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课好习惯(精选8篇)
---青山初中九(4)班俞文
张曼玉演绎“花样年华”;张学友歌唱“爱的承诺”;赵薇蹦蹦跳跳“闯天关”;H.O.T的舞蹈让世界疯狂„„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电视荧屏颇诱人。“酷毙了”、“帅呆了”,原本没有什么错,却令少数人眼花缭乱,渐入迷途。
社会上,也许你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到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你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髦女孩,兴高采烈地发出“他妈的”声音;也许你会遇到,有人撞了你,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试深思:这是否与我们的物质文明相称?
校园里,也许你会看见,开阔的操场上躺着干枯的果皮、灰蒙蒙的糖纸,洁白的墙壁上烙下串串脚印、块块黄泥;也许你会目睹,迟到旷课、打架斗殴、沉迷游戏、无理顶撞老师„„试自问:这是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吗?
要知道,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文明礼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广为传诵。“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家庭教养的体现;不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不仅是个人的脸面,也是国家的脸面。现如今,我们难道已忘记“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耻辱?
培根有句名言:“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染烫发,往往图的是美丽形象,丢的是健康心理;飙飞车,往往图的是刺激和“潇洒”,换的是头破和血流。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洪水没有堤坝约束,将会冲毁家园;车辆没有交通规则约束,将会付出生命代价;学生没有纪律约束,将会成为社会危险品。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组织或群体,都有相应的行为规则和规章制度。
我们需在学校经受纪律的考验,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才能在今后更好地被社会接纳,并能融入社会。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违纪,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轻会批评检讨,重要通报警告,这是鞭策我们改过自新,养成自律。扪心自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反感呢?
是否还记得,当初父母牵着我们的小手,送我们入校园的情景?那寄托着父母乃至全家人的希望。是否还记得,我们刚进青山初中校门时,心中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现如今,我们的表现怎样?有没有令老师痛心、让父母揪心?
当我们踏着光洁的地板走进教学楼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起经常手拿拖把、埋头辛苦擦地的同学?当我们在操场上与朋友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们是否看见学校老师栽培草坪的背影?当我们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我们是否感觉到拖垃圾车老爷爷的艰辛?„„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遇到师长时的真诚问好,是与同学相处时的会心微笑,是别人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自觉将纸屑捡起的一个动作,是不小心妨碍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宽容待人的一声“没关系”„„
1 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
记得这是我刚踏入小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 初出茅如的我还是延续着大学时代那放荡不拘的性格。新教师了解性听课上到一半我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混乱的课堂纪律、语无伦次的教学讲解以及不标准的教学示范充斥着整节课。最后几分钟我严厉的批评了上课的班级, 大家情绪都很低落, 我的处子之课就这样草草了事了。当时师傅在一旁听了我的课, 没有批评我, 反而语重心长的和我分析起来。
1.1 以身作则
师傅对我说:现在你已是一名人民教师了, 你要以教师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 给学生树立好一个好榜样。身为体育教师应当举止大方得体, 谈吐文明礼貌;教学中讲解要清晰明了, 突出重点, 动作示范要完整规范, 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课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得当, 课后还需认真完成反思;其次要懂得关心帮助学生, 做到教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点对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不光在课上, 课后的每个动作对学生来说都是标杆。所以说身教胜于言教, 体育教师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 这些无声的语言必将会对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1.2 以理服人
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大声训斥甚至动手动脚, 首先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然后跟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乃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 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以后怎么改正;当然对于一些“顽固分子”教师要在抓住“理”后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们的这种做法, 以此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和特爱面子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 , 教师就要在课后单独和她们交谈, 这些学生往往情感细腻, 谈吐间深知教师用心良苦而后会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只有教师无怨无悔的付出自己的真心、爱心与责任心, 才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
2 体育课堂的常规建设
我有个习惯, 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喜欢放在室内上, 主要和同学谈谈体育课的一些常规 (比如:如何和老师打招呼, 体育课服装及穿戴的要求, 请假的方法和要求, 上课的顺序和纪律, 课后的整理和收拾) ;熟悉我上课的一些特殊要求 (比如:跑步回来只能踏步, 每星期第一节课前5min练习站姿, 每节课最后3min必练体能, 体育有回作并且需要和父母一同完成) ;开学后的一个月, 体育课上大部分时间就练课堂行为常规和细节常规, 表现好的小组或班级则奖励玩游戏。
2.1 体育课堂的常规行为
