领导、市移民局领导汇报1次,随时沟通高阳移民有无新的苗头行、倾向性上访隐患;到市移民局专题汇报工作2次,参与市、县接访5次,向王显刚局长的汇报中,明确了处置“两强”人员“两不变”基本原则,达到上下联动,口径一致,让政策无缝可钻,形成了执行移民政策的铜墙铁壁。

6、加强协调,争取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近期在县公安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配合下,一方面对移民违规

建房、违法占地进行强力整治;一方面对违法组织上访、集访人员进行依法打击,取得了较好效果。如于少光之子于海中建房59余万元和没收款,任选惠准备受到治安处罚,于少光已向政府写了书面检讨。

三、振作精神,弘扬正气,努力做好下半年信访稳定工作

下半年的移民信访维稳,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排查,做到底数清

按照“事要解决”的要求,我们将通过干部走访、下访等形式,对辖区内移民关注的热点、难点、群体性问题,以及多次到县赴市进京上访信访问题、历史老案信访问题等尚未化解的信访积案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按要求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落实“五个一”帮教责任措施,同时,对有可能上访的移民重点人员实行“x+1”稳控,并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疏导转化、活动动向的监控。

(二)分类化解,做到事解决

我们将认真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解决中的困难症结,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对移民反映的问题,在政策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将尽力给予解决;现行政策不能解决的,将做好解释教育工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将积极协调从扶贫济困等渠道予以帮助;对不合理的要求,讲明道理,帮助移民调整心态,理顺情绪。

(三)严防死守,做到措施得力

针对剩下没有销号的“两强”人员8户29人和其他上访群体的挑头人员,我们将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坚决做到集中力量接访,集中力量劝返,集中力量稳控。对移民上访重点人员采取继续采取“一盯一”或“几盯一”等有效措施,确保将移民上访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如一旦发生移民到县赴市进京上访、集访或群体性事件,相关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

(四)依法打击,做到信息畅通

为增强工作效果,我们将对部分重点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向他们表明政府的态度和要求。对经多次教育疏导和诫勉谈话后,仍顽固坚持违法违规上访,组织和煽动他人违法违规上访的人员,我们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形成高压态势,对这类人员露头就打,防止形成气候。同时,在重大节假日和活动期间,继续实行“两小时”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完善相关应急预案,随时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移民后扶工作汇报材料 篇9

靖安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16万人,是一个典型山区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国土部门专业核查队确认我县受地质隐患威胁307户1321人,列入我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规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字[2011]92号)文件,我县启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避灾,把地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核实,避灾对象确定和搬迁安臵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完成工作情况

2011年省下达我县避灾移民搬迁计划161户700人。通过深入调查、核定、公示,采取集中安臵方式,已完成搬迁对象161户700人。其中罗湾乡石境村安臵4户16人;桥下村安臵157户684人。避灾补助资金人均3500元以‚一卡通‛形式已发放到户,共245万元,市、县配套基础设施资金35万元已全部到位,已有14户地质灾害搬迁户入住。桥下村集中安臵点正在抓紧铺设网管、道路硬化、安臵点绿化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理事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方式运作。‚政府引导‛主要是搞好四项服务:一是搞好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发动。三是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四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群众自愿‛,即由地质灾害户自愿提出申请。‚理事会实施‛,即在全乡5个地质灾害重点村,各村推举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组成理事会,全权办理避灾移民搬迁建房工作。‚监事会监督‛即各安臵点由搬迁户选出代表组成监事会,对工程造价、质量和资金管理进行全程监督。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约用地、保护生态、杜绝灾害‛的原则规划布局。一是从选择安臵点上科学规划。2个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选择在集镇和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二是从房屋功能上高标准规划。按照坡顶式楼房、山泉式自来水、水冲式卫生厕、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暗沟排污、广玉兰、桂花树绿化等要求,建设移民安臵新村。三是从小区设施上高品位规划。规划了公共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配臵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同时为每户居民在一楼配备一间储藏室,每个小区建一个公共食堂。

(三)整体和谐美观,‚十统一‛模式稳步实施。主体工程于 2011年12月全部完工,并在2011年12月27日全部分房到户。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按照‚十统一‛要求施工,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装铝合金窗、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统一安装入户防盗门、统一硬化绿化亮化小区、统一外墙漆色调、统一水电安装至入户口、统一小区办喜事的公共场所、统一办理各项建房手续。

(四)按照‚政府‘零利润’和移民建房成本核算‛标准优惠群众。所有安臵房,乡政府实行‚零利润‛运作,免收一切费用,相关税收财政先征收后全额返还。房屋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包括水电安装,一律由理事会牵头实行成本核算,从目前运作情况估算,虽然因路途遥远使建筑材料运输费用较高,但房屋均价仍在566元/m以内。

(五)本着‚能挂则挂、能靠则靠‛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为了解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一些难题,靖安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对罗湾乡的这项建设从政策上能挂则挂、能靠则靠。正是由于国土、水务、移民、交通等部门的热情服务、积极扶持,才使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展顺利。

(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和谐安臵。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万亩绿色(有机)水稻、5000亩白茶为主,娃娃鱼养殖、反季节西瓜为辅的特色种养格局,成为搬迁后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途径。二是加大招商引资。与罗湾籍的广东客商达成协议,鼓励客商回乡投资创办包装企业,并将因集中安臵移民而产生的劳动力安排就业。三是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充分利用因劳务输出、村民搬迁而闲臵的土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根据省办(赣扶移字[2012]5号)文件通知精神要求,抓紧在汛期到来之前,尽快组织移民搬迁入住。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目前,罗湾乡桥下安臵点正在加快对路面硬化、亮化、绿化、排水沟和饮水工程建设,在整合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预算,桥下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仍在600万元以上,恳请省扶贫和移民办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针对今年第一批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计划,涉及到5个乡镇59个地质灾害点463人,尽快做好移民搬迁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移民在2013年2月份以前搬迁入住。

上一篇:让科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下一篇:语文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