体育课堂常规行为, 是在学生平时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所形成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技巧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如遵守体育常规、积极参与练习乐于合作、表现欲望强烈、坚持不懈和顽强拼搏等, 这些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应该具备的品德, 有利于保证学生更好的完成体育活动。体育课堂行为常规的养成, 是建立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基础上,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队列, 促进学生从强迫的被动意识转变为主动的常规行为的养成。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使学生良好的常规行为变成自觉性的行为, 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2 体育课堂的细节行为
凡事要从细节抓起, 而体育课堂细节主要包括了不迟到、不早退、排队快静齐、积极学动作以及各种队列队形等。对于教师来说,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课堂纪律, 对违纪现象要进行严厉的打击, 赏罚分明。对于学生来说, 建立良好课堂细节行为培养自身良好的习惯, 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引导、督促, 并且学生之间要坚持相互监督的原则。在课上游戏比赛时要遵守规则, 听从小组长指挥,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取第一;坚持完成课上的体能训练, 鼓励并帮助意志品质差的同学;协助教师课后整理场地收拾器材;对教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认真按要求完成;养成终生锻炼的行为习惯;懂得积极复习和适当预习的重要性。
3 体育课堂的人性化管理
这是开学后两个星期的体育课, 本以为经过前几节课的训练, 学生们都能按照我的常规要求来上课, 可事实并不尽然。还有好几位学生穿着牛仔裤和小皮鞋来;也有一些同学原地踏步有气无力;还有一个学生迟到了直接冲进队伍。当时我很生气, 用恐怖的神情和粗辱的语言训斥了全班, 还给他们一点惩罚。课后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教室, 但不知谁在途中喊了一声“体育老师, 没人性”, 而后大家揭竿而起, 没人性、没人性……这三个字在操场上空回荡着。从操场到办公室只有百来米路, 但我却走了30min, 在这半个小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
体育课堂纪律固然重要, 但是更要体现以为为本, 人性化的管理, 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太阳, 把阳光洒到每个学生的心田里。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容易被引导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状态中, 并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让学生去做某种行为时, 必须给予明确的指示, 但是即便有了明确要求, 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都能马上执行, 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培养习惯的过程。对于个别特殊的学生, 教师也要拿出特殊的办法去照顾、关心他,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真心付出, 再寒冷再阴暗的心灵也会被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的去违反常规, 对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 只要学生是在进步就要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去做, 习惯也基本养成了,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常规意识,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遵守常规纪律光荣、违反常规纪律可耻。
4 体育特长生的引领示范
五年级四班中汇聚着多个篮球队和田径队的精英, 他们是班级学生们的小偶像。我充分利用这几个特长生, 在体育课上的各种教学中让他们做示范;在学练中让他们当小组长;在活动中让他们做裁判;在比赛中他们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平日的活动课四班的氛围明显优于其他班级;学校体育节上开展的各类比赛, 四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期末测试中四班学生不管是技评还是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每个学期结束我都会给这几个体育特长生颁发“班级体育贡献奖”, 以此表示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感谢。
4.1 体育特长生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面镜子, 更是一面旗帜, 它提醒着我们前进, 激励着我们成长”。先人的这些话充分验证了榜样的力量。而小学生有善于模仿、崇拜偶像、可塑性强、活泼好动等特点, 教师应充分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 利用班级体育特长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来激励他们学习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推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的氛围。使得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教师对于体育特长生, 应该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榜样的队伍中来。这里教师还要意识到,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特定运动项目的刺激和经常性从事体育的行为。
4.2 体育特长生的辐射作用
俗话说:一人强, 不算强, 再强也只是头羊;全班强, 才是强, 团结起来能打狼。体育特长生要像太阳一样, 把自己的光和热照射到班级每位学生的身上, 去温暖对方、鞭策对方。体育特长生, 在校积极参与体育课与课外的锻炼中, 主动学习科学锻炼方法, 坚持锻炼并能够影响和帮助身边的同伴参与锻炼。并在各种比赛中带领全班学生奋勇拼搏。体育特长生的这些行为习惯, 可以起到对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习惯的有效带动, 并通过不断重复使同伴的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 进而逐渐形成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
5 体育课后的小结与反思
曾经有个五年级的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为什么你每节课最后几分钟总要给我们小结下上课内容;每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还要提问我们学到了哪些, 哪些仍有待提高;还有每个学期结束之前都会让我们写一段期末总结, 说说这一学期体育课上最喜欢的学习内容, 谈谈这个学期我在体育上收获到了什么。我告诉那位学生:老师呀, 不光帮你们小结让你们反思, 还要给自己总结和反思呢。这样才能积少成多, 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明确学习的方向。
反思和小结是小学生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能引导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能帮助他们积累下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使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找出适宜的方法改正其中的缺点;能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养成终生锻炼的行为习惯。并且以点带面, 让学生在今后的各科学习中都能“学而忆之乎”, 而使其终生受益。习惯有限, 方法无限, 只要教师留意平日课堂, 做个有心人, 其中必能发现更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之法, 那么我们的体育课堂必将更加实效、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吴爱军.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4) :122-124.
[2]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2) :34-35.
从对这堂思品课的反复琢磨中,我对如何进行习惯培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始
学生的品行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学校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思品、晨会、班会等课堂是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就目前来讲,只有思品课拥有系统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表上坚如磐石的课时安排,不得不说是最好的一块习惯培养的阵地。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整堂课,我以 “圆圆”、“盼盼”这两个人物为主线串起。将“圆圆”定位为一个衣着整洁、随手整理、文明用餐、彬彬有礼的女孩形象。她的出现既是塑造了一个榜样,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更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亲近。而“盼盼”呢,则是一个典型的调皮、邋遢的男孩形象,坏习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俩以新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中,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辨别好坏,再到帮助“盼盼”、获得进步,在此过程中和“盼盼”一起成长。从而让学生看到好习惯“作用大”,掌握一些好习惯 “巧养成”的方法,以及形成“贵在坚持”的信念。
习惯培养还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因此,我加入了 “小小提醒员”招聘会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相互提醒的方式,养成好习惯。我设计了“课前准备提醒员”、“随手整理提醒员”、“健康生活提醒员”的岗位让学生来应聘。通过边应聘边练习的方法,既让学生知道怎么当“小小提醒员”,也让学生学会按照提醒员的要求去做,更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小小的习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就拿“健康生活提醒员”的职责来说,他要提醒大家课间勿忘喝水或是上厕所。这个提醒的内容看似很可笑,但却是学生经常忘记的、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些活动化、生活化的习惯培养方式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他们成了“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课堂既充满趣味,又能产生生实实在在的培养效果。
第二、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正强化和及时地训练
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我在这堂课中,便是相机给予学生正强化或是及时的练习,使好习惯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1)好习惯 多点赞
在一个集体中,有些习惯往往是大部分人已经拥有,小部分人尚在形成中。而作为老师可以利用群效应,正强化这些好习惯,让整个集体都拥有这个好习惯。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一个“为好习惯点赞”的方法,贯穿整节课。为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的、很多老师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好习惯大声点赞。调动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
还没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亲切交谈,并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身上的好习惯,比如说: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坐姿很端正……我及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并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大大的“大拇指 ”贴,贴在黑板醒目处,为学生点赞……通过这样的正强化方式,让学生知道原来自己有很多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为好习惯点赞”贯穿整堂课:当孩子真诚交流时,我会为他们的诚实勇敢点赞;当孩子们疏于倾听时,我会为那些始终专注的孩子点赞……“点赞”也成为一种课堂组织手段,在课堂上这种正能量会传递,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听讲非常专心,参与特别积极。
(2)好习惯 随堂练
这节课,我还准备着重训练一个好习惯。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现在的不少孩子由于家长护得多,导致他们不会整理,做事也没有条理。在门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送来的孩子忘带的文具、书本等;在教室里,经常可见书包乱扔、桌肚脏乱的现象……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觉得在课堂上训练 “随手整理”的习惯尤为重要。
当“随手整理提醒员”提醒同学们:“要上体育课了,请大家整理课桌、塞好凳子、出去排队”时,我用手势示意大家照着提醒员说的去做。只两三秒,学生们都整理好了。我再让同学们观察整个教室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会发现,由于随手整理,教室非常整洁。整个过程,孩子们比较愉悦,动作又轻又快。最后,我加以点拨:提醒员,请你坚持提醒一周试试,你一定会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的确,习惯培养在课内课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有效。因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都十分注重课后的延伸,每课结束后,我都向学生提出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再加上父母的关注和配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在这堂课的尾声,我送给每位小朋友“便利贴”和“好习惯养成记录”。请大家在便利贴写下一个目前最希望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贴在醒目的地方。回家以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督促自己坚持。做到了就在“好習惯养成记录”上画个笑脸。记录表上一共有四周的记录,如果能坚持四周每天都做到,那么这个好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用这样的方法,在一个阶段帮助儿童养成一个好习惯。当然,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习惯的记录。我还向家长发出倡议:家长要积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并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儿童一个最好的榜样,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课题实施阶段性小结
2014年9月开学后,我们致力于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参加这个课题已经快一年了。经过不断的实践,批注法初见成效,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只要读书,必然会手中握笔的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
在研究试验中,我们先进行示范,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自由批注文章。方法指导过后,学生开始了批注尝试。此时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好文章拿来作为批注内容,学生一下子兴趣浓了,纷纷认真阅读自己手上的课外书,在写批注的过程中扩大了阅读量,提高了欣赏水平,虽然孩子们写出的批注有些不是很恰当,但还是感觉到学生用心去读书,用心去思考,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想也就足够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一个很爱表现的孩子,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很习惯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此时为孩子创设展示批注的平台,使他们的认真阅读得到众人的赞赏,从而激发了继续阅读的热情。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更有自主性。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来合理地分配时间,支配自己的阅读思
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有较大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书写自己的理解、感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及评论,可以畅谈自己的认识,更可以想象文本的延伸等。批注式阅读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主的阅读过程。
2.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3.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调查,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
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
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展示,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好习惯,高效率-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孩子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本保证.然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并从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要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措施等方面谈了一些认识.
作 者:韩文娣 作者单位: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中心校,浙江,绍兴,3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G6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现状分析 内容要求 培养措施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作为基础教育学校,应该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它是实现思想教育道德的突破口。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学生的行为与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对未来的公民要求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责无旁贷。有专家称: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坏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包袱。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不仅要教育学生怎样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怎样做人。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个《决定》,一个《纲要》,一个《守则》和《规范》既是理论的支撑,又是实践的基础。
就人类历史看,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对习惯就已经有了认识和了解。虽然从文献资料看前人关于行为习惯的集中论述和专门著作不多,但很多教育思想中还是蕴涵着丰富的关于行为习惯问题的思想。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巨大差别主要在于后天习惯的不同。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就如天生的一般。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是战国时期墨家学说的创立者,他提出了“染丝说”。他认为人性的发展就跟染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认为在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上要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养成好的习惯。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
亚里斯多德(Aristotel,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认为教育和训练应该遵循:先身体,后情感,最后理智的顺序。他主张,在教育上,儿童身体的训练要在智力训练之前;然后是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他认为,要重视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天性、习惯和理智,但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反复行动,所以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最重要的条件。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年~1670年)是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在他看来,良好的德行是年轻一代和谐发展和人生幸福的重要基础。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在当今这一代孩子中,不少人由于娇生惯养,“惯”出“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曾经参加过中日学生夏令营的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特别将中国与日本的孩子进行比较:日本的学生有个习惯,吃饭前总要说几句话,意思是“感谢赐给我美好的食物,我要吃饭啦。”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饭。集体就餐时,吃完饭,日本孩子会站起来向厨师鞠躬:“辛苦啦!”而中国孩子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是常见的事……一些虽是细枝末节方面的习惯,却很可能成为日后影响个人的形象并连带影响其他行为的“祸根”, 所以好习惯必须要从小养成。
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学生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在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因而才会是有效的。据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有位教师对学生有个“独特”的要求:写字之前要洗手。因为小学生的手总喜欢东摸西抓的,容易在本子上留下污迹。这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我要写作业了,写作业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我把手洗干净了才可以写并写好作业;北京师大附属小学也有个“规矩”:凡是本校学生,每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第二天穿干净的袜子来上学。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不仅脚丫子舒服了,还会有一种新的开始的愉悦:向往整洁的一天。
教育人,教什么,怎样教,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策略。研究者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是三个核心: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应结合区域校情特点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实施、总结、完善、再实施。几年后,学校提出了“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起”的育人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必须确定行为教育的具体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学校资源特点,结合区域特点,我们先后确立了生活自理习惯、劳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等为重点内容,尽可能做到从“小”,从“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劳动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为此,我们一方面通过举办劳动专题讲座、列举事例、开展讨论等,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劳动教育,形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合力。同时,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大纲》,开齐开全开好劳动课,为了使劳动课教学落到实处,学校领导有专人分管,不断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为了突出劳动课实践性的特点,我们有机的把劳动课教学与少先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劳动课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家务劳动的内容,像洗刷碗筷、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服,高年级还有炒菜、做汤等,课堂上学习了有关的理论知识,就布臵学生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然后,由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评语,让学生带回到班级交流、评比,评选出“小帮手”和“小巧手”;在课堂上学习了穿衣服、叠被子、洗鞋袜等内容后,就要求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靠家长。学校还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评比,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养成很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学校几经努力,校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我们利用环境资源结合校情规定了个人卫生的内容,如:勤理发、勤洗头、勤换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洗手等;公共卫生的内容有:不乱丢乱扔,不随地吐痰,不乱摆乱放乱涂乱画等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今,在校园已听不到污言秽语,学生乱丢乱扔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学生偶尔丢一纸片于地,立即就有学生拾起。下雨天,学生也都养成了一种习惯,自备一双净鞋,到校门口换下泥鞋、穿上净鞋再进入校园。在条件不算优越的寝室里,给人的印象是整洁、清雅,毛巾脸盆一条线,饭钵饭勺一条线,被子折叠一条线。在教室里,学生的桌凳和学习用品更是整齐划一,学生离开座位很自然地将凳子移至桌下,方便出入。这些都是居小劳动和卫生习惯的有力见证,给家长、社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2、遵纪守法和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重视文明礼貌教育。我们在实践中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年龄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浅显的法律常识教育,比如要让学生知道《交通管理规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要知道《宪法》和《义务教育法》中与小学生有关的内容,懂得接受义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等。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中年级学生则要准确掌握礼貌用语,学会一般的礼节;高年级学生要熟练使用礼貌用语,并能对不文明语言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
此外,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文明礼貌和遵纪守法教育时,还注意了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渠道施教,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树立榜样,示范教育,情理交融,以说服教育为主,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今,学生在校内外已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打架、骂人、起绰号等不文明现象已销声匿迹,学生见到老师已能主动打招呼、问好、行礼。
3、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他的意识就会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动就会进入积极状态,从而形成行为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功。良好的习惯可使人受益终身,不良习惯可抑制人的智力活动,给人带来巨大的损害,甚至可以断送一个人的前程。常言道:“不会生活的人,不会工作”。可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首先提高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上学时间、上课、完成作业这些基本要求抓起,进行严格要求。上学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按时、不迟到、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上课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言。作业书写要认真等。在生活习惯方面,从小事着手,根据不同的年级定出不同的习惯层次,低年级学生要求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按时休息,按时起床,不挑吃穿,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完成老师布臵的任务。中高年级学生要求做到: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规律,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学习做事讲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加强了督促检查力度,建立了反馈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们深知生活习惯包括的内容非常多,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抓了一些看上去比较小的事情,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会穿衣,衣着要求干净、整齐,勤换衣服勤洗澡,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等。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从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入手,要求课本、作业本不乱涂乱撕,各种文具不随意丢放和损坏。
多元管理 共同参与
●制度建立多元化
学校的行为养成教育制度的建立不是在一年两年内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实验、总结、修订、完善的过程。先后建立了《学生行为养成细则》、《少先队日常规范量化评估方案》、《教职工工作量化评估方案》、《班主体工作评估方案》等。上述制度体系的建立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均体现出行为教育的要求、措施及评价。
●机构设臵多元化
组织机构的建立体现全员参与。一是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后勤职工组成的领导机构。二是成立了由少先队、值周和值日领导、教师、少先队大中队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规定各自的职责,前者主要是制定规划、安排部署、负责科研,后者主要是负责过程管理,调查了解学生中的信息,向领导、全体教师和学生反馈,学校再根据问题适时、适度,因人而宜地使用“表扬”和“批评”的法宝,这集中体现着引导学生的行为品质,必须向规定的目标发展。例如在调查中发现张
三、李四主动捡垃圾,学校就通过新风栏、广播、集会大肆表扬;王
五、赵六说脏话、土话,学校就通过多种方式通报批评。实现寄宿学生到食堂就餐就知道怎样排队,坐在什么位子,吃饭注意什么,谁规定的谁监督,那就是后勤工作人员。监督机制的作用十分重要,它工作量大,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全面细致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评价。另外,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所以班主任队伍建设在组织机构建设中意义重大。
●方式方法多元化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尽管要求学生的行为有标准,但要真正使每个学生的行为品质实现目标,绝不是“谈一谈”、“说一说”、阶段性抓一抓就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还需要决心、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说起来容易,看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会困难重重,因为它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学生之间有个性差异,情绪波动无常,生活的圈子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家庭和社会。长期以来,居峪小学为了扎实有序地推进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依靠持之以恒、齐抓共管、天天抓、周周抓,形成传统、形成文化。具体的措施是一学习、二讲课、三检查、四实践、五总结。
学校经常把全校师生集中起来,学习《学生行为养成细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对相关条款作细化说明,实现学生知道用什么标准要求自己,用什么尺子来“仗量”自己。为了起到强化学生的目的,学校领导讲要求,分管同志讲要求,班主任讲要求,兼职寝室管理员讲要求,后勤工作人员讲要求,体现了要求无处不在。讲的场合有旗下讲话、相关学科课堂教学、班级晨会、全校集会、寄宿生例会等。讲的内容尽可细心,例如下雨天放学、上学注意什么,到餐厅就餐注意什么,楼道里怎样行走,体育课、课间操结束怎样走才能安全,见老师用什么语言对话,同学间用什么语言交流,上厕所注意什么,被子怎么叠,钵子怎样放等,怎样向老师报告信息,怎样爱惜公物等等。
实施养成教育必须抓好检查关。谁检查?学校值周领导查、少先队辅导员查、值日教师查、少先队干部查、班子主任查、后勤员工查。查什么?查师生中有无不良习惯、查教室、查寝室、查厨房餐厅、查学生的课间活动、查学生的两操情况、查卫生区的卫生、查劳动基地等。查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信息有了,“对症下药”就能得心应手。学校大多数的实践活动也是紧紧围绕学生行为教育内容来开展。例如,劳动实践就是通过让学生在基地里耕作来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还有演讲实践、运动实践、趣味实践、竞赛实践都可以展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全校学生到阶梯教室里活动,你几乎听不到凳面的响声,活动结束,你会看到所有的凳面都靠在椅背上。树上的花、树上的果没有一个学生去动它。每当学生走进基地,看到绿油油的瓜果、蔬菜总会喜在眉稍,乐在心里。
●总结 探究
养成教育和其它工作一样,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改善。多年来,我们对信息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反复抓、抓反复,坚持每天一总结,每日一通报,一周一评比,一周一表彰,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明比暗赛的浓厚氛围。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实施对策也进行阶段性分析总结,使其日趋完善,不断延深。
十多年来,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例如45岁以下的教师上课、集会、与学生课外生活必须用规范的语言,教职工不在公共场合吸烟,语言文明,仪表端庄,关爱学生,严谨作风。全体教职工这种良好的师德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位学生。
环境和谐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居峪小学除加强了校风、班风、教风、师风、学风等的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外,还坚持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了校园环境的精心打造,先后用了七年的时间,投入20多万元,建设景点、绿树、墙壁、寝室、餐厅、教室、橱窗等有形文化,特别是景点和绿树的合理搭配,中心花坛、水池、小桥、假山、磨菇亭、曲经、石凳、动物雕塑等各类园林小品的和谐统一,突出“绿”字,强化了“美”字,讲究了“香”字,保持了“静”字,无不给师生以“美”的享受,欢乐的情趣。校园里树成荫花成形,花木葱郁,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环境育人、知识育人、乐趣育人的功能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同时学校在显眼的位臵放臵校训门柱,在走廊、楼梯道、宣传栏等地方装饰刷写,绘制名人名言、标语、壁画等内容。在食堂、寝室、楼道张贴“爱惜粮食”、“注意安全”、“不要大声喧哗”、“上下楼梯轻脚慢步靠右行”等为内容的温馨提示,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浓厚的校园文化渗透到校园的角角落落。规范的管理、美丽的校园和和谐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能够使师生更愉快、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学习,让良好的环境不断影响师生,让规范的管理促使教师行为规范,再让教师去影响学生。
和谐统一的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标饰景观正对学生的环保、审美、人格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形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无形的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校园里污秽语、打架骂人、小偷小摸的现象销声匿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随处可见;校园里总是干净整洁,寝室里象军营,被子、毛巾、饭钵、牙缸折叠摆放整齐统一,花草树木、桌椅板凳一年四季完好无损,学校公物人人爱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一代代传承,也影响着家长和社会。家长两天不进校,进校行为也文明。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家长经常到学校接送孩子,遇到下雨天,老师开门让他们进校,而他们总是笑着说:“我们不进去,免得叫校园弄脏了”。
一、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
杜甫说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好文章, 必须鼓励学生多读文章, 要博览群书, 博采众长。有的同学喜欢文学, 所以看书的时候只看文学书, 那么他所获得的知识面就很狭窄, 应鼓励学生看种类不同的书, 例如:文学类, 地理类, 史学类等。有的同学喜欢某人的作品, 一味的捧着他的书去读, 那么他只走进这个人的生活圈, 岂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鲁迅告诉我们, 读书如同蜜蜂采蜜, 倘若总叮在一处, 那么它的所得就非常有限, 只有采过许多花, 才能酿出更甜更美的蜜。《十万个为什么》使孩子了解到了世间万物的奥秘, 《哈利·波特》使孩子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魔幻世界, 让孩子学会了想象。读是写的前提, 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 读书就像蚕吃桑叶, 写作就像蚕吐丝, 让蚕不断地吃桑叶, 自然就会吐丝, 如此看来, 读书是多么重要。
二、养成多记的好习惯
常言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不作笔记, 如过眼烟云, 无踪无迹。读书就像采矿一样, 要想沙里淘金, 那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 就要多记, 读到好的字、词、句、段或者感人的地方, 就要在书上勾画, 或作出记号, 如果将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摘抄下来, 记在你的笔记本上, 那么你所得到的效果将事半功倍。毛泽东同志就有这样的一个习惯, 经常在书上做记号, 摘抄而且还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见解。多记的时候要注意分类记法, 例如:描写景物的语句, 描写人物肖像的语句, 或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 积累了大量的语句, 写作时便有了信手拈来的素材, 写人物才能刻画得惟妙惟肖, 状物才能栩栩如生, 叙事才能跳跃起伏。
三、养成多背的好习惯
你读了说明你了解了, 你背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知识。蒙回曾经说过, “背得烂熟, 还不等于知识。”应鼓励学生多背, 只有将它完全背诵下来, 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当你写作时, 沉淀在你脑中那些好词、好句就像涓涓细流不断涌出。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 通常把几篇文章大意摘录下来, 然后逐段背诵, 模仿这篇文章描写出自己的文章。如此看来, 背诵好词、好句、好段是写好文章, 出口成章的前提。古人云:熟背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背诵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视野, 写作能力明显增强, 词汇量也明显增大。
四、养成走进生活的好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好的素材, 学生就写不出好文章,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源头盛才能文不竭。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认识, 去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好的素材就是生活的本身, 就在我们身边“不舍昼夜、奔腾不止”的生活长河之中。组织学生浏览名胜古迹, 参观自然景观, 参加公益劳动, 进行社会调查, 观看电影电视, 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材料, 勤奋地动脑和动手。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同学们在手工课、科学课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折纸、制作模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 然后把这些过程和感受记下来, 就是最有趣的生活材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它有着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而要真正地大量拥有材料, 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多多观察, 把观察中看到、听到、想到以及感受到的随时记录下来, 养成勤于写观察日记、生活札记的好习惯, 提倡“随时注意观察, 随时记下来”, 那美好的文章自然地倾注在笔端。让我们相信鲁迅先生所说的, 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要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你就会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每一天都有新的感觉。
[关键词]培养 学习英语 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38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有时甚至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充满着对高中的好奇和渴望,以为初中时的那种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高中,结果高中课程多、容量大,练习也多,造成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让他们更为苦恼的是,高中的英语语法对他们来说很抽象,词汇多且比较零碎,容易混乱。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我给他们定计划,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题,每两天完成一篇完形填空题,每三天完成一道语法填空和一道短文改错题,每周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表达,做好了计划还要定时检查,公布检查结果。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了,积极性也高了。就以1302班为例,刚开学他们就定好了学习计划,结果每次月考成绩都在学校排名中居于首位,学生有了荣誉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逐渐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做得好坏都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总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预习的要求,要求他们做到:第一,文章的目标要求我们做什么?第二,要求我们记什么短语?第三,我们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作为教师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必须认真开动脑筋,根据任课年级、教学内容、学生程度、教学进度等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切忌一般化的布置。一般来说,我通常抓三个环节:1.备课时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思考题不用过多,富有启发性、可行性且有一定趣味性的一两个问题就行。如在教必修一Unit 4 The earthquake的阅读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What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②If we see this phenomenon, what should we do? ③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会按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会找出 the water in the well fall and down,the animals jump up and down,we should make wellprepared,we should bravely face the difficulty and so on.有了这些问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就增强了。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和发展他们自学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只是为上课做准备,而上课才是真正贯彻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为了让学生上课精力更充沛,在上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先读书五分钟,一是练语感,二是通过读让学生背一些常用的句子,为口语和书面表达做好准备。在上课的环节上,做好复习旧课讲述新课和操练巩固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提示大胆开口,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在操练过程中,还要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要做好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如在讲授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时,预先展示英国各个地方的风景、文化、历史、教育及一些名胜古迹,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①How many countries does it be made of? ②What is it famous for? ③What about the weather in London? ④What about the customs of Scotland?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同时列出一些重点短语及句子,让学生学会模仿造句。如be famous as/for/to→British is famous for its scenery.consist of相当于be made of,但前者无被动语态。如Our class consists of fifty students.=Our class is made of fifty students.在下课前五分钟时,还要注意对文章的总结(summary),布置学生根据给出的文章线索(clues),口头完成作业,回归课文。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练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养成学英语的习惯,以致实现教学的目标。俗话说“Good habit is the half of success”,有了好的习惯,学生在上课时会自觉地、主动地配合教师,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跃,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体育课好习惯】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12-21
如何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好习惯(王俊芳)10-16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06-03
如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11-30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2-03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05-28
小学生如何培养习惯06-20
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06-20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07-14
谈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07-22